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盘点抗日战争史上八大争论

盘点抗日战争史上八大争论

盘点抗日战争史上八大争论
盘点抗日战争史上八大争论

盘点抗日战争史上八大争论

编者按:9月3日是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纪念日。65年已经过去,关于那段历史功过是非也已有定论,但一些事件的研究和争议却远未结束,某些历史话题仍然是党史、军史界的热点问题。纪念抗战胜利,最需要思考的是应该用怎样的目光来看待先辈用鲜血写就的历史。重温那段悲壮的历史,就是要重燃理想和信仰的火炬,将历史营养输入当代年轻人的心灵。

1945年9月2日日本代表在密苏里号上签字投降

中国人民在欢庆胜利

8月15日是日本天皇宣布投降的日子

8月6日和9日,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8日,苏联对日宣战,百万大军进入中国东北。中国军队亦向日军发起全面反攻。8月14日,日本政府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以广播“终战诏书”形式正式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详细】9月2日日本代表正式在"密苏里"号战舰上签字投降

9月2日,日本投降的签字仪式在停泊于东京湾的美国战列舰“密苏里”号上举行。日本外相重光葵、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代表日本政府在投降书上签字。麦克阿瑟以盟国最高司令官的身份签字,接受日本投降。【详细】

9月3日才是法定抗战胜利纪念日

中国老百姓一般把8月15日作为胜利的日子。其实,从法定的角度来说,日本投降是在9月2日。日本天皇宣布投降后,9月2日,日本政府代表在美国“密苏里”号巡洋舰上在投降书上签字,徐永昌代表中国政府在日本投降书上签字确认;第二天,也就是9月3日,中国举国欢庆,当时的国民政府确定这一天为纪念日。【详细】

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 "九三学社"定名

九三学社原名民主科学社。1945年9月3日,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定名为九三学社。主要负责人有许德珩、藩菽、税西恒等。其成员主要是文教科技界知识分子。1949年9月参加中国政

治协商会议。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详细】组图:日本投降全记录

日本投降全记录——日军向我军缴械投降

组图:看当时各大报纸如何报道日本投降

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在平型关伏击日军,一战扬名。图为115师机枪阵地一角。

1938年3月台儿庄战役歼灭日军万余人。图为一支中国军队快速通过台儿庄外围赶赴前线。

必须看清国民党政府抗日的两重性——既坚持了八年抗战,又腐败无能一再丧师失地

1937年七七事变后全面抗战时,国民党政府在名义上对中央军和川军、滇军、桂军、粤军、东北军、西北军等全国陆军进行了整编,编成178个师,这当中也包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3个师,总作战兵力在200万人以上,数量相当于侵华日军的3倍。国民党军队担负了抗击日军正面战场的任务。但是,为什么全面抗战初期,中国正面战场除了台儿庄大捷外,其余的会战都以失利撤退告终,一年就致使2亿人口的区域沦陷?【详细】

国民党军队与日军的22次会战,大都是被动防御,但中国军队广大将士的英勇精神可歌可泣

徐焰介绍说,从卢沟桥事变至1938年武汉失守的一年多时间内,正面战场上国民党200万军队抵御70万日军,虽一再败退,但多数官兵表现英勇,装备劣势的中国军队还能给日军以许多意外重创。蒋介石采取“以空间换取时间”策略,以节节抗御的方式进行了徐州会战、武汉保卫战,虽然其战术呆板只防不攻,不过广大官兵的浴血奋战精神还是值得称赞的。【详细】腐败无能终为历史所抛弃,人心向背既决定战争胜负,也决定着政权兴亡

全面看待历史的人,都承认中国军民抗战的事迹可歌可泣,不过由于当权者腐败无能,战果受到了很大限制,没有能够从根本上扭转战局。徐焰认为,直至日本投降,中国战场上日强中弱的局面都没有根本改变。国民党当局在抗战时的指挥和施政极差,令人失望,尤其是当权者发国难财,只顾搜刮而不顾民生。“前方吃紧,后方紧吃”等讽刺之词,可谓当时社会大众对国民党当局最愤懑的评价。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权没有改弦更张,反而进一步横征暴敛,令民怨沸腾,结果刚享受胜利者荣耀的国民党政府只能是迅速崩溃。【详细】

组图:初次披露的抗战老照片

陈纳德率领的“飞虎队”机群呼啸着掠过香港上空,炸掉了九龙船码头,炸沉了日军32000吨的物

在中国远征军收复腾冲的战斗中,一名中国士兵将火焰喷射进日军碉堡,引爆了碉堡内的手榴弹和炸药。

1941年毛泽东在延安给八路军干部作报告

抗战只是打日本?如此理解太偏狭

近些年来,有关抗战史教育出现了一些片面性倾向,即只单纯地讲国内团结打日本,而淡化了对当年阶级斗争的记述,使许多人对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政府在抗战中的作用产生了模糊认识,一些人甚至不知道也不理解抗战时期国共两党的磨擦及其必然性。其实,当年抗战的国内各阶层除了“打鬼子”这个共同点外,还有各自不同的奋斗目标,进步的中国人浴血抗日不仅是为了不做“亡国奴”,还要打碎国内的旧制度。按当年解释就是要使“胜利果实属于人民”,不能在战后恢复中国旧政权的黑暗统治。【详细】

抗日期间革命力量需进行内外双重斗争

日本能有“以蛇吞象”之心大举侵华,除了其自身狂妄,也是利用了旧中国统治集团的极度腐朽和无能。否则,偌大中国也不会如此受尽欺凌且丧师失地。当年的中国抗日力量要想有效抗日,除了直接打击日军,同时也要铲除伪军、伪政权,在联合尚能抗日的旧势力一同对日作战时又要设法对其加以改造。【详细】

八路军、新四军主要靠轻武器甚至是原始的刀矛作战,就必须用人民战争的“持久战”来对

国民党政府污蔑共产党军队在敌后“游而不击”“乘机坐大”,这种说法根本违背了战争基本规则,即只有消灭敌人才能保存自己。国民党掌握国家政权并有外援的飞机、大炮和坦克,有雄厚的弹药补充,有条件与日军打正规战。而在落后山村活动的八路军、新四军基本没有外援,主要靠轻武器甚至是原始的刀矛作战,平均一支步枪仅十几发子弹,只能用人民战争来对抗强敌。【详细】

