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植物地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植物地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植物地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植物地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植物地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章植物分类类群、演化与地球环境

1、双受精现象:种子里的胚由花粉管中的一个精子与胚囊中的卵细胞结合发育而成,而胚乳由另一个精子与胚囊里两个中央细胞结合发育而成,这就是双受精现象。P15

2、个体发育:是指某种生物从其生命的某个阶段开始,经过萌发、生长、分化、发育、成熟和生殖等一系列形态和生理的发展变化,再出现和开始那个发育阶段相同的第二代的全过程。P15

3、系统发育:是指一种生物,或一个生物类群,在地球上的发生、发展演化和衰亡的历史过程。P16

第二章植物区系空间分异与环境演变

植物区系:是某一地区,或者是某一时期、某一分类群、某类植被等所有植物种类的总称。P26

第三章植物生活与环境——植物生态类群的分化

1、生态因子:指环境中对植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因子,如光照、温度、水分等。P74

2、生态因子的分类:(1)、非生物因子:①、气候因子:光、温度、降水、风等。

②、土壤因子:土壤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③、地形因子:海拔高度、坡向、坡度、坡位、坡形等。(2)、生物因子:①、植物因子:植物之间的机械作用、共生、寄生、附生等。②、动物因子:摄食、传粉、践踏等。③、人为因子:垦殖、放牧、采伐等。P74

3、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⑴、直接作用:光照条件直接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水分条件是植物水分代谢活动的主控因子,温度条件直接影响植物的一切生理过程,营养条件则与植物有机质形成、转化密切相关。光、温、水与营养是影响植物生命活动的最直接的基本生态因子,称为生存条件。当环境中某种生存条件出现异常变化,便会直接抑制植物生命活动或威胁植物生存,这种现象称为环境胁迫。⑵、间接作用: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和地形因子的各种特性影响光、温、水与营养等生存条件的分布与组合,从而影响植物的生命活动与分布。动物啃食、寄生、风、火、土壤侵蚀等部分或全部地破坏植物的现象,称为干扰。⑶、阶段性:生态因子对植物具有阶段性,是由生态环境的规律性变化所造成的。⑷、补偿性:某一因子因其在量上的不足,所以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依靠另一因子的加强而得到调剂和补偿,获得相似的生态效应。P75

4、植物对光强的适应机制:阴生植物的叶面积较大、叶比重较高、叶片大而薄、叶细胞排列疏松、栅栏组织不发达且细胞较短、叶片被毛少、叶片与入射光夹角较小、气孔经常开放、枝叶茂密、枝下高较低,这些特征提高了光的利用率、增大了光的截获面积、减少了反射率,因而有利于在弱光下进行光合作用。阳生植物常具有小而厚的叶片、叶细胞排列紧密、栅栏组织发达且细胞细长、海绵组织细胞稀少、叶绿体小而多、叶片被毛多、叶片与入射光夹角较大、枝叶稀疏、枝下高较高,有利于适应强光及其带来的高温、干旱条件。P88

5、积温:日平均温度与天数的乘积,也称>0℃积温。P99

6、有效积温:生物学零度以上的日平均温度的累加,称为有效积温。P100

7、冻害:指发生于零下低温,植物细胞结冰受伤害的现象;冷害:起源于热带的植物遇到零度以上的低温也会受害,称为冷害。P102

8、物理性干旱:土壤含水量越低,土壤水势越低,土壤有效水越少,植物吸水越困难,从而不能满足植物生长需要,称为物理性干旱。生理性干旱:尽管土壤水分较多,但是土壤溶液浓度高,降低了土壤渗透势,导致土壤水势比植物水势低,植物不仅不能从土壤中吸水,反而脱水的现象,称为生理性干旱。P114 9、旱生植物:旱生植物借助形态、结构、生理和生长特性,在干旱条件下能长期忍受干旱,并且能保持水分平衡和正常生长发育。适应干旱的途径主要有两条:即减少水分丢失、或者提高水分吸收与储存能力。常见类型有:肉质旱生植物,硬叶旱生植物,软叶旱生植物,微叶和无叶强旱生植物。P118

10、水体富营养化:是指由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过多所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包括天然富营养化和人为富营养化。特征: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物质富集,藻类、其他浮游生物和浅水有根植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被耗含量下降,最终造成许多藻类和其他生物大量死亡,水质恶化。占优势的浮游生物颜色不同,水面往往呈现出蓝色、红色、棕色、乳白色等,这种现象在江河湖泊中称为“水华”,在海洋中称为“赤潮”。P138

11、生活型系统:P160

12、生长型系统:就是以植物营养器官的多方面形态生长特征来划分植物生活型,如茎的形态、分枝、木质化程度,叶形的大小、质地、换叶方式、着生特点等。P162

13、植物生活史与适应策略:生活史类型:一年生植物、多年生草本植物、乔木和乔木状植物等。生殖策略:r—选择和k—选择P166

14、CSR策略P168

第四章植物群落

1、植物群落的空间结构和植物环境的关系:P174

2、层片:属于某一生活型的植物,有相当的数量,在群落中占据一定的空间,所形成的特定结构就叫做层片。是植物群落的结构部分,具有一定的生活型组成和空间分布特点,形成特殊的小环境。P179

3、重要值:从株数、胸径和频度来进行统计,根据相对密度、相对频度和相对显著度的综合,即这三项指标之总和等于一个常数。这样可以把三个不同性质的特征,综合成一个数值,而每一个植物种在群落中的重要性可从这个数值的大小显示出来。P186

4、高斯定理:在某生境中若两个种群对有限资源的需求完全一样,便必然导致相互排斥的竞争,最终淘汰其中一种,此现象称之为高斯定理。P190

5、生态位:将一个生物单位的生存条件总集合体称为生态位。基础生态位:是生物潜在的生态位而不一定真正占有。现实生态位:适应性总和。P192

6、优势种:指群落中占优势的种类,它包括群落每层中在数量、体积上最大、对生境影响最大的种类。建群种:群落主要层的优势种,称为建群种。P194

7、植物群落演替:演替:是指在某个地段上一个植物群落被另一个植物群落代替的过程。演替和波动的关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两者总是同时发生。P200

