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下肢骨折手术小剂量轻比重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效果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61.38 KB
- 文档页数:2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侧入法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发表时间:2015-11-23T11:43:34.257Z 来源:《健康文摘》2015年第9卷第10期供稿作者:肖英[导读] 江苏省无锡市锡山人民医院麻醉科腰硬联合麻醉侧入法与直入法均可应用于老年患者手术中,但侧入法明显提高了穿刺的成功率,有效减少了反复穿刺引起的出血、感染及腰痛等并发症。
肖英(江苏省无锡市锡山人民医院麻醉科江苏无锡214011)[ 摘要] 目的:探讨腰麻- 硬膜外联合麻醉侧入法在老年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及其安全性。
方法:选择病例90 例,其中男性51 例,女性39 例,年龄65 ~ 92 岁,身高153 ~ 172cm,ASAI ~ III 级,随机分为C、Z两组,每组45 例。
C 组为侧入法,取 L2 ~ 3 或L3 ~ 4 间隙正中旁开1cm 为穿刺点,垂直进针到达椎板后改变角度突破黄韧带进入硬膜外腔,或者垂直进针不到椎板而直接突破黄韧带进入硬膜外腔,之后用针内针行腰麻穿刺,见脑脊液外流或回抽有脑脊液后注入0.5% 盐酸布比卡因(0.75 盐酸布比卡因2ml 加10% 葡萄糖1ml)1.5~ 2ml,注药后退出腰麻针,迅速向头端硬膜外置管3cm固定平卧。
Z 组为直入法,取L2 ~ 3 或 L3 ~ 4 间隙正中为穿刺点,垂直进针经过棘上、棘间韧带后突破黄韧带到达硬膜外腔,接下来的操作步骤同C 组。
结果:C组一次性穿刺成功为97.78%,明显高于Z 组的82.22%(P<0.05),C组第2 次穿刺成功率100%,也明显高于Z 组的62.50%(P<0.01),Z 组第3 次穿刺成功率仅33.30%,穿刺失败的改用侧入法穿刺成功。
结论:腰硬联合麻醉侧入法与直入法均可应用于老年患者手术中,但侧入法明显提高了穿刺的成功率,有效减少了反复穿刺引起的出血、感染及腰痛等并发症。
[ 关键词] 腰硬联合麻醉;侧入法;老年人[ 中图分类号] R4 [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1620(2015)10-017-02腰麻- 硬膜外联合麻醉发挥了脊麻起效快、效果确切、肌松满意及硬膜外时间不受限制、可完成长时间手术,并且可以进行病人硬膜外自控镇痛的优点[1]。
腰麻,硬膜外麻醉,腰硬联合麻醉的优缺点是什么腰麻起效快,效果确切,作用时间短。
硬膜外起效慢,效果有时不太确切。
腰硬弥补了腰麻的
不足。
腰硬联合麻醉是利用腰麻和硬膜外麻醉的特点,使麻醉效果得到改善,使操作技术水平增加。
其发扬了两者的优点和长处,弥补了两者的缺点和不足。
硬联合麻醉的优点和长处:
起效迅速;效果确切;麻醉时间不受限制;局麻药用量小;局麻药中毒的发生率低;术后硬膜外镇
痛;真正的腰麻“不接触”技术。
腰-硬联合麻醉的缺点是:
(1)手术范围限于下半身(受到最高安全穿刺点的限制);
(2)因为两种麻醉方法的叠加,对病人的干扰也会增加,因此用药更需小心;
(3)两种麻醉方法应用后的“并发症”都有可能出现;
(4)麻醉的效果和范围不会一直保持开始的时候那样的状态(会更加趋于硬膜外麻醉)。
(5)CSEA的阻滞范围较一般腰麻或硬膜外阻滞范围广,其原因:
①硬膜外腔局麻药经硬脊膜破损处渗入蛛网膜下腔;
②硬膜外腔压力变化,负压消失,促使脑脊液中局麻药扩散;
③硬膜外腔注入局麻药液,容积增大,挤压硬脊膜,使腰骶部蛛网膜下腔压力增加,促使局
麻药向头端扩散,阻滞平面可增加3~4个节段;
④脑脊液从硬脊膜针孔溢出,使硬膜外腔的局麻药稀释,容量增加和阻滞平面升高;
⑤局麻药在蛛网膜下腔因体位改变而向上扩散;
⑥为补救腰麻平面不足,经硬膜外导管盲目注入局麻药。
因此,CSEA期间要加强麻醉管
理,合理应用局麻药,密切生命体征监测,必要时加快血容量补充和适当应用升压药物。
轻比重和重比重腰-硬联合麻醉的比较作者:戴赣民来源:《中外医学研究》2011年第36期【摘要】目的比较轻比重和重比重两种腰-硬联合麻醉的效果及对循环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择ASAⅡ~Ⅲ级下肢手术60例。
男25例,女35例,年龄65~92岁,体重38~70 kg。
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
A组为轻比重腰-硬联合麻醉,用0.125%左布比卡因;B组为重比重腰-硬联合麻醉,用0.5%左布比卡因。
结果A组和B组在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平面固定时间和阻滞范围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血压和心率两组间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轻比重;重比重;腰-硬联合麻醉骨折手术患者遂年增多,股骨颈骨折已经成为老年人的常见病。
尤其在75岁以上的高龄患者,由于其术前夹杂病多,给麻醉的选择和处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自从腰-硬联合麻醉技术在临床应用以来,显示出它的优越性。
