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因为产后精神病将孩子扼杀在摇篮里
- 格式:docx
- 大小:641.13 KB
- 文档页数:1
产后精神病常见的症状有哪些,产后精神病的早期症状介绍产后精神病的常见症状病理性纵火、焦虑、产褥期躁狂状态、产褥期谵妄状态、产褥期幻觉妄想状态、沮丧、失眠、思维紊乱产后精神病有什么症状一、症状:常见的症状表现为非常关注自己的孩子或是过度忧虑婴儿的健康。
当然,在某些正常的母亲中也会有这种情况。
临床经验表示谋杀子女的产后精神病者通常会有不正常的关注或是忧虑自己子女健康的行为的前驱症状。
可以表现为看儿科急诊次数的增加,并且在就医时表现出对于自己子女健康情况的极度不确定。
但是对婴儿的检查又不能发现任何异常,可是母亲会持续地感觉到宝宝有些问题;宝宝的呼吸不太正常;宝宝的脸色看起来不太对劲。
这种母亲会持续就医,并且对孩子的健康状态感到越来越忧虑。
有的时候很快会发展为妄想症,幻想宝宝病得很严重甚至快要死去,许多母亲也会发展为偏执狂。
在这个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很容易遗漏这些早期症状,尤其是每次给宝宝看病的不是同一个医师的时候是很难发现这位母亲正在患病。
产后的心理反应是否代表了一个独特的精神范畴尚存在争议。
全身的症状、体征与非妊娠期精神病相同,但是症状发生的频率不同,多数产后精神病患者是狂躁抑郁型,突出的临床表现是困惑和定向障碍,而且产后精神障碍比非产后精神病患者预后好,病程多持续2~3个月。
按起病缓急和病程进展,可分为缓进型和急进型,以缓进型多见。
目前产褥期精神病最大的问题为是否应该把它作为一个独立的疾病从其他精神病里区别出来。
许多学者认为不应该分开来,虽然它的情况比较特殊,并有显著的心理动力学上的冲突以及焦虑的目标通常都围绕新生儿,但产褥期精神病的症状与体征与非产褥期的精神病都一样。
但目前仍有少部分学者认为它是一个与其他精神病不同的疾病。
关于产后抑郁症分类国际上尚未统一,目前多数学者将PPD分为产后抑郁症,又称为产后郁闷。
产后精神病2类:1.产后忧郁症(postpartum depression)是指产后7天内出现一过性哭泣或忧郁状态,其发病率3.5%~33.0%,北京地区为11.4%~17.9%。
谨防产后精神异常作者:汪小艳来源:《黄河黄土黄种人》2016年第08期妇女在生育过程中,涉及妊娠、分娩、哺乳等环节,无论其中哪一环节出现问题,都会给孕、产妇的身心健康带来不良影响。
特别是在分娩后的产褥期,由于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经历了一个巨大的生理变化和心理应激过程,身心处于极度疲惫状态,再加上产妇马上又要担负起照顾、哺育婴儿的重大责任,这个时期如果产妇得不到关心和照顾,很容易出现精神异常。
产后精神异常大多出现在产后第4天至第4周,以初产妇最为多见,发病率为1‰~2‰,占精神病院女病人的2%~8%。
通常情况下,多数患者在出现明显精神异常之前,会出现失眠、情绪不稳、烦躁不安、无故悲伤流泪、对婴儿和家属感情疏远等前期症状。
如果这时医务人员或家属未及时发现和应对,症状会继续加重,直至出现以下3种明显的精神疾病:1.神经症。
患此病的产妇出现严重的焦虑、全身不适、食欲不振、心悸、烦躁不安等症状,甚至不时地出现过度换气、肢体抖动、歇斯底里样发作等。
2.抑郁躁狂症。
患此病的产妇经常出现情绪持续性低落、哭泣少语、悲观疑病,甚至拒食、自伤、自杀等。
有些患者还表现为狂躁不安、兴奋多语、忙碌不停、不肯安静休息、冲动易怒等。
3.精神分裂症。
患病产妇无故出现紧张不安、恐惧、言语零乱、哭笑无常、思维不连贯、幻觉、有被害感等。
有些严重的患者还会出现意识模糊、行为错乱、剧烈躁动、日常生活不能自理等。
