催产素引产的健康教育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1
缩宫素引产的注意事项
缩宫素催产的注意事项
应用方法
平衡液500ml,先调好输液滴数(8滴/分),再加入缩宫素2.5IU,摇匀,使每毫升液体内含催产素5mIU。
静脉滴注速度:密切观察子宫收缩反应,每隔15—20分钟调整一次滴数,至有效子宫收缩,即达到每3—4分钟一次宫缩,持续30—60秒。
一般30—40滴/分,最大剂量不超过40滴/分。
注意事项
1、胎心监护NST正常情况下,催产用缩宫素只能微量静滴,绝不可以肌注或滴鼻等方式使用,滴注前应做全面病史询问和检查,排除阴道分娩禁忌证。
2、缩宫素静脉滴注以小剂量为宜,当宫缩稀而弱时,可逐渐增加滴数,切勿任意增加缩宫素浓度。
3、缩宫素静滴时,必须有经过培训的助产士观察。
4、应用过程中,密切观察孕妇的血压、脉搏、宫缩频率和持续时间以及胎心情况,每30分钟记录一次。
5、如发现宫缩过强,立即调整减少滴数;如出现痉挛性宫缩或胎心异常,应立即停止用药并采取相应措施。
6、一天催产用液以不超过
1000ml液体为宜,不成功时
第二天可以重复。
一旦产妇
正式临产,催产目的已达到,
就应逐渐停止使用。
如连续
使用2—3天,仍无效,应该
用其他方法。
应用催产素的目的是影响子宫的活动度,从而足以产生宫颈改变和胎儿下降,并且避免子宫过度刺激。
宫颈条件一旦成熟,那末催产素就总是最为有效,因此允许催产素点滴/人工破膜联合使用进行引产。
一、开始催产素点滴引产的前提1、保证孕妇有一对一的护理2、确保在使用 PGE2 凝胶后至少间隔 6 小时,普贝生后至少 30 分钟。
3、开始赋予静脉平衡溶液,使用 18 号套管针,进针部位允许患者手臂活动自如。
4、催产素溶液接上一个恒定输液泵,使用另一个位置,将它与主输液通路相连。
5、切当使用催产素毫单位/分钟和毫升/小时之间的换算表,给出他们之间的换算公式。
换算表最好粘在输液泵上。
6、在开始催产素点滴之前,进行 20 分钟的胎心监护,以得到基线数据。
二、剂量和浓度:小剂量催产素。
1、不同机构的方案有所不同,而目前少有证据支持某一项方案而不支持另一项方案。
应该记住的是,催产素是一种激素,而不是一种药物。
并不具备典型的药物-反应曲线。
它的作用依赖于催产素受体的存在,以及环单磷酸腺苷的激活。
2、尽管 ACOG 认为小剂量和大剂量引产方案均可使用,但 SOGC 和 BCRCP 都支持催产素引产在开始处理上使用小剂量催产素的方案。
应该使用达到临产所需要的最小剂量,增加剂量的时间间隔不应短于 30 分钟。
无非大剂量催产素目前认为可以在特定的临产情况中使用,例如小剂量催产素没有效果,这需要经过产科查房决定。
静脉用催产素的半衰期为 5-12 分钟,达到稳定血浆浓度需 40 分钟,稳定的子宫反应达 30 分钟,甚至更长期。
Dawood 报导,大约 90%的孕妇随着催产素的增量,可达到适度宫缩,极少需要超过6MU/分钟。
常用的配方是将 10U 催产素混入 1000ml 平衡溶液中,输入速度为 1MU/分钟。
3、注意: 1 国际单位等于 1000 毫单位。
4、催产素输液速度从 0.5 或者 1.0MU/分钟开始,每 30-60 分钟增加 1.0 或者 2.0MU/分钟,直到达到理想的宫缩模式(即 10 分钟 3-4 次宫缩,每次持续时间小于 90 秒,宫缩间歇期为 30 秒)或者直到20MU/分钟的最大剂量。
催产素静脉点滴引产的观察与护理标签:催产素;引产;护理中图分类号R719.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74-6805(2012)20-0092-02催产素静脉点滴引产是指产前静脉滴注催产素来促进宫颈成熟及子宫收缩。
静脉滴注催产素进行足月引产是最常用的方法,且安全有效,经济简便,使生产过程顺利进行,减轻产妇的痛苦,降低围生儿死亡率和剖宫产率,减轻产妇的家庭经济负担。
但是,催产素静脉点滴引产的观察及护理十分重要,如果使用不当会造成严重后果,如软产道裂伤、子宫破裂、胎儿窘迫、产后出血,甚至造成過敏性休克。
因此,护理过程中需注意调节滴速至正常范围,准确控制浓度,如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并准确处理,保证母婴安全[1]。
