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 发展变化与顺境逆境 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79.50 KB
- 文档页数:8
《哲学与人生》教案教学进程及时间安排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师生活动时间分配导入中国人通信方式教师请几位同学,说一说我们通信方式的变化。
教师总结: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发展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的世界。
5′讲授新知一、发展的永恒性及其实质教师讲授:1.一切都处在运动变化发展中运动、变化、发展三者的关系:教师用列表形式,阐述运动、变化、发展的区别、共同点、三者关系。
10′教师讲授:2.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图片故事:奇迹是怎样产生的。
见附页。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需要一个量的积累过程。
只有当量积累到一定阶段、一定范围时,事物才能发生质的飞跃,才能导致新事物产生,旧事物灭亡。
量变质变规律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基本规律。
3.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事物的发展过程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用形象的语言来说,就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
古诗赏析:赋得古原草送别学生诵读并谈个人感悟。
25′图片故事:奇迹是怎样产生的1968年的春天,罗伯·舒乐博士立志在加州建造一座水晶大教堂,他向著名的设计师菲力普·强生表达了自己的构想:“我要的不是一座普通的教堂,我要在人间建造一座伊甸园。
”强生向他预算,舒乐博士坚定而明快地说“我现在一分钱也没有,所以100万美元与400万美元的预算对我来说没有区别,重要的是,这座教堂本身要具有足够的魅力来吸引捐款。
”教堂最终的预算为700万美元。
700万美元对当时的舒乐博士来说是一个不仅超出了能力范围甚至超出了理解范围的数字。
当天夜里,舒乐博士拿出一页白纸,在最上面写上“700万美元”,然后又写下10行字:一、寻找一笔700万美元的捐款二、寻找7笔100万美元的捐款三、寻找14笔50万美元的捐款四、寻找28笔25万美元的捐款五、寻找70笔10万美元的捐款六、寻找100笔7万美元的捐款七、寻找140笔5万美元的捐款八、寻找280笔25000美元的捐款九、寻找700笔1万美元的捐款十、卖掉10000扇窗,每扇700美元60天后,舒乐博士用水晶大教堂奇特而美妙的模型打动富商约翰·克林捐出了第一笔100万美元。
第五课发展变化与顺境逆境【教学目标】1、认知:掌握发展的含义与实质;正确理解事物发展过程中前进性和曲折性的辩证关系,在人生发展中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
2、情感态度观念: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挫折和逆境,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养成良好的生活态度。
3、运用:学会用发展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处理好顺境和逆境的关系,提高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战胜困难和挫折的能力。
3.情感态度观念: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挫折和逆境,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养成良好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1、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2、以积极的心态对待逆境和挫折。
【教学难点】1、顺境、逆境的联系与转化。
2、以积极的心态对待逆境和挫折。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
【课时安排】2学时。
【课前准备】让学生搜集有关逆境中成才的事例。
调查不同行业人士的工作压力情况。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录像:一个故事引发的思考教师:荆人欲夜袭宋国,先派人在白天测量了雍水的水位,而后在夜间徒步过河。
结果却溺死千余人,夜袭计划失败。
荆人夜袭,本是个好主意,请猜一猜为何失败了?教师:原来夜间雍水暴涨,荆人仍按照白天的结果行动,所以败也。
荆人处事方法有何问题?应该怎么办呢?学生: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一成不变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这就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新课讲授〉一、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基本概念了解:1.什么是发展P47发展是指事物自身性质的突破和飞跃,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前进、上升的运动。
说明:发展不是事物单纯数量上的增加,也不是事物的重复变化。
比如:人类交通工具的革新。
2、什么是新事物?新事物是指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和方向、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事物。
3.什么是旧事物?旧事物是指丧失存在的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事物。
