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新闻学院610-新闻传播实务复习资料
- 格式:pdf
- 大小:608.21 KB
- 文档页数:11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2011年新闻传播史论真题(回忆版)一、名词解释1.公民新闻2.文化帝国主义3.万国公报(上海)4.默多克5.微内容二、简答题1.简析新闻法制和新闻法治的关系2.简要论述人际网络在创新的扩散中有何作用3.简要叙述1949年以前中国广播业的发展历程4.分析CCTV、BBC与英国《太阳报》这三个传媒组织在目标上的差异。
三、论述1.2010年9月胡锦涛在参观人大时指出要寻找信息化时代新闻传播的特点和规律,概括现在新闻传播的几个特点并进行论述。
2.分析何种因素影响受众选择媒介的动机。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2012年新闻传播史论真题(回忆版)一、名词解释1、英国《世界新闻报》(这绝对是和2011年的“窃听丑闻”相关联的,去年考的是他们的Boss —默多克,这几年人大新闻的老师偏重于新闻伦理的研究,选着《世界新闻》报也在情理之中。
内容详参世界新闻史)2、葵丑报灾(民国“二次革命”的事件,多少和2011年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有关,政治试题也有出的相关内容。
)3、沉默的螺旋(详参郭庆光老师的《大众传播学》4、新闻框架(业务知识题)5、社交网络(这几年的网络事件、社交网络的代表、典型—人人网、开心网及微博)二、简答题1、20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的通讯社有哪些,及其概况。
(去年考的是电视台,网络、报纸、广播、网络等轮年替换着考,一定的知识储备少不了。
)2、简述新闻专业主义内涵。
(详见陈力丹老师的2008年—2011年的《解析大众传播学》所涉及的案例,鉴于国内新闻市场的状况,他对于新闻专业主义的研究有所侧重)3、“混搭”方式对新媒体的影响有哪些方面。
(和现在的媒体融合现状有关,从服装行业延伸到现在的媒介环境。
)4、关于受众的“选择性记忆、选择性理解、选择性接受”的理解。
(详参郭庆光老师的《大众传播学》)三、论述1、论述新媒介环境下新闻传播主体的变化及职业新闻的影响。
(针对新闻职业、新闻专业主义遭遇新的媒介环境,涉及面比较广,多靠平时的阅读和新闻知识的积累。
人大历年试题知识点汇编·新闻传播理论部分● 名词解释:1、大众传播媒介(1995)2、“集体的组织者”(1995)3、客观报道(1995)4、报刊的社会责任理论(1995)5、新闻自由(1995)6、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1996)7、大众传播的基本社会功能(1996)8、新闻自由和社会员任的统一(1996)9、有限效果论(1996)10、报纸批评“三字方针”(1996)11、选择性接触(1997)12、把关人(1997)13、“新闻、旧闻、不闻”(1997,2002传播)14、政治家办报(1997)15、新闻手段(1997,2000传播)16、“报刊的有机运动“(1998)17、“媒介即信息”(1998)18、知晓权(1998,2003传播)19、传播过程的“5w”模式(1998)20、魔弹论(1998)21、传播(1999新闻)22、新闻欲(1999新闻)23、N级传播(1999新闻)24、“硬新闻”与‘软新闻”(1999新闻)25、“一面提示”与“两面提示”(1999新闻)26、社会雷达(1999传播,2004传媒经济学)27、内容分析三原则(1999传播)28、意见领袖(1999传播)29、“意见的公开市场”(1999传播)30、廉价报纸(1999传播)31、无形的意见(2000新闻)32、公信力(2000新闻)33、新闻价值的客观性(2000新闻)34、传播流(2000新闻)35、双向传播(2000新闻)36、大众传播“小众化”(2000传播)37、诉诸理性与诉诸感情(2000传播)38、传播过程中的“噪音”(2000传播)39、煽情主义(2000传播)40、新闻手段(1997,2000传播)41、新闻宣传的主旋律(2001新闻)42、新闻报道的全面性(2001新闻)43、新闻传播媒介(2001新闻)44、作为“市场”的受众(2001新闻)45、文化帝国主义(2001新闻)46、黄色新闻(2001传播)47、编辑权(2001传播)48、大众传播地位赋予功能(2001传播)49、信息主权(2001传播)50、传播学批判学派(2001传播)51、新闻价值(2002新闻)52、发展新闻学(2002新闻)53、“自我修正过程”(2002新闻)54、传播过程的基本构成要素(2002新闻)55、