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党内关怀机制调查与思考
- 格式:doc
- 大小:3.58 KB
- 文档页数:2
1062018.11MEC 企业党建MODERNENTERPRISECULTURE党内关怀机制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重要条件,是实现国有企业党内和谐的必然要求,是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途径。
切实做好党内关怀工作,有利于增强党员对党组织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提高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在整体上的凝聚力,激发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一步实现企业党员干部在思想上、组织上和行动上的和谐。
一、党内关怀机制坚持的原则一是坚持严格管理党员与关怀党员相结合。
摒弃对党内关怀工作重视程度不够,甚至将党内关怀与从严治党相对立的错误思想。
二是坚持普遍关爱与重点帮扶相结合。
在普遍关爱的基础上,做到特殊情况特殊处理,既注重对广大党员全方位、经常性的关怀,又注重对思想、生活、工作上有困难的党员重点帮助,特别是对因患重大疾病或遭受自然灾害、意外伤害等造成生活困难的党员实施帮扶。
三是坚持精神激励与物质帮助相结合。
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党员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争取不同的关怀、帮扶措施。
四是坚持保障享受权利与督促履行义务相结合。
享受权利和履行义务是党员政治生活中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党组织既要保障党员权利得到充分行使,又要督促党员严格履行义务,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二、建立健全政治关怀机制,增强广大党员的荣誉感一是党员权利保障制度。
建立健全党内重点工作通报、重大情况反映、重要事项公示、重大决策听证等制度,切实保障党员的知情权。
完善党员参与党内学习、讨论、决策、管理等制度,畅通党员表达意见渠道,切实保障党员的参与权。
坚持党内民主选举制度,拓宽党员检举、申诉、控告等渠道,切实保障党员的监督权。
二是党员过政治生日制度。
党支部要准确掌握每名党员的入党时间,并在每位党员的个人政治生日前或当日,通过电话、短信、贺卡、谈心、问候等方式,对党员表示祝贺,提醒党员珍视党员身份、履行党员义务。
三是党内表扬奖励制度。
定期开展民主评议党员工作,对先进进行表彰奖励,对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要大张旗鼓地做好宣传报道工作,努力营造学先进、争先进、比奉献的浓厚氛围。
如何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一点思考党的十七大提出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新要求,已成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内容。
如何建立健全党内以激励为核心,以关怀为宗旨,以帮扶为途径的长效机制,更加有效地发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是我们基层支部建设面临的重要理论课题和实践任务。
结合发电五值实际情况现将我们的一些做法和在方案实施中发现的意见建议总结如下:一、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重要意义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活动的主体,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
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不仅关系到党的号召力、凝聚力、战斗力,还关系着党内和谐建设的进展,进而影响中国和谐社会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推进。
(一)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客观要求。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强调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把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机统一起来。
这是我们党执政理念最具时代特征的阐释和集中体现。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已经拥有7400多万党员、近400万基层党组织的庞大队伍。
党员队伍和党的基层组织思想观念多变性、利益需求多样性、收入分配差异性、发展不平衡性的特征日益明显。
要实现党组织的良性运行,就需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完善的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来对党员和党组织的行为及运行进行约束与协调。
因此,建立完善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是适应党的建设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党组织运行的润滑剂和助推器,有利于帮助化解党内矛盾,激发党内活力,营造党内和谐氛围,夯实党的组织基础。
(二)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是尊重党员权益、落实党员主体地位的必然要求。
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推进党务公开,营造党内民主讨论环境,增强党的决策的民主特质,是新时期党的民主建设的重要内容。
疏勒县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研究与思考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明确指出:要“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关心和爱护基层干部、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
”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成为新阶段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如何破解党员队伍中特殊群体生活困难问题,建立长效、稳定的帮扶机制,始终是各级党委特别是组织部门面临的理论课题和实践任务。
近年来,中央下拨党费救灾、慰问生活困难党员、建设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对符合政策的老党员进行补贴,得到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群众的普遍赞誉。
实践证明,激励出活力,关怀出动力,帮扶提高凝聚力。
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要求,是这项工作制度化、机制化的体现。
