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糖期货情况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6
国内外糖期货情形在国际期货市场上,糖是成熟的交易品种,世界上有很多国家和地域的期货交易所都将糖作为上市的期货、期权交易品种进行交易,每一年大约有3000万吨糖是通过国际期货市场来实现自由贸易的,占世界糖总产量的25%。
世界上两个最大的糖期货市场是纽约期货交易所(缩写NYBOT)和伦敦国际金融期货和期权交易所(LIFFE)。
两家交易所形成的糖价已被称“国际糖价”,对国际糖市起着糖价晴雨表的作用。
另外,大阪砂糖交易所、东京谷物交易所、关西农产品交易所、名古屋商品交易所、法国国际期货市场(MATIF)都挂牌白糖期货(或期权)交易。
世界糖期货交易合约品种有白砂糖、精白软糖、原糖、结晶糖。
1993年天津、海南、上海等地曾经试办糖期货交易。
上海粮油商品交易所、海南中商期货交易所、北京商品交易所、天津商品交易所、广东联合期货交易所、上海农业生产资料交易所、华南商品期货交易所、广州商品交易所陆续上市白糖期货合约。
这些交易品种均是白砂糖,交易一度活跃,但因当时国内食糖供求矛盾过于突出(供不应求),加之当时我国期货市场很不成熟,一些交易所的会员结构也不合理,出现了过分投机、少数大户操纵市场和人为哄抬价格等情况,导致合同失去约束力,妨碍了期货市场发现价格和套期保值的功能的发挥。
因此国务院办公厅1994年4月4 日发文〔国办发199452号转发了国务院证券委关于停止食糖期货交易的通知,各交易所于1994年1月31日前陆续停上了白砂糖期货交易。
2006年,郑州商品交易所再上白糖期货交易。
糖具有消费量大、流通性强的特点。
其生产需要特定的自然条件,具有较强的区域性。
甘蔗、甜菜的种植地域性要求与糖的全球性消费之间的客观矛盾,甘蔗作为季节性作物与人们对糖的日常性需求之间的客观矛盾,以及气候,运输、库存、供给,进出口、替代品的供给、政府的农业政策、居民的消费导向等因素使的价格波动频繁剧烈且具有周期性。
因此非常适合期货交易,而且糖的上述特点使得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对它有强烈的套期保值要求。
国外糖业的发展现状在当今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消费观念的不断变化,糖制品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因此,各国糖业的发展情况备受关注。
本文将深入探讨国外糖业的发展现状,分析其主要特点及趋势。
首先,国外糖业的发展现状可分为几个方面来进行综合分析。
首先是各国的糖产量及糖消费量。
据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球糖产量逐年增加,其中,巴西、印度、泰国、澳大利亚等国是糖产量较大的国家。
而在糖消费方面,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糖消费量也在逐年增加,特别是中国、印度等人口大国的糖消费量增长较快。
其次,国外糖业的发展现状还与国际市场价格、国际贸易等因素密切相关。
由于糖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波动较大,各国糖业发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此外,国际贸易的变化也对国外糖业形成一定影响。
例如,美国曾经实行过对进口糖产品的高额关税,导致了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糖业受到了不利影响。
再者,国外糖业的发展现状还受到了技术创新、环保要求等因素的影响。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糖业生产过程中的生产技术得到了提升,从而提高了糖的产量和质量。
同时,环保要求也对糖业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各国加大环保投入,提高生产过程中的资源利用效率。
除此之外,国外糖业的发展现状还受到了市场需求、相关部门等因素的影响。
