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混凝土路面横向裂缝开裂机理及处治措施
- 格式:doc
- 大小:85.00 KB
- 文档页数:4
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产生机理及防治措施沥青混凝土作为路面材料具有施工简单、施工周期短等优点,在日常的道路建设和维护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在使用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现各种问题,其中包括路面裂缝的产生。
本文将从机理和防治措施两个方面对此进行分析和介绍。
一、机理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是指在路面上出现的长条状或网状的裂缝。
它一般是由于路面所受的各种荷载作用、气候变化和施工质量等因素造成的。
主要的产生机理如下:1.荷载作用轮胎和车轴所施加在路面上的荷载是混凝土裂缝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车辆的行驶时间越来越长,路面上的荷载就越来越大。
此外,悬挂系统、尺寸和密度的变化等也影响着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承载能力。
2.温度变化温度变化是路面裂缝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沥青混凝土是一种柔性材料,其性质受温度影响很大。
在寒冷的冬季,温度骤降,导致路面因内部结构变化而出现断裂。
而夏季高温时,路面则容易柔化和流动,这也会导致路面裂缝的产生。
3.施工质量施工质量是影响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不良的施工质量,如厚度不均、缺乏合适的基础垫层,以及施工过程中破坏沥青混凝土的形成过程,都会导致路面的不均匀收缩和水分排放不当等,而这些都会加速路面的裂缝。
二、防治措施为了防止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的产生,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防治措施。
这些措施主要包括:1.加强路面的养护和维护加强路面的养护和维护是防止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产生的最基本的方法之一。
路面的养护和维护应当包括定期的路面检查,及时修复路面损坏和加固路面等。
2.选择合适路面设计参数路面设计参数应当适用于当前的交通量和道路环境,以确保路面充分承载交通荷载,并减少变形和损坏。
如果路面被给定的荷载超负荷使用,会使沥青混凝土路面过早裂缝。
3.采用高质量的材料采用高质量的沥青混凝土和其他相应材料,可以提高路面的抗裂性能。
正确使用材料和正确的配合也可以提高路面的抗裂基准,从而减少路面裂缝的数量和规模。
4.改进施工技术改进施工技术也可以缓解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的问题。
沥青路面裂缝产生的原因及处治措施沥青路面是我们常见的公路路面之一,它具有施工周期短、施工成本低、维修方便等优点,因此在建设中十分常见。
然而,沥青路面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会产生裂缝,这些裂缝不仅影响路面的美观度,还会降低路面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本文将从沥青路面裂缝产生的原因及处治措施两方面进行阐述,希望可以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些参考。
一、沥青路面裂缝产生的原因1、温度变化沥青路面是由不同材料组成的,不同材料的热胀冷缩系数不同,温度变化会引起路面变形,从而导致裂缝的产生。
特别是在极端温度条件下,沥青路面会出现伸缩变形,同时还会出现龟裂、排水不畅等情况。
2、水分侵入沥青路面在使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细小的孔隙或裂缝,这些缝隙很容易被雨水或其它液体侵入,导致路面松动、膨胀、变形等现象,同时还会破坏路面的结构稳定性,从而产生裂缝。
3、过度负荷在车辆频繁通行的路段,沥青路面的荷载会不断变化,如果车辆重量过大,或者车辆经常停留在同一地点,路面就会产生局部变形,从而引起裂缝。
