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经济学 第一章 公共部门的经济活动
- 格式:ppt
- 大小:243.50 KB
- 文档页数:41
公共经济学复习知识点第一章公共部门的经济活动一、什么是公共经济学及研究对象研究市场经济下政府的经济职能、经济作用、公共干预(主要是政府);微观、宏观经济学中有关政府职能作用的理论延伸、深化、具体化;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政府的运作二、资源最优配置的原则A、效率原则:市场机制B、公平原则:社会价值判断C、稳定原则,经济的正常运行(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三、帕累托效率:如果某个经济达到了这样一种状态,以至于一个人的福利不可能再变得更好,除非使其他至少一个人的福利变得更坏时,社会福利就不再有改善的可能,这就达到帕累托最优。
在不使B福利减少的情况下增加了A的福利,这称为帕累托改进。
帕累托最优产生的市场条件是完全竞争市场,效率的实现条件:MSB=MSC四、不完全竞争市场的成因MSC≠MPB;对公共物品的享用;垄断和寡头的出现;信息不对称考虑与经济效率无关的事项五、政府的经济职能一是资源配置职能。
A、地区间的配置:我国沿海地区与内地的资源配置B、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之间的配置C、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的配置,公共部门产出的机会成本,是牺牲了的私有部门产出D、消费与投资之间的配置。
方式:财政支出、财政补贴、政府采购。
手段:A、财政措施:公共支出,财政补贴,政府购买B、非财政支出:金融措施,法令法规。
二是收入分配职能。
政府调节收入分配的目标是平等与激励,政策手段:财政措施,税收与收入转移制度;非财政措施,如最低工资法。
三是经济稳定的职能。
政府稳定经济的政策措施:1.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1)预算的杠杆作用(2)预算的内在反应2. 货币控制3.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结合4、道义上的劝告。
第二章外部效应一、外部效应对资源配置的影响?(先讲概念,然后是影响,最后是解决)外部效应就是指未在交易价格中得到反映的经济交易成本或效益。
正的外部性,亦称外部效益或外部经济,指的是对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者所带来的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经济效益。
公共经济学第一章公共部门的经济活动1.公共经济(公共财政):就是围绕公共部门经济活动而发生的收入与支出。
2.帕累托效率:经济活动上的任何措施,都应该使“得者的所得多于失者的所失”,或者从全社会看,“宏观上的所得要大于宏观上的所失”。
它的意义:是为实行市场经济的社会提供了一种合理配置资源的理想状态。
3.社会边际效益:简称MSB,是指人们对该种物品或服务的消费量每增加一个单位所增加的满足程度。
4.社会边际成本:简称MSC,指的是每增加一个单位该种物品或服务的生产量所需增加的资源消耗的价值。
5.公共物品或服务:是向整个社会共同提供的,全体社会成员联合消费,共同受益,即它具有效用的非可分割性、消费的非竞争性和受益的非排他性。
6.社会公共需要:指的是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或以整个社会为单位而提出的需要。
7.公共的悲剧:形容的是这样一种情况:在一个经济社会中,如果有公共物品或服务存在,“免费搭车者”的出现就不可避免;但如果所有的社会成员都成为免费搭车者,最后的结果则是没有一个人能享受到公共物品或服务的好处。
8.免费搭车者:是对那些寻求不付任何代价而又得到效益的人的一种形象性的说法。
9.公共财政职能:就是在个人之间以及眼前与长远利益之间合理配置资源,以实现全体社会成员的公共利益最大化。
10.资源配置效率:即任何重新调整都不可能在不使其他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而使任何一人的境况更好,那么这种资源配置的状况就是最佳的,也就是具有效率的。
11.社会总效益:简称TSB,是指人们从消费一定量的该种物品或服务中所得到的总的满足程度。
12.社会总成本:简称TSC,指的是为生产一定量的物品或服务所需消耗的全部资源的价值。
13.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大化即“帕累托效率”的条件是:配置在每一种物品或服务或劳务上的资源的社会边际效益均等于其社会边际成本。
用公式表示:MSB=MSC。
