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冷裂纹
- 格式:ppt
- 大小:2.28 MB
- 文档页数:25
冷裂纹的特征
冷裂纹是一种常见的金属材料缺陷,其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外观特征:冷裂纹通常呈现为细小的裂纹,呈线性或弧形分布。
其形态和尺寸取决于裂纹的形成方式和材料的特性。
2. 分布位置:冷裂纹一般分布在材料表面或近表面区域,很少出现在材料的深层位置。
这是因为材料表面和近表面区域存在较大的应力集中,容易引起裂纹形成。
3. 形成原因:冷裂纹的形成原因主要有材料的疲劳、腐蚀、焊接和加工等因素。
其中,疲劳和腐蚀是常见的冷裂纹形成机制,焊接和加工也容易引起裂纹形成。
4. 影响因素:影响冷裂纹形成的因素很多,其中包括材料的力学性能、化学成分、热处理状态等因素。
此外,使用环境和工艺条件等也会对冷裂纹的形成和扩展产生影响。
总之,冷裂纹是一种常见的金属材料缺陷,其特征主要表现在外观、分布位置、形成原因和影响因素等方面。
了解冷裂纹的特征对于保证材料的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 1 -。
焊接中冷裂纹的成因及防止措施焊接中冷裂纹的成因及防止措施近来,内业平曲中心在做角焊缝气密试验时,发现焊缝有裂纹。
为此焊接试验室对此问题进行了跟踪,分析裂纹产生原因,并提出以下解决方案。
一、现场问题角焊缝在做气密试验时,发现焊缝有漏气,经仔细检查(可用渗透探伤),发现焊缝上有微裂纹,有横向和纵向;有的地方第一次没有裂纹,过了一夜再做,又有了裂纹。
二、裂纹产生的机理1、角焊缝xx裂纹的特征焊接接头冷却到较低温度下产生的焊接裂纹统称为冷裂纹。
角焊缝上的冷裂纹一般为垂直于焊缝方向上的横向裂纹,大多具有2-3天的潜伏期,在板厚大于10mm的高强钢板角焊缝上较为多见。
2、冷裂纹的影响因素生产实践与理论研究证明:钢材的淬硬倾向、焊接接头中的氢含量及其分布、焊接接头的拘束应力状态是角焊缝出现冷裂纹的三大影响因素。
●焊缝金属的淬硬倾向焊缝金属的淬硬倾向主要取决于化学成分、焊接工艺和冷却条件等。
金属中的C、Mn元素含量高低与材料的淬硬倾向相关;在同一成分母材条件下,角接头焊缝成分受母材成分影响明显高于对接接头,角接头冷却速度相对较大也是具有较明显冷裂倾向原因。
2、焊缝金属中扩散氢含量焊缝中的扩散氢含量越高,冷裂倾向越大。
影响药芯焊丝焊缝扩散氢含量的因素主要有:焊丝种类、焊接电流、干伸长度、保护气体纯度、表面状态等加大焊接电流或减小干伸长度,都能使材料中的扩散氢含量增加;而保护气体中水分含量也会影响焊缝中扩散氢的含量;除此之外,试样的表面状态也能对氢元素的含量造成影响,如带底漆板所测得的氢值明显高出不带底漆板。
三、现场操作1、电流有的达300以上,电流太大。
2、9mm焊缝现场一般焊两道,且焊接情况如图1、图2。
3、焊前清理工作不好:●焊缝有水,现场说是用空压气吹,而不是用火烘;●焊缝氧化渣清理不好4、焊缝边缘熔合不好。
根据以上裂纹产生的机理,以上操作存在问题。
四、角焊缝冷裂纹防止措施采用药芯焊丝焊接碳当量较高的高强船板时,角焊缝具有明显的冷裂纹倾向,冬季施工时应采取严格的工艺措施,防止焊缝冷裂纹。
焊接冷裂纹产生机理影响因素及防治措施一、冷裂纹的一般特征1、产生温度Ms点附近或200~300℃以下温度区间2、产生的钢种和部位发生在高碳钢、中碳钢、低合金、中合金高强钢,热影响区合金元素多的超高强钢、Ti合金发生在焊缝3、裂纹的走向:沿晶、穿晶4、产生时间可焊后立即出现,也有的几小时,几天、更长时间延迟裂纹:不是在焊后马上出现的要经过一定时间才出现的裂纹—延迟裂纹延迟裂纹是冷裂纹中一种最普遍的形态,它不是焊后出现,因此危害性更大延迟裂纹三种形态1)、焊趾裂纹—缝边裂纹起源于焊缝和母材的交界处,并有明显应力集中的地方,裂纹的取向经常与焊缝纵向平行,由焊趾的表面开始,向母材的深处延伸2)、焊道下裂纹发生在淬硬倾向较大,含氢较多钢种的焊接热影响区,裂纹取向与熔合线平行,但也有时垂直于熔合线3)、根部裂纹起源于应力集中的焊缝根部,可能发生在焊接热影响区,也可能发生在焊缝(含氢量高,预热不足)二、延迟裂纹的机理高强钢焊接时产生延迟裂纹的原因主要是:钢种的淬硬倾向;焊接接头的含氢量及其分布,焊接接头的拘束应力。
