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葡菌
- 格式:doc
- 大小:67.50 KB
- 文档页数:10
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应如何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金葡菌)为一种球形细菌,在培养基中菌落的特点是呈圆形,表面平滑,颜色呈金黄或无色,典型菌落在血平板上形成透明溶血环。
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较强的耐高温能力,在80℃以上的高温条件下需要30分钟才能将其完全杀死,它还可以生存在高盐环境,以及冷冻食品中,最高可耐受15%的氯化钠溶液。
但使用70%的酒精,只需要数分钟便将其杀死。
金葡菌的代谢方式属于需氧型或兼性厌氧型,最适生长温度为37℃,对环境和营养要求不高,所以在普通营养琼脂平板上可生长。
金葡菌是一种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细菌,也常定植与人的皮肤、鼻咽部。
金葡菌可产生肠毒素,从而导致食物中毒。
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主要症状金葡菌寄生在大多数人的皮肤上,常引起皮肤、软组织感染,细菌可侵入淋巴管及血液,引起危及生命的败血症及严重的转移性感染如心内膜炎、关节炎、骨髓炎、肺炎、脑膜炎等。
1、皮肤软组织感染:毛囊炎表现为小的红斑结节,不侵入周围皮肤和深部组织;痈多见于颈后及背上部,为红肿及疼痛多窦道排脓的巨大硬结,可引起发热、白细胞增多、剧痛、出汗等;新生儿易患皮肤脓疱,皮损为水疱,破后有脓液渗出及痂盖形成。
2、败血症:临床表现:寒战、高热、全身不适、头疼、心动过速、呼吸急促、出汗、恶心、呕吐等严重毒血症症状,甚至中毒性休克,皮疹形态多样,以淤点、荨麻疹为多。
3、肠炎:金葡菌也可寄生于食物中,大量误食后易引起食物中毒,临床表现为呕吐、腹泻。
4、肺炎:寒战、发热、咳嗽、咳痰、肌肉关节酸痛等,严重可出现循环衰竭,老年人可能症状不典型。
5、皮肤烫伤样综合征:常见于新生儿或5岁以下儿童,表现为局部皮肤感染,有轻微发热,继而出现弥漫性红斑和大水疱,最后水疱破裂,在皮肤上形成红色剥脱面与烫伤类似。
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治疗对于确认为金葡菌的感染,可使用抗感染药物治疗,对甲氧西林敏感金葡菌,常规首选耐酶青霉素(苯唑西林)或一代头孢(头孢唑林)。
金葡菌菌落特征金葡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是一种常见的细菌,广泛存在于人类和动物的皮肤、鼻腔、口腔、肠道等部位。
它是人类常见的致病菌之一,可引起多种感染疾病,如皮肤感染、食物中毒、败血症等。
因此,对金葡菌的特征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一、形态特征1. 形态:球形或椭圆形细菌。
2. 大小:直径为0.5-1.5微米。
3. 排列方式:成群或串珠状排列。
4. 颜色:在培养基上呈灰白色至金黄色。
二、生理特征1. 好气性:金葡菌是好气性细菌,需要氧气生长。
2. 原核生长:金葡菌属于原核生物,没有真核细胞器和真核基因组。
3. 好盐性:金葡菌能够在高盐环境下生长,适应盐浓度高达10%以上的环境。
4. 好耐热性:金葡菌能够在高温环境下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37℃。
三、菌落特征1. 形态:金葡菌在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呈圆形或不规则形状,边缘清晰,中央稍微凹陷。
2. 颜色:金葡菌在培养基上呈灰白色至金黄色。
3. 质地:金葡菌的菌落质地较硬,表面光滑。
4. 气味:金葡菌的菌落有一种特殊的气味,有人形容为酸臭味或芝士味。
四、生化特征1. 酶活性:金葡菌具有多种酶活性,如蛋白酶、凝血酶等。
2. 碱性磷酸酶阳性:金葡菌具有碱性磷酸酶阳性反应,可以用来区分其他细菌。
3. 耐受青霉素:金葡菌对青霉素类抗生素具有耐受性,需要使用其他抗生素进行治疗。
五、致病机制1. 黏附能力强:金葡菌具有强的黏附能力,可以附着在人体表面和黏膜上。
2. 分泌毒素:金葡菌分泌多种毒素,如α-毒素、β-毒素等,对人体细胞和组织具有破坏性。
3. 能够形成生物膜:金葡菌能够形成生物膜,使得抗生素难以进入细胞内部进行杀菌。
4. 产生耐药性:金葡菌能够产生多种耐药性,使得治疗变得更加困难。
六、总结金葡菌是一种常见的致病菌,其特征包括形态特征、生理特征、菌落特征、生化特征和致病机制。
对于金葡菌的了解有助于预防和治疗相关感染疾病。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危害与食物中毒金黄色葡萄球菌又被称之为金葡菌,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细菌,具有一定的致病性,并且感染能力比较强,一旦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人体内的白细胞一般会增高,中性粒细胞增多,非常严重的感染时白细胞消耗过多,也有白细胞减少的情况,将影响人体的抵抗力,从而导致人体得病的几率大大增加。