第五课发展变化与顺境逆境(教案)-【中职专用】高二思想政治同步精品课堂《哲学与人生》(高教版·第五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变化和不确定性,探究顺境与逆境对人生的影响;2.深入理解顺境与逆境的本质,以及如何应对顺境和逆境;3.发现人生的意义所在,形成积极向上的思想品质。
二、教学重点1.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变化与不确定性;2.顺境与逆境对人生的影响;3.应对顺境和逆境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不确定性的概念和未来的变化与未知性;2.探讨人生的意义所在。
四、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法;2.讨论教学法。
五、教学内容及流程1.引入1.1 播放一段视频《世界地图》,让学生回顾历史上人类的发展历程以及不同地区的变化。
1.2 自由讨论,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2.知识讲解2.1 知识点一:人类社会的变化与不确定性2.2 知识点二:顺境与逆境对人生的影响2.3 知识点三:应对顺境和逆境的方法3.案例讨论3.1 分组讨论:就给定的案例进行讨论,包括顺境和逆境,探究不同的因素对于人们处在顺境和逆境时的情感变化和行为表现。
3.2 总结分析:介绍每组的讨论结果,分析不同的反应行为对人生的影响。
4.结语4.1 总结本课内容,强调人生遇到逆境是生命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4.2 激发学生的思想,发现人生的意义所在。
六、板书设计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变化与不确定性顺境与逆境对人生的影响应对顺境和逆境的方法七、心得体会学习理解世界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是十分有必要的。
在这个有越来越多不确定因素的时代,人们的生活也变得不太确定。
教学不仅要让学生了解世界的变化和不确定性,还要帮助学生掌握应对变化和不确定性的能力。
一、用发展的观点看待人生历程致富带头人”称号。
结合上述事例,说明人生是不可能一成不变的。
2.发展的实质和状态引思明理案例一;展示人类生产工具的演变图案例二:从手机的发展史看信息交流和沟通技术演进的步伐170多年前,美国人摩尔斯在一次旅欧学习途中,萌发了将电磁学理论用于电报传输的想法,于1844年5月24日发明了“摩尔斯电码”。
摩尔斯的电报机发出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份电报。
1875年6月2日,贝尔做实验时,不小心把硫酸溅到了自己的腿上。
他疼得只好对另一个房间的同事喊道:“沃,快来帮我啊!”而这句话正是通过实验中的电话传到另一个房间接听电话的沃特耳里,这成为人类通过电话传送的第一句话。
1973年4月的一天,一名男子站在纽约街头,拿出一个约有两块砖头大的无线电话,并开始通话。
这个人就是手机的发明者马丁,当时他是摩托罗拉公司的工程技术人员。
这是当时世界上第一部移动电话。
与现代形状接近的手机诞生于1987年,其重量大约750克,与今天仅重60克的手机相比,像一块大砖头。
此后,手机的“瘦身”越来越迅速。
1991年,手机重量为250克左右。
1996年秋,出现了体积为100立方厘米、重量100克的手机。
此后,又进一步小型化、轻型化,1999年手机重量就到了60克以下。
手机的体积越来越小,但功能越来越多。
以前的手机是用来通话的,现在的手机是用来享受的。
今天,手机可以是相机、游戏机、音乐播放器、信用卡、电影院……手机带来的不仅仅是通信方式的改变,更是生活方式的变革。
结合上述案例说明发展的实质。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不能把任何运动、变化都看成是发展。
新事物,是指符合客观规律,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东西。
分析案例学生通过图文资料展示,设疑思考让学生小组讨论,得出结论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第二单元第五课发展变化与顺境逆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发展的涵义与实质,了解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理解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理解顺境和逆境的辩证关系,懂得积极的人生态度对人生发展的重要作用。
能力目标:学会用发展的观点分析解决人生问题;处理好人生发展道路上出现的顺境和逆境,正确对待自身成长中的困境和挫折,提高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战胜困难和挫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生活中的顺境和逆境,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以积极的心态对待人生境遇,感悟积极的人生态度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性,主动锻炼个性心理皮质,养成良好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2.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境遇教学难点:1.顺境、逆境的联系与转化2.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境遇【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情境探究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图片导入:教师展示图片:厦门的百年沧桑(1910年、1980年、2006、2014年厦门城市图片)提问:从厦门的百年历史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教师:厦门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着的,这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要探讨的内容——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二、讲授新课:(一)世界是永恒发展的1、发展的普遍性(1)自然界是发展的活动探究:观看视频《生命演化》思考:从生命产生到人的出现,经历了一个什么样的过程?它说明了什么?教师总结:①从生命产生到人的出现是一个低级到高级,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发展的过程,而且这一过程是一个前进的、上升的过程。
