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es Turrell光与空间的艺术
- 格式:doc
- 大小:666.00 KB
- 文档页数:43
“光之殿堂”地中美术馆始建于1983年,至1992年落成完工,是由日本武福书店企业出资建造的,属于直岛“艺术之岛”运动的一部分。
位于日本濑户内海的直岛风光优美,民风古朴,传统民居保持完好,为了不破坏岛上的原有风貌,投资者力求在自然和人工之间寻求一条相互协调的道路来完成自己的艺术之岛的改造,他们兴建了文化村、艺术露营地、美术旅馆、以及直岛当代美术馆和地中美术馆,而地中美术馆无疑是其中的重头戏。
安滕忠雄是美术馆的设计人,其建筑设计语言独特,清水混凝土、水、木头和玻璃是他惯常使用的元素,他的设计作品尺度适合,空间多变,偏爱自然光,建筑与自然之间有一种特别的和谐感与亲和力,并因此获得过普立兹克奖。
他对于地中美术馆的设计预想是:既要与环境合二为一,又要将自然环境因素转变成为美术馆的设计元素,这些似乎都是安滕忠雄所擅长的,从而使他成为美术馆设计者的不二人选。
笔者对安滕忠雉的兴趣,始于他的创业经历,他原非建筑专业出身。
看到过安滕忠雄的照片,面目谦逊,目光坚毅,但据说他不善言辞。
出生于大阪的安滕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建筑教育,高中毕业后曾参加过短期的美术设计研习班,他一度打工为生,还当过拳击手,听起来颇为传奇,这些并没有影响到他对建筑设计的兴趣和执著,而他对建筑的感悟多来自他的世界旅行中的实地观摩,他勤奋刻苦、刚毅坚强,对待设计一丝不苟,自1969创立了自己的设计事务所之后,一天也没有停止过对自己设计理想的追求。
现代建筑的最高追求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建筑的和谐,有多少建筑设计师一直在孜孜不倦地寻觅其中的答案。
安滕在他的设计中,也一直试图实现一种构想―把建筑对自然的破坏程度降至最低,达致“人与自然共存”的境界。
这座地中美术馆无疑成了安藤这一建筑理想的实现地。
安滕忠雄对于美术馆的设计以“自然环境与人”的再思考为题,大胆构思,将限制条件变成利用因素,他把美术馆藏于地下,掘地而建,为了采光,在地面留有几处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开口,这些是美术馆的天井,起到顶光的作用,这是对自然光的引人,也成为馆内特别的景致。
关于光线环境的名言名句1. 光线是时间的画笔,用来记录生命的瞬间。
——杨晓梅2. 光线是一切创作艺术的灵魂。
——安德烈. 杰德里安3. 光线不是给视觉带来信息,而是给心灵带来启示。
——库珀·史密斯4. 光线的折射可以创造一个新的世界。
——约翰·博德5. 光线可以改变事物的样子,使它们变得更加美好。
—— James Turrell6. 光线是自然界的艺术家。
——雷蒙德·伦德尔7. 光线是照射真理的明灯。
——约翰·霍华德8. 光线穿过自然界就像音乐穿过大自然一样。
——莫里斯·梅特林克9. 光线是一种通向更高境界的道路。
——索尔·伯吉10. 光线贯穿整个宇宙,连接万物。
——史蒂芬·霍金11. 光线是生命的基石之一。
——费利克斯·伯恩斯坦12. 光线的作用就是使我们看清事物本质,呈现它们的全部美丽。
——安妮塔·肯尼迪13. 有时候最温和的光线,会创造最美的景象。
——阿米尔.14. 光线是一种神秘的媒介,它能够超越任何语言沟通。
——穆罕默德·拉扎维15. 光线是塑造视觉空间的关键。
——梅·凯撒16. 一束光线可以描绘一个人一生的历程。
——纳尔逊·曼德拉17. 光线是芸芸众生中最美丽的出现之一。
——约翰·锤斯勒18. 光线是刻画时间的唯一方法,它带来了丰富的色彩和声音。
——范·高登19. 光线分明成形,就像思想分明一样。
——亚伯拉罕·林肯20. 光线是真理和纯净的化身,永远照耀着我们的内心。
——鲁道夫·华伦莎克21. 光线在闪烁中散发着奇妙的魅力,它能够启迪我们的想象力。
——菲利普·史塔克22. 光线能够让我们更加敏锐地感受世界的美好。
——丘吉尔23. 光线可以创造瞬间的神话。
——大卫・赛利24. 光线是自然展示自己光彩照人的方式。
——威廉·莎士比亚25. 光线不仅提供了美的体验,也包含了人类经历的复杂性。
