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幕墙防雷系统设计通用版
- 格式:docx
- 大小:68.77 KB
- 文档页数:7
防雷构造设计《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102-2003规定:“玻璃幕墙的防雷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和《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的有关规定。
幕墙的金属框架应与主体结构的防雷体系可靠连接,连接部位应清除非导电保护层。
”《金属与石材幕墙工程技术规范》防雷问题专题审查会纪要将送审稿中“防雷体系”(JGJ102-96第4.4.7条“……玻璃幕墙应形成自身的防雷体系……”中的“防雷体系”)改为防雷装置。
取消关于接地电阻的要求。
玻璃幕墙是附属于主体建筑的围护结构,幕墙的金属框架一般不单独作雷接地,而是利用主体结构的防雷体系,与建筑本身的防雷设计相结合,因此要求应与主体结构的防雷体系可靠连接,并保持导电通畅。
1.高层建筑金属幕墙防雷设计原理大气的流通形成了雷云,随着雷云下部的负电荷积累,其电场强度的增加到极限值,于是开始向下梯级放电,称为下行先导放电。
在电气—几何模型中,雷先导的发展起初是不确定的,直至先导头部电压足以击穿它与地面目标间的间隙时,也即先导与地面目标的距离等于击距时,才受到地面影响而开始定向,在被保护的建筑物上安装接闪器,就是使它产生最强的先导和雷先导会合,从而防止建筑物受到雷击。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所提出的接闪器保护范围是以滚球法为基础的,所谓滚球法是以hr为半径的一球体沿需要防直接雷的部位滚动,当球体只触及接闪器(包括被利用作为接闪器的金属物)或只接触及接闪器和地面(包括与大地接触并能承受雷击的金属物)而不触及需要保护的部位时,则该部位就得到接闪器的保护。
用许多防雷导体(通常是垂直和水平导体)以下列方法盖住需要防雷的空间,即用一给定半径的球体滚过上述防雷导体时不会接触要防雷的空间。
它是基于以下雷闪数学模型(电气—几何模型):hr=2I+30(1-e–1/ 6.8)(3-6)或简化为hr≈9.4×I2/3与相对应的电流I=(hr/9.4)1. 5(3-7)当hr=30m时I=5.7kA 当hr=45m时I=10.5kA 当hr=60m时I=16.1kA当雷电流小于上述数值时,雷闪有可能穿过接闪器击于被保护物上,而等于和大于上述数值时雷闪将击于接闪器上。
第三节、分部分项工程主要施工方法(一)、干挂石材幕墙施工方法本工程干挂石材幕墙采用了不锈钢挂件安装工艺。
1、石材幕墙主要安装工艺流程图:为保证石材幕墙的装饰效果,我司将采取如下措施控制好质量:(1)材料选择:本工程采用30mm厚优质花岗岩,质量满足《天然花岗岩石荒料》JC204和《天然花岗岩石建筑板材》JC205规定,满足规范及招标文件的要求,并严格按花岗石材技术指标选用材料,保证花岗石的物理性能无差异。
(2)石材外装饰面的色差控制:采用同一矿脉的石材,以业主确定的石材样板为色差控制标准,进行选择色泽一致的原料,确保花岗石板材基本上无色差现象,并在同一颜色幕墙石材表面采用有机硅石材防护液处理,保证石材在今后的使用过程中不受到内部污染。
(3)板块加工程序:首先对荒料进行编号,再根据编号顺序逐一进行石纹规律调查,将石纹一致的加工锯成板胚,再将每块荒料的板胚进行编号,选定所需的装饰面,而后把板胚粗磨打平,打平到符合部颁标准T205-83的要求。
1)产品表面光泽度须达到75度以上,表面平整度误差不超过0.5MM,角度偏差不超过0.5MM,几何尺寸要达到(+0MM,-1MM)的要求,厚度偏差不超出(+1MM,-2MM);2)产品表面色差尽量控制基本一致,但不允许有石胆、石蛇、射线、扫花及边角有损现象。
(4)板材加工完后,须在石板表面做好防污染涂料处理;(5)运至现场的石材均以开好尺寸,入库后应注意防潮;(6)绘制板材排列翻样图,由于外形尺寸变化多,板材所需规格多,为了便于加工,施工需要,所有要挂的花岗石板均进行排板翻样图绘制,每块材均编号,注明尺寸大小,绘制平面图,排列图及详图;安装前应根据施工石材排版图检查领出的石材相符。
(7)施工准备:我司派驻石材加工厂检验员一名,材料进场检验员一名及现场色差控制员一名。
所有施工人员熟悉图纸,熟悉施工工艺,施工主管须对施工班组进行技术交底和操作培训。
对花岗石岩板材需开箱预检数量,规格及外观质量,逐块检查,不符合质量标准的立即退回加工厂。
高层建筑玻璃幕墙防雷接地技术在高层建筑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防雷接地技术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玻璃幕墙作为建筑外立面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需要特别关注该技术的应用。
