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笔与线段同级别分解
- 格式:doc
- 大小:43.50 KB
- 文档页数:3
都业华高级班课(1-5)---分型、笔和中枢成功路上并不拥挤,因为坚持的人不多第一课:顶分型、底分型所谓走势的自相似性,意思是在人的情绪的支配下,由于人性不变,走势看似千变万化,实质上走不出那些基本形态,即规律。
分型、走势类型的本质就是自相似性(自相似性,说的是规律本质上一样,但非简单地重复),同样,走势必完美的本质也就是自相似性。
分型,在1分钟级别是这样的结构,在年线上也是这样的结构,在不同的级别上,级别不同,但结构是一样的,这就是自相似性。
同样,走势类型也一样。
1、K线的包含关系:一根k线的高低点(不分上影线和下影线)全部在其相邻k线的高低点范围之内,那么这根K线其相邻k线就为包含关系。
K线的包含关系的处理原则:如果一K线的高低点全在另一线的范围里,这种情况下,可以这样处理,在向上时,把两K线的最高点当高点,而两K 线低点中的较高者当成低点,这样就把两K线合并成一新的K线;反之,当向下时,把两K线的最低点当低点,而两K 高点中的较低者当成高点,这样就把两K线合并成一新的K 线。
经过这样的处理,所有K 线图都可以处理成没有包含关系的图形。
什么是包含关系?缠说了:“也就是一K线的高低点全在另一K线的范围里”,用图表示出来是啥样的?我觉得总共有7种类型,如下图所示:缠说这种包含关系如何处理呢?“在向上时,把两K线的最高点当高点,而两K线低点中的较高者当成低点,这样就把两K线合并成一新的K线;反之,当向下时,把两K线的最低点当低点,而两K线高点中的较低者当成高点,这样就把两K线合并成一新的K线。
经过这样的处理,所有K线图都可以处理成没有包含关系的图形。
”先不说什么是向上向下,让我们先处理一下试试再说!上面7种包含类型按照向上包含处理的结果如下图:图中蓝色的一段就是两包含K线进行K线包含后的K线,简单吧。
那像向下包含如何处理这么简单的问题我就不帖图了,画图蛮累的!2、顶分型如图所示,不含包含关系的三根K线,中间一根高点最高,低点也最高。
第四讲内容线段及其终结一、线段1、线段的定义线段的定义:至少有三笔构成,且前连续三笔必须有重叠。
2、线段分类A、从方向上分类:线段按其方向,分为上涨线段和下跌线段。
上涨线段是由第一笔为上涨的笔开始构成。
下跌线段是由第一笔为下跌的笔构成。
B、从形态上分类(1)无中枢线段:连续三笔以上,却不构成中枢。
如上图中的前两个。
(2)一中枢线段:由多笔(至少五笔以上)构成,只形态一个中枢。
如上图中间两个。
(3)两中枢以上线段:由多笔构成(至少九笔以上),至少出现两个以上连续的没有重叠的同级别中枢。
如上图后两个。
上图中,黑色的为笔,红线的为线段。
C、从级别上分类按常用的,从1分钟、5分钟(或15分钟)、30分钟(或60分钟)、日线、周线、月线、季线、年线。
当然,对于月线、季线、年线级别的线段非常少见。
下图是上证指数2015年2月3日—5日的1分钟图谱。
图中黄线为笔,红线为线段;红色方框为上涨中枢,蓝色方框为下跌中枢;绿色为同级别分解线。
两根同级别分解线之间代表一个线段级的上涨或下跌。
线段12是由五笔构成的无中枢线段形态。
线段23是由两个中枢构成的上涨线段。
34和56是由一个中枢构成的下跌线段。
67是由三笔构成的无中枢上涨线段。
那么,一分钟图上这些线段级的上涨或下跌,它代表的是什么意思呢?1分钟图中的每一个线段,是代表上一级别即5分钟级别图谱中的一笔。
同级别线处的高点或低点,代表上一级别图中一笔的起点或结束点,当然有相应的分型存在。
再如,日线图中的一笔上涨或下跌,就是由30分钟(60分钟)一个线段级的上涨或下跌构成。
讲到这儿,大家当明白,为什么我们要先学分型,再学笔,然后中枢,接着学线段了。
因为每一笔的两端,均对应着一顶一底两个分型,也就是说,分型是构成笔的组件(或形象一些叫它零件),而笔又是中枢的组合,无中枢虽然可以构成线段,同级别分解,又必然使每一个线段必然对应一个以上中枢。
上图45有人说,这不是没中枢吗,事实上,它是有的,以后讲这种特殊的中枢形式。
