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2.18 MB
- 文档页数:7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鸡年说鸡晋江市西滨中学梁燕华教学目标:1、了解生活中的“鸡”文化。
2、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在生活中学语文。
3、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理解、分析和表达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唐伯虎题画诗《画鸡》导入,引出本课学习的主题。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
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唐伯虎《画鸡》二、说文解字1、你知道鸡的繁体字有几种写法吗?怎么写呢?2、了解“鸡”字的演变过程。
3、了解“隹”和“鳥”的关系。
4、为什么简化汉字用“又”代替“奚”?三、竞猜撷趣1、根据成语意思猜成语;看图猜成语;2、根据提示猜歇后语。
竞猜游戏后交流了解相关的成语典故四、文化探源1、交流了解生活中人们赋予鸡的象征寓意。
“鸡”与“吉”;“冠”与“官”;“公”与“功”;“鸣”与“名”2、了解鸡的“五德”。
头戴冠者,文也;足搏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见食相呼者,仁也;守夜不失时者,信也。
——西汉韩婴《韩诗外传》五、寓意解读1、欣赏解读1981年张汀创作的首张鸡生肖邮票。
2、联系中考综合性学习考点——生肖文化,讲解寓意解读的方法步骤:➀分解成元素。
注意观察图画名称、注释、图案形状等。
➁描述画面内容。
可按空间顺序、主次顺序进行描述。
➂挖掘内涵寓意。
注意由分而总、以小见大、发散思维。
3、请根据2017《大吉大利》鸡年生肖邮票图案解说其内容和寓意。
(最少用两种表达方式)4、实战演练:根据2005年乙酉鸡年生肖邮票图案解说其内容和寓意。
六、小结七、作业布置:(四选二)1、收集有关“鸡”的诗句。
2、了解文物、绘画、剪纸等当中的鸡文化。
3、做一期以“鸡文化”为主题的手抄报。
4、了解名著经典《西游记》中的昴日鸡。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资料有哪些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5000年优秀文化的统领。
而流传年代久远,散布广漠,文化是宇宙自然规律的描述,文化是道德的外延;文化自然本有,文化是生命,生命是文化。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资料有哪些的呢。
欢迎阅读下文。
清明祭祖,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赏月,重阳节登高,大年三十守夜,年廿八大扫除,拜年,元宵节吃汤圆,等等.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传统节日中国重大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另外,各少数民族也都保留着自己的传统节日,诸如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彝族的火炬节、瑶族的达努节、白族的三月街、壮族的歌圩、藏族的藏历年和望果节、苗族的跳花节等等。
春节是中国人一年中的第一个传统佳节。
过去,春节被称为“新年”,因为依照中国历史上一直沿用的农历,此日是正月初一,为新一年的开头。
据记载,中国人民过春节已有4000连年的历史,它是由虞舜兴起的。
公元前两千连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率领着手下人员,祭拜天地。
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看成岁首,算是正月初一。
听说这确实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
1911年辛亥革命后,中国采纳公历纪年,农历新年便改称“春节”(大约在公历1月下旬到2月中旬之间)。
春节时,家家贴对联、贴年画、装饰居室。
春节前一晚上叫“除夕”,是家庭团聚的重要时刻,全家人欢聚一路,吃一顿丰盛的“年夜饭”;许多人通宵不眠,称“守岁”。
第二天,大伙儿便开始到亲友老友家里“拜年”,彼此问候,祝愿在新的一年里万事如意。
春节期间,传统的文娱活动以狮子舞、龙灯舞、划旱船、踩高跷最为普遍。
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
这是春节后的第一个月圆之夜。
相传,汉文帝(前179—前157年)为庆贺周勃于正月十五勘平诸吕之乱,每逢此夜,必出宫游玩,与民同乐,并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
司马迁创建《太初历》,将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
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
《隋书·音乐志》日:“每当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列戏为戏场”,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在生活中的体现,提高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2.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3. 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欣赏和传承传统文化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与特点2. 传统节日与文化习俗3. 传统艺术形式(如诗词、戏曲、书法等)4. 传统建筑与园林5. 传统思想与道德观念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传统文化相关概念、特点、历史背景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传统节日、艺术形式、建筑等案例。
3.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体会。
4.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传统建筑、园林等,增强直观感受。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辅:《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相关内容。
2.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 实地考察地点:确定适合考察的传统建筑、园林等场所。
4. 学习任务单:用于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和记录学习成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与特点,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传统节日、艺术形式、建筑等案例,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
3. 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体会。
4.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传统建筑、园林等,让学生亲身体验传统文化。
5.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传统文化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案例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的思考深度和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3. 实地考察报告:评估学生在实地考察中对传统文化的观察、分析和总结能力。
4.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传统文化主题的班会,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