抗战胜利的一个重要成果,是战后很快迎来新中国诞生

从宏观的角度看抗日战争史,首先就要涉及到用什么尺度看待当年国内各政治力量在抗战中的功绩。有人只是单纯地使用对抗日军这一把尺子,就是只从表面数字看谁同日军打了多少仗,谁在抗日阵营中拥有的兵力多和武器好,这样得出的结论肯定是狭隘和片面的。抗日战争既然担负着民族、民主革命双重任务,就要使用两把尺子来衡量,除了看谁抗击日军的数量多以外,更重要的是看谁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详细】

组图:抗战文物背后故事

击毙日本“名将之花”阿部规秀的迫击炮

杨靖宇的办公印章

【相册】彭德怀在前线指挥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都有哪些争议?

抗战时期,八路军为打击日军“囚笼”政策,争取华北战局有利的发展,影响全国的抗战局面,克服国民党顽固派妥协投降的危险,上演了一幕震惊中外的百团大战。但这段历史的研究和争议却远未结束,有关百团大战的话题仍然是党史、军史界的热点之一。争议1、百团大战的酝酿及战役发起前的称谓。2“百团大战”命名的由来及参战的兵力。3、百团大战是不是背着中央军委擅自发动的。4、百团大战的结束时间及其战绩统计。5、关于百团大战的功绩与存在的问题…【详细】

为什么会有这些争议?

人们对百团大战的评价,经历了大起大落的几个阶段。特别是随着这一战役的主要发起者和指挥者彭德怀政治上的沉浮,人们对百团大战的评价也就褒贬不一。从1959年庐山会议至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前,是全面否定阶段。由于彭德怀受到错误批判,百团大战也成了其一条“罪状”而遭到各方面的口诛笔伐。随着彭德怀在政治上的大起大落,他所发起和指挥的百团大战也随着被贬褒不一,这种做法显然是不可取的。【详细】

定论:正确评价百团大战抗战史上写下光辉一页

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带战略性的进攻战役。在这次战役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华北敌后抗日军民,同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充分表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百团大战对坚持抗战、遏制当时国民党妥协投降暗流、争取时局好转起了积极作用,进一步鼓舞了全国人民夺取抗战胜利的信心,用事实驳斥了国民党顽固派对共产党、八路军“游而不击”的诬蔑。百团大战,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详细】

背景资料

百团大战的三个作战阶段

第一阶段:破击正太路。八路军主力在日军交通干线上发起大规模攻势作战,三路出击,陷敌于瘫痪之中。第二阶段:扩大战果。以攻占交通线两侧和摧毁深入我根据地内的敌据点为重点,进行攻坚作战,连续破击。第三阶段:避敌锋芒。分散部分主力部队与地方游击队和民

兵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反击日军报复“扫荡”的作战…【详细】

百团大战大捷

新四军领导人在办事处的合影。1938年1月6日,新四军军部在南昌成立。军长叶挺,副军长项英,参谋长张云逸。

由来:皖南事变“千古奇冤”!

1940年,国民党顽固派将反共重心由华北转到华中。先是命令长江以北的新四军全部开到长江以南指定的狭小地区,后何应钦、白崇禧又发出皓电,强令黄河以南的八路军、新四军于1个月内全部开到灾情、敌情并重的黄河以北,欲陷八路军、新四军于绝境,并调兵遣将,在皖南集中了7个师8万余人的大军,采取前堵后追、两翼夹击的部署,伺机围歼势孤力单的新四军军部和所属皖南部队。【详细】

谜团:皖南事变六大难解之谜

历史的尘封不可能一一拂尽,迄今为止,皖南事变仍然留下许多待解难解之谜有待研究。谜之一:走什么路线最为安全?谜之二:项英为何一再推迟皖南新四军部队北上日期?谜之三:项英究竟有没有一个“三山计划”?谜之四:新四军北移出发不利之谜?谜之五:新四军突围部队会攻星潭究竟有没有成功?谜之六:遭围剿皖南新四军部队究竟突围出来多少人?【详细】揭秘:项英叶挺失和与皖南悲剧

新四军军长叶挺和政治委员项英之间,出现了严重的矛盾,虽经党中央以及毛泽东、周恩来等人的多次调解,仍然没有完全解决。后来皖南事变悲剧的酿成,与新四军最高领导层的失和不无关系。作为国共两党商定的新四军军长人选、非党军事干部叶挺,在新四军里的地位则有些尴尬,无法参与党委的决策,他作出的决定没有项英的点头是无效的。这样,叶挺、项英二人的矛盾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详细】

结局:皖南事变中三个叛变者的下场

皖南事变中,新四军九千将士,其中两千余人突出重围,两千余人战死,一千余人失散、失踪,四千余人被俘。其中,赵凌波、赵希仲、刘厚总这三个团级干部的叛变,则给新四军造成极大的破坏。最终,这三个叛徒也得到应有的下场:被新四军枪毙的赵凌波、投黄河自尽的赵希仲、被中共新政权处决的刘厚总…【详细】

背景资料

(图为:晋察冀边区军民游行示威,抗议国民党制造皖南事变。)

文字说明:1941年1月6日皖南事变

1941年1月4日,驻皖南的新四军军部、教导团和三支队共9000多人,在叶挺、项英率领下,由泾县云岭起程北上。1月6日,当部队到达茂林地区时,突然遭到国民党7个师8万多人的包围袭击。在叶挺军长指挥下,新四军指战员奋起自卫,英勇抗击,激战7昼夜,终因寡不敌众,弹尽粮绝,除约两千人突围外,大部分壮烈牺牲。副军长项英临危动摇,遭反革命分子杀害,军长叶挺被敌人扣押,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详细】

八路军总司令朱德

中日两国伤敌数量对比

日军侵华兵力:始终维持在100万左右。九一八事变日本关东军正规部队约有1.04万人,乡军约1万人,满铁沿线警察等约3000人,共计约2.34万人。此后日本不断向中国增派兵力。七七事变后,中国战场始终牢牢牵制着100万左右的日本主力,占日陆军总兵力2/3。