新阶段,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不仅关系到党的号召力、凝聚力、战斗力,还关系着党内和谐建设的进展,进而影响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
一、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意义重大(一)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是我们党队伍发展壮大提出的迫切要求任何一个组织内部成员之间、不同级别的组织机构之间,都会有政治、经济发展水平和程度上的差异。
组织要良性运行,就需要组织内部有一套完善的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来对其成员和组织的行为及运行进行约束与协调。
我们党拥有7300多万名党员、360多万个基层组织,更需要有一套完善的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来协调。
完善的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可以成为党组织运行的润滑剂和助推器,帮助化解党内矛盾,激发党内活力,营造党内和谐氛围,夯实党的组织基础,实践共产党以人为本的理念,推动中国和谐社会建设伟大工程顺利进展。
因此,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是中国共产党队伍发展壮大提出的迫切要求。
(二)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是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深入发展的内在要求十七大明确提出,要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建立健全党内关爱机制的几点思考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是党的十七大对全面推进新时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出的一项新任务和新要求。
就党内关爱的意义、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党内关爱机制的构建,提出了几点思考。
标签:党内关爱;关爱机制;构建党员是党最基本的细胞,关系着党的生命力。
党内关爱思想就是指中国共产党为了共同的奋斗目标和最高理想,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提高党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先进性,而对广大党员和基层干部在政治上、思想上、精神上、生活上、心理上进行关心、激励、帮助的一系列理论原则和思想方法,是系统和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关心和爱护基层干部、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
”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是我们党对党员关爱的生动体现。
党内关爱机制就是指由党内关爱的对象、内容、主体、方式、保障等多种要素构成的有机统一体以及各要素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总和。
党内关爱的目的是激发各级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的聪明才智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党内关爱的本质是关心人、引导人、帮助人、激励人、发展人和成就人。
一、建立健全党内关爱机制的重要意义新阶段,建立健全党内关爱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它不仅是增强党的号召力、凝聚力、战斗力的需要,也是党内和谐建设的必须,深深影响着中国和谐社会建设伟大工程的推进。
1.建立健全党内关爱机制是党组织建设的迫切要求。
作为一个拥有七千三百多万党员的政党组织系统,要良性运行,就需要组织内部有一套完善的关爱机制来对其成员和组织行为及运行进行约束与协调。
完善的关爱机制,可以成为中国共产党组织良性运行的润滑剂和助推器,有利于化解党内矛盾,激发党内活力,营造党内和谐氛围,实践党的以人为本的理念,夯实党的组织基础,推动中国和谐社会建设伟大工程顺利进展。
因此,建立健全党内关爱机制,是中国共产党组织发展壮大的迫切要求。
坚持工作到位发挥机制作用——关于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若干思考浙江省财政厅机关党委为了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和提出的“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关心和爱护基层干部、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
”的重要指示精神,最近财政厅机关党委对省级财政机关开展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工作进行一次专题调研。
调研中,广大机关党员干部普遍对“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有着积极和正确的理解。
接受调研的机关党员纷纷表示,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要求,是这项工作制度化、机制化的体现,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迫切需要。
做好激励、关怀、帮扶工作,既有利于激励广大党员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宗旨,增强政治荣誉感和党员意识,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又有利于进一步凝聚党心、坚强组织,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许多党员干部还强调,近年来中央高度重视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工作,下拨党费救灾、慰问生活困难党员、建设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对符合政策的老党员进行补贴等,发扬光大了党的优良传统,得到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群众的普遍赞誉。
总之,机关党员干部认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新阶段,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具有重大意义,它不仅关系到党的号召力、凝聚力、战斗力,还关系着党内和谐建设的进展,进而影响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
在调研中,我们也注意到了有些党员对“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不同看法。
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从思想认识上看,有的同志认为“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意义不大。
