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往事》与莫里康尼的电影音乐赏析
- 格式:ppt
- 大小:223.50 KB
- 文档页数:33
美国往事影评
《美国往事》是一部由著名导演赛尔乔·莱昂内执导的经典黑
帮电影,讲述了一个关于家庭、友谊和背叛的故事。
影片以20世纪60年代美国为背景,通过主人公查理的视角,展现了黑帮世界的残
酷和无情,同时也呈现了人性的复杂和多样性。
首先,影片的画面和音乐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赛尔乔·莱
昂内以其独特的镜头语言和画面美学,将美国的城市风景和黑帮生
活展现得淋漓尽致。
配乐也是影片的一大亮点,音乐的运用让整部
电影更具有张力和情感。
其次,影片中的角色塑造和演员的表演也是非常出色的。
罗伯特·德尼罗和詹姆斯·伍兹在影片中的精彩表演,让人印象深刻。
他们的演技让观众更好地理解了角色内心的矛盾和挣扎,让人产生
了共鸣。
最重要的是,影片所展现的主题和情感也是非常深刻的。
家庭、友谊、背叛等主题贯穿整个故事,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不断思考人
性的复杂和社会的残酷。
影片中的情节和人物命运让人深深地感到
悲剧的沉重和无奈。
总的来说,《美国往事》是一部深刻而感人的电影,它不仅仅是一部黑帮片,更是一部关于人性和情感的作品。
影片中的画面、音乐、演员表演以及主题都让人印象深刻,让人在观影过程中得到了深刻的感悟和共鸣。
这部电影绝对值得一看。
美国往事影评
《美国往事》是一部由著名导演赛尔乔·莱翁内执导的经典黑帮电影,讲述了一个充满暴力、背叛和复仇的故事。
影片以其深刻的情感和精湛的表演而广受好评,成为了一部不朽的经典之作。
首先,影片的情节设计非常紧凑,扣人心弦。
故事以主人公尼罗·(Robert De Niro)的成长为线索,讲述了他从一个小混混成长为一名黑帮老大的过程。
影片通过多个时间段的切换,展现了尼罗的成长历程和他与家人、朋友之间的复杂关系。
这种叙事方式让观众跟随主人公的成长历程,感受到了他内心的挣扎和痛苦,让人不禁为他的命运而感到心疼。
其次,影片的表演非常出色。
主演罗伯特·德尼罗和乔·佩西分别饰演了主人公尼罗和他的好友吉米,两位演员的精湛表演让人印象深刻。
尤其是德尼罗在片中的表现,他不仅通过精湛的演技展现了尼罗的成长和变化,还让观众感受到了他内心的矛盾和挣扎,让人不禁为他的命运而感到心疼。
最后,影片的音乐和摄影也非常出色。
影片的音乐由意大利作曲家恩尼奥·莫里康内创作,充满了浓厚的意大利情调,为影片增添了许多情感色彩。
同时,影片的摄影也非常精美,展现了20世纪
60年代美国的繁荣和动荡,让观众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
总的来说,《美国往事》是一部情感丰富、表现出色的黑帮电影,其深刻的情感和精湛的表演让人印象深刻。
影片通过对主人公的成长历程的展现,让观众感受到了他的内心挣扎和痛苦,让人不禁为他的命运而感到心疼。
同时,影片的音乐和摄影也非常出色,为影片增添了许多情感色彩。
综合来看,《美国往事》是一部不容错过的经典之作。
在音乐之旅中追忆《美国往事》摘要:《美国往事》是瑟吉欧·莱昂指导的一部经典巨作,在世界电影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经典的影片,就该有与之匹配的隽永的乐曲,甚至于,这部电影配乐的光芒已经掩盖的电影本身。
经典之所以是经典,就在于它经得起人们从各方面对它进行解读。
本文从电影配乐方面入手,重点对《God bless America》和《Childhood Memories》两首音乐进行重点解读,分析影片配乐对人物情感的表达以及电影主题的升华的作用。
关键词:《美国往事》、电影配乐、《上帝赐福美国》、《童年回忆》二十年代的美国,绰号“面条”的纽约少年和几个同龄朋友一起认识了聪明狡黠的麦克斯,他们开始从事走私活动。
不久,面条在一场械斗中杀伤人命,被关进监牢。
若干年后面条被释放出狱,在麦克斯的带领下,他们重操旧并发财。
