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绿色建筑标准(兼论政策、制度、项目)

中国绿色建筑标准(兼论政策、制度、项目)

中国绿色建筑标准(兼论政策、制度、项目)
中国绿色建筑标准(兼论政策、制度、项目)

中国绿色建筑标准

(兼论政策、制度、项目)

叶凌工学博士/副研究员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中国建设标协绿色生态委

DGNB注册高级咨询师

主要内容Contents

1. 标准背景

2. 标准体系

3. 标准应用

4. 标准展望

2017/12/42

一、标准背景

绿色建

筑标准

政策导向的落实科研成果

的转化

技术实践

的总结

2017/12/43

《民用建筑节能条例》(2008)

(见后)

1980s 1990s 2000s 《节约能源管理暂行条例》(国发[1986]4号)

《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26-86)

《城市建设节约能源管理管理实施细则》

墙体材料革新领导小组和办公室

《关于加快墙体材料革新和推广节能建筑意见》(国发[1992]66号)(1992

& 2005)

《建筑节能“九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建办科[1995]80号)

(1995, 2002 &2012)

《节约能源法》(1997 & 2007)

《中国21世纪议程》(国发[1994]37号)

《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第143号部令)

(2000 & 2005)

2010s

《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

(国发[2006]28号)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

(国发[2007]17号)

建筑节能→ 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 绿色建筑(四节一环保)

1.1 标准落实政策导向

“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国发[2011]26号) 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国发[2012]9号) “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国发〔2012〕28号) 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国发〔2012〕40号) 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国发〔2013〕2号) 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国发〔2013〕5号) 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国发〔2013〕30号)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国发〔2013〕36号)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3〕37号)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中发〔2014〕4号)

1.1 标准落实政策导向

?终极目标

?尊重环境

?因地制宜

?功能要求?有居-宜居-乐居?理论核心?缺一不可?时间前提全寿命期四节

一环保

与自然和谐共生

健康适用高效简约适度、

绿色低碳

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引用源:《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

《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编制总述》坚持人与自然

和谐共生

1.1 标准落实政策导向

1.2 标准转化科研成果

“十五”项目“绿色建筑关键技术研究”

“十一五”项目“现代建筑设计与施工关键技术研究”

“十二五”项目“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与标准规范技术研发” “十二五”项目“绿色建筑规划设计关键技术体系研究与集成

示范”

“十二五”项目“建筑工程绿色建造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十二五”项目“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十二五”项目“公共机构绿色节能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十二五”项目“西部生态城镇与绿色建筑技术集成研究与工程示范”

“十二五”项目“中新天津生态城绿色建筑群建设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1.2 标准转化科研成果

“十三五”“绿色建筑及建筑工业化”重点专项项目基于实际运行效果的绿色建筑性能后评估方法研究及应用

目标和效果导向的绿色建筑设计新方法及工具

地域气候适应型绿色公共建筑设计新方法与示范

基于多元文化的西部地域绿色建筑模式与技术体系

经济发达地区传承中华建筑文脉的绿色建筑体系

基于全过程的大数据绿色建筑管理技术

分专业分阶段不同地域和建筑类型

实际效果和运行性能

我国最早的绿色建筑中文论文:1994年,《工程建设标准化》杂志译文《绿色建筑的到来》,介绍ASTM、AIA、USGBC、NIST等机构对绿色建筑的定义和活动

1.3 标准总结技术实践

1.3 标准总结技术实践

2010s

2000s 1990s 科技部建筑节能示范楼,2005五台山佛光寺,857应县木塔,1056中意清华环境节能楼,2005朗诗布鲁克被动房, 2014

中德生态园被动房技术体验中心

《绿色保障性住房技术导则》(建办[2013]195号) 《绿色农房建设导则(试行)》(建村[2013]190号) 《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技术导则(试行)(居住建筑)》(建科[2015]179号)

《绿色建筑后评估技术指南(办公和商店建筑版)》(建办科

[2017]15号)

1.3 标准总结技术实践

《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2001

《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2004

《绿色建筑技术导则》,2005

二、标准体系

指标

体系

建设规

评价标准2017/12/412

标准名称标准编号相同相似率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GB/T50640-2010

既有建筑绿色改造评价标准GB/T51141-2015

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烟草工业绿色工房评价标准GB/T50878-2013

YC/T396-2011

绿色办公建筑评价标准GB/T50908-201388%绿色商店建筑评价标准GB/T51100-201583%绿色医院建筑评价标准GB/T51153-201579%绿色饭店建筑评价标准GB/T51165-201692%绿色博览建筑评价标准GB/T51148-201691%绿色铁路客站评价标准TB/T10429-2014

绿色生态城区评价标准GB/T51255-2017

绿色校园评价标准国家标准

某省市区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地方标准相同72%,相近22%

?现行绿色建筑评价国家标准约10部2.1 评价标准

2.1 评价标准

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办公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商店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医院建筑评价标准绿色饭店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博览建筑评价标准绿色校园