中国歼灭日军:150万左右。据不完全统计,从1931年9月到1945年9月,中国累计歼灭日军154万余人,占日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军队伤亡总数的60%以上。其中,东北抗日军民歼灭日军17万余人,敌后战场歼灭日军52.7万余人,正面战场歼灭日军85万余人。此外,日本战败后向中国投降的日军有128.3万余人。

中国伤亡损失:3500多万人。从1931年9月到1945年9月,中国军民伤亡3500多万人。按1937年的比值折算,直接经济损失1000多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多亿美元。日军在南京及附近屠杀平民和俘虏20万人以上,掩埋尸体达15.5万具。南京大屠杀中被杀害的中国军民总数在30万人以上。【详细】

国共两党歼灭日军能力对比

国民党:2000发子弹杀伤1人。国民党军对日作战期间共消耗子弹17亿发,毙伤日军85万人,平均2000发子弹杀伤1个敌人。

共产党:40发子弹杀伤1人创世界奇迹。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抗战中消耗子弹不足4000万发,毙伤日军52万和伪军约50万,平均40发子弹杀伤1个敌人,创造了世界奇迹。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平均毙伤1个敌人需消耗子弹2000发以上,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场上毙伤1个敌人需消耗子弹5000发。

缴获数量:八路军出师到抗日前线的3万多部队,只有1万多支缴获的杂式枪,每支枪平均30发子弹。靠人民支援和战场缴获,八路军、新四军不断发展壮大,到1945年夏已发展到93万人,有37万支枪。【详细】

背景资料

何应钦在南京陆军司令部礼堂接受日本侵略军参谋长小林浅三递交的投降书。

抗日战争的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是战略防御阶段。

第二阶段:从1938年10月至1943年12月,是战略相持阶段。随着战局的扩大,战线的延长和长期战争的消耗,日军的财力、物力、兵力严重不足,已无力再发动大规模的战略进攻。

第三阶段:从1944年1月解放区战场局部反攻至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是战略反攻阶段。…【详细】

毛主席会见田中角荣

周恩来总理会见田中角荣

美国违背诺言,从中作梗

战后初期,美国对于日本赔偿的态度还相当积极,后来稍有动摇,但还是于1947年4月4日采取单独行动,发动了“先期拆迁”。可是随着美、苏对立日益尖锐,再加上中国人民解放战争顺利进展,美国的外交政策就有了根本性的转变。在远东方面,美国亟盼建立一个反苏反共的基地,而环顾全球,只有在它控制下的日本最符合这个条件。于是扶持日本、抵赖赔偿,就成为美国的基本方针。【详细】

台湾当局为一党私利,出卖民族大义

在抗日战争结束之初,国民党政府也曾有过对日索赔的打算。之后,台湾当局为得到美国的支持和帮助,在日本赔偿问题只能看美国脸色行事,对美国对日和约无可奈何。1952年2月17日,台湾与日本和约谈判正式开始。谈判几经周折,台湾当局多次妥协让步,为求得一个所谓“中国合法政府”代表的形象,步步退让,为一党一派之私利出卖民族大义,在战争赔偿等实质问题上彻底放弃。【详细】

中国政府从大局出发,放弃战争赔偿

1972年7月以后,中国为实现与日本邦交正常化进行积极的准备,周恩来总理就放弃战争赔偿问题作了下述指示:第一,中日邦交恢复以前,台湾的蒋介石已经先于我们放弃了赔偿要求,共产党的肚量不能比蒋介石还小。第二,日本为了与我国恢复邦交,必须与台湾断交。在赔偿问题上采取宽容态度,有利于使日本靠近我们。第三,如果要求日本对华赔偿,其负担最终将落在广大日本人民头上,这样,这不符合中央提出的与日本人民友好下去的愿望。【详细】民间索赔的艰难历程

回顾对日民间索赔二十年

1990年4月,当还是国家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的一位普通工作人员童增萌生出对日索赔这个想

法时,他不会想到,此刻的想法将激起以后近二十年中国对日民间索赔波起云涌的大潮。二十年,时光荏苒。此间中国对日民间索赔的进程一路风云跌宕。虽已取得很大成就,但离我们渴望的胜利还依旧遥远。

从1995年开始,中国对日民间索赔的诉讼正式启动。而进行法律前哨战的是中国劳工的索赔诉讼。

其后,更多领域的侵华战争受害者站了出来,在各个领域向日本方面提出了战争索赔。从1995年至今,中国民间对日诉讼的案件超过了30件(未包括台湾及香港在日本提诉之案)。涉及到的领域有大屠杀、无区别轰炸、遗弃毒气弹及炮弹、细菌战、强掳劳工、慰安妇等。日本国政府和日本企业相继成为众多对日诉讼案的被告方。【详细】

首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在日胜诉案

夏淑琴状告日本右翼侵权案获得完胜,老人也成为目前唯一活着看到终审胜利并获得赔偿金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为了捍卫自己的尊严和历史真相,夏淑琴于二000年十一月在南京以侵害名誉权为由,起诉了东中野修道和日本展转出版社。【详细】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日本向中国发动了全面侵略战争,抗日战争正式爆发。图为:中国军队沿长城开赴前线。

章百家:“八年抗战”更准确

“八年抗战”更准确:过去的说法一直是“八年抗战”,也就是从1937年芦沟桥桥事件至1945年抗战结束。近年一些学者提出“十四年抗战”,主张抗战要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算起,因为从那时起中国人就进行了抵抗。我个人还是倾向“八年抗战”的提法,我认为这个提法更准确。

中日战争进行14年,但前6年只是“局部抗战”:一个基本的史实是,直到卢沟桥事件之后,中国才进行战时动员,整个国家才进入对外战争状态。而“九一八”事变后很长一段时间,中国并没有进入对外战争状态。从1931年到1936年“西安事变”之前,蒋介石的基本态度是“攘外必先安内”,中国两支最重要的力量国民党和共产党还在打内战。