2010年3月-2012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共对67例产妇进行静脉点滴催产素引产,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0年3月-2012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对67例产妇进行静脉点滴催产素引产,产妇年龄22~39岁,其中初产妇58例,经产妇9例;正常足月41例,羊水早破10例,过期妊娠16例(孕周>42周)。
1.2方法1.2.1适应证保证头盆、头位相称,产道无异常,胎膜破裂超过10 h,滞产、活跃期延长[2]。
1.2.2引产前准备了解本次妊娠经过及孕产次,引产前进行胎心监护(NST检查);清楚宫颈成熟情况,进行内口探查:以Bishop宫颈成熟度评分法来评判宫颈成熟度,最高11~13分。
引产4 h内开始有规律的宫缩,进入产程,停止滴注后24 h内临产,则引产成功;相反,引产时间达4 h,0.5%的催产素溶液调整至40滴/min静脉滴注,仍无有效宫缩,连续48 h不临产,则引产失败。
宫颈成熟是催产素滴注引产成功的前提。
分娩过程十分复杂,受胎儿、产道、产力等因素影响,催产素滴注的成败可直接由宫颈成熟度决定。
正常宫颈由弹性纤维组织构成,其中含有大量氨基葡萄糖聚多糖、弹性硬蛋白和胶原纤维,妊娠后孕周增加的同时,宫颈含水量逐渐增多变软。
催产素引产/催产护理常规
(一)护理评估
1评估骨盆大小、胎儿体重、胎方位、宫缩强度、宫颈成熟度及生命体征。
2 .了解NST检查结果。
3 .评估患者心理状况。
(二)护理措施
1 .常规作阴道检查,做好宫颈评分,并做好记录。
2 .根据医嘱静脉滴注催产素。
催产素由专人守候,每15〜30分钟调整1次输液滴数,直至有规律宫缩。
如调至最大滴数仍无规律宫缩,则根据医嘱加大浓度,再调整滴数至规律宫缩。
催产素应维持到分娩后2小时,如宫缩好、阴道流血不多,可停止使用。
3 .催产素滴注引产者出现规律宫缩后,每小时监测宫缩1次,每30〜60分钟听胎心1次,必要时胎心监测,以便了解胎儿宫内情况。
4 .监测生命体征,催产素滴注引产期间,测血压、脉搏每4小时1次。
5 .催产素静脉滴注至晚上如未发作,应拔针休息,以不影响患者休息为度;催生(引产)发作后,按分娩三产程护理常规。
6 .给予心理护理,传授分娩的相关知识,降低恐惧及焦虑程度。
(三)健康指导
1鼓励患者适当休息,加强营养。
2.学会呼吸及放松技巧,增加自我控制感。
缩宫素引产指南精编版最新资料推荐:缩宫素引产指南SOGC在进行催产素引产时,需要影响子宫的活动度,以产生宫颈改变和胎儿下降,同时避免子宫过度刺激。
最有效的方式是在宫颈成熟后使用催产素点滴/人工破膜联合进行引产。
一、开始催产素点滴引产的前提:1.确保孕妇有一对一的护理;2.使用PGE2凝胶后至少间隔6小时,普贝生后至少30分钟;3.开始给予静脉平衡溶液,使用18号套管针,进针部位允许患者手臂活动自如;4.催产素溶液接上一个恒定输液泵,使用另一个位置,将它与主输液通路相连;5.使用催产素毫单位/分钟和毫升/小时之间的换算表,给出他们之间的换算公式。
换算表最好粘在输液泵上;6.在开始催产素点滴之前,进行20分钟的胎心监护,以得到基线数据。
二、剂量和浓度:小剂量催产素。
1.催产素是一种激素,而不是一种药物,其作用依赖于催产素受体的存在以及环单磷酸腺苷的激活。
不同机构的方案有所不同,但应记住催产素引产的剂量和时间间隔;2.SOGC和BCRCP都支持使用小剂量催产素的方案,使用达到临产所需的最小剂量,增加剂量的时间间隔不应短于30分钟。
大剂量催产素可在特定情况下使用,例如小剂量催产素无效,但需要经过产科查房决定;3.静脉用催产素的半衰期为5-12分钟,达到稳定血浆浓度需40分钟,稳定的子宫反应需30分钟或更长时间。
常用的配方是将10U催产素混入1000ml平衡溶液中,输入速度为1MU/分钟;4.注意:1国际单位等于1000毫单位。
以上是缩宫素引产指南SOGC的相关内容。
催产素使用常规催产素是一种用于促进宫缩的药物,常用于妊娠晚期的引产和加强宫缩。
以下是催产素使用的一些常规。
适应症催产素的适应症包括胎膜早破超过6小时仍未临产、过期妊娠、妊高症、产程中原发或继发性宫缩乏力、催产素激惹试验和产后宫缩乏力。
禁忌症催产素的禁忌症包括明显头盆不称、横位、软产道疤痕、横隔或盆腔肿瘤阻碍先露下降者、巨大胎儿、多胎妊娠、羊水过多或剖宫产史者慎用、人工破膜不足1小时者、严重心肺功能不全者和产前出血。