延迟裂纹的开裂过程存在这两个不同的过程,即裂纹的起源和裂纹的扩展,扩展到一定情况下,发生断裂,我们只从宏观的角度阐述一下产生延迟裂纹的三要素。
1、钢种的淬硬倾向焊接接头的淬硬倾向主要决定于钢种的化学成分,其次是焊接工艺,结构板厚及冷却条件。
钢种淬硬倾向越大,越容易产生裂纹,其原因为1)、形成脆硬的马氏体i)、马氏体的形状条状马氏体:低碳马氏体,含碳量小于0.3%C,呈条状Ms点较高,在转变后起到自行回火作用,因此有一定韧性如低碳钢、低碳合金钢片状马氏体:含碳量高时,形成片状马氏体,片内存着平行状的孪晶,亦称孪晶马氏体,硬度高,组织脆对裂纹敏感ii)、组织对冷裂纹的敏感倾向F 、P →→F B 条状M 上贝氏体→粒状B →M+A →孪晶马氏体,可知孪晶马氏体对裂纹最敏感iii)、利用SH —CCT 图评定钢种对冷裂纹的敏感性,有试验结果看出,如果熔合区焊后800~500℃冷却时小于'f C 就会出现裂纹,也就是说可以利用出现铁素体的临界冷却时间'f C 来作为焊接接头裂纹倾向的判据 t 800~500℃<'f C 开裂 t 800~500℃>'f C 不裂 2)、淬硬产生晶格的缺陷材料在淬硬后,会产生较多的晶格缺陷,淬火后出现的晶格缺陷主要是空位位错,相变应力的作用下产生较多的位错,在焊接应力作用下,空位与位错发生移动聚集,当达到一定浓度时,产生裂纹源,硬度扩展成为裂纹。
冷裂纹产生的原因问题一:冷裂纹的产生原因金属材料焊接产生裂纹的原因,谈谈我自己的看法1、就是焊缝组织冷却过程中收缩产生的应力超过了熔池金属的抗拉强度2、焊缝表面结晶过程中,由于析出低熔点共晶物,脆性较大,焊缝收缩过程产生裂纹预防措施: 1、坡口制备,必须严格按照WPS要求,有时候为了弥补工人的失误,把坡口间隙调整到很大,显然,这样的坡口待焊接完一层后,由于面积过大,热量散失很快,凝固速度很快,容易产生裂纹2、预热,严格按照WPS要求,温度比较低及厚板环境下,热量散失也很快,必要的预热是需要的3、焊材匹配,尽量选用同母材强度匹配的焊接材料;4、焊材烘烤,严格按照公司焊接材料管理制度要求进行烘烤,避免潮湿状态下的H致裂纹5、打磨去除表面的裂纹,不得试图用熔合的方式去除裂纹6、焊接到一定厚度时应使用锤击的方式部分消除应力,防止最终应力过大导致裂纹产生个人总结,不全面。
个人以为够用了。
问题二:产生冷裂纹的因素有哪些冷裂纹产生的原因是:(1)焊缝中的氢在结晶过程中要向热影响区扩散、聚集。
(2)如果被焊材料的淬透性较大,则焊后冷却下来时,在热影响区形成马氏体组织,其性脆而硬。
(3)焊接时的残余应力。
这三个因素(氢、淬硬组织和应力)的综合作用,就会导致冷裂纹的产生。
氢在金属里的扩散速度有快有慢,因此冷裂纹产生的时间也不同。
有的在焊后冷却过程中产生,有的甚至放置一段时间后才产生,故又称为延迟裂纹。
防止冷裂纹的措施有:(l)焊前预热和焊后缓冷。
(2)采用减少氢的工艺措施。
(3)合理选用焊接材料。
(4)采用适当的工艺参数。
(5)选用合理的装焊顺序。
(6)进行焊后热处理。
问题三:冷裂纹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产生原因① 焊接接头存在淬硬组织,性能脆化。
② 扩散氢含量较高,使接头性能脆化,并聚集在焊接缺陷处形成大量氢分子,造成非常大的局部压力。
(氢是诱发延迟裂纹的最活跃因素,故有人将延迟裂纹又称氢致裂纹)③ 存在较大的焊接拉应力问题四:简述焊接热裂纹和焊接冷裂纹的形成机理并比较它们各自的特点。
冷裂纹的特征冷裂纹是指在金属材料表面或内部,由于长时间受到应力的作用而引起的裂纹。
机械工程领域中,冷裂纹的存在往往会引起许多安全隐患。
因此,了解冷裂纹的特征对于预防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接下来,本文将分步骤阐述冷裂纹的特征。
