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简介与其经济发展
- 格式:docx
- 大小:20.38 KB
- 文档页数:5
日本税收制度简介日本是亚洲东部太平洋上的一个群岛国家。
国土面积为37.79万平方公里,2001年人口为1.27亿人。
日本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经济实力仅次于美国列世界第二位,属于高收入国家,2001年国内生产总值为503.59万亿日元(2001年平均汇率:1美元=121.58日元)。
一、日本税制概况日本实行中央、都道府县、市町村三级课征的制度,由中央征收的税称为国税,由都道府县征收的税为地方税,日本的税收立法权统一在国会,各种税法都要经国会批准,主要税种管理权集中在中央,一些地方税的解释权或减免权归地方政府。
日本实行的是中央地方兼顾型税制,国税、地方税是两个相互独立的体系。
国税由大藏省管理,地方税由自治省管理。
日本现行税制共有53个税种,国税的主要税种有:个人所得税、法人税、消费税、遗产和赠与税、地价税、酒税、烟税、挥发油税、地方道路税、石油天然气税、印花税、汽车重量税等;地方税的主要税种有:个人和法人居民税、个人和法人事业税、不动产购置税、汽车税、汽车购置税、轻油交易税、固定资产税、特别土地持有税、事业所税、城市规划税等。
另外,日本的社会保障税不是独立的税种,而是以加入保险的形式缴纳的。
在日本现行税制中,国税所占比重极大,地方税所占比重相对较小。
日本税收制度简介二、日本税制的发展日本税收制度的形成,主要是借鉴了外国的税收制度。
经过明治维新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两个阶段,随着其经济的高速发展,日本已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税收制度。
1868年明治维新以前,日本的税收制度以土地税为主,土地税收入占整个税收收入的80%左右。
此后,虽然在1881年提高了酒税,于1887年引进了所得税,但由于经济发展处于初级阶段,所得税收入仍占税收收入的50%以上。
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第二世界大战前我。
1940年日本大规模改革中央、地方的税收制度。
在直接税方面,分为分类所得税制和综合所得税制,重点转向对个人所得课征;对企业所得住所法人税按6%的固定比例征收。
对日本的看法总结•介绍•经济发展–制造业–技术创新•社会文化–教育体系–社会礼仪•自然环境•政治体制•总结介绍日本,位于东亚的一个岛国,是一个东瀛国家。
作为亚洲的经济强国,日本以其独特的文化和发达的经济而闻名于世。
在与日本的接触中,我对日本的发展、文化和政治体制有了一定的了解。
本文将对我个人对日本的看法进行总结。
经济发展日本作为一个发达国家,拥有着强大的经济实力。
其经济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制造业和技术创新两个方面。
制造业日本的制造业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
从汽车到电子产品,日本的制造业都处于领先地位。
世界各大汽车品牌如丰田、本田、日产等都是日本企业,它们以高品质和精细工艺著称。
此外,日本的电子产品也广受全球消费者的喜爱,例如索尼、松下等品牌。
日本的制造业不仅为国内市场提供了丰富的选择,而且还在国际市场上竞争激烈。
技术创新日本以其技术创新在全球范围内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日本在科技研发方面投入巨额资金,并不断推出新的技术和产品。
例如,日本是世界上首个商业化生产数字相机的国家,这一技术改变了摄影的方式。
另外,日本也是机器人技术的领先者,其研发出大量用于工业和服务行业的机器人设备。
社会文化教育体系日本的教育体系一直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优秀的之一。
日本注重培养学生的纪律性和责任感,教育中强调学习基础知识的重要性。
此外,日本的教育体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在日本的教育系统中,学生被鼓励主动学习和发展自己的兴趣。
社会礼仪日本社会有着独特的社会礼仪。
日本人非常注重细节和礼貌,并在社交场合中保持谦虚。
例如,在日本,人们在进入别人的家时需要脱鞋,而在餐厅和公共场所,吃饭时要使用特殊的筷子。
这些礼仪的细节体现了日本文化的独特性。
自然环境日本拥有美丽的自然环境,山脉、海洋和温泉等资源让人们感受到自然的魅力。
日本是一个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的国家,地震和台风是其常见的自然灾害。
然而,日本政府和民众对自然灾害的准备和应对能力令人印象深刻。
1226日本简介我国空间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多规”并行格局下的事权不明和冲突。