一、高层建筑防雷接地的意义高层建筑通常会吸引和积聚大量的雷电,因为它们通常比周围地面高出很多。
如果高层建筑没有进行有效的防雷接地,雷电就可能直接撞击到建筑物上,给建筑本身和周边环境带来巨大的潜在风险和危害,如火灾、人身安全等。
因此,确保高层建筑的防雷接地系统的安全和有效性非常重要。
二、玻璃幕墙防雷接地的技术原理玻璃幕墙防雷接地技术可以分为直接接地和间接接地两种方式。
直接接地是将幕墙金属骨架和其他金属构件通过导电接地体与地下的导体进行直接连接。
这样一来,如果建筑物被雷电击中,电流会通过导电接地体排入地下,从而保护建筑物的安全。
间接接地是通过接地导线将幕墙金属骨架连接到建筑物的主要接地系统上。
该接地系统通常包括地网、接地网和立杆。
通过这种接地方式,雷电击中建筑物时,电流会分散到主要接地系统上,从而保护建筑物。
三、玻璃幕墙防雷接地的具体实施方案1. 制定设计规范和要求: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制定专门的设计规范和要求,明确幕墙的防雷接地设施的类型、位置、材料和连接方式。
2. 幕墙金属骨架和导电接地体:幕墙金属骨架通常由铝合金或不锈钢制成,这些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
在金属骨架的底部和顶部设置导电接地体,使幕墙整体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3. 导线和接地系统连接:通过导线将幕墙金属骨架连接到建筑物的主要接地系统上,确保电流可以顺利排入地下。
4. 主要接地系统的布置:在建筑物周围布置地网、接地网和立杆等主要接地设施,形成有效的接地系统。
地网通常由多条导线和接地极组成,接地网则是将多个接地极通过导线连接起来。
5. 引下线的设置:在幕墙的附近设置引下线,将雷电引到接地系统上。
引下线通常由导线或金属杆构成,通过合适的绝缘装置与建筑物的金属骨架连接。
四、玻璃幕墙防雷接地的施工要点1. 施工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相关的安全规范和要求。
建筑幕墙防雷技术规范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建筑幕墙防雷的基本要求、防护措施、施工与检测、维护与管理。
本文件适用于构件式幕墙,单元式幕墙、点支承幕墙或采用金属支承结构的建筑幕墙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1431—2015 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GB 51348—2019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标准JGJ/T 139—2020 玻璃幕墙工程质量检验标准JGJ/T 365—2015 太阳能光伏玻璃幕墙电气设计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建筑幕墙由面板与支承结构体系组成,具有规定的承载能力、变形能力和适应主体结构位移能力,不分担主体结构所受作用的建筑外围护墙体结构或装饰性结构。
[来源:GB/T 34327—2017,2.1]3.2构件式幕墙在现场依次安装立柱、横梁和面板的框支承建筑幕墙。
[来源:GB/T 34327—2017,3.3.1.1]3.3防雷装置用于减少闪击击于建(构)筑物上或建(构)筑物附近造成的物质性损害和人身伤亡,由外部防雷装置和内部雷电防护装置组成。
[来源:GB 50057—2010,2.0.5]3.4均压环围绕建筑物形成一个回路的导体,它与建筑物雷电引下导体间互相连接并且使雷电流在各引下导体间分布比较均匀。
[来源:GB/T 19663—2005,3.18]3.5接闪器由拦截闪击的接闪杆、接闪带、接闪线、接闪网以及金属屋面、金属构件等组成。
[来源:GB 50057—2010,2.0.8]3.6防雷等电位连接将分开的诸金属物体直接用连接导体或经电涌保护器连接到防雷装置上以减小雷电流引发的电位差。
[来源:GB 50057—2010,2.0.19]3.7构件构成建筑幕墙结构体系的基本单元,包括面板、支承装置和支承构件等,可以是单件或组合件。
建筑幕墙防雷设计1. 引言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建筑物的规模越来越大,建筑幕墙作为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了美观、保温、隔热等重要作用。
然而,建筑物高度的增加也带来了防雷安全问题。
在雷暴天气中,建筑物成为了高架结构,容易受到雷电的直接攻击,给人身安全和建筑设施造成严重损害。
因此,在建筑幕墙设计中,防雷措施的应用尤为重要。
本文将重点介绍建筑幕墙防雷设计的相关知识和具体应用方法,并以此为指导,保证建筑物在雷暴天气中的安全,为人身安全和财产损失提供有效的保护。