麦克斯借面条和警察之手除去伙伴,吞没了团伙的巨款,改头换面之后跻身政界,成为上层社会的名流,并把面条心爱的姑娘据为己有。
面对多项指控无法脱身的麦克斯恳求面条杀死自己,幻想以此赎回自己的罪孽,逃脱法律的审判,被面条所拒绝。
麦克斯走投无路之下跳进垃圾粉碎机自杀经典之所以是经典,就在于它经得起人们从各方面对它进行解读。
有人从中看出了友情与背叛,有人从中看出了爱情与悲剧,有人从中看出了犹太移民与美国的融合发展,也有人从中看到了美国黑帮的生活状况,还有人从中看到了“一战”时期、禁酒令时期美国民众的生活。
现在,我们就只从电影配乐方面入手,一瞥这部经典的风采。
这部电影的配乐,是由电影配乐大师埃尼奥·莫里康内完成的。
他选用了排箫为主的带有“神秘”、“梦幻”特色的乐器,以其悠扬、呜咽、梦幻、飘忽的音色,表达了画面所无法表达的东西。
说起《美国往事》,也不得不提到另一部配乐风格极其相似,同时也是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的另一部影片——《教父》。
看过这两部电影的观众总是不由自主的将两者放在以其比较。
的确,这两部电影都采用了舒缓、悠扬,极为梦幻缥缈的配乐方式,与当今大行其道的动感、刺激的黑道电影配乐风格大相径庭,也许,其经典之处也正在于此吧。
电影《美国往事》的音乐赏析《美国往事》是瑟吉欧·莱昂指导的一部经典巨作,在世界电影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这部电影在1984年2月上映,以犹太人为背景,讲述了四个从小在一起长大的童年玩伴之间的纠葛恩怨。
经典之所以是经典,就在于它经得起人们从各方面对它进行解读。
有人从中看出了友情与背叛,有人从中看出了爱情与悲剧,有人从中看出了犹太移民与美国的融合发展,也有人从中看到了美国黑帮的生活状况,还有人从中看到了“一战”时期、禁酒令时期美国民众的生活。
现在,我们就只从电影配乐方面入手,一瞥这部经典的风采。
这部电影的配乐,是由电影配乐大师埃尼奥·莫里康内完成的。
他选用了排箫为主的带有“神秘”“梦幻”特色的乐器,以其悠扬、呜咽、梦幻、飘忽的音色,表达了画面所无法表达的东西。
作曲家埃尼奥·莫里康内凭借该片获得了1984年金球奖及奥斯卡奖双项提名,并最终将当年的金秋奖最佳配乐提名收入囊中。
说起《美国往事》,也不得不提到另一部配乐风格极其相似,同时也是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的另一部影片——《教父》。
看过这两部电影的观众总是不由自主的将两者放在以其比较。
的确,这两部电影都采用了舒缓、悠扬,极为梦幻缥缈的配乐方式,与当今大行其道的动感、刺激的黑道电影配乐风格大相径庭,也许,其经典之处也正在于此吧。
说起当今那些动感、刺激的黑道电影大片,如果摘掉那些炫目、花哨的特效镜头之外,所剩的剧情框架极为简单,人物更是前篇一律、严重模式化。
反观这两部电影,几乎没有么特效,也许囿于当时的制作技术,不过,剧情和演技真的可以说是叹为观止。
言归正传,要说电影配乐,就不得不重点提到两手曲目:《God bless America》和《Childhood Memories》(或者叫《Once upon o time in America》更为确切)。
首先来说一下《God bless America》,节奏舒缓,在电影中有两个版本的唱法:第一次是电影的开篇,伊芙被杀的前一段儿,女高音独唱;第二次则是在电影临近结束时,由一群开车欢唱的年轻人合唱。
美国往事影评(精选6篇)(优秀版)《美国往事影评》美国往事影评精选(一):《美国往事》看了心里很难过很甜蜜。
即使往事是场笑话,即使一向是被愚弄的,即使但是如此,我都无法放下。
因为我在里面,从二十世纪20年代到60年代。
四十多年的浸润,我已不想剥离。
黑社会的生活,贩私酒、盗钻石样样都需要智慧、投入、勇气和合作,不要看不起,任何的行当都有它存在的好处和理由。
我们所在的写字楼里就没有危害他人他公司的事情在酝酿吗?我们所作的工作就都是正义的说得过去的吗?对于自身和周边是,对于他人和他边的影响,我们能左右得了或者修补得了吗?我们能够在看到事情的正面时想一想它的背面吗?面条是一个随性的人,没有多大的理想和追求。
至多在某一个环节上设计一个构思(设计盐袋,待查验者走后,溶化,浮标出,酒箱现),是一个比较好的执行者。
