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之路——中国经济绿色发展报告2018》
- 格式:docx
- 大小:10.73 KB
- 文档页数:3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与着力点作者:暂无来源:《党政论坛》 2018年第12期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2017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新时代,基本特征就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这是对我国经济现阶段发展特征和当前经济工作重点的重大判断。
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
一、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尚无统一的表述,从宏观上看,要以是否有利于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否有利于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是否有利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标准。
具体来说其内涵包括:1. 新发展理念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挥棒”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东西。
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也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遵循。
高质量发展就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
创新发展解决发展动力问题,着眼于培养新常态下经济增长新动力;协调发展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着眼于发展的健康性;绿色发展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着眼于发展的永续性;开放发展解决内外联动问题,着眼于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共享发展解决发展的目的,着眼于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
这五大发展理念既是对过去的总结与反思,更是进入新时代后引领我国经济由大到强,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指挥棒”。
2. 质量和效率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质量变革不仅是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更重要的是全面提高经济生活各领域、各层面的素质。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道路的提出依据与重大意义作者:黄娟来源:《湖湘论坛》2020年第04期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提出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新思想,它构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道路,就是发展绿色生态、绿色生产、绿色生活,形成绿色生态、生产、生活方式,构建绿色生态、生产、生活体系,营造绿色生态、生产、生活环境,实现生态美丽、生产美化、生活美好,让人民群众在绿水青山中共享生态之美、生产之美、生活之美。
这是一条生态优先、“三生”和谐、“三美”合一、人民幸福的新时代生态文明发展之路。
从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的提出历程、历史依据、现实依据、理论依据与实践依据来看,提出并实践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道路,对于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实现现代化强国与中国梦、迈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共同建设美丽生态地球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发展道路;生态文明中图分类号:A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3160(2020)04-0005-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并强调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道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新思想构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道路,就是发展绿色生态、绿色生产、绿色生活,形成绿色生态、生产、生活方式,构建绿色生态、生产、生活体系,营造绿色生态、生产、生活环境,实现生态美丽、生产美化、生活美好,让人民群众在绿水青山中共享生态之美、生产之美、生活之美,这是一条生态优先、“三生”和谐、“三美”合一、人民幸福的新时代生态文明发展之路。
[1]本文着重分析探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道路的提出历程、主要依据与重大意义。
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道路的提出历程人的思想认识不可能一成不变,新观念的提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
从一个时代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必然经历新观念与旧观念并存、新观念最终战胜旧观念的过程。
H 期M U 绿色金融低破发展发展绿色金融促进低碳发展□本刊编辑部李凌石禹在2020年12月16日至18日举行的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做好碳达峰、碳中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因此,“十四五” 是实现我国碳排放达峰的关键期,也是推动 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 攻坚期。
做好低碳发展,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 资源的决定性作用,通过价格、财税、交易 等手段,引导低碳生产生活行为。
企业作为 市场主体,应该率先探索节能、降耗的低碳 发展模式,通过上下联动,充分发展绿色金 融,即:利用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 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所提供的金融服务。
充分挖掘各种政策倾斜,来降低绿色企业及 环保项目的融资成本,实现碳达峰和碳屮和 的“30-60目标”。
一、绿色金融在我国的发展当前,我国进入了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 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绿色产业的发展和传 统产业绿色改造对金融的需求日益强劲,这使得“绿色金融”成为金融机构,特别是银 行业发展的新的趋势和潮流。
