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情感教育
- 格式:pdf
- 大小:191.43 KB
- 文档页数:2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内容摘要:情感是启发、发展和维持认知活动的动力,是构成心理素质的重要成分。
语文是一门集思想性、文学性、艺术性、形象性和情感性于一体的学科。
语文学科是培养语言能力的学科,也是培养情感的学科。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若能讲究情感教学的艺术性,充分利用教师自身和课文中蕴涵的情感去打动学生,感染学生,那么学生就不仅能够很容易地理解和接受语文知识,而且还能够让每一颗求知的心灵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从而达到使学生增长知识、发展个性、健全人格的目的,实现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
关键词:情感语文教学渗透语文学科是一门集思想性、文学性、艺术性、形象性和情感性于一体的综合学科。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为了给学生传授正确丰富的知识,也不仅仅要使学生把已学得的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而且还必须使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品格、个性等得到全面健康和谐地发展,以适应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语文学科本身包含有太多丰富的情感,而这些情感,终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品格及个性的形成与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情感的健康发展及情感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人的全面发展及全面发展的程度。
”(《语文教育学》)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在健全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语文教学,应以情感的生发和渗透作为一个重要的切入点,并且把情感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
那么,作为一名语文教育工作者,应该如何在教学活动中恰如其分地渗透情感呢?这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在进行具体教学工作之前必须要深入思考的一个问题。
对此,我曾进行过一些大胆的尝试,获得了一些切实的经验,收到了可喜的成效。
现简要总结如下:一.诵读——情感激活现行九年制义务教材中有文质兼美的课文一百多篇,由于作者不同,其风格迥异,且每一篇课文都蕴含有这样那样的情感:有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之情,有催人奋进的战斗之情,有令人涕下的悲壮之情等等,因此教师课前必须认真备课,吃透教材,把握教材,通过诵读、揣摩,把自己的思想感情与作品的思想先行“同化”。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渗透
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
文学鉴赏: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如童话、寓言、诗歌等,让学生通过阅读并欣赏这些作品,感受其中蕴含的情感。
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作品中的人物情感、故事情节以及作者的用意,培养学生对于情感细腻的理解能力。
学生作文:鼓励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进行写作,可以设置一些主题,如友情、亲情、感恩等,引导学生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情感价值观。
教师可以通过批改作文以及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情感。
朗读课堂:在语文课堂上设置朗读环节,教师可以让学生朗读一些感人或励志的文章,同时还可以邀请学生分享一些自己在生活中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
通过朗读和分享,学生能够感受到文字背后传递的情感力量,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情感教育活动:在课余时间,可以组织一些情感教育相关的活动,如互助学习小组、班级文化建设、讲座等。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可以在更宽阔的平台上进行情感交流和情感共鸣,同时也能够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和友善关系。
总之,情感教育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通过在课堂中引导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进行写作和朗读,以及在课余时间组织相关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表达情感,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和良好的情感价值观。
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情感教育可以通过语文教学中的作品欣赏、情境体验、故事联想、思维拓展等教学活动陶冶学生的情操。
更重要的是在语文教学中加大人文性的教育,情感生活宣泄,心理上的整合,这样才能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情动而辞发”,这是对课堂语文教学的提出的基本要求。
一、人文性的教育是情感教育的首要在以往的语文课教学中,人们过于强调了语文课的工具性,政治性,忽视了语文课的“人文性”,语文课给人们一种只能讲工具感觉,使初中语文教学缺少了人情味,没了情感,知识就没有了生命,学生就没了对语文艺术魅力的认知,从而严重地影响了初中语文课的教学效果。
如我们在教《秋天》这篇课文,我们就要学生抓住这种人文性:“清晨朝露未唏的时候,有位农人来到幽谷,丁丁的伐木声震荡山谷;田野里发散出稻香的气息,金黄的波浪此起彼伏,稻田中有个身影在挥镰割稻,晶莹的汗珠湿透衣衫;果林中还有采摘瓜果的人,瓜果飘香,沁人心脾,摘下这些沉甸甸的秋天的礼物,放进背篓,这份喜悦要与亲友一起分享……”美景中渗透了人性的情怀,喜悦中折射了农家人的清新和谐。
这是一种人文的情感和体现。
没有情感的教学也是没有生命力的,对学生而言,积极的情感比渊博的知识和高度的责任感都重要,故而,加大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是新课程教学必然发展趋势。
二、语文课堂要走向情感生活中去著名的教育家贝克曾指出,尽管各国,各民族乃至个人具有多种价值内容,但是人类“学会过美好生活”的愿望是共同的。
初中语文课教学的真正任务应该是使学生获得幸福的生活。
要实现这一任务必须切入中学生的生活世界,因为学生不可能把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印象、自己的感受丢在校门之外,学生的可接受性,是初中语文课教学取得效果的一条“红线”。
只有从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实际出发,以课堂为起点实现语文的生活化(例如凭借生活创设问题情景、联系生活进行思想感悟、模拟生活进行语文实践)。
切实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在这个土壤里。
”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是学生智力的催化剂和学习的原动力。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该注重情感因素,缩短与学生的距离,着眼于情,巧妙“指路”,灵活“搭桥”,培养学生好学、善学、乐学的良好习惯。
情感教育处处有生机,处处有活力,处处有实效。
那么,语文教学中怎样渗透情感教育呢?一、营造情境,激情导入导语是创设情感意境的突破,是成功的开始。