有一个概念,即“15年战争时期”,这是就日本讲。因为日本人一直在琢磨怎么侵华,从1931年起日本的战争机器已经开动起来。但中国人刚开始的抵抗是很被动的,断断续续的,很难被看作是国家行为。蒋介石和国民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想通过妥协维持现状,推迟战争爆发。中日战争进行了14年,但中国方面前6年只能说是“局部抗战”,转折明显地发生在“七七”事变之后。【详细】

东北抗战:十四年抗日的局部战争

1931年9月18日,野心勃勃的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东北发动了侵略战争。中国共产党于1932年明确提出了在东北建立自己的抗日武装的方针。到1937年10月,东北抗日联军已发展到3万余人,抗日游击区达70余县,形成了南满、北满、吉东三大游击区。全国抗战爆发后,抗日部队频繁出击,袭击日伪据点,以此扰乱日本侵略军侵华后方基地,给关内抗日部队以有力的配合。【详细】

背景资料

1937年7月7日,中日战争正式爆发。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东北14年抗战开始。图为:日军装甲车侵入沈阳。

结语: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和坚强核心!

中国抗日战争大事年表

中国抗日战争大事年表 中国抗日战争的开始,史说为七七芦沟桥事变。然日本对中国本土的侵略,实以九一八事变为肇端。为全面说明这个过程,本大事年表亦始于九一八。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 在高级参谋坂垣征四郎、作战主任参谋石原莞尔和特务机关长土肥原贤二的策划下,日本驻中国关东军于午后十时破坏南满铁路柳条沟段路轨,并诬指中国军队所为,以此为借口,向东北军北大营及沈阳发起进攻。当时东北军首脑张学良上将正养病北平,即电令沈阳守将王以哲中将不得抵抗,静候中央循外交途径解决。国民政府向日本提出严重抗议,并向国际联盟提出控诉。五日后,辽宁、吉林两省大部沦陷。 1931年9月28日民众要求抗日 南京中央大学学生要求政府抗日,赴外交部请愿。迄十二月,外埠涌入南京请愿学生达七万之众。全国民情鼎沸,要求政府收复东北。当时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坚持“安内攘外”及尽力延迟对日战争的方针。 1931年10月12日黑龙江沦陷 1932年1月28日淞沪事变 1933年4月15日日军进犯冀东 日军进犯长城无功,遂改变作战计划,向滦东进攻。先后陷秦皇岛、滦州,5月14日占领宁河。平津震动,故宫博物院所藏国宝,装箱南运。5月31日,中日在塘沽签订以划定冀东非武装区为主要内容的停战协定。华北将领宋哲元上将等四十七人联名通电反对该协定。 1935年5月29日《何梅协定》 日本中国驻屯军参谋长酒井隆大佐向军委会北平分会代委员长何应钦上将提出“中国中央军由河北省撤退,严予取缔华北抗日侮日行为”等要求。国民政府为遂行“安内攘外”政策,允许何向日本中国驻屯军司令梅津美治郎中将表示自行实施所提要求,日方称为《何梅协定》。 1935年8月1日中共《八?一宣言》 中共于“长征”途中在四川毛儿盖发表《八?一宣言》,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全国人民联合国防政府” 1935年11月24日冀东内蒙脱离中央 1936年5月5日国共初步议和 在到达延安后,中共中央发出“停战议和”通电,随即由周恩来代表中共赴上海与政府代表张冲会商。稍后应陈立夫之邀到南京谈判,条件大体谈妥,张冲陪周返延安复命。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 全国陆海空三军副总司令张学良上将和西安绥靖公署主任杨虎城在西安扣压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随即通电全国,提出八项抗日主张。16日国民政府任命何应钦为讨逆军总司令,国军向西安采取包围攻势。蒋夫人宋美龄、宋子文、戴笠等先后飞赴西安,中共则派以周恩来为首的代表团赴西安协助解决事变。25日张学良陪同蒋介石飞洛阳,次日抵南京。

中国抗战史概述

中国抗战史概述 抗日战争是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中国人民进行的8年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也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这场战争是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有社会各界、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广泛参加的全民族抗战。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九·一八事变。蒋介石下令“绝对不抵抗”,东北军一枪未发,即让出沈阳城。日军得寸进尺,4个多月内,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全部沦陷。日本强占东北后,中国人民就开始了武装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但在1937年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前,未能形成全国性的民族战争。 1937年7月7日夜,日本侵略军在北平西南的卢沟桥附近,以军事演习为名,突然向当地中国驻军第二十九军发动进攻,第二十九军奋起抵抗。中国抗日民族解放战争从此开始。8月13日,日军又进攻上海,同样遭到中国守军的顽强抵抗。至此,中国结束了对日本侵略者步步退让的不正常状况,开始了有组织的全面抗战。 中国共产党面对民族危亡的严重形势,率先捐弃前嫌,主张国共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共同挽救中华民族。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表了《八一宣言》,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并就此同国民党进行了多次谈判。1937年8月,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作为领导全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根本方针。在中国共产党的倡议和督促下,1937年9月,国共两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抗日战争共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是战略防御阶段。