评价标准GB/T50878

-2013GB/T50908-2013GB/T51100-2015GB/T51153

-2015

国家标准

(报批)GB/T51148-

2016 GB? 51165-2016

国内外绿色建筑评估标准

绿色建筑评估标准 【字体:大中小】2010-09-01 11:12:43 来源:中国天气网 目前全球对建筑“绿色”与否的评估标准主要有: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的“领先能源与环境设计建筑评级体系”(LEEDTM),英国的建筑科研组织(Building Research Establishment,BRE)“环境评价法”(BREEAM),日本的CASBEE体系等。其中以LEEDTM标准体系为最完善,是目前在世界各国的各类建筑环保评估、绿色建筑评估以及 建筑可持续性评估标准中最具有影响力。 美国的LEED绿色建筑评级体系 为了促进绿色建筑的发展与实践,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USGBC建立了一套自愿性的国家标准LEED (Leadershipin Energyand Environmental Design-领导型的能源与环境设计),该体系用于开发高性能的可持续性 建筑,进行绿色建筑的评级。简而言之,LEED是设计、建造和世界上最好最环保建筑的一套先进体系,整个项目包 括培训、专业人员认可、提供资源支持和进行建筑性能的第三方认证等多方面的内容。 中国绿色建筑三星认证 为了推动中国绿色建筑的发展。2006年6月1日,原建设部出台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第一次为“绿色建筑”贴上了标签。中国绿色建筑三星认证以《标准》为基础,由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营管理(住宅建筑)或全生命周期综合性能(公共建筑)六类指标组成。每类指标包括控制项、一般项与优选项。通过这六类指标将建筑划分为一星至三星3个等级。 为加强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管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近日发出通知,印发《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实施细则》,明确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有效期为3年。 通知明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委托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负责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具体组织实施等管理工作和 三星级绿色建筑的评价工作。委托具备条件的地方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部门开展所辖地区一星级和二星级绿色建筑评价 标识工作。 通知指出,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分为“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和“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其中,“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对处于规划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的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按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对其进行评价标识, 标识有效期为2年。“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对已竣工并投入使用的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按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 法》对其进行评价标识,标识有效期为3年。 从LEED看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任何一套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特别是一些推荐性的评估体系,都需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如果这些基本的问题无法得到很好地解决, 那么这套体系最终不可能得到广泛的认同和实施: 第一个问题就是开发商如何受益? 也就是如何让得到绿色认证的建筑得到更高的估值,这会给开发商带来最直接的利益。当然这是针对那些不仅仅是想"打绿色牌",炒作绿色的发展商,而是一些脚踏实地的,具有前瞻性的开发商。因为我们目前所讲的绿色建筑,不仅仅是建造完之后的给一个认证,而

中国建筑公司管理规章制度

中国建筑公司管理规章制度

内控管理制度(工程管理、商务合约、法务管理) (2010版) 中建五局宁波分公司

工程管理、商务合约、法务管理 分册目录 第一篇:工程管理 1、中建五局宁波分公司工程质量与技术管理办法…… 2、中建五局宁波分公司施工安全管理办法……………… 3、中建五局宁波分公司工期控制管理办法……………… 4、中建五局宁波分公司项目策划管理办法…………… 5、中建五局宁波分公司统计工作管理办法…………… 6、中建五局宁波分公司施工组织设计管理办法………… 7、中建五局宁波分公司机械设备管理办法…………… 8、中建五局宁波分公司材料管理办法…………………… 9、中建五局宁波分公司采购中心执行方案……………… 第二篇:商务合约、法务管理 1、中建五局宁波分公司项目经济技术责任状实施办法…… 2、中建五局宁波分公司以局名义开展授权管理办法………… 3、中建五局宁波分公司项目成本管理办法…………………… 4、中建五局宁波分公司合同管理办法………………… 5、中建五局宁波分公司预结算与索赔管理办法 6、中建五局宁波分公司供方管理办法………………… 7、中建五局宁波分公司分承包招标工作流程………………… 8、中建五局宁波分公司联营项目管理办法…………………… 9、中建五局宁波分公司法务管理办法…………………… 10、中建五局宁波分公司清欠管理办法……………………

中建五局宁波分公司 工程质量与技术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和国家有关工程质量的政策法规,建立健全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及各项工程质量管理制度,全面提升分公司工程质量管理水平,实现工程质量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条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及国务院《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程编制。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分公司及各施工项目的工程质量与技术管理。 第四条本办法规定的要求,是分公司工程质量与技术管理的基本要求和内容。 第二章质量方针 第五条公司的管理方针是:规则无上,做守法公司;追求无限,创精品工程;地球无双,建绿色家园;生命无价,圆健康人生。其中“追求无限,创精品工程”为质量方针。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所发行室营销管理制度(DOC 116页)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所发行室 营销管理制度 二○○二年五月

目录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所发行室营销管理制度 (1) 目录 (2) 营销战略管理制度 (7) 第一章总则 (7) 第二章营销战略组织管理 (7) 第三章营销战略制定方法 (7) 第四章营销战略制定 (8) 第五章营销战略实施 (9) 第六章营销战略评估 (10) 第七章附则 (10) 营销计划管理制度 (11) 第一章总则 (11) 第二章营销计划的组织管理 (11) 第三章营销计划制定方法 (11) 第四章营销计划管理内容 (12) 第五章销售计划 (12) 第六章市场促销计划 (13) 第七章技术服务计划 (14) 第八章市场研究计划 (15) 第九章营销预算计划 (16)

第十章营销计划实施效果评估 (17) 第十一章附则 (17) 渠道管理制度 (18) 第一章总则 (18) 第二章渠道管理的组织管理 (18) 第三章渠道管理制定方法 (18) 第四章渠道管理内容 (19) 第五章销售渠道设计 (19) 第六章产品销售渠道管理 (20) 第七章网上销售渠道管理 (30) 第八章网络会员制渠道管理 (31) 第九章渠道管理效果评估 (33) 第十章附则 (34) 附录一经销商资质认证条件 (35) 附录二经销商评估表 (38) 销售人员管理制度 (39) 第一章总则 (39) 第二章组织管理 (39) 第三章制定方法 (39) 第四章制度管理内容 (40) 第五章产品销售员管理 (40) 第六章网络销售员管理 (54) 第七章销售员激励机制 (58)

