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输血指南解读
- 格式:ppt
- 大小:586.00 KB
- 文档页数:56
输血相关法律、法规、规范输血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引言输血作为一种重要的医疗技术,在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受到严格的管控和监管。
为了确保输血安全、有效,并避免可能的风险和法律纠纷,各国都制定了一系列与输血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范。
本文将介绍一些国内外常见的输血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并简要解释其内容和目的。
国内法律、法规和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输血与血液安全管理办法》该法律规定了输血与血液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血液采集、试验、贮存和输血的要求,以及相关的监督和管理措施等内容。
其目的是保障输血过程中各方的权益,提高输血安全和质量。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人类血制品管理办法》该法规对人类血制品的生产、质量控制、贮存和使用等方面进行了规定。
它强调了血制品生产单位的责任和义务,要求严格执行相关操作规范,确保人类血制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这是一系列规范文件,其中包括《药品GMP规范》和《血液制品GMP规范》等。
这些规范文件规定了药品和血液制品生产的所有环节和要求,包括原料采购、生产工艺、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等,以确保药品和血液制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发布《输血服务质量规范》的通知该通知规定了输血服务质量的要求和标准,包括输血前后的评估、输血操作的规范、输血记录的管理和报告等。
它旨在提高输血服务的质量水平,减少输血风险,确保患者的安全。
国际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国际血液联盟《全球血液安全和供应导则》这是一项国际性的指导性文件,旨在规范全球范围内的血液和输血管理。
其中包括了血液质量和安全的要求、血液供应和管理的原则、传染病筛查和献血者管理等内容。
这些指导原则对于各国血液管理机构和医疗机构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药品、血液和生物制品规范》FDA是美国负责监管药品、血液和生物制品的机构,它发布了一系列的规范文件,包括《血液银行和输血服务规范》和《药品制造质量规范》等。
输血指南简介:输血是一种常见的医疗过程,用于治疗严重的贫血、失血或其他血液相关疾病。
本指南将介绍输血的基本知识、不同类型的血液成分以及输血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作为患者或医务人员,了解这些信息可以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输血过程,并确保输血的安全性和效果。
第一部分: 输血的基本知识1. 什么是输血?输血是将血液或血液成分从一个人(供血者)输送到另一个人(受血者)的过程。
输血主要用于补充血红蛋白和红细胞,以提高患者的血液氧合能力。
2. 输血的适应症输血适用于许多疾病和情况,如贫血、失血、严重感染、手术等。
输血的确切适应症需要由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
3. 输血的风险输血虽然可以挽救生命,但也伴随着一些风险,如输血反应、传染病传播等。
这些风险是可以被控制的,医务人员会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以确保输血的安全性。
第二部分: 血液成分1. 全血全血是包含所有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血液成分。
全血输血适用于患者全面缺乏血液成分的情况。
2. 红细胞悬液红细胞悬液是由红细胞组成的血液成分。
它主要用于治疗贫血或失血导致的血红蛋白降低。
3. 血小板悬液血小板悬液是由血小板组成的血液成分。
它主要用于治疗血小板减少症或其他出血性疾病。
4. 血浆血浆是血液中除去细胞成分后的液体部分。
它主要用于治疗凝血异常、休克等情况。
第三部分: 输血的步骤和注意事项1. 输血前的准备工作输血前,医务人员将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病史、身体状况等。
这有助于确定输血的适应症,并减少输血风险。
2. 输血的步骤输血包括血型鉴定、配血、输血过程等。
医务人员将确保供血者与受血者的血液类型相匹配,并使用适当的输血设备进行输血。
3. 输血后的观察和护理输血后,患者将接受观察和护理,以确保输血的安全性和疗效。
医务人员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观察可能的输血反应,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4. 输血后的注意事项输血后,患者需要适当的休息和恢复。
