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空区勘察设计详细方案
- 格式:doc
- 大小:304.00 KB
- 文档页数:4
《采空区的勘察设计与治理技术》规范一、引言采煤是我国能源资源开发的重要方式之一,但同时也会产生大量的采空区。
采空区是指在煤炭开采过程中,当一个或多个煤层被全部开采后,形成的地下空洞区域。
采空区的存在会给地质环境和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影响,因此,对采空区的勘察、设计和治理技术进行规范十分必要。
二、勘察设计1.采空区的勘察应根据地质条件、矿坑布置和采煤方法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确定采空区的范围、形态和特征。
2.采空区的勘察应采取多种手段,包括地面测量、地下射孔、地质钻探、地下水位监测等,以充分了解采空区的地质情况、地下水位变化及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3.勘察应详细记录采空区的范围、形态、深度、倾斜度、地下水位等参数,并编制采空区地质分布图和勘察报告。
报告中应包括对勘察结果的分析和评价,并提出针对性的治理措施建议。
三、治理技术1.采空区治理应根据采空区的特征和周边环境要求,制定科学、可行的治理方案。
2.采空区治理可以采用地质填充、水封、导流和加固等多种技术手段。
地质填充是最常用的方法,可以利用矿尾砂、矿石尾砂等填充材料对采空区进行填充,增加地下密实度。
水封是在采空区上部开挖一段水封段,使采空区底部处于水下,从而减少大气氧气的进入,起到安全防爆和温度降低的作用。
导流可以通过开挖导流隧道引导地下水流入采空区,以降低采空区周边地下水位,减少地面沉降和塌陷的风险。
加固则是对采空区周围的支护和加固,以防止地面塌陷和建筑物沉降。
3.采空区治理的技术选择和实施应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确保治理效果符合要求。
四、验收与评价1.采空区治理完成后,应进行验收和评价,以验证治理效果是否达到预期。
2.验收应包括对采空区治理后的地质情况、地下水位变化、地面沉降和建筑物偏移等进行测量和监测,确保治理达到设计要求。
3.采空区治理的评价应包括工程效果评价和环境效果评价。
工程效果评价主要考虑治理工程的稳定性、经济性和可操作性等方面;环境效果评价主要考虑采空区治理对水环境、地表覆盖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采空区勘探施工方案1. 项目背景采空区是指由于采矿活动导致的地下矿脉空间,这些空间在矿井开采完毕后可能会引发地质灾害。
为了确保采空区的安全和有效利用,对采空区进行勘探是必要的。
2. 勘探目标和方法2.1 勘探目标本项目的勘探目标是了解采空区的空间分布、形状和稳定性,以及潜在的地质灾害风险。
2.2 勘探方法本文档将采用以下勘探方法进行采空区的勘探: - 地面测量:利用全站仪和测量仪器对采空区的地面形状进行测量,包括平面和高程数据的获取。
- 地下勘探:通过钻孔、地质雷达等设备对采空区下方的地质结构进行探测,获取地下采空区的详细信息。
- 遥感影像分析:利用航空或卫星遥感数据,对采空区周边的地表变化进行监测,以获取采空区的边界和空间分布信息。
3. 施工方案3.1 前期准备工作在实施勘探施工之前,需要进行一些前期准备工作,以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1. 编制勘探方案:根据勘探目标和方法,编制详细的勘探方案,包括测区范围、测区划分、测区内的测量点位等信息。
2. 采购设备和材料:根据勘探方案,采购所需的设备和材料,包括全站仪、测量仪器、钻孔设备等。
3. 勘探人员培训: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确保他们能够正确操作设备和进行勘探测量工作。
4. 安全措施:在勘探区域设置安全警示标识,确保勘探过程中的安全。
3.2 施工流程采空区勘探的施工流程如下所示: 1. 地面测量:在勘探区域安装全站仪,利用测量仪器对地面进行测量,获取平面和高程数据。
2. 钻孔:根据勘探方案,在预定的位置进行钻孔,获取地下的岩石样本和地下空间结构信息。