《中国抗日战争史》读后感

一把合上的扇子 ——读《中国抗日战争史》有感那是一段沉重的过往,那是一个如同炼狱的时代,那是一段每个中国人压抑痛恨,历经多年也无法平息怒火,更无法忘却的历史。在那个年代,中国历经折磨与屈辱,磨难与摧毁,如同那摇摇欲坠的老妪,再经不起一点折腾,苟延残喘,轻轻诉说那段血泪却又无人倾听。从“七七事变”到如今已有整整80年,这段伤痛就这样绵延八十年,存在于每个中国人的心头,无法随时间流逝而消失。那是我们每个人的过往,那是我们每个人的伤痛。 从小到大,课本、影视资料以及身边的所有人都在帮助我铭记这段历史,数不清的的文字,数不清的的场景再现,让我怎样都无法忘却。而《中国抗日战争史》这本书以中国全民抗战为经纬,由“七七”卢沟桥事变起,记述中华人民为这段抗战付出的惨痛代价,才让我们的国家重生的史实。“为重振中华民族之复兴,奠定世界和平,吾人切不能遗忘抗战中之经验教训。”便是作者作此书的目的了。《中国抗日战争史》一书,用较为客观的的态度批评了敌我得失,不屈不饶地为国家的安危奋战,打压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在错综复杂的抗战史有条不紊地梳理时,展现出来的民族精神和民族尊严,诱人联想,导人深思。 回顾抗战史,从“七七”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平津会战、淞沪会战、徐州会战、太原会战,一场场的战役,粉碎了日军3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企图。接下来的战略相持阶段,着名的“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破袭战”到后来的一场场战略反攻战役,每一场战役在历史前沉淀下来的都是染血的辉煌。读之,心中总不由地涌动一股复杂的情愫,为我们民族的奋起反抗而激动,为付出惨痛代价的烈士而感动痛惜。 在一张张触目惊心的照片、一段段历史文字、一个个亲历者的讲述面前,日本竟然到如今还未承认他们当时的罪行并作出忏悔。在一期《最强大脑》的节目中,代表中国队与日本队对抗的王昱珩在挑战成功后这样说道:“200把扇子不适合我,30万把比较适合我,我曾经看过一把扇子,上面写满了字,合上是一把空白的扇子。”30万,是那遭遇屠杀的同胞,一把空白的扇子则映射的是日本不承认当年犯下的罪行。我们如今的每一天,都是当年那个支离破碎的中华民族付出惨痛的代价换取而来的,我们失去了多少同胞,国家在那水深火热之中挣扎了多久,这些事实日本都不应该掩盖。无论他承认与否,真相永远不会消失,而历史的正义也永远不会被撼动,它就在那里,终有一天会被昭告天下。 为了和平,收获战争;为了未来,收获教训。“以史为鉴”不是仇恨的延续,而是为了吸取历史教训,在教训中求得国家的稳步发展。抗战史,唤起了我们民族不屈不挠,团结一致的精神,为民族的崛起注入了强劲的精力。作为一个当代大学生,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铭

漫画历史中国抗日战争

朕说漫画:中国抗日战争,是一段怎样的历史?3分钟,了解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 今天是8月15日,73年前的今天中国发生了一件大事儿: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8年抗战哦漏,今年初教育部改了说辞是14年抗战 我们都熟知这段历史相当沉痛可是…

很尴尬对不对!14年抗战到底发生了什么? 朕今天在这个重要的日子里 页 1 第 就给大家梳理一下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 年抗战标准划分14 按抗日历史差不多可以分为五个阶段:):九一1937中日战争的开端(1931—1. 路军抗29(一二八事变八事变,淞

沪抗战战)10年7年月—19382.中国应战(1937月):华北会战,上海、南京会战,台儿庄大捷,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广东会战12年10年月—194119383.中日相持(月):随枣会战和枣宜会战,主要是反扫荡,百团大战,长沙会战,第二次长沙会战 页 2 第 2年12月-19454.中国对日宣战(1941年月):第三次长沙会战,

河南会战,湖南会战,广西会战(豫湘桂战场大溃败)99月2月—1945年19455.日本战败(年日)故事的背景得从清朝说起:中日战争开始以前日本经常给朝鲜同学找麻烦借机挑衅天朝当时天朝没把小岛国当回事OK 以为随便派一支部队过去就结果大家都知道清朝被完虐了页 3 第 后来日本不但吞并了朝鲜还把

目光锁定了东北这块肥肉 经过和沙俄一番抢夺最后险胜日本的势力深入东北腹地至此,好了,了解了背景接下来就正式介绍抗日的历史 第一阶段:中日战争的开端 清朝没了以后呢 从此中国变成民国 日本掏钱养了一批军阀当权 没想到碰到个页 4 第 东北王老张(张作霖)净拿钱

中国抗日战争全史

评萧一平、郭德宏主编 《中国抗日战争全史》 李庆刚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林林总总的著作中,由中共中央党校萧一平、郭德宏教授主编,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年8月出版的《中国抗日战争全史》(以下称《全史》)一书值得关注。这是一部从1985年就开始酝酿,积20年之功才撰写完毕的著作。二十年磨一剑,“剑”锋所指,颇有几多亮点。 从框架结构方面看,《全史》共分上、中、下三篇。上篇(从1931年9月至1937年6月),写的是局部抗战阶段;中篇(从1937年7月到1941年11月),写的是抗战全面爆发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前,也就是抗日战争的初期和中期;下篇(从1941年12月到1946年9月),写的是从太平洋战争爆发到抗战胜利、国共内战前夕,也就是抗日战争的后期。现在,包括局部抗战在内的十四年抗日战争的观点,得到一些人的认同。《全史》这样的阶段划分,将局部抗战阶段纳入进来,体现了其“全”;同时各篇涵盖的时间跨度相差不大,避免了各篇内容上的畸轻畸重,这是能够为史学界认可的。同时,上、中、下三篇的结束部分,都有对本篇内容的小结,短短两三页纸的文字,就能使读者抓住本篇的核心及架构,这种方便读者的人性化做法,值得借鉴学习。 从所论内容来看,《全史》有两个“关注”较为明显。一是对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活动给予了较多关注。《全史》用很大篇幅介绍了国民政府的抗战活动,对正面战场上的淞沪、台儿庄、徐州、武