2. 建筑幕墙防雷设计原理2.1 雷电的形成和特性雷电是一种自然现象,产生于云间的电荷分离和电荷积累过程中。
当云层内外电荷差距达到一定程度时,云间或云与地之间会发生电荷放电现象,产生强大的电流和电压。
雷电的形成与电流路径导向、电磁感应、电荷分布等因素密切相关。
2.2 建筑幕墙防雷设计原理建筑幕墙防雷设计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合理设置防雷系统,分散、吸收、引导和释放雷电能量。
具体原理包括:•集流放电原理:通过合理设置接地系统,在防雷系统上方建立一个高度适当的集流体,能够吸引雷击。
•避雷针原理:在建筑物的高处设置避雷针,通过尖角附近的电场增强效应,促使雷电在避雷针上进行放电,避免直接雷击建筑幕墙。
•避雷嵌线原理:在建筑幕墙表面安装导电性能良好的避雷嵌线,将雷电引导至地下的避雷接地系统。
3. 建筑幕墙防雷设计方法3.1 雷电密度分析在进行建筑幕墙防雷设计时,首先需要对工程所在地区的雷电密度进行分析。
根据当地雷电密度数据,可以确定合理的防雷等级以及防雷设施的配置要求。
3.2 接闪器的选取根据指导标准和当地特点,选择适合的接闪器类型。
常见的接闪器包括避雷针、防摩设备和防火设备等。
根据建筑物的高度、形状和风速等因素,选择最合适的接闪器。
3.3 接地系统的设计接地系统是建筑幕墙防雷设计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合理设计接地系统可以有效地将雷电能量传导至地下。
接地系统的设计要考虑接地体的位置、大小、材料等因素,确保接地系统的导电性能良好。
建筑幕墙的防雷设计与施工【摘要】幕墙是独立悬挂在建筑主体结构之外的建筑外围护系统,当建筑幕墙围护建筑物后,建筑物原防雷装置由于建筑幕墙的屏蔽效应,不能直接起到防雷作用,闪电对建筑物的雷击,往往变成了对建筑幕墙的直接雷击,因此,建筑幕墙的防雷设施设计与施工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建筑幕墙防雷设计施工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建筑幕墙是由金属构架与板材组成,不承担主体结构荷载与作用的建筑外围护结构。
建筑幕墙除有技术发展较成熟的玻璃幕墙、金属幕墙和石材幕墙外,还有现在发展得较快的多用于大空间的点驳式幕墙和新型的气循幕墙、智能幕墙与光电幕墙。
建筑幕墙是现代建筑流派的主要表现特征,在新世纪的现代化城市建筑中具有不可替代的艺术地位。
建筑幕墙的金属骨架是良导体,幕墙的防雷措施不当,可能会遭到雷电的侧击破坏,严重的可能招至火灾,所以幕墙的防雷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规范进行设计和施工。
一、建筑幕墙防雷设计1、建筑幕墙防雷设计相关技术规范《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与《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gb50601—2010是建筑物防雷设计、施工与验收上位规范的现行版本。
这两本标准的修订和制订均参照和采纳了国际电工委员会iec62305 系列标准,是与国际雷电防护新标准体系接轨、技术水平先进的标准规范。
与建筑幕墙防雷设计相关的技术规范还有《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102 和《金属与石材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133。
jgj16由于并未采纳国际雷电防护新标准体系,存在一些与《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相抵触的规定。
jgj102和jgj133目前正在进行修订,其中有关幕墙防雷设计的条文也将参照《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和《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gb50601—2010的规定进行修订。
2、幕墙的防雷设计依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 的有关规定和建筑物的重要性、使用性质、发生雷电事故的可能性,将建筑幕墙也分为一类防雷幕墙、二类防雷幕墙、三类防雷幕墙。
幕墙防雷标准图集说明—.幕墙防雷标准图集说明本幕墙防雷标准图集由幕墙的防雷节点图(包括框架幕墙铝竖框避雷节点、框架幕墙钢竖框避雷节点、单元幕墙避雷节点等)、防雷立面图和防雷平面网格布置图组成。
适用于我公司工程上常用的框架式玻璃、石材、铝板幕墙,单元式玻璃、石材、铝板幕墙的防雷设计。
二.幕墙防雷设计的等级建筑物应根据其重要性、使用性质、发生雷电事故的可能性和后果,按防雷要求分为三类。