对于要做什么,反而没有什么策划。
麦克斯从一开始就确定了独立成帮,确立发展基金,确定行动目标。
仔细想想,麦克斯最后把所有的钱私吞也是有道理的,董事长就就应拿大部分(小部分他们三个平日也花了),老大承担的风险、前瞻的视野难道都白付出了?不说另外那两个在我们心里就没有留下印象,只是傻乎乎地跟着干,不明白为什么干,更不明白干了会怎样。
只说面条吧,该撤的时候不撤兄弟多米明克被枪杀了,你舍不得,勇敢地杀了霸王,就应。
那就赶快撤吧,竟然杀红了眼,警察来了,之后捅,行凶行到执法者身上了,结果白白搭上自我的青春年华到监狱呆着去了。
这种赔本、不计后果的方式,不欣赏不提倡。
耽误大事大时间了。
还有该干活的时候不干活。
大家都在紧忙活着搜钻石呢,随时有意外状况发生,这时面条倒和被盗方的发情女卡罗热火朝天地干上了,且不说扰不扰民、分不分神了,到底是价值连城的钻石重要,还是一个骚女人的屁股重要?还有想休假就休假。
面条进监狱许多年,兄弟三个浴血奋战的钱给他照发不误,虽停职照常拿薪。
但是出狱后的面条,并没有拿出全部的热情和干劲,一会儿追黛博拉去了,正事说撂就撂了,兄弟三个还冲锋在一线上,他在那边饮酒调情不亦乐乎。
美国往事影评电影美国往事,重塑历史的痛苦之旅。
作为一名电影评论家,我有幸观看了塞尔吉奥·莱昂内导演的经典之作《美国往事》。
这部电影不仅令人震撼,更是一次深刻的历史重塑之旅。
通过细腻的叙事和引人入胜的剧情,电影成功地传达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历史的残酷。
首先,我要称赞电影的制作团队。
导演莱昂内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出色的叙事能力,将这个故事完美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他通过对细节的精心打磨,为观众创造了一个栩栩如生的时代背景。
从服装、音乐到道具,每个细节都透露着20世纪中叶美国社会的痕迹。
影片的剧情扣人心弦,引人入胜。
故事以犹太人家庭为中心,通过主人公大卫的视角,展现了二战后美国社会的动荡和犹太人在其中的遭遇。
电影通过描绘大卫与意大利黑手党的关系,深入探讨了权力、家庭和背叛等主题。
每个角色都饱含着复杂的情感和动机,这使得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们的行为和决策。
对我来说,电影最令人动容的地方在于它对历史的重塑。
莱昂内通过电影中的角色和情节,重新审视了美国社会的种族和阶级问题。
他展现了那个时代的种族歧视和暴力,并通过主人公的经历,传达了对于这些不公正的愤怒和痛苦。
这种历史重塑的方式让观众深深地反思,并引发了对于社会正义和人权的思考。
此外,电影的音乐也是一大亮点。
作曲家恩尼奥·莫里康内的配乐完美地融入了故事的氛围中。
每一曲都充满了情感和张力,为影片增添了一层深度。
配乐与影像的完美结合,使得观众更加投入到故事中。
《美国往事》给我带来了深深的感触和共鸣。
它不仅仅是一部电影,更是一次关于人性和历史的探索。
通过细腻的叙事和出色的表演,电影成功地传达了对于不公正的愤怒和对于正义的追求。
它提醒我们,历史的错误不应被遗忘,而是应该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
总之,《美国往事》是一部令人难忘的电影,它通过对历史的重塑和对人性的深入探索,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感触和共鸣。
导演莱昂内的出色叙事和制作团队的精心打磨,使得这个故事更加生动而真实。
美国往事影评《美国往事》是一部令人难以忘怀的电影,它以其深刻的情感和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导演塞尔吉奥·莱昂内的才华和创造力在这部电影中得到了完美展现。
首先,这部电影给我留下了强烈的情感共鸣。
影片以二战后的美国为背景,通过主人公诺奇的回忆,展现了一个充满暴力和犯罪的时代。
我被描绘出来的人物命运所打动,他们的选择和决定常常伴随着痛苦和后悔。