1. 形状冷裂纹的形状一般呈现为紧密的裂缝,因其是由于材料内部的应力产生而引起的,裂缝形状通常直线或几何形状。
需要注意的是,冷裂纹一般只能在金属表面上的可见裂缝和晶界上被直接发现。
2. 方向冷裂纹的方向与其形状密切相关。
在多数情况下,冷裂纹会沿着主应力方向生长。
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材料组织、载荷类型和使用环境等,冷裂纹的方向并不是唯一的。
因此,当发现冷裂纹时,应该尽量将其方向延伸,以便更好地评估其危害程度。
3. 大小冷裂纹的大小与其形状和方向密切相关。
在多数情况下,冷裂纹的长度和深度相当,通常较小。
但是,在一些情况下,如材料极限负载、温度梯度和应力集中等情况下,冷裂纹可能表现出非常大的尺寸,进一步增加了对材料性质的威胁。
4. 形成机理冷裂纹的形成机理主要是由于材料内部的应力,包括铸造过程中的冷却过程、焊接、热处理以及材料内部的组织不均匀等多种原因。
由于这些应力很难被及时发现,因此冷裂纹的形成过程往往无法被立即监测到。
5. 预防措施为了防止冷裂纹的形成,需要采取一些预防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严格控制材料的组织和结构、规范化的工艺流程、合理的加工和制造工艺,并且需要对材料进行定期检测和维护。
总之,冷裂纹的存在对于材料的性能和工程安全都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对其特征的认识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掌握了冷裂纹的特征,才能更好地预防事故的发生,促进机械工程领域的可持续发展。
冷裂纹的概念冷裂纹是金属疲劳倒向裂纹的一种形式,它通常在金属构件的低温条件下发生,特别是在低温运行和使用应力下,如飞机机翼、桥梁钢梁等。
冷裂纹广泛存在于航空、航天、能源、交通和重型机械等行业中,对构件的工作性能和安全性产生重要影响。
冷裂纹的产生是由于金属在低温下受到持续应力的作用下,经历了裂纹的自发源发展和传播过程。
当材料的疲劳寿命达到一定程度时,裂纹的自发源往往在表面形成,然后通过疲劳裂纹扩展到内部。
这主要是由于金属在低温下的塑性变形性能降低,容易引起裂纹,而且金属在低温下的强度也会下降,导致裂纹更容易扩展。
冷裂纹的发生机制包括应力腐蚀开裂、氢致开裂和氢脆开裂等。
应力腐蚀开裂是由于材料在一定应力和特定腐蚀介质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导致了裂纹的形成和扩展。
氢致开裂是由于氢元素在金属中的吸收和扩散,导致金属内部产生裂纹,其主要原因是氢使材料的延展性降低,易于形成和扩展裂纹。
氢脆开裂是由于金属中吸收了大量的氢元素,在外界作用下发生迅速的内应力变化导致的裂纹形成和扩展。
冷裂纹的形成和扩展对于构件的工作性能和安全性具有重要影响。
首先,冷裂纹的存在会导致设计寿命的降低。
当裂纹扩展到一定长度时,会导致材料失效,从而造成构件的破裂和损坏。
其次,冷裂纹的存在会导致构件的强度和刚度降低,从而影响其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此外,冷裂纹还可能引起构件的变形和变形,对机械装置和结构的运行和使用造成不利影响。
为了预防和控制冷裂纹的产生,目前有很多方法和技术可供选择。
首先,通过优化设计和合理选择材料,可以降低金属在低温下的塑性变形和延展性降低的风险,从而减少冷裂纹的产生。
其次,通过表面处理和涂层技术,可以提高金属在低温下的抗腐蚀性能和应力腐蚀开裂的抵抗能力,减少裂纹的形成和扩展。
此外,在制造和安装过程中,严格控制应力和温度的变化,可以减少冷裂纹的产生。
总之,冷裂纹是金属在低温条件下由应力作用产生的裂纹,对构件的工作性能和安全性具有重要影响。