第八章销售员的业绩评估 (59) 第九章附则 (60) 促销管理制度 (64) 第一章总则 (64) 第二章促销活动的组织管理 (64) 第三章促销方案制定方法 (64) 第四章促销活动管理内容 (65) 第五章产品促销 (66) 第六章媒体促销 (69) 第七章促销效果评估 (72) 第八章附则 (73) 营销政策管理制度 (74) 第一章总则 (74) 第二章营销政策组织管理 (74) 第三章营销政策制定方法 (74) 第四章营销政策管理内容 (75) 第五章价格政策 (75) 第六章促销政策 (76) 第七章专营权政策 (76) 第八章信息政策 (77) 第九章发展政策 (79) 第十章营销政策执行效果评估 (80)

中国建筑公司管理制度汇编

内控管理制度(工程管理、商务合约、法务管理) (2010版)

中建五局宁波分公司 工程管理、商务合约、法务管理 分册目录 第一篇:工程管理 1、中建五局宁波分公司工程质量与技术管理办法…… 2、中建五局宁波分公司施工安全管理办法……………… 3、中建五局宁波分公司工期控制管理办法……………… 4、中建五局宁波分公司项目策划管理办法…………… 5、中建五局宁波分公司统计工作管理办法…………… 6、中建五局宁波分公司施工组织设计管理办法………… 7、中建五局宁波分公司机械设备管理办法……………

8、中建五局宁波分公司材料管理办法…………………… 9、中建五局宁波分公司采购中心执行方案……………… 第二篇:商务合约、法务管理 1、中建五局宁波分公司项目经济技术责任状实施办法…… 2、中建五局宁波分公司以局名义开展授权管理办法………… 3、中建五局宁波分公司项目成本管理办法…………………… 4、中建五局宁波分公司合同管理办法………………… 5、中建五局宁波分公司预结算与索赔管理办法 6、中建五局宁波分公司供方管理办法………………… 7、中建五局宁波分公司分承包招标工作流程………………… 8、中建五局宁波分公司联营项目管理办法…………………… 9、中建五局宁波分公司法务管理办法…………………… 10、中建五局宁波分公司清欠管理办法…………………… 中建五局宁波分公司 工程质量与技术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和国家有关工程质量的政策法规,建立健全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及各项工程质量管理制度,全面提升分公司工程质量管理水平,实现工程质量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条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及国务院《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程编制。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分公司及各施工项目的工程质量与技术管理。 第四条本办法规定的要求,是分公司工程质量与技术管理的基本要求和内容。 第二章质量方针 第五条公司的管理方针是:规则无上,做守法公司;追求无限,创精品工程;地球无双,建绿色家园;生命无价,圆健康人生。其中“追求无限,创精品工程”为质量方针。 第六条分公司积极贯彻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实现工程质量管理科学化。 第七条分公司积极开展质量意识教育,不断提高全员的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环境政策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环境政策的发展 摘要:环境问题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环境保护政策是解决环境问题的关键。改革开放三十多来,我国环境保护政策在应对日益复杂的环境形势中不断深化发展。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完善,经济手段和政策在环保中开始发挥作用,环境保护政策开始强调“人文关怀”的回归,环保理念逐步深入人心。本文通过梳理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工作报告中对环境问题的表述,总结三十多年来环境政策的演变发展,揭示我国环境工作在近三十多年取得长足发展。 0 前言 20世纪发生的世界八大公害在全球掀起了环境保护的浪潮,人们认识到环境政策是遏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有力工具。为此一些发达国家率先行动起来,纷纷颁布了相应的环境政策法规。美国于1969年制定的《国家环境政策法》(National Environmental Policy Act,简称NEPA),是世界范围内最早的环境法,它既是防止环境污染的规制法,又是把行政机关的有关环境的行政决定过程在一般公众面前进一步明确化的法律。而欧盟在1972 年10 月也正式颁布了欧共体共同的环境政策,1973年11月颁布实施了欧盟第一个环境行动计划。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我国经济一直维持着快速发展的势头,然而环境问题也始终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随着工业化、现代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进程中分阶段出现的各种环境问题在我国集中显现,并危及我国经济、社会、政治、健康和生态的安全。环境问题是典型的“外部性问题”,多为“市场失灵”所致。因此,政府在解决环境问题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经过30多年的努力,我国环境保护的制度建设取得较大进展,为未来环境质量的改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然而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匮乏、生态环境脆弱等特殊国情,中国环境保护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 本文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工作报告中对环境问题的表述,总结了三十多年来环境政策的演变发展,揭示了我国环境工作在近三十多年取得长足发展。

中国发展绿色经济的重要性

中国发展绿色经济的重要性 目录 中文摘要..........................................................................................I 一、绿色经济 (1) (一)绿色经济的概念与概念修订 (1) (二)绿色经济战略与传统经济战略的差别 (1) (三)夏季达沃斯年会刮起的绿色风 (3) 二、绿色经济之于中国 (3) (一)中国队绿色经济发展的态度 (3) (二)中国发展绿色经济任重而道远 (4) 三、中国发展绿色经济的重要性 (5) (一)发展绿色经济是我国解决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矛盾的重要途径 (5) (二)发展绿色经济是我国参与新一轮国际竞争的客观需要 (6) (三)发展绿色经济环保部门大有可为 (8) 四、总结 (9) 参考文献 (10)