14.市场经济:我们所生活的经济制度环境叫作市场经济。
15.完全竞争条件下的资源配置,其必要条件是:(1)所有的生产资源都为私人所有;(2)所有的交易都在市场上发生,并且每一市场都有众多的购买者和销售者;(3)没有任何购买者和销售者能够单独操纵价格;(4)购买者和销售者都可享有充分的信息;(5)资源可充分流动并且可无任何阻碍地流向任何使用者。
公共经济学第一章公共部门的经济活动概念;公共经济学:是一门关于公共部门——亦称政府部门——经济活动的科学。
或者说,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公共部门经济活动的规律性。
1.1资源配置效率:含义与条件经济学的核心问题在于如何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
在经济学家看来,社会资源的配置状况是否具有效率是最重要的。
那么应当如何把握资源配置效率的含义和条件呢?1.1.1效率的含义:帕累托效率概念;帕累托效率准则:由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尔弗雷多·帕累托(1848—1923)做出的。
如果社会资源的配置已经达到这样一种状态,即任何重新调整都不可能在不使其他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而使任何一人的境况更好,那么,这种资源配置的状况就是最佳的,也就是具有效率的。
如果达不到这种状态,即可以通过资源配置的重新调整而使得某人的境况变好,而同时又不使任何一人的境况变坏,那就说明资源配置的境况不是最佳的,也就是缺乏效率的。
实际上,在现实生活中,帕累托效率是不可能完全实现的。
帕累托效率准则的意义,只不过是为实行市场经济的社会提供了一种合理配置资源的判断标准。
所以,可以将帕累托效率准则的实际含义解释为:经济活动上的任何措施,都应当使“得这所得大于失者所失”,或者从全社会看,“宏观上的所得要大于宏观上的所失”。
如果做到了这一点,资源的配置就可说是具有效率的。
1.1.2效率的实现条件:MSB=MSC概念;社会总效益(TSB):指人们从消费一定量的该种物品或服务中所得到的总的满足程度。
社会边际效益(MSB):指人们对该种物品或服务的消费量每增加一个单位所增加的满足程度。
社会总成本(TSC):指的是为生产一定量的物品或服务所需消耗的全部资源的价值。
社会边际成本(MSC):指的是每增加一个单位该种物品或服务的生产量所需增加的资源消耗的价值。
测定方法:1)社会边际效益可以通过人们为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物品或服务的消费量所愿付出的货币最高额来测定。
2)社会边际成本可以通过为补偿因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物品或服务的生产量所消耗的资源价值而需付出的货币最低额来测定。
公共经济学高培勇版重点第一章:公共部门的经济活动1 . 分析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三个特性。
1 . ) 效用的非可分割性是指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效用为一个整体,向整个社会共同提供的,具有共同受益或联合消费的特点。
其效用为整个社会的成员所共享,而不能将其分割为若干部分,分别归属于某些个人或企业享用。
2 . ) 消费的非竞争性是指某一个人或企业对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享用,不排斥、妨碍其他人或企业同时享用,也不会因此而减少其他人或企业享用该种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数量或质量。
增加一个消费者不会减少任何一个人对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消费量,或者说,增加一个消费者,对供给者带来的边际成本等于零。
3 . ) 受益的非排他性指在技术上没有办法将拒绝为之付款的个人或企业排除在公共物品或服务的受益范围之外。
或者说,公共物品或服务不能由拒绝付款的个人或企业加以阻止,任何人都不能用拒绝付款的办法,将其所不喜欢的公共物品或服务排除在其享用品范围之外。
2 . 政府经济活动的范围如何界定?政府的经济活动范围:市场失灵的领域,即是政府经济活动的范围,或政府发生作用的范围,只要有社会公共需要,即为政府的职能范围。
一般为:1 . ) 生产或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
2 . ) 调节收入分配。
3 . ) 促进经济稳定发展。
3 . 公共财政的主要职能及其必要性。