特别是诺奇的角色,他在家庭、友情和爱情之间面临着巨大的抉择,这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他内心的挣扎和痛苦。
其次,电影中的剧情紧凑而引人入胜。
影片以非线性的叙事方式展现了诺奇的回忆,让观众在不同的时间段中穿梭。
这种叙事手法增加了悬疑和紧张感,让我一直紧绷着神经,想要揭开故事的谜底。
同时,电影中的动作场景和激烈的冲突让我屏息凝神,仿佛身临其境。
特别是那场火车站的枪战,无论是气氛的紧张还是动作的精彩,都让我热血沸腾。
最后,我要赞扬电影的摄影和音乐。
影片的画面非常精美,每一个场景都充满了细腻的细节和深刻的色彩。
摄影师的镜头运用和构图都非常出色,让我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真实和独特。
此外,电影的配乐也非常出色,音乐与剧情紧密结合,增强了情感的表达力,让我更加投入到故事中。
总的来说,《美国往事》是一部令人难以忘怀的电影。
它以其深刻的情感和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让我在观影过程中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无论是剧情的紧凑与悬疑,还是摄影和音乐的精彩表现,都让我深深地被吸引和打动。
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部娱乐作品,更是一部让人思考和反思的作品。
它通过展现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黑暗面,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美国往事》影片分析(共5则范文)第一篇:《美国往事》影片分析(共)《美国往事》影片分析影片改编自大卫·阿朗森的自传体小说《流氓》,导演娴熟而潇洒地搬用着警匪片的套路,将这部震撼人心的文字作品打造成了一部交织着恩怨情仇和爱恨纠葛,无耻之徒和侠肝义胆,卑鄙叛卖与义薄云天,酣畅淋漓与忧伤怜悯的美国传说。
而难能可贵的是,影片又不仅仅是一个传说,它客观冷静的态度、犀利无情的剖析更像是一个影像寓言。
一般说来,传统意义上的剧情片都喜欢将主人公粉饰成一个能飞檐走壁的英雄,但莱昂内从始至终都没有对帮派团伙进行任何美化,主人公面条的一生在它的镜头下更像是一场幻梦,甚至接近恶梦,然而就连这恶梦导演也不愿意让他保留,最后任凭无情的现实将梦幻碾得粉碎。
曾经有人这样说过,在美国电影史上,只有一部类型片可以与《教父》相提并论,那就是意大利导演塞尔乔·莱昂内的“往事三部曲”之一,耗资4000万美元,历时十三年的《美国往事》。
影片以极具魅力而丰满的形式呈现了一个欧洲导演眼中的美国景观,以及一个外来者对美国的想象与幻觉中的记忆,成为了电影史上浓墨重彩的经典篇章。
影片从一个无人接听的电话开始,主人公面条开始回顾他的一生。
可以说,面条的追忆一直被负疚、追悔、创楚所缠绕。
而占据了面条回忆场景中心的,是35年前因为他的错误或曰“叛卖”而死于非命的挚友,面条所属团伙的老大“麦克斯”。
然而在他隐姓埋名35年之后,一封来自“过去”的信件却把他召回了纽约,让他看到了掩盖过去的面纱,这面纱几乎欺骗了他的一生。
即使“贝利部长”麦克斯的出现使真相大白,他也不愿承认35年前的一幕是场精心策划好的游戏,眼前这位曾经的挚友就是夺走他一切,包括心爱女孩黛波拉的仇人。
影片最后,年迈的面条仿佛又回到了35年前的鸦片馆,他躺在床上,静静地等待那无人接听的电话铃声,但电话还没有响,于是他面对镜头,露出了笑容,才知道一切的悔愧与伤痛不过是基于他一直还抱有的善良幻想,而事实却远比曾经的悔愧残酷无情。
莫里康内和他的电影配乐作者:周一泽来源:《财富生活·上半月》2020年第08期1928年,莫里康内出生于意大利罗马,父亲是一名小喇叭演奏家,他在12岁时进入罗马的Santa Cecilia音乐学校学习音乐。
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他突飞猛进地学完了4年的课程,甚至当时还有报道说这个神童6个月内就掌握了所有知识。