他们认为,党员是无产阶级先进分子所组成的先锋队,尤其是省级机关的党员干部更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牺牲和奉献精神,讲党内激励还可以,讲党内关怀帮扶,似乎是把机关党员干部的现状看低了。
二是从组织制度上看,有的党员认为,目前规范党内组织生活的各项制度越来越健全和完善,认真抓好现有制度的贯彻落实已经很不容易了,再“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其中的许多内容有交叉和重复。
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思考作者:曹玉峰来源:《经营者》 2017年第5期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是新时期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不仅关系到党的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还关系着党内和谐建设的发展,从而影响和谐社会建设的推进。
做好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工作,对于企业加强党的建设,推进企业党内民主,促进党内和谐,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对如何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笔者谈一点自己的粗浅认识。
一、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重要意义第一,“以人为本”的客观要求。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竞争不断加剧,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影响着企业党员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党员的利益需求趋于多样化。
企业各级党组织要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融入党员队伍管理建设之中,在合理协调各方利益关系的同时关注党员的权益问题,有利于帮助化解党内矛盾,激发党内活力,营造党内和谐氛围,夯实党的组织基础。
第二,落实党员主体地位的必然要求。
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是尊重党员民主权益,落实党员主体地位的迫切要求。
完善的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可以在党组织和党员之间形成良性沟通,可以使党员主体地位实质上得到对等,可以切实保障党员权利,这对于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三,增强党组织凝聚力的有效途径。
企业党组织要增强凝聚力、战斗力,除了科学的教育引导,还要注重党内激励关怀帮扶,营造出充满温暖的氛围,树立起党组织良好的形象。
让党员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有效地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增强企业员工责任感、荣誉感、自豪感、归属感。
二、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存在的问题第一,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到位。
一些企业党组织负责人只满足于每年元旦、春节、“七.一”、“十一”前给困难党员送点慰问金、慰问品,缺乏长远规划和具体措施,难以实施全方位的关怀帮扶。
少数企业基层党组织负责人认为,建立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是企业上级党组织的事,与基层党组织关系不大,依赖上级党组织的政策给困难党员关怀与帮扶。
建立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思考作者:刘铭忠来源:《老区建设》2009年第07期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关心和爱护基层党员、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
如何解决困难党员的生产生活问题,更加注重对基层党员的关心、爱护和激励,是各级党组织面对的重大课题。
一、全南县建立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实践近年来,全南县积极探索基层党员利益保障的新路子,研究出台符合基层建设实际的一些新举措,努力使党员的利益有保障、工作有激情、发展有动力。
1、注重激励引导,激发党员队伍的生机与活力。
一是典型策励。
每年“七一”期间,组织宣传一批优秀党员典型,请基层一线的党员走上荧屏,树形象、亮风采,使其头上有光环、脸上有光彩。
二是待遇鼓励。
对离任的任职时间10年以上的村党支书记,每年给予480元生活补助。
三是物质奖励。
每年“七一”期间,评选优秀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并给予一定的奖励。
2、注重关怀服务,激发党员发挥作用的内在动力。
一是慰问关心。
每逢重大节日,县委组织部从留存党费中拿出资金开展走访慰问活动,县级党员领导干部和各基层党组织走访慰问老党员和困难党员,送上生活必需品和慰问金,现已形成制度坚持下来。
二是政治关怀。
每年“七一”期间,组织党员重温入党誓词,召开座谈会,组织党代表参观重点工程建设,增强加快发展的信心。
2008年,县委组织部为党员寄送了政治生日贺卡,送上节日的问候。
三是服务关爱。
各基层党委建立了党员服务中心,完善了党员帮扶机制,帮助困难党员解决生产生活困难。
设立流动党员服务电话,不断健全外出务工党员服务体系,为流动党员提供就业指导、技能培训、权益保障等“一条龙”服务。
解决思想和工作上的实际问题。
3、注重帮扶支持,增强党组织的感召力和凝聚力。
一是城乡结对帮扶。
开展“手牵手、结对共建红旗村”活动,把乡村产业优势和发展需求与县直单位的行业优势和职能特点相结合,县直单位与农村党支部结成帮扶对子,城镇党员与农村党员联成“一帮一”共同体,形成城乡党组织、党员互帮互助的良好局面。
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探讨张掖市委组织部政策法规科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关心和爱护基层干部、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对促进党内和谐,保持党的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按照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要求,开展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工作,建立健全相应的长效机制,是需要我们认真研究探讨的一个重大问题。
一、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基本原则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涉及党员队伍建设的方方面面,事关基层党组织功能作用的发挥,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政策性和导向性。