中国发展绿色经济的重要性 中文摘要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不可阻挡,对地球资源的摄取与掠夺越来越激烈,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遭受到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形势日趋严峻: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大气污染、森林衰退、草场退化、水生态恶化、生态功能衰退、食品安全、疾病横行、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等等,地球已经很多次给人类发出了警告,如果人类再不珍惜地球这个唯一赖以生存的共同家园,那么,等待人类的将是地球给人类更严厉的惩罚,人类甚至难逃自取灭亡的命运。 于是,绿色经济应运而生。绿色经济本质就是生态、经济协调发展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经济,是以维护人类生存环境,合理保护资源、能源以及有益于人体健康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方式,是一种平衡式经济。绿色经济真正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理当成为人类社会共同努力去实现的经济发展模式,而这,正式发展中的中国所需要的。 发展绿色经济是增强国家竞争力、增强国际话语权的重大战略。中国要抓住机遇,采取措施,为绿色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制度环境,加快构建绿色经济体系,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关键字:绿色经济中国重要性

中国绿色建筑三星认证标准

中国绿色建筑三星认证标准 欧阳学文 1 总则 1.0.1为贯彻执行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国家技术经济政策,推进可持续发展,规范绿色建筑的评价,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用于评价住宅建筑和办公建筑、商场、宾馆等公共建筑。 1.0.3绿色建筑的建设与评价应因地制宜,统筹考虑并正确处理建筑全寿命周期内,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满足建筑功能之间的辩证关系。 1.0.4绿色建筑的建设与评价应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与相关的标准,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2 术语

2.0.1绿色建筑 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 ( 节能、节地、节水、节材 ) 、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2.0.2热岛强度 热岛效应是指一个地区(主要指城市内)的气温高于周边郊区的现象,可以用两个代表性测点的气温差值(城市中某地温度与郊区气象测点温度的差值)即热岛强度表示。本标准采用夏季典型日的室外热岛强度 ?T hi (居住区室外气温与郊区气温的差值,即 8 : 00 ~ 18 : 00 之间的气温差别平均值)作为评价指标。 2.0.3可再生能源 指从自然界获取的、可以再生的非化石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 2.0.4非传统水源

指不同于传统市政供水的水源,包括再生水、雨水和海水。 2.0.5可再利用材料 指在不改变所回收物质形态的前提下进行材料的直接再利用,或经过再组合、再修复后再利用的材料。 2.0.6可再循环材料 指已经无法进行再利用的产品通过改变其物质形态,生产成为另一种材料,使其加入物质的多次循环利用过程中的材料。 3 基本规定 3.1 基本要求 3.1.1本标准着重评价与绿色建筑性能有关的内容,实施本标准时,尚应符合经国家批准或备案的有关标准。 3.1.2应以节约和适用的原则确定建筑标准。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安全技术管理制度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安全技术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企业安全技术管理,根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相关规定,编制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规定了工程项目安全技术措施和方案编制、审核、审批的基本要求和安全技术交底的要求,同时规定了工程项目各类安全用品、工具、设施、临时用电工程及机械设备等的验收要求和安全新技术、新工艺的总结和推广要求。 第三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股份公司)及所属的各级施工企业和工程项目。 第二章安全技术措施及方案 第四条项目经理部必须对建设单位提供的设计施工图进行认真会审,防止因设计不合理或设计文件有遗漏而导致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其重点是: 1、建设单位提供的施工图设计文件是否已通过当地施工图设计审查机构审查合格。 2、审查施工图设计文件是否存在不符合国家法规或工

程建设强制性标准之处。 项目经理部应督促设计单位就上述各方面在设计交底时进行详细说明。 第五条项目经理部应根据工程项目的规模和特点,在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中制定针对性强、实施有效的安全技术措施或方案。 第六条对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前应编制专项方案;对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应组织专家对专项方案进行论证;专项方案的实施应指定专人进行现场监督和按规定进行监测。危险性较大和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范围可参考《危险性较大分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 第七条安全技术措施及方案必须遵守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有关安全生产的标准、规范和规程;必须全面考虑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工程特点和作业环境;凡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建筑物周围外部环境不利因素等,都必须从技术上制定全面、具体、有效的措施予以预防。 第八条安全技术措施及方案必须根据需要有设计、有计算、有详图、有文字说明,并应实行分级审批制度。审批流程如下: 1、一般工程的安全技术措施及方案由项目经理部技术

绿色建筑评估体系资料

绿色建筑评估体系资料及说明 一、国内外绿色建筑评估体系 1、中国绿色建筑标识 2007年11月,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起,以《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为设计和评判依据,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组织专家,经评审通过后,给与颁发“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分为1、2、3星级,3星级为最高级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设“低能耗与绿色建筑双百示范工程”、“绿色建筑创新奖”等政策以支持国内绿色建筑的发展。 2、美国绿色建筑评估体系LEED(Leadership in Energy & Environmental Design Building Rating System) LEED是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USGBC)于1998年颁布实施的绿色建筑分级评估休系,LEED评分标准由五大系统组成:选址与建筑环境、节水、能源和大气污染、材料和资源、室内环境质量。分为“通过、银奖、金奖、白金奖”四个等级。LEED是目前国际上商业化运作模式最成熟的绿色建筑分级评估体系。 3、英国BREEAM(Building Research Establishment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Method)体系 BREEAM是世界上第一个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由英国建筑研究所于1990年制定。BREEAM体系的目标是减少建筑物的环境影响,体系涵盖了包括从建筑主体能源到场地生态价值的范围。BREEAM体系关注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包括了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多个方面。这种非官方评估