报道或有夸张,但在以极其优异的成绩毕业以前,他的确还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他所喜爱的另一门专业——小号。
毕业后,莫里康内一直致力于管弦乐和室内乐创作,也曾经在意大利国家广播网工作。
“在创作电影配乐之前,我尝试过很多不同的事情。
我最开始是为意大利广播电视公司、电视、唱片、剧院和那些因为懒惰而不想创作的作曲家做改编音乐和管弦乐。
渐渐地,我凭自己的能力受到了认可,实现了用自己的名字创作音乐的梦想。
”莫里康内在一则采访中这样回忆道。
与电影结缘,并非是他主动的选择。
莫里康内最初想以古典音乐谋生,但微薄的报酬令他不得不另觅出路。
于是他开始接触编曲,六十年代早期,他才开始接触电影行业。
1965年,莫里康内与卢恰诺·萨尔切合作的《法西斯分子》(Il federale)是他的大银幕首秀。
与一些意大利西部片导演合作过。
但是,在与导演塞尔吉·莱昂内合作之前,他一直默默无闻。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时,美国电影的雄起受到了举世瞩目,对当时的意大利电影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莫里康内很少看商业作品,他更喜欢文艺电影,并且认为斯特拉文斯基是对他影响最深的作曲家。
“因为他在音乐中所倾注的,也因为他总是赋予声音积极的力量,还有他敏锐而鲜明的创造力,以及他获得并运用当时俄罗斯民间的影响的方式。
”所以莫里康内并未受当时商业电影配乐的影响,而是选择了继续保持自我风格,虽然彼时他还在为生计发愁。
1964年,莱昂内拍摄了他的第一个三部曲——“赏金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荒野大镖客》(A Fistful of Dollars),莫里康內在其中的精湛配乐让他一炮而红。
影评:美国往事电影影评:《美国往事》《美国往事》是一部由意大利导演塞尔乔·莱翁内执导的经典犯罪剧情片。
这部电影以其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和深刻的人物刻画而闻名于世。
观影后,我被这部电影所传达的情感所深深打动,同时也在其中找到了一些共鸣点。
首先,这部电影在讲述犯罪世界的同时,也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脆弱性。
主人公纳尔多(Noodles)是一个年轻的犯罪分子,他的生活充满了暴力和背叛。
然而,通过纳尔多的角度,观众可以看到他内心的痛苦和对过去的回忆。
这让我想起了我们每个人都有过犯错的时刻,以及对过去的深深留恋。
电影中的角色们都面临着道德选择和艰难抉择,这让我思考了人性的复杂性和我们在困境中的行为。
其次,影片的叙事方式也给了我很大的触动。
导演通过非线性的叙事结构,将过去和现在交织在一起,以此展示了纳尔多与他的过去之间的纠结。
这种叙事方式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不断思考和解读,同时也增加了电影的悬疑和紧张感。
我发现自己被这种叙事方式所吸引,不断思考着故事的真相和纳尔多的内心世界。
此外,电影中的摄影和音乐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摄影师亚历山大·博迪格(Alexandre Bideau)通过细腻的画面表现和独特的镜头语言,将观众带入了20世纪初美国的黑暗街道。
而音乐家恩尼奥·莫里康内(Ennio Morricone)创作的配乐更是为电影增添了一种深情和悲壮的氛围。
这些元素相互融合,使得观影体验更加丰富和感人。
总的来说,《美国往事》是一部令人难以忘怀的电影。
它通过复杂的人物关系、非线性的叙事和精彩的摄影音乐,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感受和共鸣。
这部电影让我思考了人性的复杂性,同时也让我意识到过去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有着深刻的影响。
