碘防核辐射原理
- 格式:docx
- 大小:3.52 KB
- 文档页数:2
碘片各国会针对核能电厂周边住民发放或储备碘片,其主要成份为碘化钾,在核电厂因灾害而辐射外泄时,让周边住民服用碘片,可使碘在甲状腺里饱和,减少甲状腺对放射性碘-131的吸收。
[1]但需在遭受游离碘辐射暴露时,于4小时内服用才有效果,且无法防止碘-131以外的游离辐射及同位素。
一般人未经指示服用不当会引起甲状戈雷以上辐射剂量时,即可由主管单位建议使用。
(一)成人每日一锭( 130 毫克),孕妇及 3-12 岁儿童每日半锭( 65 毫克),未满 3 岁儿童每日四分之一锭,请按照指示遵守服用量。
(二)应于饭后 30 分钟内服用,每次服用尽可能间隔 24 小时。
(一)碘片可阻止游离碘集入甲状腺,只要有足够的量就可以阻止放射性碘进入甲状腺,服用30分钟后,就可以发生阻塞功能。
放射性碘由曝露环境吸入到甲状腺约需发放碘片吸入后 3-4 小时服用碘片,可以阻挡 50% 以上之放射碘进入甲状腺。
(二)服用碘片后,稳定碘即先蓄积于甲状腺中,食物中适量的碘可维护甲状腺之正常功能。
唯于核子事故发生时,如有大量放射性碘经由呼吸道进入体内,将会伤害甲状腺,影响甲状腺功能,日后亦可能有罹患甲状腺癌之虞。
服用碘片后,放射性碘不易进入甲状腺内,可避免或减少上述情形之发生。
(三)碘片对于核子事故发生时所释放之其他放射性物质并无保护作用。
(一)少数人服用碘片后,可能出现皮肤疹、唾液腺肿大、金属性味觉、嘴巴或喉咙有烧灼感、牙齿和牙龈酸痛、感冒样之症状、胃不舒服和下痢。
少部份人有较严重的过敏症状,包括发烧和关节痛、脸和身体部肿胀,甚至呼吸困难,但很少见,应立即停止服药并就医。
(二)有可能出现流涎( salivation )、唾液腺肿大( swelling of salivary gland )、头疼( headache )等,这些在停药后将逐渐消失,如程度严重可对症下药,由医师处理。
核与辐射突发事件发生后,人有可能摄入放射性碘,并集中在甲状腺内,使这个器官受到较大剂量的照射。
核辐射防治大全(原理与方法)资料图片:3月15日,在日本大阪,一名女士观看报纸上关于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报道。
东京电力公司当日说,福岛第一核电站3号机组反应堆上方有白色蒸汽冒出,4号机组出现爆炸并发生火情。
日本首相菅直人指示,居民避难半径从第一核电站周边20公里扩至30公里。
新华社/共同社日本政府已计划向核电站附近居民发放防止碘131辐射的药物,碘片。
但盲目服用碘片也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在这个地震海啸核辐射一起爆发之时,我们也要提高警惕,学好应急措施,防患于未然。
一起来学习一下吧!一、碘131可能会引发甲状腺疾病福岛第一核电站1号机组12日下午发生爆炸。
枝野幸男13日在记者招待会上说,当地时间1时52分,3号机组附近核辐射量达到每小时1557微西弗,超出污染标准值每小时500微西弗两倍多,不过50分钟后就降至184微西弗。
枝野幸男说目前核电站周围检测到的放射性物质包括碘131和铯137。
碘131一旦被人体吸入,可能会引发甲状腺疾病。
日本政府已计划向核电站附近居民发放防止碘131辐射的药物,碘片。
铯137会造成造血系统和神经系统损伤。
服用碘片切注意:虽然碘对辐射有一定的防治作用,但是大家且不可盲目服用碘片,碘摄入过多会导致碘性甲状腺肿大,导致不良后果,需要在医生指导下科学合理地服用。
核电运行中,产生放射性物质碘131﹐它是碘的放射性同位素,甲状腺吸收后造成损伤。
预先服用含有稳定碘同位素的药片,可以阻断人体甲状腺对放射性碘-131的吸收。
由于碘不易在甲状腺中积聚,短时间内就能排出体外,从而减少碘-131对人体的放射性危害。
服用量是按成人在最初24小时服用一片(相当于100毫克碘当量),一天后服用半片,具体服用时间及方法必须发放人员指导,不可自己盲目服用。
什么是核辐射二、什么是核辐射?核辐射,或通常称之为放射性,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即包括你喝的水和我呼吸的空气,这是亿万年来存在的客观事实,是正常现象。
所以我们不是讨论有没有放射性,而是讨论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物质,在一定条件下,有偏高或高的放射性,并足以对人造成伤害。
