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组成和结构专题复习
- 格式:doc
- 大小:87.00 KB
- 文档页数:5
2024年中考化学复习考点归纳总结—物质的构成与组成(全国通用)知识点一、分子、原子和离子1.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等。
2.分子(由原子构成)(1)定义:保持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2)性质:①体积、质量都很小;②总是在不断地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如花香四溢、酒精挥发等;③分子间有间隔,如天然气加压后贮存在钢瓶中;④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3)分子运动现象的实验探究①实验装置(如图)②实验现象:过一段时间,烧杯A中的溶液变红。
③解释:烧杯B中浓氨水有挥发性,氨分子运动到烧杯A中与水反应生成氨水,氨水显碱性,使酚酞溶液变红。
④实验结论:分子总在不断地做无规则运动。
3.原子定义: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4.离子(1)定义: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2)阳离子:带正电的原子或原子团;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如Ca2+、N H4+等。
阴离子:带负电的原子或原子团;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如C O32−、Cl-等。
5.离子符号: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角用“+”或“-”表示离子的正负电性,数值在前,正负号在后。
数字为1时,可忽略不写。
意义:如3Mg2+,“3”表示3个镁离子,“2”表示1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
知识点二、原子的结构1.原子的结构原子原子核(带正电)质子: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中子:不带电核外电子: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总结:①原子内部不是实心体,很多是“空”的;②并不是所有的原子中都含有中子(如:氢原子中没有中子);③原子不显电性: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④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取整数时)≈质子数+中子数;⑤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为1,一般不写也不读。
2.原子结构示意图(以氧原子为例):小圈表示原子核,圈内的数字表示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专题二物质组成和结构●考点透视1.理解元素涵义,能应用元素涵义解决有关问题,会判断对物质组成叙述是否正确。
2.对分子、原子发现及对其涵义理解;对物质可分性、微观粒子涵义和真实性理解。
3.应用分子、原子观点解释有关事物时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
4.对原子构成、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初步知识掌握。
5.原子(离子)结构示意图识别和应用。
6.根据化学式(题中给出新情景化学式)判断元素化合价,根据元素化合价书写化学式或判断化学式正误。
近几年各地中考,有关元素知识试题规律性强,多以选择、填空形式出现,大多是围绕元素以及元素在壳中含量等知识点来命题,以生产、生活中化学知识为载体,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灵活运用、分析归纳能力。
对于分子、原子、离子,考定义、考区别、考判断是常考知识点。
应用分子、原子基本性质,解释日常生活中、课外活动中或化学实验中常见物理、化学现象,也是常考知识点。
比较热考题是图示题,它具有简洁明了,情景新颖,易激发同学们学习化学兴趣等特点,主要考查同学们识图能力和对知识灵活运用能力。
关于原子、离子结构示意图,常考不衰是:原子结构示意图涵义及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判断元素种类和性质等有关知识,给出原了、离子结构示意图,判断“属于同种元素是”;“属于原子(或阳离子、阴离子)是”;“属于金属(或非金属)元素是”;“与元素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是”;“该元素名称是”。
解题时主要利用粒子中质子、中子、电子数目,分别与相对原子质量、核电荷数关系,以及核电荷数与元素本质、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关系进行解答。
命题中,还时常出现诸如:C-14原子、C60分子、H3、H3+、O2+以及反质子、反中子等前沿科学中粒子,意在使考生开阔视野,并对粒子有一个更深刻理解和更全面认识。
从考题内容上看,跟原子结构结合在一起,作为概念题比较常见命题有两种:①给出典型金属元素或非金属元素原子(离子)结构示意图或关于电子层结构文字叙述,要求写出所形成化合物化学式;②给出一个多元素组成化合物化学式(其中某元素也可能用X或R替代),或者给出数个化学式,要求判断指定元素化合价。
物质的组成和结构专题复习复习提要1. 分子、原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方法指导:(1)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性质不同。
例如,水分子是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氧分子是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空气中的氧气与实验室制取的氧气都是由氧分子构成的,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2)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如:O2、H2O等。
(3)分子的构成:由原子构成,其中同种元素的原子构成单质分子,不同种元素的原子构成化合物分子。
如:O2、H2O等。
(4)分子的性质:1. 分子很小;2. 分子在永不停息的作无规则运动;3. 分子间有间隔。
(5)分子与物质的变化: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不发生变化;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也发生变化。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方法指导:(1)原子不可分只是在化学变化中,并不是不可分,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