本汉化教程仅用于绘画爱好者学习与交流,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否则后果自负,谢谢!作者简介:詹姆斯•格尔尼(James Gurney)(1958年6月14日出生)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帕洛阿尔托,自幼爱画画,喜模仿插画家霍华德•派尔和诺曼•洛克威尔。
格尔尼(Gurney)曾在伯克利的加州大学学习考古学,获得人类学文学学士学位。
他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担任自由职业插画家。
格尔尼曾为科幻和奇幻平装本小说创作70多幅封面插画,并为美国邮政局进行了一些邮票设计的创作,其中最著名的当属1996年的《恐龙世界》(The World of Dinosaurs)。
1983年起接受《国家地理》(National Geographic)杂志的十几个约稿。
1992年绘制《恐龙梦幻国:脱离时间的大陆》(Dinotopia: A Land Apart from Time)插画,并于1992年进行出版。
该书曾获多项殊荣。
现已售出上百万本,并被翻译成18种语言。
詹姆斯•格尔尼(James Gurney)撰写并绘制插画的《恐龙梦幻国》(Dinotopia)续篇包括:《恐龙梦幻国:失落的地底世界》(Dinotopia: The World Beneath)(1995年),《恐龙梦幻国:第一次腾空》(Dinotopia: First Flight)(1999年)及《恐龙梦幻国:尚德拉之旅》(Dinotopia: Journey to Chandara)(2007年)。
格尔尼(Gurney)最近写了两本艺术指导书。
其中一本名为《幻想的艺术》(Imaginative Realism)(2009年),教你如何绘制原本不存在的东西;另一本便是此书《色彩和光线:写实派画家指南》(Color and Light: A Guide for the Realist Painter)。
此书亮点:本教程不同于各类光色教程,本书条理清晰,作者从不卖弄浮夸玄虚的观点,以缜密思维罗列分析光色原理,同时摒弃以照片作范例的方式,多数范图取自作者自己的作品,另赋以通俗易懂的言语,这是其他教程不及之处,因而适用于各类绘画爱好者。
詹姆斯·特瑞尔展览装置研究詹姆斯·特瑞尔(James Turrell)是美国著名的光照艺术家,他以其独特的展览装置研究而闻名。
特瑞尔的作品主要通过利用光线和空间来创造不同的体验和感知,挑战观众对光、空间和时间的理解。
本文将介绍特瑞尔的展览装置研究及其艺术成就。
特瑞尔的展览装置研究围绕着光的特性展开,他使用各种材料和技术创造出各种光的效果,如发光墙壁、光线隧道和投影映射等。
通过对光的控制和操纵,特瑞尔创造出了一种迷人而神秘的氛围,引导观众进入到一种与现实世界不同的感知状态中。
特瑞尔的展览装置研究对观众来说是一次身临其境的体验。
通过使用光线和空间,他创造出了一种全新的艺术语言,展现了形式和感知之间的紧密关系。
观众可以在这些作品中感受到光线的变化和强度,同时也感受到时间和空间的流动。
这种独特的体验使得观众在艺术作品面前不再是被动的观察者,而是积极参与者。
特瑞尔的展览装置研究也探索了人类感知的限制和可能性。
他通过对光线和空间的控制,引导观众思考和重新审视他们对现实世界的认知。
这种探索性的艺术表达背后隐藏着对人类感知和认知的深刻思考,使观众在接触作品的同时也对自身有了新的认识。
特瑞尔的展览装置研究不仅在艺术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同时也获得了国际上的认可与赞誉。
在他的职业生涯中,他获得了众多重要艺术奖项,并在世界各地举办了多次个展和群展。
他的作品被许多重要艺术机构和私人收藏家收藏,成为了当代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
詹姆斯·特瑞尔的展览装置研究是一种创新和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
通过对光线和空间的运用,他创造出了一种全新的体验和感知方式。
这种研究不仅在艺术上具有深远的影响,同时也挑战了观众对艺术和现实的认知。
通过他的作品,我们能够重新思考和理解光、空间和时间的本质,以及人类感知的限制和可能性。
特瑞尔的展览装置研究是一场关于光、时间和空间的艺术之旅,值得我们去探索和领略。