恐惧诉求(2002新闻)56、编码与解码(2002传播)57、信息环境(2002传播)58、“知沟” (2002传播)59、新闻事业的基本功能(2002传播)60、“新闻、旧闻、不闻” (1997,2002传播)61、新闻传播环境(2003新闻)62、舆论导向(2003新闻)63、媒介依存症(2003新闻)64、新闻传播资源(2003传播)65、知晓权(1998,2003传播)66、数字鸿沟(2003传播)67、社会雷达(1999传播,2004传媒经济学)68、新闻选择(2004传媒经济学)69、大众传媒的组织目标(2004传媒经济学)70、“信息过载”(2004传媒经济学)71、内容分析(2004传媒经济学)72、“一城一报”(2004传媒经济学)73、舆论三要素(2004传媒经济学)74、循环模式(2004传媒经济学)75、民主参与理论(2004传媒经济学)76、“休眠”效果(2004传媒经济学)● 简答题:1、结合实际说明印刷新闻媒介与电子新闻媒介的共性和个性。
人大新传考研复习指南、参考书目、知识点、重点书单太长了,这里说一下特别重要的几本书:《新闻理论十讲》陈力丹《传播学教程》郭庆光《解析中国传播学》(陈力丹的,每年一本,16考就看15和14的)《传媒经济学教程》喻国明《世界新闻传播史》陈力丹《中国新闻传播史》方汉奇《传播学纲要》陈力丹《新闻编辑学》蔡雯《新闻写作精要》高刚《新闻评论教程》马少华《广告学教程》倪宁第六章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人内传播和人际传播属于微观系统,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属于中观系统的范畴。
第一节群体传播一、群体的特征与社会功能(一)群体的概念:概念P89;群体的两个特征P90;群体的两个类别;组织群体与非组织群体(二)群体的社会功能与意义:群体的三个社会功能P91二、群体传播及其内部机制(一)群体传播与群体意识的形成:群体意识三个方面P92;群体意识的形成P92 (二)群体规范在群体传播中的作用:群体规范P92-93;群体规范的四项功能P93;群体规范在群体传播中的作用(对内、对外)P93(三)群体压力与趋同心理:群体压力的概念P94;信息压力的概念P95;趋同心理的概念P95三、集合行为中的传播机制:集合行为的概念P95;集合行为产生的三个条件P96;集合行为的三种特殊的传播机制(暗示与感染;模仿与匿名;非常态流动)P96-99第二节:组织传播一、组织与组织传播:(一)组织的概念与结构特点:组织的广狭义P99;组织结构的三个特点P100 (二)组织传播极其功能组织传播的定义P101,组织传播的四个功能P101-102 二、组织内传播的过程与机制(一)组织内传播的正式渠道:三种渠道P102-103(二)组织内传播非正式渠道:两种形式P103;三个特点P103-104(三)组织内传播的媒体形式:书面媒体:会议;电话;组织内公共媒体;计算机网络三、组织外传播极其形态(一)组织的信息输入活动:企业组织信息输入的渠道P106(二)组织的信息输入活动:公关宣传、广告宣传、企业标识系统P107-108群体:具有特定的共同目标和共同归属感、存在着互动关系的复数个人的集合体。
考试内容和要求(一)考试内容测试学生对传播学基本知识、概念、基本理论的掌握理解程度,以及在此基础上认识、分析各种传播现象与传播实务的能力。
(二)必须掌握知识要点第一章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1、传播概念库利的传播定义P2、皮尔士的传播定义、符号学传播与社会学传统P2-3;施拉姆关于传播的定义,传播的三个要素P32、传播与信息信息科学的主要贡献是把信息概念引入了传播学。
社会信息的特殊性质P4-53、传播的定义和特点传播定义:社会信息系统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人类社会传播的五个特点P5-64、传播学的研究对象P85、传播的系统性:社会传播的五种类型(人内、人际、群体、组织、大众)P86、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社会信息系统的四个特点P107、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与社会发展:传播障碍与传播隔阂P11。