8、温带淡水中的演替系列:⑴沉水植物群落阶段;⑵、浮水植物群落阶段;⑶、挺水植物群落阶段;⑷、湿生草本植物群落阶段;⑸、木本植物群落阶段。P203

9、演替顶极:原始群落性质完全不同,也会达到同一种稳定的植物群落,这称为顶极群落,演替到此顶极阶段,就停止不动。P204

10、植物群落分类的单位:基本单位是群丛,中级单位是群系,高级单位是植被型。P211

第五章主要陆地植被类型分述

1、热带雨林:发育的气候条件是赤道多雨气候,其主要特征是全年温度高而温差小,日温差和日湿度差要比月温差和月湿度差大得多,雨量充沛而相当均匀。P257

2、常绿阔叶林:也称照叶林,是分布在亚热带地区的大陆东岸的植被。环境特征:亚热带湿润气候,明显的季风特征夏季降水丰富,雨热同期,有利于植被发育,冬季降水少,但无明显干旱,分布地区的土壤反应成微酸性至酸性。群落特征:主要有壳斗科、樟科、山茶科、木兰科等树种组成。群落外貌终年常绿。一般成暗绿色,林相整齐;群落的结构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等;有常绿和落叶两类,以常绿在群落中占优势。分布:亚洲、美洲、非洲、大洋洲。P272

第六章世界植被分布规律与植被区划

三向地带性:纬度地带性:西欧北非系列;东欧、西西伯利亚、中亚、阿拉伯系列;东亚系列;经向地带性:东欧平原;北美洲;垂直地带性。P32

植物地理学试题及答案

院系________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试题名称:植物地理学 试卷类型:A 卷 题号 一(20分) 二(20分) 三(10分) 四(15分) 五(20分) 六(15分) 总分 得分 一.填空(1×20=20分) 1.在植物区系学上,对属内仅含一种的植物,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常将异地分化的亲缘关系很近的两个种所呈现的地理隔离种称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物种重复出现在一块完整的适宜个体生长的区域,该区域称为该物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德将世界植被划分为6个植物区,吴钲镒将我国植被归属于其中的2个植物区, 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植物区系学上,根据植物种或其它分类单位的现代地理分布所划分的成分称为__________________成分。 6.北方作物易遭受“倒春寒”危害的原因是秋冬季形成的_______________已经解除。 7.北方的农作物和大部分自然植被在生长发育的某个阶段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低温刺激才能开花结实的现象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光合作用强度(速率)与呼吸作用强度(速率)相等时的光照强度称为___________。 9.亚洲热带雨林的标志植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温带草原在世界上有两个主要分布区,即___________草原和__________草原, 其中_____________草原构成世界上最宽最长的草原带。 11.温带夏绿阔叶林主要分布在欧洲、_____________ 及亚洲地区, 其中糖槭分布在_____________夏绿阔叶林中。 12.寒温带针叶林在_____________大陆连续分布成非常宽广的地带, 在群落外貌上表现出两种生态型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苔原是以极地灌木、草本植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占优势的植物群落, 北半球最大的苔原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北部。 院系________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二.比较下列概念(4×5=20分) 1.植物区系与植物分布区 得分 评分人 得分 评分人

河北教师招聘考试之备考的四点经验谈

河北教师招聘考试之备考的四点经验谈更多复习资料:https://www.doczj.com/doc/3917548513.html,/html/jszp/zlfd/xx/6.html?wt.mc_id=bk10487 1、备考前需要整理笔记三遍:第一遍,按课本中章为单位整理成框架图的形式,旨在头脑中形成知识体系。最终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形成两本的笔记小本。在考试的后期,每次考试前1、2天,我对用很短很迅速的时间翻阅这本笔记几遍,所有知识点匀速在头脑中重现。(整理3天,阅读、背诵7天,之后每天看一遍) 第二遍,由于已经形成了知识体系,接下来就是深入背诵、记忆。按照大知识点整理笔记,整理其中能出现的题型,如该知识点中会考察到哪些名词解释、简答、论述、填空等(视你考试的题型而定)。这一遍,是真的要实实在在的下工夫背了。所谓,背过了才可能灵活运用、综合运用。否则,一切就成了空谈了!(整理4天,理解、背诵、再理解背诵5天,) 第三遍,整理每章可能出现的论述大题!由于目前教师招聘考试题型越来越灵活,重视考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因此集中锻炼一种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答题特点、总结答题套路很重要。每章总结1、2题即可。(整理、理解、总结4天) 整理加背诵,总共耗时1个月,每天写到手疼、眼疼、肩膀胳膊疼是肯定的!所以需要考生有一定的恒心和毅力。通过作笔记,可以很好的总结重点,随着笔记整理的深入,自己对考点的掌握会越来越清晰,那时的成就感就会很强。 2、一定要多考、多考,有考试就参加,增加考试经验。 千万不要锁定一个地方,从一开始有教师招聘考试开始就要积极报名参加,无论自己是否准备考了,都要参加,要知道考试经验是你付出半个月的闭门苦学也得不来的宝贝!去经历经历题型,考察侧重点,对你以后的考试,无论是经验还是心态上都有非常大的收益。此外,这些时候可以结交许多像你一样“赶考”的同仁们,相互鼓励、互通有无,会让你感觉你并不孤单,千千万万的考生和你同路呢^_^,从而增加信心和培养竞争意识。 3、做题。 无论哪里的题,做个几十套,独立做,之后看答案,尤其对于论述题、案例分析题,提高很快!摸清得分点在哪里,寻找答题技巧! 4、及时调整心态,让自己拥有压力又不太沉重的心理备考。 考试失败是常有的事情,一定要坚信你的“量变一定会发生质变”!