这可能是你前半⽣能看到的最⽜逼的展览,没有之⼀本⽂所有图⽚来⾃⽹络,⽂末有福利。
不看完就拉到最后,你肯定会后悔。
前卫、炫⽬、科技、有未来感,就像科幻⽚中的场景。
这样的作品出⾃⼀位头发胡须花⽩,有圆滚滚的肚⼦,圣诞⽼⼈⼀般的⽼爷爷。
James Turrell詹姆斯·特瑞尔(James Turrell),古根海姆奖、麦克阿瑟基⾦会天才奖以及美国国家艺术奖章的获得者,是当今全世界最受尊敬、最热门,也最神秘的艺术家之⼀,换句话来说——神⼀般存在的艺术家。
James Turrell, Virtuality SquaredJames Turrell,Stone SkyJames Turrell, LightboxJames Turrell, Amarna⽆论是装置、雕塑还是建筑,特瑞尔的作品⾥都充斥着光。
我想⽤“迷幻”来形容它们:看久了会觉得很飞。
2013年,奥巴马总统为特瑞尔颁发了美国国家艺术奖章在正式介绍特瑞尔爷爷之前,让我们先在脑海中迅速地回想⼀遍那些艺术⼤师的名字:达·芬奇、卡拉⽡乔、伦勃朗、维⽶尔、德拉克罗⽡、拉图尔、特纳、柯罗、莫奈、梵⾼、霍珀……他们⽆⼀不是运⽤光影的⼤师。
在艺术史上,光⼀直在扮演着辅助作品的⾓⾊。
艺术家⼿中的创作材料可以是油彩、泥⼟、⽯块或任何有具体质感的东西,但不会是光。
James Turrell,Wide Out,1998James Turrell,Bridget's Bardo,2008James Turrell,Apani,2011但在詹姆斯·特瑞尔⼿中,创作的⼯具不是画笔和刻⼑,⽽是光。
“传统的艺术中会借助光来进⾏绘画,但是画的却不是光本⾝,它只是对视觉的⼀次记录;我的创作材料只需要光,⽽作品则是对视觉的⼀次回应。
”James Turrell,Pullen White, 1967James Turrell,Ronin,1968光没有具体的形式,却⽆处不在。
公共空间中的光艺术作者:介的来源:《公共艺术》2016年第02期光艺术(Light Art)是一种以光为主要表现媒介的实用艺术。
光线可以塑形,特定地点的光线装置可以临时或永久的方式用于城市和自然环境中。
光艺术大体分为两种主要类型:室内展出的光艺术和户外出现的光艺术。
与光艺术密切相关的媒介形式包括了投影机、三维地图投影、多媒体、录像艺术和光学科技图像。
光艺术凭借光与影的相互作用和存在,产生改变人的空间知觉经验的视觉效果。
最常见的光艺术是出现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光线雕塑(Light Sculptures),这是一种由某种特定光线构成空间形式的场景艺术,因操作方式不同,它可以是动态的,也可以是静态的,其重要意义是美化城市和改变都市环境中的黑暗空间。
城市中的大型节日、社区庆典和公共建筑是光艺术的展演舞台,公共建筑尤其是商业建筑的外立面,就常常以外墙为屏幕,使投光照明与彩色光线交互上演,更不用说那些五光十色的霓虹灯标志和巨幅广告电子显示屏。
光艺术是新媒体艺术的组成部分,所以视频艺术家和摄影艺术家有时也会被视为光艺术家。
此外还有一些艺术流派也与光艺术有关,如所谓“光线涂鸦”(Light Graffiti)、投光建筑(Projection onto Buildings)、发光窗排列(Arrangement of Lighted Windows)和长时间手动曝光的光线绘画(Light Painting),等等。
光艺术的历史源流光艺术最早的例子,要追溯到公元4世纪欧洲中世纪教堂建筑彩色玻璃窗的透射光线(Transmitted Light)效果,主要出现在哥特式教堂中。
基督教会使用玻璃窗传达教义的努力可见于法国沙特尔大教堂(Chartres Cathedral,12-13世纪)。
其他使用光的宗教建筑包括古埃及的金字塔和阿布辛拜勒神庙(AbuSimbel Temples,13世纪),以及古代玛雅人的阿兹特克神庙(Aztec Temples,14世纪)。
盘点环球必看公共艺术设计作品乌苏拉··雷丁斯瓦德作品“Ona”,纽约,布鲁克林,巴克莱中心-- Piotr Redlinski拍摄纽约:巴克莱中心(Barclays Center)随着居住在布鲁克林的艺术家乌苏拉··雷丁斯瓦德(Ursula von Rydingsvard)6米多高的铜制雕塑“Ona”落户于这片巨大的区域,定制的当代艺术品持续涌入布鲁克林的巴克莱中心门前。