4、材料老化沥青路面在使用过程中,会受到紫外线、酸雨、高温等环境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材料的老化。
材料老化会使得路面失去弹性,变硬、变脆,不具备抗裂性能,容易出现裂缝。
二、沥青路面裂缝的处治措施1、填充材料修补在路面出现裂缝后,可以通过填充材料进行修补。
常用的填充材料有:沥青封闭剂、聚合物材料、沥青胶等。
填充材料的优点是简便、快速,适合对局部裂缝进行修补,但其缺点是对裂缝的处理效果不稳定,需要经常维护,耗材较多。
2、镶嵌法处理镶嵌法处理是在路面裂缝处钻孔,然后嵌入专用的防裂材料,使得材料与路面完全融合。
这种方法对于面积较大、深度较深的裂缝进行处理效果较好,但是需要相对较长的维护周期和较高的成本。
3、热补法处理热补法处理是通过将沥青材料加热融化,然后倒入路面裂缝处,经过高温压实,使得材料与路面完全融合。
这种方法处理效果较好,具有持久性和耐候性强的优点,但其也需要较高的成本和较长的维护周期。
近几年,城市道路建设发展速度。
沥青混凝土路面较之水泥混凝土路面具有行车舒适性好、噪音小、对路基或不均匀沉降适应性强、修复快等优点,日益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到城市道路建设中。
但在各种因素影响下,沥砼路面会出现裂痕、车辙、深陷、泛油、拥包等现象,其中裂痕现象最为普遍,如得不到及时处理,会影响到道路的正常使用功能。
为此,笔者就沥青砼路面裂缝的成因及预防、治理措施做一探讨。
一、沥青砼路面裂痕的成因:裂缝是沥青砼路面最常见的病害之一,它的产生原因主要是路面整体强度不足以适应实际交通负荷,多在不利水温状况的季节出现。
按其形状又基本分为横向裂缝、纵向裂缝和网状裂缝三种。
1、横向裂缝:横向裂缝与路中心线基本垂直,缝宽不一,缝长贯穿部分路幅或整个路幅。
裂缝一般比较规则,沿路面大致呈均匀分布,裂缝间距的大小取决于当地的气温和沥青面层与半刚性基层材料的抗裂性能。
横向裂缝成因主要有三个方面:(1)地基及基础沉降差异引起的横向裂缝。
在软土地基与非软土地基交界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变化处,因地基或路基与构造物差异沉降导致基层开裂,并反射到沥青面层,形成横向裂缝。
(2)材料收缩引起横向裂缝。
一方面在基层成型过程中,因基层材料失水收缩而形成规则的横向裂缝,另一方面基层材料因温度骤降而发生低温收缩开裂。
这两种收缩变形使面层底面承受拉力,当拉力超过沥青面层的抗拉强度时就使沥青面层底部拉裂,并随着温湿的循环变化及行车荷载的反复作用而导致沥青面层裂缝。
(3)沥青及混凝土的温缩引起的裂缝。
因沥青是一种对温度变化比较敏感的粘弹性材料,温度下降时,沥青混合料逐渐变硬变脆,并发生收缩变形,当收缩拉应力超过沥青砼的抗拉强度时,沥青路面表面就会被拉裂,并逐步向下发展,形成上宽下窄的横向裂缝。
2、纵向裂缝:裂缝走向基本与行车方向平行,裂缝长度和宽度不一。
纵向裂缝形成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四个方面:(1)地基原因。
有些路段处于坑槽或出现弹簧土情况,在施工时处理不到位,在回填土后,由于地基承载能力的差别出现不均匀沉降,造成路面纵向开裂。
沥青路面横向裂缝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摘要:随着交通量日益增长,车辆重载、超载现象严重,沥青路面通车一段时间后均产生横向裂缝。
本文对沥青路面横向裂缝产生的原因、横向裂缝的危害进行了分析, 同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沥青路面,横向裂缝,原因,防治Abstract: with the increasing traffic, heavy vehicles, overload is serious, the asphalt pavement open to traffic after period of time are the transverse crack. In this paper, the asphalt pavement of transverse crack reasons of transverse crack harm, are analyzed,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prevention measures.Key words: the asphalt pavement, transverse crack, caus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量日益增长,车辆重载、超载现象严重,加之受路面结构、气候、地质条件、施工条件等多种因素影响,沥青路面在通车一段时间后,一般都产生裂缝,裂缝主要包括横向裂缝、纵向裂缝、龟裂和网状裂缝。
