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一)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 格式:ppt
- 大小:1.31 MB
- 文档页数:11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整理与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整理与复习|北师大版教学内容本节课将带领学生回顾和整理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
首先,我们将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性质以及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其次,我们将通过具体的例子来加深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理解,并学习如何在实际问题中应用这些知识。
最后,我们将进行一些练习,以巩固和提高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掌握程度。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性质以及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2. 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性质,并能够运用这些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或图片。
2. 教学PPT或黑板。
3. 练习题和答案。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或展示图片,引导学生回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和性质。
2. 复习:讲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具体的例子来加深理解。
3. 应用: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
4. 练习:进行一些练习题,巩固和提高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掌握程度。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回答学生的问题。
板书设计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和性质。
2.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3.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应用举例。
作业设计1. 让学生完成一些练习题,巩固和提高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掌握程度。
2.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方式,总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解释。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复习和整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使学生对其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学生的参与和实践,让他们通过具体的例子来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性质和应用。
同时,我也注意到了一些学生在计算表面积和体积时容易犯的错误,我及时给予了纠正和指导。
五年级《整理与复习-长方体》教学设计五年级《整理与复习-长方体》教学设计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五年级《整理与复习-长方体》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整理与复习》——长方体(一)(二)二、教材分析:长方体和正方体是在前面学习,平面图形的基础上编写的。
这两个单元主要分成四块: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表面积、体积及体积单位和容积。
从直观形象的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需要借助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因此空间感知能力的培养也是这两个单元的教学目标。
这部分教材是对长方体和正方体进行全面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网络,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概念、表面积、体积计算公式是为今后的圆柱体、圆锥体,甚至更复杂的形体知识打下扎实的基础。
教学中教师先鼓励学生回忆两个单元所学的内容,通过举例明确各自的意义,再尝试梳理它们之间的关系。
通过整理复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知识来源于实践、用于实践的道理,学习一些复习整理的方法,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学情分析:学生在第二和第四单元已经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分清了长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概念,能掌握计算方法,并运用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四、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经历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系统化的整理,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的形体特征的认识,分清表面积和体积的概念,能熟练地掌握形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容积)的计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数学思考:让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并且能联系生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解决问题: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情感态度: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相关,使学生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教学活动,并积极与人合作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与勇气。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整理与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总复习|北师大版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整理与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总复习一、教学内容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和性质2.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3.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分类和特征4.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际应用问题二、教学目标1. 能够熟练地描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和性质。
2. 能够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进一步理解和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空间结构。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的灵活运用。
2. 教学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和性质的理解和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卡片、幻灯片等。
2. 学具:学生手册、练习本、尺子、圆规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引导学生回顾和巩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和性质。
2. 回顾: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回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和性质,以及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3. 讲解:通过幻灯片和卡片,详细讲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和性质,以及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4. 练习:通过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进行解答,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和性质:1. 长方体:有六个面,相对的面相等,有12条棱,相对的棱相等,有8个顶点。
2. 正方体:有六个面,相对的面相等,有12条棱,相对的棱相等,有8个顶点。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1. 表面积:长方体表面积 = (长×宽 + 长×高 + 宽×高)×2正方体表面积 = (棱长×棱长 + 棱长×棱长 + 棱长×棱长)×22. 体积:长方体体积 = 长×宽×高正方体体积 = 棱长×棱长×棱长七、作业设计1. 请用纸折一个长方体,并计算其表面积和体积。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整理与复习长方体的整理与复习|北师大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为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整理与复习”章节中关于长方体的内容。