“Ona”在波兰语中是“她”的意思,由50件独立的铜制部分组装而成。
紧随其后,艺术家群体OpenEndedGroup制作的以布鲁克林为主题的影片也将首映,用来庆祝巴克莱中心落成一周年。
这支新的影片,《全天》(All Day),在10月10日首次向公众放映,而放映的地点就在入口外的露天银幕上。
这是该艺术家群体为巴克莱中心创作的第二部。
之前的一部,《捉鬼之后》(After Ghostcatching)与麦克林·托马斯(Mickalene Thomas)的壁画,生于迈阿密住在布鲁克林的艺术家何塞·帕拉(JoséParlá)的雕塑一同在2012年为巴克莱中心开幕共襄盛举。
从负责当代艺术项目的巴克莱董事会成员大卫·贝林纳(David Berliner)的举动来看,他想把这一区域变成不仅仅是体育、购物、和娱乐中心,也是观赏潮流公共艺术品的好去处。
—Ashton Cooper德国,汉堡:《穿越易北河》(Crossing the Elbe),安东尼·迈克考-- © Martin Rogge Deichtorhallen尽管德国曾经有过旺盛的“Kunst in Offenlichen Raum”的传统——这个德语名称近似于英语中的公共艺术这一概念——近年来预算的削减极大影响了新项目的诞生。
然而在富有的港口城市汉堡,英国艺术家安东尼·迈克考(Anthony McCall)却实现了一项跨越全城的灯光装置,《穿越易北河》:到2014年3月22日前,每晚日落后,三道分别位于Spiegel报业大楼楼顶,Wilhelmsburg的高尔夫球场,还有Falckenburg画廊的三组探照灯将用狭长的光束将夜空点亮,长达20分钟。
本汉化教程仅用于绘画爱好者学习与交流,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否则后果自负,谢谢!作者简介:詹姆斯•格尔尼(James Gurney)(1958年6月14日出生)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帕洛阿尔托,自幼爱画画,喜模仿插画家霍华德•派尔和诺曼•洛克威尔。
格尔尼(Gurney)曾在伯克利的加州大学学习考古学,获得人类学文学学士学位。
他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担任自由职业插画家。
格尔尼曾为科幻和奇幻平装本小说创作70多幅封面插画,并为美国邮政局进行了一些邮票设计的创作,其中最著名的当属1996年的《恐龙世界》(The World of Dinosaurs)。
1983年起接受《国家地理》(National Geographic)杂志的十几个约稿。
1992年绘制《恐龙梦幻国:脱离时间的大陆》(Dinotopia: A Land Apart from Time)插画,并于1992年进行出版。
该书曾获多项殊荣。
现已售出上百万本,并被翻译成18种语言。
詹姆斯•格尔尼(James Gurney)撰写并绘制插画的《恐龙梦幻国》(Dinotopia)续篇包括:《恐龙梦幻国:失落的地底世界》(Dinotopia: The World Beneath)(1995年),《恐龙梦幻国:第一次腾空》(Dinotopia: First Flight)(1999年)及《恐龙梦幻国:尚德拉之旅》(Dinotopia: Journey to Chandara)(2007年)。
格尔尼(Gurney)最近写了两本艺术指导书。
其中一本名为《幻想的艺术》(Imaginative Realism)(2009年),教你如何绘制原本不存在的东西;另一本便是此书《色彩和光线:写实派画家指南》(Color and Light: A Guide for the Realist Painter)。
此书亮点:本教程不同于各类光色教程,本书条理清晰,作者从不卖弄浮夸玄虚的观点,以缜密思维罗列分析光色原理,同时摒弃以照片作范例的方式,多数范图取自作者自己的作品,另赋以通俗易懂的言语,这是其他教程不及之处,因而适用于各类绘画爱好者。
数字艺术的时代背景和经典作品赏析在21世纪的当下,数字科技已经广泛地影响了各个领域的发展。
其中,数字艺术作为新兴的艺术形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关注。
数字艺术不仅可以带来独特的视觉体验,还可以通过数字技术创造出一些普通艺术材料所无法实现的效果。
本文将主要从数字艺术的时代背景和经典作品两个方面来进行探讨和赏析。