观赏植物种质资源的研究

观赏植物种质资源的研究 1.1 中国观赏植物对世界园林的贡献 中国被西方国家称为“世界园林之母”,从十六世纪开始,西方国家就到中国采集植物标本,在1839~1938年的一百年的时间内,西方国家从中国引走了数千种植物,目前,仅爱丁堡植物园就保存了中国原产的植物1500多种,我国观赏植物能够在世界园林中确立如此高的地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①世界上许多著名的观赏植物为我国特产,如山茶花(Camellia japoica)、金花茶(Camellia chrysantha)、牡丹(paeonia suffructicosa)、银杏(Ginkgo biloba)、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金钱松(Pseudolarix amabilis)、银杉(Cathaya argyrophy-lla)、白豆杉(Pseudotaxus chienii)、水松(Glyptostrobus pensilis)、台湾杉(Taiwania cryptomerioides)、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nobcides)、蜡梅(Chimonanthus praecox)、七子花(Heptacodium miconioides)、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青檀(Pteroceltis tatarinowii)、连翘(Forsythia suspensa)、猬实(Kolkwitzia amabilis)等等;②世界上许多重要观赏植物的分布中心在中国,如槭属、山茶属、百合属、石蒜属、含笑属、木犀属、丁香属、报春属、竹类植物、兰科植物、蔷薇属等;③世界许多重要观赏植物品种的形成都离不开中国植物,中国的月月红和香水月季是现代月季最重要的亲本,没有中国的月月红就没有周年开花的现代月季,没有中国的香水月季就没有现代月季的芳香气息;中国的高山杜鹃(Rhododen-dron)是形成杂种常绿阔叶杜鹃的亲本,英国人常说“没有中国的杜鹃花,就没有英国的园林”;中国的金花茶是培育黄色茶花的亲本;其它著名的种类还有报春属、兰属、绣线菊属、落新妇属等。 1.2我国观赏植物种质资源的概况 我国是世界上植物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全世界有植物种类约30万种以上,我国有3万多种植物,约占1/10,其中苔藓植物106科,占世界科数的70%;蕨类植物52科,2600种,分别占世界科数的80%和种数的26%;木本植物8000种(包括种、变种、变型和栽培种),其中乔木约2000种。全世界裸子植物共12科71属750种,中国就有11科34属240多种。针叶树的总种数占世界同类植物的37.8%。被子植物占世界总科、属的54%和24%。 经过近30年的调查和研究,我国观赏植物资源基本搞清,全世界观赏植物约有3万种,常用的约6000种;我国原产的观赏植物约1~2万种,常用的约2000种。 1.3观赏植物种质资源的收集和保护研究 观赏植物种质资源的传统保存方法主要有原地保存和异地保存两种,超低温保存和核心种质构建是近年才开始的新技术。 1.3.1原地保存(conservation in situ) 指将种质资源在原生地进行保存,又称就地保存。设立植物种质资源原地保存区是主要形式,目前,全国各地建立的各种类型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自然地理标识、生境/物种保护区、景观/海景保护地、自然资源保护地等都属于这种类型。 1.3.2异地保存(conservation ex situ) 指将种质资源迁移出原生地栽培保存,又称迁地保存。异地保存的主要形式有国家和地方建立的植物种质资源库、植物良种基地收集区(圃)、植物园、树木园及种子资源贮藏库等。 1.3.3超低温保存(cryopreservation) 是指将植物活体材料在超低温条件下(-196℃)长期保存,待需要的时候将其恢复到常温状态,并确保其正常生长的一套技术。种质资源低温保存(cryopreservation)是由cryo 和preservation组成,从词义看,低温所涉及的温度范围是不确定的。习惯上,人们将-80℃以下的低温称为超低温,干冰温度(-70℃)称为极低温,低温则从4℃往下推(李广武等,

专家指导教师招聘考试最佳复习法

专家指导教师招聘考试 最佳复习法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专家指导:教师招聘考试最佳复习法 教师职业是一个融道德、能力、生活实践、基础理论水平于一身的综合职业岗位。近些年,随着国家对教师岗位的关注以及教师待遇的普遍提高,很多大学生以及社会上的有识之士,都将眼光投入到教师这个岗位上,这样不但可以为教师队伍增添更多优秀的人才,同时也推动了教师招录考试如火如荼的进行。 一、教师招考范围及形式 目前,由于国家没有出现统一的大纲和参考教材,所以各地的教师考试呈现出地区教育局自己命题、审核、招录的局面。华图教师培训专家在综合分析各个省市区的相关教师招录考试情况之后,将教师招录考试考查内容大致分为三种类型:1.教育基础理论和面试。 教育基础理论和面试这种考查类型是教师招聘考试常见的考查方式,笔试部分考查的重点是教育基础理论,包括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和教育法规等,面试通常采用说课或是试讲的方式来测试考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即具体学科的讲授,例如语文、数学等。 2.教育基础理论、学科基础理论和面试。 教育基础理论、学科基础理论和面试这种组合方式逐渐成为各地教师招聘考试的命题范围。它不但对教育学科所涉及的各门科目进行考查,同时也会考查考生对于所报专业学科的基础能力和知识,以上两部分会成为笔试出题测查的重点。面试中采用说课或讲课的方式进行考查,同时很多地区说课考查后会附带出现结构化的面试题目。

总体来说,在笔试方面,虽然各地所考内容不同,但是大致可以分为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理论,教材教法、教育政策法规,德育和师德教育,法律法规,班主任常识,教材教法,教师基本素质及你所报的专业知识,有些的地区还会出现计算机、公共基础知识、英语以及时事政治的内容。在面试方面,一般就是专业课的考查,具体比如你面试的是小学语文教师,那么面试的题目很可能就是当地小学高年级的教材中的一篇,各位考上可以根据具体的科目进行复习。说课或讲课之后考官还会即兴的出一些教育类的相关问题,对你进行考查,主要考查教师的基础理论和应急处理能力及对教育事件的看法。 二、教师考录的复习方法 通过对教师招录考试内容和形式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如果想顺利的通过教师考录,其实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在参加教师考录的众多考生中,不乏拥有教师资格证的考生,他们经常会认为曾经对所考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所以在教育学相关课程的复习中,常会抱有一种侥幸的心理,认为自己对内容大致有了记忆的印象,在复习时,就不用在认真的去掌握了,而这种考生的笔试成绩往往是不尽人意。因此,在教师招录考试的备考过程中,考生要认真对待,尤其要掌握科学的复习方法,任何事情都是有法可循的,教师招聘考试的复习法同样有规律可循。下面是几个基本复习方法的介绍: 1.整体复习法 把所有的章作为整体把握,建立整体结构,除了整体联系之外,还可以进行前后的比较。比如说我们在复习教育学基础时,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教育的定义首先对教育学要掌握的几个大的方面进行粗略的划分。根据狭义教育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在教