在具体工作中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遵循和把握以下原则:(一)以人为本原则。
坚持把尊重、理解、关心、爱护党员体现到党员队伍建设的全过程,在精神上激励党员、生活上关心党员、工作上支持党员,做到知党员所想、解党员之困、帮党员所需,使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工作更具人性化。
(二)统筹兼顾原则。
坚持把激励、关怀、帮扶有机结合起来,把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和其他群体党员都纳入激励、关怀、帮扶的范畴,把对党员的教育、管理、监督融入激励、关怀、帮扶的各个环节,防止顾此失彼、相互脱节。
(三)分类指导原则。
坚持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群体党员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激励、关怀、帮扶措施,不搞一刀切,做到因地制宜、因人施策、分类帮扶,真正把不同群体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
(四)科学规范原则。
坚持把制度建设贯穿到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工作的始终,积极探索建立配套、完善的工作机制,广泛接受党组织和党员群众的监督,保证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公开透明、规范操作、科学运行。
(五)注重实效原则。
坚持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党内激励、关怀、帮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决防止图形式、走过场、一阵风,通过行之有效的办法和措施,使广大党员真正感受到党组织的关爱和温暖。
二、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任务措施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要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从完善制度、创新载体入手,认真总结成功经验,积极探索有效途径,着力构建上级党组织关心服务下级党组织、基层党组织关心服务广大党员、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关心服务人民群众的格局。
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关心和爱护基层干部、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是十七大提出的目标。
**县积极探索,着力构建基层党内关怀机制,让更多基层干部心里塌实,让更多贫困党员挺起腰杆,让更多群众看到榜样,让更多基层组织增添活力、增强动力,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党员缺归属,干部欠主动
催生党内关怀机制诞生
**县有17个乡镇党委,188个行政村党组织,全县党员9156名,其中农村党员5223名。
**是山区农业县,年仅1600万元的地方财政收入直接影响着村级党员干部的待遇。
全县占10%的农村党员仍处在贫困状态,30%以上的党员普遍认为缺少归属感和荣誉感,作用发挥不明显,难以为群众做表率;40%以上的村干部心存顾虑,工作积极性不高。
佐龙镇蜡烛村党支部书记李延安对此深有感触:平时对农村党员要求多,享受实惠少,难免在思想上存在抵触情绪;村干部过去把精力基本上用在村上,对家庭照顾少,长期下来村上变化了,自己条件还不如别人,就产生了消极心理。
久而久之,农村党组织面临的问题开始逐步显现:部分村干部缺少工作主动性,农村党员作用得不到应有的发挥,群众入党积极性下降。
针对存在的问题,**县从稳定村级党员干部队伍出发,坚持三路并举,以解决党员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积极构建包括贫困党员、老党员、在任村干部和离任村干部在内的党内关怀体系,真正做到对基层党员、干部生活上关心、物质上帮扶、感情上关怀、条件上改善、精神上激励。
建立村干部激励机制。
自20xx年始,在3个乡镇试点村干部养老保险,按照边试点、边总结、边完善的原则,制定出台《**县村干部养老保险实施意见》,并于20xx年全面实施。
全县符合条件的359名村干部统一办理了养老保险,参保者每人每年可得到县、乡、村补贴1500元。
同时配套实施村干部健康体检制度和抚恤金制度,建立村干部健康档案,定期对在任村干部免费进行体检,县委组织部对累计任职30年以上村干部一次性发放抚恤金3000元,村干部的后顾之忧彻底解决。
对离任村干部实行补贴金制度,从20xx年7月1日起,对连续或累计任职30年以上的95名离任村干部,每人每月补贴生活费50元,使其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激发发挥作用积极性。
建立党员慰问机制。
从20xx年7月起,对全县146名年满80周岁的老党员,每人每月发放慰问金20元,经费由县乡共同承担。
同时规范党员慰问制度,建立全县老党员、贫困党员台帐,利用节假日对老干部、老党员和贫困党员进行定期慰问。
去年全县共慰问党员552名,落实慰问经费18.91万元。
建立城乡帮扶机制。
以联系和服务群众为出发点,在全县深入开展“双强双联争十佳,共建和谐新农村”主题实践活动,要求每个机关党支部联建1个农村党支部,每名机关党员帮扶1名农村贫困党员,着力构建支部联建、党员联帮的长效机制。
每年评选全县“十佳”党支部、党支部书记、党员,各奖励1000元。
顺应民意,严格操作
保证党内关怀机制实施
党内关怀机制的推行,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作,直接牵涉着很多人的利益,所具有的影响力和感召力是不言而喻的。
为此,**县采取四步运行法,确保了该项工作的有条不紊推进。
广泛宣传,增强感染力和鼓动性。
县上坚持把党内关怀机制作为党员教育管理的重要内容,通过各级党组织层层向广大党员群众宣传党内关怀机制的各项政策,在关心爱护党员的同时,注重教育引导,增强党员干部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同时通过举行党的生日庆祝大会及党内关怀机制启动仪式,邀请离任村干部和老党员代表到会参加,以热烈的氛围使其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
规范运作,保证执行政策的严肃性。
为保证党内关怀机制的有效落实,县委出台了《离任村干部退休金制度和农村老党员慰问补贴制度实施意见》、《“党员帮困基金”实施意见》和《**县村干部养老保险实施意见》。
严格按照乡镇摸底申报、组织部实地核查、初步人选公示等步骤,确定最终享受对象。
每年5月由村党支部申报、乡镇党委核实上报、组织部审核确定,按时将离任村干部退休金和老党员慰问补贴金打入个人帐户,并以“工资卡”的形式,由乡镇负责统一发放给享受对象。
定期组织由监察、财政、审计等部门组成评审团,加强资金监管,并在县级媒体公布资金使用途径。
县委组织部设立热线电话和举报信箱,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强化保障,形成制度化和长效化。
县委成立党内关怀责任领导小组,凡是相关问题,都由县委常委会专题研究。
从20xx年起,全县建立各级财政党建经费专项预算制度,县财政每年预算30万元,作为村干部养老保险补贴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