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市饶平县饶洋镇
- 格式:doc
- 大小:68.00 KB
- 文档页数:15
哪里逃!2015年安徽反贪大追逃赵蓓【期刊名称】《江淮法治》【年(卷),期】2016(000)008【总页数】5页(P15-19)【作者】赵蓓【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2015年,短短的365天,安徽检察反贪人警惕的眼睛从来没有停止过对追逃工作的注视。
取得追逃工作好成绩,他们有什么秘诀?无外乎几个字,那就是责任和协作。
2015年,安徽省检察反贪人剑指腐败,涤浊扬清,坚决与腐败分子作斗争,反贪工作继续保持了平稳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在紧张办案的同时,他们又开展了一项专项行动——追逃。
办案、追逃两手抓,天南海北,国内国外,布下天罗地网,绝不让职务犯罪嫌疑人成为漏网之鱼,追逃工作更是位居全国前例。
数字体现成绩:2014年9月至2015年12月25日,我省检察机关共抓获在逃贪污贿赂犯罪嫌疑人73人(境外归案6人),涉案金额5139余万元,挽回经济损失985余万元。
其中抓获51人,敦促投案自首22人。
抓获涉案金额10万元以上的在逃贿赂犯罪嫌疑人54人,其中100万元以上的20人。
抓获县处级在逃犯罪嫌疑人2人。
数字背后更有精彩故事,现在,就让我们来翻阅。
淮南市检察院在一年多时间里,成功追逃12人,其中刘显跃是外逃长达十四年之久的犯罪嫌疑人。
他原是农业银行凤台支行会计,涉嫌贪污13.83万元,在凤台县检察院对其立案之时,潜逃外地。
刘显跃潜逃后,凤台县立即组织人员对其开展追逃,同时,商请公安机关对其进行网上通缉。
在这十几年中,检察院一直没有放弃对其抓捕,每逢年节都会组织人员在其原住处蹲守抓捕,并多次找其家人、兄弟沟通,劝其早日归案自首。
2010年得知其母去世消息,考虑到刘显跃很可能会回来为母奔丧,于是检察院干警积极与当地派出所民警联系,在其母出殡的前一天,早早埋伏周围,准备一旦发现此人身影,即及时予以抓获。
可惜事与愿违,整个丧礼未见刘显跃身影。
但反贪干警并没气馁,也不曾懈怠。
十几年过去,光阴平淡看似水波不惊,但他们心中一直绷紧追逃这根弦。
【导语】每到⼩学报名季的时候,很多家长和同学都在思考什么学校好,各个学校有什么特⾊,为此特别整理了饶平县饶洋镇中⼼⼩学的基本情况介绍,希望可以为⼤家选择⼩学提供⼀份参考。
⼀、基本情况 饶洋镇中⼼⼩学的前⾝是“祠东⼩学”,创办于1952年2⽉,校址历经5次搬迁,现位于饶洋镇镇区。
学校现占地总⾯积4800m2。
现有六年制教学班11个,学⽣326⼈。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22⼈,其中本科学历1⼈,专科学历13⼈,中师8⼈;专业技术资格⼩学已经取得⾼级教师的有18⼈,⼩学⼀级教师的有4⼈,是⼀⽀作风踏实、教书育⼈、勇于进取、乐于奉献、政治业务素质好的队伍。
现有教室16间,教⼯⼯作房18间,阅览室1间,会议厅1间,教师集体办公室1间,电脑室1间,语⾳室1间,活动室1间,综合多功能⼤会议厅1间。
近年来学校办学条件有了较⼤改善,现代教育教学设备不断增添。
⼆、取得成绩 “园丁勤耕耘,桃李满天下”。
近年10年来,由于学校办学成绩突出,学校先后17次参加县级或县级以上组织的各项⽐赛中获奖,先后7次被县、市评为“先进单位”,并于2009年被饶平县教育局评定为“规范化达标学校”,2010年被饶平县教育局评定为“德育⼯作达标学校”等荣誉称号。
三、办学特⾊ 近年来,我校紧密围绕“创建平安、⽂明、和谐校园”,促进学⽣、⽼师、学校可持续发展这⼀总体⽬标。
坚持以“勤奋、求实、健康、活泼”为办学理念,关爱留守⼉童之家,⾛以科学发展观兴校之路,以“课程改⾰”为契机,开设“写字教育”等校本课程,重视学⽣学习能⼒及特长的培养,加强校园⽂化建设,全⾯推进素质教育。
学校教师在上班时间全⾯实现“坐班制;学校⼯作管理基本上实⾏“制度化管理”和“依法治校”;学校重视并积极开展有利于教师素质提⾼的各种教研教改活动和有利于学⽣⾝⼼健康的各种教育教学竞赛活动;学校⼀如既往地抓好学⽣“朝阳读书活动”(即学校按村落组织学⽣早晨在家进⾏“晨读⼩组”活动)和“周三”教师的“集体家访活动”等等。
广东潮州地区风化残积型高岭土矿床地质特征苏燕华【摘要】风化残积型高岭土矿床是我国南方地区主要的高岭土矿床类型。
根据成矿母岩的不同,可将广东潮州地区的风化残积型高岭土矿床细分为6类,即火山熔岩风化型、二长花岗岩风化型、伟晶岩风化型、花岗斑岩风化型、凝灰质粉砂岩风化型、长石石英砂岩风化型。
其中火山熔岩风化型和二长花岗岩风化型是潮州地区主要的风化残积型高岭土矿床类型,其数量分别占该区矿床总数的48%、32%,具有分布广、规模大、品质好等特征,是该地区寻找风化残积型高岭土矿床的主要方向。
在分析区域地质背景的基础上,对上述6类矿床的地质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供区内找矿参考。
【期刊名称】《现代矿业》【年(卷),期】2016(000)007【总页数】3页(P160-161,177)【关键词】风化残积型;高岭土矿床;矿床类型;地质特征【作者】苏燕华【作者单位】广东省地质局第五地质大队【正文语种】中文潮州市地处广东省东部,区内高岭土矿具有资源丰富、矿点多、分布广、规模大,品质好等特点。