虽然目前我国金融机构普遍对发展“绿色金融”比较重视,但在具体实践中却又面临着诸多的障碍,如 “绿色金融”业务风险较高而收益偏低、信 息沟通机制有待完善、金融机构缺乏专业领 域的技术识别能力、相关政策不完善等问题。
2020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报告(2019)》显示,过去 一年中,在央行等部委以及各级政府的推动 下,我国绿色金融取得较快发展。
数据显示, 截至2019年年末,我国绿色贷款余额达到 10.22万亿元;国际绿色债券发行规模达到 2577亿美元(约1.8万亿元人民币),较去 年同期增长51.06%。
我国发行了 313亿美 元符合C B I 国际标准的绿色债券,位列全 球绿债发行规模第二位,仅次于美国。
2019年,全国各绿色金融试验区也系统性推进了绿色金融发展。
其中,江西已形成了一系列可复制、能推广的产品和服务模式。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1天津师范大学大数据科学研究院 天津 3003872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南京 210094*本文系天津市科技计划项目“天津高质量发展的重点科技指标对比和评价研究”(项目编号:21ZLZKZF00130)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王曰芬,天津师范大学大数据科学研究院教授,博士,E-mail :****************.cn ;徐天傲,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E-mail :156****************;岑咏华,天津师范大学大数据科学研究院教授,博士,E-mail :************.cn 。
摘要:[目的/意义]绿色发展是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突破发展掣肘的必经之路。
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到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走向绿色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方法/过程]本文基于绿色发展理念,构建以“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社会”为框架的三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组合客观赋权法确定指标权重,结合指标排名和提升程度排名形成综合排名方式进行综合评价,并选取重点区域作为实证对象加以应用研究。
[结果/结论]本文提出的综合评价方法能够在使用客观赋权时避免因各最高级指标层下属指标数量不同而对评价结果平衡性、准确性造成影响,较好地以动静结合的方式反映绿色发展理念支撑的生态文明建设的综合水平。
关键词:生态文明 绿色发展 指标体系 综合评价分类号:X826 F124.5DOI: 10.19318/ki.issn.2096-1634.2023.04.061 前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绩,但随之而来的是在国外分阶段出现的能源和环境问题在中国集中体现,使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挑战[1]。
中国的环境治理需要采取上下结合的双向治理模式[2],在经济发展时要考虑到自然生态系统承载能力的有限性,选择走低碳排放、提高社会福利、降低生态足迹的可持续发展道路[3]。
商业经济SHANGYE JINGJI第2021年第5期(总第537期)No.5,2021Total No.537绿色信贷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研究贾斯淇,姜春吉(长春大学经济学院,吉林长春130022)[摘 要]虽然经济在近几年面临着一定经济下行的压力,但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也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机构的排头兵,要不断的开展开发绿色金融产晶,绿色信贷是商业银行发展绿色金融项目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绿色信贷的快速发展对商业银行信贷结构调整、经营绩效的提高和声誉的提升有一定的促进 作用,但迅速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一定的弊端。
从理论层面探讨绿色信贷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并提出政府要加强政策引导、商业银行要加快开发绿色信贷产晶、政府要建立有效的惩谓和激励机制、吸取国外优秀经验和培养专业优秀人才等建议。
[关键词]绿色信贷;商业银行;信贷结构;经营绩效[中图分类号]F64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6043(2021)05-0172-02—、弓I 言绿色信贷一词起源于绿色金融,绿色金融则属于绿色文明的一部分,绿色文明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相互相生的文明。
自从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经济发展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但也正是因为人类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对环境的危害,使得人类为此付出惨痛的代价,例如: 资源枯竭、生态污染等。
绿色信贷被称为可持续金融或环境金融,通过差异化定价引导企业进行绿色生产活动,引导资金流向环保产业的一种信贷方式。
这种方式可以促 进产业优化升级,利用经济杠杆达到事前治理的目的,与以往的事后治理不同,还有利于摆脱银行业长期存在的“呆账”、“坏账”的现象。
二、绿色信贷发展现状相较于其他国家,我国绿色信贷处在萌芽阶段,为促进银行业发展,2012年2月24日中国银行监督委员会发布《绿色信贷指引》,从指引发布以来我国绿色信贷迅速 发展,2018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报告(2018)》,对2018年我国绿色金融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 总结,截至2018年年末,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信贷余额为& 23万亿元,同比增长16%;全年新增1. 13万亿元,在同期企业和其他单位的贷款增长中,比例为14. 2%, 各家商业银行也紧跟国家经济政策改革,通过对绿色信贷的支持,调整信贷结构,减少不良贷款率。
策划/《中国报道》编辑部撰文/《中国报道》记者 徐豪新时代 “万里长江图”封 面 故 事┣ ┫封 面 故 事┣ ┫20奔流过11个省市、全长6300公里的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国发展的“黄金经济带”。
保护母亲河,不仅关系到长江流域4亿多人民的民生、全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大局,更关系到中华民族子孙万代的福祉。
面对川流不息的江水,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满怀深情地说:“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使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