碘同位素的应用原理1. 什么是碘同位素?碘同位素是指具有不同中子数目的碘原子。
常见的碘同位素有碘-127、碘-128、碘-129、碘-130、碘-131和碘-135等。
这些同位素的核外电子结构相同,但由于中子数目不同,导致其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有所不同。
2. 碘同位素的应用领域碘同位素由于其特殊的性质,在许多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
下面将重点介绍碘同位素在医学、工业和环境监测等领域的应用原理。
2.1 医学应用碘同位素在医学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放射性示踪、治疗和诊断等方面。
•放射性示踪:碘-131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甲状腺功能检查和甲状腺癌治疗的放射性示踪剂。
通过口服或注射适量的碘-131,可以追踪其在甲状腺中的分布情况,帮助医生诊断甲状腺疾病。
•治疗:碘-131还可以用于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癌等疾病。
其放射性衰变过程会释放出高能量的γ射线和β射线,可以杀死甲状腺组织中的恶性细胞。
•诊断:碘-123和碘-125是常用于甲状腺摄影和放射免疫分析等诊断方法的放射性示踪剂。
其放射性衰变过程可以产生特殊的γ射线,在医学影像学或实验室分析中可以提供重要的信息。
2.2 工业应用碘同位素在工业中的应用主要涉及放射性示踪和射线疗法等领域。
•放射性示踪:碘同位素常用于流体、材料和器件的示踪。
通过标记一定量的碘同位素,可以追踪流体、材料或器件的流动、扩散和转移情况,提供重要的工艺控制和质量检测信息。
•射线疗法:碘同位素对于一些特定的工业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具有较强的破坏作用。
可以利用碘同位素的放射性衰变过程,通过放射性射线照射,有效消除或减少有害物质的浓度,提高工业生产过程的安全性和环境保护效果。
2.3 环境监测应用碘同位素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主要涉及大气、水体和土壤等方面。
•大气监测:碘同位素可以作为大气中气溶胶和气态碘物质的示踪剂。
通过监测大气中的碘同位素含量,可以了解大气中气溶胶的来源、运动以及化学转化过程,为大气污染控制和气象预测提供关键的数据支持。
防核辐射为什么吃碘
小编希望防核辐射为什么吃碘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如有必要请您下载收藏以便备查,接下来我们继续阅读。
本文概述:碘是人体中一种很重要的微量元素,如果缺碘的话会引起甲状腺肿大,还会影响孩子智力发育,容易出现痴傻儿童。
那么,防核辐射为什么吃碘呢?就让小编的小编带领大家去详细了解一下吧!
碘可以预防核辐射这种说法非常笼统且很不准确,很容易被一部分心怀叵测的人利用,导致类似中国国民抢购食盐这种愚昧而不理性的行为发生。
那么,防核辐射为什么吃碘?一起去分析一下吧!
补碘不能“防”核辐射,但可以减少对放射性碘的吸收。
依据美国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CentersforDiseaseControlandPrevention,CDC)的资料,碘化钾在保护人们免受放射性碘131的伤害方面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但是,它也仅仅只能对甲状腺起到保护作用,对身体的而其它部位则是完全的无能为力。
那么,碘化钾是如何起作用的呢?放射性的碘131是这次日本核泄漏事件释放的有害物质之一。
它有可能通过呼吸或者受污染的食品、水进入人体。
CDC称之为“体内污染”(internalcontamination)。
我们的甲状腺会将人体摄入的碘元素都集中到它那儿去,再用碘来合成人体必需的甲状腺激素。
这样,放射性的碘131也就被富集到甲状腺里了。
碘131进一步衰变所释放的β射线会造成甲状腺的损伤。
如果是。
核辐射对人体健康危害及防护对日常工作中不接触辐射性工作的人来说,每年正常的天然辐射(主要是因为空气中的氡辐射)为1000-xx微西弗。