(2)原子的结构:其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整个原子不显电性质子数决定着元素的种类;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着元素的化学性质。
(3)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4)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如:Fe、Mg、Al等都是由原子构成的。
2.原子团记住几种常见的原子团:NO3、SO4、OH、CO3、NH43.离子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方法指导:(1)由于带电情况不同所以分为阴阳离子。
(2)离子与原子的联系:原子得到电子→阴离子,原子失去电子→阳离子即: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离子所带电荷数。
(3)离子符号的书写: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写上该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注意数字在前,电性在后。
如:Ca2+、Al3+、Cl-、O2-4.分子、原子和离子的比较5.原子结构示意图圆圈表示原子核;“+”表示原子核带正电;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
6. 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1)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都是比值,都是以碳12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单位为1。
专题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组成和结构[典例剖析]例1、下列各组物质的变化中,前者属于化学变化,后者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冰雪融化;由空气制氧气B .钢铁生锈;由熟石灰制烧碱C .蜡烛燃烧;干冰升华D .汽油挥发;食物腐烂例2、最近日本推出了一种廉价环保的新能源—甲醚,它完全燃烧时发生如下反应:X +3O 22CO 2+3H 2O ,则X (甲醚)的化学式是( )A .C 3H 6O 2B .C 2H 6O C .C 2H 4OD .CH 4O例3、对于化学反应A+B=C+D 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若生成物C 和D 分别为盐和水,则该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B .若A 和C 是单质,B 和D 是化合物,则该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C .若A 是可溶性碱,B 是可溶性盐,则C 和D 可能是两种沉淀D .若A 、B 各取10克,混合后使其反应,则C 、D 的质量总和一定等于20克例4、硅是一种良好的半导体材料。
工业上用碳在高温下还原二氧化硅的方法可制得硅,同时还有一氧化碳生成。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工业上制硅的反应方程式为:SiO 2+2C Si+2CO↑ ②上述反应属置换反应 ③碳在反应中表现出还原性 ④碳的非金属活泼性比硅强A .仅①②B .仅②③C .仅①②③D .①②③④例5、下列现象既能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又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是( )A .人在花园中能嗅到花的香气B .湿衣服经晾晒变干C .固体碘受热变成蒸气D .空气受压体积变小例6、比较 两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得到的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X 、Y 属于同一种元素B .X 、Y 两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同C .X 、Y 的核外电子数相等D .X 、Y 两种粒子都具有稳定结构例7、根据“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决定物质性质”的观点,简要说明下列各组物质性质相似或差异的原因。
⑴金刚石很硬,而石墨却很软的原因____________。
⑵盐酸和硫酸都是酸,但前者不能跟硝酸钡溶液反应,而后者却能跟硝酸钡溶液反应_____________。
专题2 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第12讲物质的分类一、考情分析:考点2022202120202019201820172016物质的分类省题4省题6省题5省题6、15省题16省题16省题7、16物质的性质及其用途省题3省题11省题7省题8省题4省题11二、考点归纳必考点1 物质的分类1.纯净物和混合物(1).由单一物质组成的物质称为,如(H2)、水(H2O)等。
(2).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物质组成的物质叫,如空气、合金、等。
2.单质和化合物(1).按组成元素的种数又可以将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2).单质:由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铜(Cu)、铁(Fe)、氮气(N2)等。
(3).化合物:由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H2O、KMnO4等。
化合物主要分为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
①有机化合物是指含元素的化合物,如(CH4)、乙醇( )、蛋白质等。
②无机化合物是指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
但有些含碳化合物也属于无机物,包括CO、CO2、H2CO3、Na2CO3(碳酸盐)和NaHCO3(碳酸氢盐)等。
3.氧化物、酸、碱、盐1.氧化物:由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的化合物,如CO2、H2O等。
2.酸:在水溶液中解离出的阳离子全部为的化合物,如HCl、H2SO4等。
3.碱:在水溶液中解离出的阴离子全部为的化合物,如NaOH、Ca(OH)2、NH3·H2O等。