”2018年4月24日至2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长江沿岸,三天两省四地,不顾舟车劳顿,登大坝、乘江船、进企业、访村落,实地考察调研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实施情况,并于26日下午在武汉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把脉定向。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这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关系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总书记在座谈会上开宗明义。
早在2016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时就强调,“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时隔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 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习近平总书记都心系长担任福要注意将正在建设的海峡西岸繁荣带既与海峡东岸相对应长江三角站在全局角度谋划一省长江经济带作为流域实现上中下的宏阔格局。
担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专门率浙江省党政代表团赴长江沿线的并登上正在施工的习近平多次论述推进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战略,加强区域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加快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两我们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就是既要绿绿水青山可带来但金山银山却买不到绿水青山。
又可辩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环境保护的一贯态度也体现在对长江经济带发展的规划理念中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强调建设长江经济带要坚持一盘棋思想,更好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作用为全国统筹发展提供新的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主持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就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听取上海浙江、安徽贵州、云南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和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的意见和建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全面深刻阐述了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重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研究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涉及长江的一切经济活动都要以不破坏生态环境为前提。
构建循环产业经济链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摘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绿色发展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题,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基础上,积极、稳健地推进健全绿色、低碳、循环的经济体制的构建,同时建立和完善我国的碳排放统计和计量体系,完善我国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1]以此来促进中国整体的经济、社会向绿色的方向转变,这是中央关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决策,也是一种坚定的方向。
在这两次大会上,“绿色”、“循环”和“低碳”的发展理念被同时提到。
但在新时期、新发展理念下,仅仅强调“绿色发展”,极易造成对“循环型”“低碳型”等概念的忽视。
为解决此问题,各省市县区要实施“做大做强”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工程,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特点、资源配置、环境可持续度,科学确定发展循环经济的优先次序,并着眼于产业布局的优化,重视招商引资,从“点、线、块、区”四个层面,全面、多层次地推进资源节约与再循环,以企业为单元,以“点”为“小循环”,以企业为纽带,以园区为平台,以“线上”“区块”为中循环,以全社会为中心构建一个循环产业经济链。
基于此,本文从循环经济产业链的概念出发,详细论述了构建循环产业经济链以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有效策略,以期从而为更好地推进我国产业升级优化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关键词:循环经济;产业经济链;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引言只有把产业链接通起来、延伸出去才能形成循环经济的产业链。
接通产业链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以一定的工业企业间的合作关系,把产业链从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中分离出来。
扩展产业链是指尽量扩展已有的上下游产业链,产业链的上游延伸一般是向基础工业和技术研发方向发展,而下游延伸是向市场营销方向发展。
在循环经济中,产业链的扩展与扩展,一方面能够将支离破碎与孤立的环节连接在一起,形成新的机制与方法,使产业链中的各企业能够共享以往没有的利益与风险,另一方面,也会产生新的产业链,提高产业链的附加值。
坚定不移走好绿色化转型发展之路作者:来源:《奋斗》2018年第01期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第一次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构成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第一次把“美丽”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内容,并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昭示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意志和决心,再一次吹响了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号角。