学生已经对长方体的基本概念、性质和计算有了初步的认识,本节课旨在巩固学生对长方体体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长方体的知识。
教学目标1. 巩固学生对长方体体积、表面积计算公式的掌握。
2. 培养学生运用长方体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难点1. 长方体表面积计算的多样化情况。
2. 解决实际问题时,对长方体相关知识的灵活运用。
教具学具准备1. 长方体模型或实物。
2. 教学PPT,展示长方体相关习题和实例。
3. 学生分组准备草稿纸、计算器等学习工具。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通过PPT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长方体物品,引发学生对长方体的思考。
- 提问:“我们已经学过长方体的哪些知识?长方体有哪些特性?”2. 知识回顾(10分钟)-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长方体的体积、表面积计算公式。
- 各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补充。
3. 实例讲解(15分钟)- 教师通过PPT展示不同类型的长方体计算题目,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 学生跟随教师思路,同步解答题目,教师巡回指导。
4. 小组练习(20分钟)- 学生分组完成练习题,教师提供个别辅导。
- 各组分享解题过程和答案,集体讨论疑难问题。
5. 知识拓展(10分钟)- 讲解长方体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建筑设计、物品包装等。
- 学生思考并分享自己生活中遇到的长方体相关问题。
6. 总结与反思(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长方体知识的重要性。
-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疑问,教师解答。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包括长方体的定义、性质、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公式,以及典型例题的解题步骤。
同时,板书应突出教学重难点,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作业设计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长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计算。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宿州市灵璧县实验小学刘娟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50页的整理与复习,第53—54页第7、13、14题。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亲身经历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系统化的整理,进一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体积、容积的概念以及相邻单位间的进率;能进一步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和容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2、在复习整理知识的过程中,掌握复习、整理的方法。
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学会对知识进行自我梳理。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梳理知识,构建体系(一)知识再现师:第二单元和第四单元我们学习的是什么?(板书:长方体和正方体)回忆一下,我们都学过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哪些知识?学生回答。
师:看来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还真不少,如果我们这样写下去,显得很乱,也浪费时间。
如果我们把这些知识分类,有序地进行整理,使它们系统化,便于我们记忆、掌握和运用,这节课我们一起对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进行整理和复习。
板书:整理与复习(二)建构网络课前,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进行了整理,谁来说说你是如何来整理的?学生汇报。
预设:从表格中我们不仅能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面、棱、顶点的特征,还能很清楚的看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通过这幅图我们一眼就能看出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体现了数学的简洁性。
师:大家能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整理,方式虽不同,但内容一样。
整理特征时,从哪几个方面入手?(从面、棱、顶点)板书:长方体有什么特征?(板书:6个面 12条棱、8个顶点)正方体有什么特征?(板:正方体)1、特征及关系:长方体正方体顶点: 8个 8个面: 6个(相对的两个面相等) 6个面都相等棱: 12条棱(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12条棱长度相等整理特征时,从哪几个方面入手?(从面、棱、顶点)两者又有什么关系?生: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整理与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整理复习|北师大版教学内容本节课旨在对五年级下册数学课程中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与复习。
内容主要包括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性质、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准确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及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复习,提高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知识的掌握程度,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教学难点1. 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 学生在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时,对问题的分析和公式的正确运用。
教具学具准备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或图片。
2. 教学PPT或黑板,用于展示和推导公式。
3. 练习题或工作纸,供学生课堂练习使用。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或展示实物,引导学生回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概念。
2. 知识复习(15分钟):利用PPT或黑板,系统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性质、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3. 公式推导(10分钟):通过动画或实物演示,推导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
4. 实例分析(15分钟):分析几个实际问题,展示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课堂练习(2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6. 总结反馈(10分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收集学生的反馈,解答普遍性问题。
板书设计板书应清晰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性质、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以及至少一个实际应用的例子。
作业设计设计一些与长方体和正方体相关的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进行计算。
作业应包括基本题和提高题,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课后反思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效果,包括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课堂气氛、教学方法的适用性等方面。
针对学生的接受情况,教师应调整教学策略,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整理复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进一步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体积(容积)及其计量单位的意义;进一步理解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能合理、正确解决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使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提高归纳整理能力,感悟数学思想方法,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在整理和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积累几何与图形领域内容的学习经验。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梳理长方体、正方体知识,使之系统化。