所以说,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人体的危害较大。
1.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危害有哪些?1.金黄色葡萄球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食品受到污染的机会很多。
是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
在适当的条件下,能够产生肠毒素,引起食物中毒。
这时病人会感觉晕眩、恶心、呕吐,甚至还可能会休克。
在炎热的夏天,气温比较高,并且雨水比较多,食物很容易变质,这将给金黄色葡萄球菌提供极大的感染机会。
2.当人体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后,巨噬细胞、白细胞将会遭到破坏,体内的白细胞数量将会有所减少,这时人体的免疫力便会明显降低,很容易得一些免疫疾病或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3.人体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后,还会致使人体局部皮肤溃烂、化脓,如果不及时加以处理,伤口继续向外扩散,导致身体出现比较严重的炎症,甚至还可能造成全身皮肤溃烂。
4.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还是诱发脑膜炎的一个主要因素,当金黄色葡萄球菌侵入到人体大脑组织后就会诱发脑膜出现炎症。
这时病人会感觉浑身不舒服、头疼、眩晕、恶心、呕吐、发烧,所以一旦人体出现这些情况时,一定要及时看病就医,避免引发更加严重的后果。
5.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后,还可能会诱发败血症、组织感染、骨髓炎、肺炎、肠炎等疾病。
1.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食物中毒流行病学特点有哪些?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流行病学特点包括:季节性、广泛性。
在春季和夏季金黄色葡萄球菌比较常见,并且世界各地都分布有金黄色葡萄球菌,但是检出率有所不同。
在一些温度、湿度和卫生环境条件比较差的地区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比较高。
一般都是在生肉、熟食、速冻食品、乳制品、牛乳等食物中检出的。
其中生肉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相对更高一些,生肉被金黄色葡萄球菌所污染通常也是熟食被污染的主要来源。
加强支持疗法,对原发或迁徒性化脓病灶要及时切开引流,要积极输液、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必要时可输血。
有酸中毒时要用5%碳酸氢钠150~200ml/次,最好分次给,而不是一次给大量。
如有低血钾或低血钠时要补充生理盐水及氯化钾。
有糖尿病等原发病者需积极控制原发病,以改善机体的抵抗力。
下面叙述有关抗生素的应用。
1.一般感染:如金葡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主要是肠毒素,病程有自限性,输液及纠正电解质紊乱即可,不必用抗生素。
疖肿在切开引流前后可口服TMPco 2片,2次/d,红霉素 0.375g,3次/d或利福平300mg,2~3次/d,空腹服。
由于金葡菌产生青霉素酶,耐药菌株逐增多,青霉素G除个别对之敏感者应用外,目前已少用。
临床皮肤软组织感染重者,可在口服上述三药之一,外加肌注庆大霉素8万u,2次/d(或根据血药浓度调整剂量),或肌注丁胺卡那0.2g,2次/d.病人可在门诊随访。
2.严重金葡菌感染:需于住院前在急诊室抽血培养后立即联合静脉应用抗生素。
(1)新青Ⅱ(苯甲异噁唑青霉素)或头孢噻吩(先锋Ⅰ号):4~8g/d,每6~8h静脉滴注,加上氨基糖甙类庆大霉素8万u,静脉注射,2~3次/d,或丁胺卡那0.2g,肌注,2次/d. (2)对青霉素敏感的金葡菌(系少数院外感染的):可用青霉素G1200万~1800万u/d,分次静脉滴注,加庆大或丁胺卡那,剂量同前。
(3)头孢唑啉(先锋5号,Cefazolin)或头孢氰美唑(Cefmetazon):6~8g/d,分次静脉滴注,加庆大或丁胺卡那。
(4)红霉素1.2~1.8g/d和氯霉素1~2g/d,分次静脉缓滴,要将红、氯霉素溶在500ml液内滴注。
对青霉素或头孢菌素过敏者可考虑用此方案。
(5)万古霉素1~2g/d ,分次静脉滴注,或和庆大(丁胺卡那)联合用。
万古和氨基糖甙类均对肾功能有损害,因此用药过程中要严密观察尿常规和肾功能。
此方案用于对多种抗生素耐药金葡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cocus aureus)隶属于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有“嗜肉菌"的别称。