催产素引产护理常规一、概述催产素又称所缩宫素,其重要的作用机理是促进子宫平滑肌的收缩。
催产素是产科引产、助产及防治产后出血的常用药品,该药使用不当可危及母婴的生命安全, 因此正确掌握催产素引产的护理方法十分重要。
二、适应症1.胎膜早破。
2.延期妊娠。
3.过期妊娠。
4.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5.胎儿畸形、死胎等。
6.妊娠合并内科疾患。
7.急性羊水过多,出现压迫症状者。
8.胎儿宫内发育迟缓(IUGR)及各种原因所致胎儿胎盘功能低下者。
9.临产后宫缩乏力(宫缩10分钟少于3次、强度持续小于30秒)。
三、禁忌症1.明显头盆不称、胎位不正。
2.严重胎盘功能低下。
3.疤痕子宫。
4.严重心肺功能不全。
5.前置胎盘。
6.先兆子宫破裂或痉挛性子宫收缩。
7.催产素过敏或低血压者。
8.宫体过度伸张(巨大胎儿,羊水过多,多胎妊娠)未破膜。
四、引产前准备1.用药前详细检查,严格掌握适应症。
2.阴道检查了解骨盆、软产道、宫颈成熟度(按宫颈评分)、胎先露与骨盆关系。
3.需有经专业培训的产科人员在旁进行监护,并作详细记录。
4.最好备有胎心监护仪。
五、催产素引产方法1.调整滴速:用0.9%生理盐水100ml白液体静滴,调整滴速为3滴/分钟。
2.调整宫缩:另取0.9%生理盐水500ml加2.5u催产素静滴,将液体摇匀,把原静滴的白液换下,观察宫缩15分钟,若无效将3滴/分钟调至6滴/分钟,继续观察15分钟,将滴速逐次增加6滴/分钟、12滴/分钟、18滴/分钟直到引出规律宫缩,若至48滴/分钟时仍无宫缩,可酌情考虑增加催产素浓度。
3.调整催产素浓度:改变催产素浓度前,先将原浓度液体滴速减至原滴速的一半(即原48滴/分钟减至24滴/分钟)再换高浓度液,重新开始根据宫缩调整滴速,至有效宫缩出现(即10分钟内3-5次宫缩,强度持续30-45秒)。
4.胎心宫缩监护:应用胎心监护仪观察胎心宫缩变化,每15分钟观察宫缩及胎心一次,密切注意宫缩及胎心变化,并做好详细记录。
催产素引产临床应用(一)引言:催产素是一种用于引产的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中。
本文将探讨催产素引产的临床应用,包括其使用方法、适应症、疗效评估和风险评估等方面。
通过对催产素引产的详细介绍,旨在增加对该技术的了解并提供临床实践的指导。
正文:一、催产素的使用方法1. 静脉滴注方式:将催产素溶液连续静脉滴注给予患者,剂量逐渐增加,直到达到预定的效果为止。
2. 定时注射方式: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定时给予催产素注射。
3. 间断注射方式:根据患者的反应情况,间断给予催产素注射。
二、催产素引产的适应症1. 妊娠超过42周:超过妊娠期限的妇女常需要使用催产素引产。
2. 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当胎儿的发育出现延迟时,催产素引产可帮助催促胎儿成熟并加速分娩过程。
3. 产程延长:对于产程延长或停滞不前的情况,催产素引产可以提高宫缩力度,加速分娩进程。
4. 羊水过多或过少:催产素引产在处理羊水过多或过少病例中有良好的效果。
5. 孕妇出血或胎盘功能不全:对于有出血或胎盘功能不全的孕妇,催产素引产能够及时结束妊娠。
三、催产素引产的疗效评估1. 分娩时间:催产素引产可明显缩短分娩时间,减少产程延长的风险。
2. 分娩方式:催产素引产可以促使产程进展到顺产,减少应急剖宫产的发生率。
3. 分娩风险:催产素引产不增加分娩的并发症风险,例如胎位异常或胎儿窘迫等。
4. 母婴安全:催产素引产是一种安全的方法,不会增加母婴的风险。
5. 满意度:催产素引产可以提高孕妇和医护人员的满意度,因为可以更好地控制分娩的时间和方式。
四、催产素引产的风险评估1. 孕妇不良反应:催产素引产可能会导致孕妇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2. 子宫超收缩:过度使用催产素可能导致子宫过度收缩,增加子宫破裂的风险。
3. 胎儿窘迫:催产素引产可能对胎儿造成宫缩力度过大的影响,导致胎儿窘迫。
4. 感染风险:催产素引产过程中,不正确的操作可能导致感染的风险增加。