3. 地质雷达勘探:利用地质雷达等设备对地下采空区进行勘探,获取地下空间的详细信息。
4. 遥感影像分析:收集航空或卫星遥感数据,进行图像处理和分析,获取采空区周边地表变化的信息。
3.3 数据处理与分析采集到的勘探数据需要进行处理和分析,以达到勘探目标。
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步骤如下: 1. 数据清洗:对采集到的测量数据进行筛选和清理,去除异常数据和误差。
采空区详细勘察设计方案一、勘察目的与任务1、进行采空区勘察,查明采空区的范围、埋置深度、充填情况等。
2、查明场区内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
3、对采空区地基稳定性进行分析评价。
4、针对采空区进行采空区治理施工方案设计。
二、勘察范围确定根据场地局限性条件,确定勘察范围为:东至规划边界,南至规划边界,西至路内边界,北至路内界,勘察面积为39467m2。
见钻孔布置图。
三、勘察工作方法(一)钻探按照行间距50m,孔间距50m网络布孔,共布孔26个。
第四系开孔孔径为108mm,岩层孔径为75mm,设计孔深160m,工程量总计4160m。
26个勘察孔第四系下108套管防坍塌,对其进行保护预留,待治理时兼做灌浆孔。
套管总计260m。
见钻孔布置图。
(二)地球物理勘探对钻孔拟采用的地球物理勘探工作有电测井、声波测井、放射性测井、井斜测井。
地球物理勘探钻孔不少于总钻孔数的三分之一,为9个孔,共计1440m。
电测井:划分地层,区分岩性,确定裂隙破碎带的位置和厚度,确定含水层位置和厚度,测定地层电阻率。
声波测井:区分岩性,确定裂隙破碎带的位置和厚度,测定地层的孔隙度,研究岩土体的力学性质。
放射性测井:划分地层,区分岩性,鉴别裂隙破碎带,确定岩层密度和孔隙度。
井斜测井:测量钻孔的倾角和方位角。
(三)井内摄像对全部钻孔进行井内摄像,共计26孔。
观测全孔破碎带、裂隙发育情况、采空塌落情况、采空充填情况、采空剩余孔隙率。
(四)室内试验每层取土样一组,取样孔不少于总孔数的六分之一,土样约40组。
岩样每大层一组,采空区顶板取样一组,岩样约64组。
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常规试验。
岩石物理力学性质:颗粒密度、风干/饱和抗压强度、风干/饱和抗剪强度、风干/饱和弹模+变模。
四、建立三维模型根据钻孔资料建立采空区三维空间模型。
五、地基稳定性评价对采空区进行地基稳定性评价,建筑适宜性评价。
拟采用附加应力法对地基稳定性进行评价。
附加应力法是以建筑物荷载影响深度与采空区冒落裂隙带发育高度是否重叠来确定建筑物层数、判断采空区地基稳定性的方法。
1工程概况工程名称:金泰源煤矿1#宿舍楼下沉探测采空勘察拟建场地位于灵石县内。
建筑平面尺寸30m×18m。
拟建建筑物的具体位置、地上层数、平面尺寸详见《建筑物与勘探点平面位置图》。
2勘察目的与要求根据国家现行有关规范,本次勘察的主要目的与要求为:2.1调查拟建场地范围内是否存在采空区及其位置,并对其成因、类型、分布范围,危害程度及其发展趋势作出评价,并对场地稳定性、建筑适宜性、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作出评价。
2.2查明拟建场地岩土层的类型、深度、分布,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及工程特性,提供各岩土层的承载力特征值.2。
3查明拟建场地勘探深度范围内地下水的埋藏条件、类型、季节性变幅及规律。
2。
4提供经济合理的地基处理方案,对拟采用桩基的建筑物选择合理的桩尖持力层,分层提出各土层的桩周摩阻力与端阻力极限标准值。
3勘察工作量的布置3.1勘察工作量布置的依据和原则本次勘察主要依据以下国家规范及技术文件:《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局部修订)《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版)《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建筑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标准》(DBJ04-248-2006)《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设计单位提供的《建筑物总平面图布置图》(1:1000)3。
