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早教-成语故事
- 格式:dps
- 大小:713.50 KB
- 文档页数:10
儿童成语故事大全100篇1. 画蛇添足。
从前,有个人画了一条蛇,觉得还不够,就在蛇的腹部再加上了一双脚,结果画得太多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要有度,不要画蛇添足。
2. 掩耳盗铃。
有个人偷了一口铃,藏在自己的耳朵里,却偏偏听不到铃声。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欺骗别人最终会害了自己。
3. 杯弓蛇影。
一个人在山林中行走,看见了杯子和弓箭的倒影,却以为是蛇。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被自己的想象所迷惑。
4. 狐假虎威。
有只狐狸假扮成老虎,吓唬其他动物。
但最后被真正的老虎发现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用虚假的力量去威胁别人。
5. 守株待兔。
有个农夫坐在树下,等着兔子撞树而死。
结果一只兔子真的撞死在了树上。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指望别人的幸运,要靠自己的努力。
6. 井底之蛙。
有只蛙住在井里,以为整个井就是世界。
后来看到了其他地方的蛙,才知道原来世界很大。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有开阔的眼界,不要被狭隘的环境所束缚。
7. 画龙点睛。
一个画家画了一条龙,但觉得缺少了点什么。
最后在龙的眼睛上点上了一点,龙就栩栩如生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要有一个恰到好处的点睛之笔。
8. 鹤立鸡群。
一只鹤和一群鸡在一起,鹤觉得自己和鸡不一样,但鸡却觉得鹤和它们一样。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不同的人注定要孤独一些。
9. 对牛弹琴。
有个人对着一头牛弹琴,牛当然听不懂。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做事要有一个合适的对象。
10. 杞人忧天。
有个人害怕天会塌下来,结果活得很辛苦。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为了虚无的事情而烦恼。
11. 隔岸观火。
有个人看见对岸的房子着火了,却只是站在那里看热闹。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面对别人的困难不要袖手旁观。
12. 胸有成竹。
有个人在心中已经有了成竹,所以最后做事很成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做事要有充分的准备。
13. 一箭双雕。
有个人一箭射中了两只鸟,非常厉害。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要一举多得。
14. 顺手牵羊。
有个人趁着别人不注意的时候,偷了一只羊。
经典儿童成语故事经典儿童成语故事(通用34篇)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经典儿童成语故事(通用34篇),欢迎阅读!经典儿童成语故事篇1相传在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农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过刚刚吃饱穿暖;一遇灾荒,可就要忍饥挨饿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懒,胆子又特小,干什么都是又懒又怕,总想碰到送上门来的意外之财。
奇迹终于发生了。
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里耕地,周围有人在打猎。
吆喝之声四处起伏,受惊的小野兽没命的奔跑。
突然,有一只兔子,不偏不倚,一头撞死在他田边的树根上。
当天,他美美地饱餐了一顿。
从此,他便不再种地。
一天到晚,守着那神奇的树根,等着奇迹的出现。
经典儿童成语故事篇2从前宋国有一个农夫,嫌自已田里的秧苗长得太慢,因此整天忡忡忧忧。
有一天,他又荷着锄头下田了,他觉得稻苗似乎一点也没长大,于是苦心思索着有什么办法可以使稻子长高一点。
忽然,他灵机一动,毫不犹豫的卷起裤管就往水田里跳,开始把每一棵秧苗拉高一点。
傍晚,农夫好不容易才完成他自以为聪明的杰作,得意洋洋的跑回家,迫不及待的告诉他太太说:“告诉你一件了不起的事,我今天想到一个好点子,让咱们田里的稻苗长高了不少。
”农夫太太半信半疑,就叫儿子到田里去看,究竟是怎么回事。
儿子听到家里的稻子长高了,兴奋地飞也似的跑到田里去看。
这时,他发现稻苗是长高了,但是却一棵棵低垂着,眼看着就要枯萎了。