出现产后精神异常的确切原因尚不完全清楚,但有研究表明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激素水平波动。
早在1937年就有专家发现,妇女从分娩到出现精神异常,通常有1~3天的间隙期,此时测患者体内的催乳素和雌激素,均为低值。
研究者认为,分娩属于应激范畴,在怀孕期间,肾上腺皮质功能增强,在分娩过程当中,由于母体精神紧张,皮质醇分泌水平将进一步上升,产后激素水平迅速下降。
故认为该病与激素水平急剧变化有关。
2.血液成分改变。
有些学者研究了患者的血液成分、血液流变学等方面的情况,认为本病与分娩过程中血液成分的改变(如血浆纤维蛋白原、血小板数及黏附性增高,血容量增加导致颅内压上升等)有明显关系。
了解产后抑郁,远离“蓝色忧郁”今年8月,家住西安的陈女士抱着自己5个月大的女儿从自家8楼阳台一跃而下。
据了解,陈女士患有产后抑郁症,曾接受治疗,但收效甚微。
事发当日清晨,陈女士趁带孩子的婆婆洗脸时,抱着孩子跳楼。
陈女士当场死亡,孩子正在急救。
这毫无疑问是一场悲剧。
对于每个家庭来说,生宝宝都是一件大喜事,但是并非是每个人都能开心的面对这件事。
据统计显示,大约有80%的新妈妈在产后出现莫名的抑郁和焦虑,国外称之为“baby blues”。
“baby blues”是一种产后正常的心理应激反应。
然而,如果你的症状持续超过两个星期,那么你可能要注意,自己是不是得了“产后抑郁症”。
在家人怀孕时,请你关注她是否有以下风险因素:1. 强烈的焦虑或者抑郁;2. 抑郁症史;3. 抑郁症家族史;4. 婚姻矛盾;5. 经济困难;6. 应激性生活事件(如失业等)。
什么是产后抑郁症?在家里增加新成员的时候,新爸爸们常常一片茫然,不知所措,其他的家庭长辈们则急着给产妇传授各种传统的“坐月子”方法,很少有人关心产妇的心理状态。
很多国人对于产后抑郁症的了解并不多,甚至不知道这个疾病。
产后抑郁症,一般指的是妇女在分娩之后出现的抑郁症。
作为一种心理疾病,产后抑郁症在不同人身上表现出来的症状是差别较大的,主要包括压抑、焦虑、悲伤、情感淡漠还有睡眠饮食以及性生活障碍等。
如前文所说,在产后抑郁症患者身上,这些症状会持续超过两周。
症状持续时间的长短,是区别正常压力应激反应与产后抑郁症的关键因素。
为什么会得产后抑郁症?迄今为止,产后抑郁症的病因仍然不明确,遗传基因、产后激素水平的变化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都可能是产后抑郁症的潜在病因。
根据统计,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在15-30%之间,经过积极干预,大部分产妇的抑郁症状会在3-6个月左右消失,但也有部分产妇,在生完宝宝两年后仍然不能摆脱产后抑郁症的阴影。
这些风险因素,并不会直接导致产后抑郁症。
但如果一名孕妇有多个风险因素的话,她患上产后抑郁症的概率,就比普通人群大很多,对这样的孕妇应该采取早期干预。
产后抑郁症影响宝宝智力发育
英国一家精神病院的研究人员跟踪调查了250名新妈妈分娩前后的心理状况,发现约300/0的妈妈在产后一年里患上了抑郁症,4翌年后测试她们所生子女子女的智力,结果是其平均智商父母比健康者子女低了约20分,男孩智商尤低。
这说明,新妈妈产后幼体抑郁症会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
目蛙宝宝虽然没有语言,视觉也不发达,但是,他们的其他感大脑皮层痛觉比较灵敏。
母亲的爱抚、语言、气息会给新生宝宝一种个人信息,对宝宝的感知觉发育不良有很大的影响。
从出生到一岁是人的大脑发育重要该时期,小孩在这一时期开始学走路、说话,并逐渐成形大功告成早期的社交能力。
而智力的健康发展需要宽松的环境,这时候母亲若长期抑郁,就会在无形中给宝宝造成压力,使宝宝精神紧张或郁闷,从而使智力不能得到充分开发设计。
男孩子在管理方面这方面反应更为强烈,说明在生命阶段所遭受的压力面前,男性比女性更加敏感和脆弱。