5. 分娩后出血:催产素引产后,由于子宫收缩力度增强,分娩后出血的风险可能会增加。
催产素引产的注意事项催产素引产是一种常见的妇产科催生方法,通过给孕妇注射催产素,来促进宫缩,加快分娩进程。
但是,催产素引产需要严格的操作和注意事项,以确保母婴的安全。
下面详细介绍催产素引产的注意事项。
首先,确定引产的适应症是非常重要的。
催产素引产主要适用于孕妇胎儿发育迟缓、胎盘功能不全、羊水过多、妊娠继发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等情况。
在确定需要引产之前,医生应根据孕妇的具体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判断,确保引产的必要性和安全性。
其次,选择适当的剂量和用药方式也是非常重要的。
催产素有多种用药方式,如静脉滴注、肌肉注射、子宫壁注射等,医生应根据孕妇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用药方式。
同时,催产素的剂量也需要根据孕妇的反应来调整,避免用药过量或者不足。
正确的计时和监测引产的进展也是关键。
医生需要监测孕妇的宫缩频率、宫颈的开张程度等指标,以确定引产的进展和调整催产素剂量。
同时,医生还应对胎儿的心率进行持续监测,以及时发现并处理胎儿宫内窘迫等异常情况。
在催产素引产过程中,医生需要随时注意孕妇的身体反应和病情变化。
孕妇在接受催产素引产时可能出现恶心、呕吐、头晕、血压升高等不适反应,医生应及时采取措施来缓解和处理这些不良反应。
同时,医生还需要密切观察孕妇的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确保孕妇的安全。
在引产过程中,孕妇的心理支持也是非常重要的。
孕妇可能会出现紧张、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医生和家属应给予孕妇足够的关心和支持,提供必要的安慰和鼓励。
同时,家属也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遵守医嘱,确保引产过程的顺利进行。
最后,催产素引产后,医生还需要对孕妇进行适当的护理和观察。
在分娩过程中,孕妇可能会出现大出血、感染、子宫破裂等并发症,医生应密切关注孕妇的情况,做好抢救和治疗准备。
总之,催产素引产是一项复杂而又关键的操作,在进行催产素引产之前,医生需要根据孕妇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和判断,选择适当的剂量和用药方式。
在引产过程中,医生应密切监测孕妇和胎儿的情况,并根据需要调整剂量。
催产素引产的健康教育
催产素又称缩宫素,是一种垂体神经激素,由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的巨细胞制造,经下丘脑一垂体轴神经纤维输送到垂体后叶分泌,再释放入血。
临床上主要用于催生引产,产后止血和缩短第三产程。
生理作用
1.对子宫的作用:催产素对子宫有较强的促进收缩作用,但以妊娠子宫较为敏感。
雌激素
能增加子宫对催产素的敏感性,而孕激素则相反。
2.对乳腺的作用:哺乳期的乳腺在催乳素的作用下不断分泌乳汁,贮存于乳腺腺泡之中。
催产素可使乳腺腺泡周围的肌上皮样细胞收缩,促使具有泌乳功能的乳腺排乳。
分泌调节
1.催产素的分泌主要受神经反射的调节。
婴儿吸吮乳头时,刺激信息传入到下丘脑视上核
和室旁核,引起催产素分泌,使乳腺射乳,称为射乳反射,属于神经内分泌反射。
在此基础上可形成条件反射,婴儿的哭声和抚摸婴儿即可引起射乳。
2.分娩时,子宫颈和阴道受到压迫和牵引,可反射的引起催产素分泌,有助于分娩。
必须
指出,催产素虽能刺激子宫收缩,但它并不是发动分娩子宫收缩的决定因素。
此外,情绪反应如惊恐、焦虑等可抑制催产素分泌。
健康教育
1.心理护理:减轻紧张焦虑,积极配合治疗。
2.催产素滴速过快可引起强直宫缩,严禁家属及孕妇自行调节滴速。
3.讲解观察宫缩、检测胎心的重要性,严密观察产程进展。
以便及时返现异常情况。
4.讲解排空膀胱的目的及配合要求。
每2-4小时排尿一次,以免膀胱充盈,影响胎头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