一、资源配置职能公共财政具有资源配置职能的原因:1. ) 公共物品或服务的存在2. ) 外部效应的存在3. ) 不完全竞争状态的存在二 . 调节收入分配职能原因:1. ) 客观上存在分配不公现象2. ) 客观上要求有一种有助于实现公平目标的再分配机制3. ) 市场机制的框架内, 有效的再分配很难完成, 原因:( 1) 市场机制与公平分配机制相悖( 2) 社会上存在的私人慈善机构作用有限, 缺乏统一性, 有时互有冲突.4. ) 公共财政具有收入再分配的手段和条件:( 1) 征税( 2) 转移性支出三.促进经济稳定发展职能原因:1. ) 市场经济不能自动、平稳地向前发展。
完整版)公共经济学复习知识点公共经济学复知识点第一章公共部门的经济活动一、公共经济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公共经济学研究市场经济下政府的经济职能、经济作用、公共干预(主要是政府);延伸、深化、具体化了微观、宏观经济学中有关政府职能作用的理论;并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政府的运作。
二、资源最优配置的原则资源最优配置原则包括效率原则、公平原则和稳定原则。
效率原则的实现需要市场机制;公平原则需要社会价值判断;稳定原则需要经济的正常运行,如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三、帕累托效率___效率是指某个经济达到了这样一种状态,以至于一个人的福利不可能再变得更好,除非使其他至少一个人的福利变得更坏时,社会福利就不再有改善的可能。
帕累托改进是指在不使B福利减少的情况下增加了A的福利。
___最优产生的市场条件是完全竞争市场,实现条件为MSB=MSC。
四、不完全竞争市场的成因不完全竞争市场的成因包括MSC≠MPB、对公共物品的享用、垄断和寡头的出现、信息不对称以及考虑与经济效率无关的事项。
五、政府的经济职能政府的经济职能包括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和经济稳定职能。
资源配置职能包括地区间的资源配置、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之间的配置、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的配置以及消费与投资之间的配置。
收入分配职能旨在实现平等与激励,政策手段包括财政措施、税收与收入转移制度以及非财政措施。
经济稳定职能的政策措施包括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货币控制、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结合以及道义上的劝告。
第二章外部效应一、外部效应对资源配置的影响外部效应是指未在交易价格中得到反映的经济交易成本或效益。
正的外部性,也称为外部效益或外部经济,指的是对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者所带来的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经济效益。
负的外部效应,也称为外部成本或外部不经济,指的是对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者所带来的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成本费用。
外部效应对资源配置的影响需要通过解决方案来解决。
【教学目的】知识目标:1、公共经济学的定义及发展2、效率、帕累托效率、效率实现的条件3、市场失灵的表现4、完全市场竞争的必要条件4、公共财政的职能能力目标:1、能运用边际分析的方法计算资源配置效率的实现条件第一节公共经济学的概述一、什么是公共经济学(一)公共经济学的定义西方经济学把所有经济主体分为两大类:公共部门、私人部门,前者是指政府及其附属物,后者是指企业和家庭。
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和家庭,都以各自的方式参与国民经济的运行,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发展。
但它们的行为方式和目的却不一样。
企业和居民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为目标,有强烈的利益动机,行为方式也自然是以有利于自己的方式进行。
政府却与此不同,它主要是为了社会目标而存在。
当然政府的经济活动不能完全忽视收益和成本,但它更多的是考虑社会公正和公平。
市场由于信息不对称、公共产品、垄断、外部性等原因,会出现失灵的现象。
如何弥补市场失灵的重担自然就落到了政府的身上,政府可以弥补市场的失灵与不足。
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政府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提供公共服务、维护市场秩序、影响收入分配、优化资源配置、稳定宏观经济等。