的要求高于建筑规范的要求,有效地降低了建筑的环境影响。如今,在英国及全世界范围内,BREEAM体系已经得到了各界的认同和支持。 4、荷兰绿色建筑GreenCalc 1997年,荷兰国家公共建筑管理局有了“环境指数”这个指标,它可以表征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性。建筑评估工具GreenCalc是基于所有建筑的持续性耗费都可以折合成金钱的原理,就是我们所说的“隐形环境成本”原理。 5、澳大利亚绿色建筑评估体系NABERS 1999年,ABGRS(Australina Building Greenhouse Rating Scheme)评估体系由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的Sustainable Energy Development Authority (SEDA)发布,它是由澳大利亚国内第一个较全面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主要针对建筑能耗及温室气体排放做评估,它通过对参评建筑打星值而评定其对环境影响的等级。 6、德国DGNB 德国可持续建筑认证体系(GERMAN SUSTAINABLE BUILDING CERTIFICATE)由德国可持续建筑委员会(DGNB)组织德国建筑行业的各专业人士共同开发形成。DGNB覆盖了建筑行业的整个产业链,并致力于为建筑行业的未来发展指明方向。 7、法国HBQ(High Environment Quality) 法国高环境品质评价休系(HBQ)致力于指导建筑行业在实现室内外舒适健康的基础上将建筑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 二、中国、美国、德国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的理解及选择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术管理制度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术管理 制度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CHINA STATE CONSTRUCTIO N ENGINEERING CORPORATION 惠州市惠新大道及梅湖大道建设工程04标 工程技术管理制度 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 惠州市惠新大道及梅湖大道建设工程04标项目经理部 二零一六年九月

目录 工程部管理制度 (1) 一、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管理办法 (1)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编制原则 (1) 第三章编制的依据 (2) 第四章编制分类 (2) 第五章文件组成与内容 (3) 第六章编制分工与审批权限 (3) 第七章实施与修正 (4) 二、工程开工报告管理办法 (4) 第一章总则 (4) 第二章开工的必备条件 (4) 第三章工程开工申请报告的主要内容 (5) 三、工程技术资料管理制度 (5) 第一章编制目的 (5) 第二章适用范围 (6) 第三章管理部门 (6) 第四章技术文件管理范围 (6) 第五章具体制度 (6)

第六章其它技术文件管理 (7) 第七章文件归档要求 (8) 第八章档案保密与安全 (9) 第九章其它要求 (10) 四、施工图审核和现场核对管理办法 (10) 第一章总则 (10) 第二章施工图审核 (10) 第三章施工图现场核对 (13) 第四章审核结果处理 (14) 五、施工技术交底制度 (15) 第一章总则 (15) 第二章目的 (15) 第三章分级 (15) 第四章内容范围 (16) 第五章技术交底要求 (17) 第六章技术交底的归档与管理 (18) 第一章工程日志划分 (18) 第二章填写主要内容 (19) 第三章施工日志填写要求 (20) 七、施工调度管理办法 (20) 第一章总则 (20) 第二章原则 (21)

环境保护政策主要内容与分析

``我国当前环境保护政策的主要内容与分析 建国后相当一个时期里,我们没有意识到环境问题的重要性,但是环境问题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忽视环境保护,人类社会必将为自身的发展而付出代价。随着环境问题的凸现,国务院于1973年成立了环保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在全国开始“三废”治理和环保教育,这是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始。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环境保护政策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它具体包括三大政策八项制度,[2]即“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污染,谁治理”,“强化环境管理”这三项政策和“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排污收费”,“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排污申请登记与许可证”,“限期治理”,“集中控制”等八项制度。 江苏环保局的工作人员正在对河水采样! 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政策 环境保护政策是把环境污染控制在一定范围,通过各种方式达到有效率的污染水平。[3]因此,预先采取措施,避免或者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最有效率的办法。中国环境保护的主要目标就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防止环境污染的产生和蔓延。其主要措施是:把环境保护纳入国家和地方的中长期及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对开发建设项目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 2、谁污染,谁治理政策

从环境经济学的角度看,环境是一种稀缺性资源,又是一种共有资源,为了避免“共有地悲剧”,必须由环境破坏者承担治理成本。这也是国际上通用的污染者付费原则的体现,即由污染者承担其污染的责任和费用。其主要措施有:对超过排放标准向大气、水体等排放污染物的企事业单位征收超标排污费,专门用于防治污染;对严重污染的企事业单位实行限期治理;结合企业技术改造防治工业污染。 3、强化环境管理政策 由于交易成本的存在,外部性无法通过私人市场进行协调而得以解决。[4]解决外部性问题需要依靠政府的作用。污染是一种典型的外部行为,因此,政府必须介入环境保护中来,担当管制者和监督者的角色,与企业一起进行环境治理。强化环境管理政策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强化政府和企业的环境治理责任,控制和减少因管理不善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破坏。其主要措施有:逐步建立和完善环境保护法规与标准体系,建立健全各级政府的环境保护机构及国家和地方监测网络;实行地方各级政府环境目标责任制;对重要城市实行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