区内高岭土矿床以风化残积型为主,分布有湘桥区飞天燕高岭土矿、潮安县李工坑高岭土矿、饶平县卓村—黄村高岭土矿、湘桥区大旗山高岭土矿等一系列大—中型风化残积型高岭土矿床。
陶瓷工业是潮州的支柱产业,高岭土源矿供不应求,市场潜力巨大[1]。
对潮州地区风化残积型高岭土矿床地质特征进行分析,对于该区高岭土矿床的找矿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潮州地区位于浙闽粤沿海火山活动带西南端、燕山期褶皱系东部。
区内构造活动强烈,多期次、多阶段火山-侵入活动频繁,形成了大面积火山-侵入岩类。
EW、NE、NW及近SN向构造广泛发育,且制约了火山岩、岩浆岩的展布方向,也控制了高岭土矿床的生成及赋存的空间位置。
1.1 地层区内出露地层有上三叠统小坪组、侏罗系以及第四系。
上三叠统小坪组(T3xc)为一套以海陆交互相为主的砂泥质沉积建造,岩性以含砾石英砂岩、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为主,分布于区内北西侧。
在潮之洲,春潮涌动作者:潘孟良来源:《广东教育·综合》2013年第05期引子2012年,地处粤东的潮州市启动教育创强工作,该市计划用四年时间即到2015年底建设成为教育强市。
当前,潮州市正处于教育创强的首期阶段,也即开局阶段,其创强工作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特征:各级政府展示出强大的创强意志和决心,社会民众展现出高涨的创强热情,各项工作全面铺开、快速推进等。
在此阶段,潮州市基本完成了教育创强基础性工作体系的构建:首先,明确提出了教育创强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其次,从市到县(区)到镇,建立了完整的教育创强领导机构;第三,制定了教育创强系列保障措施;第四,确定了教育创强工作重点与重心;第五,依靠创强先行镇积累具有地区特色的教育创强经验。
教育创强有两种经验。
一种是完成式经验,这种经验来自于对教育创强工作的全局式反思与总结,比如我刊在2013年第一期报道的肇庆教育创强模式与经验。
另外一种是进行式经验。
此类经验,主要呈现教育创强工作过程,描绘创强历程中各项工作的形态,注重教育创强工作的探索性与创造性,并关注创强工程的未来蓝图与现实状况的吻合度等。
显然,处于教育创强首期阶段的潮州市,其教育创强工作就属于进行式经验。
在这一场改革力度空前、改革模规前所未有的“创强运动”中,潮州市无疑将为我们提供一个研究教育创强进行式经验的优质范本。
潮州市将教育创强视为建设“幸福潮州”的民心工程与民生工程。
我们相信,2015年,当潮州市顺利创建为教育强市,潮州人民将切实感受到子女接受优质教育的幸福。
观潮之一:历年变革酝酿创强先机教育创强虽然属于硬性任务,但并非脱离现实,从全省推进的实际情况来看,地区的教育资本积淀、教育规模与实力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像到2012年底珠江三角洲9个地级市就已全部创建为教育强市。
位于粤东的潮州市,经济欠发达,但历年的教育改革以及近年教育的快速发展无疑也为该市教育创强工作提供了坚实基础,该市教育创强工作甫一开局便相较于其他经济欠发达地区展现出更快更猛的态势。
饶平饶阳调研报告饶平饶阳调研报告时间:2010年8月16日-18日调研人员:陈升忠教授,冯教授,李世婷,陈惠璇地点:饶平县饶阳镇饶阳基本情况:1、工业:以陶瓷为主,上规模的陶瓷企业有8家。
新近玻璃产业崛起,给饶阳创造了不少经济价值(每年缴税约上百万)。
2、旅游:已有投资1500万建成的龙源山庄,位于半山腰。
规划搞荔枝旅游区(盖一宾馆,并建成休闲公园),湿地公园等。
准备引进投资。
3、农业:粮食以水稻为主。
经实地考察,荒废的良田颇多。
此外,种植有茶业、荔枝等。
4、经济:以省道?(丰柏公路)为轴线,两侧为各类商铺,其中一小段为市场。
此镇经济并不发达,外出打工居多。
5、镇区:一个居委会,3000多人(农村户口),规划有意将镇区扩大。
镇区无停车场。
6、特大地质灾害:泥石流灾害。
以地形来看,饶平镇处于山峦环抱之境,且由于历年来森林火灾以及滥砍滥伐等原因严重破坏了山群的生态环境,造成水土流失,土质松软,容易发生泥石流灾害。
现正在申请泥石流预防整治资金。
7、河流整治8、文物保护:作为最具特色的客家建筑,饶阳县内存有新彩楼等等大小围屋,为省一级保护文物单位。
但由于年久失修,资金贫乏等原因,现状围屋大量倒塌,已成为危楼。
亟需有效的保护措施。
9、土地买卖问题。
风水轮流转,如今公路两旁房屋地价相对较高成为抢手货。
买卖土地造成了大量土地囤积在少数富人手中,贫富两极分化趋于严重。
10、人口:6万多人。
饶阳中心小学访谈:现状:1、饶阳小学学校分布特点是小并且比较分散。
本镇有18所小学+2个教学点;上学年度共有3939人,学前班720人。
教职工212人。
上山小学只有4个学生,2个年级,准备撤并。
凤岗小学有小学生80人,准备明年撤并。
03年学生有1万多人,下半年预计3400人,生源减少的原因:计划生育;饶阳耕地少,打工族增多,学生转学情况频繁。
2、有两个私办幼儿园,一个在镇区,一个在水南村。
明年政府规定不可以办学前班,要全并为幼儿园,所以需要在人口相对比较集中的地方规划幼儿园,达到进园年龄幼儿人数约为1800人。