1.1 形态与染色典型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为球型,直径0.8μm左右,显微镜下排列成葡萄串状。
金黄色葡萄球菌无芽胞、鞭毛,大多数无荚膜。
革兰染色阳性,衰老或死亡后可转为阴性。
1.2 培养特性金黄色葡萄球菌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需氧或兼性厌氧,最适生长温度35℃~37℃,在21℃~37℃产生肠毒素,其中37℃最易。
最适生长pH7.4。
pH<6.7则不能生长和产生肠毒素。
平板上菌落厚、有光泽、圆形凸起,直径1~2mm。
血平板菌落周围形成透明的溶血环。
可分解葡萄糖、麦芽糖、乳糖、蔗糖,产酸不产气。
甲基红反应阳性,VP反应弱阳性。
许多菌株可分解精氨酸,水解尿素,还原硝酸盐,液化明胶。
图1为文献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在37℃下的正常生长曲线Pt曲线。
生长为正常的四个周期。
1.3 抵抗力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较强的抵抗力,对磺胺类药物敏感性低,但对青霉素、红霉素等高度敏感。
抗干燥:在干燥环境中存活数月;空气中存在,但不繁殖;耐热:在7℃~48.5℃(一说12℃~45℃)皆可生长,加热70℃1h ,80℃30min不被杀死(但也有文献显示肉制品中60℃6min,牛奶中75℃6s即可杀灭,71℃可杀灭未产生肠毒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可耐受100℃煮沸30 min,它引起食物中毒的潜伏期一般在2~4h。
耐低温:在冷冻食品中不易死亡;耐高渗:在含有50%~66%蔗糖或15%以上食盐食品中才可被抑制,能在15%NaCl和40%胆汁中生长。
模拟蟹肉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生长温度为3.8℃,最高生长温度为44.1℃,最适生长温度为37.5℃。
上图为6.8℃到45.2℃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速率的变化图。
供参考。
1.4 致病菌致死条件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热和干燥的抵抗力较一般无芽胞细菌强。
葡萄球菌( staphlococcus)是常见的化脓性球菌,寄生在大多数人的皮肤上,常引起皮肤、软组织感染,细菌可侵入淋巴管及血液,引起危及生命的败血症及严重的转移性感染如心内膜炎、关节炎、骨髓炎、肺炎、脑膜炎等。
某些金葡菌可产生毒素,引起皮疹或多系统功能障碍,如中毒性休克综合征。
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特别是表皮葡萄球菌,是院内感染的重要致病菌,腐生葡萄球菌是泌尿道感染的常见致病细菌。
【病原学】葡萄球菌属微球菌属,革兰阳性球菌,呈葡萄状排列,故名为葡萄球菌。
已知葡萄球菌属有20余种,造成人群感染者有10多种,其中金葡菌、表葡菌及腐生性葡萄球菌(腐葡菌)为常见致病菌。
此外溶血性葡萄球菌、糖发酵葡萄球菌、人葡萄球菌等也可致病,但很少见。
葡萄球菌可用噬菌体、血清、生化反应、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及质粒指纹图谱等方法分型。
大多数金葡菌可为噬菌体裂解,表葡菌对噬菌体不敏感,故噬菌体分型仅用于金葡菌。
此种分型对流行病学调查,追踪传染源、研究型别与感染种类及耐药性等有重要价值。
金葡菌的致病性最强,主要因其产生多种毒素和酶有关。
【流行病学】葡萄球菌为院内感染的重要致病菌。
金葡菌感染多为散发,但金葡菌和表葡菌均可在有大面积皮肤损伤病人居住区如烧伤病房、新生儿病房造成流行。
1.传染源病人和带菌者为传染源。
人群带菌情况相当普遍。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是皮肤粘膜和下段肠道正常菌群中的一部分,以表葡菌最常见。
约70%以上的人鼻腔有金葡菌的短期存在,其中20%~30%的人需长时间才能清除。
当局部皮肤屏障破坏时,金葡菌便能在皮肤上寄生并可繁殖。
2.传播途径主要途径是通过污染的手造成人间传播。
金葡菌主要经破损的皮肤和粘膜(包括口咽部、肠道、阴道粘膜裂隙)侵入人体;也可因吸入染菌尘埃而致病。
3.易感人群主要是有创口的外科病人、严重烧伤患者、新生儿、老年人、免疫缺陷者、血液病、恶性肿瘤及糖尿病患者,或患流感、麻疹伴肺部病变者。
病后免疫力不强,可反复感染。
⾦黄⾊葡萄球菌⾦黄⾊葡萄球菌⽣物学性状1、形态与染⾊⾰兰阳性,球形,呈葡萄串状排列。
⽆芽孢、⽆鞭⽑,体外培养时⼀般不形成荚膜,少数菌株的细胞壁外层可见有荚膜样黏液物质。
在某些化学物质(如青霉素)作⽤下,可裂解或变成L型。
2、培养特性需氧或兼性厌氧。
营养要求不⾼,在普通培养基中,37℃⽣长良好。
属内不同菌种可产⽣⾦黄⾊、⽩⾊或柠檬⾊等不同颜⾊的脂溶性⾊素并使菌落着⾊。
致病性葡萄球菌菌落呈⾦黄⾊,于⾎琼脂平板上⽣长后,在菌落周围还可见完全透明溶⾎环(β溶⾎环)。
3、⽣化反应多数菌株能分解葡萄糖、麦芽糖和蔗糖,产酸不产⽓。