中国绿色建筑三星认证标准

中国绿色建筑三星认证标准 1总则 1.0.1为贯彻执行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国家技术经济政策,推进可持续发展,规范绿色建筑的评价,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用于评价住宅建筑和办公建筑、商场、宾馆等公共建筑。 1.0.3绿色建筑的建设与评价应因地制宜,统筹考虑并正确处理建筑全寿命周期内,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满足建筑功能之间的辩证关系。 1.0.4绿色建筑的建设与评价应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与相关的标准,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2术语 2.0.1绿色建筑 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2.0.2热岛强度 热岛效应是指一个地区(主要指城市内)的气温高于周边郊区的现象,可以用两个代表性测点的气温差值(城市中某地温度与郊区气象测点温度的差值)即热岛强度表示。本标准采用夏季典型日的室外热岛强度?T hi(居住区室外气温与郊区气温的差值,即8:00~18:00之间的气温差别平均值)作为评价指标。 2.0.3可再生能源 指从自然界获取的、可以再生的非化石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

2.0.4非传统水源 指不同于传统市政供水的水源,包括再生水、雨水和海水。 2.0.5可再利用材料 指在不改变所回收物质形态的前提下进行材料的直接再利用,或经过再组合、再修复后再利用的材料。 2.0.6可再循环材料 指已经无法进行再利用的产品通过改变其物质形态,生产成为另一种材料,使其加入物质的多次循环利用过程中的材料。 3基本规定 3.1基本要求 3.1.1本标准着重评价与绿色建筑性能有关的内容,实施本标准时,尚应符合经国家批准或备案的有关标准。 3.1.2应以节约和适用的原则确定建筑标准。 3.1.3绿色建筑的建设应对规划设计、施工与竣工阶段进行过程控制。 3.1.4绿色建筑建设应选用质量合格并符合使用要求的材料和产品,严禁使用国家或地方管理部门禁止、限制和淘汰的材料和产品。 3.2绿色建筑评价与等级划分 3.2.1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由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营管理(住宅建筑)或全生命周期综合性能(公共建筑)六类指标组成。每类指标包括控制项、一般项与优选项。 3.2.2绿色建筑的评价原则上以住区或公共建筑为对象,也可以单栋住宅为对象进行评价。

中国建筑系统企业负责人与项目负责人建筑施工现场带班暂行办法

中国建筑系统企业负责人及项目负责人 施工现场带班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依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施工企业负责人及项目负责人施工现场带班暂行办法》(建质[2011]111号)要求,结合全系统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企业负责人,是指系统内各层级企业的法定代表人、总经理、主管安全质量工作的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和副总工程师、安全总监;非法人机构(区域公司、分公司、事业部)的总经理、主管安全质量工作的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和副总工程师、安全总监也属于企业负责人范畴。 企业法定代表人或总经理是落实企业负责人及项目负责人施工现场带班制度的第一责任人,对落实带班制度全面负责。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的项目负责人,是指工程项目的项目经理、项目执行经理。 项目负责人是工程项目安全生产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对工程项目落实带班制度全面负责。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系统内各层级企业、各层级非法人机构(区域公司、分公司、事业部)及各施工项目。

第二章企业负责人带班检查 第五条企业负责人现场带班检查内容: (一)传达贯彻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标准和企业有关制度; (二)检查下级企业负责人及项目负责人现场带班制度的落实情况; (三)检查施工现场项目安全生产状况和管理情况,包括重大危险源的控制、安全生产费用的投入使用管理、专项技术措施方案的编制、审核审批、外协施工队伍的使用管理等。 第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企业负责人应到施工现场进行带班检查: (一)工程项目进行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时,企业负责人应到施工现场进行带班检查。法人企业负责人因故不能到现场的,可书面委托就近的非法人机构负责人对施工现场进行带班检查。 (二)工程项目出现险情或发现重大隐患时,企业负责人应到施工现场进行带班检查,督促有关责任单位和项目将整改措施、整改资金、整改时限和应急预案落实到位,及时消除险情和隐患。 第七条各层级企业应制定企业负责人带班检查工作计划,明确带班人员、时间和内容,且每月检查时间不少于工作日的25%。

(环境管理)中国保护海洋环境的基本政策和主要措施

二中国保护海洋环境的基本政策和主要措施: 海洋环境与陆上不同,一旦被污染,即使采取措施,其危害也难以在短时间内消除。因为治理海域污染比治理陆上污染所化费的时间要长,技术上要复杂,难度要大,投资也高,而且还不易收到良好效果。所以保护海洋环境,应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合理开发,综合利用。这应该说是保护海洋环境的基本策略。保护海洋环境不仅需要有正确的海洋开发政策和先进的科学技术,还需要有一整套科学的、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方法,尤其是要抓好污染源的管理,这是海洋环境保护的重要环节。海洋的自净能力也是一种资源,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海域的自净能力,以利于降低治理“三废”的成本,发展生产,同时有效地控制污染物的入海量,要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 许多年来,中国在工农业蓬勃发展的同时,积极治理工业“三废”,大搞技术革新,广泛开展综合利用,为消除污染,保护和改善环境,保障人民健康,促进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很大成绩。在广泛地调查研究和积累许多宝贵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出中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方针:“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实践证明,这也是搞好海洋环境保护的正确方针。 “全面规划,合理布局”,是保护环境,防患于未然的极其重要的措施,也是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方针的体现。在安排国民经济计划和发展工农业生产时,必须统筹兼顾,全面规划,正确处理好工业和农业、重工业和轻工业、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城市和农村、生产与生活、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等关系。要把保护自然资源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结合起来,加强计划性、科学性和预见性,避免盲目性和片面性。要把近期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力求避免或减少开发后对自然资源的破坏及对环境的影响。在工、农、林、牧、渔、盐、副业、养殖以及其它海洋资源开发的布局上,除注意原料、动力、水源、交通等条件外,还需考虑地质、地形、海洋水文、气象条件以及生物资源的特点,要综合研究,权衡利弊,协调统一,反对各行其是,不能只顾生产,忽视环境保护,既要注意短期的效益,又要充分估计到今后可能会带来的长远的影响。不能只顾利用,不顾资源和环境的保护。 “综合利用,化害为利”,是发展社会主义企业和消除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害”与“利”是对立统一的矛盾,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害”是由生产中的“废”所造成的,“废”与“宝”又是对立统一的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它们也可以相互转化。促进这个转化的条件,就是综合利用。综合利用的内容很广,一方面是指资源本身的综合利用,另一方面要建立经济、合理的联合企业。只有把治理工业“三废”同开展企业技术改造和资源的综合利用结合起来,才能尽量做到把“三废”中的危害物质消灭在生产过程中,许多原来弃之为害的“三废”,把它充分利用起来,大搞工艺改革和技术革新,就能变“废”为“宝”,化“害”为“利”,达到投资少、收益大、品种多、危害小的合理开发的目的。 “依靠群众,大家动手”,这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海洋环境保护工作上的体现,也是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保证。保护和改善环境,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涉及每个人和各个方面。只有依靠群众,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人人动手,个个关心,大家齐心协力,海洋环境保护工作才能顺利进行,许多海洋环境保护措施才能落实,海洋环境保护工作才能搞好。因此,海洋环境保护工作必须坚持群众路线,放手发动群