如果你喜欢深入思考和感受电影带来的情感冲击,那么《美国往事》绝对是一部值得观看的电影。
美国往事时间空间主题镜头语言音乐视听元素影评800字世事皆无完美,电影亦然。
如果只选一部趋近于完美的电影,以我粗陋的观影量和品味来说,我选《美国往事》。
虽然它没有在奥斯卡、欧洲三大电影节上收获炫耀的大奖,idb的排行也不算显眼,故事与技巧也没有如何惊世骇俗。
但《美国往事》是一部与众不同的电影,它的五味杂陈的人生况味,散文诗般的抒情意境,恍如隔世的叙述视角,意味深长的人物设置,让它在20多年后的今天依然散发出历久弥香的光彩,那是一种淡黄色的光晕,柔软而鲜亮。
一、五味杂陈的人生况味有人说过,《美国往事》里有全部的人生,这是最简洁也最准确的影评。
人生的美好不在于美好本身,而是在美好与丑恶的混杂中,人们经历过,体会过。
恶在每个人的心里与身边。
面条(Noodles)在抢劫钻石时对卡萝(Carol)恶毒的强暴,找不到任何为他开脱的理由,在那一刻邪恶占据了面条的灵魂。
迈克斯阴毒得害死自己的兄弟独吞财产,只是人性肮脏的明证。
善亦如此。
当面条怀里的多米尼克(Dominic)说出“我滑倒了”后死去,年少的面条不顾警察的到来刺死凶手,这是兄弟情谊的指引,也是他善良本性的必然。
卡萝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荡妇,却对迈克斯付出了至情。
复杂的人原本就没有本性上的好坏,如果强要区分,只能是无法改变的现实,抑或命运。
迈克斯最后的忏悔不能抹杀他穷凶极恶的一生;多米尼克丧失了幼小的生命,却成就了电影中最光辉的人性。
在影片的结尾,想以告密的方式去拯救兄弟的面条独自躺在鸦片店里开怀而笑,善与恶终于在人生的较量中相逢一笑,恶永远需要救赎,这救赎就是善。
二、散文诗般的抒情意境在我看来,还没有一个导演敢像塞尔吉奥•莱昂内(Sergio Leone)一般将电影如此彻底的诗化,它超越了导演自身的“赏金三部曲”等“通心粉”西部片代表作,也有别于以《教父》和西科塞斯电影为代表的黑帮片的黄金套路。
影像的美轮美奂也映照了生活之美。
当面条透过墙壁的砖缝看到黛博拉(Deborah)在悠扬的乐曲中翩翩起舞时,影片的光影柔和中泛出光亮,一个少年的灵魂的觉醒由此完成。
10120201927年《爵士歌王》(艾伦•克罗斯兰,1927)开创了有声电影时代,当时许多评论家认为声音会给电影致命的打击,然而在今日,电影配乐已经成为电影艺术最丰富的意义来源之一;而作为一种抽象艺术的音乐,也借助影像形式具有了所指上的具体性,电影配乐不仅可以与叙事相辅相成,更创造出许多电影史上的经典,并成就了不少优秀作曲家,意大利电影配乐大师埃尼奥•莫里康内就是其中之一。
埃尼奥•莫里康内自20世纪60年代参与电影配乐工作以来,为“西部三部曲”“往事三部曲”“天堂三部曲”等经典影片创作了题材丰富、风格多变的优秀配乐,是当之无愧的音乐巨匠。
2020年7月6日,92岁高龄的埃尼奥•莫里康内于意大利辞世。
他一生中参与了全球400多部影片的音乐制作,以质朴流畅的旋律与强烈的情感感染力极大地丰富了电影音乐的语汇,对电影音乐作出了无法忽视的革命性贡献。
一、“镖客三部曲”与意大利西部电影配乐埃尼奥•莫里康内1928年出生于意大利音乐世家,他的父亲是管弦乐团的小号手,他在6岁时就创作出了第一部音乐作品;在12岁时莫里康内就读音乐学院,用6个月就把4年的课程全部修完,被誉为“意大利的莫扎特”[1]。
但这位“音乐神童”莫里康内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籍籍无名,直到1964年通过旧时同学塞尔乔•莱昂内给他的西部电影《荒野大镖客》(赛尔乔•莱昂,1964)配乐,并就此与莱翁内进行了长达20年的合作,通过数部西部片在欧美影坛奠定了意大利西部电影音乐大师的地位。
《荒野大镖客》这个由才华横溢的创作者们组成的年轻团队无法在电影制作上投入过多成本,莫里康内也没有足够资源用标准的管弦乐团来演奏曲目,于是他另辟蹊径结合自然声效、人声与少量民谣乐器,成功地烘托出西部世界的荒芜沧桑。