致病性菌株能分解⽢露醇,产酸。
触酶阳性,可与链球菌相区分。
4、抗原种类多,结构复杂,以葡萄球菌A蛋⽩较为重要。
(1)葡萄球菌A蛋⽩(SPA):90%以上⾦黄⾊葡萄球菌细胞壁表⾯存在SPA 蛋⽩。
在体内,SPA与IgG结合后所形成的复合物还具有抗吞噬、促细胞分裂、引起超敏反应、损伤⾎⼩板等多种⽣物活性。
(2)荚膜多糖:利于细菌黏附道细胞或⽣物合成材料表⾯(如⽣物性瓣膜、导管、⼈⼯关节等)。
(3)多糖抗原:具有群特异性,存在于细胞壁。
⾦黄⾊葡萄球菌中可提出A 群的多种抗原,其化学组成为磷壁酸中的N-⼄酰葡糖胺核糖醇残基。
5、分类(1)按⾊素、⽣化反应等表型分类,分为⾦黄⾊葡萄球菌、表⽪葡萄球菌、腐⽣葡萄球菌三类。
(2)根据有⽆凝固酶分型:可分为凝固酶阳性菌株和凝固酶阴性菌株。
6、抵抗⼒葡萄球菌对外界理化因素的抵抗⼒较强。
在⼲燥的脓汁或痰液中科存活2~3个⽉;加热60℃1⼩时或80℃30分钟才能将其杀死;耐盐,于100~150g/LNaCl 培养基中仍能繁殖。
对青霉素、⾦霉素、红霉素和庆⼤霉素⾼度敏感,对链霉素中度敏感,对磺胺、氯霉素敏感性差。
该菌易产⽣耐药性,对青霉素G的耐药菌株已达90%以上,尤其是耐甲氧西林⾦黄⾊葡萄球菌(MRSA),已成为医院感染最常见的致病菌。
耐药性的产⽣机制与细菌的质粒或与细菌细胞壁成分改变和合成的量有关。
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Staphyloccocus aureus Rosenbach) 是人类的一种重要病原菌,隶属于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有“嗜肉菌"的别称,是革兰氏阳性菌的代表,可引起许多严重感染。
而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在速冻食品中的存在量,卫生部于2011年11月24日公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速冻面米制品》,允许金葡菌限量存在。
[简介]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壁含90%的肽聚糖和10%的磷壁酸。
其肽聚糖的网状结构比革兰氏阴性菌致密,染色时结晶紫附着后不被酒精脱色故而呈现紫色,相反,阴性菌没有细胞壁结构,所以紫色被酒精冲掉然后附着了沙黄的红色。
金黄色葡萄球菌与青霉素的发现有很大的渊源。
当年弗莱明就是在他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培养皿中发现有些球菌被杀死了,于是发现了青霉素。
而研究也表明青霉素只对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代表的革兰氏阳性菌作用明显。
这也是由肽聚糖层的厚度和结构造成的。
新出现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被称作超级细菌,几乎能抵抗人类现在所有的药物,但是万古霉素可以对付它。
典型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为球型,直径0.8μm左右,显微镜下排列成葡萄串状。
显微图像金黄色葡萄球菌无芽胞、鞭毛,大多数无荚膜,革兰氏染色阳性。
金黄色葡萄球菌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需氧或兼性厌氧,最适生长温度37°C,最适生长pH7.4,干燥环境下可存活数周。
平板上菌落厚、有光泽、圆形凸起,直径1~2mm。
血平板菌落周围形成透明的溶血环。
金黄色葡萄球菌有高度的耐盐性,可在10~15%NaCl肉汤中生长。
可分解葡萄糖、麦芽糖、乳糖、蔗糖,产酸不产气。
甲基红反应阳性,VP反应弱阳性。
许多菌株可分解精氨酸,水解尿素,还原硝酸盐,液化明胶。
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较强的抵抗力,对磺胺类药物敏感性低,但对青霉素、红霉素等高度敏感。
对碱性染料敏感,十万分之一的龙胆紫液即可抑制其生长。
[流行病学]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自然界中无处不在,空气、水、灰尘及人和动物的排泄物中都可找到。
金葡菌灭活温度的研究与探讨
一、引言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是一种常见的致病菌,其感染症状从轻度的皮肤感染到严重的血液感染和肺炎不等。
因此,了解和研究金葡菌的灭活温度对于公共卫生和个人健康至关重要。
二、金葡菌的基本特性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革兰氏阳性球菌,能形成芽孢,耐热性强。
它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尤其是人类和动物的皮肤及上呼吸道黏膜表面。
三、金葡菌的灭活温度
一般来说,金黄色葡萄球菌在60℃下可以被有效灭活。
然而,这个温度并不适用于所有的食品加工过程。
例如,在制作冰淇淋或冷冻食品时,由于需要保持低温以防止产品融化,所以不能使用高温来灭活金黄色葡萄球菌。
