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精神与民族精神的关系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88.46 KB
- 文档页数:1
抗日战争与民族精神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战场,这场战争是中华民族近百年来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伟大民族解放战争。
战争的硝烟已经平息,但民族精神却深刻在中华民族的骨子里。
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包括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这些美好的精神品质在历时八年的抗日战争中充分体现,并不断升华。
一团结统一,一致对外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宛平县的中国守军奋起抵抗。
中国进入全国性抗战。
在这事关国家生死存亡的紧要时刻,中国共产党通电全国,指出“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号召全国同胞团结一心,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本的侵略。
战争爆发后,中华儿女团结统一,奋起抗敌。
一方面国共合作,共赴国难。
8月,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国共两党达成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站线正式形成,国共两党通力合作,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
另一方面,全国各界民众以不同形式参加抗日民族统一站线,投入全民族抗战。
中国的各阶级,各阶层,各种社会力量以多种方式参与到抗日救亡运动中来。
民族工商业者踊跃为前线捐赠钱物,把工厂迁往大后方;中国的农民阶级积极参军,献粮,组织自卫武装,想尽种种方法为抗战奉献力量;工人阶级建立工人抗日武装,开展敌后游击战争,还举行反日大罢工,积极募捐、献金;海外华侨捐赠了大量战略物资,同时在海外开展抗战或回国投身抗战;此外知识分子和青年爱国学生也英勇地站在了时代前列,在民族危急关头表现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高度责任感,或以笔代枪或弃笔从戎投入抗战。
二英勇无畏,不怕牺牲战争爆发时,日本是亚洲头号强国,拥有强大的经济力量和先进的军事武器;中国则被世人称为“东亚病夫”,在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各方面都与日本差距甚远。
中国抗日战争与中华民族精神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取得第一次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前付后继、不怕牺牲、不屈不挠、英勇作战、不仅彻底打败了日本法西斯,赢得了战争的胜利,而且在这场伟大的战争中弘扬,升华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
历史已经证明:正是这个战争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悟和团结的程度。
同时抗日战争时期激发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是当代中华民族精神形成和趋于成熟的标志。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民族精神空前高涨,全民族团结奋战,同仇敌忾,取得了百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的民族解放战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在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后的今天,全民抗战中所凝聚和展现的民族精神,仍然值得总结、继承与发扬。
一、民族精神在在全民抗战中得到升华著名国学大师张岱年先生曾把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概括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是对近代以前中华民族精神较为准确的历史概括。
近代以来,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不断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丰富着这个民族精神”。
近代至抗战百余年间,民族精神的演变和升华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辛亥革命与振兴中华。
鸦片战争以后,中华民族遭受到前所未有的外敌侵侮,陷入深重苦难和极度屈辱的境地,统一、民主、富强成为全民族面临的主要问题。
残酷的现实,激起中华民族同仇敌忾、拯救国家的热情。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开始由“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勤劳、宽容精神、逐步转变为求国家统一、争取民族独立而团结一致、顽强抗争的精神。
在这种精神支撑下,中华民族的反抗斗争从来没有间断过,但最后都以失败告终。
直到1911年10月爆发的辛亥革命,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和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第一次响亮地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领导民众结束了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推动了民族危亡意识、救亡图存意识、民主共和意识的积聚和爆发。
抗战精神教案及课件1. 抗战精神教案及课件的设计要突出强调国家利益和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 通过抗战精神教案及课件,学生应该了解抗战时期中国人民为了民族独立和团结一致的伟大斗争。
3. 抗战精神教案及课件应该体现出中国人民在抗战中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4. 涉及抗战精神的教案及课件应该突出强调团结抗敌的重要性,强调民族大义和民族自尊心。
5. 抗战精神教案及课件应该引导学生从中汲取力量,培养责任感和爱国情怀。
6. 通过抗战精神的教育,培养学生珍爱和平、抵制侵略、勇敢担当的品质。
7. 抗战精神教案及课件应该体现出中国人民在经历沉痛教训后所取得的胜利与成就。
8.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互动环节,激发学生对抗战精神的兴趣和理解。
9. 通过多媒体展示抗战时期的影像资料,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抗战精神的伟大。
10. 教案及课件中可以引入一些抗战时期的英雄事迹,激发学生对抗战英雄的敬佩和尊重。
11. 教案及课件要锤炼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让学生明白只有众志成城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12. 通过讨论和思考,培养学生对历史和现实的思考能力,激发他们对抗战精神的共鸣。
13. 教案及课件要给学生提供一定的自主探究空间,让他们从不同角度理解抗战精神的内涵。
14. 通过展示抗战时期的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感染学生对抗战精神的热爱和认同。
15. 教案及课件要突出强调抗战时期并不是中国人民的软弱时期,而是坚韧不拔的奋斗历程。
16. 学生可以通过模拟抗战时期的历史事件,深刻感受那段历史对中国人民的考验。
17. 通过分组演讲、小组讨论等形式,促进学生对抗战精神的深入思考和理解。
18. 教案及课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独立思考能力,让他们从中找到自身的价值和使命。
19. 教案及课件的设计要注重激发学生对历史的热爱和对祖国的热情。
20. 通过抗战精神教案及课件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他人的情感。
21. 教案及课件要引导学生学会从困难和挑战中汲取力量,培养战胜困难的毅力和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