潮州畲族村文化习俗之变迁——以潮安县李工坑、碗窑、山犁、雷厝山等村为例前言畲族是我国56个民族之一,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重要一员。
广东潮州凤凰山是全国70多万畲族同胞公认的始祖开基地、民族发祥地,在全国畲族同胞中享有崇高的地位。
畲族文化历史悠久、多姿多彩,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潮州市畲族村居住分散,以同姓血缘宗族相聚而居,构成相对聚居的村落,但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畲族区。
目前,在潮州共有7个畲族村,大约3000人。
分别是:潮安县文祠镇的李工坑村,凤凰镇的石古坪村,归湖镇的碗窑村、山犁村、岭脚村,湘桥区意溪镇的雷厝山村以及饶平县饶洋镇的蓝屋村。
由于时间及天气等缘故,我们课题组未能对所有的畲族村进行一一调查,仅走访了李工坑、碗窑、山犁、雷厝山四个畲族村落,撰写成如下的调查报告。
建国以来,国内许多学者对畲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且成果丰硕,发表了许多具有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
然而,关于潮州畲族这一方面的研究,虽也小有成果,但却非常有限。
其主要成果有:黄家教、李新魁:《潮安畲语概述》,《中山大学学报》,1963年第1—2合期;施联朱、朱洪等:《广东潮安凤凰山畲族情况调查》,1982年;福建人民出版社,1986 ;陈凤贤、黄淑娉:《广东畲族识别调查》,;福建人民出版社,1986等。
[1]此次研究我们主要从民族学中的人文角度出发,采用田野调查与文献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潮州畲族的文化变迁问题。
我们这次的研究,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全面探索潮州畲族的语言,民族风俗,宗教信仰等问题,补充前人的缺漏,开拓新的研究空间;通过深入到畲族人民的生活中,比较真实地展现潮州畲族生活的现状。
课题组在吴老师的悉心指导下,从06年3月份开始进行资料整理工作,到06年9月份的课题总结,经过资料收集、实地调查、结题成文等三个阶段,历时6个月。
最后再经过课题组成员对课题内容的反复推敲,修改,最终形成了此次调查报告。
由于能力和学识的局限,在研究上还存在着不足的地方,权当是抛砖引玉,小辈无知,还望大家见谅,指教。
广东省饶平县新丰镇,简称新丰,又有新风之称,是饶平县北部最大的两个镇之一,地处饶洋镇,建饶镇,三饶镇,大埔县的交界处,新丰溪,九村溪在这里汇合(也就是黄冈河的两个源头),毗邻福建,江西,地理位置优越,是饶平县瓷造业的工业大镇。
一·城镇简介中文名:新丰方言:客家话,潮汕话民族:汉族外文名:xinfeng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所属地区:中国华南旅游景点:弘法寺,客家土楼,白石寺等下辖地区:丰联区,九村,楼角村,新葵村,杨康,荣东,荣西,溪边楼等汽车站:302车队,新丰镇汽车客运中心政府驻地:丰联区车牌代码:粤U电话区号:076 8 主要学校:新丰职业中学,新丰中心小学新丰镇位于饶平县北部山区,地势以丘陵地为主,全镇共有行政村10个、场2个,总面积61.5平方公里,总人口为45259人。
新丰镇是日用陶瓷生产专业镇,瓷业起源于南宋时期,丰富的瓷土资源、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精湛的制作工艺,使新丰瓷业名闻遐迩;也是粤东陶瓷的主要生产基地之一,在饶平陶瓷界中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产量最高、创外汇最多。
目前,全镇有白体瓷厂,彩瓷厂、花纸厂、印刷包装厂等各种类型瓷厂148家,较集中地分布在镇宫埔工业区,埔尾工业区和坑子沟新工业区。
全镇从事瓷业员工约16000多人。
全镇瓷业现已完成杯、碟类白体瓷生产配套,能独立完成生产、加工、包装,具备集团生产能力。
产品有盘、碟、匙、杯、碗、壶六大系列日用细瓷和高档白质瓷共1000多个品种,年产值超5亿元。
蓝鲤系列产品6寸以下蝶类是名牌产品。
同时,新丰陶瓷以快捷、新颖、优质、实用赢得海内外客商的青睐;国内无不择用新丰日用瓷之省市,产品远销西欧、南非、北美和中东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新丰文化非常特别,属于潮汕文化和客家文化的融合版,非常具有特色。
新丰人大多都会说两种方言,潮汕话和客家话。
医院,诊所:新丰中心医院老许中医诊所四门诊工业:造瓷业宾馆:明珠宾馆主要街道:新丰大道,南街等二·主要工业新丰镇主要工业是造瓷业,有六大系列日用细瓷共1000多个品种、年产值超过5亿元!饶平原来两个陶瓷生产专业镇新丰镇和九村镇合并为新的新丰镇后,这里一跃成为广东省最大的日用陶瓷生产专业镇。
