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医骨伤科简史
- 格式:ppt
- 大小:3.14 MB
- 文档页数:25
中医骨伤发展历程简述
中医骨伤治疗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
古代中医学家们根据实践和经验,逐渐总结出许多骨伤治疗的方法和理论。
最早出现的骨伤治疗手法主要包括推拿、拔罐、刺血等方法,用以帮助恢复骨骼的功能。
这些方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调整体内的能量流动和平衡来促进自愈力的发挥。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医骨伤治疗方法逐渐丰富和完善。
宋代的《千金方》和元代的《黄帝内经素问》中都有涉及骨伤治疗的经验总结和方剂介绍。
这些文献中记录了一些草药的使用,以及一些针灸、艾灸等物理疗法的应用。
到了明清时期,中医对于骨伤治疗的理论和实践更加系统和完善。
明代杨继洲的《伤寒论》中详细介绍了用草药疗治骨伤的方剂,有助于提高骨骼康复的效果。
清代张志聪的《针灸甲乌集》和卢文蔚的《外科正宗》等著作中,也收录了许多骨伤镇痛的经验和疗法。
近代以来,随着西医的发展和中西医结合的趋势,中医骨伤治疗方法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应用。
中医骨伤科的专业化逐渐确立,并且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创新和提升。
目前,中医骨伤治疗已经涵盖了中药治疗、针灸、推拿、艾灸、拔罐、刮痧等多种疗法和手段。
总的来说,中医骨伤治疗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传统经验的积累、理论的完善以及现代技术的引入与创新。
这一发展历程为中医
骨伤治疗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使其成为了保护和恢复骨骼功能的重要手段之一。
中医骨伤科发展简史中医骨伤科学是一门防治骨关节及其周围筋肉损伤与疾病的学科。
骨伤科基础理论的形成这是对创伤后严重并发症—破伤风的最早记载。
《五十二病方》骨伤科诊疗技术的进步晋·葛洪著《肘后救卒方》中,在世界上最早记载了下额关节脱臼手法整复方法。
蔺道人著《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骨伤科专著。
钱秀昌著《伤科补要》,髋关节后脱位采用屈髋屈膝拔伸回旋法整复等。
一、损伤的分类损伤是指人体受到外界各种创伤性因素引起的皮肉、筋骨、脏腑等组织结构的破坏,及其带来的局部和全身性反应。
1.按照损伤部分分类:外伤和内伤2.按照损伤性质分类:急性损伤与慢性劳损3.按照受伤时间分类:新伤和陈伤4.按照受伤部分破损情况分类:闭合性损伤与开放性损伤5.按照受伤程度分类:轻伤与重伤6.按照伤者的职业的特点分类7.按照致伤因素的理化性质分类二、损伤的病因外力伤害1.直接暴力2.间接暴力3.肌肉过度强烈收缩4.持续劳损损伤的症状体征局部症状体征(一)一般症状体征1.疼痛2.肿胀青紫3.功能障碍(二)特殊症状体征1.畸形2.骨擦音3.异常活动4.关节盂空虚5.弹性固定骨病的症状体征骨骼、关节及其周围筋肉的疾病,称为骨病。
四诊中医诊断学基本理论指导、结合实验室、影像学一、望诊要求暴露足够的范围,一般采用与健肢对比二、闻诊4.听筋的响声(1)关节摩擦音(2)肌腱弹响声与捻发音(3)关节弹响声测量检查肢体长度测量法1.上肢长度从肩峰至桡骨茎突见2.上臂长度肩峰至肱骨外上髁3.前臂长度肱骨外上髁至桡骨茎突,或尺骨鹰嘴至尺骨茎突4.下肢长度髂前上棘至踝下缘,或脐至内踝下缘(骨盆骨折或髋部病变时使用)5.大腿长度髂前上棘至膝关节内缘。
6.小腿长度膝关节内缘至内踝,或排骨头至外踝下缘。
肌力检查肌张力在静止状态是肌肉保持一定程度的紧张度称为肌张力临床检查法1.主要用途1.摸压痛2.摸畸形3.摸温度4.摸异常活动5.摸弹性固定6.摸肿块2.常用手法1.触摸法“手摸心会”2.挤压法检查肋骨骨折时、检查骨盆骨折时3.叩击法四肢骨折是否愈合4.旋转法5.屈伸法6.摇晃法明代医家异远真人《跌损妙方·用药歌》曰:“归尾兼生地,槟榔赤芍宜。
中医骨伤发展历程简述中医对骨伤的治疗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以前,其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
最早的中医骨伤治疗记载可以追溯到《黄帝内经》和《伤寒杂病论》等古代医学经典中。
在古代,中医主要采用按摩、推拿等手法来治疗骨伤。
当时的医师通过手法的施加,可以达到疏通经络、舒筋活血、消肿止痛等效果。
到了宋代,中医骨伤治疗逐渐发展为以外治为主。
《外台秘要》一书中详细介绍了中医的外科治疗方法。
当时的医师通过采用贴药、熨法、刮法等方式,将药物直接施于患处或通过外敷的方法来治疗骨伤。
这些外治方法具有独特的疗效,很好地促进了患者的康复。
到了明清时期,中医骨伤治疗又取得了新的进展。
《千金方》、《玉函方》、《温病条辨》等医学经典陆续问世,其中对于骨伤治疗的记载更加详细和系统。
中医药物治疗在骨伤康复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同时,一些著名医师如杨绍通、朱震亨等也对骨伤治疗做出了重要贡献。
20世纪中叶以后,随着西方医学的引入,中医骨伤治疗得到了新的发展。
中医骨伤专科逐渐形成,并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和临床实践。
石井熊彦等医师提出的“活血化瘀”治疗理论,对骨伤的治疗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中医骨伤治疗方法也逐渐丰富,如针刺疗法、火罐疗法、拔罐疗法等都被广泛应用于骨伤康复领域。
随着科技的进步,中医骨伤治疗也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现代医学与中医相结合,形成了中西医结合的骨伤治疗模式。
影像学检查的应用为临床诊断提供了更多的依据。
一些新的治疗技术如针灸、推拿、拔罐等也融入了现代医疗设备和技术。
总的来说,中医骨伤治疗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按摩推拿到现代的中西医结合,中医骨伤治疗方法不断创新,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这些成果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对于骨伤患者的康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然而,骨伤治疗依然面临着许多挑战,需要在临床实践和研究中不断探索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