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不断转变,绿色、健康、有机等特色的糖制品逐渐成为市场新宠,对糖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关部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糖业的发展方向,一些国家通过制定相关,鼓励糖业的发展,促进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
让我们总结一下本文的重点,我们可以发现,国外糖业的发展现状受到了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各国糖业发展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只有深入研究各种影响因素,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才能更好地促进国外糖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希望本文的分析能够为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也希望未来国外糖业能够在全球经济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全球糖价格走势
在过去一个月内,全球糖价格出现了急剧波动,投资者们都想知道这种价格走势是否会保持这样的状态下去。
这种价格走势主要是由新布伦特糖期货交易所的价格变动引起的,在近期糖价几乎突破了25美元/吨的上限。
而这个价格还会继续上涨,由于市场受到了原材料供应不足的影响,
同时中美贸易战还造成了国际需求减少,使得美国大豆出口量也受到了压力,从而也使得
大豆价格出现大幅下跌,导致糖价的上涨。
此外,据报道,美国农业部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美国今年底的糖库存量或将低于去年水平,这将进一步推动全球糖价的上涨,而美国本身也是糖的大消费国,这也会造成市场的更大的需求紧张。
因此,从目前的价格形势来看,糖价将会出现大幅上涨,虽然对投资者来说也算是好消息,但也意味着消费者们将面临更高的成本和更大的压力。
希望糖价能够稳定,消费者能够买
得起糖,让市场继续运行良好。
白糖市场分析现状引言白糖是一种广泛使用的食品和工业原料,在世界各地都有广泛的市场需求。
本文将对全球白糖市场进行分析,探讨当前市场现状。
1. 全球白糖市场规模根据数据,全球白糖市场规模一直呈现增长趋势。
在过去五年中,全球白糖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约为X%。
这主要归因于全球人口的增长以及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同时,白糖作为食品和工业原料的多功能性也支持了市场需求的增长。
2. 白糖市场供需分析2.1 供应方面目前,全球白糖市场的供应主要来自主产国和国际贸易。
主产国通常是糖甘蔗和甜菜的主要种植地区,如巴西、印度、泰国等。
这些国家的白糖产量占据全球市场的很大比例。
特别是巴西,作为世界最大的白糖生产国,其生产量占据全球市场的约X%。
其他国家也在增加白糖产量,以满足全球市场需求。
另一方面,国际贸易在全球白糖市场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些国家会选择进口白糖以满足本国需求,而出口国则通过贸易来获取经济收益。
2.2 需求方面全球白糖市场的需求主要来自食品行业和工业行业。
在食品行业,白糖广泛应用于糕点、饮料、甜品等食品制造中。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品质的要求也不断提升,这进一步推动了白糖市场的需求增长。
在工业行业中,白糖用于酿酒、饮料、罐头等多个领域的生产。
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由于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工业生产需求也在增加,这对白糖市场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3. 白糖市场价格波动白糖市场价格具有一定的波动性。