(二)公共经济学的特征1、公共经济学是主要研究政府及其行为的学科。
政府与市场也同样存在着失灵的现象,因此就需要对政府的行为进行科学的研究。
公共经济学就要解决此类问题,即政府为什么要干预经济生活?什么时候干预?怎样干预?政府从事经济活动的范围、方式、途径和效果是什么?2、公共经济学是以经济学的方法来研究政府经济行为。
人们研究政府可以从许多角度来进行,比如从社会学的角度,从政治学的角度等。
但是,经济学认为人们是通过理性的利己主义行为、利用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在商品货币关系中完成自己的交易行为,政府所起的作用是服务性的,政府是服务性的政府。
3、公共经济学更加注重对实际问题的研究。
公共经济学研究提供公共物品、政府价格管制、外部性与政府行为、政府政策与经济自由度、寻租等问题时,采用了大量的方法。
公共经济学第1章公共部门的经济活动一、公共经济:研究政府部门经济经济活动的规律性,别称公共财政学。
二、帕累托效率:帕累托最优是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理想状态,即假定固有的一群人和可分配的资源,从一种分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的变化中,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也不可能再使某些人的处境变好。
换句话说,就是不可能再改善某些人的境况,而不使任何其他人受损。
三、社会总效益(TSB):人们从消费一定量的该种物品或服务中所得到的满足程度。
四、社会边际效益(MSB):人们对该种物品或服务的消费每增加一个单位所增加的满足程度。
五、一种物品或服务的社会边际效益,随其数量的增加而倾向减少。
六、社会总成本(TSC):生产一定量的物品或服务所需消耗的全部资源价值。
七、社会边际成本(MSC):每增加一个单位该种物品或服务的生产量。
一种物品或服务的社会边际成本,随其数量的增加而倾向于增加。
八、帕累托效率的条件是:配置在每种物品后服务或劳务上的资源的社会边际效益均等于其社会边际成本。
即为:MSB=MSC。
结论:一种具有效率的经济制度,可使其全社会的资源配置满足这样一钟条件,即每一种物品或服务的社会边际效益均等于其社会边际成本。
九、公共物品或服务:是指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效用为一个整体,向整个社会共同提供的,具有共同受益或联合消费的特点。
其效用为整个社会的成员所共享,而不能将其分割为若干部分,分别归属于某些个人或企业享用。
十、免费搭车者:即消费者在自利心理的诱惑下,将试图不需要由自己提供公共产品或者不必由自己为公共产品提供付费,而希望坐享他人提供公共产品.由于消费时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使得这类产品只要由人提供了,则其效应所及范围内,人们都是天然能够消费的而不管它是否为其消费提供了成本费用.十一、公共财政职能:公共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通过政府的收支活动,集中一部分社会资源,用于履行政府职能和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经济活动。
职能包括经济职能和政治职能,比如社会资源配置,社会保障,满足人民物质文化需要。
第一章公共部门的经济活动1、公共经济学含义:1)研究国民经济体系中公私部门分工结构的科学。
2)研究政府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学科。
3)关于公共部门-亦称政府部门-经济活动的科学。
2、帕累托效率:如果社会资源的配置已经达到这样一种状态,即任何重新调整都不能在不使其他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而使任何一人的境况更好,那么,这种资源配置状态是最有效率的。
3、市场失灵的成因:市场势力(垄断、自然垄断等)市场残缺(因公共产品、外部性、信息不对称等导致的市场不存在问题)市场能力不足(分配不公平、经济波动、优值品或劣值品等)垄断的鉴别与治理:垄断的鉴别(潜在竞争者、替代品、产品的流动性)治理(反垄断立法、征收超额税收、公共定价)财政政策的职能: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第二章外部效应1、外部效应:外部效应就是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经济交易成本或效益。
;指个人追逐私利的行为可能会对社会或他人造成损害(或受益),外部性是因产权不明晰造成的。
