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知识点总结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2
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学习目标】1、了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基本史实2、《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3、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4、使学生认识20世纪初是帝国主义列强对外侵略掠夺空前野蛮残暴的殖民战争【重点】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辛丑条约》【难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的危害【知识梳理】1、义和团运动(1)原因:。
(2)斗争对象:。
(3)运动中心:。
(4)主要战役:。
(5)结果:。
(6)性质:。
(7)意义:。
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爆发原因: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
(2)主要侵略罪行:①②(3)结果:战败,年清政府分别于八国签订《》3、⑴《辛丑条约》主要内容及影响:①影响:②。
影响:③。
影响:④影响:⑵《辛丑条约》的影响:。
【自主检测】一、选择题1、帝国主义国家组织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的主要目的是()A.镇压义和团运动B.维护清王朝统治C.维护和扩大在华权益D.迫使清政府妥协2、1902年一位美国公使说:“事实上,外国公使成为中国政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可以“任意斥责对待外国人认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
”这表明当时:()A.美国取得了在华势 B.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C.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瓜分完毕 D.帝国主义宰割中国的同盟形成了3、如果你担任历史纪录片《1911年的北京东交民巷》的导演,在反映当时的北京东交民巷时,不应该出现的画面是()A.美国使馆在举办舞会 B.各国使馆林立C.居住大量北京居民 D.驻扎外国军队4、下列条约中,不属于《辛丑条约》的内容有()A.赔偿各国军费白银2亿两 B.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C.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 D.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5、下列条约中,使清政府完全变成“洋人的朝廷”的是:()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6、与《南京条约》、《马关条约》相比,《辛丑条约》在影响上有何特点()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使中国完全沦为殖民地B.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C.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7、从1898年起,活跃在山东的民间组织义和团掀起了()A、反帝爱国运动B、维新变法运动C、反封建的农民运动D、反帝反封的民主革命运动8、组成义和团的主体是 ( )A、破产的手工工人B、贫苦农民C、城市贫民D、小商贩、运输工人9、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是为了镇压( )A、禁烟运动B、太平天国运动C、戊戌变法运动D、义和团运动10、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英、法、美、俄、日、德、意、奥等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11、《辛丑条约》中,最能反映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的是哪一项规定()A、赔款4.5亿两白银B、拆毁大沽炮台C、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D、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12、下列条约中,清政府的赔款数目最多的是()A、《南京条约》B、中俄《改订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13、在下面外国侵略者发动的侵华战争中,哪几次攻进了北京城,并大肆抢劫()①鸦片战争②第二次鸦片战争③甲午中日战争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14、1900年6月,八国联军两千多人,在英国海军司令……的率领下,从大沽经天津进犯北京()A、西摩尔B、瓦德西C、华尔D、义律15、连线题:把下面三组选项有内在联系的用直线连接起来。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五课知识点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五课知识点考点1、八国联军侵占北京:1900年春,义和团势力发展到京津地区,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6月为镇压义和团反帝国主义斗争,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联军2000多人,由英国海军西摩尔率领,从大沽到天津向北京进犯。
义和团奋起狙击侵略军,在廊坊一带把侵略军围困,经过激烈战斗,侵略军死伤多人,狼狈逃回天津。
1900年8月,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到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充分暴露了帝国主义凶恶本质。
2、《辛丑条约》:时间1901年签订国家:英、美、俄、日、法、德、意、奥主要内容: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影响:《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负担,严重伤害了中国的主权。
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人教版第1课鸦片战争1.林则徐虎门销烟原因: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时间:1839年6月3日过程:1839年6月林则徐被道光帝派往广州进行禁烟,进行暗访密查,缉拿烟贩,收缴鸦片。
6月在虎门海滩销毁鸦片。
意义: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成为民族英雄。
影响:这次活动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P32.鸦片战争的爆发英国发动鸦片的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P1。
P1时间:1840年6月-1842年P3结果:1842年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其内容是: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键入文字]
八年级历史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知识点
历史的学习主要着眼于对历史知识的准确记忆和对历史知识的全面准确的理解,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小编搜集了这篇八年级历史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义和团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德国强占胶州湾,进一步欺压山东人民。
