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训练(医学材料)
- 格式:ppt
- 大小:5.39 MB
- 文档页数:38
偏瘫的康复训练方法
偏瘫是指半边身体出现肌力、感觉、协调和平衡障碍的症状。
康复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偏瘫康复训练方法:
1. 功能训练:通过模拟和重复日常生活中的动作,练习患侧的肌肉力量和协调性。
例如,患者可以进行握力训练、抬腿训练等,有助于恢复手部和腿部功能。
2. 平衡和协调训练:偏瘫患者常常存在平衡和协调障碍,这可能增加跌倒的风险。
通过平衡器械和协调性训练,例如站立平衡练习、单腿站立练习等,可以改善平衡和协调能力。
3. 瑜伽和太极:瑜伽和太极等练习可以帮助偏瘫患者改善姿势控制、平衡和灵活性。
这些练习通常结合深呼吸和舒展动作,有助于放松身心,并提高瘫痪侧的功能。
4. 物理疗法:物理疗法师会使用各种技术和设备,例如热敷、冷敷、电刺激、按摩等,以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痉挛和痛感,同时帮助恢复肌肉力量和运动范围。
5. 认知训练:偏瘫可能对患者的认知和记忆能力产生一定的影响。
认知训练可以包括注意力、记忆、判断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等方面的练习,以及通过游戏和智力活动来鼓励思维和集中注意力。
6. 步态训练:对于偏瘫患者恢复步行功能至关重要。
步态训练可以通过设备辅助或无设备辅助的方式进行,例如平衡杆、平行杠、支具等,帮助患者恢复正常步行模式。
康复训练方法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求进行个体化设计。
在接受康复训练时,建议患者寻求专业的康复医师和物理治疗师的指导,并保持积极的态度和持续的努力。
偏瘫患者早期床上医疗体操
偏瘫患者早期床上医疗体操
第一节健手梳发:头转向患侧,用健手从健侧额部开始向头后颈部梳理,要求手指紧压头皮,缓慢向后推动,重复20次。
第二节捏挤患手:患手置于胸前,用健手拇指、食指沿患侧各手指两边由远端向近端捏挤,并在手指近端根部紧压20秒,每个手指重复5次。
第三节健手击拍:将患侧手臂置于胸前,用健侧手掌从患侧肩部沿上肢外侧拍打至手部,往返进行20次,如衣服较厚可握拳叩击。
第四节交叉上举:两手手指交叉相握,患手拇指压在健手拇指上,用健手带动患手用力向上举至过头,两肘关节伸直,保持10秒后复原,重复20次。
第五节环绕洗脸:健手抓住患手使其伸展,然后在健手带动下在脸前做顺向或者逆向模仿洗脸的动作,重复10次。
第六节半桥抬臀:双手置于体侧,双下肢取屈髋、屈膝位,可由别人帮忙,固定患侧下肢,或将患肢翘在间隙上,尽量抬高臀部,离开床面,保持10秒,重复5-10次。
第七节跷腿摆髋:患腿屈髋屈膝支撑于床面或由他人固定足部,健腿翘在患膝上在健腿的带动下向左右摆动髋部,活动中要求健腿对患腿起固定作用。
重复20次。
第八节抗阻夹腿:两下肢屈髋屈膝,两足支撑于床面,由他人固
定患腿,然后健腿内旋,向患腿靠拢,同时在健腿内侧施加一定阻力,重复20次。
第九节健足敲胫:用健侧足跟敲击患侧膝,并从膝部沿胫前部向下至足外侧,来回敲打10次。
偏瘫早期康复训练一、康复训练目标(一)维持关节活动度,防止关节挛缩。
(二)抑制或减轻异常运动模式的出现或加重。
(三)诱发肢体的主动运动。
(四)强化健侧肌力。
(五)提高 ADL 能力。
二、训练计划(一)良肢位的保持。
(二)进行被动运动。
(三)辅助主动运动逐渐发展为主动运动训练。
(四)体位变换,转移训练。
三、训练方法(一)良肢位的设计定义:指为防止痉挛模式的出现,保护肩关节以及早期诱发分离运动而设计的一种治疗性体位。
1 、(幻灯 6 )图片展示的是基本的良肢位—仰卧位。
该患者左侧为患侧,患侧手握一个毛巾卷,患侧的膝关节下放一个毛巾卷,使膝关节保持屈曲约 30 °的位置。
2 、(幻灯 7 )图片展示的是卧床期常采用的体位:仰卧位。
( 1 )患侧肘部屈曲,使手能自然放置于胸骨出。