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才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根本秘诀。
因此,教师只有运用生动的导语营造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感,将学生散放的心吸引到课堂学习中,让学生极快地进入愉悦的情绪状态,为教学过程创造最佳的时机。
如:多媒体课件导入,实验演示导入等。
二、情感教育的多样化“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情感教育的内容与方式很多,教师应随时抓住机遇,利用身边的人或事实施情感教育。
教学活动是知识信息的传递过程,也是教师、学生、教材间的情感交流过程。
教师要发掘教材中健康、愉悦的情感去感染教学对象,以唤醒学生沉睡的主体意识。
语文语言精美,它可净化人的灵魂,可陶冶人的情操,可启迪人的思维。
1 独创性。
独特的切入点能创造想象环境、激发想象欲望,启迪多向思维。
2 激活性。
善于设疑释难,引导学生积极谈看法、说见解,多遐想。
3 竞争性。
创造一切条件让学生参加竞争,爱拼才会赢。
4 针对性。
联想、感悟是培养学生多向思维、审美情感的有效途径。
语文课堂必须具有开放性、合作性、探究性,不能以教师的“感”代替学生的“悟”。
5 新颖性。
根据儿童好奇的心理特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情感方法,力求每一堂课都有“新意”。
三、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孩子的情感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他们犹如夏日多变的天气,需要教师用心灵的细心呵护。
(一)发掘情感,以情动人。
人是有感情的动物,人的情感是多样化。
教师需要倾注更多的情感教育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使之有乐于语文学习。
1 阅读中渗透情感教育,激发兴趣。
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策略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能力和文学情感的重要途径,而渗透情感教育则是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的重要方式之一。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渗透情感教育,是当前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
本文将从教材选择、教学方式、课堂设计等方面探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策略。
教材选择至关重要。
教学内容对于学生的情感渗透具有直接的影响力。
在教材选择上,应注重挑选富有人文情感内涵的文学作品和课文。
在教学《草房子》时,可以通过教师的提问和引导,让学生了解作者对于生活的感悟和人生价值观念,引导学生用心去感受文学作品中的情感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善、美的情感情操。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文学作品来审视自身,培养学生的同情心、责任心和道德情感。
教学方式要多元化。
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体认。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课外拓展阅读、课堂互动等多种教学方式,促使学生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愿望。
在教学《边城》小说时,可以采用分组合作探究小组生活,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互相启发,去感悟小说中的情感世界,从而达到情感的渗透。
教学中还可以通过课堂游戏、情感体验活动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去体验、感受文学作品中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课堂设计要具有情感教育的目标。
在语文教学中,课堂设计是情感教育的重要途径。
教师应该为课堂设计定下情感教育的目标和任务。
在教学《荷塘月色》时,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情感体验活动,让学生在感悟作品中的情感也培养学生对于自然的热爱、对于生活的感悟和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从而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感。
教师还可以通过讲解课文中的情感表达手法,引导学生在课文中感悟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对于文学情感的感悟和理解。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采用情感教育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的发展,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情感教育是指通过教育活动中适当的情感引导和情感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人际关系技能、心理素质和生命意义观念。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详细阐述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采用情感教育。
一、营造情感温馨的教学环境情感教育最基本的要素之一就是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不仅包括物理环境,还包括人际环境和心理环境。
要营造情感温馨的教学环境,需要教师的真心、微笑和声音的温柔。
教师应该注重营造一种充满感情和欢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老师的爱和关心,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营造情感温馨的教学环境。
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讲一些温情的故事,通过情感故事传递爱和情感。
教师还可以在学生生日或节日时为学生们送上一份小礼物或一张贺卡,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祝福。
在教学场所,可以装饰些富有创意和温情的图画和摆设,让学生感受到一种美好和温暖的氛围。
二、通过课堂话语传达情感课堂话语是情感教育的载体之一。
教师在授课时,应该注重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传递情感,将语文的真谛渗透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深处。
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对学生的情感关注。
对于学生的话语,教师应该给予积极的回应和处理,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和尊重。
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讲故事、背诵诗歌等,也应该注重情感表达的技巧,用动人的语言、生动的形象将作品的情感内涵传达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文化艺术和人文情怀的魅力。
三、情感教育在语文阅读中的应用阅读是情感教育最为常见和有效的途径之一。
让学生感受到文学之美和艺术之美,从中关注自我、关注他人,同时培育道德情感和审美情感,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必须完成的任务。
在阅读中,教师可以从情感交流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赏析文学作品、解析文化内涵、感受情绪和情感,让学生接受和感受文学作品所传达的精神和观念。
教师还可以通过对学生阅读体验的调查和分析,了解学生的情感需求,帮助学生正确对待情感问题,培育学生良好的情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