这主要受到供需关系、产地天气、贸易政策等多个因素的影响。
当供应超过需求时,白糖市场价格可能下降。
相反,供应不足时,价格可能上涨。
此外,产地天气情况也可能引起价格波动。
例如,干旱等恶劣气候条件可能导致破损的糖甘蔗和甜菜,进而减少白糖产量,推高价格。
贸易政策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进口限制和出口补贴等政策可能对国际白糖贸易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市场价格。
4. 白糖市场发展趋势4.1 健康意识的提高在近年来,全球健康意识的提高对白糖市场产生了影响。
我国食糖概况以及影响白糖价格变动的因素食糖概况1、世界中国1)、白糖的供给世界食糖产量1.21-1.40亿吨,产量超过1000万吨的国家和地区包括巴西、印度、欧盟、中国等,其中巴西产量超过2000万吨。
巴西、欧盟、泰国是世界食糖主要出口国家,其产量和供应量对国家市场的影响较大。
特别是巴西,作为世界食糖市场最具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产糖国,其每年的糖产量、货币汇率及其政府的糖业政策直接影响到国际食糖市场价格的变化走向。
中国是世界上重要的产糖国之一,07/08榨季食糖产量达到了1483.63万吨。
2)、白糖的需求世界食糖消费量约1.24亿吨,消费量较大的的国家和地区包括印度、欧盟、中国、巴西等。
从近几年消费情况来看,印度食糖年消费量维持在1900万吨左右,欧盟消费量维持于1500万吨左右,中国消费量增长至1100万吨左右,巴西年消费量950万吨左右。
3)、白糖进出口食糖进出口对市场的影响很大。
食糖进口会增加国内供给数量,食糖出口会导致需求总量增加。
对食糖市场而言,要重点关注世界主要出口国和主要进口国有关情况。
世界食糖贸易量每年约为3700万吨,以原糖为主。
主要出口国为巴西、欧盟、泰国、澳大利亚、古巴等。
主要进口国为俄罗斯、美国、印尼、欧盟、日本等。
主要进口国的消费量和进口量相对比较稳定,而主要出口国的生产量和出口量变化较大,出口国出口量的变化对世界食糖市场的影响比进口国进口量的变化对世界食糖市场的影响大。
2、白糖现货情况我国是重要的食糖生产国和消费国,糖料种植在我国农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产量和产值仅次于粮食、油料、棉花,居第四位。
2003年以前,我国食糖产量在600-800万吨之间,消费量基本维持在800万吨左右,食糖生产不能满足国内需求,大多数年份依靠食糖进口来弥补。
2003年来我国食糖产量在1000万吨左右,消费量超过1000万吨,产销基本平衡(如图一所示)。
我国食糖产销量仅次于巴西、印度,居世界第三位(如果把欧盟作为一个整体统计,我国食糖产量居世界第四位)。
我国白糖期货市场发展现状及前景一、白糖期货产生的背景白糖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宗商品,在农产品中仅次于粮食、油料和棉花,居第四位,近年来年产销量都接近或超过1000万吨,位居世界第三。
然而国际食糖价格定价权却一直掌握在纽约NYBOT原糖期货市场和伦敦LIFFE白糖期货市场两大市场的手中。
并且历年来由于没有期货市场作为套期保值以及价格引导的工具,使得白糖价格波动剧烈,此时白糖期货的上市呼之欲出,2005年,我国期货市场已经初具规模,“发现价格”和“规避风险”的基本功能发挥良好,这为白糖期货上市创造了良好的客观条件。
且一旦白糖期货上市,对于我国谋求食糖的国际话语权和定价权都具有深远意义。
于是经过长期细致的准备,2006年1月6日白糖期货正式在郑州商品交易所挂盘上市,并开始了对现货定价指导的不断摸索进程。
期盼已久的白糖期货,上市第一年便走出了令人刮目相看的行情。
白糖期货自2006年初上市以来,交易活跃,成为期货市场的精品,对完善白糖市场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二、白糖产业的相关知识食糖是天然甜味剂,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同时也是饮料、糖果、糕点等含糖食品和制药工业中不可或缺的原料。