母亲对宝宝的影响是巨大而发人深省的。
特别是在婴幼儿末年,这种影响鼻尖往往是潜在而细微的,产后老婆新爸爸只有调整好自己的心理,才能给予孩子正面的必须感染和教化。
精神疾病的孕产期影响关注孕妇和产后抑郁症孕产期是每个女性都会经历的一个特殊阶段,这段时间对于女性的身心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然而,对于那些患有精神疾病的孕妇来说,这个过程可能变得更加复杂和困难。
精神疾病在孕产期间的影响和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探讨精神疾病对孕妇和产后抑郁症的影响,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法。
首先,精神疾病在孕产期间对孕妇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许多精神疾病,如焦虑症、抑郁症和双向情感障碍等,可能会在怀孕期间或产后恶化。
这种精神疾病会对孕妇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增加她们患上产后抑郁症的风险。
一些研究还发现,孕期抑郁症与较低的出生体重、早产和发育延迟等问题有关。
这些结果表明,精神疾病对孕妇的影响可能会对胎儿和新生儿的健康产生长期影响。
其次,产后抑郁症是精神疾病在孕产期间的一个常见后果。
产后抑郁症是指女性在生育后出现抑郁症状,这种情况并不少见。
据统计,全球约有10%至15%的妇女在产后经历抑郁症。
产后抑郁症对婴儿的发育和妈妈与婴儿的关系都有不利影响。
这种情况需要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关注,以确保孕妇和新生儿的健康。
针对精神疾病的孕产期影响,我们应该采取一些措施来帮助妇女度过这个阶段。
首先,建立一个全面的咨询和治疗体系是必要的。
妇女在怀孕和产后期间应该能够得到全面而及时的咨询和治疗服务,包括心理咨询、药物治疗和其他形式的治疗。
这样可以帮助她们更好地管理精神疾病,减轻症状,并降低产后抑郁症的风险。
其次,建立一个支持体系也是至关重要的。
妇女在孕产期间可能面临着许多困难和压力,因此需要得到来自家人、朋友和社区的支持。
支持体系可以包括提供实际帮助,如照顾婴儿和家务劳动,以及情感支持,如倾听和理解。
通过建立一个支持体系,可以减轻妇女们的负担,提高她们的自信心和情绪健康。
此外,宣传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
大众对精神疾病的认识和理解仍然有待提高。
宣传教育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如社区讲座、媒体宣传和互联网信息等。
产后抑郁孕妇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产后抑郁是指妇女在分娩后出现长时间的情绪低落、兴趣减退、自我价值下降以及对宝宝失去兴趣的一种心理疾病。
它是一种常见但常被忽视的问题,对产妇和新生儿的身心健康都会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保持产后孕妇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要,下面将探讨产后抑郁孕妇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一、对孕妇身心健康的影响产后抑郁对孕妇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首先,抑郁情绪会使产妇感到压力重重,对生活失去兴趣,无法正确对待自己的角色转变和新生儿的需求,缺乏对宝宝的情感抚养和照顾。