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又对开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龙江新征程作出全面部署,为加快伊春绿色化转型发展,让老林区不断焕发青春活力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指引伊春绿色化转型发展的理论明灯把“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写入报告,这是我们这个世界上第一大政党、13亿多人口的大国,向国际社会昭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的坚强决心;展现了全球绿色发展的领先者大国风范和责任担当。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源于浙江安吉,根植于中华大地,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继承和发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大的理论创新,具有着现实的考量、高远的格局、实践的价值,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生态文明的现代化国家,提供了科学方法论和行动指南,为世界各国发展提供了原创性贡献。
2016年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到伊春考察,要求我们要深度诠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我们牢记嘱托,在“矛盾”中找到了“统一”之法,在“对立”中找到了“转化”之机,在“两难”困境中找到了“双赢”之路。
坚持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并行不悖的转型发展之路,推动绿水青山“变现”。
国有重点林区虽然停伐了,但绿水青山守住了,“金山银山”得到开发了,对伊春未来的发展方向起到了破茧成蝶、凤凰涅槃的作用,在伊春发展建设史上具有现实而深远的理论指导意义。
试卷名称:2018新时代中国绿色发展之路(仅适用于2018年度)一、单选题1.十九大报告关于()建设的部分,大体上延续了十八大报告的提法,这体现了党的战略方针的继承性和连续性.。
[3分]A.生态文明B.绿色发展C.生态环境2.我们建设生态文明,保护生态环境,最根本的目的是().。
[3分]A.增强国家经济B.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C.改变生活方式3.新时代实现新目标的必然选择().。
[3分]A.发展B.绿色C.文明4.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倡导简约适度、()的生活方式 .。
[3分]A.绿色家庭B.绿色出行C.绿色低碳5.生态环境问题中只有()才是我们进行生态文明建设或者治理环境污染的着力点.。
[3分]A.人为的原因B.自然原因C.发展阶段的问题6.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诉求越来越高,对生态环境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
[3分]A.经济B.生活质量C.健康7.我们在()如果实行领跑战略,我们的综合国力、战略空间就会被压缩.。
[3分]A.新能源领域B.气候变化领域C.生态环境监管领域8.中国的()发生了或者正在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和全局性的变化.。
[3分]A.经济体制改革B.生态环境保护C.空气环境质量9.()是我们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抓手,同时也是我们破解生态环境问题的一个总抓手.。
[3分]A.生态环境保护B.绿色发展C.经济发展10.绿色发展和( )建设是关乎人民对高品质生态环境新需求的满足的一个关键性、基础性的问题.。
[3分]A.经济建设B.生态文明C.全面小康11.()作为十九大专门章节加以部署.。
[3分]A.推进绿色发展、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B.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C.美丽12.“煤改气”体现在().。
[3分]A.改变资源、能源的消耗结构B.资源和能源消耗的方式和技术减排C.资源消耗和能源消耗的减量减排13.()写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
[3分]A.美丽B.推进绿色发展、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C.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14.污染治理主要是我们国内的问题,气候变化更大程度上是国际政治问题,()是我们目前急迫需要解决的问题.。
碳中和背景下共建绿色“一带一路”四方演化博弈及仿真分析“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八年多来,已成为中国推动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搭建起当今世界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为世界各国带来巨大机遇和红利。
但不可否认的是,高质量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仍然面临诸多挑战,特别是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多国纷纷宣布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背景下,如何推进“一带一路”绿色低碳转型成为重要课题。
一、中国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取得多方面积极进展全球环境容量趋紧,气候变化影响明显,不再只是环境问题,也是影响各国国家安全、经济发展和地缘政治的重大问题。
新冠肺炎疫情迫使人类更加深入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很多国家已形成绿色发展共识,全球绿色低碳转型正大大加速。
将“一带一路”打造成绿色发展之路,让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的理含和实践造福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人民,一直是中国政府的初心和愿望,也是各方的共同需求和目标。
中国推进共建绿色“一带一路”建设,为中国和有关国家交流互鉴、促进绿色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搭建了平台。
近年来,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在生态环境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城积极开展多层次合作,“绿色效应”持续显现。
(一)发布一系列规范性政策文件,强化顶层设计“一带一路”建设总体框架包含“绿色”内容。
2015年中国政府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强调,“设施联通”要“强化基础没施绿色低碳化建设和运营管理,在建设中充分考虑气候变化影响”,“在投资贸易中突出生态文明理念,加强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和应对气候变化合作,共建绿色丝绸之路”。
针对绿色“一带一路”专门发布政策文件。
发布《关于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指导意见》《“一带一路”生态环境保护合作规划》等,强调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支持绿色低碳发展、保护生物多样性、应对气候变化、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
推动对外投资绿色化。