遇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划为第一类防雷建筑物:1. 凡制造、使用或贮存炸药、火药、起爆药、火工品等大量爆炸物质的建筑物,因电火花而引起爆炸,会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
2. 具有0区或10区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
3. 具有1区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因电火花而引起爆炸,会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
遇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划为第二类防雷建筑物:1. 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的建筑物。
2. 国家级的会堂、办公建筑物、大型展览和博览建筑物、大型火车站、国宾馆、国家级档案馆、大型城市的重要给水水泵房等特别重要的建筑物。
3. 国家级计算中心、国际通讯枢纽等对国民经济有重要意义且装有大量电子设备的建筑物。
4. 制造、使用或贮存爆炸物质的建筑物,且电火花不易引起爆炸或不致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
5. 具有1区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且电火花不易引起爆炸或不致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
6. 具有2区或U区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
7. 工业企业内有爆炸危险的露天钢质封闭气罐。
8. 预计雷击次数大于0. 06次/ a的部、省级办公建筑物及其它重要或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物。
9. 预计雷击次数大于0. 3次/a的住宅、办公楼等一般性民用建筑物。
注:预计雷击次数应按《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附录一计算。
遇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划为第三类防雷建筑物:1.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的建筑物及省级档案馆。
2. 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0. 012次/a,且小于或等于0. 06次/a的部、省级办公建筑物及其它重要或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物。
二类防雷幕墙防雷要求一、引言二类防雷幕墙是指在建筑物外立面上设置的一种特殊构造,用于保护建筑物免受雷击的幕墙系统。
在我国,由于雷电活动频繁,建筑物的防雷措施成为了重要的安全要求之一。
本文将介绍二类防雷幕墙的防雷要求。
二、二类防雷幕墙的定义和分类二类防雷幕墙是指通过特殊构造和材料,能够有效地吸收和分散来自外部环境的闪电电流,并将其导入地下或周围金属结构中,从而保护建筑物内部设备和人员安全的一种幕墙系统。
根据其材料和结构特点,二类防雷幕墙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导体型:采用导电性能良好的材料,如金属板、网格等作为主要构件,并通过连接导线将其与地下或周围金属结构连接起来。
2.绝缘型:采用绝缘性能良好的材料,如复合材料、陶瓷等作为主要构件,并通过绝缘材料将其与地下或周围金属结构隔离开来。
3.混合型:采用导体型和绝缘型结合的方式,既能够吸收和分散雷电电流,又能够保持幕墙的美观性。
三、二类防雷幕墙的防雷要求为确保二类防雷幕墙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下是二类防雷幕墙的防雷要求:1.材料选用:二类防雷幕墙应选用具有良好导电性或绝缘性能的材料,以确保其在雷电活动中能够有效吸收和分散雷电电流。
同时,材料应具有耐久性和抗腐蚀性,以确保长期使用效果。
2.结构设计:二类防雷幕墙的结构设计应考虑到建筑物的整体结构,并与之相协调。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合理确定导线连接方式、导线截面积等参数,以确保导线能够承受预期的雷击电流,并将其有效引入地下或周围金属结构。
3.接地系统:二类防雷幕墙应与建筑物的接地系统相连,并通过可靠的接地装置将雷电电流导入地下。
接地装置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要求,并定期进行检测和维护。
