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10课《有趣的探究》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391.21 KB
- 文档页数:3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十课《我们不乱扔》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我们不乱扔》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十课的内容。
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认识到乱扔垃圾对环境和他人的危害,培养学生爱护环境、保护资源的意识,以及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材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能力,他们对垃圾有一定的认识,但乱扔垃圾的现象仍然存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乱扔垃圾的危害,提高自我约束能力,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乱扔垃圾对环境和他人的危害。
2.培养学生爱护环境、保护资源的意识。
3.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乱扔垃圾。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乱扔垃圾的危害。
2.培养学生实际行动起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五. 教学方法1.情景模拟: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认识。
2.讨论交流: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体会,取长补短。
3.实践活动:实地考察,自己动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和图片,用于展示和讨论。
2.准备实践活动所需的工具和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乱扔垃圾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引导学生认识到乱扔垃圾的现象在生活中普遍存在,对环境和他人的危害。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因为乱扔垃圾导致的环境污染的图片,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乱扔垃圾的危害。
引导学生讨论如何保护环境,减少乱扔垃圾的行为。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清洁工人的工作,如捡垃圾、扫地等。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会到清洁工人的辛苦,增强自己的卫生意识。
4.巩固(5分钟)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感受和体会,讨论如何将所学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制止乱扔垃圾的行为,如可以向他人宣传环保意识,或者自己动手捡拾垃圾等。
小学二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案(10篇)小学二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案篇1活动目标:1.在活动和公共场所玩耍懂得主动排队,耐心等待。
2、有初步自我约束的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活动流程:1、游戏《钻山洞》,体验没有秩序带来的危险。
分别准备三个山洞:由两名同学来当拱门,第一次小朋友自由的钻山洞,"谁能又快,又安全的钻过每一个山洞,不能漏掉每一个山洞。
" "刚才在钻山洞的时候你都发生了什么事?你看见了什么事情?总结:刚才同学们自由的往洞里钻,游戏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拥挤,混乱,碰撞,掉鞋等现象。
2、讨论怎样又快又安全的钻过山洞的方法。
怎样又快又安全的钻过山洞?小结:钻山洞时,大家要从同一个山洞出发,排好队,一个跟着一个,不推不挤不掉队,这样就会又快又安全的钻过每一个山洞了。
3、播放背景音乐,再次玩《钻山洞》的游戏。
同学还是自由游戏,教师及时鼓励同学排队的行为。
总结:很多人在做同一件事的时候,只要大家排队,保持秩序,事情就会做得很快,很安全,很开心。
活动延伸:和同学为需要排队的地方设计一个排队标志,提醒大家共同遵守。
小学二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案篇2教学目标:认知:1、知道要把东西扔在一定的、合适的地方,用完扔回原处。
2、懂得把东西扔在一定的地方,既整洁,用时又好找,又省时,不会误事。
3、懂得把东西扔在一定的地方是做事有条理的表现,从小养成这种好习惯很重要。
情感:体会到把东西扔在一定的地方好处多,愿意培养这种好习惯。
行为:把东西摆扔在合适的地方,用完及时扔回原处。
教育过程:一、插图导入1.电脑演示图片:内容:栏目一“想一想”中的图。
2.教师提问:想一想,像李芳这样乱扔东西会怎样?3.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随即板书:找不到东西耽误时间耽误事着急……4.过渡语:李芳乱扔东西的结果怎样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二、学文明理1、学生边看图片边听录音故事。
(图片的内容为课文中的插图,录音故事内容同课文内容的1、2自然段。
鄂教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玩中有窍门》课例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找到玩的窍门,探究有创意的玩法,产生探究的兴趣。
2、能在活动中与小伙伴合作、交流,分享感受活动成果。
3、学习用观察、比较等方法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
教学重难点:1、能在活动中与小伙伴合作、交流,分享感受活动成果。
2、学习用观察、比较等方法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一些玩具:呼啦圈、纸飞机、沙包、毽子、皮球、跳绳、乒乓球及球拍。
2、学生准备自己喜欢的玩具。
设计理念:《玩中有窍门》是鄂教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动手动脑更聪明”中的第一个活动。
《玩中有窍门》这一主题展示了孩子们在玩中找窍门、发现有趣的玩法的情景,旨在提示孩子们在玩中要会动脑,玩出新奇,玩出乐趣。
二年级的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充满着好奇。
他们的小眼睛里总是闪烁着求知的渴望,小脑袋瓜中总是跳跃着许多的小问号。
他们爱动脑、乐动手。
为此,我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力图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体活动和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重在让学生在活动和游戏中体验动手、动脑的快乐,享受创造带来的无穷乐趣。
