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读后感450字_1(高分作文)
- 格式:docx
- 大小:13.29 KB
- 文档页数:2
三国演义读后感450字5篇《三国演义》是世界十大名着之一,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一段荡气回肠的历史。
下面是有三国演义读后感450字,欢迎参阅。
三国演义读后感450字篇一:《三国演义》这本书中介绍了许多大大小小的战役。
其中最著名的战役要数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这三大战役。
官渡之战主要是由于袁绍不听别人的好心相劝,才打败,而在这场战役中,袁绍的兵力多,占优势,失败是因为袁绍不善于用人的结果。
就连曹操也说过:“如果袁绍善于用人,我对冀州连正眼都不看。
”赤壁之战和夷陵之战中,曹操和刘备兵力都是占优势的,可是最后还败了。
曹操被周瑜火攻破,而刘备也被陆逊火烧连营攻破。
相比之下,刘备不如曹操乐观,曹操在危难中还大笑三次,还说:“北方还是我的。
”而刘备兵败后竟自己觉得无颜回成都,病死在白帝城。
《三国演义》我最佩服的人是曹操。
虽然他很奸诈狡猾,也说过:“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的话,但是他善于用人,曾经颁发过好几道《招贤令》引得无数豪杰来投靠他,曹操那里才形成了“猛将如云谋臣似海”的局面。
他的五良将之首张辽,曾经差点活捉孙权。
就连吴国的小孩只要听见“张辽”这两个字,都吓得不敢哭了。
《三国演义》这本书让我懂得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能以为自己很厉害,永远不能骄傲,否则就会让“关羽大意失荆州”的历史再次重演。
三国演义读后感450字篇二:在短短的暑假中,我读了好多书,其中,我觉得最有意义的是《三国演义》。
这部书内容主要讲的是蜀、魏、吴三国纷争的故事。
它叙述了从汉灵帝中平元年黄巾起义到西晋太康元年三国统一为止。
描写了近百年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的活动,展示了三国兴亡的历史画卷。
在书中,我知道了有像诸葛亮一样足智多谋的人,也有像董卓一样恶贯满盈的人,更有像周瑜一样小心眼的人。
在《三国演义》的人物中我最欣赏的要数诸葛亮了,他通天文、知地理,不管别人有什么计谋都瞒不了他。
他能利用自然环境及气候变化来完成用兵之计。
三国演义读后感450字(精选5篇)三国演义读后感450字【篇2】“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翻开《三国演义》,我就被它深深地吸引住了。
治世能臣刘备;乱世奸雄曹操;料事如神的诸葛亮;忠心耿耿的赵云;生性粗鲁的张飞……这些个性鲜明的人物让我牵肠挂肚,唯恐其遭遇不测。
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让我也仿佛钻进了那本书里,与刘备一起商议军机,与关公并肩作战。
诸葛孔明,这个直到第三十六回才隐约出现的人物最让我敬佩。
他初出茅庐,火烧新野,舌战群儒,火烧赤壁,三气周瑜,烧得曹军胆战心寒,说得东吴哑口无言……他的勇敢与智慧已在我的心头印下了一个深深的烙印。
合上《三国演义》,读完这段精彩的历史,可我始终忘不了那些谋臣武将的精彩故事。
三国演义读后感450字【篇3】《三国演义》是我百读不厌的一本书,不同的时期读它,有着不同的感受。
在幼儿园时,看的是连环画《三国演义》,它在我心中是一个个传奇的故事,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赤壁之战……。
我还明白了俗语“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肚子在唱空城计。
”……的含义。
在中低年级,我看的是青少版的《三国演义》,它在我心中是一篇长篇历史小说,它不仅使我懂得了许多历史知识,更让我记着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鲜活的人物: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忠胆狭义的关羽,粗中有细的张飞,赤膊上阵的许褚、抬棺上战的庞德、阴险狡诈的曹操、软弱无能的刘禅……在小学高年级,再读原著《三国演义》,它在我心中已是一本饱含人生哲理,有着非凡意义的鸿篇巨作。