②这也说明了一个怎样的观点呢?——自然界是发展的。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哲学与人生》第五课发展变化与顺境逆境教案(精选5篇)第一篇:《哲学与人生》第五课发展变化与顺境逆境教案第五课发展变化与顺境逆境【教学目标】1、认知:掌握发展的含义与实质;正确理解事物发展过程中前进性和曲折性的辩证关系,在人生发展中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
2、情感态度观念: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挫折和逆境,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养成良好的生活态度。
3、运用:学会用发展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处理好顺境和逆境的关系,提高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战胜困难和挫折的能力。
3.情感态度观念: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挫折和逆境,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养成良好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1、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2、以积极的心态对待逆境和挫折。
【教学难点】1、顺境、逆境的联系与转化。
2、以积极的心态对待逆境和挫折。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
【课时安排】 2学时。
【课前准备】让学生搜集有关逆境中成才的事例。
调查不同行业人士的工作压力情况。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录像:一个故事引发的思考教师:荆人欲夜袭宋国,先派人在白天测量了雍水的水位,而后在夜间徒步过河。
结果却溺死千余人,夜袭计划失败。
荆人夜袭,本是个好主意,请猜一猜为何失败了?教师:原来夜间雍水暴涨,荆人仍按照白天的结果行动,所以败也。
荆人处事方法有何问题?应该怎么办呢?学生: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一成不变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这就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新课讲授〉一、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基本概念了解:1.什么是发展P47 发展是指事物自身性质的突破和飞跃,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前进、上升的运动。
说明:发展不是事物单纯数量上的增加,也不是事物的重复变化。
比如:人类交通工具的革新。
创新教学设计
授课班级:10会计(4)班
专业:会计
学生数:46
授课时间:2012年4.19
授课使用教材:哲学与人生(王霁主编)
教学内容:第五课发展变化与顺境逆境
——用积极的心态对待逆境和挫折
第五课发展变化与顺境逆境
——用积极的心态对待逆境和挫折
教学目标:
1、用发展的哲学方法,分析人生发展中的顺境与逆境;能从自身实际出
发,正确对待自己的处境以求得发展。
2、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善于积累,正确看待客观环境,正确看待自己,
乐观进取,不怕挫折,顽强拼搏,积极向上。
教学重点:
如何正确对待顺境与逆境
教学难点和关键点:
让学生通过课堂讨论得出用积极的心态对待逆境和挫折
教学方法:
课堂讨论法、心理疏导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授课类型:讨论课
教学课时:1
板书设计:
认真学习
抓住机遇
用积极的心态
对待逆境和挫折
坚定信念、永不放弃教学过程:。
授课章节授课题目授课类型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资源教学方法邛崃市职业教育中心教案教者:彭枭第五课发展变化与顺境逆境授课日期年月日第五课发展变化与顺境逆境理论课讨论课授课时数 2 课时掌握发展的含义与实质;正确理解事物发展过知识目标程中前进性和曲折性的辩证关系,在人生发展中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
会用发展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处理好顺境和逆境的关系 , 提高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战胜困能力目标难和挫折的能力。
3.情感态度观念: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挫折和逆境,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养成良好的生活态度。
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挫折和逆境,保持积极进情感目标取的精神状态,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养成良好的生活态度。
1.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2.以积极的心态对待逆境和挫折。
1.顺境、逆境的联系与转化。
2.以积极的心态对待逆境和挫折。
多媒体课件教学。
案例教学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
