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地理学(第一章).ppt1
- 格式:ppt
- 大小:3.66 MB
- 文档页数:49
植物地理学:研究生物圈中各种植物和植被的地理分布规律、生物圈各结构单元(各地区)的植物种类组成、植被特征及其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引言生物圈1.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活领域的总和.是自然环境的有机部分.2.生物膜:地表上下100m的区域,生物繁衍最集中的范围.3.植物有机体占生命有机体的99%。
第一章植物的基本类群1.生物特征:新陈代谢、生长繁殖、遗传变异进化、应激性2.植物繁殖的三种方式:营养繁殖、无性生殖、有性生殖3.植物的分类单位:界、门、纲、目、科、属、种4.植物的分类原则:自然分类法(林奈)5.植物界六大类群:藻类植物、菌类植物、地衣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6.种:具有一定形态和生理特征,局限在一定区域的生物类群。
7.种群:植物种内的个体常分成若干群,每个群成片地分布在某个地段内各群在在空间上互有间断即为种群。
8.世代交替:在植物的生活史中,有性世代和无性世代交替的现象。
9.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代表科:木兰科、樟科、壳斗科、山茶科。
10.第二章植物的生活和环境生态:生物及其环境之间的形式或者总体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适应、塑造、改造一、环境与生态因子1.环境:指某一特定主体周围一切事物及现象的总和,包括空间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各种因素。
2.生态因子(ecological factors):环境中对植物生命活动(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因子。
3.生态因子分类(简述)4.环境胁迫:当环境中某种生存条件出现异常变化,便会抑制植物生命活动或威胁植物生存,这种现象成为环境胁迫。
5.干扰:动物啃食、寄生、风、火、土壤侵蚀等部分或全部地破坏植物的现象,称为干扰。
6.限制因子:任何一种生态因子只要接近或超过植物所能忍受的最低限度,就成为这种植物的限制因子。
二、生态因子的作用(简述)①综合作用:1)不可替代性2)互相作用(各生态因子彼此联系、相互影响)②主导因子作用:所有因子不变,某一因子的变化引起生态关系变化,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
植物地理学1~2章第一章1、植物地理学:是研究植物学与地理学之间的交叉学科,是研究地球表面的植物和植被的分布规律及其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植物区系地理学:是研究各种植物的分布规律、各地区植物区系的种类组成和形成原因的科学。
3、原核生物:这一类群包括细菌门、蓝藻门,其共同特点是:1)单细胞2)原核,无核膜,只有完成核功能的一团物质。
3)无质体、线粒体等细胞器。
4)细胞壁由非纤维素的另一种多糖与氨基酸结合物构成。
5)繁殖方式为直接分裂。
4、苔藓植物分布:热带、亚热带、温带多云雾的山区(一)主要特征:1)植物体有两种形态:叶状体、茎叶体2)没有根的分化,只有假根3) 配子体占优势,孢子体不能独立生活而附在配子体上。
(三)分类5、蕨类植物(一)特征1)具有独立生活的孢子体和配子体,但孢子体占优势。
2)孢子体具有根、茎、叶的分化。
3)有维管束构造。
(二)分布:热带和亚热带为中心6、裸子植物(Gymnospermae)(一)主要特征1)胚珠裸露,种子裸露,所以称裸子植物。
2)全部为木本植物,大多数为高大乔木。
3)具颈卵器构造,有些种的精子还具有鞭毛(如苏铁)。
4)具多胚现象。
(二)分类:裸子植物门通常分为苏铁纲、银杏纲、松柏纲、红豆杉纲和买麻藤纲等五纲。
7、被子植物(Angiospermae)(一)主要特征1、具有真正的花(故又称有花植物)。
花由花被(花萼、花冠)、雄蕊群和雌蕊群等部分组成。
2、种子包在果皮之内。
被子植物的胚珠包藏在由心皮构成的子房内,经受精作用后,就可以形成果实。
种子又包被在果皮之内。
被子植物的名称即由此而来。
3、具有双受精现象。
双受精现象,即两个精细胞进入胚囊以后,一个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发育成胚(2n),另一个精子与两个极核结合形成三倍体的胚乳(3n)。
4、孢子体高度发达,组织分化精细,生理机能效率高。
韧皮都有筛管和伴胞,木质部由导管分子所组成。
5、多种传粉方式。
风媒、水媒、虫媒和鸟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