对里面的人物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如我最崇拜的诸葛亮,从火烧新野,骂死王朗、空城计、妙锦斩魏延中显示出他的非凡才智。
可他也并非神仙,如他让马谡去守街亭,导致丢失了街亭、柳列城两个军事重镇,一出祁山失败,自己也被降职。
料事如神的诸葛亮尚且如此,更何况我等凡夫俗子。
所以我们没有理由苛求别人和自己不犯错误,不应该因为别人的一点过失而横加指责,也不应该因为自己的一次考试的失利而灰心气馁,更不应该为自己取得的一点成绩而沾沾自喜,人无完人,我们身上也一定存在着需要充实改进的地方。
《三国演义》第三回读后感(精选5篇)品味名著后,书中那些紧张曲折而又富有生活气息的故事;那些带有传奇色彩而又栩栩如生的人物,永远都活在我们的心中,永不磨灭!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三国演义第三回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三国演义》第三回读后感【篇1】今天我读了四大名著中的《三国演义》,我非常喜欢。
其中我最佩服的人就是蜀国的大将赵云赵子龙,之所以我这么佩服他,是因为他的武艺非凡。
为了救刘备的儿子阿斗,他曾经孤身奋战,大战长坂坡。
一个人杀死魏国大将五十余人,杀的曹军闻风丧胆。
他忠心耿耿,老当益壮,在六十多岁时还连斩曹军大将六人。
我最讨厌的是董卓和司马昭。
讨厌前者的原因是因为董卓一直想夺取王位,是个狡猾奸诈的卑鄙小人。
讨厌后者的原因是我最喜欢蜀国,可司马昭最终灭了蜀国。
我最佩服的是关羽,因为曹操爱才,想用金银珠宝留下他。
可他忠义于刘备,还是离开魏国,寻找刘备去了。
我最喜欢的一篇故事是《挑灯战马超》。
我觉得作者把马超写的非常英勇,武力超群,居然杀得曹操割须弃袍,而且能和张飞大战三百多回合。
要知道张飞可是曾经在长坂坡大吼一声,叫退曹军几十万人马。
另外,我学会了许多成语,比如说“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等,所以我喜欢《三国演义》这本书。
《三国演义》第三回读后感【篇2】“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在豪杰辈出的乱世三国中,最令我折服的就是风流儒雅的东吴大都督——周瑜!就连大名鼎鼎的苏轼这种豪放的诗人也忍不住手痒,挥洒笔墨,为他写下了千古绝唱的<赤壁怀古>,成为自己的代表作。
我欣赏周瑜指挥若定的大将风采,他手摇羽扇,头绾丝巾,谈笑之间百万曹军灰飞烟灭。
在历史诸多方面,周瑜远比诸葛亮有名气。
周瑜不仅腹有兵书,更精通音乐,大多数人都知道”曲有误周郎顾”这句话,意思是周瑜在喝醉的情况下,听别人演奏的乐曲,只要稍有一点差错,都逃不过周瑜的耳朵。
这也说明了周瑜的才华盖世。
三国演义450字个人读后感(精选5篇)《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三国演义》结构之宏伟与人物活动地域舞台之广大,世界古典小说均无与伦比。
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三国演义450字个人读后感”,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三国演义450字个人读后感篇1通过读《三国演义》,使我知道了诸葛亮字孔明,南阳人氏,人称卧龙先生。
刘备“三顾茅庐” 将他请出山后,他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辅佐刘备最终建立蜀国。
在我心中,诸葛亮是一个十分了不起的人,我非常敬佩他。
诸葛亮这所以在我心中占有这么大的位置,是因为他是一个足智多谋的军事家。
草船借箭和空城计,充分显示出他的大智大勇,以少胜多的军事才能。
诸葛亮不仅是一位天才的军事家,还是一位伟大的发明家。
他为农民更方便省力地灌溉农田,发明了脚踏水车。
为了解决军粮运输的困难,他发明了木牛流马。
诸葛亮也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
他最先向刘备提出“三分天下”的政治建议,并通过他的联吴攻魏等策略,最终辅佐刘备最终建立蜀国。
他又采取“抚民生息”的方针,让蜀国一步步走向强盛。