评萧一平、郭德宏主编《中国抗日战争全史》 汉、南昌、随枣、桂南、枣宜、长沙、豫南、上高、中条山、浙赣、洪湖、鄂西、常德等会战,给以较为详实的叙述,这在以往的抗战史专著中是不多见的。二是对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世界局势的变化及反德、意法西斯的西欧、北非和苏德战场给以了关注,用较大篇幅进行了介绍。在横向的联系中,《全史》突出显示了中国抗日战争的世界意义,使人自然认识到,中国抗日战争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而在以往的著作中,将中国的抗日战争放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大背景下来进行深入研究的还不多、不深、不透。《全史》在这方面开了个好头。 拿研究态度来讲,《全史》是严肃认真的。以往研究抗战史的著作中,存在着许多大而化之的论断和解说,在精确细微的考证上下的功夫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内抗战史研究成果与外界的对话与交流。《全史》广泛搜集中国大陆、台湾、日本及美国等地出版的有关中国抗战史的研究著作和材料,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既跟踪国内外抗战史研究的最新成果,又注重挖掘不为人注意的有价值的史料。比如,我们都知道百团大战粉碎了国民党顽固派说共产党、八路军“游而不击”的谣言。但回击“游而不击”是我们后来发明的叙述历史用的语言,还是当时就客观存在的一种舆论?本人所见以往的著述都没有说明是何种情况。《全史》引用1940年9月5日《新疆日报》社论和9月12日《力报》社论,说明百团大战回击的“游而不击”谰言,是当时发明并在媒体上广泛报道的事实。(中篇,第390页)这给人以历史的真切感。 就学术规范来说,《全史》是严格遵守的,这也使其在页下注释方面颇有特色。对于涉及到的一些人们还不太熟悉但又很重要的的抗战人物和事件,《全史》的注释将其既往历史和嗣后发展进行介绍,既扩大了读者的视野,又增加了著作的可读性。比如,对于

《中国抗日战争史》读后感

《中国抗日战争史》读后感 摘要:自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的打门被打开后,中国一直受西方强国的侵略被其瓜分,其中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最为严重,《中国抗日战争史》一书叙述了抗战的史实,叙述了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过程,以及中国军民的抗战过程。继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之后的第二次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它既是中华民族的伟大解放战争,也是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场抗日战争,经历了一个由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由战略防御到战略相持再到战略反攻的过程。 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起,中国各族各界人民,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惨烈的斗争,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赢得了反抗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的完全胜利,谱写了中华民族解放战争史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上的光辉篇章。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发生的。中国面临着被帝国主义瓜分的危机。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世界资本主义已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几个帝国主义大国都想瓜分中国,是几个大国都想争夺霸权,即争夺领土。国主义争夺霸权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各帝国主义国家立即开始了新的争夺霸权的斗争。英、法、美、意、日等战胜国,在战争造成的新的格局的基础上,经过激烈斗争,建立了帝国主义的凡尔赛——华盛顿国际关系体系,实现了对全球利益的再分割。但是这个体系并不稳定,帝国主义各国之间矛盾重重,战胜国语战败国之间的矛盾更加激烈,各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应当指出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出现了一个社会主义苏联。苏联的出现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使帝国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的矛盾,成为国际关系的重要内容。随着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

【免费下载】中国抗日战争和重大历史时间表

`` 抗战重大历史事件1931年“九一八事变” 1935年中共发表《八一宣言》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年“七七事变”国民党正面参战的有:平津会战、淞沪会战、忻口会战、徐州会战、太原会战、武汉会战等重要战役1937年10月南方各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从1938年10月至1943年12月是战略相持阶段1937年8月9号“淞沪会战” 1937年9月中旬“平型关战役” 1937年10月13日至11月2日“忻口会战”1937年12月“台儿庄战役”1940年8月20日“百团大战” 1938年2月3日—5月19日“徐州会战”、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敷设技术,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抗日战争历史试题

抗日战争复习试题(满分60分) 班级姓名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火花(火柴商标纸)是时代的缩影,右图火花反映的时代意义是() A.警钟长鸣,勿忘国耻B.时光荏苒,日新月异 C.民族革命,曙光普照D.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2.知名民主人士何香凝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将自己的裙子送给蒋介石,并 在裙子上赋诗一首:“妄自称男儿,甘受敌人气。不战送江山,万世同羞耻……”诗中的“江山”是指() A.平津地区B.东北地区C.华北地区D.华东地区 3.早在13世纪,卢沟桥就闻名世界。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 里称赞“它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1937年在这里发生的重 大历史事件表明() ①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②中华民族的全国性抗战从此开始 ③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开始④中国实现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4.下图标语中“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愿望得到初步实现的标志性事件是 () A.九一八事变爆发 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C.卢沟桥事变爆发 D.台儿庄战役胜利 5.“在近代民族危亡的关头,中华民族奋起反抗,创造了弱国打败帝国主义强国的奇迹。”这个“奇迹”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长征的胜利,红军成为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B.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共提出和平解决的方针 C.中共七大的召开,全党在组织上空前团结 D.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团结一致全民族抗战 6.小明准备本周办一期“纪念中国抗日战争胜利”为专题的墙报,下列选项中不可能选用的史实() A.卢沟桥事变B.九一八事变C.渡江战役D.南京大屠杀 7.1938年,中国军队在李宗仁的指挥下,完成对日军的包围,并发动全面反攻,共歼敌一万多人,取得抗战以来重大胜利的战役是() A.台儿庄战役B.徐洲会战C.平型关战役D.淞沪会战 8.某年《新华日报》华北版头条刊载了蒋介石的嘉奖电:“朱(德)副长官、彭(德怀)副总司令:迭电均悉,贵部窥破好机,断然出击,予敌甚大打击,特电嘉勉。仍希……勿予敌喘息机会,彻底断绝其交通为要!”这份嘉奖电的背景是() A.红军长征胜利 B.正面战场取得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C.百团大战取得阶段性胜利 D.日本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 9.下列关于中共七大叙述错误的是() A是在抗战胜利后召开的会议。 B通过新党章,规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C毛泽东作了《论联合政府》报告。 D它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中国抗日战争史