教学过程:一、活动一:玩具博览会1、师:同学们,今天大家都把自己喜爱的玩具带来了。
这么多的玩具看的老师眼花缭乱,不如我们开一个玩具博览会。
请同学们介绍介绍你手中的玩具怎样玩。
生1:我的玩具是一个陀螺,它可以这样玩……(示范玩法)还可以这样玩……(示范玩法)生2:我带来的玩具是一口小井。
不管你从哪个方向摇绳子,井里的小桶都会升上来。
师:真的吗?我来试试。
(师接过学生的玩具试着摇一摇)真的呀!那我怎样让水桶下去呢?生2:你把手一松,小桶就会借助重力掉下去。
师:你真聪明,还知道借助重力。
还有谁想介绍自己的玩具?生3:我带来的玩具是一个变形金刚。
它可以变成一架飞机,还可以变成一架坦克。
师:你现在可以把它变成一架飞机吗?生3:我试试吧……(生操作玩具,但不熟练)我有点不会了。
鄂教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3.18、玩中有窍门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玩具传递的基本规则,理解分享与合作的重要性。
2.学生能够认识到小组协作的意义,明确小组内个体之间的协作关系。
3.学生能够在小组中践行分享与合作精神,提升自身与小组的整体表现。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以玩具传递的游戏形式为例,引导学生认识并理解玩具传递的规则和意义,培养分享与合作精神,并为后续的课程打下基础。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玩具传递的基本规则,以及分享与合作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学生在小组内协作时需要处理好个体之间的关系,避免冲突和不和谐。
四、教学过程1. 课前导入通过展示一组玩具,引导学生讨论分享和合作的重要性,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本课的主题上。
2. 规则说明及示范(1)规则说明:老师向学生介绍玩具传递的游戏规则,并解释每个规则的意义。
(2)示范:老师进行示范,向学生演示游戏的玩法,并模拟出不同的游戏过程,让学生了解游戏规则及其应用。
3. 分组展开游戏将学生分组,并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游戏,引导学生协作,分享,合作,督促学生按照游戏规则进行。
并通过游戏改进,让小组之间进行友好竞争。
五、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共同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分享精神。
同时,通过游戏与沙盘模拟等方法提高学生的亲身体验,增强课程的趣味性及实用性。
六、教学评估1.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实际表现和小组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估。
2.学生可以进行小组之间的对比,观察在各种情况下小组的协作表现。
七、教学拓展1.学生可以在课后对游戏进行总结和讨论,回答老师的问题,检验学习成果。
2.学生可以在其他学科课程上分享经验,学习交流,实践合作的精神。
有趣的发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喜欢动手动脑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从中享受创造带来的乐趣。
2. 有好奇心, 喜欢提出各种问题, 对自然现象或生活中的问题有探究的兴趣。
3. 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和科学常识。
教学重点:有好奇心, 对自然现象或生活中的问题有探究的兴趣; 乐于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体验发现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两个木鱼(一个开口大, 一个开口小)、水果(苹果、橘子等)、树叶、小乌龟、卡片等。
2. 学生准备到大自然中、校园内、花园里观察动植物, 观察家里的生活用品, 把观察到的现象或有趣的事记录下来; 搜集一些有关科学家发现或发明的故事。
教学过程:一、巧设情境, 引入话题教师同学们, 你们知道现在是哪个季节吗? 学生答教师春天到了, 你发现大自然有什么变化吗?生说教师: 同学们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观察得真仔细! 只要我们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 就会发现许多有趣的现象。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到大自然中, 到生活中, 去发现它们的奥秘吧。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趣的发现》板书: 有趣的发现二、走进生活, 探究方法活动一: 发现真有趣教师同学们, 准备好了吗?我们要出发了! 我们发现的第一站是“发现真有趣”。
仔细观看视频, 你发现了什么?教师播放《金蝉脱壳》视频。
教师同学们,你们都有哪些发现?学生答教师它是怎样从壳里面蜕出来的?学生答教师你观察得可真仔细。
平时你见过它变化的整个过程吗?学生答教师到了夏天, 可以捉一只知了来观察它的变化过程, 你一定会有更多更有趣的发现。
在平时的生活中, 你还发现知了的哪些小秘密?学生答教师它是用什么来唱歌的?学生答教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答教师你真是一个乐于学习的孩子。
教师你们还知道哪些唱歌不用嘴巴的小动物?学生答教师真了不起,知道的这么多。
教师: 除了唱歌、蜕壳外, 你对知了还有别的发现吗? 学生答师对,母的没有发声器。
学生答教师你也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鄂教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3.18、玩中有窍门一、教学目标1.知道玩具可以分为哪几类,分别了解其特点和用途。
2.掌握在玩中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互助意识。
二、教学重点1.学生理解玩具的分类和特点。
2.学生掌握在玩中学习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学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互助意识。
四、教学准备1.PowerPoint课件。
2.玩具分类卡片。
3.学生小组组成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种类的玩具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让学生讨论玩具的分类。
2. 学习与探究(20分钟)•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给予玩具分类卡片。
让学生观察卡片上的玩具,思考它们属于哪类玩具。
•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向全班报告他们的判断理由,并解释玩具的用途和特点。
3. 综合运用(30分钟)•将学生重新分组,每组4-5人,组内协商选定一个玩具,并设计一个小游戏来展示该玩具的特点和用途。