诸葛亮,这位有着辉煌成就的军事家、发明家、政治家、文学家,难道不值得我们敬佩吗?三国演义450字个人读后感篇2“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每次听到这首歌,我就心潮澎湃。
《三国演义》是我百看不厌的一部名著,它不仅让我了解了许多惊险曲折的故事,还让我认识了不少个性鲜明的英雄。
说起赵云,也就是常山赵子龙,大家肯定很耳熟。
从“单骑救主”、“截江救阿斗”足可以看出他对刘备的忠心耿耿。
再加上他具有武艺高强、正义凛然的英雄本色,难怪刘备说他“浑身是胆”“乃真丈夫也”。
他实在是一个有情有义的硬汉子!再说关羽,此人在《三国演义》中是一个典型的忠勇人物。
因为他髯发长二尺,一副相貌堂堂、威风凛凛的样子,所以被人们誉为“美髯公”。
他不仅是个美男子,还是刘备集团的得力干将。
《三国演义》读后感《三国演义》读后感(精选23篇)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
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国演义》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国演义》读后感篇1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这个寒假,怀着对悠悠历史的向往,我翻开了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主要讲述公元三世纪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读完这本书,我被曹操这个人物形象深深地吸引了。
大家一定觉得很奇怪吧!曹操诡计多端、多疑,历史多以“奸雄”而论之,为何我不爱“英雄”而独爱“奸雄”呢?“奸雄”顾名思义奸而雄者。
曹操最被大家所诟病的无非两点:一是误杀吕伯奢一家后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二是挟天子以令诸侯。
以敝之拙见:第一点可从史书找反驳,第二点曹操之所以那么做是时事所迫,不得已而为之。
而且在董卓进京后群雄都无动于衷,只有曹操挺身而出,难道这不是英雄所为吗?曹操为人诚实、亲民、从不阳奉阴违,这样的人在现代也是值得尊敬和学习的。
看到曹操的这些品质,联想到生活中,我们还好意思说他“奸”吗?马路上老人摔倒了,围拥而观、拍视频、发朋友圈已成常态,扶与不扶早已不是重点,甚至连报警都不愿动动手指。
如果我们都能像曹操一样挺身而出,那么社会的负面新闻会少之又少。
工作中领导提出一个并不完善的方案,拍马屁、阿谀奉承声声不断。
如果我们能像曹操一样直言进谏,那么公司的业绩会是蒸蒸日上。
说到我自己,每次都是能言善辩,却总是不屑于去实践,结果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啊!读懂了曹操,就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争做一个现代“英雄”。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我们正值治世,让我们做能臣吧!《三国演义》读后感篇2寒假我品读了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一书,让我受益匪浅。
它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著。
《三国演义》450字读后感《三国演义》450字读后感1《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这是罗贯中的毕生心血,里面有不少教育意义。
曹操这个人物带给我的启示。
曹操一生都属于十分大胆型的人物,也是十分奸诈的。
他误杀了吕伯奢一家人,最后明知错了,还要继续杀了吕伯奢,其无情无义至此,陈宫便离他而去,曹操后来说的那句话耐人寻味:“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与曹操截然相反的一个人物就是刘备了,他以仁义当先,他热爱百姓。
刘备在落难时,还带着百姓逃命,他管理一个新野,或是徐州,都是布施仁政,得到百姓的爱戴。
但不论是曹操还是刘备,他们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非常注重人才,曹操失了一个吕韦,祭奠时他不哭自己曹家的人,独哭吕韦。