广东少数民族聚居区一览表广东省少数民族聚居区一览表市县(自治县、市、区)乡镇村委会广州市增城市正果镇正果畲族村委会清远市连南瑶族自治县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连州市瑶安瑶族乡三水瑶族乡九陂镇龙岗、长塘、爱民、联一、双塘、高相村委会西岸镇三水、明义、九安村委会英德市东华镇温塘山、九围村委会横石水镇溪北村委会沙口镇滑水山、蕉园村委会石牯塘镇联山村委会横石塘镇石门台村委会阳山县秤架瑶族乡、阳城镇城北西社区、城北东社区清新县三坑镇布坑(明联瑶族新村)村委会韶关市乐昌市北乡镇上西坑、前村、新村、下西坑村委会五山镇沙田村委会廊田镇龙山村委会曲江区罗坑镇罗坑瑶族村委会、罗坑社区居委会樟市镇芦溪村委会、樟市社区居委会枫湾镇茶园山村委会、枫湾社区居委会小坑镇小坑社区居委会马坝镇马坝镇府前社区居委会始兴县深渡水瑶族乡罗坝镇小安、大水、桃源村委会隘子镇隘子村委会司前镇车八岭、河口、温下村委会沈所镇瑶族村委会顿岗镇总村、七北村委会— 5 —韶关市始兴县澄江镇暖田、澄江村委会马市镇涝洲水村委会城南镇胆源村委会太平镇白石坪、罗围村委会翁源县官渡镇镇仔、下陂村委会龙仙镇石背、青云、九曲水、贵联村委会翁城镇了坑村委会坝仔镇上洞村委会江尾镇蓝坑、梅斜村委会铁龙林场龙化村委会新江镇东方、太坪村委会武江区江湾镇江湾瑶族村委会仁化县长江镇高洞、学堂凹、锦江、木溪、河田村委会黄坑镇苟井、小溪村委会丹霞街道办胡坑、岭田、新东村委会董塘镇董塘瑶族村委会周田镇雷坑、灵溪、瑶溪村委会扶溪镇斜周村委会南雄市主田镇大坝、高峰、窑合、主田村委会乌迳镇鱼塘、坪塘村委会界址镇马芫村委会全安镇全安、古塘、杨沥、陂头村委会邓坊镇邓坊、赤石、赤马、洋西村委会黄坑镇塘源、社前、小陂、许村、溪塘村委会珠玑镇聪辈、珠玑、里东、罗田村委会水口镇水口、泷头、云西、石庄村委会江头镇鱼仙、涌溪、江头村委会帽子峰镇洞头、上龙、富竹村委会雄州街道观新、荆岗村委会油山镇古城、锦陂村委会湖口镇岗围村委会古市镇丹布、柴岭、古市村委会南亩镇南亩、官田、芙蓉村委会百顺镇杨梅村委会澜河镇葛坪村委会乳源瑶族自治县— 6 —河源市源城区埔前镇圩镇、双头村委会东埔镇白岭头、黄子洞、高塘村委会东源县漳溪畲族乡、城镇新源新村新港镇双田村、龙镇村、半坑村、斗背村、坡头村叶潭镇半埔畲族村、圩镇半江镇积洞、治溪村委会骆湖镇上欧、小水、杨坑、下欧、枫木、尖锋、骆湖、致富、江坑村仙塘镇圩镇、热水村、木京村、徐洞村蓝口镇花径畲族村、蓝口圩镇、蓝口围、齐坑、铁场埔、土坡、隔水、牛背、塘心、扬柳、秀水、培群、角塘、新民、派头、新光、车头山、径背村黄村镇黄村圩镇、万禾、永新村上莞镇百坝、李白、新南、新轮、新民、太阳、圩镇、下寨、红旗、常尾、冼村村委会灯塔镇圩镇、黄埔地、白、高车、安平、结游草、印岗、新围、下围、新江、犁园村顺天镇枫木、金史、白沙、大坪、圩镇村委会涧头镇圩镇、新中、中、娥、东坝村委会双江镇圩镇、下林、双江、新寨、桥头、高坡村委会船塘镇龙江、李田、凹头、老围、圩镇、许村、铁坑、岭头、新寨、流石、主固、三河、黄沙、车头、小水、群丰、滑滩、青峰村委会黄田镇久社、方围、圩镇村委会康禾镇圩镇、南山、雅陶村委会柳城镇圩镇、下坝、柳城村委会龙川县老隆镇莲塘、涧洞、联亨村委会田心镇甘陂村委会佗城镇大江、东瑶、塔西村委会龙母镇藕塘、洋田村委会丰稔镇连东村委会黎嘴镇虎口村委会麻布岗镇阁前村委会上坪镇热水村委会—7 —市县 (自治县、市、区)乡镇村委会河源市连平县油溪镇茶新、大塘、荣新村委会元善镇街道、南湖、城南、城东、新龙村委会陂头镇蒲田、蒲前、贵联村委会内莞镇蓝州畲族、大水、小水、桃坪村委会高莞镇二联村委会和平县东水镇长热、成源、莫丰、增坑、新坪村委会长塘镇鹅塘、木龙、秀河、罗福、四围、暖水村委会林寨镇石塘、严村村委会上陵镇黄沙、富良村委会合水镇丰岭村委会彭寨镇同兴村委会下车镇云峰村委会礼士镇澄心村委会阳明镇龙湖、丰道村委会梅州市丰顺县潭江镇凤坪、畲族村委会阳江市阳春市圭岗镇南冲、三新、山塘、小水、圭岗、上垌、大朗、淡荡村委会松柏镇青山、新光、新朗、云容村委会河朗镇凌霄、云帘、大竹村委会永宁镇横垌、铁垌、坡楼、马山村委会陂面镇石尾、湾口、三朗村委会春城镇崆峒、三丰、合岗、城北、头堡、新云、春城村委会合水镇潭震、高塘村委会岗美镇轮岗村委会马水镇东风、中岗、石录村委会三甲镇庞洞村委会春湾镇清水塘、爱国、新明、廖施、刘屋寨、欧垌、三乡、山中间村委会石望乡中垌村委会阳东县北惯镇新后村—8 —市县(自治县、市、区)乡镇村委会惠州市龙门县蓝田瑶族乡、龙城镇街道惠东县大岭镇碧山村委会多祝镇长坑、永和村委会博罗县横河街道办嶂背畲族村委会肇庆市怀集县下帅壮族瑶族乡中洲镇会龙村委会汕尾市海丰县鹅埠镇上北畲族村委会潮州市饶平县饶洋镇蓝屋畲族村委会凤凰镇石古坪畲族村委会潮安县归湖镇溪美、碗窑、山犁村委会文祠镇李工坑畲族村委会湘桥区意溪镇古庵、贵坑、荆山村委会茂名市信宜市朱砂镇琶垌村委会钱排镇云开村委会新宝镇桂垌村委会化州市文楼镇塘表村委会平定镇那宾村委会湛江市廉江市河唇镇东村、上村、姜家垌、龙平、山祖、良塘、横窝村委会石颈镇平坡、平城、新屋、扬名水、山、东、蒙村、鹿根垌、石颈村委会长山镇石滩、文林、盛龙、凌垌、那凌、茅田、罗村、横州坡村委会塘蓬镇上山村委会高桥镇李村村委会汕头市南澳县后宅镇永兴村揭阳市惠来县鳌江镇新林村揭东县登岗镇安乐村云浮市罗定市加益镇合江村郁南县宝珠镇大林村—9 —。
潮汕岩寺的分布.数量及其代表寺院——潮汕岩洞寺院研究之一郑群辉提要:岩洞寺院是潮汕富于特色的佛寺文化,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历史价值,也是一种很好的旅游资源。