理解体积和表面积的意义,并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体和正方体知识整理表、题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1、播放PPT,逐一呈现长方体、正方体形状的实物图形,学生说出是什么图形,联想到了什么?2、揭示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整理复习(课件展示),学生齐读。
二、师生共同对长方体、正方体知识进行整理、复习1、让学生拿出课前整理的有关长方体、正方体特征知识内容的整理单。
2、抽生展示自己整理的结果,全班进行评价,再次熟记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生生交流、老师及时点评3、学生做有关长方体、正方体特征的练习题老师巡视指导师生、生生交流、共同确定答案4、让学生拿出课前整理的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体积(容积)整理单。
5、抽生展示自己整理的结果,其余学生补充。
教师呈现空白整理表,抽生填出答案,引导复习。
生生交流、老师及时点评6、学生做有关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体积(容积)练习题之1、2题。
教师巡视指导。
师生、生生交流,共同确定答案。
7、继续做题单上第3题。
老师巡视指导生生交流、老师点评。
8、继续做题单上第4题来时巡视指导生生交流、老师点评。
三、课堂小结通过今天对长方体、正方体的整理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整理与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整理复习|北师大版教案:长方体和正方体整理复习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复习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关内容。
教材的章节包括: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巩固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的理解。
2. 提高学生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物体,如箱子、电视、书本、积木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物体的特征。
2. 知识点回顾:回顾教材中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包括:长方体有六个面,相对的面面积相等;长方体的对角线最长;正方体所有面面积相等,对角线最长等。
3. 例题讲解:出示一个长方体模型,让学生计算其表面积和体积。
引导学生运用长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相关练习题,巩固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表面积和体积计算方法的理解。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探讨长方体和正方体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如何计算包装箱的表面积和体积等。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1. 长方体有六个面,相对的面面积相等。
2. 长方体的对角线最长。
3. 正方体所有面面积相等,对角线最长。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计算方法:1. 表面积 = (长×宽 + 长×高 + 宽×高)×22. 体积 = 长×宽×高七、作业设计a. 长:2m,宽:1m,高:1.5mb. 长:3cm,宽:2cm,高:2cm2. 应用题:小明买了一个长方体形状的收纳箱,长为40cm,宽为30cm,高为20cm,请计算该收纳箱的表面积和体积。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整理与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整理与复习|北师大版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整理与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整理与复习|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复习的是五年级下册数学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相关知识。
我们将回顾和巩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理解并能够运用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能够运用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和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够灵活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卡片、黑板。
学具:学生手册、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们每天都会用到很多物品,比如书、桌子、盒子等等,它们都有自己的形状和大小。
今天我们就来复习一下与形状和大小有关的数学知识——长方体和正方体。
2.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我们来看一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长方体有6个面,都是矩形,相对的两个矩形的边长不一样;正方体的6个面都是正方形,边长相等。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每个角都是90度。
4. 例题讲解:我们来看一个例题。
一个长方体的长是4厘米,宽是3厘米,高是2厘米,求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我们可以根据公式计算出表面积是52平方厘米,体积是24立方厘米。
5. 随堂练习:请同学们完成练习本上的第1题,求一个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6.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际应用:我们再来思考一下,长方体和正方体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实际应用。
比如,我们装书的箱子就是一个长方体,我们用来装物品的抽屉就是一个正方体。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长方体的特征:6个面都是矩形,相对的两个矩形的边长不一样,每个角都是90度。
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表面积=各个面的面积之和,体积=长×宽×高。
正方体的特征:6个面都是正方形,边长相等,每个角都是90度。
《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五年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整理与复习》2、教材分析教材内容结构特点:学生在第一学段直观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
并已经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等平面图形以及它们周长和面积计算,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长方体、正方体。
本单元主要通过四个活动引导学生展开学习:“长方体的认识”,“展开与折叠”,“长方体的表面积”,“露在外面的面(探索活动)”。
在本册的第四单元还将学习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和容积。
本节整理与复习是整理第二单元内容。
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这一单元是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它是在学生认识并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以及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这部分内容是对长方体和正方体进行全面系统地整理和复习,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
复习这部分内容还可以使学生对自己周围的空间和空间中的物体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几何图形的基础。
3、学情分析学生的认知基础:通过四年多的数学学习,学生已经在第一学段直观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
并已经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等平面图形以及它们周长和面积计算。
学生的活动经验基础: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长方体、正方体并将这一单元知识点进行归纳与整理。
为接下来学习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与容积做准备。
学生学习遇到的困难:运用归纳整理的知识点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整理与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关知识,理解它们的内在联系,并能灵活运用。
(2)过程与方法:在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核心素养):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生活中的数学,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5、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学生对知识进行自我梳理,归纳与反思。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梳理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6、教学方法(个性化的教学):整理归纳法、交流讨论法、理解应用法、网络运用、ipad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