经典儿童成语故事篇3一个楚国人,他有一颗漂亮的珍珠,他打算把这颗珍珠卖出去。
为了卖个好价钱,他便动脑筋要将珍珠好好包装一下,他觉得有了高贵的包装,那么珍珠的“身份”就自然会高起来。
这个楚国人找来名贵的木兰,又请来手艺高超的匠人,为珍珠做了一个盒子(即椟),用桂椒香料把盒子熏得香气扑鼻。
然后,在盒子的外面精雕细刻了许多好看的花纹,还镶上漂亮的金属花边,看上去,闪闪发亮,实在是一件精致美观的工艺品。
幼⼉成语故事7篇_经典的幼⼉成语故事经典的幼⼉成语故事,可以帮助⼩朋友更加有效地阅读。
下⾯给⼤家带来⼀些关于幼⼉成语故事7篇,供⼤家参考。
幼⼉成语故事1南辕北辙从前有⼀个⼈,从魏国到楚国去。
他带上很多的盘缠,雇了上好的车,驾上骏马,请了驾车技术精湛的车夫,就上路了。
楚国在魏国的南⾯,可这个⼈不问青红皂⽩让驾车⼈赶着马车⼀直向北⾛去。
路上有⼈问他的车是要往哪⼉去,他⼤声回答说:“去楚国!”路⼈告诉他说:“到楚国去应往南⽅⾛,你这是在往北⾛,⽅向不对。
”那⼈满不在乎地说:“没关系,我的马快着呢!”路⼈替他着急,拉住他的马,阻⽌他说:“⽅向错了,你的马再快,也到不了楚国呀!”那⼈依然毫不醒悟地说:“不要紧,我带的路费多着呢!”路⼈极⼒劝阻他说:“虽说你路费多,可是你⾛的不是那个⽅向,你路费多也只能⽩花呀!”那个⼀⼼只想着要到楚国去的⼈有些不耐烦地说:“这有什么难的,我的车夫赶车的本领⾼着呢!”路⼈⽆奈,只好松开了拉住车把⼦的⼿,眼睁睁看着那个盲⽬上路的魏⼈⾛了。
那个魏国⼈,不听别⼈的指点劝告,仗着⾃⼰的马快、钱多、车夫好等优越条件,朝着相反⽅向⼀意孤⾏。
那么,他条件越好,他就只会离要去的地⽅越远,因为他的⼤⽅向错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论做什么事,都要⾸先看准⽅向,才能充分发挥⾃⼰的有利条件;如果⽅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
幼⼉成语故事2逼上梁⼭豹⼦头林冲,是北宋京都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万禁军枪棒教头。
他为⼈忠厚正直、安分守⼰。
⼀天,林冲带着妻⼦去岳庙进⾹。
途中遇见花和尚鲁智深在耍六⼗多⽄重的浑铁禅杖。
众⼈齐声叫好,林冲也被吸引过去观看。
鲁智深与林冲两个好汉⼀见如故,结义为兄弟。
正在这时,侍⼥锦⼉慌忙报信说,林妻在路上被⽍徒拦截。
林冲急忙向鲁智深告辞,去岳庙追赶⽍徒。
林冲抓住⽍徒举拳要打时,发现此⼈原来是他的顶头上司、奸⾂⾼俅的义⼦⾼衙内。
⾼衙内⼀伙⼀看那⼥⼦是林教头的妻⼦,害怕打起来不是对⼿,便假惺惺地劝解:“衙内不认得,多有冲撞。
简单的幼儿成语故事【5篇】1.简单的幼儿成语故事惊弓之鸟战国时期, 有个杰出的弓箭手, 叫做更赢。
他的射箭本领在当时可称是举世无双。
有一天, 他和魏王并肩站着, 天空中忽然飞过一群鸿雁。
更赢很自信的对魏王说: “我可以用弓声就把飞鸟给打下来。
”魏王很怀疑。
正在那是, 一只孤雁很低很慢的飞过。
鸣声凄惨。
更赢见了, 就张着弓, 扣着弦, 砰的一声, 直入云宵。
那孤雁果然应声落地。
魏王惊叹之余, 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
更赢解释说: “那孤雁飞得低且慢, 因为它已经受过箭伤;它鸣叫的声音悲而哀, 因为它离了群。
身伤心碎, 突然发出弓弦的声音使它心跳加速, 极力上冲, 但受伤的两翼却无力上升, 体重失去平衡, 坠落下来。
正如人们吃饭时,突然听见雷声, 筷子落地的情况一样自然而平常。
”后人根据上面的故事, 做成了“惊弓之鸟”这个成语, 形容先前多次受过惊吓的人, 忽然遇到同样可怕的事物, 就吓得魂飞魄散, 惊惶失措, 不知如何去应付新的环境。
2.简单的幼儿成语故事自相矛盾楚国有一个卖兵器的人, 到市场上去卖矛和盾。
好多人都来看, 他就举起他的盾, 向大家夸口说: “我的盾, 是世界上最最坚固的, 无论怎样锋利尖锐的东西也不能刺穿它!”接着, 这个卖兵器的人又拿起一支矛, 大言不惭地夸起来: “我的矛, 是世界上最尖利的, 无论怎样牢固坚实的东西也挡不住它一戳, 只要一碰上, 嘿嘿, 马上就会被它刺穿!”他十分得意, 便又大声吆喝起来: “快来看呀, 快来买呀, 世界上最最坚固的盾和最最锋利的矛!”这时, 一个看客上前拿起一支矛, 又拿起一面盾牌问道: “如果用这矛去戳这盾, 会怎样呢?”“这——”围观的人先都一楞, 突然爆发出一阵大笑, 便都散了。
那个卖兵器的人, 呆了半天, 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最后灰溜溜地扛着矛和盾走了。
客有鬻矛与盾者, 誉其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他两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 物无不陷也。
哄宝宝睡前成语故事【10篇】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哄宝宝睡前成语故事,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哄宝宝睡前成语故事(一)成语故事:饮鸩止渴东汉的霍諝,从小就很有胆识。