本文主要对沥青路面横向裂缝产生的原因作具体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1 沥青路面横向裂缝产生原因1.1 横向裂缝表现形式裂缝与路中心线基本垂直,缝宽不一,缝长有的贯穿整个路幅,有的贯穿部分路幅,裂缝弯弯曲曲、有枝有叉。
横向裂缝中的唧浆导致裂缝两侧凹陷,桥头跳车处的路面横向裂缝,在路面积水的作用下加速跳车发展的速度,同时会对路基造成冲刷。
1.2 横向裂缝产生原因分析横向裂缝产生的原因包括温度变化、地基变形、半刚性基层反射裂缝、行车荷载疲劳裂缝等。
沥青路面裂缝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开展,交通量日益增大,道路承受车辆反复荷载、重载和超载现象日益突出,路面面临严峻的考验。
裂缝是沥青路面的常见病害,它的危害在于从裂缝中不断进入水分使基层甚至路基软化,导致路面承载才能下降,加速路面破坏。
随着施工技术和机械化施工程度的进步,开裂导致路面迅速损坏的现象虽有所改善,但沥青路面裂缝危害至今未能铲除。
本文从沥青路面裂缝的形式入手,分析裂缝产生的原因,从而总结出沥青路面裂缝的防治措施。
1.沥青路面裂缝的形式沥青路面的开裂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横向裂缝、纵向裂缝、网状裂缝、反射裂缝和车辙。
1.1横向裂缝裂缝与路中心线根本垂直,缝宽不一,缝长有的贯穿整个路幅,有的贯穿部分路幅,裂缝弯弯曲曲、有枝有叉。
横向裂缝中的唧浆导致裂缝两侧凹陷,桥头跳车处的路面横向裂缝,在路面积水的作用下加速跳车开展的速度,同时会对路基造成冲刷。
裂缝走向根本与行车方向平行,裂缝长度和宽度不一。
一般都发生在高填方的路基上。
纵向裂缝容易形成沿行车方向呈台阶状,影响行车舒适性。
1.3网状裂缝网状裂缝又称龟裂,裂缝纵横交织,将面层分隔成假设干多边形的小块,一般缝宽1mm以上,缝距40cm以下。
网状裂缝导致沥青路面松散或槽,严重影响沥青路面的综合效劳程度。
1.4反射裂缝基层产生裂缝后,在温度和行车荷载作用下,裂缝将逐渐反射到沥青外表,路外表裂缝的位置形状与基层裂缝根本相似。
对于半刚性基层以横向裂缝居多,对于柔性路面上加罩的沥青构造层,裂缝形式不一,主要取决于下卧层。
1.5车辙车辙变形是在行车荷载重复作用下,路面产生累积永久性的带状凹槽,外表为沿行车带出现横向高差,也常伴有以纵向为主的裂缝。
2.沥青路面裂缝的成因2.1路基、基层施工不当造成路面裂缝路基、基层既为车辆在道路上行驶提供根底条件,也是道路的支撑构造物,对路面的使用性能有重要影响。
路基应稳定、密实、均质,对路面构造提供均匀的支承,即路基在环境和荷载作用下不产生不均匀变形。
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成因和防治措施(精选五篇)第一篇: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成因和防治措施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成因和防治措施裂缝是路面损坏的一个大问题,由于刚开始形成时,人们往往对其危害认识不足,而且由于处理裂缝的工艺材料的限制,仅进行简单的灌缝处理,随着车轮的挤压和气温的变化会造成封缝材料的流失。
裂缝处随着水的侵入会造成基层的损坏,给路面造成较大的破坏。
本文作者,就裂缝产生原因作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防治措施。
产生原因分析:指出,沥青路面建成后,不论基层是柔性的还是半刚性的,都会产生各种形式的裂缝。
沥青路面开裂的主要原因,可分为三大类:第一,由于行车荷载的作用而产生的结构性破坏裂缝,称之为荷载裂缝;第二,由于沥青面层温度变化而产生的温度裂缝,包括低温收缩裂缝和温度疲劳裂缝,称之非荷载裂缝;第三,是经常出现在桥涵两端的横向裂缝,或在路段上出现较长的纵缝,主要是有填土固结沉陷或低级沉陷引起,称为沉降裂缝。
在此,作者着重分析前两种原因。
1、荷载裂缝:半刚性路面结构性破坏裂缝,主要是由于行车荷载引起的。
在车轮荷载作用下,半刚性基层的底部产生拉应力,当大于半刚性基层材料的抗拉强度时,半刚性基层的底部就会很快开裂。
在拉应力大于半刚性基层材料的抗拉强度时,其基层的底部就会很快开裂。
在行车荷载的反复作用下,底部的裂缝会逐渐扩展到上部,并使沥青面层和产生开裂破坏。
影响拉应力的主要原因有面层、基层、底基层的厚度以及基层和底基层的回弹模量。
增加半刚性底基层回弹摸量对减少基层底面的拉应力和拉应变有很大影响。