七年级上册数学书第四章线段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掌握线段的基本概念,理解线段的性质及其应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二、教学内容与过程1.引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铁轨、跳绳、跳绳等,引出线段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知识讲解详细讲解线段的表示方法、线段的性质及其应用。
通过实例和图示,帮助学生理解线段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课堂练习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4.归纳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线段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以便今后更好地学习数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线段的定义、表示方法、性质及其应用。
2.教学难点:如何将线段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四、教学评价与反馈1.评价方式:通过课堂练习、小组讨论、作业等方式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估。
同时,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给予及时的鼓励和指导。
2.反馈策略:针对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反馈和指导。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精神。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等手段辅助教学,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和理解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和拓展学习。
六、教学资源与环境1.教学资源: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课件、练习题等,以便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缠论第四课线段什么是线段:线段至少由三笔构成,第三笔创新高或新低,就成了段。
引入线段的目的是什么?组成中枢,因为中枢是由线段构成的,为以后走势类型的分析,形成基础。
级别的由来:3个重叠的1分线段构成了一个1分中枢;3个重叠的5分线段构成了一个5分中枢;3个重叠的30分线段构成了一个30分中枢;一个走势类型里有什么级别的中枢就称为什么级别。
2010上来只有一个1分中枢,所以他是1分级别上涨在1分钟图看,他已经有8个线段完成了,现在第9个还没有完成现在看5分图:5分图只表现为一个线段。
所以一个1分级别走势类型大致相当于1个5分线段,而在30分则表现为一笔。
这一笔还没有确定结束,因为1分走势还没有确定走完走势就像开花,就是这样一级一级演变的。
现在问一个问题;30分一笔,一定是一个1分级别走势类型吗?不一定看上图,30分是一笔,5分也只是一个线段,而1分只是一个线段,所以30分一笔,不一定就是1个1分级别走势。
关于特征序列,把每一元素看成是一K线,那么,如同一般K 线图中找分型的方法,也存在所谓的包含关系,也可以对此进行非包含处理。
经过非包含处理的特征序列,成为标准特征序列。
以后没有特别说明,特征序列都是指标准特征序列。
这样画出来,像不像K线那么上图,特征序列是不是有缺口,他们之间没有重合。
向下的线段的特征序列就是每个向上的反弹笔区间,向上的,反之。
那么我们在上一课讲笔包含,按照包含处理原则,上图是不是要进行合并。
67比45高,那我们就可以认为他是向上的,那么取高高就行。
吐槽】烟(1343869196) 20:49:39用特征序列能找到最小级别上面的顶底分型那么我们以后讲特征序列,没有特别说明,特征序列都是指标准特征序列,就是都经过包含处理的。
