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子植物
- 格式:ppt
- 大小:61.95 MB
- 文档页数:30
常见的10种被子植物1有哪些常见的被子植物被子植物——是植物界进化最高级、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类群。
生活中常见的被子植物很多,例如:谷类、豆类、薯类、瓜果、胡杨、枫杨、毛白杨、山杨、加杨、钻天杨、旱柳、垂柳、白桦、榆树、榔榆、桑树、无花果、玉兰、广玉兰、白玉兰、含笑、鹅掌楸、南天竹、牡丹、山茶、悬铃木、山楂、石楠、枇杷、苹果、桃、李、杏。
垂丝海棠、西府海棠、贴梗海棠、梨、蔷薇、月季、玫瑰、樱桃、樱花、日本晚樱、合欢、紫荆、刺槐、柑橘、臭椿、香椿、楝树、黄栌、鸡爪槭、冬青、大叶黄杨、黄杨、雀舌黄杨、枣、葡萄、木槿、紫薇、石榴、红瑞木、珙桐、杜鹃、金银花、柿树、连翘、迎春、丁香、女贞、茉莉、桂花、夹竹桃、栀子、泡桐、凌霄、凤尾兰、毛竹、紫竹、棕榈、椰子等等。
2被子植物有哪些特征被子植物是种子植物的一种,具有根茎叶果实种子的分化。
被子植物是植物界最高级的一类,自新生代以来,它们在地球上占着绝对优势。
现知被子植物共1万多属,占植物界的一半,中国有2700多属,约3万种。
被子植物的特征:1.具真正的、高度特化的花,通常由花被,雄蕊和雌蕊组成,并且多为两性和虫媒花。
2.孢子体高度发达,有多种类型和多种生活习性。
①形态,差异大。
②生活型,有水生、砂生、石生、盐碱生的植物;有自养,也有腐生,寄生植物,有木本、草本、直立或藤状医学教育|网编辑整理,常绿或落叶一年生、二年生、多年生。
③木质部有导管,韧皮部有筛管和伴胞,输导组织完善。
④叶片多平展宽阔,且常具托叶。
3.具有独特的双受精现象。
4.胚珠(大孢子囊)被心皮(大孢子叶)所包被。
5.受精后心皮形成果皮,胚珠形成种子,总称为果实。
6.种子的胚乳由受精的极核(中央细胞)发育而来,为三倍体的新组织。
种子具有1~2枚子叶。
被子植物的冷知识
1.被子植物是一种具有种子的植物,其种子包裹在果实内。
2. 被子植物是地球上最多样化和最成功的植物群体,大约有30万种,占所有植物种类的90%以上。
3. 被子植物的种子有两个主要部分:胚和营养物质。
胚是未来植物的发育体,营养物质提供其生长所需的能量和营养。
4. 大多数被子植物是两性花,即花中既有雄性生殖器官(花药),又有雌性生殖器官(子房)。
5. 被子植物的茎分为木质和草质两种,木质茎通常用于支撑、输送水分和养分,草质茎则更为柔软。
6. 被子植物的叶子可以是单叶或复叶,单叶只有一个叶片,而复叶有多个叶片组成。
7. 被子植物可以通过自花授粉或异花授粉实现繁殖,自花授粉是指花粉从同一花的雄性生殖器官传到雌性生殖器官,而异花授粉是指花粉从不同花的雄性生殖器官传到另一朵花的雌性生殖器官。
8. 被子植物的果实可以是干果、肉果、坚果、荚果等多种类型,不同类型的果实结构影响着植物的种子传播方式。
9. 被子植物的根系通常分为主根和侧根,主根向下生长,侧根向周围生长,根系的形态和结构决定了植物吸收养分和水分的能力。
10. 被子植物的种子不仅可以用于繁殖,还有许多其他的用途,如制作食品、药物、油和饲料等。
- 1 -。