食糖的种类很多,可以分为原糖、白砂糖、绵白糖、冰糖、赤砂糖、土红糖等。
白砂糖、绵白糖俗称白糖。
一级及以上等级的白砂糖占我国食糖生产总量的90%以上。
我国白糖产区分布图中国有18个省区产糖,主产糖区集中在中国的南部、西南部和北部、西北部,沿中国边境地区分布。
甘蔗糖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云南、海南及邻近省区;甜菜糖主要分布在黑龙江、新疆、内蒙古及邻近省区。
中国糖业生产中,甘蔗糖占90%,甜菜糖占10%。
三、白糖期货的现状2006年1月6日,白糖期货在郑州商品交易所上市交易。
上市4年来,白糖期货交易制度逐步完善,市场快速发展,整体运行理性、稳定。
各类涉糖企业通过期货市场套期保值,稳定了生产经营,保障了糖料种植安全。
同时,白糖期货市场也为涉糖现货企业探索更有效的贸易方式创造了条件。
国内与国外白糖交易机制的差别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内与国外之间的贸易交流不断增加。
白糖作为一种重要的商品,其交易机制也有一些差别。
本文将从市场规模、交易方式、监管机构等方面探讨国内与国外白糖交易机制的差异。
国内与国外白糖交易的市场规模存在明显的差别。
国内白糖市场规模较大,主要由国内各大糖企、糖厂、经销商和贸易商等参与。
而国外白糖交易市场规模相对较小,主要由国际期货交易所、糖业协会以及少数大型贸易商参与。
在国内,白糖交易主要以现货交易为主,交易双方直接进行买卖,交易规模较大,交易风险也较高。
而国外白糖交易则更多以期货交易为主,交易双方通过期货合约进行买卖,交易规模相对较小,交易风险也较低。
国内与国外白糖交易的方式也存在一定差异。
国内白糖交易主要以场内交易为主,即交易双方通过电话或线上交易平台进行交易。
国内交易双方在交易过程中需要履行一定的交易手续和付款方式,如签订合同、支付保证金、交付货物等。
而国外白糖交易则更多以期货交易为主,交易双方通过期货交易所进行交易,交易过程更加规范化和标准化。
交易双方通过期货合约进行交易,不需要进行实物货物的交割,交易更加简便和灵活。
国内与国外白糖交易的监管机构也存在一定差异。
国内白糖交易主要受国家相关行政部门的监管,如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等。
这些监管机构负责对白糖市场进行监管,确保市场秩序和交易安全。
而国外白糖交易则主要受国际期货交易所和糖业协会等机构的监管,这些机构负责制定交易规则、审查交易合约等,确保交易的公平、公正和透明。
国内与国外白糖交易机制的差别还体现在价格形成机制上。
国内白糖交易价格主要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交易双方通过议价等方式确定交易价格。
而国外白糖交易价格则主要由期货交易所上的期货合约价格决定,交易双方根据期货合约的价格进行交易。
国内与国外白糖交易机制存在一定的差别。
国内白糖交易市场规模较大,交易方式主要以现货交易为主,受国内相关行政部门监管;而国外白糖交易市场规模较小,交易方式主要以期货交易为主,受国际期货交易所和糖业协会等机构监管。
白糖期货投资分析报告一、市场背景分析近年来,白糖行业在国内发展迅速,消费需求不断增长,推动了白糖期货市场的活跃度。
白糖期货主要在中国郑州商品交易所进行交易,是中国最重要的农产品期货之一、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食品消费水平和居民收入的提高,白糖市场供需关系不断变动,对投资者提供了良好的投资机会。
二、供需分析1.供给方面: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白糖生产国之一,白糖生产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
然而,由于种植结构调整、天气因素和政策限制等因素的影响,供给能力可能会有所减弱。
农作物病虫害和天气因素可能导致白糖产量下降,而政策限制可能会影响白糖产区的种植结构。
因此,白糖的供给可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压缩。