他们应该注意可能的输血反应症状,并及时告知医务人员。
临床输血适应症---陆晓柒为了规范指导临床各科室科学、合理用血,避免浪费,杜绝不必要的输血,根据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制定本临床输血适应症。
(一)内科输血指南一、红细胞:用于红细胞破坏过多、丢失或生成障碍引起的慢性贫血并伴缺氧症状血红蛋白<60g/L或红细胞压积<0.2时可考虑输注.二、血小板:血小板计数和临床出血症状结合决定是否输注血小板,血小板输注指征:血小板计数>50×109/L 一般不需输注血小板10-50×109/L 根据临床出血情况决定,可考虑输注血小板计数<5×109/L 应立即输血小板防止出血预防性输注不可滥用,防止产生同种免疫导致输注无效.有出血表现时应一次足量输注并测CCI值。
CCI=(输注后血小板计数-输注前血小板计数)(1011)×体表面积(M2)/输入血小板总数(1011)注:输注后血小板计数为输注后一小时测定值.CCI>10者为输注有效。
三、新鲜冰冻血浆:用于各种原因(先天性、后天获得性、输入大量陈旧库血等)引起的多种凝血因子Ⅱ、Ⅴ、Ⅶ、Ⅸ、Ⅹ、Ⅺ或抗凝血酶Ⅲ缺乏,并伴有出血表现时输注。
一般需输入10~15ml/kg体重新鲜冰冻血浆。
四、新鲜液体血浆:主要用于补充多种凝血因子(特别是Ⅷ因子)缺陷及严重肝病患者。
五、普通冰冻血浆:主要用于补充稳定的凝血因子。
六、洗涤红细胞:用于避免引起同种异型白细胞抗体和避免输入血浆中某些成分(如补体、凝集素、蛋白质等),包括对血浆蛋白过敏、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高钾血症及肝肾功能障碍和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的患者。
七、机器单采浓缩白细胞悬液:主要用于中性粒细胞缺乏(中性粒细胞<0.5×109/L、并发细菌感染且抗菌素治疗难以控制者,充分权衡利弊后输注。
八、冷沉淀:主要用于儿童及成人轻型甲型血友病,血管性血友病(vWD),纤维蛋白原缺乏症及因子Ⅷ缺乏症患者。
严重甲型血友病需加用Ⅷ因子浓缩剂。
国内外输血指南解读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输血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为了规范和统一输血操作,保障患者的安全,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应的输血指南。
本文将对国内外输血指南进行解读,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国内输血指南主要依据临床实践、最新研究结果以及专家经验制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中国输血学会于2024年发布的《中国成人红细胞输血指南》。
该指南对输血适应症、血液成分选择、输血前筛选、输血时监测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首先,关于输血适应症,指南明确指出:1)红细胞质量不满足机体氧运输需求;2)伴有明显贫血症状和危及生命的急、亚急性出血;3)慢性贫血伴有严重缺氧症状;4)骨髓功能不全或严重脓毒症等。
这些情况都可以考虑进行输血。
其次,指南对血液成分选择也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根据不同的情况,可选择红细胞悬液、新鲜冷冻血浆、血小板悬液、全血等。
指南还明确指出,对于非规则抗体阳性或血型不合的患者,应尽量使用经红细胞抗人球蛋白试剂试验(Coombs试验)检测阴性的血液成分。
另外,指南强调了输血前的筛选工作,包括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化验结果评估等方面。
特别是对于女性患者,应重点询问是否妊娠,因为输血过程中可能会发生Rh抗原不合的情况,需要及时采取防护措施。
最后,指南还对输血时的监测提供了具体指导。
包括输血前、输血中和输血后的生命体征监测、血压监测、尿量监测等。
此外,对于输血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指南也详细列出了诊断和处理方法,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相比之下,国外输血指南更加多样化和系统化。
例如,美国麻省总医院推出的《全球输血与血液储备指南》包含了输血前的评估、血液储备的管理、输血相关的不良事件管理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此外,美国血液学会和美国危重病患者协会也分别发布了《成人出血管理指南》和《危重病患者输血指南》,对特定患者群体的输血策略进行了专门的阐述。
总的来说,国内外的输血指南在输血适应症、血液成分选择、输血前筛选、输血时监测等方面都提供了规范和指导。
国内外临床输血指南及应用临床输血指南是为了规范和提高临床输血操作而制定的指导性文件,旨在确保患者安全,减少输血相关并发症。
该指南包括输血的适应症、禁忌症、输血前的必要准备、输血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方面的内容。
在国内外,临床输血指南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对于提高临床输血的质量和安全至关重要。
在国内,目前主要有以下几个临床输血指南:1.《中国红细胞输血指南》:该指南是由中国血液学会和中国医师协会等机构联合制定的。