此时,可以通过添加酸性物质(如柠檬酸)或者提高盐浓度来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
四、影响金葡菌灭活的因素
除了温度外,还有其他一些因素可能影响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灭活效果。
例如,pH值、水分活度、氧气浓度、有机物含量等。
这些因素可能会改变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细胞壁结构,从而影响其对热的抵抗力。
五、结论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常见的食源性病原体,对其灭活温度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控制食品污染和保障食品安全。
同时,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其他可能影响金黄色葡萄球菌灭活效果的因素,以便开发出更有效的灭活方法。
六、参考文献
[此处插入相关参考文献]。
金葡菌革兰染色镜下观察描述
金葡菌是一种常见的革兰染色菌,通过显微镜下的观察可以看到它们的特征。
在革兰染色镜下观察金葡菌时,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它们的形态和结构。
金葡菌是一种球状细菌,通常呈现出单个细胞的形态。
它们的大小相对较小,呈现出直径约为0.5到1微米的球状。
金葡菌的细胞壁是革兰染色的一个重要特征。
革兰染色是一种以细胞壁分子成分为基础的染色方法,它可以将细菌分为革兰阳性和革兰阴性两类。
金葡菌是革兰阳性细菌,这意味着它们的细胞壁较厚,可以显现出紫色或紫红色。
金葡菌的细胞膜也是观察时的一个重要特征。
细胞膜是细菌细胞内外环境的分界线,它可以控制物质的进出。
在革兰染色镜下观察金葡菌时,我们可以看到细胞膜的存在,它呈现出透明或淡黄色。
金葡菌的细胞核是它们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在显微镜下观察,我们可以看到金葡菌的细胞核位于细胞的中心,呈现出一个较小的圆形结构。
细胞核内含有菌体的遗传物质DNA,它能够控制菌体的生长和繁殖。
总的来说,通过革兰染色镜下观察金葡菌,我们可以看到它们的球状形态、革兰阳性的细胞壁、透明的细胞膜和位于中心的细胞核。
这些观察结果为我们深入了解金葡菌的结构和功能提供了重要的线
索。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人类一种重要病原菌,隶属于葡萄球菌属,是革兰氏阳性菌的代表,可引起许多严重感染。
金黄色葡萄球菌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需氧或兼性厌氧,最适生长温度37°C,最适生长pH7.4,干燥环境下可存活数周。
典型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为球型,直径0.8μm左右,显微镜下排列成葡萄串状。
金黄色葡萄球菌有高度的耐盐性。
,可在10-15%NaCl肉汤中生长。
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较强的抵抗力,对外界因素的抵抗力强于其他无芽孢细菌。
对磺胺类药物、青霉素、红霉素、土霉素、新霉素等抗生素敏感,但易产生耐药性,特别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已经成为医院内感染最常见的致病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自然界中无处不在,空气、水、灰尘及人和动物的排泄物中都可找到。
健康人的咽喉、鼻腔、皮肤、头发等常带有产肠毒素的菌株。
故易于经手或空气污染食品。
因此,食品受到污染的机会很多,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报告,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感染占第二位,仅次于大肠杆菌。
在美国由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占整个细菌性食物中毒的33%,加拿大则更多,占到45%,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流行病学一般有如下特点:季节分布,多见于春夏季;中毒食品种类多,如奶、肉、蛋、鱼及其制品。
此外,剩饭、油煎蛋、糯米糕及凉粉等引起的中毒事件也有报道。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人类化脓感染中最常见的病原菌,可引起局部化脓感染。
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鼻腔带菌率83%,所以人畜化脓性感染部位,常成为污染源。
而葡萄球菌产生的肠毒素能够引起急性胃肠炎即食物中毒。
肠毒素(外毒素)是一种蛋白质,已知有A~E五种抗原型,A型的毒力最强,食物中毒多由此型所致。
该肠毒素耐热性强,在食品中一般烹调方法不能破坏,须经100℃2小时方可破坏。