数字艺术的时代背景20世纪60年代的艺术界,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不断涌现的后现代主义风潮,催生了数字艺术这一全新的艺术形式。
数字艺术常常被人们视为科技艺术的一个分支,它利用电子、信息、计算机等技术来创作和展示作品。
数字艺术是一个非常多元化的范畴,包括电子艺术、多媒体艺术、网络艺术、交互艺术等。
数字艺术的出现,意味着艺术的制作和呈现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传统艺术多半要依靠人工的创作和制作技术,昂贵的艺术品也会给艺术爱好者们带来巨额开销和收藏难度。
而数字艺术则可以通过计算机软件操作,以数字的形式呈现出来,作品的制作和展示虽然依然需要专业的技术,但成本和难度相对传统艺术要低很多,同时还可以迅速地实现艺术家对作品效果的设想,更加自由地进行创作。
经典作品赏析1.格拉迪斯·凯尔利(Golan Levin)的作品《手掌可控的形状》这件作品是一个可以通过手掌手势控制的3D图形。
当观众的手被扫描进入计算机后,计算机会根据手的动态生成一些3D的几何形状,通过观众的手势变化,作品也会进行对应的形状变化。
这件作品通过交互技术将计算机和观众进行了连结,使观众可以更为真实地感受到作品与自己之间的互动,强化观众参与感和沉浸感。
2.詹姆斯·特朗戈(James Turrell)的作品《软粉色》这件作品主要利用了光和空气的特性,在宽敞的展厅内筑起一个粉色梯形物,并从梯形的顶部向外逐渐散发出粉色灯光。
作品的目的是让观众体验到一种空间的扩张和收缩的感觉,当观众望向渐变的颜色时,会感觉到环绕在自身的空气和灯光的变化,这样的感觉强化了形式的抽象与自然的变化。
James Turrell:光与空间的艺术2016-04-27“我喜欢把光作为一种物质材料,但是我的媒介是真正的感知。
我想让你感觉到你的感觉,看到你自己见到的物件。
”——James TurrellJames Turrell的作品以一种极端抽象的形式描绘自然,空气的色彩。
他用充满感情的身体跟风和空气交流,然后以极大的克制转化成自己的作品,并且带着非常精细而微妙的控制。
▼James Turrell,美国著名艺术家,是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南加州光和空间运动(Southern California Light and Space)”的核心成员之一。
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他已经开始尝试一种创新的非传统装置,创作对光学的感知雕塑以及“实体化自然光”,以引起观众沉思,造出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体验。
通过光线和空间之间的关系来营造气氛是James Turrell惯用的艺术手法。
他在展览空间打开一个窗口,自然光和人造光透过椭圆、菱形、长方形等基本几何形状的窗口照射到室内,给空无一物的房间带来一种圣洁、神秘的氛围,让人忘记身在尘世,因为身边除了光,什么都没有。
▼Roden Crater是Turrell最为著名的作品。
Roden Crater由天然火山口改造而成,特别为观测天文现象所设计,让人在火山口内也可以肉眼观测天空。
这件作品贯彻Turrell一直以来利用光线和空间来传递创作理念的方法,运用或明或暗的光线让观赏者产生错觉,带来一种遁入地心又拥抱天际的奇妙感受。
历时三十多年,Roden Crater终于在2015年正式向公众开放。
“透过光,不用像混凝土或钢铁等物理材料,空间可以被重塑。
事实上,我们可以在光存在与不存在的地方停止视野的渗透,像空气,白天我们无法通过它看到星星,但是只要星星周围的光线变暗了,星星自身就显示出来,这种视觉的渗透不复存在了,我对这种感觉十分着迷,用眼睛穿透空间。
”——James Turrell“众所周知,现在流行一种‘慢食’运动(slow-food movement),也许我们也可以有一个‘慢赏’的运动(slow-art movement)。
”——James TurrellJames Turrell一直致力于挑战人们快速观赏艺术品的习惯。
他认为,如果用少量的时间去观赏是很难真正进入到艺术作品中。
▼光在西方宗教体系中,往往具有一种神圣的意味。
