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二单元 阅读 5 藤野先生》优质课教案_2
- 格式:doc
- 大小:21.00 KB
- 文档页数:3
《藤野先生》教案1第一课时教学重点: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教学内容:理清文章结构层次围绕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来分析文章教学要求:掌握本文通过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当堂练习作文片段教学步骤:同学们,我们已学过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散文,从中了解到三味书屋中的老先生虽然施行的是封建书塾教育,但思想还算开明,所以,鲁迅对他“很恭敬”。
虽是“很恭敬”,但并不是很有感情。
藤野先生是鲁迅在日本仙台学医时的一位日本医专的教授,他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呢?鲁迅对他的感情又是如何的呢?让我们来一起学习鲁迅的这篇散文《藤野先生》弄个明白。
明确本文出处、教学重点、写作背景以及与《回忆我的母亲》写法上的不同。
一、简介作者留学目的鲁迅是抱着寻求救国道路的心愿到日本学医的。
1904—1906年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他原准备毕业回来救治像他父亲一样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来实现治病救人,救人救国的人生梦想。
可鲁迅最终并没有成为一名医生,他后来放弃了医学,从事了文学,成了一位著名的文学家,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二、理清全文结构层次提示:根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将全文分成三个部分。
投影显示文章结构层次图如下:相识前相识相处时相别后东京(离往、初到、在)仙台(回)北京见闻感受??相识肖像声调深切怀念??相处四件事例??相别神情话语明确:从结构表中可知全文是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的,这是全文的一条明线。
那全文的暗线是什么呢?三、分析讲解直接写藤野先生的文字:1.学生浏览6—10段,找出相关描写人物外貌、语言等方面的语句。
明确这些语句体现了人物什么特点。
(投影显示如下)(1)外貌描写的句子符合人物身份(2)动作(3)说话声调(4)介绍解剖学历史(5)忘带领结,穿旧外套作者,也是我们读者对藤野先生的初步了解。
让我们继续读下去,看作者为我们叙述了藤野先生的哪些事情,透过这些事情,我们将更深入地了解藤野先生的内在品质。
八年级部编版《藤野先生》课文教案5篇2. 体会、理解文章含义丰富的语言,把握文章叙事线索。
3. 体会对老师的崇敬之情,剧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与民族自尊心。
二. 教学重点、难点:1. 明确文章的线索,探讨文章的主题。
2. 分析藤野先生的形象,归纳其性格特征。
3. 联系材料,领会弃医从文的情感因素,体会剧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与民族自尊心。
三. 教学安排:2课时四.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 导入1. 让学生说说在成长过程中,对自己影响的人,并阐述理由。
(有老师、父母、朋友、还有间或相识的生疏人)再让学生说说在成长中,哪件事最让你难忘?由学生的回答导入文章。
鲁迅在《藤野先生》一文中,叙述了他与先生的交往。
鲁迅先生怀念藤野先生的缘由与我们刚才所讲的缘由是不是一样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看课文。
2. 复习有关《朝花夕拾》的学问。
让学生说出已经学过的两篇课文的名称。
然后说说在《从》《阿》及《藤野先生》三者之间的先后挨次。
挨次是《阿》《从》《藤野先生》,作品是根据成长的经历来排列的,《朝花夕拾》是一本回忆散文集。
二. 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速读课文。
1. 速读课文,思考问题:(1) 文章以什么为线索?写了哪些事情?(2) 文章重点写了发生在哪里的事情?此外还写了什么地方的事情?你能说出文章中的地点变化吗?2. 明确:(1) 文章以在日本仙台求学的经历为线索,写了在日本求学的一段经历,即写了离开东京,去仙台学医时藤野先生的关心,匿名信事件,幻灯片事件即离开仙台等一系列事情。
(2)重点写了发生在仙台的事情,此外还写到了东经等地的事情。
文章中的地点变化:东京——仙台——中国。
三. 理清文章层次结构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是文章的叙事线索,以次我们可以比较简单地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1-3):在东京的所见及去仙台求医的缘由。
第二部分(4-35):在仙台学医,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及弃医从文的经过。
第三部分(36-38):回国后对藤野先生的思念。
藤野先生教材分析:《藤野先生》是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是继《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之后的又一篇鲁迅先生的经典著作,是《朝花夕拾》里颇受鲁迅先生本人青睐的一篇散文。
该文回忆了鲁迅早年留学日本期间,藤野先生不受狭隘的民族主义的影响,真诚而严谨的教育和指导鲁迅先生学医的几件事,怀着感激的心情,鲁迅先生赞扬了他正直热情、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同时也如实的记录了自己从“学医救国”到“弃医从文”的思想转变,表达了自己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目标:1.学习抓住人物的典型事例和特征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作方法。