他十五岁时,他舅舅宋光由于秉公执法,得罪了一些权贵,被他们诬告篡改诏书,关進了监狱。
霍諝明白舅舅为人正直,不可能干这种事,就给大将军梁商写信,为舅舅辩白。
信中说:“宋光身为州郡的长官,一向奉公守法,以便更好地为朝廷效力。
他怎样会冒着死罪去篡改诏书呢?这不就是人为了充饥去吃附子(一种草药,有剧毒),为了解渴去饮鸩(“鸩”的羽毛泡过的毒酒)一样吗?如果这样的话,还没有進入肠胃,到了咽喉处就已经断气了。
他怎样可能这样做呢?”梁商读了信,觉得说得有道理,把信拿给皇上看。
不久,宋光被无罪释放。
“饮鸩止渴”比喻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其严重的结果。
哄宝宝睡前成语故事(二)成语故事:不知所云三国时,东吴杀了关羽,占了荆州。
在与东吴作战中蜀主刘备大败,退回白帝城,又生起重病来,忙派人去成都请来诸葛亮,刘备对他说:“我的儿子如果能辅佐,你就辅佐他。
如果不能辅佐,你可以取而代之。
”说完,刘备就去世了。
这时的蜀国内忧外患,困难重重,对外,诸葛亮主动与东吴和好,对内,发展生产,训练军队。
几年后蜀国恢复了元气,粮食充足,兵强马壮。
当时蜀国南部的彝族首领孟获反叛,为了后方的安定,225年,诸葛亮亲征孟获。
他采取“攻心为上”的策略,七次俘虏了孟获,又七次放了他。
最后孟获心悦诚服地归顺蜀汉,说:“丞相天威,我再也不反了。
”解除了后顾之忧后,诸葛亮便决定出师伐魏。
他给刘禅写了道奏章,从刘备不幸早逝说起,说自己在军败的危难关头接受任命,到现在已经21年了。
他向刘禅推荐了一大批文臣武将,再三劝告刘禅要“亲贤臣,远小人”,采纳有益的建议。
最后他说:“今天我要出师远征,面对这张奏章泪流满面,不知该说些什么(不知所云)”。
适合儿童经典的成语故事10篇适合儿童经典的成语故事(10篇)相信小伙伴们都学过很多成语,成语是语言中的精华,是历史的产物,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适合儿童经典的成语故事,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适合儿童经典的成语故事【篇1】画饼充饥三国时期,魏国有一个叫卢毓[yù]的人,他是前东汉名臣卢植的小儿子,卢毓为人忠厚,学识渊博,魏文帝把他提拔为侍中。
在职三年卢毓对魏文帝曹丕提出过很多好的建议,魏文帝最初不太高兴,但是后来见他忠心耿耿,踏踏实实,就提拔他做了吏部尚书。
接着魏文帝要卢毓推荐一个与他自己差不多的人接替侍中的职位,卢毓推荐了郑冲。
魏文帝说,郑冲这个人你不推荐我也知道,你重新推荐一个我不知道的人吧,卢玉推举了阮武和孙幽二人,后来魏文帝选择孙幽担任了侍中。
有一次,魏文帝对卢玉说,国家能不能得到有才能的人,关键在于选拔人才,选拔人才不要只看那些有名声的,名气不过像在地上画的饼一样,是不能吃的。
卢毓回答说,靠名声不可能真正得到有才能的人,只能发现一般的人。
我认为好的办法是对他们进行考核,看他们是否真的有才学,现在废除了考试法,全靠名誉提升或降职,所以真伪难辨,虚实混淆。
后来,魏文帝采纳了卢毓的意见,下令制定考试法,用推荐和考试相结合的办法录用人才,受到了人们的称赞。
现在人们就用画饼充饥来比喻只凭虚名空谈或者空想,借以自我安慰,而不能解决实际的问题。
适合儿童经典的成语故事【篇2】刻舟求剑从前,有个人带着一把宝剑坐船。
船才开出来,突然听见“扑通”一声,他的剑落到水里去了。
怎么办呢?他想了半天,终于想到了一个办法,他用小刀在船上刻了一个印记,便悠然自得的在船上坐着。
划船的人很着急,对他说:“让我把船停下来,你快跳下去把剑捞起来吧!”可那个人却指着船说:“到了对岸再说吧,反正我在船上划了一条线,剑是从这儿落下去的,到时候从这里下去找就行啦!”划船的人说:“你的剑掉进了水里,剑又不会跟着船走,怎么还能在对岸找到呢?”那个人不听船夫的话,于是,船夫把船划到了对岸。
7婴幼儿简单成语故事1.狐假虎威从前,森林里有一只狐狸,它非常狡猾。
有一天,狐狸遇到了一只老虎,老虎非常凶猛,森林里的动物们都很害怕它。
狐狸灵机一动,它想出了一个办法:它把老虎带到了森林的其他动物面前,装作是老虎的,让其他动物都害怕自己。
狐狸说:“你们看,我是老虎的朋友,你们要是敢不听我的话,老虎就会把你们吃掉!”动物们害怕极了,纷纷听从狐狸的指挥。
这就是“狐假虎威”的由来。
2.井底之蛙青蛙不相信,鸟儿就给它讲起了外面的世界。
可是青蛙仍然不愿意离开井底,它害怕外面的世界。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局限于自己的小世界,要勇于探索未知的世界。
3.推陈出新古时候,有一位画家,他的画技非常高超,但他总是不满意自己的作品。
有一天,他画了一幅画,画面上有一匹马。
他觉得自己画得不够好,于是他把这幅画撕掉,重新画了一匹马。
画家反复修改,直到他满意为止。
他的学生问他:“老师,您为什么总是不满意自己的作品呢?”画家回答:“我要推陈出新,不断提高自己的画技。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不断努力,追求更高的境界。