线段破坏,有笔破坏,有线段破坏,但是笔破不是真破坏,所以线段只被线段破坏,是真破坏。
上图,可以确定破坏了吗?没有没有,因为如果一笔上去新高,还是原来线段的延续。
所以笔破坏是假破坏。
笔中枢和线段中枢在前一段发到博客中去的《谈谈走势中枢》一文中,对笔中枢和线段中枢已经做了讲解,现在仍有人在问这个问题,并继续为笔中枢和线段中枢纠结不已,我感觉有必要对此问题进行更加详尽的讲解,所以,才有此文。
首先,我们再来看看中枢的定义,缠师在《教你炒股票17:走势终完美》一节中,给出的中枢的定义,如下:某级别走势类型中,被至少三个连续次级别走势类型所重叠的部分,构成缠中说禅走势中枢。
这就是中枢的定义。
大家注意一下这个定义出现的时间,是在第17节,而线段的定义,是出现在第62节。
缠师在《教你炒股票62:分型、笔与线段》一节中,给出了分型、笔和线段这三个定义,后两个定义原文如下:笔:相邻的顶分型和底分型,构成一笔。
线段:所谓的线段,至少由三笔组成。
上面这两个定义很简单,但后面给了解释和补充。
对于笔,是相邻的顶分型和底分型构成一笔,且顶分型的最高点与底分型的最低点之前,至少有五根互相不包含的K线。
若有包含关系,先进行包含关系处理之后,满足至少五根K线时才可以构成一笔。
而线段,是至少连续三笔构成,且前三笔有重合。
上图是以上涨为例由笔构成线段的示意图。
图1是三笔,后一笔上涨必然突破前一笔上涨的高点。
图2是至少由五笔构成的上涨线段,它中枢是一个上涨中枢,这个中枢可以有延伸走势,但不能超过九笔,出中枢的一笔,是必须新高的。
图3是两中枢以上的趋势形态,至少由九笔以上构成。
最后一个出中枢之笔也必须新高。
另外,对于连续三笔成线段的,除了前图第一种情况外,上图中的1、2两种走法,也是成线段的,因为按线段的定义,前三笔都是有重叠的。
上图中的后面两种情况下,三笔构成线段。
为了更好的解说笔中枢和线段中枢,我分如下几个方面渐次进行。
一、笔和线段的对应关系某级别的一笔,必然是次级别的线段,这是一个分解的问题。
但这个分解不可能无限的进行下去,它是有终结点的。
比如,一分钟的一笔,在实际操作中,就不存在次级别的线段问题,因为,任何一种交易软件,只能提供最小为一分钟级别的周期。
缠论精典解析-笔、线段、趋势关于高级别的笔与低级别的线段的对应关系其实高级别的笔和低级别的线段是无法一一对应的。
主要的原因是缠论中有结合律的要求。
低级别的图与高级别的图在高低点上肯定是一一对应的,但是由于高级别的图的一条K线包含数条低级别的K线,高级别的K线的结合关系不能与低级别的K线的结合关系一一对应,所以高级别的线段与低级别的笔无法一一对应,进而出现在1F图中看出的5F中枢与在5F图中看出的中枢不同,这都是正常的,并不影响分析的效果。
缠引入线段是为了什么?在没引入线段的概念之前,中枢的定义是三段重叠的次级别走势的重叠部分。
这里面的次级别走势是什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并不能得到统一的结果。
为了规范这次级别的走势,缠才引入了线段的概念。
线段肯定来自于图中的元素,比如K线,但是缠也谈到,如果不是有三折的笔构成线段,线段的稳定性太差,对走势的描述没有抽象到合适的地步。
所以在一张图中(注意:是在一张图中)才有了从K线-〉笔-〉线段的说法,主要的目的是在此级别的图中对次级别的走势进行线段化抽象。
到了次级别的图中,还是应该从次级别的K线入手,抽象出次次级别的走势。
从K线-笔-线段这个对次级别走势抽象的方法是每个级别的图中自包含的,与其他级别的图没有对应关系(走势是有关系的)。
对图的分析实际上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从低级别的图中分析出以上各级别的走势和中枢,比如从1F入手,分析出1F的中枢,1F的走势,5F的中枢,5F的走势,30F的中枢。
等等,另一种直接从30F的图中依据K线-笔-线段的步骤直接分析出30F的中枢。
这两种最后的结果可能有些细微的差别,原因在于结合率,还有你选择的被抽象对象不同。
但是走势还是那个走势,无论怎么分析,它都在那里存在着,所以这些并不会对你的实际操作造成影响,有两种方法:1.实际操作可以从高F图如周线、日线等图中先看,然后向下看,这样比较直接。
