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 格式:docx
- 大小:334.97 KB
- 文档页数:4
第九章染色体突变II:——染色体数目变异染色体不仅会发生结构变异,也会发生数目变异。
染色体可以增加一个或几个,也可以减少一个或几个,也可以增加一套或几套。
随着染色体数目的变异,生物体的遗传性状也会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异。
第一节染色体组染色体组(genome):由形态、结构和连锁基因群都彼此不同的几个染色体组成的完整而协调的遗传体系。
染色体组的基本特征:增加或缺少其中任何一条都会造成遗传上的不平衡,从而导致对生物体不利的遗传效应。
在遗传学上,染色体组用x表示。
在这里,x有两个基本含义:①染色体组的标志符号;②表示配子所含的染色体数目。
第二节染色体的数目在一般二倍体生物的体细胞内,染色体总是成对存在的,这样的两条染色体称为同源染色体(homologous Chromosome)。
某一对染色体与其他形态、大小功能不同的染色体互称为非同源染色体(non-homologous Chromosome)。
例如苹果的体细胞内有34条染色体,分为17对,即17对同源染色体,这17对之间都互称为非同源的染色体。
每一种生物体内染色体的数目都是恒定的,这也是物种的特性之一。
物种染色体数目2n物种染色体数目2n人46 猪38马64 鸡78水稻24 小白鼠40大麦14 玉米20烟草48 陆地棉52大豆40 西瓜22染色体在体细胞中是两两成对存在的。
但在性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在遗传学上,通常以2n表示某种生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用n表示性细胞中的染色体数。
以玉米为例,n=10,2n=20。
n=10是指玉米的正常配子内的染色体数是10;2n=20是指玉米体细胞内含有20条染色体,也就是说玉米孢子体内(或者说是体细胞内)的染色体数是20。
超数染色体(supernumerary chromosome):有些生物中,除了正常染色体以外,还可能存在一些额外染色体。
这些染色体对细胞和个体的发育和生存没有明显的影响,其上一般不载有功能基因。
染色体数目变异的类型染色体的数量的变异是描述一种特殊的基因组结构,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用来描述一个个体种群的遗传结构。
人类有46条染色体,基因数是23对,每对一条染色体,染色体数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
染色体数变异包括体细胞变异和生殖细胞变异两种类型。
首先,体细胞变异是一种染色体数变异,这一类变异是由于体细胞的减少或增加而导致的,常见的有三倍体,四倍体等,其特征是一个个体拥有三条或四条染色体,而其它个体拥有两条染色体。
其次,生殖细胞变异是染色体数变异的另一类,它指的是个体的一部分或全部的生殖细胞(如精子和卵子)的染色体数目不同于另一部分的染色体数目,这一类变异主要表现为单倍体,双倍体,三倍体等,常见的可以有近3倍体,近4倍体,完全三倍体,完全四倍体等。
再次,不规则型染色体数变异也是一种特殊的染色体数变异,它指的是染色体数量不止有三条和四条,可能有五条、六条甚至更多,而且基因组中可能存在多种不同的染色体组合,导致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变异,这种染色体数变异可以使染色体出现异常,从而影响个体的形态,生理特性和行为。
最后,可以说染色体数变异一般表现形式和性质有三种:体细胞变异,生殖细胞变异和不规则型染色体数变异。
这三种类型的染色体数变异有助于研究遗传结构的变化,从而理解基因的作用以及生物的多样性。
另外,染色体数变异还与染色体的形态变异有关,染色体的形态变异可以通过基因的突变而引起。
当基因经历变异,使染色体的形态、大小、性质发生变化时,就会发生染色体形态变异,这种变异会导致染色体数变异,从而影响到个体的性状。
通过以上介绍,可以明确的指出染色体数变异可分为三种类型:体细胞变异,生殖细胞变异和不规则型染色体数变异。
染色体数变异不仅可以影响到个体的形态,而且可能会造成严重的生物学影响,因此,理解染色体数变异的机理,对研究遗传结构和基因行为有重要的意义。
生物染色体数目变异机制与进化生物的染色体数目是与其种群特征密不可分的,不同种群的染色体数目在进化中可能发生变异,对物种的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生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机制、变异型式以及其在进化中的作用展开论述。
一、生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机制生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涉及到染色体的融合和分裂。
1、染色体的融合染色体的融合是指某些物种的某些染色体在演化过程中发生了融合。
例如,马的染色体数量和构造与其近亲斑马有很大差异,其中一部分原因是马的13号和17号染色体发生了融合。
此外,人类的染色体2就是由猿类的两个染色体融合而来的。
2、染色体的分裂染色体的分裂是指某些物种的某些染色体在演化过程中发生了分裂。
例如,鲍氏水母的染色体数目和构造与其它水母有很大差异,其中一部分原因是它的染色体在发育过程中会发生分裂。
