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面半刚性基层-讲义
- 格式:ppt
- 大小:1.45 MB
- 文档页数:24
道路半刚性基层的设计与施工,多图文全面详解在路面基层中,半刚性基层具有一定的刚度而且扩散能力强,同时具有比较良好的抗拉、抗疲劳翘度和水稳特性,这些特点使得路面基层受力良好,保证了基层的稳定性,但半刚性基层的收缩开裂引起的沥青路面的反射性裂缝普遍存在。
半刚性基层在设计与施工中都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一、半刚性基层简介与病害半刚性基层在具有显著技术、经济优势的同时,存在下列突出问题:1、抗裂性不足导致面层反射裂缝:2、冲刷能力不足导致面层唧浆、松散:3、强度不足导致面层疲劳破坏:4、基层简介:△半刚性基层问题1——反射裂缝△基层问题2——强度与松散△基层问题3——离析分层△基层问题4——多层层间连接难题二、配合比设计《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设计底基层为悬浮密实结构基层为骨架密实结构——防裂《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设计底基层和基层都为悬浮密实结构底基层——级配碎石设计:硬石质岩挖方段,厚20cm;压实度≥96%;弯沉≤165,评价整体性,测量时机;必须悬浮密实结构,否则难以成型级配碎石底基层:及时施工水稳基层,大雨冲刷细料易破型,重车易压翻设计——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新规范养生温度为20±2℃ ,与水泥混凝土相同;老规范南方为25±2℃,强度相比为1.18倍水稳基层设计:新规范基层:骨架有余,密实不足,不宜采用级配中值,宜0.075、4.75、9.5采用上限,偏细水稳级配设计:为方便备料,底基层31.5mm通过率宜为100%。
三、拌合工艺最大筛孔:可统一31.5mm,简化备料建议3级规格:1# 13.2mm~31.5mm2# 4.75mm~13.2mm3# <4.75mm筛孔:32mm、15mm、5mm。
可按4级规格:1# 19mm~31.5mm2# 9.5~19mm3# 4.75~9.5mm4# <4.75mm筛孔:32~33、20、10、5mm。
半刚性基层路面名词解释半刚性基层路面1、半刚性基层路面的特点是:高速行车状态下结构表现为结构底层半刚性基层出现剥落而面层整体性仍保持良好的路面。
2、半刚性基层路面的应用及施工工艺原则是:由于半刚性基层厚度较薄,要求在摊铺时作为平整度控制的重要指标,避免出现波浪和凹陷。
应采用两台摊铺机并列作业进行摊铺;两段之间拼缝采用搭接;加强混合料拌和过程中的含水量控制;当发现混合料温度不足时,应及时提高拌和机的出料温度;由于半刚性基层结合料的强度低于基层材料的强度,所以其表面不允许出现车辙现象。
3、半刚性基层上的面层允许横向裂缝宽度和纵向裂缝间距与下承层一致。
4、半刚性基层设计包括单层及双层两种情况。
5、半刚性基层路面面层厚度一般为0.8m-1.5m。
6、半刚性基层在正常使用时承载能力较低,因此,需进行防冻处理。
7、半刚性基层路面的面层主要是指改性沥青的表面层,或半刚性基层表面加铺罩面层的上面层。
8、基层应坚实、平整、干燥、洁净,无油污和其他杂物,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能够承受车辆的重复荷载作用。
9、沥青混凝土面层结构组成一般分为面层、基层和垫层三部分。
10、半刚性基层路面属于二级公路范畴,一般在中小城市或者县乡道路中常见。
11、由于半刚性基层材料内部的孔隙率大于混合料表面的孔隙率,因此,沥青混合料在摊铺时难以压实到位,容易产生推移、拥包等缺陷。
12、半刚性基层的面层应根据行车道各部分的不同类型,确定相应的结构形式,以保证路面表面层的平整度和横坡。
13、半刚性基层的结合料粒径分布在2mm以上时,这种基层称为细粒式半刚性基层。
14、半刚性基层的沥青混合料通常采用连续级配,即采用不同粒径组成的沥青结合料,如粗粒式沥青混合料。
15、沥青混合料应选用延度大、强度高、粘附性能好、塑性变形小的矿料级配,集料应选用棱角清晰、级配均匀、洁净的天然砂砾,禁止采用风化石、风化岩石和有机质含量大的石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