2.另外如直接从5F的图中依据K线-笔-线段的步骤直接分析出中枢,相当于最小的显微镜是5F图的。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4章第4课时《直线、射线、线段》(教师版)引言在初中数学中,直线、射线和线段是研究空间几何的基本概念。
通过学习直线、射线和线段的特性和运用,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几何学知识。
本文档将介绍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4章第4课时《直线、射线、线段》的教学内容,包括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和教学过程等方面内容。
教学目标•了解直线、射线和线段的定义;•掌握直线、射线和线段的表示方法;•能够在图形中识别和应用直线、射线和线段。
重点难点•区分直线、射线和线段;•理解射线和线段的特殊性质。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和引导1.引导学生观察教室中的直线、射线和线段,并与学生讨论其特点;2.引导学生思考直线、射线和线段的定义,并提出问题,例如:直线没有起点和终点,那么射线和线段有什么特点?步骤二:概念讲解1.分别介绍直线、射线和线段的概念:–直线:没有起点和终点的线段;–射线:有一个起点,且无穷延伸的线段;–线段:有一个起点和一个终点的线段。
2.教师通过示意图和实例向学生解释和展示直线、射线和线段的表示方法。
步骤三:案例分析1.提供多个图形案例,让学生判断其中的直线、射线和线段,并写出其表示方法;2.引导学生分析案例,思考如何判断直线、射线和线段。
步骤四:练习训练1.给学生一些练习题,要求判断图形中的直线、射线和线段,并写出其表示方法;2.引导学生通过练习提高对直线、射线和线段的识别和应用能力。
步骤五: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思考射线和线段的特殊性质,例如:射线只有一个起点,线段有起点和终点;2.鼓励学生自行寻找更多有关直线、射线和线段的知识和应用。
总结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从直观的角度了解了直线、射线和线段的概念和特点,并通过案例分析和练习训练提高了其识别和应用能力。
此外,学生还进一步思考了射线和线段的特殊性质,拓展了对几何概念的思考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充分引导学生思考和参与,提高教学效果。
缠论中,如何定义笔和线段的关系?在K线体系之中,线又是基于笔线面的一个重要概念。
掌握线段的定义和划分原则,是我理解和掌握走势中枢的必要基础。
那么,什么是线段呢?笔的概念,我上一篇文章中已经讲过了。
而连续三笔之间若存在重叠部分,其起点和终点之间的连线为线段。
如下图所示。
下面,我们来看看线段的几种基本形式:需要注意的是,当连续三笔没有出现重叠的部分,是不能将其视为线段的。
线段的特征序列:用S代表向上笔(上的首字母),X代表向下笔(下的首字母)。
其中任一S称为线段的向上元素,任一X称为线段的向下元素。
那么任何一向上的线段,就可以用笔的序列表示为s1 x1s2x2……。
同理,向下的线段可以表示为x1s1x2s2……线段的延伸:线段产生以后,如果不在相方向产生新线段,那么该线段继续在同方向运行,称之为线段的延伸。
需要注意的是,一个线段产生以后,可以立即结束,但也可以一直延伸下去很长时间而不结束。
好了,下面我们继续看线段的结束。
线段产生以后,如果在相反方向产生出新线段,那么原线段宣告结束,新线段破坏了元线段。
线段被线段破坏,存在两种情况,其一是线段被笔破坏的情况,其二是线段未被笔破坏的情况。
标准特征序列的合并处理:把线段中的每一个元素看成是一根k线,那么如同当时一般K线图中找分型的方式,特征序列也存在所谓的包含关系,也需要对此进行非包含处理。
经过非包含处理的特征序列,叫作标准的特征序列。
线段划分的两种不同情况理解了特征序列和标准特征序列之后,我们就可以对线段进行严格地划分。
出现笔破坏的情况线段出现笔破坏,向上线段只考察X元素的标准特征序列。
若出现顶分型,则原线段结束于该顶分型的高点。