日本在完备的法律指导下,形成了“多规”并行的空间规划体系,与我国有很多相似之处,可以作为我国空间规划优化改革的重要借鉴对象。
日本空间规划在规划类型、规划层级、内容分工、管控重点等方面均与我国有较多的相似之处,都呈现出多规并行的规划体系,部分规划类型甚至还有所对于,如国土形成规划可对应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国土利用规划可对应我国的国土规划纲要,土地利用基本规划可对应我国的土地总体规划等。
日本作为人多地少的东亚国家,在人口资源环境压力等方面和中国比较相近,日本应对经济转型、人口规模和结构变化的国土空间规划的实际响应,显然对于中国国土空间规划如何更好地适应正在发生的经济转型和即将进入人口减少和深度老龄化社会具有借鉴意义。
日本的空间规划体系与我国有很多相似之处,同样有“多规”并存的现象,但是它在规划事权划分上构建了一个相对合理的体系,能较为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
日本定义当前我国及日本学者对日本空间规划体系的理解不尽相同,在此首先需要划定本文研究对象“日本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具体范围及其含义。
根据《欧洲空间规划章程》提出的空间规划概念,我们明确了国土空间规划应是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政策在国土空间上的体现,同时,国土空间规划还是一种跨领域的综合性规划方式,为了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包含了不同尺度的规划。
按照主要职能划分,日本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由以下四部分组成:以开发建设为导向的国土综合开发规划及其修改后的国土形成规划系列;以土地利用管控为主要内容的国土利用规划和土地利用基本规划;作为土地利用基本规划具体实施手段的五类单项规划。
历史最早始于明治维新时期,是在西方国家影响下逐步形成的城市规划体制,并在此阶段颁布了第一部《城市规划法》(1919年).1950年颁布《国土综合开发法》(于2021年修订为《国土形成规划法》),日本空间规划开始从经济、社会、文化政策等角度指导全域国土资源的综合利用和保护。
日本简介与其经济发展
日本简介:日本属于东南亚岛国,与我国近邻,有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大岛和一些小岛组成。
日本面积狭小,人口稠密,其中,本州岛人口最多。
海岸线曲折,港湾优良。
神户、横滨是日本著名的港口。
境内多山,平原狭小。
关东平原是最大的平原。
日本是火山之国,地震之邦。
主要是因为日本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多火山、温泉以及地震。
富士山为最高峰,是一座活火山。
季风显著,海洋性强。
四周是海,季风气候具有海洋性:冬季较温暖,夏季较凉爽,降水丰沛。
太平洋沿岸多台风。
日本矿产资源贫乏,林木丰富,森林覆盖率高,山涧河流短促(地形狭隘。
丘陵多所致),水力资源丰富。
日本既保留着本民族文化的传统,又兼有东西方文化的特点。
京都是日本古都和著名文化中心。
经济发展:自1868年明治维新起,日本的经济发展史,是一部以发达国家为目标的追赶史。
1968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GNP)跃居世界第二位。
到20世纪80年代前后,日本不仅在经济规模上仅次于美国,而且在工业技术装备水平、高精尖加工能力、产业结构等方面,均已位居世界前列。
战后日本经济之所以能够高速发展,是其固有基础、特殊条件和机遇等多种主客观原因、国内外各方面原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日本充分利用被美国独占和美国将大量加工制造业搬进日本之机,大力吸收美国的资金,学习、借鉴美国的先进工艺、科技和管理经验,并加强
仿制、模仿和创新工作,使日本成为世界上对外国技术、工艺消化、吸收力最强的国家之一。
日本经济高度发达,国民拥有很高的生活水平。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9,731美元,是世界第17位。
若以购买力平价计算,国内生产总值位居世界第3位(次于美国和中国;[第四名:印度]),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世界第23位。
2004年末,日本在海外的纯资产达1.8万亿美元。
日本原料基本靠进口,出口工业产品,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高。
钢铁、汽车、电子、造船、化学、纺织是主要部门。
产品质量好,大量出口,在国际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
最大的贸易国是美国,其次是亚洲和西欧部分国家。
首都东京是世界金融中心之一。
日本渔业发达,捕鱼量长居世界第一位。
北海道附近,千岛寒流与日本暖流交汇,浮游生物丰富,故鱼群密集,形成了世界四大渔场之一的北海道渔场。