一次小于100微西弗的辐射,对人体无影响。
一次1000-xx微西弗,可能会引发轻度急性放射病,能够治愈。
福岛核电站1015微西弗/小时辐射,相当于一个人接受10次x光检查。
日常生活中,我们坐10小时飞机,相当于接受30微西弗辐射。
与放射相关的工人,一年最高辐射量为50000微西弗。
一次性遭受4000毫西弗会致死。
注:西弗,用来衡量辐射对生物组织的伤害,每千克人体组织吸收1焦耳为1西弗。
西弗是个非常大的单位,因此通常使用毫西弗、微西弗。
1毫西弗=1000微西弗。
辐射伤害机理:人体有躯体细胞和生殖细胞两类细胞,它们对电离辐射的敏感性和受损后的效应是不同的。
电离辐射对机体的损伤其本质是对细胞的灭活作用,当被灭活的细胞达到一定数量时,躯体细胞的损伤会导致人体器官组织发生疾病,最终可能导致人体死亡。
躯体细胞一旦死亡,损伤细胞也随之消失了,不会转移到下一代。
在电离辐射或其他外界因素的影响下,可导致遗传基因发生突变,当生殖细胞中的DNA受到损伤时,后代继承母体改变了的基因,导致有缺陷的后代。
因此,人体一定要避免大剂量照射。
在接受辐射后,人体健康将“立即”受到哪些影响?放射性的碘对于住在核电厂附近的年轻人有危害,xx年切尔诺贝利核灾难之后有一些甲状腺癌病患即与此有关。
放射性铯、铀和钚都是对人体有害的,并且不以某个特定器官为靶标。
放射性的氮几秒钟后就很快会衰变,而放射性氩也对身体无害。
——接受中等程度的辐射将导致辐射病。
它有一系列症状:在接受辐射的几小时之内,人会出现恶心与呕吐,随后可能经历腹泻、头痛和发烧。
在最初症状之后,人体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内不再显示任何症状,然而往往在几周之内,又有新的、更加严重的症状发生。
——如果接受高等程度的辐射,以上所述的所有症状都可能立即出现,并伴随着全身性的、甚至可能致命的脏器损害。
抗核辐射必知的八种食物*导读:日本政府已计划向核电站附近居民发放防止碘131辐射的药物,碘片。
但盲目服用碘片也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在这个地震海啸核辐射一起爆发之时,我们也要提高警惕,学好应急措施,防患于未然。
一起来学习一下吧!……日本政府已计划向核电站附近居民发放防止碘131辐射的药物,碘片。
但盲目服用碘片也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在这个地震海啸核辐射一起爆发之时,我们也要提高警惕,学好应急措施,防患于未然。
一起来学习一下吧!一、碘131可能会引发甲状腺疾病福岛第一核电站1号机组12日下午发生爆炸。
枝野幸男13日在记者招待会上说,当地时间1时52分,3号机组附近核辐射量达到每小时1557微西弗,超出污染标准值每小时500微西弗两倍多,不过50分钟后就降至184微西弗。
枝野幸男说目前核电站周围检测到的放射性物质包括碘131和铯137。
碘131一旦被人体吸入,可能会引发甲状腺疾病。
日本政府已计划向核电站附近居民发放防止碘131辐射的药物,碘片。
铯137会造成造血系统和神经系统损伤。
服用碘片切注意:虽然碘对辐射有一定的防治作用,但是大家且不可盲目服用碘片,碘摄入过多会导致碘性甲状腺肿大,导致不良后果,需要在医生指导下科学合理地服用。
核电运行中,产生放射性物质碘131﹐它是碘的放射性同位素,甲状腺吸收后造成损伤。
预先服用含有稳定碘同位素的药片,可以阻断人体甲状腺对放射性碘-131的吸收。
由于碘不易在甲状腺中积聚,短时间内就能排出体外,从而减少碘-131对人体的放射性危害。
服用量是按成人在最初24小时服用一片(相当于100毫克碘当量),一天后服用半片,具体服用时间及方法必须发放人员指导,不可自己盲目服用。
二、什么是核辐射?核辐射,或通常称之为放射性,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即包括你喝的水和我呼吸的空气,这是亿万年来存在的客观事实,是正常现象。
所以我们不是讨论有没有放射性,而是讨论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物质,在一定条件下,有偏高或高的放射性,并足以对人造成伤害。
各个微西弗(mSv)单位级别的辐射对于人体的影响对日常工作中不接触辐射性工作的人来说,每年正常的天然辐射(主要是因为空气中的氡辐射)为1000-2000微西弗。