潮汕三市历代所建的岩洞寺院共有69座,其代表寺院有汕头潮阳区西岩、白牛岩,潮州甘露寺,揭阳竺岗岩、天竺岩等。
关键词:潮汕岩洞寺院石窟寺潮阳西岩潮州甘露寺佛教从南朝刘宋年间传入潮汕,1500多年来对潮汕文化的各个方面产生巨大的影响,学界已取得不少的研究成果,当然也还有诸多研究领域尚待开发。
单从与佛教活动相关的建筑上说,如佛教寺院、塔、经幢等,研究成果虽较多,其中的岩洞寺院就少人涉及。
所谓“藏在深山人未识”,这种遍布于潮汕山区里富于特色的佛寺文化,是很值得作为专项课题予以关注和集中研究的。
一、岩洞寺院的前世今生岩洞寺院,顾名思义是指以岩洞为寺,以岩洞名寺,南方各省如福建、江西、广东、广西等把以岩洞作为寺院的称为“某某岩”,例如江西赣州的通天岩,福建漳州的灵通岩等。
潮汕山区盛产坚硬硕大的花岗岩,由巨型岩石的倾仄、裂隙或相互叠架而形成了大小不一、形状不一的半封闭性空间,最初的出家人经过或多或少的修葺加工,改造成以供自己生活、修行的场所,年深月久,薪火相传,就成了岩洞寺院。
当然,现在绝大多数岩寺都在岩洞的周边起造各种各样的砖木、混凝土等的人工建筑,形成了寺院建筑群落,以满足僧人生活起居需要,但依据它最初源于僧人岩居的事实,我们仍然称之为岩寺。
与印度佛教徒一样,中国佛教僧人很早就利用岩石洞窟来作为自己修行崇拜的场所,这就是毗诃罗窟,意为禅窟。
大约诞生于西晋时期,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石窟寺形式。
受当时小乘禅学兴盛的影响,不少僧人离群索居,静坐合掌于石室中修禅,以期证悟。
这些早期的毗诃罗窟,东至山东,西至河西走廊,北起晋冀,南抵江浙,曾经广泛分布。
后来大乘禅学兴起,因为修持大乘禅观的需要,就促使僧人人工开凿石窟,绘制宗教故事壁画,雕造作者简介:郑群辉(1963-),男,广东普宁人韩山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张开你的嘴巴,大胆地把英语说出来潮州市饶平县饶洋镇石南小学教师詹翠茹听、说、读、写是英语的四项基本技能。
但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主要是以听、说、读为主,“写”在小学高年级中才被纳入要求。
为此,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口语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师进行英语教学的难点。
在日常教学当中,我也常常遇到学生由于各种原因,在课堂上,往往羞于开口,不能够积极参与到口语教学中来,这使得口语教学实施的效果欠佳,也阻碍了英语教学的总体效果和学生的全面素质及能力的提高。
从目前的农村小学英语教育现状来看,我认为小学英语口语课堂教学的难点主要有:1.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环境。
我们的学生学英语一直处于封闭的环境中,缺乏真实的语言环境。
教育心理学认为环境在人的认知、感知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英语口语水平要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中才能得到提高。
这也是为什么一个人在一个地方生活的时间长了,能说出当地方言的原因。
但是由于我们并不是生活在英语的语言环境中,除了课堂,学生使用英语的机会很少,从家庭到社会,母语主宰着学生的生活。
这样学生自然把不愿意把精力投入在提高英语口语交际能力。
因此,在课堂上学生对参与教师口语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不高。
2.学生心理素质较差。
农村小学生很少接触外面的社会,胆子比较小,缺乏自信,害怕受耻笑:有的学生(大部分是性格比较内向的)总觉得自己的英语基础差(部分学生甚至从没开口说过英语),语音、语调不标准,怕开口说英语被人耻笑,渐渐地就会失去英语表达的愿望。
一些学生即使开口说英语了,在表达“卡壳”时(就是发生语言表达障碍时),也常常依赖老师帮助,难以独立的表达。
甚至,有些教师过于强调口语纠错造成信心障碍:在听说活动中,一旦发现学生在语音、语调、语法上有什么差错,就习惯于马上纠正。
这种见错就纠,甚至打断学生的讲话来纠正错误的行为不仅打断了学生的思路,影响学生完整地表达,而且长此以往,学生考虑与担心的是自己说的句子有无语法错误,过多地注意语言形式的正确性,从一开始不知道怎么说英语到担心说错英语的心理的转变,从而对口语表达产生畏难情绪,不敢开口。
语言科学ISSN1671-9484CN32-1687/G2020年7月第19卷第4期(总第107期)382—394饶平#家话音系及其特点许婉虹1林伦伦21暨南大学文学院广东广州5106322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广东广州510665提要文章描写饶平逼家话的自然地理、人文环境和语言生活状况,主要分析了饶平逼家话的声韵调系统及其语音特点。
研究发现饶平逼家话归属于粤语,保留粤语的基本特征,吸收粤东闽南方言的部分语音特点,是一种性质上属于粤方言的汉语濒危方言。
