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的标准分幅
- 格式:doc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29
三、高斯-克吕格直角坐标高斯-克吕格投影是设想用一个椭圆柱横套在地球椭球的外面,并与设定的中央经线相切。
高斯-克吕格投影分带规定:该投影是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的数学基础,为控制变形,采用分带投影的方法,在比例尺1:2.5万-1:50万图上采用6°分带,对比例尺为 1:1万及大于1:1万的图采用3°分带。
6°分带法:从格林威治零度经线起,每6°分为一个投影带,全球共分为60个投影带,东半球从东经0°-6°为第一带,中央经线为3°,依此类推,投影带号为1-30。
其投影代号n和中央经线经度L0的计算公式为:L0=(6n-3)°;西半球投影带从180°回算到0°,编号为31-60,投影代号n和中央经线经度L0的计算公式为L0=360-(6n-3)°。
3°分带法:从东经1°30′起,每3°为一带,将全球划分为120个投影带,东经1°30′-4°30′,...178°30′-西经178°30′,...1°30′-东经1°30′。
东半球有60个投影带,编号1-60,各带中央经线计算公式:L0=3°n ,中央经线为3°、6°...180°。
西半球有60个投影带,编号1-60,各带中央经线计算公式:L0=360°-3°n ,中央经线为西经177°、...3°、0°。
我国规定将各带纵坐标轴西移500公里,即将所有y值加上500公里,坐标值前再加各带带号以18带为例,原坐标值为y=243353.5m,西移后为y=743353.5,加带号通用坐标为y=18743353.5四、我国地形图分幅与编号我国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与编号,以1:100万地形图为基础,延伸出1:50万、1:25万1:10万,再以1:10万为基础,延伸出1:5万、1:2.5万及1:1万三种比例尺。
标准分幅图制作与生产1. 概述标准分幅图是一种常见的制图形式,通常用于地理信息系统(GIS)、地图制作、城市规划和工程设计等领域。
它是将大尺寸地图或平面图细分为多个小块,以便更好地展示和分析地理数据。
本文将介绍标准分幅图的制作过程和生产要点。
2. 制作准备在进行标准分幅图制作之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 收集所需数据:包括基础地理数据、特定主题的数据、周边环境数据等。
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 确定绘图规格:确定标准分幅图的比例尺、图幅大小、坐标系等参数。
这些参数与制图要求密切相关,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 创建制图模板:根据绘图规格和制图要求,创建合适的制图模板。
模板应包含边框、图例、文字标注等要素。
3. 数据准备与处理在进行标准分幅图制作之前,需要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准备: - 数据预处理: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包括数据清洗、数据配准、数据投影等。
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可用性。
- 数据分类与筛选:根据制图要求,将数据按照特定主题进行分类,并筛选出需要的数据。
- 数据裁剪和裁纸:根据制图要求,对数据进行裁剪和裁纸。
确保数据范围与分幅图要求一致。
4. 分幅图制作流程标准分幅图的制作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 图框绘制:根据制图模板,绘制图框,确定图幅边界和比例尺。
- 数据叠加:将分类和裁剪后的数据叠加到图框中。
确保数据与制图模板的一致性,并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变换。
- 要素符号化:对叠加后的数据进行符号化处理。
根据数据类型和制图要求,选择合适的符号化方式,如颜色填充、线条样式、图标等。
- 文字标注:添加必要的文字标注,包括图名、图例、刻度、坐标等。
确保文字标注的可读性和清晰度。
- 导出与输出:完成分幅图绘制后,进行导出和输出。
一般可以导出为常见的图片格式,如JPEG、PNG等。
5. 生产要点与注意事项在进行标准分幅图制作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要点和事项: - 准确性: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分幅分类∙梯形分幅(经纬线分幅)按照经线、纬线来划分,左、右以经线为界,上、下以纬线为界,图形近似梯形。
用于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矩形分幅(包括正方形分幅)按照平面直角坐标的纵、横坐标来划分,图幅的上下以横坐标为界,左右以坐标纵线为界。
对于工程方面需要的局部地区的大比例尺地形图、平面图和中小比例尺挂图和地图集,常采用矩形分幅。
梯形分幅∙1∶100万地形图分幅和编号采用国际标准分幅的经差6°、纬差4°为一幅图。
从赤道起向北或向南至纬度88°止,按纬差每4°划作22个横列,依次用A、B、……、V 表示;从经度180°起向东按经差每6°划作一纵行,全球共划分为60纵行,依次用1、2、……、60表示。
每幅图的编号由该图幅所在的“列号-行号”组成。
例如,北京某地的经度为116°26′08″、纬度为39°55′20″,所在1∶100万地形图的编号为J-50。
为了区别图幅是在北半球还是南半球,规定在图号前加N或S表示北半球或南半球,因我国领域全部位于北半球,故省注N1∶50万、1∶25万、1∶10万比例尺地形图的分幅和编号这三种例尺地形图都是在1∶100万地形图的基础上进行分幅编号的。
三种比例尺地图都是在1:100万地图图号的后面加上自己的代号形成自己的编号。
这三种比例尺地图的代号都是自然序数编号,他们的编号方法属于行列式加自然序数编号,由“列-行-代号”构成。
一幅1∶100万的图可划分出为4幅1∶50万的图,分别以代码A、B、C、D表示。
将1∶100万图幅的编号加上代码,即为该代码图幅的编号,例1∶50万图幅的编号为J-50-A。
一幅1∶100万的图可划分出16幅1∶25万的图,分别用[1]、[2]、……、[16]代码表示。
将1∶100万图幅的编号加上代码,即为该代码图幅的编号,例1∶25万图幅的编号为J-50-[1]。
一幅1∶100万的图,可划分出144幅1∶10万的图,分别用1、2、……、144代码表示。
我国地形图分幅与编号
我国基本⽐例尺地形图分幅与编号,以1:100万地形图为基础,延伸出1:50万、1:25万、1:10万,再以1:10万为基础,延伸出1:5万、1:2.5万及1:1万三种⽐例尺。
1:100万从⾚道起向两极每纬差4°为⼀⾏,⾄88°,南北半球各分为22横列,依次编号A、B、... V;由精度180°西向东每6°⼀列,全球60列,以1-60表⽰,如海南所在1:100万图在第5⾏,第49列,其编号为 E-49 。
在1:100万图上,按经差3°纬差2°分成四幅1:50万地形图,编为A、B、C、D,如 E-49-A。
按经差1°30′纬差1°分成16幅1:25万地形图,编为[1]、...[16],如 E-49-[1]。
按经差30′纬差20′分成144幅1:10万地形图,编为1、...144,如 E-49-1。
即后三种⽐例尺各⾃独⽴地与1:100万地图的图号联系。
1:10万图上每经差15′纬差10′分成四幅1:5万地形图,编为A、B、C、D,如 E-49-1-A。
1:5万图上每经差7′30″纬差5′分成四幅1:2.5万,编为1、2、3、4,如 E-49-1-A-1。
1:10万图上每经差3′45″纬差2′30″分成64幅1:1万地形图,编为(1)、...(64),如E-49-1-A-(1)。
1:1万图上每经差1′52″纬差1′15″分成四幅1:5000地形图,编为a、b、c、d,如E-49-1-A-(1)-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