徐庶被曹操“拐骗”到那边,在送别时,刘备哭着送别,还要砍掉挡在前面的竹林,后来徐庶才又回来推荐了诸葛亮。
刘备三顾茅庐更是成为聘用人才的典范。
其实有时伯乐比人才更重要,如果没有伯乐,一个人有再大的能力也空有力而心不足,而曹操与刘备让许多人的能力得以施展。
只有遇到一个合适的伯乐,才能让自己的道路好走一些,愿每一个人都能遇到懂自己的伯乐。
《三国演义》450字读后感2小说家罗贯中老先生写的《三国演义》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是一部流传至今的文学名著。
读了《三国演义》,我觉得小说主要写了人物之间斗志斗勇、使用人才以及战场上的随机应变,今天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对这三方面的理解。
在战场上,有一身好的武艺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学富五车的知识也不行。
有时我们需要分析是否有埋伏,推测敌人使用什么战术……就像诸葛孔明,他凭着自己满腹的经纶,在出征北伐时说了一番大道理,竟然活活把王朗气死了。
虽然这件事有点不切实际,但从中也能看出诸葛亮的才学,所以我们要好读书,读好书。
我还十分敬佩诸葛亮有一双“火眼金睛”,能分辨贤士。
当时北伐时,曹睿命夏侯带兵出征,诸葛亮慧眼发现姜维是个难得的人才,就用计收了姜维。
过程中不去追夏侯,众将很不解。
三国演义阅读心得450字(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工作计划、活动方案、规章制度、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reports, work plans, activity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三国演义阅读心得450字三国演义阅读心得450字(精选5篇)当心中积累了不少感想和见解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这样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
阅读三国演义心得450字(通用8篇)阅读三国演义心得450字篇1《三国演义》这本书,令我受益匪浅。
《三国演义》是一部古典名著小说,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书中有上百个人物,无数的军事谋略。
书中,作者通过讲述三国时期吴国、魏国和蜀国的明争暗斗,给世人展现出一个战火纷飞的场景、生动的展示了许多历史故事。
在书中,作者写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把事情描写的淋漓尽致,让我看得耳目一新。
其中,有些人物也给我带来了一些道理。
曹操。
在书中,曹操虽然是个奸诈、多疑、任性的反面人物。
但是他却雄才大略,拥有政治家野心。
曹操有一点值得我们学习的是:每当曹操打败仗的时候,从来都不气馁,反而还是一笑而过,做出理智的判断,每每反败为胜。
他告诉我,在什么时候,不论遇到多大的困难,也要勇往直前,不要灰心丧气。
吴国,一个占据三江六郡的国度,其中能算得上有谋略的,也就是周瑜了。
少年时期的周瑜就熟读兵书,精通布阵。
但是,后来也还是被诸葛亮给气得归天。
尽管周瑜也足智多谋,可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就是嫉妒心的后果。
在生活中,难免会有些人比我们厉害,你是会对他冷嘲热讽,还是为他恭喜,或者暗暗努力呢?不同的心态决定了结果,如果你化嫉妒、郁闷或后悔为力量,那就会得到自己应得的成果,终究会露出成功的喜悦。
《三国演义》这本书,给了我很深的道理。
阅读三国演义心得450字篇2今年,我花了大概一个暑假的时间,看了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
这本书的作者是罗贯中,元末明初人,他是我们古代的著名小说家和戏曲家,他的著作——《三国演义》更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这本书描绘的是东汉末年,汉室衰弱,黄巾起义,各路英雄乘剿黄之机发展势力。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实力最强。
连年混战,弱肉强食。
官渡之战,曹操灭袁绍,统一北方。