关键词饶平逼家话音系语音特点粤方言中图分类号H17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9484(2020)04—0382—131饶平管家话的自然地理和人文环境概说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位于广东省最东部,地处粤东〔2)沿海,东与福建省诏安县、平和县毗邻,北接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西与潮州市的潮安县、湘桥区,汕头市澄海区交界,南濒南海,与南澳县隔海相望。
饶平县地理坐标为北纬23°30'16"〜24°14'12"冻经116°41'12"〜117°11'16",全县总面积2227.06平方公里,包括陆域1694.06平方公里,海域533平方公里;海域海湾多,港口多,主要有潮州港、柘林港、三百门港、海山港等港口。
饶平置县于明成化十三年,设县城于弦歌都下饶堡即今三饶镇,1953年1月县城迁至黄冈镇。
饶平自置县起至清朝,隶属潮州府。
民国时期粤东地区行政区划共更名9次,饶平隶属随粤东地区行政区划更名变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饶平隶属先后变动11次:1949年12月隶属潮汕临时专员公署; 1950年2月隶属潮汕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同年10月属潮汕专员公署;1952年隶属粤东办事处,同年11月隶属粤东行政公署;1956年11月隶属汕头专员公署;1967年3月隶属汕头地区军事管制委员会,1968年3月隶属汕头地区革命委员会;1980年1月隶属汕头行政公署;1983年12月隶属汕头市;1991年12月隶属潮州市。
饶平怎么去饶洋镇最方便
饶平的县城,在饶平县境的东部,是饶平县第一大镇。
饶(平)饶(洋)公路全长60.5公里,按一级公路标准设计建造,是一条沟通饶平、饶洋两镇的交通要道,为粵东至赣闽两省边界“咽喉”要道。
自2011年动工以来,该工程按照二级公路标准建设,全长13.2公里。
项目总投资近3000万元,计划于2014年底竣工通车。
项目建成后将使饶平县城到饶洋镇的车程由原来的20分钟缩短至10分钟以内。
同时,该工程也是粵东至赣闽两省边界“咽喉”要道上一条重要交通干道和旅游干线。
该线路建成后将进一步加强两镇之间的经济。
潮州市饶平县饶洋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自评报告潮州市饶平县饶洋镇人民政府二○一四年十一月二十九日目录一、基本情况 ....................................................................................... - 1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 - 3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推进创强工作全面开展 ................. - 3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 - 3 -2、完善制度,落实责任 ......................................................... - 4 -3、营造氛围,凝心聚力 ......................................................... - 4 -(二)群策群力上下一心,夯实教育事业发展基础 ................. - 5 -1、党政重视,加大投入 ......................................................... - 5 -2、乡贤支持,注入活力 ......................................................... - 6 -3、创新机制,协调发展。
..................................................... - 6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 - 6 -1、提高待遇,稳定队伍 ......................................................... - 7 -2、师德为先,树立形象 ......................................................... - 7 -3、强化师资,提高质量 ......................................................... - 7 -4、加强管理,凝聚合力 ......................................................... - 8 -5、注重人文强管理 ................................................................. - 8 -(四)规范办学秩序,创建平安文明校园。
............................. - 8 -1、规范管理,开足课程。