4.狐狸和葡萄有一天,狐狸看到了一颗高高的葡萄架上的葡萄,它非常想吃。
狐狸跳了好几次,都没有跳到葡萄。
它灰溜溜地走了,并且说:“那些葡萄一定是酸的,我才不想吃呢!”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我们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就会找借口说它不好。
但实际上,我们并没有真正努力去争取。
5.狼来了从前,有一个放羊的小男孩,他喜欢捉弄人。
有一天,他站在山上大声喊:“狼来了!狼来了!”村民们听到后都拿着锄头和镰刀跑来救他。
但小男孩却笑着说:“你们都被我骗了,狼根本没有来。
”村民们很生气,纷纷离开了。
过了几天,狼真的来了,小男孩再次呼救,但这次没有一个人相信他。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撒谎,因为撒谎会失去别人的信任。
6.鹿死谁手古时候,有两个猎人比赛射箭。
他们来到了一个森林,看到一只鹿。
第一个猎人射了一箭,但没有射中。
第二个猎人接着射了一箭,正好射中了鹿。
睡前成语故事哄小朋友【10篇】成语是从人们日常使用的大量成语中精选出来的,这些故事的语言生动、通俗易懂,能够帮助孩子了解历史、学习知识,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睡前成语故事哄小朋友,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睡前成语故事哄小朋友(一)一鼓作气春秋时,鲁国与齐国发生战争。
齐军连续两次擂响战鼓发起冲锋,鲁军都按兵不动。
齐军第三次击鼓发起进攻,将军曹刿才下令:“击鼓,进攻!”结果鲁军大胜。
曹刿告诉鲁庄公,敌军擂鼓三遍时士兵已乏力,而我军一鼓作气,所以能取胜。
[注释]鼓:指高的戏鼓。
作:振作。
气:指勇气。
[提示]比喻要鼓足干劲,一下子把事情做完。
睡前成语故事哄小朋友(二)悬梁刺股战国时,苏秦发愤读书,深夜感到瞌睡的时候,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以保持清醒。
后来终于成为那个时代的政治家。
汉朝的孙敬,为了不让打盹影响学习,用绳子系着头发,悬在屋梁上,一打盹,头皮就会被绳子扯疼。
他后来成为一位儒学大师。
[注释]股:大腿。
[提示]形容学习非常刻苦。
睡前成语故事哄小朋友(三)专心致志古时候有个围棋高手,名叫秋,人们称他弈秋。
他有两个徒弟,其中一个专心好学,棋艺提高很快;另一个虽然也天天听课,但很不专心。
他看着老师,心里却想着天上有没有大雁飞来,老师的话一句也没听进去,棋艺自然也没有丝毫提高。
[注释]致:尽,极。
志:志趣,心意。
[提示]指用心专一,注意力不分散。
睡前成语故事哄小朋友(四)迎刃而解公元280年,西晋大将军杜预进攻吴国,十天内就攻占了许多城池。
他想乘胜进击,有人却主张明年再去攻打。
他说:“我军进攻士气低落的吴军,如同用刀破竹子,破了前面几节,下面的都会顺着刀口自动分开。
”于是他率军继续前进,终于灭掉了吴国。
[注释]迎:当着,碰上。
刃:刀口。
解:分开。
[提示]形容处理事情、解决问题很顺利,毫无阻挡。
睡前成语故事哄小朋友(五)螳螂捕蝉春秋时,一个侍卫想劝吴王放弃攻打楚国的决定,就拿着一把弹弓在花园里走来走去。
适合儿童的经典成语故事适合儿童的经典成语故事10篇古代留下来的成语故事,对于孩子们来讲,不仅可以掌握一些简单的成语,同时,孩子们通过故事,还可以把握很多成语的意义。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适合儿童的经典成语故事,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适合儿童的经典成语故事【篇1】江郎才尽南北朝的时候,河南考城这个地方出了一个文学家,名叫江淹。
江淹从小就失去了父亲,与母亲相依为命,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江淹读书十分用功,在年轻的时候就能写得一手好诗文,成为当时负有盛名的文学家,人们称他为江郎。
不久他就受到了朝廷的重用,当上了大官,然而生活条件的优越,使江淹不愿再去刻苦读书,他也越来越脱离下层人民的生活。
因此到晚年的时候,文章不但没有写得更好,而且越来越退步,对此人们有很多传说。
有的说,有一次江淹外出乘船,在禅林寺旁边的河里,夜里睡觉的时候,梦见一个自称是张景阳的人,向他讨回过去借的一匹绸缎,江淹便从怀里拿出自己身上剩下的几尺绸缎还给了他,从此江淹的文章水平就大不如前了。
也有人说,有一天江淹在凉亭里睡觉,做了一个梦,梦中有一个叫郭璞的人对他说,我有一支五色笔放在你那里已经很多年了,现在应该是还给我的时候了。
江淹摸了摸怀里,果然掏出一支五色笔来,于是他就把笔还给了郭璞,从此以后江淹就再也写不出美妙的文章了。
因此人们都说,江郎的才华已经用尽了。
人们于是就把这个故事概括为江郎才尽。
后来人们就用江郎才尽这个成语来比喻某人的才思减退或者本领用完的意思江是指的江淹,郎是古代人对男子的美称,才是才思、才情,尽是指的空、完的意思。