植物地理学(整理)

第一章 1.物种P6 物种是生物分类学的基本单位,没有完整、统一的概念,但认为物种是形态上相似、遗传上稳定的生物类群。 2.种群P6 种内的个体常分成若干群,每个群成片地分布在某个地段内,即各群在空间上互有间断,称为种群。(P6) 3.植物的命名原则P8 生物命名采用林奈创立的双名法,并统一使用拉丁文。即给植物种的命名用两个拉丁词或拉丁化形式的词构成的方法——每种植物只有一种合法名称:学名 学名= 属名+ 种名+ 命名人 其中属名字首要大写,统一用斜体; 种名字首小写,统一用斜体; 命名人字首大写,可缩写,用正体; 第二章 1.植物区系P26 植物区系是某一地区,或者是某一时期、某一分类群、某类植被等所有植物种类的总称。 2.世界种P30 少数种类植物的分布遍及世界各地,称为世界种。 3.成对种P35

异地分化的亲缘很近的两个种所呈现的地理隔离称为成对种。 4.替代种P35 一个属内关系亲近的若干个种,特征相似而具有各自独立的分布区(或稍微交叉),在空间上依次排开,称为(地理)替代种。 5.生物入侵P71 生物入侵是指生物由原生地经过自然或人为途径侵入到另一个新的环境,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损害或生态灾难的过程。 6.植物分布区的形状可分为哪两种类型?P29 (1)连续分布区:指分布区内该种植物重复出现在适宜它生存的生境,各部分之间没有障碍隔断; (2)间断分布区:也称不连续分布区,指分布区中间被障碍隔开,分裂为相距遥远的两部分或更多部分。 7.植物分布区发生变化的环境因素有哪些?P37-42 (1)气候演变 (2)地形变化 (3)板块运动 8.植物区系主要有哪些成分?P45-46 地理成分(根据生物的现代地理分布来划分的。) 发生成分 迁移成分 历史成分(根据该组成成分参加当地植物区系的地质时期划分的。)生态成分

植物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及趋势-应俊生

植物学通报1997,14(增刊):13~17 Chinese Bulletin of Botany 植物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及趋势 应俊生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100093) CONTENTS AND TRENDS IN PHYTOGE- OGRAPHICAL STUDIES Ying Tsun-shen (I nstitute of Botany,Chinese A 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100093) 植物地理学是以植物分类学、植物系统学、古植物学、生态学、地史学和地理学等为基础,研究植物的时空分布规律、发生发展及其机制的科学。自洪堡得(Humboldt)于1805年发表 植物地理学引论 至今,植物地理学已经历了所谓描述(Descriptive),叙述(narrative)和分析(analytic)阶段。现按其研究内容的侧重点简述如下。 植物区系地理学 植物区系地理学是研究世界或某一地区所有植物的种类组成、分布格局、时空分布规律以及阐明它们的形成原因和演化历史的科学。力图阐明植物区系的性质、特点、发生发展、植物区系关系以及特有现象及其解释。在植物地理学中,植物区系的起源和间断分布格局的解释一直是争论的焦点,主要有以下几种学说: (一) 迁移说(migratory theory) Heer(1868)根据北极地区化石植物区系分析,首先提出了这一学说。后来得到了Hook-er、达尔文、Asa Grey和Engler等学者的支持和发展。这一假说认为,在过去地质时期,北极地区生长着现在仅见于温带或亚热带的木本植物,是各植物区系起源的始生中心。由于气候变化,北极地区始生区系以三条路线自北极向南传播迁移。一是经欧洲到非洲;二是经亚洲和马来西亚到大洋洲;三是经北美洲到南美洲。Hooker和达尔文曾提出以前可能存在过南极大陆,后来在南极大陆范围内发现的化石植物区系,证实了南极大陆的存在,并证实南极也发生过气候变化。南极起源的植物区系因气候变化的影响曾自南向北迁移,从而北极起源说为两极陆地起源假说所代替。 (二) 大陆漂移说(continental drift theory) 大陆漂移说是奥地利著名地球物理学家Weg ener于1912年首次提出,1915年著有 海陆的起源 一书。他主要根据地质学和古生物学资料阐明世界海陆的变化,该学说的主要论点是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自然地理学知识点总结

地理环境: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 自然环境:原生自然环境、次生自然环境 “三分法”: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人文地理学 “三层次”:统一地理学、综合地理学、部门地理学 “三重性”:基本原理和方法、应用地理学研究、区域地理学研究 “表层”的别称:“地理圈”、“地理壳”、“景观壳”、“地球表层” 部门自然地理学:气候学、地貌学、土壤地理学、水文地理学、植物地理学、动物地理学等 宇宙天体:恒星、行星、卫星、陨石、小行星、彗星、星云、等 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类木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被规定为矮行星) 地球的三个切片:赤道面(与地轴垂直所截出最大截面所在面)、黄道面(地球轨道所在面)、白道面(月球轨道所在面) 科里奥利力方向:南左北右 地球圈层内三圈:地核、(古登堡面)、地幔、(莫霍面)、地壳 地球圈层外三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 地理学六圈层:岩石圈、土壤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智慧圈 陆地水:河流、湖泊、沼泽、冰川、地下水、矿物水 海陆两半球:海半球(新西兰东南)、陆半球(法国南特附近) 大洲分界:(亚欧)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高加索山脉、博斯普鲁斯海峡、达达尼尔海峡;(亚非)苏伊士运河;(欧非)直布罗陀海峡;(亚美)白令海峡;(美洲)苏伊士运河; 岛屿:大陆岛、海洋岛(火山岛、珊瑚岛) 造岩元素:氧、硅、铝、铁、钙、钠、钾、镁、钛、氢、磷、碳、锰…… 造岩物质:硅酸盐类、含氧盐类、氧化物、氢氧化物、硫化物、硫酸盐、卤化物、单质 造岩矿物:石英、云母、长石、普通辉石、普通角闪石、橄榄石 岩石种类: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岩浆岩(按矿物分):酸性岩、中性岩、基性岩、超基性岩 岩浆岩(按形成分):喷出岩、侵入岩 岩浆岩构造:块状构造、斑杂构造、流纹构造、气孔构造、杏仁状构造 沉积岩:碎屑岩类(砾岩&角砾岩、砂岩、粉砂岩)、黏土岩类(钙质页岩、铁质页岩、炭质页岩)、生物化学岩类(硅质岩、石灰岩、白云岩) 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接触热变质作用、接触交代变质作用、区域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超变质作用) 构造运动特性:普遍性、永恒性、方向性、非匀速性、幅度与规模差异性 构造运动基本方式:水平运动、垂直作用 沉积建造:地槽型建造、地台型建造、过渡型建造 地层接触关系:整合、假整合、不整合、侵入接触、侵入体的沉积接触 地质构造:水平构造、倾斜构造、褶皱构造、断裂构造 水平构造:桌状地台、平顶山、方山 倾斜构造:单面山、猪背岭 褶皱构造:向斜山、背斜谷、背斜山、向斜谷 断裂构造:一线天、试剑石、断层崖、断层三角面、断层悬谷、错断山脊