一、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1.一切事物都处在发展变化之中板 2.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3.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书设计教学时间过程分配「」引入分钟二、人生是一个在曲折中发展的过程1.人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2.人生发展过程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3.保持积极进取的态度,准备走曲折的路。
三、顺境他和逆境是人生发展中不可避免的两种境遇1.顺境为人生发展提供机遇与有利条件2.逆境可以磨炼人的意志3.顺境与逆境的联系与转化四、以积极的心态对待挫折和逆境1.人格与境遇2.以积极的心态对待逆境和挫折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目的多媒体展示录像:神七问天学生:讨设问:“在科学上面没有平坦的大道,论,回答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略)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
”结合视频内容,回答以上名人警句包含了哪些哲学道理给我们哪些人生启示教师:(小结)从神舟一号到神舟七号,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也是我们改革开放成果不断显现的过程,更是中国人民扬眉吐气的过程。
第五课发展变化与顺境逆境【教学目标】1、认知:掌握发展的含义与实质;正确理解事物发展过程中前进性和曲折性的辩证关系,在人生发展中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
2、情感态度观念: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挫折和逆境,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养成良好的生活态度。
3、运用:学会用发展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处理好顺境和逆境的关系,提高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战胜困难和挫折的能力。
3.情感态度观念: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挫折和逆境,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养成良好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1、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2、以积极的心态对待逆境和挫折。
【教学难点】1、顺境、逆境的联系与转化。
2、以积极的心态对待逆境和挫折。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
【课时安排】2学时。
【课前准备】让学生搜集有关逆境中成才的事例。
调查不同行业人士的工作压力情况。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录像:一个故事引发的思考教师:荆人欲夜袭宋国,先派人在白天测量了雍水的水位,而后在夜间徒步过河。
结果却溺死千余人,夜袭计划失败。
荆人夜袭,本是个好主意,请猜一猜为何失败了?教师:原来夜间雍水暴涨,荆人仍按照白天的结果行动,所以败也。
荆人处事方法有何问题?应该怎么办呢?学生: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一成不变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这就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新课讲授〉一、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基本概念了解:1.什么是发展P47发展是指事物自身性质的突破和飞跃,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前进、上升的运动。
说明:发展不是事物单纯数量上的增加,也不是事物的重复变化。
课堂教学教案课题: 以积极心态面对人生境遇课型: 新授授课人:工作单位:第五课发展变化与顺境逆境第二讲以积极心态面对人生境遇课型:新授教学策略:通过问题探究、讨论,重点让学生知道顺境和逆境是人生不可避免的两种境遇。
顺境和逆境都是对人生的考验,顺境和逆境二者是辩证统一的,让学生懂得在顺境时应抓住机遇借势而上,促进自身不断发展,通过实例说明逆境时要正视困难和挫折,分析原因,总结经验,迎难而上让失败转化为成功的动力。
让学生讨论得知顺境能出人才逆境也能出人才,培养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对待挫折和逆境。
在逆境时要坚定信念,永不言败,永不放弃,从而创造出美好的人生。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认知顺境和逆境是人生不可避免的两种境遇。
【能力目标】分析说明顺境和逆境是辩证统一的,顺境和逆境都是对人生的考验。
【情感目标】让学生知道坚强的意志是后天磨练出来的,能以积极的心态对待挫折和逆境。
【教学难点】正确处理顺境和逆境的辩证关系,使学生把逆境和挫折变成为前进的动力。
【教学重点】1、顺境和逆境都是对人生的考验。
2、以积极的心态对待挫折和逆境。
教学方法:问题探究、讨论。
教学过程:一.导入多媒体展示一组反映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生活的照片,让学生对不同的生活条件有感性认识。
提出问题:他们的条件有什么不同?看了刚才的照片,你有什么感受?如果让你选择,你更愿意生活在什么环境中?教师: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人生是一个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这种向前也是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有前进。
因此在人生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有顺境与逆境两种不同的境遇。