在半刚性基层下采用较厚的半刚性材料做底基层,可使基层底面由行车荷载产生的拉应力明显减小,甚至还小于半刚性底基层地面产生的拉应力,同时半刚性基层本身的厚度可以减薄,这对半刚性基层承受行车荷载的反复作用是十分有利的。
2、温度裂缝:沥青面层上的非荷载裂缝主要是温度裂缝。
在寒冷地区,沥青面层表面和底部的温度相比,始终有温度差,沥青面层愈厚,表面温度与底面温度差愈大。
沥青路面横向裂缝原因与处治摘要:在当前公路建养资金尚不充裕甚至严重不足的情况下,研究分析公路沥青路面裂缝产生的原因和防治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主要针对沥青路面横向裂缝原因与处治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沥青路面;横向裂缝;处治横向裂缝现象为裂缝与路中心线基本垂直,缝宽不一,缝长有的贯穿整个路幅,有的贯穿部分路幅,裂缝弯弯曲曲、有枝有叉。
横向裂缝中的唧浆导致裂缝两侧凹陷,桥头跳车处的路面横向裂缝,在路面积水的作用下加速跳车发展的速度,同时会对路基造成冲刷。
1横向裂缝产生原因分析横向裂缝可分为荷载性裂缝和非荷载性裂缝两大类。
荷载性裂缝是由于设计不当和施工质量低劣, 或由于车辆严重超载, 致使沥青面层或半刚性基层内产生的拉应力超过其疲劳强度而开裂。
非荷载性裂缝是横向裂缝的主要形式, 它分沥青面层温度收缩性裂缝和基层反射性裂缝两种情况。
横向裂缝是与路中心线基本垂直的裂缝走向,缝宽有贯穿整个路幅的,也有部分路幅的。
裂缝是在沥青路面上经常发生、较为普遍的质量问题,对道路的使用品质与寿命会产生较大影响。
1.1沥青混合料中的沥青性质的变化,其中挥发成分变质和沥青硬化,使其产生了块状裂缝和风蚀现象。
因此由于在混合料中使用的沥青性质和掺配情况不同,路面的破坏程度也是不同的。
沥青混合料的收缩,在道路的横断面方向上产生的收缩裂缝。
这种现象与气温及其变化程度,与路基、垫层、基层及构成的混合料的蠕变,乃至与应力松弛性质、路面各层间的摩擦状况等许多因素有关1.2摊铺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中施工缝处理不当,造成接缝不密实,或者由于碾压方式问题产生细小裂缝,都会造成横向裂缝的发生。
在施工过程中横向施工缝是不可避免的,接缝开裂的现象时有发生。
作为施工管理者要合理组织施工,保持摊铺作业连续进行,减少冷接缝的产生。
技术人员熟练掌握横向接缝的处理技术和注意要点,实施过程中严格按规范要求的程序去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接缝方法。
正确的碾压方法是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的有力保证。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横向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一、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横向裂缝产生的原因1、构造变形: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地基处理不当导致地表沉降,从而引起路面沥青混凝土横向裂缝的产生。
2、温度变化:高速公路的路面经受着日夜温度的变化,特别是在冬季,低温使沥青路面发生大量的微裂缝,当温度升高时,会使沥青路面发生热膨胀,从而使路面修复困难。
3、水的作用:水的侵蚀会使沥青路面产生裂缝,而且水的浸渍也会使路面密实度降低,从而使沥青路面发生横向裂缝。
4、路面结构问题:如果路面结构不合理,沥青路面就会受到剪切应力的影响,从而使沥青路面产生裂缝。
5、施工质量问题:施工质量不佳会使沥青混凝土路面中出现接缝空隙,从而使沥青路面发生横向裂缝。
6、汽车载荷:汽车的载荷会对沥青路面产生压力,从而使路面产生裂缝。
二、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横向裂缝的防治措施1、地基处理:要正确处理地基,改善地质条件,减少地表沉降,以减少横向裂缝的产生。
2、施工质量控制:要求施工质量,做好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整体性,减少横向裂缝的产生。
3、温度控制:应充分考虑温度因素,在合适的温度下施工,以减少横向裂缝的产生。
4、水的控制:应采取有效的防水措施,减少水的侵蚀,以减少横向裂缝的产生。
5、路面结构设计: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设计路面结构,减少路面受到剪切应力的影响,从而减少横向裂缝的产生。