一般而言,古典的交响管弦乐团因其音部齐全,结构严谨,最能体现深刻而抽象的电影内涵和精神观念,是电影中的传统配乐方式;但在《荒野大镖客》中,莫里康内将美国特色的西部民谣和欧洲浪漫主义的曲调结合了起来,创造了极富感染力与创造性的意大利西部电影配乐;在乐器的选择和配合上,莫里康内别出心裁地选择了人声吹奏的口哨声作为主旋律音乐的演奏乐器,将口哨音旋律、民族乐器陶笛旋律和民谣吉他弹奏出的和弦伴奏相结合,并将马鞭敲击地面等西部片中的常见声音效果添加到音轨中,把波澜壮阔的家族斗争叙事主题和民谣音乐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别有一番风格。
电影《美国往事》的音乐赏析《美国往事》是瑟吉欧·莱昂指导的一部经典巨作,在世界电影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这部电影在1984年2月上映,以犹太人为背景,讲述了四个从小在一起长大的童年玩伴之间的纠葛恩怨。
经典之所以是经典,就在于它经得起人们从各方面对它进行解读。
有人从中看出了友情与背叛,有人从中看出了爱情与悲剧,有人从中看出了犹太移民与美国的融合发展,也有人从中看到了美国黑帮的生活状况,还有人从中看到了“一战”时期、禁酒令时期美国民众的生活。
现在,我们就只从电影配乐方面入手,一瞥这部经典的风采。
这部电影的配乐,是由电影配乐大师埃尼奥·莫里康内完成的。
他选用了排箫为主的带有“神秘”、“梦幻”特色的乐器,以其悠扬、呜咽、梦幻、飘忽的音色,表达了画面所无法表达的东西。
作曲家埃尼奥·莫里康内凭借该片获得了1984年金球奖及奥斯卡奖双项提名,并最终将当年的金秋奖最佳配乐提名收入囊中。
说起《美国往事》,也不得不提到另一部配乐风格极其相似,同时也是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的另一部影片——《教父》。
看过这两部电影的观众总是不由自主的将两者放在以其比较。
的确,这两部电影都采用了舒缓、悠扬,极为梦幻缥缈的配乐方式,与当今大行其道的动感、刺激的黑道电影配乐风格大相径庭,也许,其经典之处也正在于此吧。
说起当今那些动感、刺激的黑道电影大片,如果摘掉那些炫目、花哨的特效镜头之外,所剩的剧情框架极为简单,人物更是前篇一律、严重模式化。
反观这两部电影,几乎没有么特效,也许囿于当时的制作技术,不过,剧情和演技真的可以说是叹为观止。
言归正传,要说电影配乐,就不得不重点提到两手曲目:《God bless America》和《Childhood Memories》(或者叫《Once upon o time in America》更为确切)。
首先来说一下《God bless America》,节奏舒缓,在电影中有两个版本的唱法:第一次是电影的开篇,伊芙被杀的前一段儿,女高音独唱;第二次则是在电影临近结束时,由一群开车欢唱的年轻人合唱。
音乐拾遗(二十三)《往事》的电影音乐配曲:《赛尔乔·莱昂内组曲Sergio Leone Suite》之1, 黛勃拉的主题2, 柯奇之歌3.《往事》主题选自美意合拍电影《美国往事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作曲/ 指挥埃尼奥·莫里康内Ennio Morricone独奏大提琴马友友配图:当代往事《美国往事》叙述纽约四个童年玩伴结成黑帮后的恩怨情仇三十年代美国那时美国的鸦片馆爱跳舞的黛勃拉童真美丽不幸她生活在黑帮的环境中黛勃拉莫里康内(意)1928 -莫里康内是当今堪与威廉姆斯(十九辑)齐名的电影配乐大师金莲之泪山峡的呐喊必需品的升级莫里康内的音乐风格十分广泛从古典爵士电子到摇滚……人是铁饭是钢黛勃拉的主题在乐队与独奏乐器的对答中展开本组曲是和名导塞吉欧·里昂合作的几部电影主题的改编曲共五曲我国第一颗氢弹(1968年)接着将进入第二曲柯奇之歌他是玩伴中的一员爱吹排箫自娱他们贩私抢劫暴富后狡黠的麦克斯借刀杀尽同伙重庆武斗死难者墓面条胆小远走他乡才幸免于难几十年后潦倒回纽约饮水思源型的旋律被连串的三连音所打断加上背景中持续的不协和弦手机问世个体经济的起步莫里康内写黑帮不是简单地丑化而是用音乐表达人性:美无标淮美的榜样主导动机转到排箫它那苍凉的音色把全曲推向了高潮用排箫表搏杀是创举剧烈而无血腥错位的开放大自然的报复第一曲中用大提琴表达女孩也是创举优美而欠温柔望子成龙电影最后以鸦片麻醉中的面条的苦笑告终缓慢的旋律展现出岁月流逝往事如烟拒绝三聚氰胺一职难求此曲原为管弦乐2001年奥斯卡颁奖礼上作者听马友友演奏《卧虎藏龙》全球变暖百年前电影录音莫里康内生于罗马莫扎特式的神童六岁就开始作曲天上人间尽人皆知“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却未必明白此“色”并非限指女色乃一切有“形”之物即“物质世界”女色仅为其一作恶多端的麦克斯最后明白了跳进了粉碎机晚年的“面条”开悟了只能苦笑问: 