一次小于100微西弗的辐射,对人体无影响。
一次1000-2000微西弗,可能会引发轻度急性放射病,能够治愈。
福岛核电站1015微西弗/小时辐射,相当于一个人接受10次X光检查。
日常生活中,我们坐10小时飞机,相当于接受30微西弗辐射。
与放射相关的工人,一年最高辐射量为50000微西弗。
一次性遭受4000毫西弗会致死。
注:西弗,用来衡量辐射对生物组织的伤害,每千克人体组织吸收1焦耳为1西弗。
西弗是个非常大的单位,因此通常使用毫西弗、微西弗。
1毫西弗=1000微西弗。
辐射伤害机理:人体有躯体细胞和生殖细胞两类细胞,它们对电离辐射的敏感性和受损后的效应是不同的。
电离辐射对机体的损伤其本质是对细胞的灭活作用,当被灭活的细胞达到一定数量时,躯体细胞的损伤会导致人体器官组织发生疾病,最终可能导致人体死亡。
躯体细胞一旦死亡,损伤细胞也随之消失了,不会转移到下一代。
在电离辐射或其他外界因素的影响下,可导致遗传基因发生突变,当生殖细胞中的DNA受到损伤时,后代继承母体改变了的基因,导致有缺陷的后代。
因此,人体一定要避免大剂量照射。
泄漏出来的是哪种类型的辐射?报道说在核电厂附近检测到铯和碘的放射性同位素,专家认为有氮和氩的放射性同位素泄出也是很自然的,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迹象有铀或者钚泄漏。
[键入文字] [键入文字][键入文字][键入文字]在接受辐射后,人体健康将“立即”受到哪些影响?放射性的碘对于住在核电厂附近的年轻人有危害,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灾难之后有一些甲状腺癌病患即与此有关。
放射性铯、铀和钚都是对人体有害的,并且不以某个特定器官为靶标。
放射性的氮几秒钟后就很快会衰变,而放射性氩也对身体无害。
——接受中等程度的辐射将导致辐射病。
它有一系列症状:在接受辐射的几小时之内,人会出现恶心与呕吐,随后可能经历腹泻、头痛和发烧。
高中作文素材:抢盐事件这篇是为大家精心整理的高中作文素材:抢盐事件,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中作文素材:抢盐事件不外乎三个原因1、科学素养太低,常识不彰且不说核辐射目前对中国根本不是问题,2011年高考作文素材:抢盐事件。
吃碘盐也根本无法防辐射。
日本媒体曾报道当地通过服用碘化钾来防辐射,但碘化钾防辐射是在已受到污染时才需要服用,其原理是"通过提前摄入碘化钾(即稳定性碘),使得人体甲状腺对碘元素的吸收达到饱和,这样放射性同位素的碘就不容易被人体吸收了"。
而服用碘盐无法达到这一效果过量摄入反而有害。
专家:服用碘盐不能防辐射摄入过量易产生副作用近日,受日本核电站泄漏事故影响,致使全国多地出现食盐抢购潮。
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副所长刘超在接受人民网记者专访时明确表示,抢购碘盐完全没有必要。
刘超分析,这股抢购风潮缘起于日本媒体曾报道当地通过服用碘化钾来防辐射,而碘盐中正好含碘,所以人们会误认为碘盐可以预防辐射。
"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囤积碘盐完全没必要。
"对于碘化钾预防辐射的原理,刘超这样解释:服用碘化钾只是针对放射性核素碘131有效,通过提前摄入碘化钾(即稳定性碘),使得人体甲状腺对碘元素的吸收达到饱和,这样放射性同位素的碘就不容易被人体吸收了。
"首先,碘化钾是已受到污染时才需要服用。
"刘超说,环保部门的监测结果表明我国暂未受到放射性污染的影响,并且此次日本核电站爆炸产生的烟云不高,吹散范围不会太大,并且日本是刮西风,指向太平洋方向,中国暂时是安全的。
刘超说,对于受灾区的人群,成年人的推荐服用量为100毫克碘,而每5克碘盐中仅含有100微克碘(1毫克=1000微克),因此服用碘盐并不会起到防辐射的作用,反而摄入过量的盐对人体还会产生副作用。
还有人担心以后买到的盐有可能是受辐射"污染"的盐。
刘超表示,这个也没必要担心,因为自然界本来就存在一定量的辐射,而放射性物质进入太平洋后将会大大稀释,不会影响到未来海盐的质量。
核辐射安全防护措施核辐射的安全防护措施1.核辐射事故是放射性物质的非正常散播,会使环境受到污染,人体受到辐射,这类事故发生的概率比较高。