时下,不少设计师与艺术家都把光引入到自己的作品中,传递其中蕴含的信念。
James Turrell用了毕生的时间追逐这随处可见的光,他用充满感情的身体跟光和空气交流,然后以极大的克制转化成自己的作品,并且带着非常精细而微妙的控制。
让我们置身于“虚无”的光空间中洞察自己的内心,豁然开朗。
点击下列文字,了解更多热点资讯:?用“色”解决窘困空间——何林芳作品?梁苏杭:一个为他人造梦的设计师?这把流行了50多年的椅子,到底是谁设计的??全世界最孤独的PRADA店,没有之一神说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
神看光是好的,就把光暗分开了。
但你有没有想过,其实光本身就是一个艺术的存在,不信就来看看美国艺术家James Turrell的作品,他利用光创造一系列令人惊叹的作品,巧妙融合光、空间与观者的认知,使每个观赏者进入独一无二的体验,打开人们感知整个世界的通道。
James Turrell,美国著名艺术家,生于1943 年。
从上世纪60 年代开始,他已然开始尝试一种创新的非传统装置,创作对光学的感知雕塑以及“实体化自然光”,以引起观众沉思,常造出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体验,他是20 世纪“南加州光与空间运动(Southern California Light and Space)”的核心成员之一。
2013 年在LAMCA 洛杉矶州立艺术博物馆举行的回顾展和在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的里程碑式装置艺术令所有观众为之惊叹。
罗丹火山口▼他最知名的作品是仍在持续进行创作中的「罗丹火山口」(Roden Crater),这件作品从1970年代开始一直用了二十年的时间才完成。
坐落于美国亚利桑那州的弗拉格斯塔夫。
特瑞尔将一个死火山的喷火口改造成为可用肉眼观测的天文台,专为欣赏天空上的各种自然现象而设计。
他的其他作品通常利用封闭空间将观者包围,以控制观者接收光线的程度:以作品「Skyspace」为例,就是一个足够容纳15人的空间,观者坐在边缘的长凳上,观看空间中唯一的天窗。
特瑞尔也以光线隧道和投射手法来创造出看似具有质量和重量的形状,但其实这些形状只是光线的投射。
这些空间有的黑暗、有的明亮,极易让进入者产生错觉,由于它们位于死火山口,让参观者时而感觉进入地心,时而又在拥抱天际。
可以说詹姆斯·特瑞尔的艺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他抓住了光线与空间的力量,为观众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体验。
并让我们不得不去质疑现实,挑战我们对于艺术的认知,更在挑战着我们对于我们周围世界的认知。
因此他荣获2013年度美国国家艺术奖章这一殊荣可谓是实至名归。
他作为过去五十年中最有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在艺术创作中运用光线和模糊的空间来扩展和增强的观众对世界的感知。
他的灵感来源多样,涵盖了天文学、物理学、建筑学和神学。
正如他本人说所的:“我真正感兴趣的是如何在一个空间的特质中去感知另外一个空间。
这就像是去观望一个正在观望的人。
当把客观性剔除之后我们反而能获得一种新的客观。
”在这样难得的安静里,十几个人在最贴近地面的地方同时观望着一小片天空,这本身似乎就是一个类似行为艺术的浪漫举动。
十几双目光穿过James Turrell 的矩形空间,等待着日落时的天光在这片屋顶上栖息。
人与天的距离如此分明,却似乎彼此亲近。
艺术家让体验者在安静中,运用艺术手法把自然光线的变幻以更充分完整的形式呈现出来——我们看到的天空,是真实的天空,是那片我们熟悉的天空。
他用光打开你感知整个世界的通道▼毫无疑问地,James Turrell是善于将光线“可视化”的装置艺术家,这位原本是念心理学与数学的艺术家,透过精密计算与对身体感知的了解,将我们因太过熟悉而忽略的光影变化“具象化”,如视觉戏法般地赋予观者魔幻的感受,他说:“我的作品是创造一个空间让光得以栖息,而观者如何面对这个空间。
通常,我们张着眼,却对光线视而不见,这提醒了我,我们必须要有另一种观看的方式。