莫里康内德高望重为何没得过奥斯卡原创音乐奖呢有人说: 奥斯卡评委不懂音乐我想或许如此现在是《赛尔乔·莱昂内组曲Sergio Leone Suite 》第一曲黛勃拉的主题Deborah’s Theme 现在是第二曲柯奇之歌Cockeye’s Song 此等“虚无主义”不足为训弥可为诫: 不择手段追求“天堂”会将人驱向“地狱”加入了排箫现在是第三曲往事主题Main Theme谢谢分享Z Z K C 工作室·面条(罗伯特.德尼罗饰) 的苦笑人生。
浅谈音乐在《美国往事》中的作用
浅谈音乐在《美国往事》中的作用
秦婉丽
【期刊名称】《电影文学》
【年(卷),期】2009(000)018
【摘要】《美国往事》是一部好莱坞经典影片,它蕴涵了很多沉重的东西,从人们反抗大环境到人性光辉的体现,从友情到爱情,有很多残酷的东西。
本文就该片中的音乐运用进行了全面分析,深刻了解了这部影片二十多年来一直让人不能忘怀的主要原因:就是音乐在这部影片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总页数】2页(87-88)
【关键词】美国往事;好莱坞影片;音乐;主题;节奏
【作者】秦婉丽
【作者单位】齐齐哈尔大学艺术学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6
【正文语种】英文
【中图分类】J905
【相关文献】
1.浅谈音乐“主题”在音乐剧中的作用 [J], 周晓杉
2.浅谈音乐“主题”在音乐剧中的作用 [J], 周晓杉
3.优美的音乐形式,丰富的主题内涵——英诗的艺术美赏析[J], 魏新俊
4.浅谈音乐教学在教学中的作用 [J], 孙立平
5.浅谈节奏对音乐教学的作用 [J], 王英
以上内容为文献基本信息,获取文献全文请下载。
最经典!感⼈的电影⾳乐8⾸极致感⼈的电影⾳乐1莫⾥康内《美国往事》你的腰如麦穗,围绕着百合花你的⽓息,如⾹甜的苹果“德博拉主题”不仅是电影《美国往事》中最脍炙⼈⼝的曲⼦,也是当代影史上最著名的配乐之⼀。
这⽀曲⼦有着获奥斯卡终⾝成就奖的莫⾥康内为宏⼤史诗性电影配抒情⾳乐时的典型风格:苍茫辽阔、缠绵悠长。
即使爱情与梦想全都破碎,这⽀曲⼦也好似母亲久违的温暖怀抱给予我们最深的安慰。
2莫⾥康内⽗⼦《天堂电影院》在外⾛得再久你也要记得回来因为最真实的你始终在这⾥莫⾥康内另⼀部著名电影《天堂电影院》配乐中极为感⼈的“爱情主题”其实出⾃他⼉⼦之⼿。
莫⾥康内将这个主题稍作调整,并配合剧情发展采⽤了不同配器。
电影最后的吻戏剪辑配合着⼀浪⾼过⼀浪的“爱情主题”,影史上最动⼈的瞬间之⼀由此造就。
3汉斯·季默《珍珠港》当我提笔写信或是看⽇落的时候我就想起你擅长动作⽚的迈克尔·贝执导的电影《珍珠港》⾄今仍饱受争议,但⽆⼈否认汉斯·季默为电影奉献了极为出⾊的配乐。
除了被⼴泛借⽤的“⽥纳西”⼀曲之外,这⾸知名度稍弱的“我吻了他”却在情感表达的精细与丰富度上有过之⽽⽆不及。
它听来就像是⼈们⼼中爱情最美的样⼦,恬淡轻柔,却⽆⽐真挚感⼈。
4坂本龙⼀《末代皇帝》跌宕起伏⼀瞬间回⾸往事皆云烟多数中国影迷和乐迷⾸次知道⽇本著名作曲家坂本龙⼀的名字,都是因为看了经典影⽚《末代皇帝》。
电影配乐中,坂本龙⼀赋予被历史变⾰推动⽽⾝不由⼰的末代皇帝⼀⾸委婉⽽曲折的哀歌。
这段“末代皇帝主题变奏1”,在蒙昧轻柔的背景之上,⼀⽀琵琶孤独地替溥仪、也替我们诉说着⼼中⽆⼈知晓,也⽆⼈理解的落寞与惆怅。
5久⽯让《⼊殓师》我越发相信死亡是⼀扇门在中国知名度最⾼的⽇本电影作曲家久⽯让,⽤⼤提琴作为奥斯卡获奖影⽚《⼊殓师》配乐的核⼼。
⼤提琴端庄醇厚的质感与男主⼈公⼤悟原本的职业、淳朴友善的性格及全⽚散发出的淡淡温暖⾊调达到了由表及⾥、由内⽽外的和谐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