4.盐:由阳离子(或NH4+)与酸根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如NaCl、NaHCO3、K2MnO4等。
4.易错点(1)区分混合物和纯净物时不看元素种类,看物质种类。
相同的元素可组成不同的物质,如CO和CO2等。
(2)冰水混合物是而不是混合物,而洁净的空气为。
(3)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是氧化物,如H2SO4是酸而不是氧化物。
(4)酸性物质不一定是酸,碱性物质不一定是碱。
【考点突破】1.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A.NaCl B.MnO2C.NaOH D.H2SO42.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酱油B.蒸馏水C.碘酒D.洁净的空气3.下列物品只含一种物质的是()A.自来水B.大理石C.氮气D.过氧化氢溶液4.下列关于“不一定”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含氧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B.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不一定是单质C.纯净物不一定由同种分子构成D.能分解出氧气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5.下列各组物质中,按单质、化合物、混合物排序的是()A.氮气液氧稀盐酸B.水氧化钙空气C.铜海水不锈钢D.C60干冰石油6.以化合价为纵坐标,以物质的类别为横坐标所绘制的图像叫做价类图,下图为铁的价类图,图中物质均为纯净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a点对应的物质类别为单质B.b点所对应的物质的化学式为Fe2O3C.FeSO4的化学名称是硫酸亚铁D.铁粉与稀盐酸可发生置换反应生成FeC137.下列各图和分别表示不同的原子,则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A.B.C.D.8.归类整理是生活中的一种常用方法,也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以下归类正确的是() A.常见的单质:石墨、铜绿、水银B.常见的白色固体:碳酸钙、碳酸氢铵、高锰酸钾C.常见的可燃性气体:甲烷(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氢气、一氧化碳D.常见的金属材料:金刚石、赤铁矿、青铜必考点2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概念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实例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氧化性、稳定性、、还原性、酸性、碱性、等判断由感官直接感知或由仪器测定通过化学变化可知【考点突破】1.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氧气用于炼钢B.氮气用作保护气C.氧化钙用作干燥剂D.氢气用于填充探空气球2.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石墨用作电极B.氧气用于气焊C.干冰用作人工降雨D.稀有气体用作霓虹灯3.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天然气用作燃料B.氧气用作助燃剂C.氮气用于食品防腐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4.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
物质的组成和结构专题复习
复习提要
1. 分子、原子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方法指导:(1)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性质不同。
例如,水分子是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氧分子是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空气中的氧气与实验室制取的氧气都是由氧分子构成的,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2)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如:O
2、H
2
O等。
(3)分子的构成:由原子构成,其中同种元素的原子构成单质分子,不同种元素的原
子构成化合物分子。
如:O
2、H
2
O等。
(4)分子的性质:1. 分子很小;2. 分子在永不停息的作无规则运动;3. 分子间有间隔。
(5)分子与物质的变化: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不发生变化;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也发生变化。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方法指导:(1)原子不可分只是在化学变化中,并不是不可分,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
(2)原子的结构:
其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质子数决定着元素的种类;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着元素的化学性质。
(3)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4)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如:Fe、Mg、Al等都是由原子构成的。
2.原子团
记住几种常见的原子团:NO
3、SO
4
、OH、CO
3
、NH
4
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方法指导:(1)由于带电情况不同所以分为阴阳离子。
(2)离子与原子的联系:原子得到电子→阴离子,原子失去电子→阳离子
即: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离子所带电荷数。
(3)离子符号的书写: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写上该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注意数字在前,电性在后。
如:Ca2+、Al3+、Cl-、O2-
4.分子、原子和离子的比较
5.原子结构示意图
圆圈表示原子核;“+”表示原子核带正电;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