在进食含葡萄球菌肠毒素食物后1-6小时出现症状,先有恶心、呕吐、上腹疼痛,继以腹泻。
呕吐症状最为突出。
大多数病人在1-2天内恢复。
革兰氏染色法是细菌学中广泛使用的一种鉴别染色法,1884年由丹麦医师Gram创立。
金葡菌药敏执行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金葡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常见于土壤和水中,也是一种人体内常见的细菌。
金葡菌在医疗保健设施中是常见的致病性细菌之一,它可能导致一系列严重感染,特别是对于有免疫系统受损的患者来说。
金葡菌对常规抗生素的耐药性逐渐增加,因此药物敏感性实验就显得尤为重要。
金葡菌药敏执行标准是为了帮助医护人员在治疗金葡菌感染时做出更准确的选择,以便提高治疗效果和降低耐药性。
金葡菌药敏执行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选择抗生素根据患者的感染部位、病情严重程度、过往抗生素使用史等因素,医生会选择适合的抗生素进行敏感性测试。
常见的金葡菌感染可使用的抗生素包括青霉素、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等,但具体选择仍需根据实验结果来确定。
2. 采集标本在进行药敏实验前,首先需要采集患者相应部位的标本,如血液、尿液、呼吸道分泌物等。
标本的采集应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要求进行,以避免外界细菌感染对测试结果的干扰。
3. 药敏实验方法药敏实验主要通过培养金葡菌菌株并在不同抗生素浓度下进行观察,确定不同抗生素对金葡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从而判断金葡菌对该抗生素的敏感性。
4. 结果判读根据药敏实验的结果,可以将金葡菌对某种抗生素的敏感性分为敏感、中等敏感和耐药三个等级。
在治疗时应根据实验结果选择金葡菌敏感的抗生素,避免使用对金葡菌耐药的抗生素,以免导致治疗失败和细菌耐药性增加。
金葡菌药敏执行标准的制定对于医疗保健单位是至关重要的,它不仅可以帮助医护人员更准确地选择治疗金葡菌感染的抗生素,还能有效地减少耐药性的发生,保护患者免受感染的危害。
值得注意的是,金葡菌感染的治疗必须谨慎进行,严格按照医嘱服用药物,不得随意更改药物种类和剂量,以免导致疾病反复或者细菌耐药性增加。
金葡菌药敏执行标准的制定和执行是保障金葡菌感染患者治疗效果和人体健康的重要举措,希望医疗保健单位能够高度重视,并不断优化标准,提高治疗水平,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为一种革兰氏染色阳性球形细菌。
显微镜下排列成葡萄串状,金黄色葡萄球菌无芽孢、鞭毛,大多数无荚膜。
是常见的引起食物中毒的致病菌。
常见于皮肤表面及上呼吸道黏膜。
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至少包括有20个种。
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人类的一种重要病原菌,引起许多严重感染。
典型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为球形,直径0.8μm左右,显微镜下排列成葡萄串状。
金黄色葡萄球菌无芽孢、鞭毛,大多数无荚膜,革兰氏染色阳性。
是一种不利于人体的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需氧或兼性厌氧,最适生长温度37℃,最适生长pH 7.4。
平板上菌落厚、有光泽、圆形凸起,直径1-2mm。
血平板菌落周围形成透明的溶血环。
金黄色葡萄球菌有高度的耐盐性,可在10%-15%NaCl肉汤中生长。
可分解葡萄糖、麦芽糖、乳糖、蔗糖,产酸不产气。
甲基红反应阳性,VP反应弱阳性。
许多菌株可分解精氨酸,水解尿素,还原硝酸盐,液化明胶。
在干燥环境中存活数月;空气中存在,但不繁殖。
耐热性强,加热70℃1h,80℃30min不被杀死;耐低温,在冷冻食品中不易死亡;耐高渗,在含有50%-66%蔗糖或15%以上食盐食品中才可被抑制,能在15%NaCl和40%胆汁中生长。
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较强的抵抗力,对磺胺类药物敏感性低,但对青霉素、红霉素等高度敏感。
有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者,可选用:红霉素、新型青霉素、庆大霉素、万古霉素或先锋霉素Ⅵ治疗。
流行病学特点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自然界中无处不在,空气、水、灰尘及人和动物的排泄物中都可找到。
因此,食品受其污染的机会很多。