2.核反应堆事故发生的概率比较小,但是一旦发生,社会危害就很大,短时间内很难除去。
3.核武器事故是核武器在研制、生产、储存、运输、准备使用、拆卸销毁过程中发生的丢失、损坏、爆炸或燃烧。
核事故的防备1.平常我们要加强防灾意识,不要随便保存不明金属物,特别是在保存某些银灰色金属时,必需特别谨慎。
2.到医院放射科就医,或在其他场合发觉警告标志,要赶快避让。
3.假如很多人在没有任何异常的情况下,同时显现头晕、头疼、恶心、呕吐、腹泻、发烧、四肢无力等现象,要考虑是否有发生辐射事故的可能。
4.离反应堆比较近的话,要注意异常的前兆,如耀眼的闪光、光亮的火球、震耳的巨响、蘑菇状烟云、尘柱状落灰等。
核反应堆事故发生时的应对发生核反应堆事故时,可以实行以下这些措施:1.隐匿。
躲在屋里,把门窗都关上,可以用土坯、沙袋或砖把窗户封起来,用手帕捂住口鼻。
砖和混凝土结构的建筑物防护效果好,木质房屋防护效果差,房子越大防护效果越好,在高大的建筑物里,可以把人都集中在中心。
烟云过后适时打开门窗。
2.在医生引导下服用稳定碘。
3.掌控食物和水。
确定食物和水被沾染后,要停止食用。
假如不得不食用被沾染的食物,必需进行除沾染处理,达到允许食用的标准再食用。
4.除沾染。
可以用混凝沉淀和过滤法处理水。
井水和流动水源的污染不会很大,用水洗或削皮的方法处理蔬菜和水果。
建筑物和道路可以清扫和水洗,严重的话将表层覆盖或刮掉。
5.自身防护。
自身防护重要是呼吸防护、体表防护和除沾染(应急人员需要配备专业应急个人防护装备)。
呼吸防护:防尘口罩的防护效果可以达到75%以上,把口罩浸湿后效果更好,也可以用手帕和衣裳捂住口鼻。
(应急人员需要配备专业应急核生化防毒面具)体表防护:在进入掩蔽物和撤离时,必需对体表进行防护,例如戴上帽子、手套,穿上雨衣、雨鞋,把衣领翻起来,再围上围巾,扎紧袖口和裤脚。
核辐射核辐射核辐射,或通常称之为放射性,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这是亿万年来存在的客观事实,是正常现象。
核辐射是原子核从一种结构或一种能量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结构或另一种能量状态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微观粒子流。
核辐射可以使物质引起电离或激发,故称为电离辐射。
电离辐射又分直接致电离辐射和间接致电离辐射。
直接致电离辐射包括质子等带电粒子。
间接致电离辐射包括光子、中子等不带电粒子。
辐射定义放射性物质以波或微粒形式发射出的一种能量就叫核辐射,核爆炸和核事故都有核辐射。
核核辐射标志辐射主要是α、β、γ三种射线:α射线是氦核,只要用一张纸就能挡住,但吸入体内危害大;β射线是电子流,照射皮肤后烧伤明显。
这两种射线由于穿透力小,影响距离比较近,只要辐射源不进入体内,影响不会太大;γ射线的穿透力很强,是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波。
γ辐射和X射线相似,能穿透人体和建筑物,危害距离远。
宇宙、自然界能产生放射性的物质不少,但危害都不太大,只有核爆炸或核电站事故泄漏的放射性物质才能大范围地对人员造成伤亡。
电磁波是很常见的辐射,对人体的影响主要由功率(与场强有关)和频率决定。
通讯用的无线电波是频率较低的电磁波,如果按照频率从低到高(波长从长到短)按次序排列,电磁波可以分为:长波、中波、短波、超短波、微波、远红外线、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宇宙射线。
以可见光为界,频率低于(波长长于)可见光的电磁波对人体产生的主要是热效应,频率高于可见光的射线对人体主要产生化学效应。
编辑本段辐射单位常用辐射单位:核电站物理量老单位新单位换算关系活度居里(Ci) 贝可[勒尔](Bq) 1Ci=3.7× 1010Bq照射量伦琴(R) 库仑/千克(C/kg) 1R=2.58×10-4C/kg吸收剂量拉德(rad) 戈[瑞](Gy) 1Gy=100rad剂量当量雷姆(rem) 希[沃特](Sv) 1Sv=100rem编辑本段天然辐射天然辐射主要有三种来源:宇宙射线、陆地辐射源和体内放射性物质。
核辐射知识与防护我们生活的世界里有着各种各样的辐射:从穿越星系而来的宇宙射线、核电站的核燃料到家里的大理石地板砖,从医院的X光机到阳光里的紫外线,从手机、微波炉、高压线到电视台广播台的信号塔,辐射无所不在,到处都是可能成为人们畏惧辐射的对象。