中国环境法的演变与发展

(一)中国古代自然哲学思想及其对早期国家自然资源保护策略的影响 中国古代的环境保护思想是从对生物资源保护的思想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产生至少可以上溯到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时期,经过1000年的发展,至秦汉之前,已逐步完善起来。从秦汉以后直至泖清时期,这种思想在实践中得到了一定的运用和发展。当时还没有现代意义上的环境保护工作和环境立法,但已经出现了一些十分珍贵的有关保护自然环境的论述和零散的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的法律规范。例如,在1975年由中国考古人员在湖北云梦县睡虎地11号秦墓中,发现了一批秦代竹简,其中在《秦律十八种》之中,有一种原题为《田律》的秦简。《田律》的主要内容是有关农业生产的,其中有一部分是关于对生物资源保护的规定。《田律》的上述规定,体现了“以时禁发”的原则。显然,先秦萌芽状态的生态学 思想和各种保护生物资源的理论,对这些规定是有着深刻影响的。 总之,从中国早期的自然资源保护立法看,早期的环境法律规定在目的上是为了保障国家对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以维护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这时的自然资源只是作为财产的一种形式予以保护的。在古代自然哲学相对发达的中国,“持续利用”和“节约使用”自然资源可以说是早期中国环境立法的基本理念,这与中国古代思想家的自然哲学观对统治者思想的影响有关。 (二)中华民国时期的环境立法 20世纪50年代以前,中国的社会一直是动荡不安和战争连年。中华民国时期,农业经济占主要地位,沿海一带现代工业也有所发展。由于当时社会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战乱频起,政局不稳,执政者不可能也没有必要重视环境保护。当时,在局部地区已经出现了工业生产所造成的环境污染,自然资源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的现象。然而当时环境立法残缺不全,几乎没有什么专门防治污染的法律法规,仅仅颁布了几部自然保护的立法,主要有《渔业法》(1929年)、《森林法》(1932年)、《狩猎法》(1932年)、《土地法》、(1930年)和《水 利法》(1942年)等,这些颁布的法律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 另外,在共产党占领的革命根据地,也制定并实施了一些保护自然的法规,其中如《闽西苏区山法令》(1930年)、《晋察冀边区禁山办法》(1939年)、《晋察冀边区垦荒单行条例》(1938年)、《陕甘宁边区森林保护条例》(1941年)、《晋察冀兴修农田水利条例》(1943年)、 《东北解放区森林保护暂行条例》(1949年)等。上述自然资源立法的意图主要是发展经济,保障资源的持续利用。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的环境立法 1.环境法的产生时期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73年全国第一次环境保护会议的召开以前,可以称为中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兴起和环境法的孕育产生时期。关于环境立法,在这一时期较为重视的是对作为农业命脉的自然环境要素的保护,并且以公有制为基础确立了自然资源的全民所有制形式。当时施行的国家《宪法》(1954年)规定,“矿藏、水流,由法律规定为国有的森林、荒地和其他资源,都属于全民所有”。 在自然资源管理立法方面,国家较为重视对水土保持、森林保护、矿产资源保护等方面的行政管理,并制定了若干纲要和条例。例如,1950年颁布了第一部矿产资源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业暂行条例》,1953年颁布了《国家建设征用土地办法》,1956年颁布了《矿产资源保护试行条例》、1957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暂行纲要》。

中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表

中国绿色建筑评价 体系表 1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绿色建筑(居住建筑)评价体系 (草稿) 工作室名称: 项目名称: 1/6 2/6 2