1.1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本工程住宅楼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地基等级及场地等级为二级,综合确定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3。
1.2勘探点沿建筑物的角点及周边布设,勘探点间距控制在30。
0m以内。
勘探孔深度主要依据建筑物的基础埋深、基底压力、预估压缩层厚度和抗震设计所需深度综合确定。
G777高速公路初步勘察K96+500~K104+600采空区工程地质专题勘察方案采空区治理检测中心2017年4月目录1前言 (2)1.1工程概况 (2)1.2勘察目的 (2)1.3勘察依据 (3)1.4几点说明 (3)2工程地质条件概述 (3)2.1地形地貌 (3)2.2地质构造 (3)2.3地层岩性 (4)2.4水文地质特征 (4)2.5不良地质作用 (5)3勘察手段及步骤 (5)3.1收集资料 (5)3.2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调绘 (5)3.3物探 (6)3.4钻探 (6)4勘察工作量 (6)5勘察报告书主要内容 (7)采空区治理检测中心 11前言1.1 工程概况(1)G777高速公路昆明段(后简称“本项目”),总体走向呈西向东,起点位于曲靖马龙县与昆明宜良县县界老黑山,经九乡风景区、耿家营,与昆明绕城高速东南绕交叉后,沿南昆铁路西侧布线,经贾王村、阳宗海风景名胜区、汤池、七甸,下穿沪昆高铁及规划渝昆高铁与新昆嵩高速公路相接,路线全长57.48公里。
(2)其中线路里程K96+500-K104+600 段存在采空区,该区段为山间盆地地貌,地势平坦,地层主要为上第三系含煤地层,线路主要以桥梁和路基通过。
线路沿线分布有数个大型露天开采矿坑,部分已废弃,部分仍在开采。
开采历史已达已逾百余年,经调查访问,该区域以前私挖滥采现象较为突出,凤鸣监狱劳改队也进行过较大规模的地下开采,当前,虽然大部分矿区都是由地下开采转为露采,但地下仍有采空区存在,存在地下采空区。
(3)由于该区域内煤采矿权众多,产权变更频繁,早期私挖滥采现象严重且未留存有相关资料,无相关资料,现场调查也未收集到采空区相关资料。
鉴于采空区对桥梁桩基施工及安全影响较大,在已有勘察认识的基础上,使用常规勘察手段无法查清采空区地段的工程地质条件,故决定就该段采空区工程地质进行专题勘察研究工作,为最终选定线路和编制初步设计文件提供工程地质依据。
1.2 勘察目的(1)查明相关地区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构成、岩层产状、裂隙发育程度、地质构造特点等工程地质条件;(2)查明采空区具体的范围、埋藏深度、空间大小、顶板岩层厚度,顶、底板标高,距路基顶、底板标高;(3)查明采空区顶板的管理办法、塌落情况和采空充填程度;(4)查明采空区目前地表变形、岩移和塌陷的机理、原因及分布规律,预测其发展趋势、危害程度以及诱发其他不良地质现象的类型、位置、规模和对线路的影响;(5)查明并评价线路与煤矿开采线路、采空区的空间关系、开采趋势和时采空区治理检测中心 2空效应;(6)提出合理的治理、预防和建议措施;(7)为线路最终选定工程场地和编制初步设计文件提供工程地质依据。
采空区的勘察设计与治理技术规范
一、引言
矿山采掘活动是一种对地质环境的破坏性活动,引起的采空区严重影响了周边环境的质量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采空区的治理已成为了当前矿山环境保护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旨在规范采空区勘察设计与治理技术,以实现采空区的有效治理。
二、采空区勘察技术规范
2.1 采空区勘察内容
勘察内容主要包括采空区边界确定、采空区深度测定、采掘方法、采掘顺序、采掘方式、采空区周边地质环境的勘察等。
2.2 采空区勘察方法
勘察方法可以采用测量仪器或者地质剖面法等。
2.3 采空区勘察精度要求