义和团运动的口号:扶清灭洋
扶清灭洋的口号具有爱国的性质,它反映了当时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已经成为主要矛盾,义和团打击的对象是外国侵略势力。
但是,这个口号带有很大的局限性。
扶清有利于争取官兵,却容易让群众放松对清政府的警惕;灭洋能够动员广大群众参加反帝斗争,却带有笼统排外的色彩。
《辛丑条约》的影响:
巨额的赔款,是列强对中国空前的打大规模勒索;为支付这笔巨额赔款,清政府加紧搜刮人民,使人民生活更加贫困,社会经济更加凋敝。
在北京设立的使馆界,实际上是国中之国,是帝国主义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
外国侵略者控制京津地区,使清政府完全处于外国军队的控制之下,便于侵略者直接派兵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
按照条约规定,清朝官吏严厉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进一步成为帝国主义的帮凶。
改设外务部的规定,便于清政府能够按照外国侵略者的意旨实行卖国的外交政策。
《辛丑条约》是帝国主义国家强加给中国的一个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列强除了穷凶极恶地对中国敲诈勒索外,还重新确立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继续充当它们的在华代理人。
从此,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的工具。
《辛丑条约》的签订,
1。
第五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一、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发展1、兴起时间、地点:1898山东。
2、领导阶级:农民阶级3、兴起原因:随着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深入,一些外国教会也猖狂的欺压中国人民4、口号:扶清灭洋5、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6、发展:1900年春,义和团运动发展到京津地区。
7、性质:反帝爱国运动。
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时间:1900.6----19012、八国:英美俄日法徳意奥3、原因:义和团运动发展到京津地区,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4、目的:为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5、经过:(1)八国联军两千多人,由英国人西摩尔率领,从大沽到天津,进犯北京。
(2)各国舰队夺取大沽炮台,攻占天津后攻占北京,到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6、结果:1901清政府与八国联军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辛丑条约》。
7、性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列强为实现他们瓜分中国的侵略计划,联合发动的一场空前野蛮、残酷的暴行。
8、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廊坊狙击战的胜利,挫败了西摩尔进犯北京的计划,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英勇斗争的精神。
9、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原因,教训,历史意义。
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客观原因是中外烦的势力的联合镇压,主观原因是义和团运功是农民的自发斗争,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提不出正确的纲领和策略。
缺乏严密的组织,斗争手段、武器装备落后,迷信色彩浓重,这都是农民阶级局限性的反映。
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单纯的农民斗争不可能挽救中国。
农民既无法摧毁封建制度,也不能阻止半殖民地化的进程,中国革命的任务要靠新的阶级力量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才能完成。
意义:义和团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它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义和团运动显示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迫使列强不得不放弃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二推行“以华治华”的策略,继续扶植清政府作为侵略工具。
同时,义和团运动也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加速了它的灭亡。
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一、义和团运动1、背景: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活动地区:首先在山东兴起,迅速向直隶、京津地区蔓延。
3、性质:农民阶级的反帝爱国运动4、失败原因:直接原因: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根本原因:农民阶级局限性5、意义: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迷梦,刺激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二、八国联军侵华1、原因:中国人民反帝斗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2、目的: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维护其在华利益。
3、时间:1900—1901年4、组成:英、俄、德、法、意、奥、日、美5、借口:中国内乱危机6、主要战役:廊坊阻击战;天津保卫战7、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
三、《辛丑条约》1、时间:1901年2、国家:俄、英、法、德、日、意、奥、美、比利时、西班牙、荷兰4、影响: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一、义和团运动1、背景: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活动地区:首先在山东兴起,迅速向直隶、京津地区蔓延。
3、性质:农民阶级的反帝爱国运动4、失败原因:直接原因: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根本原因:农民阶级局限性5、意义: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迷梦,刺激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二、八国联军侵华1、原因:中国人民反帝斗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2、目的: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维护其在华利益。
3、时间:1900—1901年4、组成:英、俄、德、法、意、奥、日、美5、借口:中国内乱危机6、主要战役:廊坊阻击战;天津保卫战7、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