序号植物名子叶科属草木乔木灌木1小麦单禾本科小麦属草本草本植物6中华小苦荬双菊科小苦荬属草本草本植物7二月兰 诸葛菜双十字花科诸葛菜属草本草本植物12夏至草双唇形科夏至草属草本草本植物2刺槐双豆科 蝶形花刺槐属木本乔木或灌木8紫荆双豆科 云实亚紫荆属木本乔木或灌木10元宝槭双槭树科槭属木本乔木5稠李双蔷薇科稠李属木本乔木11山荆子双蔷薇科苹果属木本乔木3麻叶绣线菊双蔷薇科绣线菊属木本灌木4猥实双忍冬科猥实属木本灌木9丁香双桃金娘科蒲桃属木本灌木或乔木13毛泡桐双玄参科泡桐属木本乔木叶子特征花的特征叶子宽条形穗状花序直立,穗轴延续而不头状花序通常在茎枝顶端排成基生叶线形或舌形,顶端钝或总状花序顶生,着生5-20朵,基生叶和下部茎生叶羽状深裂叶掌状3全裂,裂片有钝齿或花轮有花6~10朵,腋生;苞花组成腋生、弯垂的总状花序叶互生,奇数羽状复叶,常有花于老干上簇生或成总状花序单叶互生,叶卵圆形,叶顶短单叶对生,宽长圆形,掌状5花杂性同株,常6~10花组成单叶互生,叶椭圆形,倒卵形两性花,腋生总状花序,下垂伞形花序,具花4-6朵,无总叶片椭圆形或卵形,先端渐尖伞形花序具多数花朵;花梗长叶片菱状披针形至菱状长圆形花粉红至紫红色,花冠钟状,叶椭圆形至卵状矩圆形,叶面花3朵至多数,有梗或无梗,叶对生,少数轮生,叶片革质聚伞圆锥花序的侧枝不发达,叶柄常有粘性腺毛,叶全缘或果实特征空白颖革质,卵圆形至长圆形,具5~9脉;背部具脊;外稃空白。
空白空白果实为长角果圆柱形,长6-9cm,角果的顶端有细长的喙小坚果褐色,长圆状三棱形。
空白种子数颗,长圆形或肾形,偏斜,无种阜。
空白荚果扁平,狭长椭圆形,沿腹缝线处有狭翅;种子扁,空白空白翅果连翅长2.5厘米左右,果体扁平,有不明显的脉纹,核果近球形,黑紫红色空白果实近球形,直径8-10毫米,红色或黄色,柄洼及萼注空白蓇葖果直立开张,无毛,花柱顶生,常倾斜开展,具直空白果实卵形,两个合生,其中一个不发育,空白浆果或核果状,顶部有残存的环状萼檐;种子通常1-2颗空白空白蒴果卵圆形,先端锐尖,长约2.3厘米,外果皮革质;花。
简述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被子植物是一类植物,植物学家将其归入双子叶植物纲,归属于被子植物科。
被子植物有着特别明显的特征,以下是它们的主要特征: 1. 外表特征:被子植物的叶子是折叠对称的,可以分裂成完全一样的两半。
它们的叶表面有着细小的毛,有时还有小刺,叶边缘有着不规则的锯齿状,叶脉也有压印。
2. 生长特征:被子植物的生长速度很快,叶芽在生长时也有着明显的膨大,在春季发芽,到秋季收获。
它们的生长也受到气候及湿度的影响,在温暖的环境中生长最好,生长最快。
3. 花卉特征:大多数被子植物的花淡黄色,紫色,蓝色,白色或粉色,花朵有着透明的花瓣,花朵很容易被昆虫及风吹落,有时也会被花露杀死。
4. 繁殖特征:被子植物的繁殖主要通过种子,即种子开花后会结出果实,果实熟了后会破裂,释放出大量的种子,有时也会采用萝卜繁殖,这种方法可以获得更多的同类植物。
被子植物目录被子植物(Angiosperm)被子植物的特征被子植物的分类双子叶植物纲合瓣花亚纲恩格勒系统分科目录被子植物的起源经济利用[编辑本段]被子植物(Angiosperm)被子植物(bèizǐzhíwù)是种子植物的一种。
被子植物或显花植物是演化阶段最後出现的植物种类。
它们首先出现在白垩记早期,在白垩纪晚期占据了世界上植物界的大部分。
被子植物的种子藏在富含营养的果实中,提供了生命发展很好的环境。
受精作用可由风当传媒,大部分则是由昆虫或其他动物传导,使得显花植物能广为散布。
被子植物是植物界最高级的一类,自新生代以来,它们在地球上占着绝对优势。
现知被子植物共1万多属,约20多万种,占植物界的一半,中国有2700多属,约3万种。
被子植物能有如此众多的种类,有极其广泛的适应性,这和它的结构复杂化、完善化分不开的,特别是繁殖器官的结构和生殖过程的特点,提供了它适应、抵御各种环境的内在条件,使它在生存竞争、自然选择的矛盾斗争过程中,不断产生新的变异,产生新的物种。
下面我们列举的被子植物的五个进化特征,是与裸子植物相比较而得出的,至于能产生种子、精子靠花粉管传送、有胚乳等种子植物共有的特征,在此就不赘述了。
亦称显花植物。
现代植物中最大的类群,种类数目(约250,000种以上)和个体数目都占优势,构成当今地球表面的优势植被。