4.施工工艺:二类防雷幕墙的施工应按照相关规范进行,确保各部件的连接牢固可靠,材料的质量符合要求。
施工人员应具备相应的防雷知识和技能,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确保施工过程中人员的安全。
5.检测和维护:二类防雷幕墙建成后,需要定期进行检测和维护。
避雷系统施工方案
一、幕墙防雷
1.幕墙防雷设计依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 和《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
2.根据规范的分类范围和建筑物特点,幕墙防雷设计符合规范
GB50057-2010 的二类防雷和规范JGJ16-2008 的一类防雷;
3.幕墙防雷体系与主体结构的防雷体系可靠连通;
4.安装防雷导线前应先除掉接触面上的钝化氧化膜或非导电物质;
5.该建筑的建筑标高为 45.00 米以上,每三层梁部位设置一道均压环,并与主体结构防雷体系可靠连接;
6.在女儿堵顶部、檐口处、挑檐处均应设置均压环,并将雨棚、悬挑金属构件与均压环可靠连接;
7.采用直径为 12mm 圆钢将铝合金立柱通过不锈钢片与均压环相连,焊接时采用对面焊,圆钢搭接长度不小于 100mm,焊缝高不小于 6mm,外露表面二道防锈漆处理;
8.采用直径为 12mm 圆钢将均压环与主体结构引下线的接头处可靠连接,焊接时采用对面焊,圆钢搭接长度不小于 100mm,焊缝高不小于 6mm,外露表面二道防锈漆处理;
9.铝合金立柱之间采用柔性铜索导通,铜质导线截面积不小于 25mm2;
将均压环与作为防雷引线的铝合金立柱相连间距不大于 8m,在转角部位必须将立柱设计成引下线,安装完成后,幕墙自身接地电阻不大于 1 欧姆;冲击接地电阻不大于 10 欧姆。
建筑幕墙防雷系统设计建筑幕墙是城市现代化建筑的主要形式之一,其采用直线、平面、现代化的造型风格,增强了城市的现代感和时尚感。
然而,由于自然灾害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建筑幕墙在雷电等灾害发生时,往往容易受到损害。
因此,在建筑幕墙的设计、施工和维护过程中,建筑幕墙防雷系统设计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1.建筑幕墙防雷系统的作用建筑幕墙防雷系统主要起到了两个作用:(1)防护建筑在雷电发生时,建筑幕墙防雷系统能够将雷电电流传递到地面,保护建筑不受到雷击的破坏。
(2)保护人员在雷电发生时,建筑幕墙防雷系统能够将雷电电流传递到地面,避免人员受到雷击而发生危险。
2.建筑幕墙防雷系统的设计(1)建筑幕墙防雷系统的排除危险因素建筑幕墙防雷系统的设计要考虑到排除危险因素。
例如,当建筑幕墙高度大于等于45米时,需要考虑到建筑本身的导磁性能以及周围环境的磁场强度。
(2)建筑幕墙防雷系统的引导设计建筑幕墙防雷系统的引导设计是一个比较关键的问题。
在引导设计时,需要考虑到建筑幕墙的形式和尺寸,以及附近的自然环境等因素。
同时,还应考虑到雷电的传播通道,以达到良好的引导效果。
(3)建筑幕墙防雷系统的接地设计接地系统是建筑幕墙防雷系统的核心部分,可以保证雷电电流在建筑幕墙中传递到地面。
在接地设计中,需要考虑到建筑的土壤和地质条件,以及雷电电流的分布和传输情况等因素。
(4)建筑幕墙防雷系统的材料选择建筑幕墙防雷系统的材料选择非常重要。
要选择导电材料,例如铜、铝、不锈钢等。
同时,在材料的选择中,还需要考虑到材料的耐腐蚀性、接触电阻和导电率等因素。
3.建筑幕墙防雷系统维护为了保证建筑幕墙防雷系统的正常运行,在建筑幕墙防雷系统的维护过程中,应该进行如下的工作:(1)定期检查建筑幕墙防雷系统的各项参数和设备的运行状态。
(2)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修复或更换。
(3)定期清洗建筑幕墙防雷系统。
(4)定期对接地设备和接地线进行检查和维护。
建筑幕墙防雷系统设计是建筑幕墙设计的必要组成部分,它能够防止建筑幕墙发生雷击并保护人员安全,减少损失,保证建筑物的长期稳定和安全使用。
建筑幕墙雷击防护措施1防直击措施1.1建筑幕墙的压顶板、金属屋檐、金属采光顶和金属屋面,当符合下列要求时,宜利用其作为接闪器:a)金属板之间具有持久的电气贯通连接,可采用卷边压接、缝接、熔焊、螺钉或螺栓连接;b)当金属板需要防雷击击穿时,不锈钢、热浸镀锌钢和钛板的厚度不应小于4mm,铜板厚度不应小于5mm,铝板厚度不应小于7mm;c)当金属板不需要防雷击击穿和金属板背面无易燃物品时,铅板的厚度不应小于2mm,不锈钢、热浸镀锌钢、钛和铜板的厚度不应小于0.5mm,铝板厚度不应小于0.65mm,锌板厚度不应小于0.7mm;d)金属板应无绝缘被覆层。
注:薄的油漆保护层、1mm厚沥青层或0.5mm厚聚氯乙烯层或类似保护层均不应属于绝缘被覆层。
1.2建筑幕墙顶部的金属构件可不装接闪器,但应和主体建筑的防雷装置可靠连接。
符合标准规定的幕墙金属构件可作为接闪器使用。
1.3建筑幕墙顶部及其附属设施位于主体建筑接闪器的保护范围外,或不满足上述要求时,应按规定增设接闪器。