3 3/6 资源

4/6 4

5/6

35 dB(A)。楼板和分户墙的空气声计权隔声量不小于45dB,楼板的计权标准化撞击声声压级不大于70dB。户门的空气声计权隔声量不小于30dB。外窗的空气声计权隔声量不小于25dB,沿街时不小于30dB。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的要求。 4 居住空间能自然通风,通风开口面积在夏 热冬暖和夏热冬冷地区不小于该房间地 板面积的8%,在其它地区不小于5%。建筑 4 设采暖或空调系统(设备) 的住宅,运行时用户可根据 需要对室温进行调控。 建筑 5 室内游离甲醛、苯、氨、氡和TVOC等 空气污染物浓度符合现行<民用建筑室 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的规 定。建筑 5 采用可调节外遮阳,防止夏 季太阳辐射透过窗户玻璃 直接进入室内。 建筑 6 设置通风换气装置或室内 空气质量监测装置。 建筑 合 计 完成分项数目: 项完成分项数目: 项完成分项数目: 项6/6 项目序 号 控制项专业序 号 一般项专业序 号 优选项专业是 V 否X 是 V 否X 是 V 否X 运营管理1 制定并实施节能、节 水、节材与绿化管理 制度。 建筑 业主 1 垃圾站(间)设冲洗和排水设 施,存放垃圾能及时清运、不 污染环境、不散发臭味。 建筑 业主 1 可对生物降解垃圾进行单独收集 或设置可生物降解垃圾处理房。 垃圾收集或垃圾处理房设有风道 或排风、冲洗和排水设施,处理 过程无二次污染。 建筑 业主 2 住宅水、电、燃气,采 暖与(或)空调分户、 分类计量与收费。 建筑 业主 2 智能化系统定位正确、采用 的技术先进实用、系统可扩 充性强,能较长时间的满足应 用需求;达到安全防范子系 统、管理与设备监控子系统 与信息网络子系统的基本配 置。 电气 业主 3 制定垃圾管理的制度, 对垃圾物流进行有效 控制,对废品进行分类 收集,防止垃圾无序倾 倒和二次污染。 建筑 3 采用无公害病虫害防治技术, 规范杀虫剂、除草剂、化 肥、农药等化学药品的使用, 有效避免对土壤和地下水环 境的损害。 业主 4 设置密闭的垃圾容器,建筑 4 栽种和移植的树木成活建筑 6

中国建筑项目质量管理制度

项目经理部质量部各岗位职责 ---------------------- 2 十、质量教育与培训制度---------------------------- 3 十一、质量责任追究制度----------------------------- 5 十二、质量检查验收制度----------------------------- 6 十三、技术复核制度-------------------------------- 9 十四、技术交底制度------------------------------- 10 十五、工程质量资料管理制度 ------------------------ 11十六、样板引路制度------------------------------- 13 十七、实测实量制度------------------------------ 13 十八、工程现场挂牌制度----------------------------- 14十九、材料进场验收制度-------------------------- 15 二十、成品保护管理制度-------------------------- 16 二十一、质量专题会议制度 --------------------------- 18二十二、质量事故报告处理制度 ------------------------ 19二十三、质量评价制度---------------------------- 21

二十四、项目部质量检查制度 ------------------------ 26 二十五、测量复核与试验计量制度 ---------------------- 27 二十六、质量否决制度----------------------------- 29 二十七、施工影像管理制度 --------------------------- 30 二十八、质量信息管理制度 --------------------------- 33 二十九、质量奖惩制度---------------------------- 35 三十、旁站监控制度---------------------------- 44 三^一、项目部考核制度--------------------------------------- 48 质量管理制度 一、项目经理部质量部各岗位职责 1:质量部质量总监岗位职责 1、贯彻执行国家及地方有关工程施工规范、工艺标准、质量标准及规定;做好质量管理体系贯标工作。 2、负责编制项目质量计划,并负责过程控制和日常管理,确保项目总体质量目标

中国环境保护发展史

中国环境保护发展史 1973年8月5日至20日在北京召开全国第一次环境保护会议。会议交流了环境保护工作的经验,制定了环境保护工作的方针和政策,安排了近期的环境保护工作。在会议行将结束时,国务院在人民大会堂召开有各界代表出席的万人大会,对会议作了总结,向全国发出了消除污染,保护环境的动员令。 中国于1979年加入了联合国环境署的“全球环境监测网”、“国际潜在有毒化学品登记中心”和“国际环境情报资料源查询系统”。1987年,联合国环境署在中国兰州设立了“国际沙漠化治理研究培训中心”总部。 中国自1979年起先后签署了《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国际捕鲸管制公约》、《关于保护臭氧层的维也纳公约》、《关于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的巴赛尔公约》、《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修订本)》、《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防治荒漠化公约》、《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1972年伦敦公约》等一系列国际环境公约和议定书。 1980年成立了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到1995年出版各类环境图书860种,500多万册。 1981年,中国成立了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对全国环保系统的管理人员进行岗位培训、继续教育和学历教育。 1982年5月4日,由国家城市建设总局、国家建筑工程总局、国家测绘总局和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的部分机构,与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办公室合并,成立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 1983年,中国创办了全球第一家国家级环境保护专业报———《中国环境报》,年发行量近30万份。 1988年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撤销,改为建设部。环境保护部门分出成立国家环境保护局,升格为国家直属局。 1990年《中国环境年鉴》出版,并从1994年开始出版英文版。 1990年中国有关部门开始开发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的“绿色食品”。 1992年4月成立了“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该委员会由40多位中外著名专家和社会知名人士组成,负责向中国政府提出有关咨询意见和建议。 1992年6月,中国国务委员、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主任宋健率领中国政府代表团出席了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中国总理李鹏出席了大会的首脑会议并发表了重要讲话,提出了加强环境与发展领域国际合作的主张,得到了国际社会的积极评价。李鹏总理还代表中国政府率先签署了《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生物多样性公约》。 1993年3月,中国开始实施环境标志计划。 从1993年开始,以组织新闻单位采访环境执法情况为主要形式的“中华环保世纪行”活动在全国开展。 1994年3月,中国政府批准发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从人口、环境与发展的具体国情出发,提出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对策以及行动方案。 1998年国家环保局升格成国家环保总局。2008年国家环保总局升格为环境保护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