第二章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1、动物社会的传播现象2、动物传播的局限:动物传播的局限P243、劳动创造了人类语言:恩格斯关于劳动创造了语言的论述P26-274、人类语言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人类语言的四个基本特征P275、口语传播时代:口语(命名)出现的意义P29;口语的局限P29-306、文字传播时代:文字的出现P30;文字发明的意义P317、印刷传播时代:印刷术的发明(中国造纸印刷术、古腾堡印刷机)P31-32;印刷媒介的意义(施拉姆的论述及郭的补充)P328、电子传播时代:电子媒介的意义(时空和速度的突破、声音与影像信息系统的体外化)P33;电脑,电子媒介发展趋势(电脑、无线、通讯卫星和数字化技术)P33-349、信息社会的概念P3510、媒介传播的进化与社会发展:哈特的媒介三分法P35-36第三章人类传播的符号与意义1、符号的定义和基本功能①定义: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
②基本功能:a、表述和理解(人与人之间的传播活动首先表现为符号化和符号解读的过程);b、传达(作为精神内容的意义只有转换为一定物质形式的符号才能在时空中得到传播和保存);c、思考(即引发思维活动,思考首先要有对象及关于对象的知识,而这些都以符号形式存在于人的头脑中)。
中国人民大学新传考研复习指南、复习计划、参考书目、知识点梳理、重难点书单太长了,这里说一下特别重要的几本书:《新闻理论十讲》陈力丹《传播学教程》郭庆光《解析中国传播学》(陈力丹的,每年一本,16考就看15和14的)《传媒经济学教程》喻国明《世界新闻传播史》陈力丹《中国新闻传播史》方汉奇《传播学纲要》陈力丹《新闻编辑学》蔡雯《新闻写作精要》高刚《新闻评论教程》马少华《广告学教程》倪宁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什么是“传播隔阂”?)存在: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存在着众多可变因素的系统,参与系统活动的个体或群体是伴随着丰富的精神和心理活动的主体,这个特点决定其具有不确定性,容易产生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
(传播障碍包括结构与功能障碍;传播隔阂包括个人之间,人-群,员-组,群-群、组-组、世代-世代、文化-文化间隔阂等。
还包括无意误解和有意曲解。
)危害:~的存在会造成社会成员的认知、判断、决策和行动的混乱,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甚至造成社会混乱和国家解体。
(前苏联)解决:然而,他们的存在是社会信息系统的一必然现象。
关键在于人如何科学认识、把握并解决这些矛盾,把社会发展推向高阶段。
传播学任务和性质(传播学把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也就给自己确定了这样的)任务:它必须通过对该系统及其各部分的结构、功能、过程以及互动关系的考察,探索、发现克服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的科学方法,找到社会信息系统良性循环的机制,由此来推动社会的健全发展。
这一点,决定了传播学作为社会科学和应用科学的性质。
(作为社会科学,传播学研究的焦点始终是人以及人在社会信息系统中的主体活动。
作为应用科学,传播学应为发现和解决社会传播实践中的问题提供较为合理的方法。
在这个方面,传播学的价值就在于它引导人们从信息系统的角度考虑问题。
)从微观到宏观,传播学研究对社会实践和社会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第三节马克思主义精神交往理论与传播学一.学好传播学的重要前提(学好传播学重要前提,必须从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立场出发,树立科学的传播观。
中国人民大学新传专业参考书目、重难点分析、题型、习题解析书单太长了,这里说一下特别重要的几本书:《新闻理论十讲》陈力丹《传播学教程》郭庆光《解析中国传播学》(陈力丹的,每年一本,16考就看15和14的)《传媒经济学教程》喻国明《世界新闻传播史》陈力丹《中国新闻传播史》方汉奇《传播学纲要》陈力丹《新闻编辑学》蔡雯《新闻写作精要》高刚《新闻评论教程》马少华《广告学教程》倪宁【重要贴士】1、全程做好计划:楼主的考研复习计划已经记满了一个小本,分为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等,每天做完就在计划本上划掉,看着一整天的计划全部完成会有说不出来的满足。
说下计划的重要性,首先它会保证你的复习进度,不会落下什么。
另外,最重要的是它会调整你的心态,尤其是考前一个月大家心态较浮躁,会出现没信心或学不进去的时候,楼主就是开始没信心能考上,复读一年的心都有了,后来每每看到计划本就有了一分踏实,心想这么多努力都做了,结果总不会太次,这份踏实一直延续到考场。