适合儿童的经典成语故事【篇2】励精图治公元前74年,西汉大将军霍光立刘询为汉宣帝,由于当时宣帝年纪小,因此一切朝政大事都有霍光独揽,汉宣帝只是个摆设。
霍光虽然掌握着大权,霍氏一门也被封为三侯,但是霍光的老婆仍然感到不满足,他为了使自己的小女儿成为皇后,竟然勾结御医杀害了许皇后。
公元前68年,霍光死后,当时的御史大夫魏相建议汉宣帝逐渐削弱霍氏的权利。
幼儿成语故事大全10篇1.幼儿成语故事大全篇一唐朝有个诗人叫贾岛。
有一天,他骑着毛驴外出,在路上一面走,一面作诗,其中有两句是:“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贾岛反复地吟诵这两句诗,还用手做着推敲的姿势,是“推门”好呢,还是“敲门”好呢?他也一时定不下来。
这时候,文学家韩愈经过这里。
按当时规定,官员来了,行人都要让路。
可是贾岛仍然在低着头吟诗,不知不觉中一头撞到了韩愈的仪仗队里。
公差马上把贾岛从驴背上拽下来,推到韩愈眼前。
贾岛只好把作诗的事讲了。
韩愈听后不仅没有责备贾岛,反而笑着对贾岛说:“还是‘敲’字好啊!”这个故事后来形成了一个词语,叫“推敲”。
意思是在文字上再三琢磨修改。
“反复推敲”就是反复琢磨,一再修改。
和“推敲”相近的还有“斟酌”这个词,和“字斟句酌”的成语。
2.幼儿成语故事大全篇二有一个人种水稻。
他把秧苗插了下去,今天看看,秧苗没长高,明天看看,秧苗还是没长高。
这个人着急起来,他想:“让我把秧苗拔高一点儿吧。
”主意打定,他就动起手来。
秧苗多得数不清,拔一遍得花多少工夫呀,累得他腰也直不起来了。
他回到家里,喘着气对家里人说:“累死我了,累死我了。
今天我总算帮秧苗长高一点儿了。
”他的儿子不明白是怎么回事,跑到田里去一看,秧苗全都枯死了。
“揠苗助长”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
有人为了急于要把一件事情办好,可是采用了违背事理的方法,结果把事情弄糟了,可以说他是“揠苗助长”。
3.幼儿成语故事大全篇三滥竽充数这则成语的滥是失实,与真实不符,引申为蒙混的意思;竽是一种簧管乐器;充数是凑数。
指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充数,或是以次充好,有时也用作自谦之辞。
这个成语来源于《韩非子。
内储说上》,齐宣王使人吹竿,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
宣王死,潜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战国时期,齐宣王非常喜欢听人吹竽,而且喜欢许多人一起合奏给他听,所以齐宣王派人到处搜罗能吹善奏的乐工,组成了一支三百人的吹竽乐队。
儿童成语故事大全【5篇】1.儿童成语故事:得心应手古时,匏巴弹琴,鸟儿会随着乐声而舞,鱼儿跃出水面倾听。
郑国的师文听说后,就去拜师襄为师学琴。
师文学了三年,柱指钧弦,却弹不出一首完整的曲子。
师襄无奈地说:“你可以回家去了。
”师文扔掉琴,叹息道:“我不是不会指法,也不是不能完整地弹一首曲子。
而是我心不在琴弦上,心里也没有音乐。
由于内心找不到音乐的感受,所以手指就不能和琴弦相配合了。
你再给我一些时间,让我找一找音乐的感受。
”过了不久,师文回来见师襄。
师襄说:“你的琴炼得如何?”师文告诉他:“我已找到音乐的感受,请听我弹一曲。
”当春天时叩击商弦弹南吕调,凉风突起,草木都结出了果实。
秋天时叩击角弦弹夹钟调,和风徐徐地吹起,花草树木都开花发芽了。
夏天时叩击羽弦弹黄钟调,霜雪交下,河塘里都结冰了。
冬天时叩击徵弦弹蕤宾调,阳光变得炽热,厚厚的冰块一下就融化了。
一曲将终时,则以宫弦为主与其它四弦一并奏起,这时吹来了和丽的风,天空中漂着吉祥的云朵,降下了甘露,地下涌出了清清的泉水。
师襄抚心高蹈说:“你的弹奏真是妙啊!即使师旷之清角,邹衍之吹律,也比不上你。
我得挟琴执管向你学琴了。
”2.儿童成语故事:以身试法西汉时,高阳出了一位廉洁奉公的官员,叫王尊。
王尊从小死去父亲,由他的伯父抚养长大。
伯父家里比较贫穷,王尊每天要赶羊群到野外去放牧。
这孩子最爱读书,放牧时总要带些书阅读。
渐渐地,他对书上提到的那些秉公执法的官吏十分崇敬,希望自己将来也成为这样的人物。
一天他向伯父央求,为他在郡的监狱里谋一份差使。
这时王尊才十三岁,伯父听后惊讶他说:“你还是个孩子啊,又不懂刑律,怎么能到监狱去做事呢?”王尊说:“孩儿已从书中见到过很多。
以后再跟狱长多学学,不就行了吗?”伯父经不住王尊一再央求,便备了礼托人找狱长说情。
狱长便把王尊当听差在身旁使唤。
王尊当了几年听差,经常接触到刑狱方面的事务,长进很快。
一次他随狱长去太守府办事,被太守看中,便把他留在府中做文书方面的事。
哄小孩睡前成语故事【10篇】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是我国几千年以来人民智慧的结晶。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哄小孩睡前成语故事,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哄小孩睡前成语故事(一)纸醉金迷解释:原意是让闪光的金纸把人弄迷糊了。