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报告,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感染占第二位,仅次于大肠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是个世界性卫生问题,在美国由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占整个细菌性食物中毒的33%,加拿大则更多,占45%,中国每年发生的此类中毒事件也非常多。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流行病学一般有如下特点:季节分布,多见于春夏季;中毒食品种类多,如奶、肉、蛋、鱼及其制品。
此外,剩饭、油煎蛋、糯米糕及凉粉等引起的中毒事件也有报道。
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鼻腔带菌率83%,所以人畜化脓性感染部位常成为污染源。
传播途径一般来说,金黄色葡萄球菌可通过以下途径污染食品:食品加工人员、炊事员或销售人员带菌,造成食品污染;食品在加工前本身带菌,或在加工过程中受到了污染,产生了肠毒素,引起食物中毒;熟食制品包装不严,运输过程受到污染;奶牛患化脓性乳腺炎或禽畜局部化脓时,对肉体其他部位的污染。
致病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人类化脓感染中最常见的病原菌,可引起局部化脓感染,也可引起肺炎、伪膜性肠炎、心包炎等,甚至败血症、脓毒症等全身感染。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致病力强弱主要取决于其产生的毒素和侵袭性酶:a.溶血毒素:外毒素,分α、β、γ、δ四种,能损伤血小板,破坏溶酶体,引起肌体局部缺血和坏死;b.杀白细胞素:可破坏人的白细胞和巨噬细胞;c.血浆凝固酶:当金黄色葡萄球菌侵入人体时,该酶使血液或血浆中的纤维蛋白沉积于菌体表面或凝固,阻碍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葡萄球菌形成的感染易局部化与此酶有关;d.脱氧核糖核酸酶: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脱氧核糖核酸酶能耐受高温,可用来作为依据鉴定金黄色葡萄球菌;e.肠毒素:金黄色葡萄球菌能产生数种引起急性胃肠炎的蛋白质性肠毒素,分为A、B、C、D、E及F五种血清型。
肠毒素可耐受100℃煮沸30min而不被破坏。
它引起的食物中毒症状是呕吐和腹泻。
此外,金黄色葡萄球菌还产生溶表皮素、明胶酶、蛋白酶、脂肪酶、肽酶等。
控制方法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的检测主要有动物试验、血清学试验、免疫荧光试验及酶联免疫吸附等方法。
防止带菌人群对各种食物的污染,需要定期对生产加工人员进行健康检查,患局部化脓性感染(如疥疮、手指化脓等)、上呼吸道感染(如鼻窦炎、化脓性肺炎、口腔疾病等)的人员要暂时停止其工作或调换岗位。
防止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奶及其制品的污染,牛奶厂要定期检查奶牛的乳房,不能挤用患化脓性乳腺炎乳牛的牛奶;奶挤出后,要迅速冷至-10℃以下,以防毒素生成、细菌繁殖。
奶制品要以消毒牛奶为原料,注意低温保存。
对肉制品加工厂,患局部化脓感染的禽、畜尸体应除去病变部位,经高温或其他适当方式处理后进行加工生产。
防止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的生成,应在低温和通风良好的条件下贮藏食物,以防肠毒素形成;在气温高的春夏季,食物置冷藏或通风阴凉地方也不应超过6h,并且食用前要彻底加热。
相关事件北京市工商局2011年10月19日查出思念牌的三鲜水饺含有金黄色葡萄球菌。
新快报2011年11月4日报道,广州市工商局公布2011年第三季度三类食品质量检验结果,“三全”以及“海霸王”的三款速冻食品也都被验出含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是“三全灌汤水饺(猪肉玉米蔬菜)”、“三全灌汤水饺(三鲜)”以及“海霸王经典包心鱼丸”。
2012年1月,媒体报道,爷爷因亲吻三代单传的孙子致其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而得败血症,最终不治死亡。
研究现状金黄色葡萄球菌为革兰氏阳性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可以引起人和动物的感染。
在人体主要寄殖于鼻前庭黏膜、腹股沟、会阴部和新生儿脐带残端等部位,偶尔也寄生于口咽部、皮肤、肠道及阴道口等,是医院感染常见的病原体之一。
在医院里,耐甲氧西林和其他抗生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广泛流行,对万古霉素不敏感的菌株也有所增加,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金黄色葡萄球菌除了引起感染外,其产生的肠毒素可污染食物而致食物中毒,为人类带来非常严重的公共卫生负担。
1.1流行现状院内感染及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是院内感染的常见细菌之一,许多国家都设有专门机构,应对金葡菌的院内感染问题。