2、学会放弃:当你决定考研的那一刻,就请你放弃出去逛街、看电影、唱K等想法,女孩子也就不要化妆啦,反正每天泡在图书馆里身边都是同样灰头土脸的考研狗们。
还有,该翘的课也赶紧翘吧,跟老师打好招呼,奖学金什么的也别想了,什么志愿者啊实习的机会啊就眼睁睁地放过吧,等你考上了这些全都是浮云!一心考研,别无他想。
第九章大众传播的受众第一节:“大众”与大众社会理论一、大众的概念大众社会理论中的“大众”主要特点P168二、大众社会理论的形成和变化:早期的贵族主义的观点(奥特伽观点)P169;对法西斯极权主义的批判(曼海姆观点)P179;战后美国的大众社会理论(密尔斯的观点)P170;如何评价大众社会理论(大众社会成立的六个基本条件)P171 三、大众社会理论与传播学研究大众社会论的“被动”受众观(清水几太郎;“拷贝支配”社会及其形成原因,“拷贝的支配”转化为“心理的暴力”的两条原理P172-173;近年受众观的转变(强调其能动性)P173第二节:几种主要的受众观克劳斯的受众规模三个不同层次观点P174一、为社会群体成员的受众受众对大众传媒的接触诸多因素制约P174;“选择性接触假说”P176二、作为“市场”的受众从市场角度出发的“受众”定义P177;受众市场(或消费者)观点的三个基本认识P177;“受众即市场”观点的变化过程P177;“受众即市场”观点存在的四个问题P177三、作为权利主体的受众受众的三个基本权利(传播权、知晓权、传媒接近权)P178-179第三节:“使用与满足”“使用与满足”的基本观点P180倒11-13行一、受众的传媒接触动机和使用形态(一)对广播媒介的“使用与满足”研究:赫尔卓的人们喜爱知识竞赛的三种心理需求P181;收听肥皂剧的动机P181(二)对印刷媒介的“使用与满足”研究:贝雷尔森的读书动机论(实用、休憩、夸示、逃避)P181;对报纸六种使用形态P181-182(三)对电视媒介的“使用与满足”研究:“使用与满足”研究的过程P182;麦奎尔的满足四种基本类型P182二、传媒接触的社会条件因素施拉姆的少年儿童电视接触行为研究的结论P183;卡兹的“使用与满足”过程的基本模式P183三、对“使用与满足”研究的评价“使用与满足”研究采用的新视角的三个意义P184;“使用与满足”研究的局限性P185这一章重点掌握的几个问题:几个受众观,受众的基本权利,使用与满足理论受众研究的第一节应该不算是太重点的东西,特别是第二部分“大众社会理论的形成和变化”个人认为还是比较难理解的,系统看看吧。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复习要点提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专业课考试分新闻传播理论和新闻实务两部分。
新闻传播理论共150分,所考科目包括中国新闻传播史,世界新闻传播史,新闻学,传播学,传媒经济学。
新闻实务共150分,所考科目包括消息、评论的写作,新闻报道策划,新闻采访,编辑学,2010年初试取消了广播电视新闻的考察。
一、参考书目1、《传播学教程》郭庆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提示:书内提及的所有基本概念,传播学者及其各个理论必须在头脑中有清晰框架,熟练掌握内容,并且完整叙述。
2、《传播学纲要》陈力丹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提示:配合《传播学教程》同时学习,补充其不足,对于郭庆光书中未提到的理论尤其要注意掌握。
3、《新闻理论十讲》陈力丹复旦大学出版社提示:新闻学学习的核心教材,对这本书务必做到合上课本能够清晰讲出全书大致脉络,每一讲有几个问题,每个问题如何具体阐述。
(2010年理论课考试中有一道论述题一道简答题一个名词解释出自该书。
)4、《新闻理论教程》杨保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提示:这本书晦涩难懂,是从哲学角度来探讨新闻学基本理论,大致了解其思路和观点即可。
5、《新闻理论新编》郑保卫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提示:某些观点可做参考,无需花过多精力,大致翻阅,关注一下课后习题。
6、《2010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陈力丹(未出版,随时关注,大概出版时间是2010年7、8月间)7、《2009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陈力丹人民日报出版社8、《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2008)陈力丹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提示:6、7、8、这三本书是陈力丹每一年都会出版一本的系列丛书,是对上一年新闻传播领域重大事件,重要政策,热点问题的回顾总结思考,很有价值,需认真阅读,可以提供一个基本的新闻传播学的思维模式和对一些问题的探讨角度。
