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第三讲隋唐时期的政治思想共75页
- 格式:ppt
- 大小:6.79 MB
- 文档页数:75
隋唐时期的政治思想与法律制度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其政治思想和法律制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个时期,隋朝和唐朝相继建立,政治理念和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这些思想和制度对于中国的后世影响深远。
一、隋唐时期的政治思想在隋唐时期,政治思想发生了极大变化,随着时代背景的不断变化,不同的思想流派相继兴起并发展,这些思想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唯实唯功思想隋朝官员魏徵的代表性思想就是“唯实唯功”。
他认为官员应该以实干为核心,而非等级、血统或地位的优劣。
他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贵族主义,主张选拔人才应以实际表现为重。
这一思想也被唐朝皇帝所接受,成为唐朝政治的重要基石之一。
2、道家思想道家思想在隋唐时期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道家认为,政治应该以自然和人性为基础,而不是以官僚制度为核心。
隋代官员杨素就是一个很好的代表,他倡导实行“不言官,不问姓”的理念,主张用人不看籍贯或等级。
3、儒家思想隋唐时期的儒家思想不同于先秦时期的儒家思想,其强调的是实用主义和道德规范的重要性。
在唐代,儒家思想成为了政治和社会制度的核心。
唐代政治家魏征提出的“官以德为先”观念,认为官员应该重德而不是重权。
另外,唐代儒学界流行的毕升所主持的“尚贤院”更是唐代官员选拔中十分重要的渠道。
二、隋唐时期的法律制度隋唐时期的法律制度也与政治思想一样历经了多次变化和完善。
在这个时期,中国得到了一批重要的法律和制度。
1、大典《大典》是隋开皇年间编修的巨型百科全书,包括万历制、大典制、幕府制、黄图、地由图、龙龟图、寻骊图等十八部分。
这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百科全书,也是古代最为全面的一部法律和制度手册。
2、律令制度隋唐时期的律令制度是中国法律制度中一次重要的变革,其重要性不亚于汉代的法律制度。
唐代的律令制度主要包括《开皇律》、《唐律疏议》、《唐令》、《儒林义例》等。
3、科举制度科举制度也是隋唐时期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经过一系列改革后,在唐代形成了独特的科举制度。
隋唐时期的社会思想第一节时代特点总体特点“唐前期结束南北朝相承之旧局面,后期开启赵宋以降之新局面”陈寅恪(1)中国封建社会制度体系的转折田制税制政制兵制科举制度(2)思想上的三个特点:第一,唐初封建经济繁盛,却无深刻的思想体系问世,值得注意的是地主阶级空前的反省意识。
“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
”第二,道教风行、佛教兴旺、儒学昌明,三教并行,相互吸取,呈现出开放的文化心态。
第三,中唐时,随着阶级矛盾激化,出现了韩愈、柳宗元等“原道”思想家。
(3)中华文化圈的形成。
世界文明史上五大文化圈:基督教、东正教、回教、印度、儒文化中华文化圈的基本要素:汉字儒教中国式律令科技中国化佛教第二节,韩愈的社会思想一、文化道统论1、建立道统论的目的是为了“排佛道”。
“夫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
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
况其身死已久,枯朽之骨,凶秽之余,岂宜令入宫禁。
”2、文化道统论:韩愈仿照佛教传法世系的“祖统说”,建立起一套儒家的道统论,作为自己思想的基础。
(1)重新解释“道”的含义: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
凡吾所谓道德云者,合仁与义言之也。
(2)道统说:虚构了一个道统来对抗佛教的“祖统”。
周道衰,孔子没,火于秦,黄老于汉,佛于晋魏梁隋之间。
“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
轲之死,不得其传焉。
”“天如使兹人有知乎,非吾其谁哉!”“使其道由愈而粗传,虽灭死万万无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