向下线段只考察S元素标准特征序列。
若出现顶分型,则原线段结束于该底分型的低点。
未出现笔破坏的情况向上线段从最高点向下的笔若不触及线段的前一个顶,或者向下线段从最低点线上的笔不触及线段的前一个底,则为线段未出现笔破坏的情况。
出现上述这种线段未被笔破坏的情况,特征序列的顶分型中,第一和第二元素存在特征序列的缺口。
缠中说禅分型、笔回复问:k线n-1区间[8,10],k线n区间[9,10],这两k线是否是包含关系?缠中说禅:当然是。
********************问:老大,有几个问题我比较模糊,关于k线的包含关系。
一。
如果第n-1根K线的高低点全在第n根K线的范围里,那么n-1和n是不是包含关系?缠中说禅:这当然是,难道还有什么疑问的?对于连续包含关系,必须按时间顺序,一个个合并下去。
二。
下列情况是不是包含关系?假设n和n-1 k线的高低点为gn。
,dn, gn-1,dn-1 。
1。
gn=gn-1且dn>dn-1;2。
dn=dn-1。
且gn<gn-1;3。
dn=dn-1。
且gn=gn-1;缠中说禅:当然是。
********************问:老大,如果一段上涨,中间没有三笔,但却是一段走势中的高低点,那么是不是一条线段呢,如今天600505的11点28分到11点38分,中间显然不构成三笔,那么这一段是不是一条线段呢,盼复缠中说禅:必须至少三笔,如果没有,那一笔肯定是归于前面一段,后者后面一段没完成。
至于,在盘整中,三笔之间的高低点是可以有奔走型或扩张型等形态,这在以后再说。
(2007-07-11 16:13:53) ********************问:请问博主,在1分钟图上,某个起点开始的很长时间2-4根k线上上下下的小幅震荡盘整可以构成一笔吗,是不是类似延伸超过9段就扩展的情况,谢谢缠中说禅:不可以,顶和底之间一定要至少有1根K线不完全属于顶和底的,也就是说,该K线至少有部分,既不属于顶也不属于底。
********************问:老大后面走势在顶分型第一个k线的区间内,可以算一笔吗?缠中说禅:不可以,除非在后面根据非包含处理后能找到标准的底分型。
********************问:请问老大,有时,大盘的“一笔”可能就5~6根K线,走得比较平,其中存在包含关系,如果包含掉,则不能形成一笔,请问要看包含吗?缠中说禅:有包含的一定要非包含化处理。
简单就是美讲缠论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22, 2012分型。
同级别分解?1注意看c段。
有个红箭头中枢。
这样就可以把红箭头中枢和右面的小类中枢组合。
构筑一个中枢。
那么。
B中枢到红箭头中枢。
到c段的最后的小类中枢。
就是一个区间套走势。
判断最后的背驰点应该没有困难。
当然。
c段为一个趋势的背驰段。
c段内部一个小类趋势背驰。
这最后的背驰点一目了然。
这反弹的第一个次级别。
在图上看已经背驰。
但是已经突破B中枢。
说明这个反弹还是有效的。
明天将回来构筑二买点。
按照缠论。
今天的背驰点。
在盘中是可以当下判断的。
如果没有买进。
明天还会有个二买机会。
二买后一定会有一个次级别的上涨。
注意了。
这些都是理论上的推演。
比如说明天的向下调整。
是否形成二买。
一定是要等到那个调整走势完成了。
才可以判断。
就像今天的c段的最后的背驰点。
一定是c段内部一个类趋势完成了。
才可以把c段拿来和b段比较。
这每个走势都必须完成。
无论级别大小。
就是缠论的走势终完美。
将来你看走势多了。
就会慢慢的体会出来这终完美的伟大。
因为所有的缠理论。
都是走势终完美的延伸。
这些以后会慢慢讲到的。
在30分钟图上。
3181点下来的走势。
是由上面的若干笔构成。
这些笔走势。
就可以看做是同级别分解。
有同学可能会讲到。
这些笔走势的级别是不同的。
是的。
事实确实如此。
我们看到这些笔走势中最大的是5分钟级别走势类型。
最小的是类级别走势类型。
在学习同级别分解时。
首先要改变一下在学习非同级别分解走势时的观点。
那就是放弃级别的概念。
放弃中枢的概念。
在同级别分解时。
统统都是一个级别。
那么究竟应该怎样来学习那?俺想了想。
先找出来其特点就好下手了。
既然是笔走势。
那么这一笔必然是要符合构成笔走势的定理的。
就是说一定是顶底的连接。
就是说一定是顶分型和底分型的连接。
所以。
在讲同级别分解时一定要先讲分型了。