包括了输血适应症、输血前的实验室准备、输血血液制品的选择和使用、输血反应的处理等内容,目的是规范我国红细胞输血的操作,提高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中国血浆制品及其治疗应用指南》:该指南是由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学分会、血液学分会等共同编写的。
该指南主要包括了血浆制品的适应症、使用剂量、不同血浆制品的特点和应用等内容,以及对于输血反应的处理和预防等方面的内容。
在国际上,也有一些临床输血指南得到广泛应用。
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包括:1.《国际输血指南》:该指南由国际输血学会制定,定期修订。
该指南包括了输血前的实验室检查、适应症和禁忌症、血液制品的选择和使用、输血反应的处理等方面的内容。
该指南被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国的临床实践,被认为是指导输血操作的关键参考之一2.《美国红十字会输血指南》:该指南是美国红十字会制定的,用于指导美国各个医疗机构的输血操作。
该指南包括了输血前的评估、血液制品的选择和使用、输血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内容。
该指南经过多年的实践验证和修订,已经成为美国临床输血的重要参考。
以上所提到的临床输血指南都包含多个方面的内容,不仅对于医务人员的操作提出了要求,也对于患者的安全提出了保障。
这些指南的制定和应用,对于规范和提高临床输血的质量和安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实际操作中,医务人员应严格按照相关指南的要求进行输血操作,并对输血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和并发症进行及时处理和预防,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疗效。
此外,医务人员还应根据具体病情和患者特点,结合临床经验做出判断,并定期参与相关培训和学术交流,不断更新自己的临床知识和技能,提高临床输血的水平和效果。
输血临床指南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临床输血指南一、外科手术及创伤输血指南1)浓缩红细胞【适应症】用于增强运氧能力,血容量基本正常或低血容量已被纠正的患者。
血红蛋白﹥100g/L,可以不输;血红蛋白﹤70g/L,应考虑输;血红蛋白在70-100g/L之间,根据患者的贫血程度、心肺代偿功能、有无代谢率增高以及年龄等因素决定。
2)血小板【适应症】用于患者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伴有出血倾向或表现者。
血小板计数﹥100×109/L,可以不输;血小板计数﹤50×109/L,应考虑输;血小板计数在50-100×109/L之间,应根据是否有自发性出血或伤口渗血决定。
如果术中出现不可控渗血,确定血小板功能低下,输血小板不受上述限制。
3)新鲜冰冻血浆【适应症】用于凝血因子缺乏的患者。
a、PT或APTT﹥正常倍,创面弥漫性渗血;b、患者急性大出血输入大量库存血后;c、病史或临床过程表现有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d、紧急对抗华法令的抗凝血作用。
* 新鲜冰冻血浆的使用,须达到10-15ml/kg才能有效。
禁止用新鲜冰冻血浆作为扩容剂,禁止用新鲜冰冻血浆促进伤口愈合。
二、内科输血指南1)浓缩红细胞【适应症】用于红细胞破坏过多、丢失或生成障碍引起的慢性贫血并伴缺氧症状。
血红蛋白﹤60g/L或红细胞压积﹤时可考虑输注。
2)血小板【适应症】由患者血小板数和临床出血症状结合决定是否输注血小板。
血小板计数﹥50×109/L,一般不输注;血小板计数﹤10×109/L,应立即输血小板以防出血;血小板计数在10-50×109/L之间,应根据临床出血情况决定,可考虑输注。
*预防性输注不可滥用,防止产生同种免疫导致输注无效。
3)新鲜冰冻血浆【适应症】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多种凝血因子或抗凝血酶Ⅲ缺乏,并伴有出血表现时输注。
试题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45分)1.下列哪项不符合AABB推荐限制性输血策略: ( )A.年轻而原来健康的患者Hb <60g/LB.重度创伤患者液体复苏后Hb <70g/LC.出血性休克患者Hb <70g/LD. 非手术肿瘤患者Hb <70g/L2.下列哪项不符合急性失血的输血方案:()A.血容量减少20%,无需输血B.血容量减少15%—30%,输晶体液或胶体液C.血容量减少30%—40%,输晶体液或胶体液快速扩容,可能需要输红细胞D.血容量减少40%以上,需要包括红细胞在内的快速扩容3. 关于重症贫血病人的输血下列哪项说法不正确( )A.采用与急性失血相同的输血阈值B.过度输血增加重症贫血病人的死亡率C.采用限制性输血策略使死亡率更高D.急性低血容量患者的补液,晶体液优于胶体液4. 关于围术期输血说法错误的是()A.其目标是对患者积极治疗,使其无需输血B.治疗措施:贫血治疗、停用抗血小板药物、采用多种形式的自身输血、使用药物减少术中出血C.术中出血的处理原则与急性失血相同D.无论术前或术后,都应通过输血使患者Hb回升到“正常”水平5. 对于慢性贫血病人的输血下列哪一项不正确()A.应查明贫血原因B.