2.学习藤野先生正直、热情、治学严谨的高尚品质和重视中日友情、毫无民族偏见的精神。
3.学习鲁迅先生的尊师好学的高尚品德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爱国主义情感教学方法:讨论法、批注法、阅读法、跳读法、默读法、点拨法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今天我们一起啊,学习鲁迅写自己老师的一篇文章,名字叫《藤野先生》,据我的经验,里面有一个字容易出错,“藤”。
“藤”字的右下角大家一定要注意。
俗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古之学者必有师。
学必求良师益友。
你有喜欢的老师吗?这个老师是谁?你能用一两句话评价一下他吗?这个老师是谁?(学生自由回答,两位同学)二、进入文本1、大家一起来看一下屏幕,屏幕上的这一位,就是藤野先生。
他是青年鲁迅在日本求学时的一位老师,那么二十多年后的中年鲁迅,是怎样评价这位老师的呢?明确:他的性格在我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都知道。
(学生齐读)所以,鲁迅先生用了一个词评价他:伟大。
那么,在你的印象中,一提到“伟大”这个词,你脑子中首先跳出来的是什么?(两个学生回答)那大家思考一下:鲁迅为什么要用“伟大”来赞美自己的老师呢?我们来看看两个人是怎样交往的。
请同学们阅读第11-23自然段,选取了和藤野先生交往的几件事?并谈谈你读出了怎样的藤野?(PPT 展示要求)请同学们采用默读法、跳读法在文章中圈点勾画藤野先生典型事例。
《藤野先生》教案教学目的1.了解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伟大品格,学习鲁迅先生强烈的爱国思想。
2.掌握课文的脉络、结构。
引导学生明确这篇回忆录是按照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和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记叙的。
3.指导学生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人物特征刻画人物,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择和组织材料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1.文章叙事的线索。
2.作者所表达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3.抓住人物特征,通过典型事例来刻画人物的性格。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前小活动⌝说说你最尊敬的或印象最深刻的一位老师⌝要求:能用最简洁的语言说出他(她)的性格,并能说出至少一件有关于他(她)的事。
二、文章相关内容介绍1、文章简介本文选自《朝花夕拾》,这是鲁迅的一个回忆散文集。
《藤野先生》重点在于对社会人情世态的刻画,浸透着作者深切的人生感受和对中国国民精神的解析,从日本仙台生活的描绘中,表现出弱国子民在国外感受的耻辱。
2、作者介绍鲁迅(1881—1936)生于浙江绍兴,原名周树人,字豫才,自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开始用鲁迅作笔名。
著名作品集《野草》《朝花夕拾》《呐喊》《彷徨》《华盖集》《坟》等。
本文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3、写作背景1926年8月底,由于北洋军阀反动政府的迫害,鲁迅离开北京,到厦门大学任教。
《藤野先生》这篇散文就是鲁迅离别藤野先生20年后,于1926年10月12日在厦门大学写的,回忆了他1904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学时的生活片段。
鲁迅本想以学医来救国救民,但后来却弃医从文了,我们在本课的学习中会认识到作者思想变化的原因。
4、藤野先生简介藤野先生,姓藤野,名严,排行第九,1874年生于福井县一个医生家庭,在名古屋爱知县立医学专门学校毕业。
1904年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教学。
1915年,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改为东北医科大学,藤野先生到东京学耳鼻科,以后回到家乡──福井县木村开业。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梳理课文内容,感受藤野先生高尚的品格;2.品味文章语言,揣摩重要语句所蕴含的意味;3.理解作者思想变化,体会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情感和强烈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理清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几件事,学习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感受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之情。
教学难点:弄清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原因,学习鲁迅先生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启发法教学时数:1课时课前准备:学生:熟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弄清生字词。
教师: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鲁迅先生的文章中,共写过三位老师。
一位是三味书屋的寿镜吾先生;一位是章太炎先生;再有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藤野先生。