其次,抑郁会导致产妇失眠、食欲不振、乏力、体重下降等身体上的问题,进一步降低了产妇的生活质量。
除此之外,产后抑郁还会影响产妇的社交能力,使她们难以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抑制了孕妇积极应对抑郁情绪和获得外界支持的能力。
二、对新生儿健康的影响产后抑郁也会对新生儿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由于产妇在抑郁的状态下无法正确对待和照顾宝宝,缺乏对宝宝的情感投入和耐心的呵护,从而影响了新生儿的成长和发育。
研究表明,与抑郁情绪的母亲相比,非抑郁母亲的宝宝更容易建立稳固的情感联系,拥有更好的社交能力,更具发展潜力。
此外,产后抑郁会影响产妇对宝宝的喂养,可能导致母乳喂养的困难和不足,从而影响宝宝的营养摄入和成长。
三、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保持产后孕妇的心理健康对于整个家庭都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健康的心理状态有助于孕妇更好地适应角色转变,提升她们面对婚姻、家庭和育儿问题的能力,并增强对家庭的责任感和宝宝的爱护意识。
其次,良好的心理健康可以促进产妇与家人之间的沟通和理解,加强家庭的凝聚力,创造和谐的家庭氛围,为宝宝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此外,孕妇的心理健康还会对她们的个人发展和职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提高她们的生活幸福感和自我满足感。
四、促进产后孕妇心理健康的方法为了促进产后孕妇的心理健康,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增加社会支持:加强孕妇与家人、朋友的沟通和联系,寻求他们的理解和支持,获得情感上的安慰和帮助。
妈妈一抑郁宝宝智商低一截'怀孕之后,准妈妈们体内的激素分泌开始失衡,导致易敏感,脾气不好,生产之后,这种情况更甚,有的妈妈可谓一蹶不振,最终患上抑郁症。
当然现在生活节奏加快,家庭、生活、工作的各方面压力都更易使产妇情绪低落,甚至抑郁。
抑郁症妈妈对于孩子不会像其他妈妈那样,表现的特别幸福温馨,反而会感到厌烦。
这就使得孩子与母亲的接触较少,情感联系薄弱,无形中影响着孩子的情感与智力发育。
所以,从怀孕开始,妈妈们就要做些让自己开心的事,不要让自己的情绪失控,否则对自己和孩子都没有好处。
如果妈妈们患上产后抑郁症,那么她们会不愿意接触孩子,对于哭闹的孩子更是表现得极其厌烦,与宝宝沟通交流的时间很少。
而新生儿因为缺乏母亲的关爱,会导致语言能力降低,对陌生人表现得极为害怕,而且情绪上会受到母亲感染,表现得也很低落。
新生宝宝身心都会受到母亲的不良影响,孩子的社交能力、活跃性、心理健康、智商水平都会因此而降低。
因此产后抑郁症的危害极大,妈妈们一定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而家人,尤其是丈夫,更应该多陪伴妻子,让她们维持好心情。
如果妈妈们感到生活无趣,什么事情都不想干,情绪波动较大,性格多变,人也变得懒散,睡眠质量下降甚至是失眠,此外还伴有身体疲劳,各种各样的忧愁,对自己不自信,甚至有着自杀的念头,那就意味着可能患上了产后抑郁症,这时候妈妈们要及时去医院治疗,咨询心理医生,帮助自己尽快度过难关。
其实,妈妈们孕期就可以做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少思少虑,不要过分担心工作和生活琐事,这些就交给自己的丈夫和家人吧,否则只会加重自己的思想负担。