形容叫人沉迷的奢侈繁华环境。
成语故事:唐朝时有一个高明的医生叫孟斧。
当时他住在国都长安,经常被请到宫中帮皇帝和妃子们治病。
因为经常出入皇宫,所以他对皇宫的一切很熟悉,尤其孟斧看到皇宫里的人们总是过着奢侈的华丽生活,更是印象深刻。
后来黄巢领导的起义军叛变攻打长安,他吓得急忙逃出长安,躲到四川。
在四川,孟斧因为想念皇宫中的生活,就根据记忆,模仿皇宫的装饰布置自己的家。
他把家中布置的跟皇宫一样华丽,其中有一间光线很好的房间,孟斧把房间里所有东西的表面,全部都糊上一层黄金作成的薄纸。
在阳光的照射下,满屋子金光闪闪,让人觉得像是住在金子做成的屋子里。
所有到过这屋子的人都说:在这个屋子里休息一会儿,就会沉迷陶醉在满屋的金纸里。
哄小孩睡前成语故事(二)养虎为患解释:比喻纵容敌人,留下后患,自己反手其害。
成语故事:远古的时候,地广人稀。
那时的人们除了种地之外,靠山近水的大都以渔、猎为生。
每当北风吹来,大雪飘飘之际,人们便进山打猎。
这次进山他们收获不小,竟用陷阱连着捕获了一雄一雌两只猛虎。
大家将两只猛虎绑住,一个猎人便循着猛虎的踪迹,在深山的洞穴里找到了一只小虎崽。
这只小虎崽还刚刚睁开双眼,连奶还没有断,他睁着双眼看着猎人,一点也不害怕。
猎人看到小虎崽毛绒绒、胖乎乎。
憨态可掬,分外喜爱。
猎人一时高兴便将小虎意抱回了家中。
猎人的妻子和小孩看到猎人带回一只小虎崽,觉非觉好玩,小孩子去抚摸小虎崽,小虎崽更不怕他,就与他玩耍开了。
小虎崽在猎人家人的饲养下,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长大,变成了一只大老虎。
但它并不伤人,吃饱了便在村里村外闲逛,逛累了就找个树阴趴下睡一觉,这样,人虎处得十分融洽,虎见人不避,人见虎也不躲,都习以为常。
简单的儿童四字成语故事(五篇)1.简单的儿童四字成语故事道听途说从前, 有一个叫毛空的人, 有一次他在路上遇见了艾子于是两个人便闲聊了起来。
毛空对艾子说:“有一户人家养的鸭子, 一只鸭子一次就下了一百多个蛋。
”“这不可能!”艾子不相信地说道。
于是毛空又说道:“我说错了, 不是一只鸭子, 实际上是两只鸭子一次下了一百多个蛋。
”“那也不可能!”艾子还是不信。
毛空又说道: “大概是三只鸭子一次下了那么多蛋, 我记不太清了。
”艾子还是不信, 结果毛空便一次次的增加鸭子的数量, 艾子实在听不下去了, 便对他说道: “你就不能把鸭蛋的数目减少些说吗?”可毛孔却坚持地说: “那不行, 宁可多说也绝不少说。
”接着, 毛空又对艾子说道:“上个月, 从天上掉下来一块肉, 这块肉有十丈宽十丈长。
”艾子依旧不相信地说道: “哪里可能有这样的事情?”毛空于是又说道: “是我记错了, 那大概是二十丈长宽吧!”艾子实在是受不了毛空的吹嘘, 便说道: “这世上哪里会有那么大的肉, 还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掉到了哪里?你见到了吗?还有, 刚才说的那个鸭子是那户人家养的?”这时, 毛空尴尬地说道:“我也没有亲眼见到过, 都是从街上听来的。
”2.简单的儿童四字成语故事刻舟求剑从前, 有个人带着一把宝剑坐船。
船才开出来, 突然听见“扑通”一声, 他的剑落到水里去了。
怎么办呢?他想了半天, 终于想到了一个办法, 他用小刀在船上刻了一个印记, 便悠然自得的在船上坐着。
划船的人很着急, 对他说: “让我把船停下来, 你快跳下去把剑捞起来吧!”可那个人却指着船说: “到了对岸再说吧, 反正我在船上划了一条线, 剑是从这儿落下去的, 到时候从这里下去找就行啦!”划船的人说: “你的剑掉进了水里, 剑又不会跟着船走, 怎么还能在对岸找到呢?”那个人不听船夫的话, 于是, 船夫把船划到了对岸。
这时, 那个人脱掉衣服, 从他划的那条线那里跳了下去, 可他捞了很久什么也没捞到。
幼儿成语故事幼儿成语故事(通用20篇)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用过成语吧,成语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
还苦于找不到优秀的成语?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成语故事,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幼儿成语故事篇1东汉名将伏波将军马援的小女儿马氏,由于父母早亡,年纪很小时就操办家中的事情,把家务料理得井然有序,亲朋们都称赞她是个能干的人。
十三岁那年,马氏被选进宫内。
她先是侍候汉光武帝的皇后,很受宠爱。
光武帝去世后,太子刘庄即位,就是汉明帝,马氏被封为贵人。
由于她一直没有生育,便收养了贾氏的一个儿子,取名为刘炟(dá)。
公元60年,由于皇太后对她非常宠爱,她被立为明帝的皇后。
马氏当了皇后,生活还是非常俭朴。
她常穿粗布衣服,裙子也不镶边。
一些嫔妃朝见她时,还以为她穿了特别好的料子制成的衣服。
走到近前,才知道是极普通的衣料,从此对她更尊敬了。
马皇后知书识理,时常认真地阅读《春秋》、《楚辞》等著作。
有一次,明帝故意把大臣的奏章给她看,并问她应如何处理,她看后当场提出中肯的意见。
但她并不因此而干预朝政,此后再也不主动去谈论朝廷的事。