6、车载荷控制:应定期检查路面,确定车载荷,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以减少横向裂缝的产生。
7、技术改进:应采用抗裂技术,通过改进材料和施工方法,以减少横向裂缝的产生。
以上是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横向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对此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并从实际操作中掌握相关知识,提高施工质量,避免横向裂缝的产生。
沥青混凝土路面横向裂缝开裂机理及处治措施
作者:张丽娟
来源:《中国科技纵横》2015年第18期
【摘要】横向裂缝是沥青混凝土路面主要病害之一,而诱发横向裂缝的因素众多,本文主要分析了严冬期温度骤降引起的横向裂缝和反射裂缝的开裂机理。
针对既有横向裂缝,本着探索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原则,以裂缝宽度为分级参数,探索改性乳化沥青压力注浆、铣刨重铺沥青混凝土等预防性养护技术处治路面横向裂缝,可为沥青混凝土路面养护提供参考。
【关键词】沥青混凝土横向裂缝开裂机理处治措施
沥青混凝土路面引起行车舒适和养护便捷的特点,在现代高速公路中得到广泛应用,我国已建成和在建的高速公路95%以上都是沥青混凝土路面,并且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占据了绝对比例,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具有强度高、造价低、施工方便的优点,但是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也因其突出的裂缝问题而饱受质疑。
沥青混凝土路面开裂从外观看分为:横向裂缝、纵向裂缝、网状裂缝和龟裂。
横向裂缝不但是我国高速公路最主要的裂缝形式,也是国外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最主要的病害之一,为了搞清楚发生横向裂缝的原因,经大量的调查研究,认为横向裂缝主要是由于沥青面层的温缩开裂和半刚性基层的收缩开裂反射引起的。
1 沥青混凝土路面横向裂缝开裂机理
1.1严冬期温度骤降引起的横向收缩裂缝
位于路面面层的沥青结构层,直接受到气温变化的影响,当温度下降时,沥青面层就会产生收缩变形,因沥青路面没有收缩缝,于是这种变形会受到基层对路面的摩阻力和路面无限连续板体对收缩变形的约束作用,是沥青面层内部产生拉应力。
另一方面,沥青混凝土具有应力松弛性能,当给沥青混凝土一定的应变时,由此产生的应力会随时间延长而松弛,在一般的温度范围内,由温度降低而产生的拉应力,会由于应力松弛而使拉应力减小,将不产生出现裂缝那么大的应力。
可是当出现寒流或寒潮时,过快的降温速率将使路面内的应力来不及松弛,出现过大的应力积累。
于此同时,由于温度降低,沥青混合料的应力松弛模量逐渐增大,应力松弛性能降低,也导致应力积聚过大,待温度应力积累到超过沥青混合料的极限抗拉强度时,路面就将出现裂缝,以便将应力释放出去。
因此温缩裂缝往往并不发生在当地的极端温度条件下,而经常大量发生在寒流和寒流到来的时间里。
由于降温来自于冷气流,路表温度肯定低于路面内部温度,温缩裂缝当然是从表面开始的,这在上世纪60年代国外的大量调查中已经得到证实。
当温度下降时,因沥青路面的表面温度比底面低,沿伸度方向的温度梯度如图1-1(a)所示,应力的产生本来应该与温度梯度式一致的,可是实际路面中沥青混凝土是连续的,没有接缝,不能自由收缩,且与路面基层紧密粘着,不能自由翘曲,其结果如图1-1(b)所示,在表面出现了拉应力(与基层联结成整体的也会出现拉应力),在底面出现压应力,这些应力与其他应力相叠加,就会在表面出现更大的拉应力,一般认为这就是表面容易出现裂缝的原因。
图1-1 由温度梯度产生的应力
路面开裂以后,温度继续下降便有了自由收缩的可能,此时裂缝宽度将会增加。
但是由于沥青面层与基层之间有联结,实际上收缩不是自由的。
以后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沥青混合料的劲度模量也同时增加,所以还会产生新的裂缝,从而裂缝间距缩短,裂缝不断加宽,开裂越来越严重。
1.2反射裂缝
反射裂缝又分为温缩型反射裂缝和交通荷载引起的反射裂缝两种。
(1)温缩型反射裂缝。
当温度下降时,沥青面层自身会因收缩变形产生温度收缩应力,同时,由于基层已经开裂,裂缝端会随温度的下降而产生张开位移,在基层裂缝顶端与沥青面层底部对应的位置产生应力集中。