其分类位置尚无定论,早期的分类是把被子植物列为种子植物门下的一纲,後提升为被子植物门,最近列为木兰门(Magnoliophyta)。
被子植物为人类提供食物、住所、衣料、药品和花卉,是最重要的食物来源,如禾谷类(特别是稻、小麦和玉蜀黍)、甘蔗、马铃薯、块茎蔬菜和果品。
被子植物的习性、形态和大小差别很大,从极微小的青浮草到巨大的乔木桉树。
大多数直立生长,但也有缠绕、匍匐或靠其他植物的机械支持而生长的。
多含叶绿素,自己制造养料,但也有腐生和寄生的。
有几个科的植物是肉食的,如茅膏菜属(Drose ra)植物以昆虫和其他小动物为食物。
被子植物目录[隐藏]被子植物(Angiosperm)被子植物的特征被子植物的分类双子叶植物纲合瓣花亚纲恩格勒系统分科目录被子植物的起源经济利用[编辑本段]被子植物(Angiosperm)被子植物(bèizǐzhíwù)是种子植物的一种。
被子植物或显花植物是演化阶段最後出现的植物种类。
它们首先出现在白垩纪早期,在白垩纪晚期占据了世界上植物界的大部分。
被子植物的种子藏在富含营养的果实中,提供了生命发展很好的环境。
受精作用可由风当传媒,大部分则是由昆虫或其他动物传导,使得显花植物能广为散布。
被子植物是植物界最高级的一类,自新生代以来,它们在地球上占着绝对优势。
现知被子植物共1万多属,约20多万种,占植物界的一半,中国有2700多属,约3万种。
被子植物能有如此众多的种类,有极其广泛的适应性,这和它的结构复杂化、完善化分不开的,特别是繁殖器官的结构和生殖过程的特点,提供了它适应、抵御各种环境的内在条件,使它在生存竞争、自然选择的矛盾斗争过程中,不断产生新的变异,产生新的物种。
下面我们列举的被子植物的五个进化特征,是与裸子植物相比较而得出的,至于能产生种子、精子靠花粉管传送、有胚乳等种子植物共有的特征,在此就不赘述了。
被子植物亦称显花植物。
现代植物中最大的类群,种类数目(约250,000种以上)和个体数目都占优势,构成当今地球表面的优势植被。
其分类位置尚无定论,早期的分类是把被子植物列为种子植物门下的一纲,後提升为被子植物门,最近列为木兰门(Magnoliophyta)。
被子植物为人类提供食物、住所、衣料、药品和花卉,是最重要的食物来源,如禾谷类(特别是稻、小麦和玉蜀黍)、甘蔗、马铃薯、块茎蔬菜和果品。
被子植物的习性、形态和大小差别很大,从极微小的青浮草到巨大的乔木桉树。
大多数直立生长,但也有缠绕、匍匐或靠其他植物的机械支持而生长的。
多含叶绿素,自己制造养料,但也有腐生和寄生的。
被子植物有哪些
被子植物有桃树、芒苞草科、芒苞草、兰花、槭树科、梓叶槭、羊角槭、云南金钱槭、泽泻科、长喙毛茛泽泻、菊花、浮叶慈菇、夹竹桃科、富宁藤、蛇根木、萝藦科、驼峰藤、桦木科、盐桦、金平桦、普陀鹅耳枥、天台鹅耳枥、天目铁木等。
被子植物又名绿色开花植物,被子植物门代表植物:在分类学上常称为被子植物门。
是植物界最高级的一类,是地球上最完善、适应能力最强、出现的最晚的植物,自新生代以来,它们在地球上占着绝对优势。
现知被子植物有1万多属,20多万种,占植物界的一半。
我国有2700多属,约3万种,是药用植物最多的类群。
被子植物的种类如此众多,适应性如此广泛,这是和它的结构复杂、完善分不开的,特别是繁殖器官的结构和生殖过程的特点,给予了它适应、抵御各种不良环境的内在条件。
被子植物的特征:种子不裸露,包被在果皮之内。
种子的胚具有1或2个子叶。
种子的胚具有1或2个子叶。
种子的胚具有1或2个子叶。
种子的胚具有1或2个子叶。
种子的胚具有1或2个子叶。
有细小而多的具缘纹孔,无眉条,无纹孔塞,无交叉纹孔场。
1。
被子植物名词解释植物学
被子植物是指裸子植物以外的一类植物,也是现代植物界中数量最多、种类最繁多的一个群体。
被子植物的特征是它们的种子包裹在一个称为子房的结构内,通常形成果实。
这种结构能够保护种子,并且有助于种子的散播和萌发。