2防侧击措施2.1建筑幕墙的立柱和主体建筑的均压环宜电气贯通形成防侧击的防雷网格,防雷网格尺寸应符合表1的规定。
2.2建筑外廓各阳角上的幕墙立柱应作为引下线使用,在其断开处采取防雷等电位连接。
作为引下线使用的立柱间距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建筑物外部防雷装置的技术要求2.3幕墙立柱应至少采取下列一种均压措施,均压环间距应符合表1的规定:a)利用主体建筑的均压环,将立柱、预埋件与均压环之间采取防雷等电位连接;b)利用幕墙的横梁,将各立柱与横梁之间进行防雷等电位连接;c)安装幕墙专设均压环,与各立柱和主体建筑的防雷装置进行防雷等电位连接。
3其他防护措施3.1建筑幕墙防雷装置与主体建筑宜采用共用接地,主体建筑接地装置应符合标准规定。
3.2固定在建筑幕墙上的景观照明、航空障碍信号灯及其他用电设备和线路应根据主体建筑防雷类别采取相应的防闪电电涌侵入措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a)无金属外壳或保护网罩的用电设备处在接闪器的保护范围内;b)从配电箱引出的配电线路应穿钢管。
避雷安装
根据现行国标《建筑防雷设计标准》GB50057-94,防雷处理要求,具体处理方案如下:
1.幕墙防顶雷:
鉴于顶部封边为铝板(金属)幕墙,属于易受雷击部位,尤其是转角处为雷击率最高部位。
为此我公司方案设计措施是,一方面直接使用建筑避雷针,另一方面利用封边铝板做接闪器,且与土建女儿墙内钢筋连接成电气通路,且对地电阻不大于4 欧姆。
铝立柱与钢结构导通,钢结构与土建女儿墙内钢筋连接成电气通路。
2.幕墙防侧击雷:
本工程为钢筋混凝土建筑,而且钢筋混凝土为现浇,钢筋已通过焊接连接的方式连通,整幢建筑物已处于均压中。
一方面,本工程幕墙的防雷是通过立柱与钢支座可靠连接,钢支座与预埋件连接,预埋件已与土建中钢筋用绑扎法连接或焊接,从而使幕墙与主体结构之间连接成电气通路;另一方面,每隔两层幕墙横向设置均压环,均压环由φ12mm 圆钢制作,圆钢截面积为113.2mm2>规范要求的48mm2,均压环对内与建筑防雷接地装置焊接连通,对外通过幕墙钢支座与处于均压环楼层的立柱可靠连接,用φ12mm 钢筋焊接制作,焊接长度为70×2=140mm>100mm(规范要求),立柱至上而下用导体可靠连接,立柱连接片采用截面为40mm×1.2mm 铝板,截面积为48mm2,用不锈钢自攻钉连接,对地电阻不大于4 欧姆接方式。
幕墙工程防雷方案一、幕墙工程的雷击危害雷击对于建筑的威胁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直接打击幕墙结构,另一方面是由于雷电磁感应引发的幕墙内部设备受损。
因此,针对这两个方面,我们需要分别制定相应的防雷措施。
二、幕墙结构的防雷设计1. 导电带的设置由于幕墙结构往往是由金属材料构成,因此在设计幕墙结构时,可以考虑在幕墙表面设置导电带。
导电带一般采用铝合金材质,其作用是将雷击电流引导至地面,以减小雷击对幕墙结构的危害。
2. 接地设计在幕墙结构的设计中,需要设置良好的接地系统,以确保雷击电流能够迅速引导至地下,避免对幕墙结构造成损害。
接地系统一般包括接地极、接地网等部分,其设计需要符合相关的国家标准和建筑规范。
3. 避雷针的设置对于幕墙建筑,可以考虑在建筑顶部或者其附近设置避雷针,以减小雷击的可能性。
避雷针一般采用尖椭球形或者尖柱形设计,其作用是通过放电原理,将雷电荷引导至地面,从而保护幕墙结构的安全。
4. 结构耐雷设计在幕墙结构的设计中,需要考虑其耐雷能力,采用一些防护措施,如增加结构的耐冲击性能、加强连接件的抗雷击能力等,以提高幕墙结构的抵御雷击能力。
三、幕墙内部设备的防雷1. 内部设备的接地设计在幕墙内部设备的设计中,需要考虑其接地问题,确保内部设备能够快速地将雷击电流引导至地下,避免设备的损坏。
2. 内部设备的电气绝缘针对幕墙内部设备,可以采取一些电气绝缘措施,确保设备在雷击时不受损坏。
这包括对设备进行绝缘处理,采用防雷保护装置等。
3. 设备的防护罩设计在幕墙内部设备的设计中,可以考虑设置防护罩,以在雷击时保护设备不受损坏。
防护罩一般采用金属材料或者导电材料制成,其作用是将雷击电流引导至地下,避免对设备造成损害。
四、其他防雷措施除了针对幕墙结构和内部设备的防雷措施外,还可以考虑一些其他的防雷措施,如设置雷电感应器、防雷接地装置等,以全面提高幕墙工程的防雷能力。
总之,幕墙工程的防雷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幕墙结构和内部设备的防雷问题,采取一系列完善的防雷措施,以确保幕墙工程在雷击环境中能够安全运行。
二类防雷幕墙防雷要求二类防雷幕墙防雷要求随着现代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防雷技术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在建筑物的设计和施工中,防雷幕墙是一种常见的防雷措施。
二类防雷幕墙是指在建筑物外墙上设置的防雷幕墙,其防雷等级为二类。