随着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广泛应用,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随之增加,且引起的感染和病死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MRSA可通过接触途径进行传播,即易感人群从携带者或感染者身上获得MRSA,导致传播流行。
美国第一例MRSA发现于1968年,1975年MRSA在临床分离出的金葡菌中仅占2.4%,而1991年则迅速增至29%。
美国的某些医院MRSA在临床分离出的金葡菌中可以占到30%-50%。
同样在欧洲的葡萄牙和意大利,MRSA在临床分离出的金葡菌中占50%;土耳其和希腊0%。
荷兰非常低,只有2%,这归功于荷兰行之有效的控制策略。
在欧洲的调查中,瑞士的流行率最低(1.8%),这主要由于他们在医院内实行了一些新的干预行为,如坚持医护人员的手部卫生管理,以减少MRSA的传播。
在北欧国家MRSA在临床分离出的金葡菌中不足1%。
在芬兰MRSA是非常少见的,直到20世纪90年代医院的患者中只有散发的病例,近几年有报道由不同的流行株引起的医院感染暴发。
同时,MRSA在社区感染中所占的比例也不断增加。
1997年日本报道了第一例耐万古霉素的金葡菌(vancomycin-intermediatestaphylococcusau-reus,VISA),表明金葡菌的耐药问题日益严重。
国内情况:上海地区1977-1979年MRSA占5%,1985-1986年占24%,1990年综合性大医院增至50%,而1993年则上升到60%。
重庆地区1983-1985年为8.3%,1989-1992年上升为18.7%;1995年北京5家教学医院MRSA分离率平均为47%。
广州地区1990-1995年临床分离的MRSA占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比例分别为17.9%、23.5%、30.9%、41.6%、51.9%及56.18%。
其他地区的报道也一般为25%-60%,各个地区和医院的MRSA检出率都明显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由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引起的中毒暴发事件,近年来首推2000年日本“雪印奶粉”事件,14000多人受感染。
根据日本卫生部公布的数字,日本20年期间(1980-1999)由金葡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共有2525次暴发,包括59964人,3人死亡。
食物中毒的传染源,是被金葡菌感染的人和动物。
如食品加工人员、炊事员或销售人员带菌,造成食品污染;食品在加工前本身带菌,或在加工过程中受到了污染,产生了肠毒素,引起食物中毒;熟食制品包装不严,运输过程受到污染;奶牛患化脓性乳腺炎或禽畜局部化脓时,对肉体其他部位的污染。
3.1化脓性炎症3.1.1局部化脓性炎症金葡菌可以引起疖、痈、毛囊炎、蜂窝组织炎、伤口化脓、骨、关节的感染;也可以引起内脏器官感染,如肺炎、脓胸、中耳炎、心包炎、心内膜炎等,社区获得性金葡菌性支气管肺炎常见于老年人。
本菌是脑室腹膜分流术后脑膜炎第二位最常见的病原。
3.1.2全身感染如败血症、脓毒血症等。
3.2毒素性疾病3.2.1食物中毒:进食污染肠毒素食物后,经30min至8h潜伏期,即可出现恶心、呕吐、腹部疼痛和腹泻等急性胃肠炎症状,发病1-2天可自行恢复,预后良好。
3.2.2烫伤样皮肤综合症:感染产生表皮溶解毒素的金葡菌所致。
多见于新生儿和幼儿及免疫功能低下的成人,患者皮肤呈弥漫红斑、起皱、继而形成水疱,至表皮脱落。
3.2.3中毒性休克综合症:主要表现为高热、低血压、红斑皮疹伴脱屑和休克等,半数以上患者有呕吐、腹泻、肌痛、结膜及黏膜充血、肝肾功能损害等,偶尔有心脏受累的表现。
3.2.4假膜炎肠炎:假膜炎肠炎本质是一种菌群失调性肠炎,病理特点是肠黏膜被一层炎性假膜所覆盖,该假膜由炎性渗出物、肠黏膜坏死块和细菌组成。
人群中10%-15%有少量金葡菌寄居于肠道,当优势菌如脆弱类杆菌、大肠杆菌等因抗菌药物的应用而被抑制或杀灭后,耐药的金葡菌就乘机繁殖而产生毒素,引起以腹泻为主的临床症状。
4.1表型分型4.1.1血清学分型:本方法是根据金葡菌的特异性抗原进行分型,首先制备一系列特异抗血清,再与待测菌株进行凝集反应,依据不同凝集形式分型。
但由于金葡菌分布广泛,抗原复杂,交叉多,免疫血清效价普遍低,而且还存在一些菌群特异性抗原如A蛋白的非特异凝集的干扰,所以制备分型血清比较困难。
4.1.2噬菌体分型:噬菌体分型方法,可以将金葡菌分为5群,26型。
噬菌体分型在流行病学调查时追踪传染源及研究菌型与疾病种类间的关系上均有重要意义。
如肠毒素型食物中毒主要由III群菌株引起;医院中严重败血症流行株常为I群中的52,52A,80,81型菌株;引起表皮剥脱性皮炎的菌株多属II群71型。
此方法重复性好,且不需特殊设备和试剂,但其分辨率在80%左右,还有一些常见型需进一步分出亚型。
此外,如无其他流行病学证据,噬菌体分型本身不能作为判断菌株相关性的绝对鉴定指标。
4.1.3耐药谱分型:用一系列抗生素对金葡菌做药敏实验,根据不同的耐药谱分型。
此方法成本低,操作简便,判定结果容易,所以应用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