9、《世界新闻传播史》陈力丹上海交大出版社提示:掌握——重大新闻事件;重要的新闻人物;重要的报纸、杂志、报业集团、广播、电视台、媒体集团;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五种媒体的发展历史等。
2015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610新闻传播实务考研真题及详解中国人民大学2015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610新闻传播实务一、新闻采写编评(共50分)1.策划一起深度报道,说明报道主题、拟采访对象、采访提出的主要问题、报道形式以及适合报道的媒体。
2.简单介绍深度报道策划中使用的最重要的新闻报道,并为其配新闻标题。
3.写一条微博推送,为此次深度报道做推介。
注:实务真题题目资料搜集存在较大困难,下面的资料可能仍与真题有出入,还请谅解。
相关材料:快递小伙双11前猝死:京东证实 同事称是累死本报讯(记者贾中山) 在东单附近一家写字楼上班的石磊,今天接收网上发来的快件时,发现平时相熟的快递员换人了。
更让他吃惊的是,新上班的快递员称:“原来那个同事去世了,我是接替他的。
”对于前任快递员去世的原因,他称,“那个人忙得每天饭都吃不上。
”石磊前两天在网上订了一件手机小配件,接收包裹时,他注意到今天上门送快递的并不是原来那个经常见面的快递小哥。
石磊还记得原来那个快递员的样子:20多岁,很年轻,留着寸头,个头不高,服务态度很好。
“我从这家网站买过几次货,和这个快递员见过几次,脸儿也熟了,偶尔还要聊上几句。
他告诉我说他28岁,看上去身体也不错,怎么就去世了呢?”石磊感觉有些恍惚和伤心。
新接手的快递员说,原来的那个快递员每天非常忙,平均一天要送150到160件包裹,忙得饭都顾不上吃,“这个人是半个多月前去世的。
他每天的活儿太多了,肯定是累死的。
我们现在都非常忙。
”没聊上两句,这位同样年轻的快递员急匆匆地说,“不能和你聊了,我也要忙了。
”东单这家写字楼的前台工作人员也记得这位曾经的快递员,每天两趟送货,上午早的时候刚过8点就来了,下午一般三四点钟再过来一趟,“服务态度非常好。
”今天上午,京东商城证实称,这名快递员是在10月22日凌晨去世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突发的疾病,应该不是劳累的。
”据悉,京东商城针对普通员工设置有救助基金,目前已经为这位员工开始申请救助基金。
2010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611新闻传播史论考研真题及详解[视频讲解]中国人民大学201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611新闻传播史论一、名词解释(8×5=40分)1.印度报业托拉斯2.广州日报集团3.媒介审判4.大众传媒的麻醉功能5.微内容二、简答题(15×4=50分)1.简述互联网传播的发展历程。
2.简述新闻客观性原则在新闻操作过程中的要求。
3.概述大众传播中的“第三人效果”理论。
4.简述影响受众碎化的影响因素。
三、论述题(三选二,30×2=60分)1.论新闻工作者应该“通过合法途径或方式获取新闻素材”。
【附两份材料】材料一:根据《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第三条规定,新闻工作者“要通过合法途径和方式获取新闻素材,新闻采访要出示有效的新闻记者证。
”材料二(大意):4月,某报记者发现某校存在替考现象。
化名为考生,与“枪手”接触,了解了不少内幕。
后写成内参,上报相关部门,将该替考团伙打掉。
11月份,记者采写了揭露性稿件,披露了整个替考相关情况。
2.用“议程融合”的相关理论,解释网上信息的传播。
材料是肖提出的“议程融合”理论。
3.材料:欧洲关于置入式行销的法律规定结合植入式营销在中国的发展状况,选择一个角度谈谈你的看法参考答案:中国人民大学201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611新闻传播史论一、名词解释(8×5=40分)1.印度报业托拉斯【分析】外国新闻史,冷门但不生僻,英美等国的新闻史已经被考滥了,第三世界国家是今后考察重点,比较简单答:印度报业托拉斯(Press Trust Of India)简称印报托,是印度最大的通讯社。
前身是1908年建立的印度联合通讯社,1919年被路透社收买,成为其附属机构。
印度独立后,几家主要报纸1947年联合组建印度报业托拉斯,几年内逐步接收了路透社和附属的印度联合新闻社在印的资产和业务。