2020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_划重点考点

教育学部分 教育与教育学一、教育的发展 1、教育的概念广义:凡是增进人们知识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都是教育活动。 (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 2、教育的三大因素教育者 受教育者 教育影响:教育活动的中介,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措施等。 (注:这里第三点紫色部分书上写的是“教育措施”最多出填空。) 3、教育的起源 a.教育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沛西·能) b.教育心理起源说(孟禄)【教育产生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c.教育劳动起源说(凯洛夫) (三种起源要知道哪三种把人物对应上。一般选择或简答)。 2、文艺复兴后的欧洲教育【人文主义教育】代表人物:伊拉斯谟、莫尔、 蒙田和培根 其特征1、人本主义; 2、古典主义; 3、世俗性; 4、贵族型。 3、近代社会的教育 特征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3、教育的世俗化; 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4、20世纪以后的世界教育1、教育终身化 (一般是简答、案例分析)2、教育全民化 3、教育民主化 4、教育多元化 5、教育技术现代化 二、教育学的发展 1、教育学的含义: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学科。(名词解释) 2、中国古代教育学思想 a.《学记》:世界第一部教育学书籍,诞生于战国后期,是中国 的教育学雏形(填空、选择) b. 孔子的教育思想——《论语》; c. 墨家的教育主张。 3、西方古代教育学思想1苏格拉底【产婆术】 2柏拉图【《理想国》,最早提倡“与学习与游戏”的人,重视早 期教育;男女平等接受教育;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使“灵

使用说明书及技术资料介绍产品讲解

使用说明书 目录 概述:智方热能表性能介绍第一部分:工作原理及结构第二部分:使用方法 第三部分:安装、注意事项第四部分:选型 第五部分:维修说明

一、智方热能表技术说明: 1、热能表由三个组成部分:流量传感器、配对温度传感器、 智能计算器。 2、三个组成部分均需电池供电才能正常工作,电池寿命长 达5年以上。 3、芯片内容包括: a.流量传感器计量参数:如智能误差修正系数,温度修正, 流量传感器安装位置的修正等; b.配对温度传感器参数:如智能配对修正功能; c.计算器参数:如热量计算及修正公式,内部控制程序; d.各种参数测量设置与信息储存等; e.错误代码判断及显示功能。 4、芯片内容的设置与改写是在生产线及检验线上通过专 用设备及程序自动完成的。 5、断电保护,数据可以保存100年:当电源中断时,热能表保存所有有效数据,如累积流量,累积热量等。故障排除后,数据自动恢复。 二:智方热能表性能介绍: A、测量精度高 1、Pt1000测温更准。 2、超低功耗MCU,16位AD温度测量分辨率<0.01oC。 3、热系数K动态校正,使热量计算更准确。

B.使用可靠: 1、全中文显示累积热量、累积冷值,累积流量、进水温度、出 水温度,瞬时流量,累积工作时间等,显示内容全面。 2. 防尘、防水、防凝露、防磁场攻击、防拆卸、防止人为破坏。 3. 采用先进的MCU,整表静态功耗<5μA,有效延长电池使用 寿命。 C.安装方便: 水平安装,回水管安装 三、智方热能表技术指标

第一部分:工作原理及结构 一、原理公式 按热力学理论,一物体散发的热量值Q为: Q=∫qmΔhdt 式中:qm为流体质量流量 Δhdt为时间为热循环系统进出口比焓差 上式在实际应用中不被使用,因为热焓差不是可直接测量的量。实际上热焓值主要与介质的成分有关,因为液体的不可压缩性,所以压力影响可忽略不计,上式可转化为: 式中:Cp为进出口平均介质比热值 ΔΘ为进出口温差值 qv为介质体积流量 ρ(Θi)为介质密度 将值组合为新值,即为热量系数K。所以实际应用的热量计算公式为: 或: 式中: 热量系数;热介质(水)成分的参数,是热介质在实际温度的函数, 流量传感器测量热介质流过热循环统体积值; 热电阻对测量热循环系统进、出口温差值;

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研究地球表层人地系统,阐明地理环境各要素间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相影响的总体规律,重点在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自然环境整治与保护、自然灾害防治、生产力综合配置、重大经济建设项目和工程设施合理布局等方面为社会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性论证和科学依据。将地理科学专业建成专业口径宽、教学科研水平不断提升、省内外同类院校特色鲜明的一流专业。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教师素质和扎实的地理科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有终身发展的愿望、具有自主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能在中等学校从事地理及环境教学、地理教育研究工作,也能在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等部门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专业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地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接受地理科学思维和地理科学技能的训练,并通过教育理论课程和教学实践环节,形成良好的教师素养,获得从事地理教学的基本能力和地理教学研究、地理科学研究、地理实际应用等各种基本技能。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具有扎实的地理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地理科学的基本实验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掌握教学法规,掌握并能够初步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理论,具备良好的教师素养和从事地理教学的基本能力;了解地理科学的最新发展和地理教育的最新研究成果,了解相近专业学科的一般原理和知识,并获得广泛的人文和科学素养;具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地理教学的基本能力;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并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 三、主要课程和特色课程 主要课程:地球概论、环境保护概论、地质学、地貌学、气象与气候学、水文学、植物地理学、土壤地理学、地图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中国地理、世界地理、地理信息系统。 特色课程:洞庭湖区专题研究、地理教学技能、乡土地理。 四、实践教学环节 集中实践:军事训练、地质与地貌实习、气象与水文实习、植物与土壤实习、区域地理综合实习、测量与地图实习、教育实习、专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 分散实践:地球概论、气象学与气候学、地质学、土壤地理学、地图学、地理信息系统、计量地理学等课程实践。