中国抗日战争之日本之败 [摘要]抗日战争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间,中国为维护国家领土主权、保卫民族生存、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与放肆入侵的军国主义日本所进行的一场殊死的民族战争。中国人民经历了漫长的战争相持阶段,在世界反法西斯阵营的共同帮助下,击退了日本军国主义对于中华大地的侵略,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不仅是中国人民的胜利,同时也是整个反法西斯阵营的胜利。 [关键词]中国抗日战争日本战败原因 一、日本战败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在日军占领平津后,直至1938年10月的15个月时间内,日军调集重兵在正面战场向国民政府发动了疯狂的进攻。面对日军的疯狂进攻,中国军队展开了正面战场的全线抵抗。其中大规模的会战有太原会战、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徐州会战和武汉会战。在正面战场,由于日军的疯狂进攻及作战能力的强大,日军迅速占领了华北、长江中下游和华南沿海地区,包括河北、察哈尔全部,山西、山东、绥远、河南、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广东、福建等省一部或大部,中国军队伤亡109万人。但另一方面,由于中国军队的全线抵抗,打破了日军速战速决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并且大量消耗了日本的军事力量。 自武汉会战之后,中日战争便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从战争开始至武汉失守,是中国抗战战略防御阶段。日军虽节节胜利,但不能完全摧毁中国军队,击溃中国政府,加之八路军、新四军的成长,迫使日军将精力转入沦陷区。1938年8月,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11月蒋介石在第一次南岳军事会议上也确认中日相持阶段已至。中国沿海、沿江发达地区均被占领,丧失了91%的关税,97%的机器制造工业,75%的纺织工业,84%的铁道线,国民政府退至工业落后的西南、西北地区。11月25日至28日,军委会在衡山召开军事会议,决定整顿军队,改变战略指导,重视沦陷区抗战,准备正面战场反攻。日军因战线过长,兵力不足,已停止大规模进攻。同时扶植傀儡政权,掠夺中国资源,封锁中国沿海,企图拖垮中国。 经历了漫长的抗日相持阶段。1945年7月26日,美、英、中三国共同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否则将予以日本“最后之打击”。1945年8月6日,为了避免采取大量伤亡的登陆战以及在先苏联一步拿下日本本土,美军在日本广岛投下第一枚原子弹,3天后又在长崎投下第二枚原子弹。苏联红军也根据《雅尔塔协定》,在1945年8月8日对日宣战,发动八月风暴行动,于1945年8月9日出兵中国东北。1945年8月15日正午,日本裕仁天皇通过广播发表《终战诏书》,宣布无条件投降。1945年9月2日,日本外相重光葵在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正式签署投降书。 二、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后日本在华军力对比 日本从十九世纪后期开始就一直以中国作为其主要的军事打击目标之一,并且长期为对日作战和占领中国做着准备。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就在“富国强兵”政策的指导下,开始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兵制为楷模,大力组建新式军队和改革军制。到1937年上半年,日本全国有总兵力448万。其中,陆军常设师团17个,独立混成旅团、骑兵旅和守备队10余个,计60万人,预备役军人73.8万,后备役军人87.9万,补充并248万。海军有4个舰队,大型舰艇200艘,共计190万吨。海军航空兵中队中队91个,飞机2625架。 而国民政府,在抗日战争前,总共有陆军182个师,170余万人,预备役军人1.7万,海军3个舰队4.15万吨,9个空军大队共有战机314架。中日抗日战争前日中军事实力对比,陆军比率为2.1:1,空军比率8:1,海军比率13:1. 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前,日军在华军队有关东军73万人,中国派遣军62万人,共计135万人。而日本关东军的主要任务是防卫北方苏联的进攻,因而在华实际参与正面作战的日军

中国抗日战争史

中国抗日战争史 对于抗日战争,似乎很多人脑海里的印象都不会太深。因为我们大多都出生在和平年代,对于抗日战争的了解仅来源于书本,影视资料或是老一辈的叙述。在大多数人尤其是年轻人看来,抗日战争已经成为历史,而且是一段已经遥远的历史。然而,抗日战争胜利虽然已经过去半多个世纪了,中国和整个世界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和平和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主流,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温历史,居安思危,对于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振奋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团结一致地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维护世界和平,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抗日战争是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中国人民进行的8年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也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这场战争是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有社会各界、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广泛参加的全民族抗战。 从历史书上我们可以知道,日本帝国主义是在1931年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但当时的国民党领导人蒋介石下令“绝不抵抗”,导致东北三省沦陷。虽然中国人民在那时就已经开始武装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斗,却未能形成全国性的抗战。 真正的中国抗日民族解放战争是从1937年开始的。在1937年7月7日夜,日本侵略军在北平西南的卢沟桥附近以演习为名,突然向当地中国驻军第29军发动进攻,第29军奋起抵抗。8月13日,日军又进攻上海,同样遭到中国守军的顽强抵抗。至此,中国结束了对日本侵略者步步退让的不正常状况,开始了有组织的全面抗战。 回顾这段历史的时候,我们很容易看到当时的国内形势是国共对立状态,所以当时的国民政府主张“攘外必先安内”,失去抗战先机,导致日军迅速的占领东北,并进一步计划吞并整个中国。当七七事变爆发以后,中国共产党面对民族危亡的严重形势,率先捐弃前嫌,主张国共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共同挽救中华民族。其实在1935年8月1日,也就是在1937年之前,中国共产党就已经发表了《八一宣言》,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并就此同国民党进行了多次谈判。但由于蒋介石的不合作,导致这项主张一直未能实行。知道爱国将领张学良为挽救国家危亡,发动西安事变,1937年9月,国共两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才正式宣告成立。 其实中国经历了14年抗战,全国性抗战也持续了八年之久。为什么会这么久呢?很多第一次了解这段历史的人都有这个疑问,因为抗日战争隶属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也只持续了六年。其实如果更深入地了解当时的中国国情,会发现当时中国国力与日本的国力相差悬殊,中国自清末在甲午战争中惨败给日本后,国势大衰。民国建立之后又是军阀混战,发展缓慢。而日本自从在甲午战争中大胜中国,得到了清廷巨额赔款以后,国势大增。至1937年,可以说是一个强国。抗战前夕,中日两国国力根本就不是在一个数量级上。而且当时虽然国共达成共识,一致对敌,当并没有形成统一编制,也就是说,抗日分区域进行,而且军事装备上国民党没有给予共产党太多帮助。因此抗战一开始,我们迅速溃败,大片国土沦丧,人民惨遭荼毒。虽然我们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但付出了极其沉重的代价。