明帝死后,刘炟即位,这就是汉章帝。
马皇后被尊为皇太后。
不久,章帝根据一些大臣的建议,打算对皇太后的弟兄封爵。
马太后遵照已去世的光武帝有关后妃家族不得封侯的规定,明确地反对这样做,因此这件事没有办。
第二年夏天,发生了大旱灾。
一些大臣又上奏说,今年所以大旱,是因为去年不封外戚的缘故。
他们再次要求分封马氏舅父。
马太后还是不同意,并且为此专门发了诏书,诏书上说:“凡是提出要对外戚封爵的人,都是想献媚于我,都是要从中取得好处。
天大旱跟封爵有什么关系?要记住前朝的教训,宠贵外戚会招来倾覆的大祸。
先帝不让外戚担任重要的职务,防备的就是这个。
今后,怎能再让马氏走老路呢?”诏书接着说:“马家的舅父,个个都很富贵。
我身为太后,还是食不求甘,穿着简朴,左右宫妃也尽量俭朴。
经典儿童成语故事(10篇)古时候,有个齐国人叫毛空。
他告诉一个叫艾子的人说:“有一块肉从天上落下来,它长三十丈,宽十丈。
”见艾子不相信,他就改口说:“那就二十丈吧。
”看艾子还是不相信,他又改口说:“那就十丈吧。
”艾子问:“肉掉在哪里了?”他答不上来了,只得承认是在路上听别人说的。
[注释]道、途:路。
[提示]指传闻,没有根据的话。
经典儿童成语故事(精选篇2)战国时,赵国都城邯郸的人以走路姿势优美而著称。
有个燕国人来到邯郸,要学习当地人如何走路。
他发现满街的人走路姿势各异,但都很优雅,就见一个学一个。
结果呢,什么姿势都没学会,连自己原先是如何走路的都忘记了,只好爬着回家去。
[注释]邯郸:地名,在河北省。
[提示]比喻学人的长处没学到家,反而把自己原有的东西也丢了。
经典儿童成语故事(精选篇3)从前,有一个人叫满愿,他买到了一颗又大又明亮的珍珠,经常独自把玩,从不让别人看。
他的邻居寿量从路上捡来一颗大“珍珠”,也珍藏起来。
后来,他们俩得了同一种病,医生说要用珍珠粉配药。
他们只得拿出各自藏着的珍珠。
医生笑着对寿量说:“你这颗不是珍珠,是鱼的眼睛啊!”[注释]珠:珍珠。
[提示]比喻以假乱真,以次充好。
经典儿童成语故事(精选篇4)西晋时,一个叫乐广的人请一位朋友来家里喝酒,朋友看见酒杯里有条蛇在游动,回家就病了。
乐广知道后,又把这人请来,让他坐在原来的位置,告诉他那条蛇是挂在墙上的一张弓的倒影。
朋友如释重负,病也很快好了。
[提示]比喻因疑虑而引起惊恐和担忧。
经典儿童成语故事(精选篇5)西汉时,有个叫义纵的官员,性格残暴,心肠毒辣。
他在上任的第一天,就下令加重对关在当地监狱里的两百多个犯人的处罚。
那些犯人的亲友来探监,都被他抓了起来。
后来,他还觉得不够,就将犯人和他们的亲友全部杀死。
老百姓知道了都浑身打颤,十分害怕。
[注释]栗:发抖。
[提示]不因寒冷而发抖。
形容非常恐惧。
经典儿童成语故事(精选篇6)传说,古代有个老人叫愚公,他家门前有太行和王屋两座大山,走路很不方便。
适合小朋友讲的成语故事以下是 8 条适合小朋友讲的成语故事:1. 《画龙点睛》从前有个画家,他画的龙可逼真啦!但都不点眼睛。
有一次,人们问他为啥不点眼睛呀?他说点上就会飞走啦!大家都不信。
嘿,有一回他真的给一条龙点上了眼睛。
哇塞,那条龙真的腾空而起,飞走啦!小朋友们,你们说神奇不神奇呀?以后你们画画的时候,也要注意一些关键的地方,就像画龙要点睛一样,让画变得更棒哟!我的观点:这个故事真的很神奇呀,让我们知道了关键之处的重要性。
2. 《亡羊补牢》有个农夫呀,他养了一群羊。
有一天,羊圈破了个洞,丢了几只羊。
他的邻居就说:“哎呀,你赶紧把洞补好吧!”可农夫却不当回事儿。
后来呀,丢的羊越来越多,他才着急啦!赶紧把洞补好啦。
小朋友们,这就告诉我们呀,犯了错误要及时改正,不然损失会更大哦!比如你们要是把玩具弄丢了,就得赶紧去找呀,可不能拖拖拉拉的,对吧?我的观点:做错事不怕,及时补救就好啦。
3. 《叶公好龙》从前有个叫叶公的人,他超级超级喜欢龙!家里到处都画着龙。
嘿,天上的真龙知道了,可高兴啦。
就专门跑下来找他。
结果呢,叶公吓得要死!小朋友们呀,可不要像叶公一样哦,嘴上说喜欢,真看到了却害怕咯。
就像你们说喜欢大熊猫,要是真看到了可不能被吓跑呀!我的观点:说和做要一致才行呢。
4. 《狐假虎威》森林里呀,有一只老虎正在找吃的。
碰到了一只狐狸。
狐狸可狡猾啦!它眼珠子一转,就对老虎说:“哼,你敢吃我?我可是老天爷派来管百兽的!”老虎不信。
狐狸就说:“你要不信,就跟在我后面走一走。
”老虎就真的跟在狐狸后面。
那些小动物们一见老虎,吓得都跑啦!老虎还以为小动物们是怕狐狸呢!小朋友们,在学校里会不会有那种借着别人威风欺负人的人呀?可不能学他们哟!我的观点:靠别人威风可不行哦,要自己厉害才行。
5. 《掩耳盗铃》有个小偷呀,他想去偷人家的铃铛。
可是铃铛一碰就会响呀。
他就想了个笨办法,捂着自己的耳朵去偷铃铛。
他以为自己听不到,别人就也听不到啦。
儿童早教——成语故事
推荐成语故事(一)
1.悬梁刺股
2.三顾茅庐
3.纸上谈兵
4.狐假虎威
1.“悬梁刺股”动画截图
悬梁刺股-成语典故
成语“悬梁刺股”由两个故事组成。
悬梁的故事发生在楚国一位名叫孙敬的贤士身上,他到洛阳求学,为了勤于学习,怕受睡眠困扰,因而把头发绑住悬于梁上,如果读书疲累,眼睛一合上,头低下来,那悬在梁上的头发一拉,必定痛得醒过来,最后他苦读有成。
刺股的故事发生在战国苏秦身上。
他在鬼谷子那儿学合纵连横之术,学成后到秦国游说,但不被采用。