..................................................... - 8 -2、德育为先,立德树人。
..................................................... - 9 -3、预防为主,保障安全。
................................................... - 10 -(五)加强教育管理,致力提高办学效益 ............................... - 10 -1、落实制度,效果明显。
................................................... - 10 -2、狠抓质量,创新提高。
................................................... - 11 -三、存在问题和今后努力方向 ......................................................... - 11 -四、自评结果 ..................................................................................... - 13 -集思广益凝心聚力迎难而上铸强镇——饶平县饶洋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自评报告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一直以来,饶洋镇党委、政府始终紧紧围绕国家、省、市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目标要求,大力实施科教兴镇战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调整学校布局,整合教育资源,优化办学条件,建立了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到成人教育的比较完整而又协调发展的教育体系,推动全镇教育走上规范化、均衡化、优质化、现代化的发展轨道,使全镇教育事业迈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
现对照《广东省教育强镇(乡、街道)督导验收方案》的督导验收指标体系,对我镇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工作情况作如下自评报告:一、基本情况饶洋镇地处饶平县北部山区,东与福建省诏安县交界,北与上饶镇连接,西与大埔县接壤,南与新丰、建饶镇毗邻,总面积87.4平方公里。
饶洋镇境内东西为山脉,中间为带状河谷小平原。
黄岗河自北向南穿越全境。
2014年辖25个村委会,1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68942人,其中畲族391人。
我镇境内山清水秀,峰峦叠翠,溪流交错,山塘水库广布,自然景观优美,人文底蕴丰厚。
饶洋镇境内东西为山脉,中间为带状河谷小平原,黄冈河自北向南穿越全境。
最高峰为西岩上尖髻,海拔1256米。
年平均气温22.3度,年平均降水量1650毫升。
镇内拥有粤东唯一一个少数民族—畲族,村内泰和楼保存较为完好,属袖珍型围楼,也是客家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的配合体现,因泰和楼历史价值较高,目前正在积极申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此外,赤棠村新彩楼是饶平境内楼层最多、最高的土楼,该楼已于2002年7月被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近年来,饶洋镇委、镇政府在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地区经济,确保全镇经济健康较快发展的同时,始终坚持实施科教兴镇战略,着力加强基础教育工作,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积极改善办学条件,目前已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为一体化的教育体系,形成了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广泛扶教助学,教育事业逐步走上了规范化、现代化的发展轨道。
完善学校基础设施及配套建设,改善了办学条件,优化了教学环境。
目前,全镇共有完全中学1所,初级中学1所,中心小学1所,农村小学13所,中心幼儿园2所。
全镇在校学生共7901人,其中高中生2037人,初中生1494人,小学生2708人;在园幼儿1662人;全镇中小学教师人数512人。
均衡发展的教育体系,为我镇全面铺开创建教育强镇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镇党委、政府一直以来都把“加强教育投入,造福饶洋人民”作为党政的主要工作目标之一。