有些人对“辐射”非常恐惧,你甚至可以买到与门用来屏蔽无线电波的“防辐射孕妇装”、“防辐射床单”。
还有各种诸如“木耳防辐射”、“仙人掌防辐射”、“瓶装矿泉水防辐射”、“喝酸奶防辐射”等等流言。
那么,我们到底对辐射了解多少呢?这些防辐射的装备真的能防辐射吗?我们关心的辐射,可以粗略地分成两类,核辐射和电磁辐射。
这两种辐射并不是截然分开,核辐射里面的gamma射线也是光子能量比较高的电磁波。
核辐射就是放射性元素产生的辐射,是携带很高能量的质子、中子、氦原子核、电子、光子等等。
放射性元素会不断地发生衰变反应,变成另外一种物质并放出辐射,辐射的射线有三种:alpha射线(氦核)、beta射线(电子束)和gamma射线(高能光子);原子质量比较大的放射性元素也会发生裂变反应(核电站戒原子弹)放出中子戒其他射线;较轻的原子核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聚变反应放出中子戒者质子射线;而高能宇宙辐射在大气里面也会产生大量的次级辐射。
我们日常生活中不会遇到聚变反应,裂变反应产生的射线一般也只有在核电站里才有,所以比较常见的是放射性元素的衰变射线和宇宙辐射。
我们无时不刻不在受到各种核辐射。
放射性元素衰变的三种射线里面,alpha和beta这两种射线在空气里面传播的距离都比较短,不近距离接触放射性元素对人体是没有影响的,“防辐射服”和普通的衣物对于人体外部的这两类射线都有一定的防护效果。
但是实际上我们喝的水,呼吸的空气,里面都含有少量的放射性元素,比如空气里面有一定的碳14(beta衰变成氮14)、地下水和土壤里含有微量的氡,等等。
所以实际上,我们体内就有相当量的放射性元素,给我们带来从内到外的核辐射。
核安全 相关知识手册 相关知识手册目录核辐射防护相关知识 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 福岛核电站事故知识问与答 核电站相关基本知识 世界核电发展格局 中国核电现状核辐射防护相关知识一、辐射的概念 人类有史以来一直受着天然电离辐射源的照射,包括宇宙射线、地球放射性 核素产生的辐射等。
人类所受到的集体辐射剂量主要来自天然本底辐射和医疗。
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辐射防护的三个原则:实践的正当性,防护水平的 最优化和个人剂量限值。
国际基本安全标准规定公众受照射的个人剂量限值为每 年 1 毫希沃特,而受职业照射的个人剂量限值为每年 20 毫希沃特。
希沃特是辐 射剂量的一种单位,记作 Sv。
它代表了受到电离辐射照射的个人的剂量当量, 反映各种射线或粒子被吸收后引起的生物效应强弱的辐射量。
希沃特是个非常大 的单位, 因此通常使用毫希沃特 (mSv) 1mSv=0.001Sv。
, 此外还有微希沃特 (μSv) , 1μSv=0.001mSv。
二、各种剂量核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危害1、一次小于 100 毫希沃特的辐射,临床上观测不到任何变化,视为对人体 无影响。
2、一次 1000-2000 毫希沃特,可能会引发轻度急性放射病,能够治愈。
3、日常生活中,我们坐 10 小时飞机,相当于接受 0.03 毫希沃特辐射。
4、一天抽一包烟,一年下来受到的剂量在 0.5—1 毫希沃特。
5、规定职业人员的年剂量最高限值为 20 毫希沃特,公众的年剂量最高限值 为 1 毫希沃特。
6、一次性遭受 4000 毫希沃特可能会致死。
三、核应急响应 核应急是针对核电站可能发生的核事故,进行控制、缓解、减轻核事故后果 而采取的紧急行动,所有核电国家都设有核应急机构。
中国是国际原子能机构成 员国,同时也是“核应急两国际公约”及“核安全公约”的缔约国,承担着相应的国 际义务。
目前, 我国为了应付万一发生的核事故, 最大限度地控制和减轻事故的危害, 保护公众,保护环境,国家在中央、省市区、核电厂建立应急组织,制定核应急 计划,并做好应急准备。
防范核辐射不要盲目补碘湖南化学中毒与核辐射医疗救治基地专家:碘片要有专业医生指导才能服用,核辐射最大危害在心理1986年4月26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一声巨响,带给了人们对核辐射的恐怖记忆。