被子植物可以分为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两类。
单子叶植物的特征是幼苗只有一个子叶,叶脉平行;花瓣和萼片的数量一般为三的倍数;根的维管束分散排列。
典型的单子叶植物有玉米、水稻和小麦等。
双子叶植物的特征是幼苗有两个子叶,叶脉呈网状;花瓣和萼片的数量多样化;根的维管束常常成束排列。
大多数种类的花卉和树木都属于双子叶植物。
典型的双子叶植物有玫瑰、杨树和蔷薇等。
被子植物是现代陆地生态系统中重要的植物群体,它们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提供人类食物、药材、纤维等有着重要的意义。
被子植物(Angiospermae)一、被子植物的共同特征1.有多种不同形态﹐包括乔木﹑灌木﹑藤木﹑草木﹔一年生﹑二年生及多年生。
2.根﹑茎﹑叶发展完善﹐且能适应不同环境。
例如:水中﹑沙漠及盐碱地。
3.有真正的花。
花由花被(花萼及花冠)﹑雄蕊群及雌蕊群组成﹐花单性或双性。
4.胚珠包裹在子房内而非裸露在外。
5.传花方式多样化﹐可利用虫﹑鸟﹑水及风等媒介。
6.繁殖过程出现双受精现象﹐形成胚胎和胚乳。
7.受精后﹐胚珠形成种子﹐子房继续发育形成果实﹐有助保护和散播种子。
二、被子植物的基本分类被子植物门可以分为单子叶植物纲(百合纲)和双子叶植物(木兰纲),分类依据主要如下表所示:(一)木兰纲木兰亚纲:木兰目Magnoliales木本。
花单生或为聚伞花序,花托显着,花常两性,花部螺旋状排列至轮状排列;花被多为3基数;雄蕊6至多数,偶3;心皮离生,多数至1个。
胚乳丰富,胚小。
花粉单孔,无孔或双孔。
本目包含木兰科(Magnoliaceae)、番荔枝科(Annonaceae)、肉豆蔻科(Myristicaceae)等10科。
木兰科Magnoliaceae花程序:*P6-15A∞G∞木本。
常绿或落叶乔、灌木。
单叶互生,全缘或浅裂,叶脉羽状,有叶柄;托叶大,包被幼芽,早落,在节上留有托叶环。
花大型,单生,两性,辐射对称;花被3基数,常为同被花;2至数轮;每轮3一4片,分离,覆瓦状排列,通常带肉质,有时外轮较小,呈萼片状;雄蕊多数,分离,螺旋状排列在伸长的花托的下半部;花丝短而扁平,花药长,药2室,纵裂;雌蕊多数,稀少数,分离,螺旋状排列于伸长花托的上半部。
聚合蓇葖果球状或穗果状,,稀为带翅的坚果。
种子胚极小,藏于丰富油质的胚乳中。
成熟时常悬挂在由珠柄部分的螺纹导管展开而形成的细丝上。
胡椒目Piperales草本或木本。
茎内维管束分散,似单子叶植物。
单叶全缘,有油细胞,常含辛辣味,有托叶。
花小,无花被,生于苞腋,密集成穗状花序;雄芯1—10;心皮分离或结合;种子有胚乳,胚小。
被子植物Angiospermae一、被子植物的特征1. 习性多样化,有乔木、灌木、藤本、草本2. 木质部常具导管和管胞,稀无导管,韧皮部具筛管和伴胞。
3. 单叶或复叶,网状脉或平行脉。
4. 具典型花,雌蕊由一至多数心皮构成,胚珠生于子房中。
5. 双受精现象。
6. 种子有胚乳或无,子叶2或1。
二、被子植物的起源1. 起源时间两个观点:(1)古生代起源说(2)白垩纪(或晚侏罗纪)起源说2. 起源于何种植物?两个学说:(1)真花说(Euanthium Theory)认为两性花原始,单性花是由两性花演变来的。
(2)假花说(Pseudo-anthium Theory)认为单性花原始,两性花是由单性花演变来的。
3. 起源的地点两个观点:(1)高纬度起源说——北极或南极起源(2)中、低纬度起源说——热带或亚热带起源三、被子植物的分类原则26条原则四、被子植物的主要分类系统1. 恩格勒分类系统德国植物学家恩格勒(A. Engler)和帕兰特(Prantl)于1897年在《植物自然分科志》一书中发表,是分类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自然分类系统2. 哈钦松被子植物分类系统英国植物学家哈钦松(J. Hutchinson)于1926年在《有花植物科志》一书中提出,1973年做了修改。