横滨是日本第二大城市和海港。
日本农业单长高,多用小型机械。
平原地区多生产稻米,丘陵地区多栽培果树和蔬菜。
稻米自给,其他农产品需大量进口。
农业在日本是高补助与保护产业,鼓励小规模耕作,而不是美国的大规模耕作。
日本也是欧盟最大的粮食出口对象。
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狭小地带,东京、大阪、名古屋和北九州是主要工业区。
许多产业在日本是高度发展,包含消费性电子、汽车、半导体、光纤、光电、多媒体、影印机、高级食品。
“日本制造”的高品质深植人心,
但是这些消费性科技品也有大量外移的现象,因为日本生产成本太高无法竞争,而日本亦不打算发展高价的大型航太业,制造业前景令人担忧也是大量失业的成因。
筑波科学城是闻名世界的高科技中心。
大阪是阪神工业区核心。
名古屋纺织业发达。
北九州以重工业为主。
日本为解决工业用地不足的问题,采用了填海造路的方法。
日本是世界第一大动漫强国,其动画发展的模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已成为日本的经济支柱,在世界占有重要位置。
年产值230万亿日元。
日本动漫产业模式完整,动漫成日本第三大产业。
世界70%的动漫作品来自日本,动漫产业占日本GDP的比重超过10%,成为日本第二大产业。
同时,日本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动漫产业创作输出国。
日本服务业产值极为重要占了全国3/4的经济产值。
银行、保险、房产仲介、零售(百货)、客运、通讯都算是服务业。
像是三菱UFJ、Mizuho、NTT、TEPCO、Nomura、三菱地产、新东京海上产物、JR铁路。
全日空等公司都是全球中该领域的龙头地位。
将来日本邮政改革后将在2014成为全国最大保险公司。
日本有326家企业名列全球福布斯2000大排名占16.3%(2006).在可见的未来服务业将是日本最大规模产业也是工作机会提供者。
日本的服务业,特别是银行业、金融业、航运业、保险业以及商业服务业占GDP占最大比重,而且处于世界领导地位,首都东京不仅是全国第一大城市和经济中心,更是世界数一数二的金
融、航运和服务中心。
自二次大战后,日本的制造业得到迅速发展,尤其电子产业和汽车制造业。
因为日本属于火山活动多发地域,所以埋藏的矿物资源种类丰富。
因此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矿业比较发达。
但到了战后,对矿业危害的环境对策,以及从业人员的安全对策造成生产成本大幅增加,导致了行业衰退。
仍在出产的有:成本较低的可以露天挖掘的石英、石灰石,以及纯度高,有国际竞争力的金、银、石油、天然气等。
日本外贸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
日本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确立了贸易立国的发展方针。
“入关”后,日本开始取得和其他缔约方同样的平等地位。
按照关贸总协定最惠国待遇的基本原则,同大多数国家和地区进行自由贸易,为日本对外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创造了有利的国际市场条件。
此后,日本对外贸易迅速增长,主要贸易对象为美国、亚洲国家和欧盟国家。
日本财政年度从当年4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
主要进口商品有:原油、天然气等一次能源、食品、原材料等;主要出口商品有:汽车、电器、一般机械、化学制品等。
主要贸易对象是中国、美国、东盟、韩国、台湾、香港、德国等。
日本对华出口减少,是造成贸易逆差的主要原因之一。
2012年9月份,日本对华出口同比减少14.1%。
从口红到汽车,众多日本品牌无一幸免。
其中,日本汽车对华出口同比减少44.5%,汽车零部件也下降了17.5%。
中日贸易对中日局势的反应最为敏感,最新的贸易数据更是进一步
揭示了领土争端对日本经济的影响,两国关系恶化将会重创日本经济。
但日本《朝日新闻》近期刊发评论文章却认为,日本对华出口减少将会影响中国的就业,同时,在华企业员工的实际收入也会减少。
日本经济发展分析:
1.经济发达的国家,工业现代化程度高
2.经济结构:以工业为主,农业不占主要地位
3.经济对外依赖性强,需要从国外进口大量原料,产品销售
也依赖国际市场
经济发展有利条件: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人口密集;劳动力素质高
经济发展不利条件:国内资源缺乏,市场狭小;右翼势力的膨胀,军国主义的“复苏”,教科书篡改日本侵略亚洲的历史等,引起亚洲各国的不满
经济发展途径:大力发展海上航运;进口原料、燃料,出口工业品(汽车、船舶、电子产品、精密仪器);开拓国际市场最后希望更多的人能客观认识日本,喜欢日本的文化,对于日本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学习日本的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