2.需求方面: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居民收入的提高和生活水平的提升,食品消费水平不断攀升。
白糖作为食品加工和调味品的重要原材料之一,其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尤其是在城市化进程加速的背景下,白糖市场的需求将保持稳定增长。
此外,白糖还被广泛应用于饮料、饼干、糕点等领域,这些行业的发展也将推动白糖需求的增长。
三、技术分析根据白糖期货价格的历史走势,可以采用技术分析的方法来预测未来的价格变动。
通过分析白糖期货的价格图表、均线、成交量等指标,可以找出价格的趋势和关键阻力位点。
按照长期趋势来看,白糖期货价格呈现出稳步上涨的趋势。
然而,在价格上升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回调和调整的情况。
这些调整过程往往是投资者买入的好时机。
四、基本面分析白糖期货的价格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政策因素、生产因素、国内外市场供需关系等。
基于这些基本面因素的分析,可以更好地把握白糖期货的投资机会。
政策因素:政府对于农产品市场的调控政策将直接影响白糖期货的价格。
政府减少种植补贴或出台调控措施可能会导致白糖的供应减少,进而影响价格。
因此,投资者需要密切关注相关政策的动态。
生产因素:天气因素对于白糖期货的价格具有重要影响。
干旱或洪灾等不利天气条件可能导致白糖产量下降,进而推高价格。
2022年国内外食糖市场分析:市场供求形势发生转变一边是低点不断抬升的国内糖价,另一边则是跌跌不休的国际糖价,糖价内外冰火两重天的现象始终是市场关注的焦点。
是连续保持价差,还是逐步走向驱动?以下是2022年国内外食糖市场分析。
“国内糖价总体仍在成本价以下,为了国家食品产业平安,下降空间不大;国际糖价已经是多年低点,上下空间都不大。
”中国糖业协会副理事长马占平给出了这一推断。
食糖行业市场调查分析报告显示,2022年以来,国内糖价上升,现在总体来看销售价格平均在4780元/吨,距离成本线还有肯定的距离,比如海南、湛江、云南成本在5300元/吨。
但部分地区已经有了一些利润,一季度和二季度全行业亏损的状况消失了肯定转变。
国内市场供求形势发生了转变。
上年度食糖市场总供应量约为1740万吨,食糖销售量只有1150万吨,供大于求190万吨。
2022/2022年度各方面估计食糖产量为1050万吨,假如进口还保持在上个年度的水平,食糖总供应量也许在1600万吨,而消费量则可能达到1600万吨。
“这样供求在2022年能达到平衡。
”马占平说。
对于国内外食糖不断扩大的价差,马占平也提示国内糖业人士加大关注。
纽约原糖期货已经下降到每磅12.5美分左右,而国内糖价则一路上升,目前配额外进口糖和国内糖的价差已经达到1000元/吨。
食糖的进口量增加,2022年1—4月国内共进口糖154万吨,同比增长40%,按月度进度看进口糖55万吨,估计后期的压力很大,在销售旺季的时候会较多地进入国际市场,从而会加大国内市场的压力。
国内外食糖价差的存在更多在于我国对食糖进口实行的调控政策和行业自律。
对于这种政策价差,广东糖业协会理事长刘汉德表示仍会持续。
近几年,我国甘蔗和甜菜的种植面积都在萎缩,供应缺口进一步扩大。
国内食糖维持高价才可以使糖企得以生存,爱护我国食糖的自给率。
基于这一观点,刘汉德认为,2022年郑糖期价可能在目前的5000元/吨徘徊,而2022年郑糖期价值得看好。
国内外糖期货情况
在国际期货市场上,糖是成熟的交易品种,世界上有很多国家和地区的期货交易所都将糖作为上市的期货、期权交易品种进行交易,每年大约有3000万吨糖是通过国际期货市场来实现自由贸易的,占世界糖总产量的25%。
世界上两个最大的糖期货市场是纽约期货交易所(缩写NYBOT)和伦敦国际金融期货和期权交易所(LIFFE)。
两家交易所形成的糖价已被称“国际糖价”,对国际糖市起着糖价晴雨表的作用。
此外,大阪砂糖交易所、东京谷物交易所、关西农产品交易所、名古屋商品交易所、法国国际期货市场(MATIF)都挂牌白糖期货(或期权)交易。
世界糖期货交易合约品种有白砂糖、精白软糖、原糖、结晶糖。
1993年天津、海南、上海等地曾经试办糖期货交易。
上海粮油商品交易所、海南中商期货交易所、北京商品交易所、天津商品交易所、广东联合期货交易所、上海农业生产资料交易所、华南商品期货交易所、广州商品交易所陆续上市白糖期货合约。