旅费用完只好回家,父母大骂了他一顿,妻子也不理他,他很羞愧难过,于是发愤苦读。
读累了打瞌睡,就拿一把锥子在腿上戳,把睡意赶跑,又继续苦读。
悬梁刺股意思是只要付出时间和精力,就会有收获。
也说的是只要下工夫,就会有收获,用以激励人发愤读书学习。
悬梁刺股是用来形容刻苦学习的成语典故。
2.“三顾茅庐”动画截图
三顾茅庐-成语典故
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和司马徽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南阳、去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
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回去。
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风雪第二次去请。
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
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
刘备只好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
过了一段时间,刘备吃了三天素之后,准备再去请诸葛亮。
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虚名,未必有真才实学,不用去了。
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他捆来。
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请诸葛亮。
当他们到诸葛亮家前,已经是中午,诸葛亮正在睡觉。
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
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皇朝。
《三国演义》把刘备三次亲自请诸葛亮的这件事情,叫做“三顾茅庐”。
3.“纸上谈兵”动画截图
纸上谈兵-成语典故
赵括从年轻的时候起就学习兵法,谈论用兵打仗的事,认为天下没有人能够抵挡他。
(赵括)曾经跟他的父亲赵奢议论过用兵打仗的事,赵奢不能驳倒(他),但是(赵奢)不承认他有军事才能。
赵括的母亲问赵奢其中的原因,赵奢说:“打仗是要以命相搏的事,但是赵括把它说得轻而易举。
假使赵国不让赵括做将军也就算了,如果一定要他担任将军,那么毁掉赵国军队的一定是赵括。
”等到赵括将要起程的时候,他母亲上书给赵王说:“赵括不可以做将军。
”赵括代替了廉颇(担任抗秦大将)后,全部更改(原有的)纪律和规定,并撤换重新安排军官。
秦将白起听说了这件事后,便派出引诱赵括做出错误判断的小股部队,佯装失败,却断绝他的粮道,分段两军,士卒的士气大乱。
四十多天后,军队士兵饥饿,赵括带领精锐的兵士亲自上阵战斗。
秦军射死了赵括。
赵括的军队大败,于是几十万兵士投降于秦军,秦军把他们全部杀死,并把尸体堆积起来。
4.“狐假虎威”动画截图
狐假虎威-成语典故
从前在某个山洞中有一只老虎,因为肚子饿了,便跑到外面寻觅食物。
当他走到一片茂密的森林时,忽然看到前面有只狐狸正在散步。
它觉得这正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于是,便一跃身扑过去,毫不费力的将他擒过来。
可是当它张开嘴巴,正准备把那只狐狸吃进肚子里的时候,狡猾的狐狸突然说话了:‘哼!你不要以为自己是百兽之王,便敢将我吞食掉;你要知道,天帝已经命令我为王中之王,无论谁吃了我,都将遭到天帝极严厉的制裁与惩罚。
’老虎听了狐狸的话,半信半疑,可是,当它斜过头去,看到狐狸那副傲慢镇定的样子,心里不觉一惊。
原先那股嚣张的气焰和盛气凌人的态势,竟不知何时已经消失了大半。
虽然如此,它心中仍然在想:我因为是百兽之王,所以天底下任何野兽见了我都会害怕。
而它,竟然是奉天帝之命来统治我们的!这时,狐狸见老虎迟疑着不敢吃它,知道它对自己的那一番说词已经有几分相信了,于是便更加神气十足的挺起胸膛,然后指着老虎的鼻子说:‘怎么,难道你不相信我说的话吗?那么你现在就跟我来,走在我后面,看看所有野兽见了我,是不是都吓的魂不附体,抱头鼠窜。
’老虎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便照着去做了。
于是,狐狸就大模大样的在前面开路,而老虎则小心翼翼的在后面跟着。
它们没走多久,就隐约看见森林的深处,有许多小动物正在那儿争相觅食,但是当它们发现走在狐狸后面的老虎时,不禁大惊失色,四散狂奔。
这时,狐狸很得意的掉过头去看看老虎。
老虎目睹这种情形,不禁也有一些心惊胆战,但它并不知道野兽怕的是自己,而以为他们真是怕狐狸呢!狡狐之计是得逞了,可是他的威势完全是因为假借老虎,才能凭着一时有利的形势去威胁群兽而那可怜的老虎被人愚弄了,自己还不自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