这三位老师在鲁迅心中都占了很重要的地位,但是鲁迅先生却评价藤野先生说:“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
”为什么鲁迅对藤野先生如此难以忘怀?让我们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小声快读课文,疏通字词;2.简单概括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几件事,并列出小标题。
师生总结:这篇文章是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顺序展开的,这是本文的叙事线索。
三、品读课文,了解人物结合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几件事,品读描写藤野先生的句子或段落,探讨人物形象。
学生活动:用“我认为,藤野先生是个_____的人”句式评价人物。
师生小结:藤野先生是一个对工作认真负责、对学生严格要求、严谨求实、正直无私、毫无民族偏见的人。
四、精读课文,品味情感面对这样一位关心他、爱护他、严格要求他的日本老师,鲁迅对他抱有何种感情呢,找出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品味。
学生活动:1.有感情朗读“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
”体会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感激之情;2.精读课文38段,找出鲁迅行为中体现对藤野先生特殊感情的句子或段落,体会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之情和崇敬之情;3.比较阅读,对比鲁迅对清国留学生和藤野先生的描写,从描写中感受鲁迅的人物形象,体会鲁迅对藤野先生的柔情;教师引导:看来,我们不仅能从文章语句中直面地读出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感激,能从回国后的种种行为中看出对藤野先生的怀念,还可以对比作者的描写中感受到鲁迅对老师的敬佩。
无中生有读“先生”——品读鲁迅先生的爱国情怀【教学内容】《藤野先生》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在记录个人阅历的过程中,通过一定的线索把与中心相关的内容穿起来。
2、学习鲁迅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把个人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结合起来。
【学习重点】1、了解鲁迅留学阅历及其救国梦的不断探索与更变的过程。
【学习难点】1、解读鲁迅文学语言中个别语句的字面意思。
2、理解特定时代背景,以及特殊留学环境中的鲁迅的动态思想。
【教学过程】一、导入。
同学们能说一些包含“无”字的词语或成语或诗句吗?这节课我们通过以下这几个词语来学习《藤野先生》:屏显:无非无怪无法二、品读课文。
理解句子离不开文段,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找到这几句话在文中的具体位置并圈画出来。
1.品读“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问:东京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指名读课文1、2自然段。
指名答:a.东京除了烂漫的樱花之外,还有什么?b.这些留学生在干什么呢?他们在东京过着________的生活。
(无忧无虑,无所事事,悠闲自在)c.鲁迅先生是哪一年到日本留学的?1902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怎样的年份呢?(补充资料)d.这些留学生本应该刻苦学习,以便回来报效祖国,但他们却一个个悠闲自在、无忧无虑的生活着,全然不顾自己的祖国,他们是一群_____的留学生?e.鲁迅先生对这些留学生有什么样的看法呢?从文中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无非、标致极了、精通时事)f.“无非”一词强化了什么感情呢?(失望)g.“也”字能不能去掉?2.品读“也无怪他们疑惑”鲁迅先生最终决定离开东京这个失望之地,他去了哪里?在仙台发生了什么事,让先生发出了“也怪他们疑惑”的感叹?自读第—段a.他们指哪些人?b.他们疑惑什么?为什么疑惑?c.这是一群___________的日本学生?d.“无怪”是什么意思?e.这“无怪”透露着鲁迅先生怎样的心情?(心酸,无奈)3.品读“呜呼,无法可想”鲁迅先生在仙台遇到了什么事,让他“无法可想”?指名读课文第段。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藤野先生》是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
本单元的主题是追述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难忘经历,或是展现名人、伟人的一个生活侧面,揭示人生意义。
《藤野先生》记叙了作者1902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学的生活片断。
写作年代则是在鲁迅离别了藤野先生二十余年后的1926年10月12日。
鲁迅早年留学日本期间,正值日俄战争,许多日本人深受狭隘民族主义的毒害,鲁迅深切感受到毫不受恶劣空气藤野先生人格的伟大,怀着感激的心情,颂扬了他的师德,颂扬了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鲁迅原来想走“学医救国”的道路,但“匿名信风波”和“电影事件”极大地伤害了他的民族自尊心,使鲁迅认识到要拯救国家,就要医治国民的麻木、愚昧,这就需要用文艺唤醒沉睡的国民。
于是他决定弃医从文。
这一举动正是作者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的表现。
我们也知道初中的学生也正处于自我意识觉醒,青春叛逆时期,让他们了解名人、伟人的经历,理解他们的人格魅力和人生追求,可以唤起学生内心美好的情感,引导他们思考自己的追求。
二、学情分析
本文篇幅较长,涉及的人和事较多,学生学习有一定困难。