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重点考点汇总

教育学部分 教育与教育学 一、教育的发展 1、教育的概念广义:凡是增进人们知识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都是教育活动。 (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 2、教育的三大因素教育者 受教育者 教育影响:教育活动的中介,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措施等。 (注:这里第三点紫色部分书上写的是“教育措施”最多出填空。) 3、教育的起源 a.教育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沛西·能) b.教育心理起源说(孟禄)【教育产生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c.教育劳动起源说(凯洛夫) (三种起源要知道哪三种把人物对应上。一般选择或简答)。 2、文艺复兴后的欧洲教育【人文主义教育】代表人物:伊拉斯谟、莫尔、蒙田和培根 其特征1、人本主义; 2、古典主义; 3、世俗性; 4、贵族型。 3、近代社会的教育 特征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3、教育的世俗化; 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4、20世纪以后的世界教育1、教育终身化 (一般是简答、案例分析)2、教育全民化 3、教育民主化 4、教育多元化 5、教育技术现代化 二、教育学的发展 1、教育学的含义: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学科。(名词解释) 2、中国古代教育学思想 a.《学记》:世界第一部教育学书籍,诞生于战国后期,是中国 的教育学雏形(填空、选择) b. 孔子的教育思想——《论语》; c. 墨家的教育主张。

3、西方古代教育学思想1苏格拉底【产婆术】 2柏拉图【《理想国》,最早提倡“与学习与游戏”的人,重视早 期教育;男女平等接受教育;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使“灵 魂转向”】 3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强调注重人在教育中的发展,主张分 阶段教育,提倡和谐的全面发展教育】 4、教育学的建立与发展1、教育学学科的诞生: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2、规范教育学的建立: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选择) 3、教育学的发展 a.马克思教育学的发展 【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于国民制度》,加里宁《论共产主 义教育》,马卡连科《论共产主义教育》和《教育诗》】 实验教育学(梅伊曼和拉伊) 文化教育学 b.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实用主义教育学(杜威) 批判教育学 c.当代教育学发展 d..教育学未来的发展趋势 专题二小学教育 一、义务教育 1、义务教育的概念及意义 概念:义务教育是国家采用法律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都必须予以保证的带有强制性的国民教育。 意义:义务教育标志着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水平,优惠不断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既体现着一个国家现代文明的水平,又会促进现代文明的提高;既可以保障公民 基本权利,又可以培养公民的法律意识。(书上有案例分析) 2、《义务教育法》 1、颁布与实施:1986年4月六届人大审议通过《义务教育法》,标志着我国义务 教育制度的确立;1992年4月,国务院批准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 施细则》,标志着我国义务教育制度更加具体、规范;2006年6月29日第十届全 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进行了修订, 自2006年9月1日起实施。 2、基本内容【指导思想:培养“四有”新人;对象及年限;学制;管理体制(国务 院领导,地方负责、分级管理)。 3、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a.普及性;b.基础性c.强制性。(选择) 二、小学教育目的 1、小学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德育(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智育(科学知识文化技能:阅读、书写、表达、计算机 基础知识;自然社会生活常识) 体育(培养意志力) 美育(鉴赏创造美的能力,培养高尚情操、文明素养) 劳动技术教育

URPF技术介绍

URPF URPF概述 URPF(Unicast Reverse Path Forwarding,单播反向路径转发)的主要功能是用于 防止基于源地址欺骗的网络攻击行为。 源地址欺骗攻击为入侵者构造出一系列带有伪造源地址的报文,对于使用基于IP地 址验证的应用来说,此攻击方法可以导致未被授权用户以他人身份获得访问系统的 权限,甚至是以管理员权限来访问。即使响应报文不能达到攻击者,同样也会造成 对被攻击对象的破坏。 图1源地址欺骗攻击示意图 如图1所示,在Router A上伪造源地址为2.2.2.1/8的报文,向服务器Router B发起 请求,Router B响应请求时将向真正的“2.2.2.1/8”发送报文。这种非法报文对Router B和Router C都造成了攻击。 URPF技术可以应用在上述环境中,阻止基于源地址欺骗的攻击。 URPF处理流程 URPF检查有严格(strict)型和松散(loose)型两种。此外,还可以支持ACL与 缺省路由的检查。 URPF的处理流程如下: (1) 如果报文的源地址在路由器的FIB表中存在 z对于strict型检查,反向查找报文出接口,若其中至少有一个出接口和报文的入接口相匹配,则报文通过检查;否则报文将被拒绝。(反向查找是指查找以 该报文源IP地址为目的IP地址的报文的出接口) z对于loose型检查,报文进行正常的转发。 (2) 如果报文的源地址在路由器的FIB表中不存在,则检查缺省路由及URPF的 allow-default-route参数。

z对于配置了缺省路由,但没有配置参数allow-default-route的情况,不管是strict 型检查还是loose型检查,只要报文的源地址在路由器的FIB表中不存在,该报文都将被拒绝; z对于配置了缺省路由,同时又配置了参数allow-default-route的情况下,如果是strict型检查,只要缺省路由的出接口与报文的入接口一致,则报文将通过URPF的检查,进行正常的转发;如果缺省路由的出接口和报文的入接口不一致,则报文将拒绝。如果是loose型检查,报文都将通过URPF的检查,进行正常的转发。 (3) 当且仅当报文被拒绝后,才去匹配ACL。如果被ACL允许通过,则报文继续 进行正常的转发;如果被ACL拒绝,则报文被丢弃。