压力容器焊接制造中冷裂纹的形成机理及防止措施作者:柳红霞来源:《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18年第22期一、概述压力容器与其他的焊接结构不同,其焊接接头是受压壳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承受着与壳体相同的工作压力,经受相同工作介质的物理化学作用,因此对焊接接头的质量提出了相当严格的要求。
压力容器是一种全焊结构,备受压部件(如简体、封头、接管等)都是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的。
如果在焊接过程焊接接头中存在某种缺陷,就可能导致缺陷在焊接残余应力、产品服役时的工作应力或其他工作条件(如腐蚀介质)的联合作用下逐渐扩展,深入到壳体母材并最终导致整台产品的提前失效或破裂。
在工程中,常见的焊接缺陷有裂纹、夹渣、气孔、未焊透、未熔合以及焊缝几何尺寸的偏差。
裂纹一类中,又分为冷裂纹、热裂纹、再热裂纹、层状撕裂和应力腐蚀裂纹等。
本文主要介绍了在焊接制造过程中冷裂纹的形貌特征及产生原理,以及预防和在焊接工艺等方面的控制措施。
二、冷裂纹的形貌特征及形成机理焊接接头中的冷裂纹按其与焊缝轴线的相对位置,可分成平行于焊缝轴线的纵向裂纹、垂直于焊缝轴线的横向裂纹以及与焊缝熔合线平行的热影响区裂纹。
焊接接头中冷裂纹主要在屈服强度大于300MPa的低合金钢和中合金钢中产生。
钢材的强度或合金元素含量越高,产生冷裂纹的可能性越大。
在低碳钢和低碳微合金钢焊接接头中一般不会产生冷裂纹。
冷裂纹通常在焊接接头冷却到100℃以下或在室温下形成。
在某些条件下,冷裂纹在焊接结束后延迟一定的时间才形成。
焊接冷裂纹的形成机理概括的说,主要跟以下三个因素有关:l焊缝金属及热影响区淬硬组织的形成,即马氏体和贝氏体组织的形成。
采用传统的电弧熔焊方法焊接时,焊接接头热影响区被急剧加热到大约1350℃奥氏体化温度,然后随着焊接结束被快速冷却。
由于奥氏体化温度较高,晶粒急剧长大,形成粗大的奥氏体。
此外,由于冷却速度较快,使奥氏体过冷,并在较低的温度下发生马氏体或贝氏体组织相变。
冷裂纹是在金属材料冷却过程中产生的裂纹,通常由于内部应力或合金元素的不均匀分布引起。
处理冷裂纹的方法取决于裂纹的具体情况和金属材料的类型。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处理方法:
1.预防措施:
–采取预防措施是最有效的方法。
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应注意避免过快的冷却速度、适当的温度控制以及合适的热处理,以减轻内部应力,
降低裂纹的形成风险。
2.热处理:
–对于一些金属材料,特别是合金,进行适当的热处理可能有助于消除内部应力,减少裂纹的发生。
淬火、时效等热处理方法可以调整材料
的结构和性能。
3.应力退火:
–对于已经出现冷裂纹的金属材料,进行应力退火可能有助于减轻内部应力,减缓或停止裂纹的扩展。
4.热切割:
–在进行切割等工艺时,使用热切割而不是冷切割可能有助于减少裂纹的产生。
热切割可以通过加热刀具来降低切割过程中的内部应力。
5.选择合适的材料:
–在特定应用中,选择合适的金属材料也是减少冷裂纹的关键。
了解材料的热处理特性、冷却过程对材料的影响等信息是很重要的。
6.检测和修复:
–使用非破坏性检测技术,如超声波检测、X射线检测等,可以帮助发现潜在的冷裂纹。
一旦发现裂纹,可以考虑采用适当的修复方法,如
焊接、热处理等。
7.提高工艺控制:
–提高制造和加工工艺的控制水平,确保在生产中严格控制温度、冷却速度、合金元素分布等因素,有助于减少冷裂纹的发生。
对于具体的应用和材料,最佳的处理方法可能会有所不同。
在实际操作中,建议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综合性的方法,同时根据需要咨询专业工程师或冶金专家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