那么,二类防雷幕墙的防雷要求有哪些呢?1.导电性能要好二类防雷幕墙的导电性能是其防雷效果的关键。
导电性能好的防雷幕墙能够有效地将雷电流引入地下,从而保护建筑物和人员的安全。
因此,在设计和施工防雷幕墙时,必须确保其导电性能良好。
一般来说,防雷幕墙的导电性能取决于其材料和结构,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2.接地系统要可靠防雷幕墙的接地系统是其导电性能的保证。
接地系统要能够将雷电流迅速引入地下,从而避免对建筑物和人员造成伤害。
因此,在设计和施工防雷幕墙时,必须确保其接地系统可靠。
一般来说,接地系统应该采用多点接地方式,以提高其接地效果。
3.防雷幕墙的材料要符合要求防雷幕墙的材料是其防雷效果的重要因素。
防雷幕墙的材料应该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和耐腐蚀性能,以保证其长期使用效果。
一般来说,防雷幕墙的材料应该选择铝合金、不锈钢等具有良好导电性能和耐腐蚀性能的材料。
4.防雷幕墙的施工要规范防雷幕墙的施工是其防雷效果的关键。
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确保防雷幕墙的导电性能和接地系统的可靠性。
同时,施工过程中还要注意安全,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总之,二类防雷幕墙的防雷要求非常严格,需要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要求进行。
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防雷幕墙的防雷效果,保护建筑物和人员的安全。
安全管理编号:YTO-FS-PD187
建筑幕墙防雷系统设计通用版
In The Production, The Safety And Health Of Workers, The Production And Labor Process And The Various Measures T aken And All Activities Engaged In The Management, So That The Normal Production Activities.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建筑幕墙防雷系统设计通用版
使用提示:本安全管理文件可用于在生产中,对保障劳动者的安全健康和生产、劳动过程的正常进行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从事的一切活动实施管理,包含对生产、财物、环境的保护,最终使生产活动正常进行。
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一.建筑幕墙的防雷分类:
根据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的规定,建筑物的防雷共分三类,其中第一类主要是属于具有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如使用或贮存炸药、火药、起爆药等爆炸物质的建筑物等,而现阶段我们常用的建筑幕墙的防雷分类主要是属于第二类或第三类的。
二.建筑幕墙的防雷措施:
对于第一类建筑物和具有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的防雷措施,除了防直击雷外还需防雷电侵入的措施;而对于第二类或第三类的常用建筑幕墙的防雷措施主要是防直击雷。
主要防直击雷的建筑幕墙,不仅要考虑顶层直击雷,还要考虑侧向直击雷,防顶层直击雷的防雷措施是在建筑物顶上装设避雷网(带)或避雷针或由其混合组成的接闪器,其避雷网一般按规定沿着屋角,屋脊,屋檐,檐角等易受雷击的部位敷设,并在整个屋面组成不大于10x10m或12x8m的网格(第三类防直击雷为20m×20m或24m×l6m的网格),防侧向直击雷的防雷措施是通过在建筑幕
墙层间部位设置一圈圈闭合的均压环,然后通过引下线传到接地装置。
三.建筑幕墙的防雷装置:
建筑幕墙的防雷装置主要包括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
在建筑幕墙的防雷设计中,应充分利用建筑物的这些装置,将建筑幕墙竖向龙骨、横向龙骨和建筑物防雷网接通,连成一个防雷整体,把建筑幕墙获得的巨大雷电能量,通过建筑幕墙的防雷系统,迅速地输送到地下,保护建筑幕墙免遭雷电破坏的作用。
1.接闪器:接闪器是直接接受雷击的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网,以及用作接闪的金属屋面和金属构件等。
建筑幕墙常用的防雷装置的接闪器,通常是采用直接装设在建筑物上的避雷针、避雷带或避雷网作为接闪器。