赤壁之战,吴国大将周瑜大败曹操,使曹操暂无力侵犯长江以南,形成三足鼎立,相对稳定的局面。
三国是曹操的魏国,孙权的吴国,和刘备的蜀国。
三国演义个人读后感450字作文(精选5篇)三国演义个人读后感450字作文(精选篇1)“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每当读到这一首词,我脑海里就会浮现出《三国演义》中的众多英雄豪杰。
在这么多英雄中,我最敬佩的就数刘备了。
刘备虽然是皇室宗亲,但他礼贤下士,求贤若渴。
经典故事就是三顾茅庐。
刘备第一次去请诸葛亮出山,碰巧诸葛亮出去游玩,不在。
第二次去时,虽闻大雪封山,刘备还是坚持前往寻求。
第三次,刘备三人为不打扰诸葛亮午休,硬是在外侍立了二个时辰。
当时张飞沉不住气,都扬言要放火了……,后被关羽制止。
直至又过了一个时辰,诸葛亮终于醒了。
后来他被刘备的诚意所感动,答应出山协助刘备。
刘备待人真诚,对待请诸葛亮出山这件事也是诚意十足:请了三次,而且每次邀请都还是费尽周折,但刘备始终没有放弃。
正是这样的诚意,才感动了诸葛亮。
试想,如果刘备只是口头说说,没有这么多的实际行动,或者邀请受阻就马上放弃了,也就不会有诸葛亮出山,更没有了后来刘备能与吴,魏对抗夺天下的故事了。
诚意,出自《礼记·大学》,“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意思就是使人心志真诚。
与刘备三顾茅庐一样体现真诚的还有宋朝杨时,为追求学问,下雪天在程颐门口侍立。
待程颐发现,门外雪已深一尺。
程颐为杨时求学之诚意深受感动,于是传授他更多的知识。
无论是三国的三顾茅庐还是程门立雪典故,其实都是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如果你对待别人是真诚友善的,对方也会真诚地回馈你,相反,如果你待人虚情假意,朋友们也都会离你远去,换不来别人的真心。
当今社会在飞速发展,金钱也在驱使人们成为他的奴隶,而那薄纱般的真诚是否已被人们从跟前擦拭而去呢?不!熙攘马路中,我们依然可以看到有年轻人热情地搀扶着不相识老人走过;少先队员们带着一张张真诚的笑脸为空巢老人送去祝福。
这就是真诚的力量。
这也是我从《三国演义》中体会到的中华传统之美德。
三国演义个人读后感450字作文(精选篇2)谁都知道我国的“四大名著”影响深远,不看就太可惜了。
三国演义读450字读后感(通用12篇)三国演义读450字读后感篇1人中关羽,马中赤兔。
”这描述的是一个忠将—刘备的弟弟关云长。
关羽这一人物是罗中最用力刻画的武将之一,《三国演义》中塑造的曹操—“奸绝”,诸葛亮—“智绝”,那么关羽就是“义绝”。
在故事中,关羽在刘备兵败投奔袁绍之时,关羽孤身一人为保护两位皇嫂,不得已投降,但对曹操有言在先:第一,我和皇叔誓保大汉江山,如今我只降汉献帝,不投降曹操;第二,要按照皇叔的俸禄发给我的两个嫂嫂,闲杂人等不能到其门口;第三,一旦我知道了刘皇叔的去向,不论千里万里,我都去投奔他。
关羽的衣服破了,怎样也无法补救那个大洞,曹操见了,送了关羽一件新的,但他也只把它穿在里面。
在关羽的眼中,投降是可以变通的,但惟独他对汉朝之忠,对刘备之义,是永远不可更改的。
关羽之义绝不是一般的义气,而是披肝沥胆、义无反顾,他的义比泰山还重,比生命还珍贵,禁得住人间的种种考验。
当然,我们要用现代的观点去理解、体会这个人物,“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我们的忠,是忠于师长、忠于工作;我们的义,是守道义、讲信誉;我们的勇,是勇敢地面对挫折、敢于见义勇为;我们的气,是做人要有骨气、要有凛然之气。
这,就是我通过这个人物领会的感想。
三国演义读450字读后感篇2三国中最让我佩服的便是“美髯公”关羽了。
有道曰: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
真是威风凛凛,相貌堂堂。
就是这个好汉,因屡战屡胜,竟在老百姓的心中神化了,流芳千古。
他那铮铮铁骨、忠心事主的精神千古留存,过五关斩六将的壮举,更显出他的形象高大威猛,英勇无敌。
读着过五关斩六将这一章回,我的心里仿佛显现出这么一幕:关羽一个人一匹马一柄刀,身后护着刘备两位嫂嫂,身前是重重围兵,只见他大喝一声,犹如天神下凡,刀光剑影下,倒下了一个个敌人……我读得心潮澎湃,恨不得回到三国那个时代,同关羽结个拜把兄弟。
三国中我最崇拜的便是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了。
三国演义读后感450字