正的外部效应:亦称外部效益或外部经济,指的是对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者所带来的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经济效益。
负的外部效应:亦称外部成本或外部不经济,指的是给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者所带来的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成本费用。
为什么外部效应会使市场的结果无效率:外部效应指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生产者或者消费者的活动对其他生产者或消费者带来的非市场性影响。
这种影响可能是有益的,也可能是有害的,有益的影响被称为外部效益,外部经济性,或正外部性;有害的影响被称为外部成本外部不经济性,或负的外部性。
通常指厂商或个人在正常交易以外为其他厂商或个人提供的便利或施加的成本。
市场无效率就是由于外部效应的有害影响造成的。
解决外部性私人方法:1)道德规范和社会约束2)慈善行为3)将不同类型经营结合在一起4)利益双方签订合同;(前提:产权可以得到界定,交易成本较低)解决外部性公共政策:1)命令与控制政策:直接管制;2)市场为基础的政策:庇古税和补贴,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3)其他政策:技术政策,专利法第三章公共物品或服务1、私人产品特性:1)效用的可分割性2)消费的竞争性3)受益的排他性;私人产品也可以分成两类,即纯私人产品和俱乐部产品。
1第一公共部门的经济活动1-1 资源配置效率的含义及实现的条件1-2 市场失灵:社会公共需要目录1-3 公共部门的职能什么是公共经济学•公共经济学是一门关于公共部门,亦称政府部门经济活动的科学。
含义•是公共部门经济活动的规律性。
研究对象•围绕公共部门经济活动的收入和支出。
一条主线•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的评判,分析市场机制的缺陷,给出社会公共需要的概念,揭示公共部门经济活动的必要性。
基本线索1-1资源配置效率的含义及实现的条件一、效率的含义:帕累托效率0102经济学意义上的效率是指资源配置已达到这样一种境地,无论作任何改变都不可能使一部分人受益而没有其他的人受损。
也就是说,当经济运行达到了高效率时,一部分人处境改善必须以另一些人处境恶化为代价,这种状态被称为“帕累托最优”或“帕累托有效”。
无效率状态如果达不到这种状态,即可以通过资源配置的重新调整而使得某人的境况变好,而同时又不使任何一人的境况变坏,那就说明资源配置的状况不是最佳的,也就是缺乏效率的。
二、经济效率实现的条件:局部均衡分析收益指人们从消费一定量的该种产品中所得到的总的满足程度。
Total Social Benefit指人们对该种物品或服务的消费量每增加一个单位所增加的满足程度。
Marginal Social Benefit 指人们为生产一定量的物品或服务所需消耗的全部资源价值。
Total Social Cost 指人们对该种物品或服务的消费量每增加一个单位所增加的资源消耗的价值。
Marginal Social Cost 成本社会总收益(TSB )社会边际收益(MSB )社会总成本(TSC )社会边际成本(MSC )Figure 1.1 最佳产量的决定TSB MSC MSB价格、效益和成本(元) 钢笔的产量(支)0 A B 社会总效益和成本1.50 = P* Q* Q* = 15,000 E Q 1= 10,000 2.00 = P 1.00 = P 2B A Q 2 = 20,000C D TSCZTSB –TSC社会边际收益(MSB)=社会边际成本(MSC)1-2市场失灵:社会公共需要一、完全竞争条件下的资源配置所有的生产要素都为私人所有所有的交易都在市场上发生,并且每一市场都有众多的购买者和销售者没有任何购买者或销售者能够单独操纵价格购买者和销售者都可享有充分的信息资源可充分流动并且可无任何阻碍地流向任何使用者完全竞争的必要条件:如何实现资源配置P=MPB=MPC=MSB=MSC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处于这一经济制度环境中的所有资源的配置达到了最佳状态,即实现了帕累托效率。
公共经济学内容提纲第一章公共部门的经济活动1.1资源配置效率:含义与条件1.资源配置效率的含义按照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的理论,如果社会资源的配置已经达到这样一种状态,即任何重新调整都不可能在不使其他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而使任何一人的境况更好,那么,这种资源配置的状况就是最佳的,也就是具有效率的。