二、生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型式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型式有很多种,其中比较常见的包括两种情况:染色体数目的加倍和减半。
1、基因组加倍发生基因组加倍的物种通常表现出具有重要生物学意义的多态性,例如多倍体的一些物种往往比其亲本具有更强的适应性和更高的生存率。
例如,豌豆属植物带状雏菊、香蒲和柊状雏菊等就是多倍体。
2、染色体减半发生染色体减半的物种通常会产生第一代杂种不育现象。
例如,马和驴的杂种骡子就是一例,其染色体数目比其亲本减半了一半,首次杂交后其后代很少能够繁殖。
三、染色体数目变异在进化中的作用染色体数目变异对物种的进化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下面我们将从消除杂合不利、提供遗传重组、产生新种类、甚至呈现自然选择效应几个角度来论述。
1、消除杂合不利杂合不利现象是指不同亲本细胞发生异源交配所形成细胞中的异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难以配对分离,引起染色体异常的现象。
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消除杂合不利现象,同时这也是一种有效的防止基因流失的方式。
2、提供遗传重组染色体数目变异还可以在遗传重组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生物在交配过程中通过杂交和重组等过程多样性,在染色体数目发生变异时,会由于基因型包装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遗传重组方式,从而特别是在基因座间的随机交吉和同义变异变异中会得到加强,推动物种进化。
染色体数目变异的例子
染色体数目变异,指一种染色体异常的现象,表现为细胞核内染色体的数量不正常。
在正常情况下,人类体细胞中含有两套23条染色体,即总共46条染色体。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染色体数目会异常变异。
染色体数目异常变异的主要形式有三种:一是染色体数量增加,即多倍体;二是染色体数量减少,即单倍体;三是部分染色体数量增加或减少,称为部分倍体。
多倍体是指细胞核内染色体数量比正常状态多出一倍或以上。
比如,三倍体就是含有三套23条染色体的细胞。
多倍体的原因可能是染色体不分离、配子合并或杂种合并等,这些现象可能导致染色体数目增多。
多倍体对细胞和个体都会带来负面影响,如导致胎儿流产、体型变异、智力退化等。
单倍体则指细胞核内染色体数量比正常状态少一半。
单倍体的形成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中期分裂失误引起的番茄型染色体或梭形染色体的不分离,另一种是受精卵内染色体不分离后出现染色体数目减少。
单倍体可以导致一系列问题,如生殖异常、免疫系统障碍、生长迟缓等。
部分倍体指细胞核内部分染色体数量增加或减少,可能是由于染色体断裂和重组、重复分裂等异常分裂行为引起的。
部分倍体的后果可能因不同变异类型而异,一些变异可能导致遗传病等后果。
总之,染色体数目变异是一种常见的染色体异常现象,其后果可能严重影响一个个体的生长和健康。
我们可以通过研究生殖细胞的形成和发育,以及加强对于染色体分裂和重组机制的研究,来理解染色体数目变异的机制,从而寻找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第七章染色体数目变异一、染色体数目变异类型1、染色体组的概念和特征一种生物维持其生命活动所需要的一套基本的染色体称为染色体组或基因组(genome)。
染色体组中所包含的染色体在形态、结构和连锁基因群上彼此不同,它们包含着生物体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全部遗传物质,并且构成了一个完整而协调的体系,缺少其中的任何一条都会造成生物体的不育或性状的变异,这就是染色体组的最基本特征通常用―x‖表示一个染色体组, 一个属的染色体基数一个染色体组所包含的染色体数,不同种属间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2、整倍体整倍体:染色体数是x整倍数的个体或细胞二倍体:具有2n=2x的个体或细胞多倍体:三倍和三倍以上的整倍体同源多倍体:染色体组组成相同的多倍体,一般是由二倍体的染色体直接加倍的AA →AAAAAA ×AAAA →AAA →AAAAAA异源多倍体:染色体组组成不同的多倍体,一般是由不同种、属间的杂交种染色体加倍形成的AA ×BB →AB →AABBAABB ×CC →ABC →AABBCCAAAA ×BBBB →AABB →AAAABBBB同源异源八倍体3、非整倍体非整倍体:染色体数比该物种的正常合子染色体数(2n)多或少一条或若干条染色体的个体或细胞超倍体:染色体数多于2n的非整倍体亚倍体:染色体数少于2n的非整倍体双体:2n的正常个体三体2n+l=(n–l)Ⅱ+Ⅲ超倍体四体2n+2=(n-1)Ⅱ+Ⅳ双三体2n+1+1=(n-2)Ⅱ+2Ⅲ单体2n-1=(n-1)Ⅱ+Ⅰ亚倍体缺体2n-2=(n-1)Ⅱ双单体2n-1-1=(n-2)Ⅱ+ 2Ⅰ二、整倍体1、同源多倍体同源组:同源多倍体的体细胞内同源染色体数不是成对出现,而是三个或三个以上成一组(1)形态特征巨大型特征:气孔和保卫细胞比二倍体大,单位面积内的气孔数比二倍体少;叶片大,花朵大,茎粗,叶厚(2)基因剂量一般基因剂量增加,生化活动随之加强二倍体加倍为同源四倍体,常出现异常表现型(3)联会和分离联会特点:同源组的同源染色体常联会成多价体。
染色体数目变异的课件
什么是染色体数目变异?