勘察精度要求依据不同采空区的特点,具体涉及到深度测定精度、边界测定精度、采空区中点位置等等。
2.4 勘察报告
勘察报告中应包括采空区勘察的方法、勘察的结果、勘察精度的统计,以及其他必要的信息。
三、采空区设计治理技术规范
3.1 采空区设计的内容
采空区设计的内容包括采空区的土体防护、固化填充、排水以及仓内空气处理等。
3.2 采空区治理技术
治理技术可以采用颗粒固化填充、水泥固化、矿渣灌浆、合成材料填充等。
3.3 采空区治理标准
治理标准应符合国家规定的相关标准,比如《矿山治理标准》的相关内容。
3.4 治理效果评价
治理效果评价应包括野外考察、户外实验、试验数据处理等步骤,以科学的方
法对治理效果进行评价。
四、
本文对采空区的勘察设计和治理技术进行了规范,但实际应用中,需要结合矿
种和采矿方式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治理工作应该立足于科学技术和合法合规原则,全面落实治理效果的评价和监督。
采空区专题⼯程地质勘察⽅案1.前⾔1.1.⼯程概况1.1.1.上海⾄成都⾼速公路宜昌⾄巴东段位于湖北省中西部,路线⼤致呈北西~近东西向延伸,跨及宜昌市宜陵区、兴⼭县、秭归县、巴东县,⽌于⽕烧庵(鄂渝界),全长约178km。
1.1.2.我公司承担的⼯程地质勘察⾪属第3标段。
K路线起于宜昌市兴⼭县⾼岚镇(K95+000),接第⼆合同段终点,经柏树园、卧佛⼭,跨⾼岚河后穿越林家⼭(1833.8m)于平⾢⼝跨⾹溪河,⾄⼤⽯包村(K119+015)⽌,共24.015km。
由于⼯程地质条件⼗分复杂,第3标段设有多条⽐较线。
1.1.3.K线林家⼭隧道处的李家沟煤矿采空区。
矿界东西长1000m,南北宽850m,矿区⾯积0.85km2,批准采矿⽔平为标⾼240m~450m,年产规模3万吨/年。
1.1.4.掘进主平硐终点位于YK109+632右72.0m处, 标⾼246.0m。
按煤矿设计资料,隧道线ZK110+240、YK110+050前后在主平硐上⽅20m通过。
ZK109+570、YK109+560以东均为采空区段,其中ZK109+530~ZK109+570、YK109+512~YK109+560段线位附近开采标⾼为296.0~335.0m;隧道底板标为260m,按实际挖标⾼270m计算,该段采空区底板标⾼距离隧道标⾼为26.0~65.0m。
H线HYK109+360左148、右702~HYK110+368左17.5、右832.5通过李家沟煤矿南部,隧道底板设计标⾼260~270m间,即煤矿底采标⾼低于隧道底板20~30m。
1.1.5.李家⼭煤矿若继续开采将形成⾃隧道底板以下⾄洞⾝以上的倾斜状⼤⾯积采空-回填-积⽔区,采⾄隧道位臵时,对隧道底板及洞⾝稳定有较⼤影响,甚⾄可能发⽣⽼窿突⽔。
1.1.6.在已有勘察认识的基础上,使⽤常规勘察⼿段⽆法查清采空区地段的⼯程地质及⽔⽂地质条件,故决定就该隧道进⾏采空区⼯程地质及⽔⽂地质专题勘察研究⼯作,为最终选定隧道⼯程场地和编制初步设计⽂件提供⼯程地质及⽔⽂地质依据。
采空区的勘察设计与治理技术规范1. 引言采煤是一种重要的能源开采方式,但其过程会产生大量的采空区,给环境带来很大的破坏。
采空区的治理成为了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将介绍采空区的勘察设计与治理技术规范,包括采空区的勘察方法、设计原则以及治理技术规范等内容。
2. 采空区勘察方法在进行采空区的治理之前,需要进行采空区的勘察,以了解采空区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理方案。
常用的采空区勘察方法包括:•现场勘察:通过实地考察采煤现场,了解采空区的分布、大小、形态等情况。
•地质勘查:通过地质勘探手段,获取采空区周边地质情况,包括岩性、构造等方面的资料。
•遥感技术:利用遥感技术,对采煤区进行图像解译,获取采空区的信息。
•地下探测技术:利用地下探测技术,对采空区下方的地质情况进行探测。
以上勘察方法可以结合使用,以获取全面准确的采空区情况。
3. 采空区设计原则采空区设计是制定采空区治理方案的关键环节,合理的设计可以确保治理效果达到最佳。
以下是采空区设计的原则:•安全可靠:采空区设计应确保治理工程的安全可靠性,避免次生灾害的发生。
•经济合理:采空区设计应兼顾治理成本与效果,选择经济合理的治理方案。