教学需要2个课时。
如果讲课时面面俱到,势必会顾此失彼,给学生“零碎”的感觉。
这就要求教师从总体上把握课文,突出重点、难点。
在这篇文章的两个重点中,和藤野先生的交往是叙事线索,学生比较好把握,所以应把攻克“感受藤野先生高贵品质”当做重点,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体会鲁迅的爱国主义精神。
从易到难地掌握本文的两个重点。
而课堂要真正地成为学生的课堂,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为此,我设计一中心“问题”促使学生采用小组合作法,在合作交流中完成对课文的解读,引导学生感受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
但要领会鲁迅的爱国主义情感,课文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的词语、句子,就必须让学生通过多种朗读获得体验。
三、教学目标
1、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
2、分析藤野先生的人物形象,感受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
3、体会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感情。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析藤野先生的人物形象,感受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
难点:体会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感情。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之前我们已经学过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散文,我们了解到三味书屋中的一位老先生,他是谁?寿镜吾先生。
他虽然施行的是封建书塾教育,但思想还算开明,因此,鲁迅对他“很恭敬”。
在鲁迅先生笔下还有一位令他记忆深刻的老师,他是谁?藤野先生。
他的身份是什么?是鲁迅在日本仙台学医时的一位日本医专的教授。
他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呢?鲁迅对他的感情又是如何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藤野先生》去寻找答案吧!
(二)整体感知
首先,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作者鲁迅的相关知识,哪位同学可以为大家介绍一
下?(出示课件)
鲁迅生于浙江绍兴,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自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开始用鲁迅作笔名。
著名作品集有《野草》《朝花夕拾》《呐喊》《彷徨》《华盖集》《坟》等。
本文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一部回忆性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
“朝”是早晨的意思,“夕”是傍晚的意思,“朝花夕拾”即早晨的花傍晚来捡,就是成年是回忆往事。
作品记述了作者童年的生活和青年时的求学历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作品对反动、守旧势力进行抨击和嘲讽。
补充文章写作年代及时代背景:课文写于1926年,回忆了1902—1906年留学日本的片段。
鲁迅本想以学医来救国救民,但后来却弃医从文了,我们在本课的学习中会认识到作者思想变化的原因。
1、作者在文中写了自己的一段什么经历?
明确:作者写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的生活。
2、在这段经历中,作者所写的事情都发生在哪里?请找出文中表明时间和地点转换的语句。
明确:表明地点转换的语句: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
“我离开仙台之后”。
3、主要的笔墨集中在哪个地点?记叙了哪些过程?
明确:主要写和藤野先生在仙台相识、相处、离别的过程。
(三)合作探究
分析藤野先生的人物形象
以“藤野先生是一个______的人”的形式组织语句,选择角度概括人物形象。
请各位同学积极思考,四人小组合作,讨论后回答。
(1)人物身份
仙台医学院的医学教授
(2)特点鲜明的肖像
“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
(3)治学角度
认真负责治学严谨
(4)对待学生的角度
热情诚恳循循善诱
(四)深入研读
1、文章如何描写初见藤野先生的形象?
外貌——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
举止——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声调——缓慢而很有顿挫
目睹印象——治学严谨;耳闻亲见——生活简朴学者形象
2、文中具体写了与藤野先生相处的哪几个典型事例,分别表现了藤野先生的什么思想品质?
添改讲义——正直热忱、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
纠正解剖图——严格要求、循循善诱、尊重科学;
关心解剖实习——真诚关怀、正直无私、热情;
了解裹脚——认真求实的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
小结:正直热忱、治学严谨、没有民族偏见
3、“我”对藤野先生怀有一种什么感情?引用课文内容简要回答。
“我”对藤野先生的感情:
首先是感激、怀念,体现在:①装订收藏讲义②悬挂先生的照片③多写文章把怀念之情化为斗争和力量。
然后是因“状况无聊”对没有寄信和照片的愧疚之情. (五)布置任务
思考:同学们,作者除了写与藤野先生相处之外,从文章中,作者还写了什么?我们从中还能发现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