3. 塔赫他间被子植物分类系统1954年公布4. 克郎奎斯特被子植物分类系统1958年发表五、被子植物的分类(主要按哈钦松系统)根据子叶的数目,被子植物分为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两大类,其主要区别如下表所示: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区别表附: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的区别双子叶植物Dicotyledones344科,约20万种。
我国204科,约2万种,木本植物约8000种。
木兰科Magnoliaceae一、特征:(1)习性:乔木或灌木,落叶或常绿;(2)叶:单叶互生,全缘;托叶大,包被顶芽,脱落后于枝上留有环状托叶痕。
(3)花:大,单生,两性,稀单性,萼片和花瓣常相似,排成数轮,覆瓦状,花托柱状,下部着生萼片和花瓣(统称为花被),依次向上为雄蕊群和雌蕊群。
被子植物Angiospermae一、被子植物的特征1. 习性多样化,有乔木、灌木、藤本、草本2. 木质部常具导管和管胞,稀无导管,韧皮部具筛管和伴胞。
3. 单叶或复叶,网状脉或平行脉。
4. 具典型花,雌蕊由一至多数心皮构成,胚珠生于子房中。
5. 双受精现象。
6. 种子有胚乳或无,子叶2或1。
二、被子植物的起源1. 起源时间两个观点:(1)古生代起源说(2)白垩纪(或晚侏罗纪)起源说2. 起源于何种植物?两个学说:(1)真花说(Euanthium Theory)认为两性花原始,单性花是由两性花演变来的。
(2)假花说(Pseudo-anthium Theory)认为单性花原始,两性花是由单性花演变来的。
3. 起源的地点两个观点:(1)高纬度起源说——北极或南极起源(2)中、低纬度起源说——热带或亚热带起源三、被子植物的分类原则26条原则四、被子植物的主要分类系统1. 恩格勒分类系统德国植物学家恩格勒(A. Engler)和帕兰特(Prantl)于1897年在《植物自然分科志》一书中发表,是分类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自然分类系统2. 哈钦松被子植物分类系统英国植物学家哈钦松(J. Hutchinson)于1926年在《有花植物科志》一书中提出,1973年做了修改。
3. 塔赫他间被子植物分类系统1954年公布4. 克郎奎斯特被子植物分类系统1958年发表五、被子植物的分类(主要按哈钦松系统)根据子叶的数目,被子植物分为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两大类,其主要区别如下表所示: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区别表附: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的区别双子叶植物Dicotyledones344科,约20万种。
我国204科,约2万种,木本植物约8000种。
木兰科Magnoliaceae一、特征:(1)习性:乔木或灌木,落叶或常绿;(2)叶:单叶互生,全缘;托叶大,包被顶芽,脱落后于枝上留有环状托叶痕。
(3)花:大,单生,两性,稀单性,萼片和花瓣常相似,排成数轮,覆瓦状,花托柱状,下部着生萼片和花瓣(统称为花被),依次向上为雄蕊群和雌蕊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