•可持续发展:采空区设计应考虑到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避免对环境造成二次破坏。
在采空区设计中,还需要考虑特定的地质条件和工程要求,进行相应的技术处理。
4. 采空区治理技术规范根据采空区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治理技术是必要的。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采空区治理技术规范:•填充法:采用填充材料填充采空区,填充密实、稳定,以达到支撑地表和缓解地面沉降的目的。
•加固法:采用加固材料对采空区进行加固,增加地表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引水法:通过引导地下水流入采空区,形成水体,避免地面塌陷。
除了以上的治理技术,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其他的技术手段,如地下水位控制、离散化排液等。
5. 采空区治理效果评价与监测进行采空区治理后,需要对治理效果进行评价与监测,以保证治理效果的可靠性。
——采空区勘查工程勘查方案二〇一七年三月——目录一、工程概况 ...........................................................- 3 -〔一〕自然地理 .........................................................- 3 -〔二〕区域地质概况 .....................................................- 3 -〔三〕矿产地质 .........................................................- 4 -〔四〕目的任务 .........................................................- 4 -二、勘查工作设计依据 ...................................................- 5 -三、整体工作思路 .......................................................- 5-四、工作方法 ...........................................................- 5-〔一〕瞬变电磁 .........................................................- 6-〔二〕地震勘探 .........................................................- 8-〔三〕高密度电法 ......................................................- 12 -〔四〕钻探 ............................................................- 14 -五、勘查工作设计 ......................................................- 14 -〔一〕工作量设计 ......................................................- 14 -〔二〕勘查工作进度方案 ................................................- 14 -六、近三年勘查工程一览表 ..............................................- 16 -七、单位资质证书 ......................................................- 16 -八、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 17 -一、工程概况2021 年棚改旧改工程共有 3 个地块。
建筑
采空区详细勘察设计方案
一、勘察目的与任务
1、进行采空区勘察,查明采空区的范围、埋置深度、充填情况等。
2、查明场区内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