三、《辛丑条约》1、时间:1901年2、国家:俄、英、法、德、日、意、奥、美、比利时、西班牙、荷兰4、影响: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时间:1900年(2)背景:1900年春,义和团运动发展到京津地区,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3)目的: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4)侵略中国的八个国家:英、美、俄、日、法、德、意、奥(5)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廊坊战役(6)结果:中国战败,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慈禧太后带着光绪帝出逃,1901年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注意:⑪外国侵略者曾两次攻占北京:①第二次鸦片战争②八国联军侵华战争⑫清朝皇帝曾两次逃离北京:①第二次鸦片战争②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其原因:外国的侵略)2.《辛丑条约》:(1)内容:①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注意:这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最多的不平等条约)②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注意:这是核心内容,是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的理由,说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③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④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2)危害(影响):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
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总结提升1.时间:1840~1901年2.侵略事件:(1)鸦片战争:1840~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清政府形成内外交困的局面(3)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⑭(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19世纪的三次灾难性战争”:指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4.“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有:林则徐虎门销烟;太平天国运动痛击“洋枪队”;左宗棠抗击沙俄收复新疆的斗争;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等抗击日军的斗争5.中国近代史的特征: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挨打的历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不断抗争的历史6.中国近代前期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近代中国社会制度的腐败7.列强侵华的罪行:(1)两次洗劫北京: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洗劫并焚烧圆明园;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八国联军在北京到处烧杀抢劫,无恶不作。
抗击八国联军八年级上册历史笔记记忆历史是我们学好历史的前提条件。
因此,学会和掌握一些历史记忆的方法和技巧是很必要的,下面是小偏整理的抗击八国联军八年级上册历史笔记,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抗击八国联军八年级上册历史笔记一、义和团运动1、起因:帝国主义侵略加剧。
2、口号:扶清灭洋。
(说明义和团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3、事迹:在廊坊阻击八国联军(廊坊大捷)4、失败:被清政府出卖,在中外反动势力的镇压下失败。
5、评价:义和团虽然失败了,但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义和团运动兼具斗争性、落后性、盲目排外性)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侵略者:英、美、法、俄、日、德、意、奥(世界上的强国都来了,记住日本就可以)1、原因:镇压义和团运动2、战役:廊坊阻击战(义和团阻击八国联军)3、英烈:聂士成4、八国联军攻陷北京。
(清政府都城第二次被攻陷: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5、结果:清政府战败,被迫签署《辛丑条约》三、《辛丑条约》1、时间:1901年(农历辛丑年)2、内容及影响:(1)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以海关税、盐税等税收作担保;(2)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3)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4)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5)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3、影响: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初中历史考试解题技巧一、时间的分配中考历史时间是56分钟(约60分钟),因为中考是政史合卷,所以时间分配要合理。
利用好有限的答题时间,以免顾此失彼。
二、历史解题方法(一)单项选择题必须要保证选择题的准确率,这是得高分的基本前提。
▲如何提高选择题的正确率呢?1、答题时必须抓住重点字句,如时间、年代、人物、事件、区域地点等,明确试题要考查的是历史的现象、本质、或是因果关系、影响。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知
识点总结
一、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是: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这是与以往侵华战争的不同之处)
二、义和团运动
1.最早兴起在:山东。
2.时间:1898年。
3.兴起的原因是:反对外国教会的压迫。
4.性质:反帝爱国的农民运动
5.口号:扶清灭洋(反映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民族矛盾)
6.发展:1900年发展到京津地区。
(了解主要原因是由于清政府想利用义和团打击外国侵略者,同时削弱义和团,所以扶持义和团有关)
7.抗击八国联军的重要斗争:廊坊大捷
8.结果: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失败。
三、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列强第二次占领北京,时间发生在:1900年。
(第一次占北京:1860年,英法联军占北京。
)
四、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结果:镇压了义和团运动,
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辛丑条约》(内容要求会背)
五、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影响(《辛丑条约》的影响)(见书22页)
六、近代中国是怎样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1.开始沦为的标志: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的签订。
2.进一步加深的标志:第二次鸦片战争。
3.大大加深的标志: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的签订。
4.完全沦为的标志: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的签订。
这篇八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知识点总结是精品小编精心为同学们准备的,希望大家认真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