”当人与艺术作品之间产生交集的时候,一件艺术品才能被真正的称为艺术品,这一切在James Turrell的作品中,他利用光作为介质,成功的打消了大众与艺术家的隔阂,在James Turrell的作品中,他其实只是利用空间和光线人为的创造了一个空间,而每一位观看者在走进场馆观看这些艺术作品的同时就成了这个艺术品的一部分。
进入James Turrell 的作品让我们滞留在一个无量、无时的空间裡。
今年完成的新作Dhatu,不同于Bindu Shards 必须要事先预约,而且很快就预订一空;Dhatu 是一个开放性的空间,但每次只开放五个人进入。
走上楼梯,进入长方型的空间,但是你看不见牆与牆的界线。
光抹灭了牆角与天花板、地板的连接点,你只看到绵延无尽的颜色与光慢慢在转换,而你和你的同伴们都漂浮在颜色之上。
好像一切都去背了。
在这条无界线的通道尽头,是一面长方形的牆,散放著光,好像通往异世界的入口。
如果说,Bindu Shards 是感官的轰炸之旅,Dhatu 就像是洗涤心神的禅定境界。
完全地浸**在渐次转换的颜色裡,只能用脚底的触感确认实物的存在,远近与空间的既定理解都消失远去。
回头看刚刚进来的展厅,由于颜色的影响,成了一个奇异的绿色空间。
好像显微镜的这一端与那一端,互相观察著,不知道谁才是异类。
虚与实的感知再一次被错置。
太空舱的个体知觉▼是什么样的作品能够让艺术评论家一面倒地叫好,泰晤士报的Waldemar Januszczak 甚至直言自己在看展的过程中达到**? 美国艺术家James Turrell 已在英国各地展出多次,今秋在伦敦Gagosian Gallery 的展出,不但是艺术爱好者的必看清单之一,且不管是各大报章杂志或是民间部落格、艺术圈交流站,都得到一致好评。
其中最受瞩目的,就是Bindu Shards。
Bindu 是印度经文的中「点」或「中心」,意指人的精神能量中心,在哲学上也被解释为宇宙万有的神圣记号。
且不管名称的高深莫测,直接进入展场,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太空舱般的球型装置。
身著白衣,像是科学家或是医生的工作人员,面对著控制仪,冷然地氛围不像是在艺术展场,更像是科幻小说的场景。
跟随著他们的指示,脱下外衣鞋袜,安躺在狭窄的床上,准备进入舱内时,剥除身外长物让人感觉无助,就好像是做MRI 核磁共振扫描,引起等待宣判的医院想像。
慢慢地你被**而入,开始十五分钟的超现实旅程。
光与图像包围你,爱抚与轰炸你的视觉感官,光与颜色与图形交相在你眼前闪烁渲染,层层裹裹的覆住你的全身,你的所有感知。
直到你的「个体知觉」和外界光与颜色与空间的界线被消洱,你无法分辨自我与外在的存在,你在你自己的脑裡。
这叫做普金吉氏效应Purkinje Effect,其中牵扯複杂的视觉神经传输过程与脑神经的判读连锁反应,引发人对认知的改变。
所有走出太空舱的人,莫不双腿发软,一时之间还无法辨别现实与精神的界线,带著极乐的喜悦与坠入现实的惊慌。
古根海姆博物馆的暮光降临▼这个展览重塑了赖特设计的圆形大厅,将它转变成一个充满变化的人工灯光和自然照明相结合的巨大空间。
艺术家延续了以往对光线、色彩和空间感知的深度探究,重新定义了古根海姆博物馆的中心空间,创造了一个充满梦幻光线的神奇场所。
魁克教信仰对James Turrell 一生有很大的影响。
他的父亲是航空工程师,也启发了James Turrelll 对飞行、宇宙的兴趣,他在十六岁时即取得飞行执照,翱游天际之间,让James Turrell 有机会用不同的角度看世界,也让他探索人对空间的认知与界定。
在访谈中他说:「当你飞行时,你所看到的空间并不是由实体界线组成,而是由大气与光结合的现象。
在机长室裡的所见所闻,一再地提醒我用不同的角度看世界,一个以光为原料组合成的空间。
」因此,他决定在大学修**数学和感知心理学,为了探究人如何用视觉资讯建构对世界的认知。
接著他在加州大学取得艺术硕士学位,开始了他以光为媒材创作的过程。
如今,James Turrell 已经六十七岁,但在他的作品中丝毫感觉不到老态,或老调重弹的痕迹。
光长久以来是主导著艺术史的演进,不管是Vermeer 维米尔还是Rambrandt 林布兰,他们对光的运用安排是奠定他们作品特色的基石。
而Rothko 的作品,改变了我们对颜色的认识。
James Turrell 承先启后,致力于探讨光的本质,呈现完整的光的存在,同时也改变我们对三度空间的固有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