自启动创强工作以来,我镇坚持主动创强,加强领导,群策群力,认真对照上级的考评标准,加大投入,真抓实干,全力以赴推进创强各项工作,形成了优先发展教育,争创教育强镇的共识与合力。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推进创强工作全面开展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饶洋镇历届党政领导班子都十分重视教育,认真贯彻实施《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等法律法规,秉承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采取了一系列促进教育发展的有效措施,为全镇教育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4年,我镇制定了《中共饶洋镇委、饶洋镇人民政府关于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的决定》,明确提出了把饶洋镇建设成教育强镇的奋斗目标,并对全镇教育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教育发展水平的提升等进行全面规划。
提出创建教育强镇以来,镇党委、政府把发展教育事业摆在重要的议事日程,依法履行职能,不断加强领导,积极谋划创强各项工作,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效益。
为切实加强对创强工作的领导与协调,镇成立了以镇委书记为组长,镇长为常务副组长的“饶洋镇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工作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创强”实施工作,从镇有关部门、中小学抽调业务专、素质高、经验丰富的干部、教师充实各小组人员力量,负责“创强”具体工作,明确职责分工,责任到人。
领导小组制订了《饶洋镇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实施方案》,细化并落实工作责任。
2、完善制度,落实责任为了进一步加强教育管理,强化责任意识,镇政府建立一系列的相关制度。
一是每年定期召开教育工作会议,研究和部署教育工作,谋求教育的发展;不定期召开教育专题会议,研究和解决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二是建立镇领导班子与学校、村(居)委挂钩联系制度,镇委书记、镇长、分管教育的副镇长或党委委员经常深入各村各学校调研,对教育问题进行现场办公,及时为学校排忧解难;明确工作职责,落实责任,将驻村工作与干部年度考核挂钩。
3、营造氛围,凝心聚力我镇通过深入宣传、广泛动员,充分调动干部、群众、乡贤参与创强工作的积极性,使创强工作深入人心,形成干群齐心协力推动教育事业的良好氛围。
一是加强宣传,营造全民“创强”良好氛围。
我镇充分利用板报、标语、横幅等形式,大张旗鼓地开展创建教育强镇宣传工作,使创强工作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达成共识,全镇形成了全民关心,人人参与,共同为创建工作出力的良好氛围。
二是召开全镇创强工作会议,凝聚力量攻坚克难。
镇委镇政府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召开动员会、推进会、协调会等性质的工作会议,明确阶段性的目标,团结中坚力量攻坚克难。
创强工作一开始,镇党政主要领导便主持召开了饶洋镇创建省教育强镇动员大会。
会上,镇政府把创强任务分解到各村各部门,确保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迅速将辖区的力量团结到创强工作中。
(二)群策群力上下一心,夯实教育事业发展基础1、党政重视,加大投入我镇是典型的山区镇,镇级财政基础薄弱,但镇委、镇政府立足长远,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努力克服种种困难,多方筹集资金,优先增加对教育的投入,全力支持教育,全力改善办学条件,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做到“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教育部门的关怀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我镇共投入近2000万元,对全镇中小学进行改建、扩建,充实教学设施设备,突破基础设施薄弱的瓶颈。
其中,饶平四中修缮了两个学校大门、围墙、学生食堂、学生宿舍楼、电教设备、教学楼、建设规范化操场,新建校园宣传栏和学校围墙,添置仪器设备、图书等一批,更新办公设备一批;饶洋中学修缮教师办公楼、学校大门、校道、师生食堂、学校图书馆;镇级14所小学都对功能室、教学楼进行修缮并配置了电脑、电教平台等设施;另外,经多方筹措资金,顺利把大埔背小学和岗下小学改建为第一、第二幼儿园;完善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的设施配套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