植物地理学试题及答案

植物地理学试题及答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院系________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试题名称:植物地理学试卷类型:A卷 一.填空(1×20=20分) 1.在植物区系学上,对属内仅含一种的植物,称为 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常将异地分化的亲缘关系很近的两个种所呈现的地理隔离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物种重复出现在一块完整的适宜个体生长的区域,该区域称为该物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德将世界植被划分为6个植物区,吴钲镒将我国植被归属于其中的2个植物区, 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植物区系学上,根据植物种或其它分类单位的现代地理分布所划分的成分称为__________________成分。 6.北方作物易遭受“倒春寒”危害的原因是秋冬季形成的_______________已经解除。 7.北方的农作物和大部分自然植被在生长发育的某个阶段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低温刺激才能开花结实的现象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光合作用强度(速率)与呼吸作用强度(速率)相等时的光照强度称为___________。 9.亚洲热带雨林的标志植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温带草原在世界上有两个主要分布区,即___________草原和__________草原, 其中_____________草原构成世界上最宽最长的草原带。 11.温带夏绿阔叶林主要分布在欧洲、_____________ 及亚洲地区, 其中糖槭分布在_____________夏绿阔叶林中。 12.寒温带针叶林在_____________大陆连续分布成非常宽广的地带,在群落外貌上表现出两种生态型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苔原是以极地灌木、草本植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占优势的植物群落, 北半球最大的苔原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北部。 院系________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二.比较下列概念(4×5=20分) 2.层片与层次 3.照叶林与硬叶林 4.优势种和建群种

植物地理学复习题

植物地理学复习题 第1大题:单项选题(请在下面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 1、热带雨林的土壤类型为()。 A.黄壤 B.红壤 C.砖红壤 D.灰化土 2、()的乔木层植物叶片排列方向与入射光线垂直。 A.常绿阔叶林 B.常绿硬叶林 C.落叶阔叶林 D.热带雨林 3、胎生植物是()的一个特殊现象。 A.热带雨林 B.红树林 C.常绿硬叶林 D.常绿阔叶林 4、在自然界,()是最为广泛的种群分布格局。 A.均匀分布 B.成群分布 C.随机分布 D.规则分布 5、当一个种群中幼龄个体数占的比例较大,老龄个体所占比例较小时,该种群属于()。 A.稳定种群 B.增长种群 C.衰退种群D.发展种群 6、海南岛,杭州和大兴安岭的地带性植被分别是:()。 A.雨林,黄山松和针叶落叶松林; B.雨林,常绿阔叶林和针叶林; C.雨林,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 D.雨林,常绿阔叶林和针叶落叶松林. 7、形成"赤潮"的种群动态是 ( )。 A.不规则波动 B.周期性波动 C.种群爆发 (r-选择) D.生态入侵 8、赤潮的形成主要与下列哪种因素的关系最为密切?() A.CO2浓度升高B.水体温度变化C.水体富营养化 D.水体重金属污染物 9、从以下答案中选择拉丁文Crataegus pinnatifida Bge. var. majior N.E.B.所表示的命名内容.() A .变型; B.变种; C.亚种; D.品种. 10、物种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基本单位是: ()。 A .群丛; B.种群; C.种; D.群系. 11、选择生长在高光强环境中的C4植物光合特点. () A.光补偿点较高,光饱和点高; B.光补偿点较高,光饱和点低; C.光补偿点较低,光饱和点低; D.光补偿点较低,光饱和点高. 12、在自然界,有一部分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分别在细胞的不同部位进行二氧化碳吸收,固定和有机物的合成, 请从下面的植物光合作用类型中选择出来. () A.C3植物; B.CAM植物; C.C4植物; D.B和C. 13仙人掌,霸王鞭分属仙人掌科和大戟科,但它们都以小叶,肉质化的茎来适应干旱生境,这种现象为()。A.趋同适应; B.竞争; C.互利共生; D.趋异适应. 14、物种在自然界中最可能分布的地方是()。 A.生境条件最好的地方; B.环境条件较稳定的地方; C.该种竞争能力最大的地方; D.无天敌. 15、某种植物向环境中释放次生代谢物,排斥其它植物生长的现象称为: ()。 A.他感作用B.抑制作用C.竞争D.自疏 16、从以下答案中选择"常绿阔叶林"在植物群落分类单位中的等级.()。 A.植被型; B.群丛; C.群系; D.植被亚型. 第2大题:多项选题(请在下面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 1、从下列植物中排除北极-高山式间断分布种. ()。 A.毛茛; B.铃兰; C.香根芹; D.斑叶兰. 2、从以下答案中选择世界分布种. () A.大车前; B.龙葵; C.圆叶鹿蹄草; D.芦苇. 3、将广州起源的龙角豆引种到哈尔滨,可能发生的现象从以下答案中选择:()。.

植物地理学重点整理

植物地理学重点整理 第一章、植物分类类群、演化与地球环境 1物种 种(species)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包含若干起源于共同祖先、形态和生物学特征极为相似的植物个体。种内的个体间可以交配繁殖产生新个体,不同物种见存在生殖隔离。 种群:一定空间内同种个体的集合 群落:一定空间内生活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环境 2植物分类的原则和依据 根本原则:植物界的亲缘关系和演化过程,表现为形态学、解剖学、古生物学、植物生态学、细胞学、基因特征等一系列相似性。 基础:进化论。简单到复杂,低等到高等,水生到陆生,木本到草本等,呈螺旋状进化 分类系统:在发展和修正过程中 3分类单位和等级系统 界、门、纲、目、科、属、种。必要时每个单位分出亚级或一些辅助单位。如科一级可以分出亚科,族等。种可以分出亚种。 4植物的命名(例子+格式) 学名(Scientific name): 按照统一的命名法规,给每个物种制定的统一使用的科学名称。通用林奈双名法。 二名法(又称双名法binomial nomenclature): 二名法是用两个拉丁字(或拉丁化形式的字)构成的某一物种的学名,是林奈(Carl von Linne, 瑞典人,1707~1778) 首创。二名法命名的种名中第一个字是属名(名词),第二个字是种名(形容词) 南京丽藻Nitella nanjingensis Han et G. X. Wang 桃Prunus persica L. 银杏Ginkgo biloba L. 三名法(trinomial nomenclature): 用三个拉丁字表示亚种或变种的命名法。 变种(variety, var.) 蟠桃Prunus persica var. compressa Bean 亚种(subspecies, subsp., ssp.) 风车草Cyperus alternifolius ssp. flabelliformis 5植物界的大类群 原核生物(包括细菌和蓝藻两门) 共同特征:包括细菌和蓝藻两门,都是单细胞生物,没有核膜包围核质,也没有内质网膜,DNA未与蛋白质结合,而形成简单的环形分子,没有质体、线粒体等细胞器,细胞壁由非纤维素的另种多糖与氨基酸结合物构成,繁殖方式为直接分裂。 细菌与蓝藻的区别在于,蓝藻和细菌同是原核生物,但是蓝藻除含有藻胆素外,还含有Chla,细菌只含有细菌叶绿素;蓝藻无鞭毛,而细菌有;蓝藻含有叶绿素a,以及数种胡萝卜素、蓝藻素,可营光合作用。蓝藻具有双光合作用过程,而细菌是单光合作用过