6. 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
(1)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都是比值,都是以碳12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单位为1。
7.物质的微观构成和宏观组成
例1:(05年辽宁大连中考)下列各组物质中,都是由分子构成的是()
A.水、氢气
B.铁、氧气
C.氯化钠、铜
D.氯化钠、水
解析:由于金属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所以B中有铁、C中有铜是错的;由于氯化钠是离子化合物,是由离子直接构成的,所以D也是错的。
答案:A
例2:(05年福州中考)下图中的事例能说明分子间的间隙变小的是()
解析:辨别图中分子间的间隙变小的关键是该物质的分子所占体积在变小,所以,只要找到物质的体积在变小,(由于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就说明分子间的间隙变小。
A、C、D三项都在说明分子是在不停的运动,只有B符合。
答案:B
例3:(05年河南中考)葡萄糖是人体内最重要的供能物质,其化学式为C
6H
12
O
6
,下列有关
葡萄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葡萄糖属于有机物(B)葡萄糖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
(C)葡萄糖分子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是1:2:1(D)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0
解析:葡萄糖分子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6):(1×12):(16×6)=6:1:8 故C错。
答案:C
例4:(05年厦门中考)在元素周期表中,应用于计算机的硅元素如右图所示,
下列有关硅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原子序数是14
B. 原子个数是14 C.相对原子质量是14 D.质子数是28.1
解析:本题考察的知识很综合,包括元素周期表的原子序数是与质子数相对应的,包括周期表中各个位置是死固定的:上左的位置是原子序数的,上右的位置是元素符号,中间的位置是元素名称,下边的位置是相对原子质量。
所以B、C、D是错的。
答案:A
例5:(05年福州中考)大蒜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食品,同时又有药用的价值。
大蒜中大蒜
新素的化学式为C
6H
10
S
2
,它是由种元素组成,分子中碳、硫的原子个数比
为。
解析:从大蒜新素的化学式可以看出,大蒜新素中含有三种元素。
答案:三;3:1 专题训练
1.右图是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该元素原子的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
B.该元素是一种金属元素
C.该粒子是阳离子
D.该粒子具有稳定结构
2.某些花岗岩石材中含有放射性元素氡,一种氡原子的质子数为86,中子数为136,这种氡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 )
A.50 B.86 C.136 D.222
3.下列关于原子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①通常由中子和电子构成②通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③带负电荷④不显电性⑤不能再分⑥体积大约相当于原子⑦质量大约相当于原子
A.①⑤B.②⑦C.③④D.②⑥⑦
4.“墙脚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梅花香味的原因是()
A.分子很小
B.分子是可分的
C.分子之间有间隔
D.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5.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A.水
B.液氧
C.氧化汞
D.二氧化碳
6.聚乳酸[(C
3H
4
O
2
)
n
]是一种对人体无毒无害且可生物降解的理想的高分子环保材料,合成聚
乳酸的原料是乳酸(C
3H
6
O
3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聚乳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是72
B.聚乳酸的合成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C.乳酸的相对分子质量等于90
D.乳酸充分燃烧的生成物只有CO
2二、我会填
1.在下列空格里,用“元素、原子、分子或离子”填空:
(1)水是由氧、氢两种组成的;
(2)带电的原子叫;
(3)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二氧化碳;
(4)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
2.用适当的数字和符号填写:
(1)钙原子(2)氢氧根离子(3)2个氢分子 (4)空气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
3、(1)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该元素原子核内有______质子,最外电子层有______电子。
(2)用符号表示:2 个氢气分子______;1个氢氧根离子_____。
(3)最近,科学家研究发现,某些食品中使用的苏丹红Ⅱ号可能致癌。
苏丹红Ⅱ号的化学
式为C
10H
12
N
2
O,它的一个分子中共含有_____原子,它是由_____种元素组成的,其中氮、氧
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
三、简答题
1.正确认识相关事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学好化学的关键之一。
我们可用下图来表示事物的异同点。
将两种事物的相同点写在两个圆重叠的区域内,每件事物的不同点则写在相应圆中重叠区域以外的部分。
请参照下图左侧示例,另外确定一组化学事物,填写在右侧空格中。
四、计算题
1. 某地 1 000 Kg化肥的市场价格如下:CO(NH
2)
2
1 080 元,NH
4
NO
3
810元,NH
4
HCO
3
330
元,试计算:
(1)CO(NH
2)
2
的相对分子质量。
(2)NH
4NO
3
中氮元素的含量。
(3)现用10 000 元采购上述化肥中的一种,要想购得化肥中氮元素的质量最多,你应该购买哪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