3、对采空区地基稳定性进行分析评价。
4、针对采空区进行采空区治理施工方案设计。
二、勘察范围确定
根据场地局限性条件,确定勘察范围为:东至规划边界,南至规划边
2
界,西至路内边界,北至路内界,勘察面积为 39467m。
见钻孔布置图。
三、勘察工作方法
(一)钻探
按照行间距 50m,孔间距 50m网络布孔,共布孔 26个。
第四系开孔
孔径为 108mm,岩层孔径为 75mm,设计孔深 160m,工程量总计 4160m。
26个勘察孔第四系下 108套管防坍塌,对其进行保护预留,待治理时兼
做灌浆孔。
套管总计 260m。
见钻孔布置图。
(二)地球物理勘探
对钻孔拟采用的地球物理勘探工作有电测井、声波测井、放射性测井、井斜测井。
地球物理勘探钻孔不少于总钻孔数的三分之一,为 9个孔,共计 1440m。
电测井 :划分地层,区分岩性,确定裂隙破碎带的位置和厚度,确定
含水层位置和厚度,测定地层电阻率。
声波测井:区分岩性,确定裂隙破碎带的位置和厚度,测定地层的孔
隙度,研究岩土体的力学性质。
放射性测井:划分地层,区分岩性,鉴别裂隙破碎带,确定岩层密度
和孔隙度。
井斜测井:测量钻孔的倾角和方位角。
(三)井内摄像
对全部钻孔进行井内摄像,共计 26孔。
观测全孔破碎带、裂隙发育
情况、采空塌落情况、采空充填情况、采空剩余孔隙率。
(四)室内试验
每层取土样一组,取样孔不少于总孔数的六分之一,土样约
40组。
岩样每大层一组,采空区顶板取样一组,岩样约 64组。
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常规试验。
岩石物理力学性质:颗粒密度、风干 /饱和抗压强度、风干 /饱和抗剪强度、风干 /饱和弹模 +变模。
四、建立三维模型
根据钻孔资料建立采空区三维空间模型。
五、地基稳定性评价
对采空区进行地基稳定性评价,建筑适宜性评价。
拟采用附加应力法
对地基稳定性进行评价。
附加应力法是以建筑物荷载影响深度与采空区冒落裂隙带发育高
度是否重叠来确定建筑物层数、判断采空区地基稳定性的方法。
冒落裂隙带发育高度与建筑物荷载影响深度之间存在三种情况,其中建筑物荷载影响深度是由地基产生的附加应力决定,即当地基中附加应力
σz=0.1σc(σc为自重应力 )时,把此时的深度 z作为建筑物荷载影响深
度。
1、当建筑物荷载影响深度与冒落裂隙带顶界面之间有一定的距离时,这种情况不会影响冒落裂隙带的稳定性;
2、当建筑物荷载影响深度与冒落裂隙带顶界面正好接触时,在这种
情况下建筑物荷载为临界荷载;
3、当建筑物荷载影响深度进入冒落裂隙带内时,这种情况建筑物荷
载会影响冒落裂隙带的稳定性,建筑物会受到较大不均匀沉降的影响。
六、采空区治理方案设计
进行采空区专项治理方案设计,拟采用充填注浆法。
注浆技术是一项实用性强、应用广泛的工程技术。
它的实质是在地面钻孔至老采空区,采用液压、气压或电化学方法,将采空区所有空洞和覆岩裂隙用由水泥、粉煤灰、砂子等混合而成的浆液全部充填和加固,使整个采空区恢复为接近原始岩体状态,彻底消除采动破碎岩体的移动变形空间。
为了避免浆液流至地基控制边界以外,需要在地基以外的控制边界处钻孔至采空区,再灌粗骨料填充,注浆固结,以封堵住采空区两端。
七、工期计划
勘察设计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勘察外业工作阶段,第二阶段为建模和地基稳定性评价阶段,第三阶段为采空治理施工方案设计阶段。
各阶段的计划工期为:第一阶段为 60天,第二阶段为 25天,第三阶段为 15 天,总工期为 100天。
建筑
八、费用预算
工 程量及报价清单
综合单价 编号
项目名称
工 作内容 工 作量 单位 小计(元)
备注
(元)
钻探 4160 260
m m
套管费 电测井、声波 测井、放射性 测井、井斜测
井
地球物理勘
探 1440 m
1 勘察
井内摄像 岩石试验 土工 试验
三维建模 26 64 40 1 孔 组 组 个
取样、切割制 作样、试验 取样、试验
2 3
三维建模 评价分析
地基稳定性 评价分析 1 治理施工 方 案设计 1 4 方案设计
合计
报告图件装 订印刷
10
套 5
6
综合管理
费 5×3%
7 8 利润 税金 (5+6)× 5% (5+6+7)× 6.8%
9 总计 报价
5+6+7+8 10
优惠报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