用于作接闪器的避雷针所采用的尺寸,若按热稳定性检验,则只要很小的截面就够了,所采用的尺寸主要是考虑机械强度和防腐蚀问题,避雷针宜采用圆钢或焊接钢管,其直径不应小于下列数值:针长1m以下,圆钢为12mm,钢管为20mm;针长1-2m,圆钢为16mm,钢管为25mm;而对作接闪器的避雷网和避雷带宜采用圆钢或扁钢,优先采用圆钢, 圆钢直径不应小于8mm,扁钢截面不应小于
48mm2,其厚度不应小于4mm。
在同一截面下,圆钢的周长比扁钢的小,其与空气的接触面也小,受空气腐蚀相
对也小,此外,圆钢易于施工,材料易得,所以,建议优先采用圆钢。
建筑幕墙接闪器布置时,对于第一类防雷的建筑物,避雷网网格尺寸不大于5x5m(或6x4m);第二类防雷的建筑物,避雷网网格尺寸不大于10x10m(或12x8m);第三类防雷的建筑物,避雷网网格尺寸不大于20x20m(或
24x16m)。
在建筑幕墙设计时,我门通常是将建筑幕墙顶部女儿墙的盖板部分,有目的地把它设计成幕墙接闪器,因为该部分处于建筑幕墙的顶部,常用3mm铝单板(或4mm铝塑板)做为盖板。
我们知道,铝板是一种良好的导体,其电场强度很大,当它沿建筑物女儿墙的顶部分布时,雷电先驱很自然地被吸引过来,是雷击率最大的部位,从而起到接闪器的作用。
这样,幕墙接闪器接受到的雷电流,就可以通过幕墙女儿墙的避雷均压环和防雷引下线,安全地把雷电流引到建筑物的防雷网,并导通到接地装置,达到避雷的作用。
(如下图:建筑幕墙顶部女儿墙防雷节点图)
建筑幕墙顶部的接闪器,通常只能防顶层直击雷,对于防侧向直击雷,主要是在建筑幕墙的层间部位,每隔三层设置一圈闭合的均压环,均压环可用直径12mm镀锌钢
筋(或采用40x4镀锌钢板)焊接而成,然后通过引下线引到接地装置。
均压环的设置,对于第二类防雷的建筑物,均压环环间垂直距离不应大于10m, 引下线的水平距离不大于10m。
对于金属屋面的建筑物, 普通的金属屋面的防雷处理是在屋面板上设置网格状避雷带作为接闪器,这种做法会影响屋面的美观性,同时由于固定避雷带需要在屋面板上打螺钉,增加了漏水隐患。
如今, 越来越多的金属屋面建筑物,不单独做接闪器,而是利用建筑物其本身屋面作为接闪器,通定网格交叉点设置引下线,将电流引至底板,由底板传至结构主檩条,形成避雷体系,并与主体结构防雷体系可靠的连接。
当利用建筑物本身屋面作为接闪器时应符合下列要求:金属板之间采用搭接时,其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00mm;金属板下面无易燃物品时,其厚度不应小于0.5mm;金属板下面有易燃物品时,其厚度,钢板不应小于4mm,铜板不应小于5mm,铝板不应小于7mm;金属板无绝缘被覆层。
屋面板满足上述所有条件时,可以将屋面板作为接闪器,从而大大地使整个屋面更加整洁美观。
(如下图:用屋面板作接闪器节点图;屋面防雷大样图)2.引下线:引下线是连接接闪器与接地装置的金
属导体,建筑幕墙常用的防雷装置的引下线是利用建筑幕墙竖向主龙骨作为引下线,竖向主龙骨在伸缩缝的连接处采用电导铜线(或采用40×4铝合金片)制成的可伸缩的避雷连通导线并上下相连接,连接处上下各用M6不锈钢螺栓进行压接,并加不锈钢平垫和弹簧垫。
设置均压环的楼层所有竖向主龙骨与横向龙骨的连接处,通过L40×4铝角码两端各用两个M8不锈钢对穿螺栓进行压接,并加不锈钢平垫和弹簧垫。
(如下图:建筑幕墙防雷节点图;幕墙立面防雷大样图)
对于单独作为引下线的建筑物,宜采用圆钢或扁钢,通常优先采用圆钢,圆钢直径不应小于8mm。
扁钢截面不应小于48mm2,其厚度不应小于4mm。
引下线应沿建筑物外墙明敷,并经最短路径接地;建筑艺术要求较高者可暗敷,但其圆钢直径不应小于10mm,扁钢截面不应小于80 mm2。
3.接地装置:接地装置是接地体和接地线的总合,建筑幕墙常用的防雷装置的接地装置埋于土壤中的人工垂直接地体宜采用角钢、钢管或圆钢,埋于土壤中的人工水平接地体宜采用扁钢或圆钢,圆钢直径不应小于10mm,扁
钢截面不应小于100 mm2,其厚度不应小于4mm;角钢厚度不应小于4mm;钢管壁厚不应小于3.5 mm。
在腐蚀性较强的土壤中,应采取热镀锌等防腐措施或加大截面。
建筑幕墙在通常的情况下可以不用单独设计防雷接地装置,而是通过与土建的防雷接地装置共用,这种情况下,建筑幕墙避雷体系必须上下连通,依靠主体避雷体系进行防雷布置。
布置时,建筑幕墙自身防雷系统要与土建防雷系统中的土建避雷主筋可靠连接, 所有的引下线均应连到均压环上,均压环可用直径12mm镀锌钢筋(或采用40×4镀锌钢板)焊接而成。
幕墙的主梁通过予埋件及避雷均压环和避雷引出线与土建主体避雷主筋相连焊接牢固,焊缝搭接长度不小于100mm。
(如下图:避雷连接详图)
4.建筑幕墙所有龙骨安装完毕后,必须用电阻表进行检测,检测所有引下线接地电阻值应符合设计要求。
通常情况下,对于第二类或第三类防雷的建筑物所有引下线接地电阻值≤10Ω;对于第一类防雷的建筑物所有引下线接地电阻值≤5Ω。
该位置可输入公司/组织对应的名字地址
The Name Of The Organization Can Be Entered In This Lo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