《中国抗战史》读后感

《中国抗战史》读后感 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伟大的国家,历经了千辛万苦才有了现在的美好生活。那一段历史对于现在绝大多数人而言,只是成为影视作品书籍档案中一段段、一片片的叙说和演绎,而对于现今依旧存世而亲历过那段岁月的人们来说,那是充满了荣辱、动荡气壮山河中夹杂着血雨腥风的残酷事实。这个代价是巨大的!是我们每个人都有该铭记的一段历史。 古语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要看一个国家的发展渊源,读史便是很好的一种途径,而抗战史是历史长河中的方舟。那些浴血奋战,那些奋勇杀敌,种种的记忆镌刻着一个国家的兴衰成长。读史知兴衰,徜徉在历史中,个人的修养、人生境界也便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飞跃式突破。 从小就喜欢看关于历史方面的书籍,总觉得在那些沉睡的历史中能够感悟很多做人的道理,品味出人生的百态。自从到了学校办公室,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对于政治素养的提升又有了更高的要求,关注时事政治,阅读红色经典书籍成了课后的一种习惯。或许很多人都觉得这类的东西读起来过于枯燥,但对我而言,那是一种心灵上的洗涤。最近在读一本名为《中国抗战史》的书,读罢,感触颇多。 《中国抗战史》全书以中国全民抗战为经纬,由“七七”卢沟桥事变起,根据时间,地点,事实,作横剖面写述。书中所引用的有关数据、敌我队伍实情,均根据当日统计,对于全面、深入研究抗战史具有一定参考价值。书中很多是作者身历各战场前线,详悉各前线之情况及军事配备情态,又曾为新闻记者的作者,在写作风格上也别具一格。“为重振中华民族之复兴,奠定世界和平,吾人切不

能遗忘抗战中之经验教训。”便是作者作此书的目的了。《中国抗战史》一书,用较为客观的态度批评了敌我得失,不屈不饶地为国家的安危奋战,打压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在错综复杂的抗战史有条不紊地梳理时,展现出来的民族精神和民族尊严,诱人联想,导人深思。 回顾抗战史,从“七七”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平津会战、淞沪会战、徐州会战、太原会战,一场场的战役,粉碎了日军3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企图。接下来的战略相持阶段,著名的“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破袭战”到后来的一场场战略反攻战役,充分突显了我国军民一心抗战,保家卫国的决心。每一场战役在历史前沉淀下来的都是染血的辉煌。读之,心中总不由地涌动一股复杂的情愫,感叹于我们军队的智慧的同时又为着死去的烈士哀伤。曾经在一本书上看到过这样一段话“不要忘记一个国家的历史,因为一个国家的光荣可以让13亿中的每一个人去分享。而国耻,同样需要每个人来承担。为了和平,收获战争;为了未来,收获教训。”是的,我们要时刻铭记过去的历史,记得国家在水深火热中的奋力挣扎,记得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多少场战役,多少革命先烈换来的。用我们的行动诠释一个中华儿女的爱国节操。在我们得知日本恶意篡改侵华历史的行径时,我们愤懑了,挖掘出很多史实去抨击日本,我们大规模抵制日货。很多事情不想定夺对与错,但是每个人的心里都会有个杠杆,往哪边倾斜自己懂得。历史已经成为过去式,你改得了课本,却永远颠覆不了历史的正义。你承认或不承认,历史就在那里,不增不减。我们也明白“以史为鉴”不是仇恨的延续,而是为了吸取历史教训,在教训中求得国家的稳步发展。 抗战史,复苏了我们不屈不饶地民族精神,为民族的崛起和复兴注入了强劲的精力。这些对当今现代的我们依然有很深刻的教育意义。作为当代爱国青年,应

读《中国抗战史》心得

读《中国抗战史》心得 古语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要看一个国家的发展渊源,读史便是很好的一种途径,而抗战史又是历史长河中的方舟。那些浴血奋战,那些奋勇杀敌,种种的记忆镌刻着一个国家的兴衰成长。读史知兴衰,徜徉在历史中,个人的修养、人生境界也便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飞跃式突破。 从小就喜欢看关于历史方面的书籍,总觉得在那些沉睡的历史中能够感悟很多做人的道理,品味出人生的百态。上了大学,成了预备党员,对于政治素养的提升又有了更高的要求,关注时事政治,阅读红色经典书籍成了课后的一种习惯。或许很多人都觉得这类的东西读起来过于枯燥,但对我而言,那是一种心灵上的洗涤。最近在读一本名为《中国抗战史》的书,读罢,感触颇多。 《中国抗战史》全书以中国全民抗战为经纬,由“七七”卢沟桥事变起,根据时间,地点,事实,作横剖面写述。书中所引用的有关数据、敌我队伍实情,均根据当日统计,对于全面、深入研究抗战史具有一定参考价值。书中很多是作者身历各战场前线,详悉各前线之情况及军事配备情态,又曾为新闻记者的作者,在写作风格上也别具一格。“为重振中华民族之复兴,奠定世界和平,吾人切不能遗忘抗战中之经验教训。”便是作者作此书的目的了。《中国抗战史》一书,用

较为客观的的态度批评了敌我得失,不屈不饶地为国家的安危奋战,打压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在错综复杂的抗战史有条不紊地梳理时,展现出来的民族精神和民族尊严,诱人联想,导人深思。 回顾抗战史,从“七七”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平津会战、淞沪会战、徐州会战、太原会战,一场场的战役,粉碎了日军3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企图。接下来的战略相持阶段,著名的“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破袭战”到后来的一场场战略反攻战役,充分突显了我国军民一心抗战,保家卫国的决心。每一场战役在历史前沉淀下来的都是染血的辉煌。读之,心中总不由地涌动一股复杂的情愫,感叹于我们军队的智慧的同时又为着死去的烈士哀伤。 曾经在一本书上看到过这样一段话“不要忘记一个国家的历史,因为一个国家的光荣可以让13亿中的每一个人去分享。而国耻,同样需要每个人来承担。为了和平,收获战争;为了未来,收获教训。”是的,我们要时刻铭记过去的历史,记得国家在水深火热中的奋力挣扎,记得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多少场战役,多少条生命换来的。用我们的行动诠释一个中华儿女的爱国节操。在我们得知日本恶意篡改侵华历史的行径时,我们愤懑了,挖掘出很多史实去抨击日本,我们大规模抵制日货。很多事情不想定夺对与错,但是每个人的心里都会有个杠杆,往哪边倾斜自己懂得。历史已经成为过去式,你改得了课本,却永远颠覆不了历史的正义。你承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