今天我们来学习《以积极心态面对人生境遇》。
二.讲授新课在人生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有顺境和逆境两种不同境遇。
顺境和逆境都是对人生的考验。
我们应如何面对这些考验?(一)议一议:什么是顺境?你喜欢身处顺境的感觉吗?当你身处顺境时,你有没有担心的问题?学生讨论回答教师:顺境,有适合人的成长和发展的优越条件,可以顺利达到成功的彼岸。
发展变化与顺境逆境》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一)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哲学与人生》第二单元第五课《发展变化与顺境逆境》的第二框题。
第二单元主要讲唯物辩证法的三个观点:联系、发展和矛盾。
学好本课的内容一方面是对第一框题内容--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延伸,另一方面也为完成本单元最终的教学目标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1. 从理论上看, 因为已经有了前四课作为铺垫,学生基本上具备了一定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
这些都为学生学好本课奠定了理论基础2. 从学生自身情况来看,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大多数没有完成真正意义上的九年义务教育,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对学习没有兴趣,一度成为被老师遗忘的人,学业上受到挫折,生活失去方向和目标,科学的人生观有待建立。
将来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面临的是走上工作岗位,步入社会,去从事各行各业的技术工作,在此过程中,他们可能会因为自己文化知识水平的局限,遭遇到人生中的各种困难与挫折。
因此本节课课的教学对培养学生正确对待生活中的顺境和逆境,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一)教学目标(要求)1. 认知:理解发展的含义与实质;正确理解事物发展过程中前进性和曲折性的辩证关系,掌握看挫折的科学方法,能够在人生发展中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
理解顺境和逆境是人生发展中不可避免的两种遭遇。
2. 情感态度观念: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挫折和逆境,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养成良好的生活态度。
3. 运用:学会用发展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处理好顺境和逆境的关系,提高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战胜困难和挫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1. 教学重点:(1)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2)以积极的心态对待逆境和挫折。
重点依据:因为学习哲学的根本目的就是把它应用到人生中去,所以这两个观点应是本课的落脚点,掌握此问题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学习哲学的作用,更有助于学生自觉运用哲学指导行动,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顺境逆境。
《哲学与人生》发展变化与顺境逆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发展变化和顺境逆境的概念,认识到它们在人生中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通过哲学的角度思考发展变化和顺境逆境对人生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积极面对发展变化和顺境逆境的态度,提升人生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发展变化的概念及其在人生中的意义。
2. 顺境逆境的概念及其在人生中的意义。
3. 哲学视角下发展变化和顺境逆境的解读。
4. 积极面对发展变化和顺境逆境的方法和策略。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例子,引发学生对发展变化和顺境逆境的思考。
2. 讲解:详细讲解发展变化和顺境逆境的概念,以及它们在人生中的重要性。
3. 讨论:引导学生从哲学的角度分析发展变化和顺境逆境对人生的影响。
4. 分享:让学生分享自己面对发展变化和顺境逆境的经历和感悟。
5. 总结:总结课堂内容,给出应对发展变化和顺境逆境的方法和策略。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发展变化和顺境逆境的概念及意义。
2. 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悟。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从哲学角度思考问题。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检验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哲学与人生》相关章节2. 案例素材:收集一些关于发展变化和顺境逆境的案例3. 参考文献:提供一些关于发展变化和顺境逆境的哲学解读4. 投影仪、白板等教学设备七、教学准备1. 提前准备案例素材和参考文献,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和讨论。
2. 设计好课堂讨论的问题和话题,确保课堂顺利进行。
3. 准备好投影仪、白板等教学设备,确保教学效果。
八、教学环境1. 教室环境:确保教室安静、整洁,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
2. 座位安排:采用圆桌讨论的形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