当温度呈周期性变化时,应力集中部位受到低频高幅疲劳应力的累计作用,使得面层底面最大温度应力大于表面,大大的超过了沥青混合料的极限拉应力,使得沥青面层在较短的时间内开裂,并且很快扩展至路表,形成温缩型反射裂缝。
不管环境温度高低,只要存在日温差,基层中的裂缝对面层底部对应位置必然开裂。
(2)交通荷载引起的反射裂缝。
半刚性基层开裂后,车辆产生的交变荷载作用于沥青面层,在基层开裂处对应的面层内产生应力集中,使沥青混合料内部产生损伤,随着荷载作用次数的增加,混合料内部的损伤逐渐累积增加,当损伤累计达到材料的极限承受能力时,沥青混凝土内部变产生微观裂缝,在疲劳和剪切的双重作用下,裂纹不断扩展,最终形成可见的宏观裂缝。
2 沥青混凝土路面横向裂缝处治措施
横向裂缝是沥青混凝土路面主要病害之一,它严重影响公路技术状况指标,严重影响路容路貌,严重影响高速公路使用寿命。
本文以某条高速公路为背景,积极探索养护新材料、新工艺,以裂缝宽度为分级参数,分别采取改性乳化沥青压力注浆、铣刨重铺沥青混凝土等措施处治路面横向裂缝。
2.1 改性乳化沥青压力注浆处治路面轻度裂缝
改性乳化沥青压力注浆处治路面裂缝施工操作方便,15-20分钟就可修复一道裂缝,且养生周期短,同时可以对路面支缝空隙进行有效的填充。
适用于裂缝宽度在3mm以下的轻度横向裂缝的处理,其工艺流程为:封闭交通→标记注浆孔位置→钻孔→清孔(清理缝壁)→安装注浆头→加料注浆→封孔→清理现场→养生→开放交通。
注浆孔应沿裂缝走向布置,孔间距根据现场裂缝情况而定,一般不大于90cm;钻孔宜采用22mm螺旋钻头的手电钻,需要钻透沥青混凝土面层10cm以上;注浆头应采用专用注浆头,且长度为10cm左右;注浆时采用逐步加压法,压力控制在3-6Mpa,达到压力稳压1-2分钟,改性乳化沥青注浆料按标定行程进行控制,每行程22cm,需用注浆材料约10kg,相邻裂缝、注浆孔如有改性乳化沥青溢出即达到要求。
注浆材料改性乳化沥青是一种单组分有机大分子物质,密度大于水,有很好的流动性。
性能卓越,可以防治水汽进入道路里面,并能在低温条件下保持超强的柔韧性、安全性及便捷性。
改性乳化沥青室新型道路养护材料,无毒、无味、无环境污染;渗透力好、粘结强度高、抗剪切力优良、耐温、抗冻;塑性好,在裂缝变大时它的内应力比较小,延伸率高、容易产生塑变,可以减小对缝壁的牵引力,有效的防治新的裂缝产生。
2.2 铣刨重铺处治路面重度横向裂缝
铣刨重铺工艺适用于裂缝宽度在3mm以上的重度横向裂缝的处理,其工艺流程为:封闭交通→确定处理范围→铣刨→清理→病害处治→涂刷界面剂→摊铺→碾压→喷洒沥青还原剂→养生→清洁→开放交通。
封闭交通后,根据标记的处理范围,进行铣刨施工,当第一层铣刨后,对下层进行病害检查,如下层损害严重,需再进行铣刨;铣刨、清理槽底废渣后,应对槽底存在的裂缝进行处治:按照灌缝要求,用加热好的界面剂材料进行灌缝,沿裂缝处粘贴抗裂贴,为增加抗裂贴与路面的粘结性,对抗裂贴底面进行加热,槽底喷洒高效改性乳化沥青;槽壁应涂刷加热好的界面剂材料,厚度约为2mm,且应涂刷均匀,无花白现象;摊铺热拌沥青混合料时,严禁出现离析现象,当厚度超过7cm时,需分层摊铺;分层碾压时,底层用平板夯进行压实,表层用大吨位压路机压实平整;碾压后表面应均匀喷洒沥青还原剂,可在表面撒布0.2-0.3mm抗磨细砂,达到抗滑挤嵌效果。
3 结语
沥青混凝土路面作为我国高速公路占据绝对地位的的路面形式,横向裂缝是其主要病害之一,而诱发横向裂缝的因素众多,本文主要分析了严冬期温度骤降引起的横向裂缝和反射裂缝的开裂机理。
针对既有横向裂缝,本着探索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原则,以裂缝宽度为分级参数,探索改性乳化沥青压力注浆、铣刨重铺沥青混凝土等预防性养护技术处治路面横向裂缝,可为沥青混凝土路面养护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沈金安.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JTG-H20-2007).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
[3]张红春.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综合抗裂技术研究.长安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
[4]河南中原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高速公路养护系列丛书.2010.
基金项目:河南省科学技术厅科学技术项目(登记号:9412013Y18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