只要能采用其他有效的替代手段,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巨幼贫、自免溶贫,就不应输红细胞C.除非贫血已危及生命D.Hb维持在不表现贫血症状的最低水平为宜6. 手术的预防性输注:腰穿、硬膜外麻醉、胃镜和胃组织活检、留置管插入、支气管活检、肝活检、剖腹手术,血小板计数应()A.>30×109/LB. >50×109/LC. >80×109/LD. >100×109/L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稀释性血小板减少(<50×109/L)是止血异常的最重要的原因B.大量研究表明,只有失血量达到整个血容量时,凝血机制方被破坏C. 输注血小板一定能升高血小板计数D. 重要部位如脑或眼部手术,血小板计数应>100×109/L8. 下列关于减少血小板输血的措施那一项不正确()A.纠正出血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伴发的凝血功能障碍B.术前停用阿司匹林或其他抗血小板药物C.尽量进行公式化或程序化预防性输注D. 使用增强血小板功能和凝血因子活性药物9.下列关于输注血小板注意事项那一项不符合()A.注意细菌污染的异常颜色或混浊B.由于某种原因,对于不能及时输注的血小板可以用4-8℃冰箱保存C.应使用新的输血器,最好是血小板专用输血器,这种输血器死腔较小,可减少血小板浪费D血小板输入体内,约33%将汇集在脾脏10. 下列那一项不是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免疫性因素()A. DICB. HLA或HPA同种免疫C. ABO血型不相容D.药物相关血小板抗体11. 下列那一项不是血小板输注无效的非免疫性因素()A.感染B.抗生素和抗真菌药物C.妊娠史D.发热12.发生大失血的处理程序下列哪项不正确()A.输血科与外科、麻醉科和血液学资深医师进行良好沟通与合作非常重要B.临床输血委员会起核心作用,编制大失血抢救预案是临委会的重要工作C.大失血抢救预案应置所有相关的临床科室和实验室D.以上都不正确13.下列关于大失血处理正确的是()A.紧急情况下无输血史的RhD阴性男性或绝经女性可输注RhD阳性血液B.输血速度>50ml/kg/h时,应使用血液加温和快速输血设备C.PT、APTT >1.5倍正常值,微血管出血风险增加D.以上都正确14. 对于大失血抢救要点不正确的是()A.大失血抢救成功依赖于快速处理、良好沟通和经验丰富的资深医师B.可在补充晶体液之后再采集血样C.抢救大失血的相关部门如急诊科、ICU、病房、手术室、输血科等,应拥有本院大出血抢救预案D.定期演练预案,及时修改完善15.大失血DIC处理指南下列哪项不正确()A. PT、APTT显著延长,纤维蛋白原小于1.0g/L,血小板显著减少,高度提示DICB. D-二聚体对于早期诊断具有一定价值C. 大量输注血浆和红细胞,无需冷沉淀D. 应经常进行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PT、APTT监测二、填空题(每空1.5分,共15分)1. M3型白血病:如果存在凝血障碍、出血,血小板应大于。
国内外临床输血指南及应用临床输血指南是医疗机构规范输血操作的重要指引,旨在确保输血的安全和有效性。
国内外的临床输血指南涵盖了输血适应症、输血血液制品的选择与管理、输血相关的安全措施以及不良反应的处理等内容。
本文将概述国内外临床输血指南的一般内容,并分析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临床输血指南的一般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输血适应症:临床输血指南规定了各类疾病需要输血的具体适应症,例如大出血、贫血等。
此外还明确了输血前需进行充分评估的必要条件,如血红蛋白水平、病情稳定等。
2.血液制品选择与管理:临床输血指南对不同类型的血液制品(如红细胞悬液、血小板浓缩液)的选择与管理提供了具体指导。
这包括血液制品的储存条件、交叉配型与血型鉴定等。
3.输血相关的安全措施:临床输血指南强调了输血操作中的安全措施,如输血前的身份核对、输血速度的控制、输血设备的消毒等。
此外,临床输血指南还对输血反应的监测与处理提出了具体要求。
4.不良输血反应的处理:临床输血指南对不良输血反应的处理提供了详细的步骤和方法,包括过敏反应、输血反应性低血压等。
临床输血指南在实践中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它对医务人员的行为进行规范和统一,提高了输血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具体来说,临床输血指南的应用可以达到以下几个目标:1.提高输血安全性:临床输血指南规定了输血的安全措施和操作流程,从源头上控制输血操作的风险,减少输血相关的不良事件和感染的发生。
2.优化血液制品使用:临床输血指南明确了不同类型血液制品的选择与管理,保证了血液制品的有效使用和合理调配,避免了不必要的浪费。
3.统一操作规范:临床输血指南对输血操作的每个环节都进行了规范,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和操作步骤,减少了医务人员在输血过程中的主观判断,降低了人为因素引起的输血风险。
4.促进科学研究和质量管理:临床输血指南的应用可以为相关科学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推动血液学领域的发展。
此外,临床输血指南也为临床质量管理提供了标准和指导,通过对输血过程的监测和评估,提高了质量管理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