近日,日本地震引发福岛核电站爆炸,再次让核辐射成为关注的焦点。
“其实,核事故最大危害不在于对人本身造成的危害,而是容易造成广泛的社会和心理影响。
”昨日,湖南省劳卫所(湖南省化学中毒与核辐射医疗救治基地)核辐射防治专家刘建军博士说。
挂靠在该所的“化学中毒与核辐射医疗救治基地”是全国17家核辐射救治基地之一,是华中地区唯一一家。
本期健康周刊联合湖南省劳卫所为市民详解核辐射知识。
本报记者刘少龙长沙报道指导专家:湖南省劳卫所(湖南省化学中毒与核辐射医疗救治基地)李植纯副所长、刘建军博士[WHAT]什么是核辐射?无色无味无声,可引发造血功能障碍核辐射,或通常称为放射性,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是原子核从一种结构或一种能量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结构或另一种能量状态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微观粒子流。
核辐射的危害令人害怕的一点在于,它无色无味,无声无臭,看不见,摸不着,不过辐射却可用仪器来探测和量度。
短时间内大剂量电离辐射引起的放射性损伤,称急性放射病。
较长时间超过允许剂量的辐射损伤,称慢性放射病。
此病常见于接受过量射线的工作人员、公众及核武器爆炸的罹难者,主要引发造血功能障碍、内脏出血、组织坏死、感染及恶性变等。
核事故的辐射对人威胁最大的就是导致人群中白血病和甲状腺癌的发病率的增加。
李植纯说,遭遇(一定剂量的)核辐射,最先的变化是血象,一般情况下白细胞会明显减少,严重时,会患上白血病;另外一种危害是造成甲状腺癌的发生。
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核泄漏后,数以千计的青少年因遭受核辐射患甲状腺癌。
根据日本检测到的数据,核电站爆炸后最初检测到的核辐射量为每小时1015微西弗。
按照我国国家标准GB18871-2002中的规定,普通公众一年内能够接受的最高的核辐射量就是1000微西弗(1000微西弗=1毫西弗)。
核辐射对人体健康危害及防护核辐射是指核能释放的能量以电磁波或粒子形式传播过程中对人体产生的危害。
核辐射对人体的健康危害主要包括基因突变、白血病、肝癌、甲状腺癌等,还可能导致不孕不育、遗传损伤和胎儿畸形等。
为了保护人体免受核辐射的影响,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护措施。
首先,了解核辐射的特点和危害是防护的基础。
核辐射有不同的类型,主要包括α射线、β射线和γ射线。
α射线是一种重离子辐射,能量很低,但穿透力较弱;β射线是高速电子,穿透力较强;γ射线则是高能光子,穿透力最强。
不同类型的辐射对人体组织的杀伤能力也不同。
此外,不同剂量的辐射对人体的伤害也不同,高剂量的辐射可能导致短期内的急性放射性疾病,低剂量的辐射可以在长期暴露下累积导致慢性放射性风险。
其次,减少接触核辐射的时间和强度是防护的重要措施之一。
尽量减少在核辐射场所的停留时间,避免过度接触。
在可能暴露于核辐射的环境中,使用合适的防护设备和服装,如防护眼镜、防护服等。
同时,注意饮食与饮水的安全,避免摄入受辐射的食物和水源。
此外,适当选择合适的防护措施是防护的关键。
对于α射线,由于其穿透力较弱,一般可以通过一层纸或织物进行阻挡。
对于β射线和γ射线,防护措施更为复杂。
在核能设施等高剂量的辐射场所,必须配备专门的防护设备和安全措施,如铅板、铅玻璃、混凝土屏蔽、防护间隔等。
此外,在核事故或辐射事故发生时,应迅速撤离事故地点,远离辐射源,寻求安全区域。
此外,定期进行辐射监测与评估是核辐射防护的重要措施之一。
通过定期的辐射监测,可以及时了解周围环境的辐射水平,确保人员的安全。
辐射监测可以通过使用辐射计等设备来实现,监测结果可以用于评估辐射对人体的健康影响。
当辐射检测结果超过安全标准时,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如紧急疏散、防护加强等。
最后,加强公众教育和宣传,提升公众对核辐射防护的认识和意识也是非常重要的。
公众应该了解核能的基本知识、辐射的特点和危害,以及核能设施的安全和防护措施。
“附近超市的碘盐已经卖断货了,有些地⽅的盐也⽐平时贵了不少,平⽇⼏块钱⼀包的盐有的涨到了⼗⼏块钱,好多⼈都排着长队⼀箱箱地买盐。
”近⼏⽇,多个地区的居民相继反应所在地的⾷盐遭抢购。