口语交际“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中国传统节日》教学设计【教材说明】本课根据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五口语交际:“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结合三年级学生的学习、生活经验,选取最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传统节日为教学内容。
让学生通过搜集、查找、处理有关“传统节日”的资料,有条理、清楚地向他人介绍搜集到的信息,说出自己的快乐,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进一步加深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情分析】从“生活中的传统文化”选取《中国传统节日》,内容贴近学生生活,从而使学生有话可说,易于达到相互交流、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目的。
三年级学生的生活、学习经验和积累比较匮乏,使得学生很难用准确、规范的语言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在口语交际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和能力,也是这个学段口语交际的一个重点目标。
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能力还很欠缺,因此,本次口语交际训练要和本单元综合性学习结合起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课前组织学生开展好综合性学习活动。
【设计理念】在具体的情境中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上好口语交际课的关键在于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说话欲望,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让学生在一种积极主动的状态下进行口语交际。
生活实践为口语交际提供了源泉,“语文一旦与生活联系起来,马上就会生动活泼起来。
”【教学目标】1、学生在自主分组的基础上合作、探究,了解传统节日中蕴含的中华传统文化,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2、学会整理搜集到的信息,学会有条理,有感情地向他人介绍“传统节日”,感受传统佳节的丰富多彩。
3、能主动参与交际活动,乐于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才能,并善于与别人交流,学会倾听和沟通,培养口语交际的能力;4、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乐于表达,在口语交际中感受传统节日中蕴含的传统文化,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
教学难点:1、学会处理信息,引导学生运用清晰、规范的语言介绍搜集到的信息。
---------------------------------------------------------------范文最新推荐------------------------------------------------------小学三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教案本课教学内容的实施步骤如下。
第一阶段:创设情境,任务驱动(一)导入活动1.同学们,通过学习17课,我们认识了古代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老子,除此以外,你还知道哪些呢?(学生自由发言)(如果学生答不全,教师可以提示:前几天我们去泉城广场秋游,在文化长廊里你看到了什么?──那里还有许多中华历史名人,如庄子、孟子。
)2.孔子、孟子、老子、庄子等人都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们都创造过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
但是,这只是我国传统1 / 11文化的一个方面。
在今天的生活中,我们仍然可以处处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文化。
她就像一座巨大的宝库,让我们一起走进她吧!(出示课件:两扇宫殿的大门缓缓打开,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映入眼帘。
)(二)确定专题1.出示17课课后综合性学习一段话,自己读一读吧!2.你想不想成为一位研究祖国传统文化的专家啊?(想!)你最想研究哪一方面的内容呢?(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及生活阅历谈自己的想法,教师随机打出相应的文字内容。
)3.将学生提出的专题进行归类。
如,将陶瓷、剪纸、布艺、草艺、泥塑等归为民间工艺;将戏剧、国画、书法等归为民族艺术。
4.全班讨论填写下表:活动主题: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小组专题研究内容---------------------------------------------------------------范文最新推荐------------------------------------------------------ (1)民间工艺(2)民族艺术(3)古诗文赏析(4)风俗风情(5)神话传说(6)饮食文化(7)备注(备注说明:除以上六个专题之外,学生可能还想研究其它方面,为此设置了备注栏,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给孩子们留有更大的空间。
《当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元素》篇一一、引言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我们不难发现传统文化的元素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无论是从物质生活到精神生活,还是从社会习俗到艺术文化,传统文化都在以各种形式影响着当代生活。
本文将探讨当代生活中传统文化元素的表现、影响以及其重要性。
二、物质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在物质生活方面,传统文化的元素主要体现在传统手工艺品、传统服饰、传统建筑等方面。
例如,在家居装饰中,许多家庭会选择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家具、挂画等物品,以展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此外,传统手工艺品如剪纸、刺绣、陶艺等也在现代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应用。
三、精神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在精神生活方面,传统文化的元素则更多地体现在节日庆典、宗教信仰、道德观念等方面。
例如,在重要的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等,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此外,宗教信仰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人在日常生活中会遵循传统的道德观念和信仰。
四、社会习俗中的传统文化元素社会习俗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当代生活中的表现尤为明显。
例如,尊老爱幼、礼貌待人、谦逊有礼等传统美德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广泛传承。
此外,婚丧嫁娶等传统习俗也在不同地区得以保留和传承。
这些习俗不仅体现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也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五、艺术文化中的传统文化元素艺术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它在当代生活中的表现尤为突出。