发布《对外投资合作环境保护指南》《民营企业境外投资经营行为规范》《对外投资合作绿色发展工作指引》等,强调规范境外经营行为、健全绿色合规体系、防范生态环境风险、遴循绿色国际规则。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工作情况的报告文章属性•【公布机关】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公布日期】2023.10.21•【分类】工作报告正文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工作情况的报告——2023年10月21日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张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本次会议安排,我代表最高人民法院报告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工作情况,请审议。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开展了一系列开创性工作,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在2023年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再次强调“要始终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
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作为生态环境法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审理涉及环境污染防治、生物多样性保护、气候变化应对、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治理与服务等相关领域案件,涵盖刑事、民事、行政三大诉讼领域。
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有力监督下,人民法院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法治自觉、审判自觉,严格执行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法律法规,切实加强环境资源审判工作,用心用力用情守护良好生态环境这一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努力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
2021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环境司法大会致贺信指出,“中国持续深化环境司法改革创新,积累了生态环境司法保护的有益经验”,这是对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工作的充分肯定和深切勉励。
一、2018年以来环境资源审判工作取得积极进展进入新时代,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成为这一矛盾的重要方面。
中国东部地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测评与障碍因子分析作者:阎友兵胡欢欢来源:《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05期摘要:在構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利用熵值法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对中国东部地区 11个省市的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与时空演化特征分析,并利用障碍度模型计算了不同地区的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主要障碍因子及其障碍度。
结果发现:1.从综合水平来看,2013—2018年东部地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处于中等水平,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各省市综合水平的提升幅度差异较大,水平演变轨迹表现为多种类型,各地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在所选时期内存在不同的发展状态,“核心一外围”区域差异明显。
2.从标准层来看,截至2018年,七大标准层贡献度大小依次为创新发展、协调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绿色发展、有效发展和产业发展活力;各标准层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不同等级省市在7个标准层上的评价得分具有不平衡性,各省市优劣势有所差异。
3.从障碍因子分析来看,景区业比较生产率、城(乡)居民旅游收入弹性、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等是制约东部地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最主要的障碍因子。
关键词: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时空演化;障碍因子;东部地区作者简介:阎友兵,湘潭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管理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区域旅游开发与景区管理、旅游经济与旅游企业管理(E—mail:*************;湖南湘潭411105)。
胡欢欢,湘潭大学商学院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区域旅游规划与开发。
中图分类号:F59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398(2022)05—0054—16新时代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学界关于高质量发展问题的研究不断升温,逐渐成为当前研究热点问题之一。
现阶段关于高质量发展的研究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关于高质量发展内涵特征等方面的理论研究,以政策解读等阐释性研究为主。
《绿色之路——中国经济绿色发展报告2018》
4 月26 日,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在京发布《绿色之路中国经济绿色发展报告2018》,通过计算省级尺度和城市尺度的绿色发展指数,对全国31 个省区、100 城市的绿色发展之路进行了评价。
在省区尺度上,浙江、广东、江苏名列前三甲,在城市尺度上,深圳、杭州、北京、广州、上海名列前五名。
中国经济绿色短板制约明显
在国家统计局于2017 年底发布的2016 年生态文明建设年度评价结果
公报中,京闽浙三省市位列前三名;在《中国经济绿色发展报告2018》中,前三名省份为浙粤苏,浙江是唯一在两份排名中都稳居前三的省份。
与北京、天津、山东、江苏、上海等地不同,浙江的经济发展对可持续性未造成冲击,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度高。
报告执笔人、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经济学院教授石敏俊表示,浙江的各项指标相对平衡,经济发展、可持续性和绿色发展能力都没有短板制约。
与国家统计局的绿色发展指数相比,石敏俊团队在报告中突出了绿色与经济的协调平衡。
据石敏俊介绍,国家统计局的绿色发展指数偏重绿色,大部分指标是生态环境方面;该报告的绿色发展评价则强调经济发展、可持续性、绿色发展能力三个维度的协调平衡,突出了短板因素的制约作用,避免了某个单项指标过于突出而带来的一俊遮百丑的弊端。
在报告中可以看到,中国经济绿色发展存在明显的短板制约。
无论是省区尺度,还是城市尺度,绿色发展的短板制约较为突出。
从省区尺度的一级指标看,10 个省份存在经济发展的短板制约,11 个省份存在可持续性的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