还有。
就是咱前面讲到的。
人教版数学二上教案:第4课时线段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二上》第4课时主要讲解线段的概念和性质。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认识线段,掌握线段的长度,以及线段的比较。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几何图形,如点、线、角等。
但他们对线段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对于线段的性质和运用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生动形象的实例,引导学生直观地认识线段,并通过大量的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线段的性质和运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线段,掌握线段的概念、性质和长度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几何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线段的概念、性质和长度计算方法。
2.难点:线段的比较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演示法、引导发现法、合作交流法、实践操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线段模型、直尺、三角板等教具。
2.设计好相应的PPT课件,展示线段的图片和实例。
3.准备练习题和作业题。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跳绳、尺子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特征?”学生回答:“它们都有长短。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几何图形——线段,来进一步认识长度。
”呈现(10分钟)1.教师展示线段的模型,引导学生观察线段的特征。
2.教师用PPT展示线段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认识线段。
3.教师讲解线段的概念和性质,如线段的两个端点、线段的长度等。
操练(10分钟)1.学生分组,每组用直尺和三角板制作一个线段模型。
2.学生互相展示制作的线段模型,并描述线段的特征。
3.教师提问:“如何比较两条线段的长度?”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缠论解析【初级】:【标准单位——线段】一、线段的涵义缠论中对线段的定义:连续三笔间如果存在重叠部分,连接起点和终点的线就是线段。
线段的起点就是起始笔的起点,线段的结束点,就是结束笔的结束点。
而线段就是起始点与结束点的连线。
简单来说线段与笔没有本质区别,线段只是更高级的单位,稳定性更好。
如果设定本笔是本级别的,那么线段应是是次级别。
线段有一个最基本的前提,就是线段的前三笔,必须有重叠的部分。
线段至少有三笔,换而言之,构成线段的笔一定是大于等于3的奇数。
但并不是连续的三笔就一定构成线段,这三笔必须有重叠的部分。
线段可视为无内部结构的次级别走势,对我们判断股市行情有重大意义。
一切走势简化就是线段的连接。
二、线段的构成线段的构成,先从最简单的基础说起。
线段的最基本构成需要三笔,如下图:图中的笔也是最基本的一笔,这样看的话,线段至少有2个底分型,两个底分型,加上3笔中间的那1根K线,这一线段至少需要15根K线。
如果我们以线段为操作基础,那就需要我们耐心等待15根K线的时间周期。
在走势结构中,这种1-2-3的结构是所有走势的基本构成部分,在此基础上可以随意延伸变化。
注意:当连续的3笔之间不存在重叠部分,则无法形成线段。
没有重叠部分的三笔不构成线段。
线段中最少的笔数为3笔,在3笔的基础上继续延伸到5笔,甚至是7笔,也可以构成线段,这依旧是缠论的一条线段。