许多现代艺术作品都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启发和影响,如国画、书法、戏曲等。
此外,传统音乐和舞蹈也在现代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应用,成为人们娱乐和审美的重要方式。
六、传统文化元素的重要性传统文化元素在当代生活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它有助于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
其次,传统文化元素可以丰富人们的生活,提高人们的审美水平和文化素养。
最后,传统文化元素对于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也具有重要意义。
七、结论综上所述,当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元素无处不在,它们以各种形式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思想。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在生活中的体现,提高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 培养学生发现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元素,提高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3. 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作用和价值,培养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元素:传统节日、传统习俗、传统艺术、传统建筑等3. 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作用和价值4. 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意义和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在生活中的体现,培养学生发现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元素。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作用和价值,培养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意识。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分析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元素。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应用和发展。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传统文化在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培养学生发现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 实践教学法:组织学生参加传统文化活动,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中国传统文化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2. 讲解:讲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分析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元素。
3.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案例,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应用和发展。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传统文化在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感悟。
5. 实践体验:组织学生参加传统文化活动,如剪纸、书法、茶艺等,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6. 总结: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作用和价值,培养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意识。
7. 作业布置: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发现和记录传统文化元素,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小组讨论的表现,以及作业的完成情况,给予相应的平时成绩。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教学设计第一章:传统文化的概述1.1 传统文化的定义1.2 传统文化的特点1.3 传统文化的重要性第二章: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2.1 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2.2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2.3 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事物第三章: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体现3.1 传统节日习俗3.2 传统饮食文化3.3 传统服饰文化第四章: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融合4.1 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的重要性4.2 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的融合4.3 传统文化对现代生活的影响第五章: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5.1 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性5.2 传统文化保护的措施5.3 青少年如何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第六章:传统文化在艺术领域的体现6.1 传统艺术的种类与特点6.2 中国画与书法艺术的传承6.3 传统音乐、舞蹈与戏剧的影响第七章:传统文化在建筑与工艺品中的体现7.1 传统建筑的风格与特点7.2 传统工艺品的种类与制作技艺7.3 传统文化在现代建筑与工艺品中的创新应用第八章:传统文化在文学与神话传说中的体现8.1 中国古代文学的辉煌成就8.2 神话传说的起源与发展8.3 传统文化在现代文学创作中的影响第九章:传统文化在思想与哲学中的体现9.1 中国古代思想体系9.2 传统哲学观念与现代生活的联系9.3 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发展的作用第十章: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与创新10.1 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与方法10.2 传统文化教育的创新途径10.3 学生如何在生活中践行传统文化教育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传统文化的定义与特点解析:本环节需要重点关注传统文化的定义和特点,这是理解传统文化的基础。
传统文化的定义要突出其历史传承性和当代价值,特点则要涵盖其独特性、广泛性和延续性等方面。
重点环节二: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与核心价值观解析:本环节需要重点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和核心价值观。
了解传统文化的起源有助于理解其发展脉络,核心价值观则是传统文化的灵魂,对于当代社会仍有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