使一度冷落的腰麻又火了起来,使用腰-硬联合麻醉已成为很多医院老年人下肢手术的首选。
为了提高腰-硬联合麻醉技术在高龄患者下肢手术的安全性。
笔者对轻比重和重比重两种腰-硬联合麻醉的效果及对循环功能的影响进行了对比研究。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ASAⅡ~Ⅲ级下肢手术60例。
男25例,女35例,年龄65~92岁,体重38~72 kg。
手术种类:股骨头置换术13例,全髋置换术8例,动力髋6例,股骨切开复位18例,胫骨切开复位15例。
术前合并高血压18例,糖尿病7例,冠心病3例,慢支6例,贫血5例。
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
1.2麻醉方法患者入室后立即开放静脉通路,监测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心电图,常规输氧。
A组为轻比重组,腰麻用0.125%左布比卡因(0.75%左布比卡1 ml+注射用水4 ml),硬膜外用0.75%左布比卡因;B组为重比重组,腰麻用0.5% 左布比卡因(0.75%左布比卡因2 ml+10%葡萄糖注射液1 ml),硬膜外用0.75%左布比卡因。
轻比重布比卡因腰一硬联合阻滞用于老年患者髋部及下肢手术老年患者各脏器功能减退,合并症多,对麻醉和手术的耐受力下降,因而老年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时,麻醉方式的选择显得尤为重要,在整个麻醉、手术期、维持循环及呼吸功能是保障麻醉患者安全和提高术后康复质量的关键,腰一硬联合麻醉集中了腰麻和硬膜外麻醉的优点而避免了这两者的缺点。
我院对择期行髋部或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采用轻比重布比卡因腰一硬联合阻滞的麻醉方法,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择期骨科髋部或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56例,男35例、女21例、年龄65-84岁,体重42-87kg、asai-ⅲ级,其中合并高血压18例,糖尿病4例,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6例,冠心病7例。
所有患者术前均完善检查、积极治疗并存疾病至病情稳定,高血压患者口服降血压药物至术晨,血尿便常规及生化检查均在正常范围。
手术为全髋置换术、骨头置换术,dhs内固定术,钢板内固定术等。
麻醉方法麻醉前30mm肌注苯巴比妥钠0.1g入室后常规监测bp、hr、ecg 及spo2,鼻导管持续吸氧2-3l/min,开放静脉输入乳酸钠林格注射液(输入速度6-10mp/kg/h)备好阿托品,麻黄碱或多巴胺等待用。
采用患侧在上的侧卧位,于l2-3或l3-4椎间隙进行腰一硬联合穿刺,先行硬膜外穿刺,成功后经硬膜外针插入腰穿刺针,穿破硬脊膜蛛网膜见脑脊液流出后根据患者asa和心功能分级注入布比卡因轻比重液(0.75%布比卡因+注射用水2ml)1.5ml-3ml,注药速度5-10s内注完。
抽出腰穿针硬膜外腔向头侧置入硬膜外导管3-4cm,并固定好硬膜外导管以备用,麻醉操作完毕如侧卧位手术可不必变换体位,平卧位手术如单侧手术保持穿刺体位5min后平卧,如双侧手术则固定好硬膜外导管后即变平卧位。
控制患者的麻醉平面在t10以上,患者效果欠佳或手术时间超过1.5h时,硬膜外一次注入,甲磺酸罗哌卡因5-8ml以维持麻醉。
结果56例患者均穿刺成功,腰麻效果确切,有4例麻醉平面达到t7-8,对于血压下降超过20mmhg的给予静注麻黄碱5-10mg或多巴胺3-5mg术中血压,心律平稳,手术时间55-140min,出血量100-900mg,所有患者无呼吸抑制发生,无任何麻醉并发症发生。
《当代医药论丛》Contemporary Medicine Forum 2014年第12卷第4期73取西洋参3克,丹参10克、全蝎3克、蜈蚣2克、乳香6克、没药6克、白花蛇舌草15克、山慈菇6克、黄药子10克、制川乌3克、制草乌3克、制天南星6克、马钱子3克、延胡索10克、重楼10克。
将上述药物制成药末,混合均匀,用凡士林等赋形剂调成糊状,置于胶膏中央,滩涂均匀备用。
在为患者进行治疗时,可将止痛贴膏外敷于其疼痛部位,然后开启体外高频热疗机进行局部热疗,每日治疗1次,每次治疗60分钟,治疗10天为一个疗程。
2.3 方药分析中医认为,癌性疼痛的发生与正气虚损和邪毒入侵有较密切的关系。
癌性疼痛的病因病机可概括为“不通”、“不荣”两个方面,其主要表现是”虚”、”实”两种证候群。
根据中医“不通则痛,通则不痛”的理论,在治疗癌性疼痛时当采取扶正祛邪、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治疗原则。
在止痛贴膏中,西洋参可补气养阴,清热生津,并具有补充人体所需能量、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丹参可活血化瘀、理气止痛,而且可对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起到调节的作用。
全蝎、蜈蚣可祛风止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而且有较好的止痛作用。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全蝎、蜈蚣的提取物对肿瘤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乳香、没药可活血行气止痛,而且有镇痛、消炎、升高白细胞水平、保护黏膜的作用。