再看看这个走势,中间出现了部分重叠,这样走还是一条线段,这里构建了一个次级别中枢结构,缠论里这个嵌套递归真的能把人脑子绕晕,后续再说。
三、方向划分线段按照方向划分可以分为向上线段,与向下线段;向上线段 = 向上笔 + 向下笔 + 向上笔 ......... ;向下线段 = 向下笔 + 向上笔 + 向下笔 ......... 。
我们可以发现,向上线段一定是向上笔开始,向上笔结束。
向下线段同样也是,向下笔开始,向下笔结束。
如下图所示:四、结束方式线段这里还有特征序列,笔破坏的两种情况等等。
缠论的基础:分型、笔、线段、中枢、走势终完美!缠中说禅升跌完备性定理:市场中的任何向上与下跌,都必然从三类缠中说禅买卖点中的某一类开始以及结束。
换言之,市场走势完全由这样的线段构成,线段的端点是某级别三类缠中说禅买卖点中的某一类。
我们是否就用线段的结束来判断走势的结束呢,这样就简单的美了:那么如何去把握线段的结束:一般来说,线段的结束与大级别的走势段是一样的,在趋势中用背驰来确认,其他情况用盘整背驰来确认,如果有突发性事件,就要看第二类的买卖点;更具体的看:教你炒股票67:线段的划分标准;第三类买卖点定理:一个次级别走势类型向上离开缠中说禅走势中枢,然后以一个次级别走势类型回试,其低点不跌破ZG,则构成第三类买点;一个次级别走势类型向下离开缠中说禅走势中枢,然后以一个次级别走势类型回抽,其高点不升破ZD,则构成第三类卖点。
强三买点与标准三买的不同就在于:其回试用的是次级别走势,而不是次级别走势类型;注意,这个次级别走势一定要是完成下上下三笔,并且不跌破下面的中枢;标准三买点个股,很多会有中枢的盘整,所以表现也需要时间,输时间不输钱的就是它们了。
强三买个股出局之后等什么?当然是标准三买点,所以,按照三买点操作的个股,都是有二次机会的;如何选强三买个股:强三买点个股,要在每天涨幅榜里选,找中枢突破的,二至三天有回踩,不破下面中枢就是操作点了,这样,你操作的都是强势个股,不久之后,战胜市场就不是梦了;缠师在教你炒股票101:答疑中说:第三类买卖点就是中枢破坏点,我们要操作的就是连接中枢的那段走势了;缠中说禅技术分析基本原理一:任何级别的任何走势类型终要完成。
后面一句用更简练的话,就是“走势终完美”。
所谓走势必完美,就是缠师所给出的分型、笔、线段、不同级别走势类型所对应的递归函数,能将行情的任何走势唯一地分解。
走势必完美对应的是一种最特殊、最强有力的唯一分解,这看似毫无规律的市场走势竟然有这样完美的整体结构,这才是最牛的地方。
缠论大讲堂第四讲线段和特征序列三线段和特征序列线段:至少由三笔组成的走势,且前三笔之间必须存在重叠区间,见图一之8。
一条线段,只能是从顶到底,或者从底到顶;同一线段中,两端的一顶一底,顶肯定要高于底。
线段分两种,上升线段(以向上笔开始的线段)和下降线段(以向下笔开始的线段);在一条线段中,向上笔用S表示,向下笔用X 表示,故上升级段(以向上笔开始的线段)可表示为S1X1S2X2S3X3…SnXn,下降线段(以向下笔开始的线段)可表示为X1S1X2S2X3S3...XnSn。
图一线段示意图特征序列:上升线段(以向上笔开始线段),序列X1X2…Xn称为其特征序列,其中Xi称为上升线段特征序列的元素,Xi和Xi+1称为两相邻元素;下降线段(以向下笔开始线段),序列S1S2…Sn称为其特征序列,其中Si称为下降线段特征序列的元素,Si和Si+1称为两相邻元素。
上升或下降线段中,两相邻元素间没有重合区间,就称为该序列的一个缺口。
图二特征序列和缺口示意图元素包含关系:将特征序列每一元素看成一根K线,若属于同一线段的两相邻元素符合K线包含关系定义时,则称为元素包含关系。
标准特征序列:对含有元素包含关系的特征序列,经过非包含处理后的特征序列。
以下若无特别说明,特征序列均指标准特征序列。
特征序列的顶和底:将特征序列每一元素看成一根K线,符合K线顶分型和顶定义的,称为特征序列的顶分型和顶;注意特征序列的顶分型只要求顶的高点是相邻元素中最高的,顶的低点不需要同时是相邻元素中最高的。
将特征序列每一元素看成一根K线,符合K线底分型和底定义的,称为特征序列的底分型和底;注意特征序列的底分型只要求底的低点是相邻元素中最低的,底的高点不需要同时是相邻元素中最低的。
图三特征序列顶分型和底分型示意图。
笔与线段、同级别分解
笔与线段
一、笔:一个股票由上涨和下跌组成,一个上涨或一个下跌就是一笔。