《三国演义》的曹操,杀伐决断,随机应变,进退取舍,敷衍屈膝,不可一世,重贤好色,赋诗言志,人生百态变幻,无丝毫拖泥带水、犹豫不决。
喜则大笑,悲则痛哭,佯怒佯和,不露声色,情绪尽在掌控之中。
今我辈中人,喜怒尽形于色,情绪左右自己,情绪影响自己,实际是情商有待锻炼。
我以为情商绝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培养和练习出来的。
情商高,是因为看得远,是因为自信,是因为腹有良谋、胸有百万雄兵,是因为有大局意识,是因为有团队精神,是因为有包容心,是因为敢于、善于调侃自己,是因为处变不惊、临危不乱,是因为能上能下、能显能隐。
非英雄,情商不高。
诸葛孔明高卧隆中,先主刘备三顾茅庐方才凌空出世。
这份胆识这份信心,足够我们学一万年。
而今国内就业形势恶劣,甭说老板三请,就是老板拒绝,我们还想再试试,恳求老板格外开恩,给机会愿小试锋芒。
今日看电视,正看到温家宝总理一个讲话,其中有一句:“信心比黄金更可贵。
”姜子牙敢在渭水边垂钓,诸葛孔明敢卧隆中,无忧无虑,“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自信如此。
只待良木而栖贤主而事,人生境界如此,可谓英雄。
我常问一个问题,《三国演义》中的人物,你最喜欢哪一个?很多人都说喜欢诸葛亮,也有很多人说喜欢赵子龙,说喜欢曹操的较少。
以我对心理学的研究,凡是说喜欢诸葛亮或者赵子龙的这些人,多数是不太适合做一把手的,或者不太适合独立创业的。
一句话,想当老大,你就必须喜欢曹操、刘备、孙权。
或者还有更多,诸如董卓、孙坚、孙策、袁术、袁绍、吕布、公孙瓒、刘表、张鲁、刘璋,等人,这些人也是英雄,是统治一方、指挥万军的英雄,只不过强中更有强中手。
这正如很多不太喜欢学习英语的人,他需要考大学、考研究生、考博士、考职称一样。
这里不存在随着自己的性子,我喜欢我就学,我不喜欢我就不学。
你不学也得学。
你喜欢要学,你不喜欢也要学。
除非你不想考,因为这是制度,这是环境,这是现实。
如果你想当老大,如果你想自己创业,你就必须喜欢曹操、刘备、孙权等人,你喜欢别人就不成。
这就是一个人的定位问题。
如果你想当一个职业经理人,想当一个职业白领,想当一个企业高管,想当一个参谋顾问之类的角色,那么你就可以喜欢诸葛亮、姜维、庞统、赵子龙、黄忠、郭攸之、费祎、董允,你可以喜欢周瑜、鲁肃、吕蒙、陆逊、陆抗、程普、黄盖、韩当、周泰、丁奉、阚泽,你也可以喜欢郭嘉、贾诩、荀彧、程昱、许褚、张辽、徐晃、张郃、郭准、杜预、羊祜,等人,这类人私心杂念是比较少的,是要克己奉公、兢兢业业的,是不敢在外面吃喝嫖赌的,这类人自律性比较强,自我约束比较到位。
如果你觉得这类人比较不自由,你可以做另外一类人,你可以喜欢关羽、张飞、曹洪、夏侯惇、曹仁、孙桓、法正、张昭,等人,这类人和老大私交甚好,功名财色一应俱全。
如果你还不想成为这类人,你可以喜欢司马懿、邓艾、钟会、魏延,等人,这些人都是有想法的人,都是有想当老大的念头的人,可惜天时地利人和火候到否?到则成,不到则是自不量力。
还有一类人,世外桃源,出世如仙,司马微、徐庶、于吉,等人,我辈中人是无法脱离尘世的。
我辈虽是凡人,也应有一个标杆人物便己效仿,以便出类拔萃。
关云长关公讲忠义。
这在《三国演义》中刻画的淋漓尽致。
我也不能不服。
我也想,我有一兄,乃当世豪杰,虽虎落平阳,虽龙困浅滩,待我如手足,食则同桌,卧则同榻,我和仁兄在一处时,也可以信誓旦旦、忠心不二。
但,如若和仁兄分开以后,美女环侍,官禄临身,我或许也不能矜持,我也会本性毕露,来者不拒,多多益善。
苏武牧羊算是尽忠了,岳飞报国算是尽忠了。
可是,苏武归国后,忠不低过;史书上记载,苏武的一个好朋友被控告谋反,苏武被罢官,苏武的儿子被砍头。
岳飞更是屈死风波亭,令后人扼腕叹息。
《水浒传》中的宋江宋公明想忠义,最后不得好死。
北宋的杨家将也算是一门忠烈了,明朝的袁崇焕也算是
忠义了,民国时的抗日英雄张自忠也算是忠义了。
我看这些忠义人的结局,除了让我流泪心寒之外,我只能默默无语。
关云长关公讲忠义,算是做对了。
《论语》说:“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先主刘备愿与关公同年同月同日死,人生得遇雄才大略的有知遇之恩的领导,忠心所值。
这仅仅是忠。
得遇明主,则必须忠,不忠那可是坏了良心了;恰逢乱世,主上暗弱,忠与不忠,要因变而变,不可拘泥。
义,关公重义,义薄云天。
这种君子气节,更是我辈中人学习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