该社现在是较为独立的印度各报社组成的非盈利性合作组织,凡是购买印报托新闻稿的印度新闻媒介均可购买该社股票,但股东不分红。
2014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610新闻传播实务考研真题及详解[视频讲解]中国人民大学201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610新闻传播实务一、看下列关于中华环保联合会起诉中石油的材料,然后作答(总计50分)1.为全国性报纸编写一条600字的消息(30分)。
2.拟一个标题(10分)。
3.为该报纸官方微博撰写一条微博,简要评述(10分)。
材料:中石油吉林油田采油污水乱排农田 当地用水难吉林松原:采油污水乱排农田 罐车运输明目张胆据央视报道,近期有吉林省松原市的居民向我们反映,中石油吉林油田公然排污水。
11月10日,在吉林省松原市乌兰图噶镇的一处山沟里,几辆罐车正在往一片污水坑里排放着黑水。
一些车上带有中石油的字样和标志。
当地村民告诉记者,这些罐车排放的都是未经处理的采油污水,是从吉林油田松原采气厂的联合站拉来的。
联合站就是进行油气水分离和处理污水的地方,怎么会有污水往外排放呢。
随后记者来到松原采气厂的联合站,在这里只等了几分钟,就看到一辆牌照为吉J07706的罐车开出来,记者一路跟随,发现罐车直接驶向了污水坑,将黑水直排坑内,而这辆罐车上同样也喷涂着中国石油天然气运输公司的字样和标志。
记者以搭车的名义上了这台罐车,在交谈中,司机告诉我们,就是中石油的松原采气厂让他们往这里运输污水的。
罐车司机王艳国表示:“我们是中石油(运输公司)的,他们是油田的,我们是给他们打工。
”“这地方是你们自己找的还是这是上面的事?”随后,记者又在这个污水坑蹲守了6个小时,看到有近十辆罐车都将污水排入了这里,车多的时候甚至需要排队。
当地村民表示,最多的时候一天会有近三十辆罐车前来排污,罐车的容量大多在30立方到40立方。
随后记者来到了坑边,刚一靠近一股废油味就扑面而来,坑里的液体又黑又绿,有的地方非常粘稠,拿棍子都搅不动,我们步测了一下,这三个坑大约有3000平米以上。
村民说,最近三四年一直有大量的罐车在此排污。
他们还向记者出示了一段一年前拍摄的视频,当时这个污水坑里就已经倒满污水。
1994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实务(含采访写作、编辑、评论)试题考试科目:新闻业务一、名词解释:(共10分,每题5分)1、闭合式提问2、史沫特菜二、论述题(15分)试述毛泽东新闻报道作品的写作特色三、简答题(15分)简述三篇毛泽东撰写的社论的篇名及其中心论点四、分析题(20分)评析毛泽东评论《纪念孙中山先生》的论述特色(1000字以内)附文:纪念孙中山先生纪念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纪念他在中国民主革命准备时期,以鲜明的中国革命民主派立场,同中国改良派作了尖锐的斗争。
他在这一场斗争中是中国革命民主派的旗帜。
纪念他在辛亥革命时期,领导人民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的丰功伟绩。
纪念他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的丰功伟绩。
他在政治思想方面留给我们许多有益的东西。
现代中国人,除了一小撮反动分子以外,都是孙中山革命事业的继承者。
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且把这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
我们正在完成这个革命。
事物总是发展的。
一九一一年的革命,即辛亥革命,到今年,不过四十五年,中国的面目完全变了。
再过四十五年,就是二千零一年,也就是进到二十一世纪的时候,中国的面目更要大变。
中国将变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国。
中国应当这样。
因为中国是一个具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和六万万人口的国家,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
而这种贡献,在过去一个长时期内,则是太少了。
这使我们感到惭愧。
但是要谦虚。
不但现在应当这样,四十五年之后也应当这样,永远应当这样。
中国人在国际交往方面,应当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消灭大国主义。
孙先生是一个谦虚的人。
我听过他多次讲演,感到他有一种宏伟的气魄。