二、线段:是由上涨和下跌笔构成,同样分为上升线段和下降线段。
三、上升线段:上涨笔一直创新高,下跌笔不能创新低。
当上涨笔不创新高之后,同时下跌笔跌破前一下跌笔低点是线段上升结束。
是收盘价跌破,如果只是最低点跌破,收盘被收回的不叫跌破。
0-5称为上升线段,当收盘价跌破6时可以将0-5线段上升结束并画线,此红线为同级别分解线。
注意:如果不跌破6,而继续创新高的线段就没有结束。
上图是另一种上升线段的结束案例,是由于跌破4号低点,甚至有跌破0号的可能,一般可以单独一笔可以成线段,同时8号跌破4号,上升线段结束。
四、下降线段:
下跌笔一直创新低,上涨笔不能创新高。
当下跌笔不创新低之后,同时上涨笔突破前一上涨笔的高点时线段下降结束。
同样是收盘价突破,如果只是最高点突破,收盘被收回的不叫突破。
两种下降线段的结束形式。
五、同级别分解线,就是上升线段与下降线段之间的分解线,或下降与上升线段的分解线,线段也是连续的。
难点:一个线段可以看成是更大一周期的一笔。
終结过程:2号低点无法创岀0号新低, 良过彖2号高点心效击姿1寻直点;图中共有儿条线段,分别是从儿号到儿号,1 + 1模式唯一解决不了的一种终结模式上涨线段终结下跌线段终结当3-4有效走宇了0之呂・实际上产生了当3Y有效上务了0之后.实际上产注f 瞬;缨结;佟结过程:2号高点无法创出0号新高,&过来3号低点右效击窃]号低点;随堂测验:下面哪儿幅图是有效击穿,(可多选)3C图和D图有效击穿。
有效击穿是连续三根收盘价站稳前期高点(低点),上涨终结须以阳线确认(下跌终结须阴线确认)。
A图没有有效终结因为第三根k线的收盘价比前期高点2号点低。
B图没有有效终结因为第三根k线没有收阳线。
特征序列法解决线段终结特征序列说明:向上线段中,向下笔为该线段特征序列;向下线段中,向上笔为线段特征序列。
可以把特征序列这一笔当成一根K线。
原因:以笫一张图为例,无论如何,0-1和2-3, 2-3和4-5必然有重叠,而1-2和3-4则不一定,所以在上涨线段中下跌笔更能反映出这个线段的特征。
换个方法看同样问题:图中蓝色框内形成了顶分型,意味着上涨线段终结走势的同级别分解同级别分解的LI 标:将行情在某级别上分成一段段上涨与下跌的连接;同级别分解的日的:简化分析,永远只需要处理一个正在完成的中枢,而无需 顾及之前走势的影响。
同级别分解的原则:选择1+1终结点之前的阶段最高(低)点作为分解的标杆位;该如何进行同级别分解,5 091、此图中线段如何划分,高点成笔的逻辑有何相关之处,1、同级别分解线画在5号点和6号点1012课上测验:2、如果我把线段肖成是高级别的一笔, 大家是否能想清楚此处和次打横笔案例分析:IF1503合约1分钟K线图线段与笔的关系笔的两种形成模式:1、通过分型及包含关系给岀笔的严格定义,可以在任意级别上参照该定义来画笔;2、通过分型及包含关系给出笔的严格定义,只允许在人为定义的最小级别上使用严格笔的定义(比如1分钟级别),之后不存在任何其它级别的笔,而是采用从1分钟级别的笔开始向上推线段的方式来定义,比如1分钟的线段等同于5分钟级别的一笔,然后再用5分钟线段等同于30分钟级别的一笔,以此类推。
笔与线段、同级别分解
笔与线段
一、笔:一个股票由上涨和下跌组成,一个上涨或一个下跌就是一笔。
二、线段:是由上涨和下跌笔构成,同样分为上升线段和下降线段。
三、上升线段:上涨笔一直创新高,下跌笔不能创新低。
当上涨笔不创新高之后,同时下跌笔跌破前一下跌笔低点是线段上升结束。
是收盘价跌破,如果只是最低点跌破,收盘被收回的不叫跌破。
0-5称为上升线段,当收盘价跌破6时可以将0-5线段上升结束并画线,此红线为同级别分解线。
注意:如果不跌破6,而继续创新高的线段就没有结束。
上图是另一种上升线段的结束案例,是由于跌破4号低点,甚至有跌破0号的可能,一般可以单独一笔可以成线段,同时8号跌破4号,上升线段结束。
四、下降线段:
下跌笔一直创新低,上涨笔不能创新高。
当下跌笔不创新低之后,同时上涨笔突破前一上涨笔的高点时线段下降结束。
同样是收盘价突破,如果只是最高点突破,收盘被收回的不叫突破。
两种下降线段的结束形式。
五、同级别分解线,就是上升线段与下降线段之间的分解线,或下降与上升线段的分解线,线段也是连续的。
难点:一个线段可以看成是更大一周期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