染色体数目变异是指生物个体染色体数量发生改变的现象。
正常情况下,不同物种的个体具有固定的染色体数目,例如人类的染色体数目为46。
然而,由于染色体的非整倍体产生、染色体重组和错误的细胞分裂等原因,个体的染色体数目可能增加或减少,导致染色体数目变异。
染色体数目变异的类型
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多倍体:染色体数目增加,个体拥有比正常个体更多的染色体。
例如,三倍体个体具有3n个染色体。
•亚倍体:染色体数目减少,个体拥有比正常个体更少的染色体。
例如,单倍体个体只有n/2个染色体。
染色体数目变异的影响
染色体数目变异对生物个体的影响是复杂而多样的:
•染色体数目变异可能导致生殖系统功能异常,造成不育或难以生育后代的问题。
•染色体数目变异还可能引起遗传物质的丢失或过量,影响个体的遗传稳定性和适应性。
•染色体数目变异还可能导致生理和发育异常,使个体在外部环境中的适应能力下降。
•染色体数目变异在进化过程中可能提供新的遗传变异源,促进物种的适应和进化。
结论
染色体数目变异是生物个体染色体数量发生改变的现象,其类型包括多倍体和亚倍体。
染色体数目变异对个体的影响复杂多样,既可能产生负面影响,也可能促进物种的适应和进化。
染色体的变异及应用
【学习目标】
1、简述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和数目的变异
2、掌握染色体组的概念、特点及数目判断的方法
【自主梳理】
(2) 染色体组
下图为一雄果蝇的染色体组成,请在方框中画出果蝇精子中染色体组成
①组成
如图中雄果蝇体细胞染色体中的一个染色体组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组成特点:
a.形态上:细胞中的一组__________,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各不相同。
b.功能上:控制生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一组染色体。
2、“三法”判定染色体组
方法1 根据染色体形态判定
方法2 根据基因型判定
方法3 公式法
染色体组数=_____________。
【题型突破】
题型1 变异类型的推断
【例1】已知某物种的一条染色体上依次排列着A、B、C、D、E五个基因,下面列出的若干种变化中,未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化的是 ( )
【例2】(2009年上海卷)图中①和②表示发生在常染色体上的变异。
关于它们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①和②都是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B.②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
C.两种变异都没有新的基因产生
D.②中的染色体不属于同源染色体
(1)染色体易位与交叉互换
【课堂演练】
1.下列关于染色体组的正确叙述是
( ) A.染色体组内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B.染色体组只存在于生殖细胞中
C.染色体组只存在于体细胞中
D.染色体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消失
2.完成下列表格
3. 图1中a 、b 、c 、d 为某些生物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染色体变异的模式图。
图2表示一些
据图
1回答:
(1)b 、d 是染色体 的变异,b 属于 ,d 属于 。
(2)a 、c 是染色体 的变异,属于非整倍性变异的是 ,属于整倍性变异的是 。
a 产生的原因一般是 过程中 不分离造成的。
c 类型的植物在育性上是 。
据图2回答:
(3)图A 所示是含 个染色体组的体细胞,每个染色体组有 条染色体。
图C 所示细胞的生物是 倍体,其中含有 对同源染色体。
(4)图D 表示一个有性生殖细胞,这是由 倍体生物经减数分裂产生的,内含 个染色体组。
(5)图B 若表示一个有性生殖细胞,它是由 倍体生物经减数分裂产生,由该生殖细胞
图1 a b c d
A B C D 图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