白花蛇舌草可清热解毒,散瘀消肿。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白花蛇舌草中所含的有效成分对肿瘤细胞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山慈菇可清热消肿散结,近年来常被用于治疗肿瘤。
黄药子可化痰散结,消瘿解毒,其所含的黄药子甲素、乙素、丙素及薯蓣皂苷等均具有抗肿瘤的作用。
制川乌、制草乌可祛风湿散寒,通络止痛。
制天南星可祛风解痉,散结消肿。
马钱子可散结消肿,通络止痛,开通经络,透达关节,而且有较强的止痛作用。
制马钱子可散血热,消肿止痛,其水煎液具有明显的抑瘤作用。
延胡索可辛散温通,活血行气,专治一身上下诸痛,是临床上常用的止痛中药。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2019 年第 6 卷第 63 期2019 Vol.6 No.6329腰-硬联合麻醉在80岁以上高龄患者下肢骨折手术中的麻醉效果观察路经纬,李 婧(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七〇医院骨科手术室,山东 烟台 264001)【摘要】目的 观察腰-硬联合麻醉在80岁以上高龄下肢骨折手术中的麻醉效果。
方法 在我院2017年12月~2018年12月选出50例手术治疗的下肢骨折高龄患者,根据麻醉方法分组,对照组25例,给予硬膜外麻醉,观察组25例,给予腰-硬联合麻醉。
比较两组的麻醉药物用量、起效时间、麻醉效果等。
结果 麻醉使用剂量、起效时间、疼痛评分比较,观察组分别为5.06±1.18 mL 、1.52±0.33 min 、1.12±0.15分;对照组分别为9.24±1.76 mL 、4.36±0.72 min 、4.31±0.86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80岁以上高龄下肢骨折患者在手术中行腰-硬联合的麻醉方式,具有麻醉药使用量小、起效快、镇痛效果好、安全性高等优点,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80岁以上;高龄患者;下肢骨折;腰-硬联合麻醉;麻醉效果【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9.63.29.0180岁以上高龄老人由于机体功能减弱,身体平衡力降低,在行走过程中容易摔倒导致下肢骨折,而手术是高龄患者下肢骨折的主要治疗手段,但是由于高龄患者心肺功能差,因此,应正确选择麻醉方式。
腰-硬联合麻醉具有麻醉剂量小、麻醉时间长、安全有效等优势,在高龄患者下肢骨折手术中得到好评[1]。
本文就对80岁以上高龄下肢骨折手术患者行腰-硬联合麻醉,探讨其麻醉效果,具体如下。
老年下肢骨科手术患者麻醉选择的相关研究目的研究老年下肢骨科手术患者选择不同麻醉方法的临床治疗情况。
方法随机选择70例老年下肢手术患者,根据抽签法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硬膜外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进行临床手术,并统计、比较和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手术麻醉效果。
结果观察组在麻醉见效时间、用药剂量、阻滞完善时间、Bromage 评分以及临床麻醉效果方法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老年下肢骨科手术患者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其麻醉效果更佳,是一种理想、有效、安全的临床手术麻醉方法。
标签:老年患者;下肢骨科手术;硬膜外麻醉;腰硬联合麻醉;临床疗效老年下肢骨科手术,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手术类型,主要包括有:股骨头置换、胫腓骨骨折、股骨骨折、全髋置换以及截肢等等[1]。
目前,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提升,其老年患者中需要进行下肢骨科手术的人数也在逐渐增加,并呈逐年递增的态势发展[2]。
而由于老年患者大多具有程度不一的自身病症,且各机体功能都出现退行性改变[3],因此,在进行下肢手术时选择怎样的麻醉方法成为当前医护人员极为重视的重要课题之一。
该研究选取2010年5月—2013年5月期间,该院骨科收治的70例老年下肢手术患者,对他们进行分组分方法麻醉,并就两组患者的手术麻醉情况和效果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在该院骨科接受下肢手术治疗的70例老年患者。
患者在53岁~8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0.8±5.7)岁;女性患者29例,男性患者41例;合并症中,6例为冠心病,9例为高血压,6例为糖尿病,8例为慢性支气管炎,4例为心律失常;手术类型中,30例为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4例为全髋置换手术,36例为DHS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
将70例患者依据抽签结果平均分成两组,即:对照组35例,观察组35例。
1.2 方法1.2.1 手术前对两组患者均给予术前常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