招教 笔试 策略类 小学教师招聘考试之备考策略 王威

教师网(https://www.doczj.com/doc/3917548513.html, ) 最全最专业的教师考试网 乘华图翅膀 圆教师梦想 1 小学教师招聘考试之笔试备考策略 王威 小学教师招聘考试主要测查考生的教育教学理论与教育教学实践能力,测查考生是否具备小学教师的资质。如何在短时间内备考并顺利通过教师招聘考试呢?华图招教产品中心老师帮你解答这个问题。首先要详细了解招聘简章提供的信息材料;其次要选择好复习材料,最好是比较有权威性的辅导材料。再次是最重要的内容——复习备考。 笔试策略: 搞好考前复习,是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取得好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考前复习实质上就是重新学习已学过的知识、技能,从而牢固地掌握知识技能,培养能力。将所学知识进行复习,无异于炒“冷饭”,掌握一些复习的策略和技巧是大有必要的。 一、正确理解学习和考试的关系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掌握新的知识,而考试只是验证自己掌握知识程度的一种手段。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尽可能全面、熟练地掌握书中的内容,而不是单纯从考试的角度去考虑哪些内容需要,哪些内容不需要。这样,即使考试时题目难一点或偏一点,也不会茫然无措。 二、处理好厌学表现——心理疲劳 在考前复习阶段,有些考生会出现一种现象——想学习,也有时间学习,只是一拿起书本就犯困,并伴有厌倦、烦躁的情绪。这就是复习迎考过程中产生心理疲劳的具体表现。我们知道生理疲劳可以通过补充能量和休息恢复正常心理疲劳,那么要消除心理疲劳就要靠心理调节来实现。为此,考生朋友可以参考下面的表格来解决自己的问题: (一)明确学习目的 学习就像从河里抽水,动力越足,水流量越大。动力来源于目的,只有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才会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许多考生朋友的经验教训表明,学习目的明确与否,学习的动力有多大,对心理疲劳的影响极其巨大。 (二)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的形成与大脑皮层的兴奋中心相联系,并有伴有愉快、喜悦的积极情绪体验。而心理疲劳的产生正是大脑皮层抑制的消极情绪引起的。因此,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克服心理疲劳的关键所在。有了兴趣,学习才会有积极性、自觉性、主动性,才能使心理处于一种良好的竞技状态。

(完整版)植物地理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绪论 1.1、植物地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作为生物圈基本组成要素之一的植被。 植物地理学的基本任务:阐明地球上植物和植被的分布的基本规律。 具体的研究内容:包括地球上植被的组成结构、动态变化和分级分类;植被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植物分布区和植物区系的形成和演变;岛屿植物为主的拓展和灭绝等。 1.2植物地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植物地理学与植物学:植物地理学研究植物和植被的空间分布规律,植物学是植物地理学的基础。 植物地理学与生态学:生态学研究植物群体与环境的关系,特别关注环境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2、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植物是生产者; 2.植物参与了自然界的物质循环; 3.植物为大的某些生物提供的赖以生存和繁衍后代的场所和物质基础。 4.植物是环境的构造者。(表现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土壤的形 成、群落的演替、净化环境等方面。) 第二章植物形态结构与基本类群 2.2细胞类型: 原核细胞:直径为0.2~10μm,没有核膜将遗传物质和细胞质隔开,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称原核生物。 真核细胞:具有细胞器和细胞核,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称真核生物。 古核生物: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名称,表示一类生活在极端特殊环境中的细菌。 植物细胞的形态结构与其功能具有一致性和相关性。 2.3.细胞器:是在细胞基质中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微结构。

2.4植物的组织 1分生组织(具有持续分裂能力的细胞群) 位置:顶端分生组织;侧生分生组织;居间分生组织。 2成熟组织:薄壁组织;保护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分泌组织。 2.3植物的器官 器官(organ):是由多种组织构成、在外形上有显著形态特征和特定功能、易于区分的部分,是组成植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器官的类型 营养器官(vegetative organ):根、茎、叶 生殖器官(reproductive organ): 花、果实、种子 根的类型 一株植物根的总体称为根系,包含主根及它分支的各级侧根、或不定根或它分支的各级侧根。 花的组成:花柄;花托;花被;花萼;花冠;雄蕊群雌蕊群 果实的类型:真果;假果;单果;聚合果,坚果;翅果;颖果;双悬果。 2.4繁殖是植物产生新个体的现象。 繁殖的类型:营养繁殖;无性繁殖;有性繁殖。 植物的生活史:植物从生长发育的某一阶段开始,经过一系列生长发育阶段,产生下一代又重现该阶段的现象称为生活周期或生活史。 2.5植物命名 每一种植物统一使用科学名称,称为学名。用拉丁文命名。 以林奈1753年创立的双名法为依据,由两个拉丁字组成。第一个字是属名(名词),第一个字母必须大写,第二个字是种名(形容词)。 2.6种的概念:种是植物分类的基本单位,具有一定自然分布区的生物类群。 如果种内个体之间具有显著差异,可分为亚种、变种和变型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