这就是著名的“帕累托效率”准则。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帕累托效率是不可能完全实现的,它只是为市场经济提供了一种最合理配置资源的理想状态。
按照这一准则,只要经济活动上的任何措施可以使“得者的所得多于失者的所失”,或者从全社会看,“宏观上的所得大于宏观上的所失”,资源配置就可以说是具有效率的。
2.社会总效益与社会边际效益社会总效益(TSB)是指人们从消费一定量的某种物品或服务中所得到的总的满足程度。
社会边际效益(MSB)是指人们对某种物品或服务的消费量每增加一个单位所增加的满足程度。
社会边际效益可以通过人们为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物品的消费量而愿付出的货币最高额来测定。
一种物品的社会边际效益随其数量的增加而倾向于减少。
社会边际效益是社会总效益曲线上任意一点的斜率。
3.社会总成本与社会边际成本社会总成本(TSC)是指为生产一定量的某种物品所需要消耗的全部资源的价值。
社会边际成本(MSC)是指每多生产一个单位某种物品所增加的资源消耗的价值。
社会边际成本可以通过为补偿因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物品的生产量所消耗的资源价值而需付出的货币最低额来测定。
一种物品的社会边际成本随其数量的增加而倾向于增加。
社会边际成本是社会总成本曲线上任意一点的斜率。
4.资源配置效率的实现条件资源配置效率的实现条件可以运用边际分析的方法直接给出,即社会边际效益等于社会边际成本(MSB=MSC)。
据此,可以将评判一种经济制度是否具有效率的标准定义为:全社会的资源配置状况满足这样一种条件,即每一种物品或服务的社会边际效益均等于其社会边际成本。
1.2市场失灵:社会公共需要1.完全竞争市场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能够使资源配置达到最有效率的状态,其必要条件是:所有的生产资源都为私人所有;所有的交易都在市场上发生,并且每一市场都有众多的购买者和销售者;没有任何购买者或销售者能够单独操纵价格;购买者和销售者都可以享有充分的信息;资源可以充分流动并且可以无任何阻碍地流向任何使用者。
第一章公共部门经济活动1什么是社会公共需要?是相对于私人个别需要而言的.指的是社会作为那个一个整体或以整个社会为单位而提出的需要。
具有的特征:1)整体性2)集中性3)强制性2政府经济活动的范围是如何界定的?以社会公共需要为标尺来界定政府经济活动的范围,市场机制发生失灵的领域,正是需要政府部门发挥作用的范围。
市场机制失灵的原因:1)价格信号并非总是能充分反映社会边际效益和社会边际成本。
2)收入分配不公市场经济中的政府经济活动:生产或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经济稳定发展3公共财政要担负哪些职能?a 资源配置职能:原因:1)公共物品或服务的存在2)外部效应的存在3)不完全竞争状态的存在b 调节收入分配职能原因:收入分配不公现象的存在c 促进经济稳定发展职能原因:自发的市场经济并不能自行趋向于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适度的经济增长4简要解释MSB=MSC的含义?MSB:社会边际效益,人们对某种物品或服务的消费量每增加一个单位所增加的满足程度,人们为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物品的消费量而愿付出的货币最高额测定。
MSC:社会边际成本,人们对某种物品或物品的生产量每增加一个单位所需增加的资源耗费的价值,以为补偿因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物品的生产量所消耗的资源价值而需付出的货币最低额测定。
MSB=MSC是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大化即帕累托效率的条件:配置在每一种物品或服务或劳务上的资源的社会边际效益等于其社会边际成本。
第二章外部效应1什么是外部效应?外部效应是指某些个人或企业的经济行为影响了其他人或企业,却没有为之承担应有的成本费用或没有获得应有的报酬的现象,即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经济交易成本或效益。
2举例说明负的外部效应与正的外部效应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
负的外部效应:带有负的外部效应的物品或服务的价格,不能充分反映用于生产或提供该种物品或生产要素的社会边际成本。
事例:纸张生产——污染环境——第三者成本(利益受损)正的外部效应:带有正的外部效应的物品或服务的价格,不能充分反映该种物品或服务所能带来的社会边际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