含碘⾷盐不能防核污染 “含碘盐最初的⽬的主要是防治部分地区⼈民的缺碘情况,因此不可能加过多碘,所以⽬前市⾯上出售的碘盐中的碘含量是⾮常低的,达不到对放射性碘防护作⽤所需要的剂量⽔平。
”国家核事故应急协调委员会专家组成员、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研究员⽑秉智解释道,“若想通过⾷⽤碘盐达到防治核污染造成的放射性碘危害需要的剂量,⼀个成⼈⼀次性⾄少需要服⽤2—3公⽄⾷盐,⽽这是超过⼈体所能接受的程度的。
” 北京朝阳医院药事部药学研究⽣张征指出,不根据实际情况、盲⽬过量吃碘盐或碘⽚,对⾝体有害⽆益。
市民如果⽆故服⽤碘⽚,会造成碘超标以及碘甲亢等疾病。
张征再三提醒说:“必须要注意的是,是否需要服⽤碘⽚,应在专业⼈员的指导下进⾏。
” 针对⼀些公众为补碘盲⽬抢购碘盐的情况,张征表⽰,碘盐和碘⽚不⼀样。
每⽚碘⽚中含有100毫克的碘,⽽根据卫⽣部的规定,每公⽄⾷⽤盐中碘含量仅为20—30毫克。
“和碘化钾相⽐,碘盐所含碘属于微量,微量的碘起不到阻隔甲状腺吸收放射性碘的作⽤,对防辐射也起不到作⽤。
相反,盐是形成⾼⾎压最危险的因素,正常⼈每天盐的摄⼊量应在6克以内,⽆论什么情况下,盐摄⼊量过多都是有百害⽽⽆⼀利。
” ⽑秉智表⽰,并不能指望通过服⽤⾷⽤碘盐解决防辐射问题,他认为⽬前出现的居民抢购囤积碘盐现象,主要是因为对碘防治辐射⽅⾯的作⽤还不够了解。
“真正要达到防辐射的效果,需要在医⽣的指导下服⽤稳定性的碘,即碘化钾,也就是所谓的‘碘⽚’。
⼀般成年⼈要达到防辐射效果,需要在医⽣指导下服⽤100mg,⽽市售碘盐中的碘含量是极⼩的,远远达不到这个标准。
”⽽且他表⽰,⽬前并没有需要服⽤碘化钾来防治辐射污染的需要。
碘化钾防治辐射污染 “碘化钾主要⽤于防治核事故或者核爆炸产⽣的污染,⽽这⾥所说的核爆炸具体是指有⼀种名为碘131的放射性核素在空⽓中扩展,这种放射性核素进⼊⼈体的话主要会危害甲状腺。
碘防核辐射原理
核辐射是指核能释放时产生的放射性粒子或电磁波的现象。
核辐射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如何有效防护核辐射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碘防核辐射是一种常见的防护方法,其原理是通过摄入适量的碘化物来减少人体对放射性碘的吸收,从而降低核辐射对甲状腺的伤害。
核辐射中放射性碘是一种常见的放射性同位素,其半衰期较短,但在一定时间内仍能对人体造成辐射危害。
放射性碘主要通过呼吸道和食物链进入人体,其中以食物链摄入为主要途径。
甲状腺对碘的吸收非常高,因此放射性碘会富集在甲状腺内,对甲状腺组织造成辐射伤害。
而当人体摄入足够的稳定碘化物,甲状腺会饱和地吸收稳定碘,从而减少对放射性碘的吸收。
碘是一种必需的微量元素,人体无法自己合成,需要通过食物摄入。
稳定碘和放射性碘在化学性质上没有区别,但稳定碘具有更长的半衰期,不会产生辐射,因此能起到防护核辐射的效果。
当人体摄入足够的稳定碘化物后,甲状腺会饱和地吸收稳定碘,不再摄取放射性碘。
此外,稳定碘的摄入还能增加尿液中碘的浓度,促进放射性碘的排出,从而减少对甲状腺的辐射伤害。
为了有效防护核辐射,人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增加稳定碘的摄入。
食物是最主要的摄入途径之一。
海产品是富含碘的食物,如海带、
海藻等,经常食用这些食物有助于增加稳定碘的摄入量。
此外,牛奶、鸡蛋、水果等食物中也含有一定量的碘。
除了食物摄入外,人们还可以通过口服碘化物的方式增加稳定碘的摄入。
常见的碘化物有碘酒、碘片等,但在使用时应注意剂量,避免过量摄入。
需要注意的是,碘防核辐射并不能完全消除核辐射对人体的伤害,而只是减少了对甲状腺的影响。
其他核辐射对人体的伤害仍然存在,因此在核辐射环境下,人们还应采取其他防护措施,如避免暴露在辐射源附近、使用防护装备等。
碘防核辐射是一种有效的防护方法,通过增加稳定碘的摄入量,减少对放射性碘的吸收,从而降低核辐射对甲状腺的伤害。
人们可以通过食物摄入和口服碘化物的方式增加稳定碘的摄入量。
然而,碘防核辐射并不能完全消除核辐射对人体的伤害,其他防护措施仍然必不可少。
因此,在核辐射环境下,人们还应采取多种综合防护措施,保护自己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