从他注意研究中国历史情况和当前社会情况方面,又从他注意研究包括苏联在内的外国情况方面,知道他是很虚心的。
他全心全意地为了改造中国而耗费了毕生的精力,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象很多站在正面指导时代潮流的伟大历史人物大都有他们的缺点一样,孙先生也有他的缺点方面。
人大新闻传播学笔记五传播实务笔记第一局部新闻实务〔一〕新闻采访一、根本名词1、第一手材料2、“身入〞与“心入〞3、采访基点4、新闻敏感5、新闻角度6、新闻线索7、报道思想8、采访的临时准备 9、采访方案 10、现场观察 11、巡回采访 12、易地采访13、交*采访 14、隐性采访二、简答题1、如何理解“新闻采访决定新闻写作〞?2、新闻采访与一般的调查研究相比,有哪些共性和个性?3、简述新闻记者采访的目的和任务。
新闻记者采访的目的,简言之,就在于获得新闻,并迅速地传播新闻。
这就要求记者善于从纷繁复4、简述新闻采访的作用。
5、为什么采访中记者要努力获取第一手材料?6、新闻敏感在采访过程中有哪些作用?7、记者应该怎样培养自己的新闻敏感?8、在采访过程中新闻线索有什么作用?9、谈谈记者怎样去获得新闻线索? 10、记者应如何做好采访的平时准备? 11、记者应如何做好采访的临时准备? 12、记者提问中有哪些问题要注意? 13、记者访问时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14、简述访问活动的要领。
15、简述现场观察的作用。
16、简述进行现场观察的技巧与方法。
17、隐性采访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18、怎样进行蹲点采访?19、如何做到“比拟中观察,观察中比拟〞? 20、记者在现场观察中进行细察应注意哪些问题? 21、记者采访时思考写作体裁有什么条件? 22、采访中思考写作的原因是什么?23、“面上找题目,点里作文章〞应怎样操作? 24、报道的角度应怎样理解?25、记者接近采访对象的方法有哪些?三、实务操作应用1、有位居委会主任,今年50多岁。
她全心全意为人民效劳,成天为居民的事儿操心忙碌,受到居民们的交口赞誉,并且受到市里的表扬。
现在要对这位主任作人物报道,请拟订一个简要的采访方案。
根据新闻线索提供的情况,初步拟定以下采访方案:〔1〕采访的中心思想:这位居委会主任把群众放在心中,着力赞扬她全心全意为人民效劳的精神。
〔2〕采访的重点对象:居委会主任本人,她的家人,对她特别感谢的居民,主管街道的领导,居委会的同事,其他居民,片#。
中国人民大学610-新闻传播实务考研参考书目、考研真题、复试分数线610-新闻传播实务课程介绍《网络新闻传播实务》是一部具有开拓性的网络新闻传播实务研究专著。
它从网络传播的数字化、超链接、交互性、聚成性、全球化、快捷性等特点出发,在以传统媒体实务为参照系的基础上,初步勾勒出了网络新闻传播实务的内容体系。
这一体系对网络新闻传播实务的技术、原则、方法及其基本流程(采写编评、网站设计与编排、发布)等进行了总结和探讨。
在研究过程中,力求将网络实务的每一环节中所用的技术(主要是软件)和原则有机结合起来,并在重点部分配以实例,做到原则、技术和应用并行。
全书内容丰富且现实针对性强,体例新颖,语言明白晓畅。
其读者对象主要是新闻传播专业的广大师生和新闻实务工作者,也可作为新闻传播学和网络传播专业的教材。
中国人民大学考研复试分数线学术学位:学科门类政治、外语、专一(数学)、专二、总分01哲学50509090330↓02经济学5555909036003法学50↓50↓909035004教育学5050180330↓05文学5555909035006历史学5050180335↑07理学4545909030008工学4545909030009医学5050180↑30012管理学50↓50↓9090350↓13艺术学45459090330专业学位:专业学位政治、外语、专一、专二、总分备注02经济类专业学位(金融、应用统计、税务、国际商务、保险、资产评估)50509090340035101法律(非法学)50509090340↓035102法律(法学)505090903300352社会工作505090903300453汉语国际教育50509090315↓0552新闻与传播55559090355↓0651文物与博物馆4545180↑3200852软件工程454580803000951农村与区域发展50509090300100↓50170↓未通过提前面试1251工商管理同教育部A类分数线通过提前面试1252公共管理115↑50180↑12060225↑全日制1253会计120↑50205↑非全日制1255图书情报12055↓195↓40↓40↓9090325↑1351艺术注:1、各学院可根据生源情况上调复试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