如果觉得自己情绪不好,在家无所事事,可以去报个画画班,瑜伽班,帮助自己打发时间,或者闲暇的时候听听音乐,舒展一下身心。
当然准妈妈还可以让丈夫或家人陪伴,去郊外野餐,或者外出旅游,尽量做些积极向上的事来保持情绪的稳定。
'。
警惕!新妈妈三类产后精神疾患多数的新妈妈在生产之后都会经历一段“情绪低潮期”。
这是由于生理和心理因素造成的产后心理疾患,让我们来深入了解一下这些病患和相关应对办法,以便让妈妈们及早防范,将产后忧郁的伤害减到最小!本来女性在怀孕生产的阶段就承受了极大压力,除了体内荷尔蒙的剧烈变化、生产过程的痛苦、体力的消耗之外,同时在社会心理方面也必须面对角色的转换以及生活适应的问题。
这个时候,若没有给予产妇适当的照显与支持,产后心理疾患的发生是很有可能的。
美国精神医学会已经在一九九五年认定“产后精神疾患”为一项病征,意指发生在产后四周内的情惑性疾患或精神病。
由于健保实施以来,产后妇女住院日数缩短,所以许多精神疾患是在家中发生的。
以下简单介绍三类产后精神疾患,依程度不同分为:产后沮丧;产后忧郁症;产后精神病。
产后沮丧:大部份的产妇或多或少都有第一类“产后沮丧”的现象,它的发生率是26%~85%,不过症状很轻,只是一种轻度的情绪疾患,是最常见的产后心理调适问题。
病人常会有一种失落、哭泣、空虚的惑觉,接着会产生激动、失眠、焦虑、疲倦、头痛、胃口减退的心理与生理症状。
这种状况一般发生在产后第三天到第一周,多半是因为产后休息不够,疲劳没有消除所引起;治疗上仅需要心理上的支持与适当病情解说,因此给予产妇情绪发泄的机会、情绪支持与保证是很重要的。
产后忧郁症:第一次当妈妈的人比较容易产生第二类“产后忧郁症”,这是因为产后忧郁症中50~60%的比例与生产压力有关,首次生产老发生的机率为10%~15%。
通常会在产后第二至三周开始,产后第四至五个月达到高岑,症状可持续六至九个月。
产妇们会有忧郁症及神经衰弱的现象,心情低落,几事都提不起兴趣,食欲减低、失眠、思考及注意力变差,有罪恶惑、无助绝望感、虚腕无力惑,身体不适,自我评价低;一旦发生,绝望惑的再发率是50%。
产后精神病:产妇除了会觉得无法照显新生儿外,高达50%的人会有不自觉想伤害婴儿的冲动。
别因为产后精神病将孩子扼杀在摇篮里
生完孩子可能会得产后精神病,一听就很吓人。
那么产后精神病有哪些症状呢?
常见的症状表现为非常关注自己的孩子或是过度忧虑婴儿的健康。
当然,在某些正常的母亲中也会有这种情况。
临床经验表示谋杀子女的产后精神病者通常会有不正常的关注或是忧虑自己子女健康的行为的前驱症状。
可以表现为看儿科急诊次数的增加,并且在就医时表现出对于自己子女健康情况的极度不确定。
但是对婴儿的检查又不能发现任何异常,可是母亲会持续地感觉到“宝宝有些问题;宝宝的呼吸不太正常;宝宝的脸色看起来不太对劲”。
这种母亲会持续就医,并且对孩子的健康状态感到越来越忧虑。
有的时候很快会发展为妄想症,幻想宝宝病得很严重甚至快要死去,许多母亲也会发展为偏执狂。
在这个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很容易遗漏这些早期症状,尤其是每次给宝宝看病的不是同一个医师的时候是很难发现这位母亲正在患病。
产后的心理反应是否代表了一个独特的精神范畴尚存在争议。
全身的症状、体征与非妊娠期精神病相同,但是症状发生的频率不同,多数产后精神病患者是狂躁抑郁型,突出的临床表现是困惑和定向障碍,而且产后精神障碍比非产后精神病患者预后好,病程多持续2~3个月。
目前产褥期精神病最大的问题为是否应该把它作为一个独立的疾病从其他精神病里区别出来。
许多学者认为不应该分开来,虽然它的情况比较特殊,并有显著的心理动力学上的冲突以及焦虑的目标通常都围绕新生儿,但产褥期精神病的症状与体征与非产褥期的精神病都一样。
但目前仍有少部分学者认为它是一个与其他精神病不同的疾病。
别因为产后精神病将孩子扼杀在摇篮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