•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小游戏,并让其他学生进行观察和评价。
4. 总结(10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强调玩中有学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思考在平时的游戏中还有哪些可以学到知识和技能的机会。
5. 教学延伸•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观察家庭中的各种玩具,并写一篇关于玩具分类及其特点的小作文。
六、板书设计•玩中有窍门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分类不同种类的玩具,帮助学生了解玩具的分类和特点。
通过小组合作和小游戏的设计,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互助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思考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
然而,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可以加入更多的互动环节,如学生之间的讨论和合作,以激发学生更大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鄂教版道德与法治二上《玩中有窍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玩中有窍门》是鄂教版道德与法治二上的一个单元,本单元主要让学生认识到在玩耍中不仅可以获得快乐,还可以学到很多知识和技能。
教材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体验到玩中有窍门,激发他们对探索和实践的兴趣。
本单元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初步建立了对道德与法治的基本认识,他们善于观察、好奇心强,喜欢通过实践活动来获取知识。
但同时,他们的自控能力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玩耍中体验到窍门的存在,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2.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认识到玩中有窍门,激发他们对探索和实践的兴趣。
4.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在玩耍中发现窍门,理解窍门的存在。
2.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将玩耍中的窍门应用到生活中,提高他们的生活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各种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玩中有窍门。
2.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玩中有窍门。
4.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案例、图片等。
2.准备教学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玩中有窍门。
3.准备实践活动所需的材料,如道具、工具等。
4.划分学习小组,明确小组成员的分工。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案例,引发学生对玩中有窍门的思考。
例如,展示一个孩子玩耍时遇到问题的情境,让学生讨论如何解决问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系列玩耍中的窍门,让学生观察和分析,理解窍门的存在。
《有趣的探究》
《有趣的探究》是鄂教版二年级上学期第三单元《做生活的有心人》中的第三个话题,通过前两课学生培养出的探究意识,引导学生对社会秩序产生探究和疑问。
引导学生知道在公共场所应遵守公共秩序,
遵守公共秩序是有道德的表现。
使学生懂得良好的公共秩序是人们顺利地工作、学习和生活的保证。
知道常去的公共场所应遵守的公共秩序,教育学生自觉遵守公共秩序。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引导学生知道一些常去的公共场所应遵守的公共秩序;
2.引导学生知道在公共场所应遵守公共秩序,遵守公共秩序是有道德的表现;
3.引导学生懂得遵守公共秩序是人们公共生活得以正常进行的保障。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通过展示公共秩序的益处,使学生养成愿意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的好习惯;
2)通过举例说明不文明行为,使学生逐步养成规范行为,形成良好的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 以遵守公共秩序为荣,愿意自觉遵守公共秩序;
2.反感不遵守公共秩序的行为。
【教学重点】
探究公共场合所遵守的规则,学会总结经验。
【教学难点】
使学生感知遵守公共秩序的重要性,指导学生遵守秩序。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排队歌;关于秩序的名言;
学生准备:寻找自己生活中有关规则的场景。
一、谈话导入,使学生初步感知遵守公共秩序的重要性。
1.想一想:同学们,你们的爸爸妈妈平时一定经常带你到公园游玩,到商场去购物,到电影院看电影。
公园、商场、电影院等地方是我们大家都可以去的地方,这些大家都可以去的地方叫什么呢?
板书:公共场所
2.小组交流:假如你在儿童游乐园排队玩电动马,发现有人在前面插队,你有什么感受?假如你看电影时,坐在前面的人不时地站起来挡住你的视线,你又会怎么想?
3.小结:在公共场所,如果每个人都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顾别人的感受,就会使别人不开心,甚至造成矛盾,影响大家。
因此,在公共场所要有纪律约束人们的行为。
这种纪律要求就叫“公共秩序”。
板书:公共秩序
师:有了公共秩序,就要求大家去自觉遵守,那怎样遵守公共秩序呢?
板书:自觉遵守
二、激情明理
1.小组讨论:在公共场所大家自觉遵守与不遵守公共秩序有什么不同的结果呢?(提示:在车站、码头上车或上船;在图书馆、阅览室看书、查资料;)2.小结:公共秩序是人们在公共场所正常活动所需要的。
它是人们活动正常进行的重要保证,它反映了人们的共同要求和愿望,代表了绝大多数人的共同利益,也是社会文明的标志。
3.小结:每个人在公共场所都应该想到公众的利益。
只有大家共同遵守公共秩序,公共场所的活动才能正常进行。
4.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的好榜样。
谁能来夸夸我们身边的好榜样?
三、全课总结:
1.说说自己以后怎样遵守公共秩序。
2.小结:公共秩序对我们每个人、对我们的国家都是非常重要的。
它代表了大家共同要求和愿望、共同利益,是社会文明的标志,是一个人有道德的表现。
只有大家都自觉遵守公共秩序,我们才能有一个秩序井然、安定文明的社会环境,才能使我们的生活正常进行。
希望我们每一个同学都能从小严格要求自己,争做文明小顾客、文明小乘客、文明小观众、文明小游客,长大以后成为一个遵纪守法的合格公民。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