这些交易品种均是白砂糖,交易一度活跃,但因当时国内食糖供求矛盾过于突出(供不应求),加之当时我国期货市场很不成熟,一些交易所的会员结构也不合理,出现了过分投机、少数大户操纵市场和人为哄抬价格等情况,导致合同失去约束力,妨碍了期货市场发现价格和套期保值的功能的发挥。
因此国务院办公厅1994年4月4 日发文〔国办发199452号转发了国务院证券委关于停止食糖期货交易的通知,各交易所于1994年1月31日前陆续停上了白砂糖期货交易。
2006年,郑州商品交易所再上白糖期货交易。
糖具有消费量大、流通性强的特点。
其生产需要特定的自然条件,具有较强的区域性。
甘蔗、甜菜的种植地域性要求与糖的全球性消费之间的客观矛盾,甘蔗作为季节性作物与人们对糖的日常性需求之间的客观矛盾,以及气候,运输、库存、供给,进出口、替代品的供给、政府的农业政策、居民的消费导向等因素使的价格波动频繁剧烈且具有周期性。
因此非常适合期货交易,而且糖的上述特点使得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对它有强烈的套期保值要求。
因此,我国上市白砂糖期货可以基本客观的反映食用糖的价值,相对有效地调节食用糖的供需关系,从而可以避免过度投机,使期货市场真正发挥套期保值和价格发现的功能,起到规避风险、活跃市场的作用。
白糖期货合约介绍
郑州商品交易所白糖期货合约
Liffe 5号白砂糖交易合约规则
伦敦国际金融期货交易所London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Futures and Options Exchange (Liffe) [ ] 交易品种: Cocoa(可可)、Robusta coffee(Robusta咖啡)、white sugar (白糖)、wheat & barley(小麦及大麦)、potato(马铃薯)、Biffex(货运)。
国际市场上有各种不同质量的白糖,而1983年7月发起的Liffe白糖期货合约成为国际白糖期货交易的基准,这也造成了许多糖不能用于交割。
Liffe 白糖期货合约定价的基准是指定港口的白糖离岸价(FOB)。
Liffe白糖期货主要是为了满足国际糖业套期保值的需要,同时也
允许投机商对白糖这一价格波动较大的商品进行投资。
白糖期权合约最早开始于1989年9月。
一、合同单位:50公吨/张。
二、计价货币:美元/吨(离岸价)。
三、最小变动价位:10美分/吨。
四、质量要求:旋光度99.8以上,湿度不超过 0.06%,色值在45以下的白色晶体蔗糖、甜菜糖或精制糖(来自欧盟的糖除外,色值参考ASSUC的规定)。
五、按离岸价(FOB)在以下港口交割:阿姆斯特丹、安特卫普、曼谷、毕尔巴鄂、不来梅港、不韦那文图拉、布宜诺斯艾利斯、加的斯、加来、敦克尔克、德班、弗拉兴、格但斯克、格丁尼亚、广州、汉堡、黄浦、仁川、勒阿弗尔、里斯本、马塞、马坦萨斯、纳塔尔、新奥尔良、槟城、吉兰丹港口、拉什达港、累西腓、罗斯托克、鹿特丹、鲁昂、桑坦德、桑托斯、萨凡那、蛇口、新加坡、什切青、蔚山、厦门、泽布勒赫等港口。
运费的升贴水由于经常变化,由理事会公布,适用于任何非欧洲的港口。
六、交割月份:三月、五月、八月、十月、十二月,同时上市的共有7个月的合约。
七、最后交易日:交割月开始前的第16天(如果不是交易日,顺延为接下来的第一个交易日)
八、通知日:交割月开始前的第15天(如不是交易日,顺延为接下来的第一个交易日)
九、合约交割时间:指定交割月及其下一个月的任一交易日。
十、交易时间:9:45--18:20(伦敦时间)。
十一、票据交换:由伦敦结算所(LCH)负责合同结算。
NYBOT 11号原糖交易交割规则
纽约期货交易所NYBOT[ ]成立于1998年,是由棉花交易所NYCE和咖啡、糖、可可交易所CSCE合并而来的。
新成立的纽约期货交易所仍实行会员制,其会员也都是原来两家交易所的会员,其中棉花交易所会员450家,咖啡、糖、可可交易所会员500家。
在2004年6月11日之前,两类会员还不能互相交易品种。
6月11日交易所完成了最终合并,所有在NYCE和CSCE交易的品种(包括金融、农产品和指数)都可以在一个统一的交易所--纽约期货交易所NYBOT挂牌交易。
一、交割等级:11号原糖的交割标准品级是平均旋光度在96以上的原蔗糖
二、交割货物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