( 2 )患者患侧腋窝下垫一枕头,使肩关节稍外展;(3 )下肢外侧放一个大毛巾卷或枕头,防止髋关节外旋,上肢上部与肩关节下放一枕头,防止肩关节过度外旋。
3 、体位的变换 : 卧床期常采用的体位有仰卧位、健侧卧位和患侧卧位。
(幻灯 10 )图片展示的是仰卧位。
患者上肢与体干之间放一枕头,防止肩关节的过度内收,保持稍外展。
健侧膝关节下放一毛巾卷,保持稍微屈曲。
(幻灯 11 )图片展示的是健侧卧位。
是患侧手旁放一较大的枕头,枕头高度约与患者肩关节齐平,使患侧肩关节内收。
下肢于髋关节屈和膝关节稍屈曲的位置一枕头。
(幻灯 12 )图片展示的是患侧卧位。
对于患侧卧位,通常患者肩关节存在半脱位或肩肘综合征时不支持该卧位,因为,该卧位患者的肩关节会非常疼痛。
如不存在以上情况,可以采取该姿势,膝关节下放一枕头,上肢保持在肘关节的伸展位。
(幻灯 13 )图片展示的是床上坐位,上方为较正确的姿势。
将床体摇到 70 °到80 °屈曲位,患者前方放一桌子,双上肢可放到桌上。
下方姿势一般不支持患者采取,因为这个姿势,髋关节处于外旋位置,骨盆前倾,该姿势易引起肩关节半脱位。
1、早期康复相当于Brunnstrom恢复阶段1~2期:⑴正确体位教会家属和护理人员采用正确的体位摆放,包括仰卧位、健侧卧位和患侧卧位的方法。
⑵翻身练习包括往健侧和患侧翻身⑶床上自我辅助练习双手交叉前平举、上举过头、侧举、指鼻、双腿屈曲撑床抬臀、双腿交叉侧移等。
⑷床边被动运动包括上肢、下肢和躯干。
⑸上肢抗痉挛训练促进肌肉收缩的方法利用对肌肉的突然牵张,引起肌肉收缩。
⑹对其进行吞咽功能训练。
⑺坐位平衡训练正确坐姿。
⑻床上到轮椅的或轮椅到床的转移。
⑼坐站练习早期给予患者站床站立。
帮助患者重新获垂直感,重获对抗重力肌的控制,重获血压的自身调节,改善立位平衡和克服直立性低血压。
一般情况下脑梗塞患者要求在入选治疗组3-4天后达到床边坐位二周内可训练站立,辅助力量视病情而定,脑溢血患者应尽量在二周内达到床边坐位,四周内达到站立。
⑽使用针灸配合治疗2、中期康复相当于Brunnstrom恢复阶段3~5期⑴抑制上肢痉挛模式。
⑵伸展躯干促进和改善躯干活动性,抑制躯干紧张、痉挛。
⑶肢体放置与保持活动在患手活动期间,指示在任何一个角度停住并保持在此位置片刻以提高患上肢的空间控制能力。
⑷肩关节各向自主运动肩前平举、肩外展、肩外旋。
⑸肘关节各向自主运动肘伸展、前臂旋后。
⑹腕指的自主运动腕背伸、桡尺侧偏、拇指外展、对指等。
⑺肩胛带的活动向上、向外、向下。
桥式运动训练髋关节伸展控制⑻桥式运动训练髋关节伸展控制。
⑼髋内收、外展的控制训练。
⑽膝关节屈曲/伸展控制训练。
⑾髋伸展位膝关节的屈曲/伸展控制训练。
⑿患肢悬垂位训练下肢准备负重运动。
⒀俯卧位屈患膝训练。
⒁站立平衡训练包括从坐到站和从站到坐、重心转移、单腿负重平衡等。
⒂迈步训练包括足跟着地训练、双杠内步行训练、扶拐步行训练等。
⒃上下楼梯健侧先上患侧先下⒄穿脱衣训练3、后期康复 相当于Brunnstrom恢复阶段5~6期⑴手指的精细动作加强训练。
⑵侧方行走训练先向健侧后向患侧。
⑶改善步态训练 骨盆放松、踝背伸牵伸屈膝加强训练。
偏瘫康复训练计划表康复训练是偏瘫患者康复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肌力、协调性和日常生活能力。
下面是一份偏瘫康复训练计划表,旨在帮助患者更好地康复。
一、康复训练目标及原则1. 目标:恢复患者的肌力和协调性,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促进患者尽快恢复独立生活。
2. 原则:个体化、循序渐进、全面综合、适度刺激、科学合理。
二、康复训练计划1. 肌力训练肌力训练是偏瘫康复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刺激患侧肌肉,促进肌肉恢复功能。
具体训练计划如下:(1)主动运动训练:通过主动运动促进肌肉的恢复,可进行以下训练:- 上肢:屈曲、伸直、握力、抓握等训练;- 下肢:屈曲、伸直、踝关节的背屈和跖屈等训练。
(2)被动运动训练:通过外力辅助患者进行运动,促进肌肉的被动恢复,可进行以下训练:- 上肢:被动屈曲、伸直、旋转等训练;- 下肢:被动屈曲、伸直、踝关节的背屈和跖屈等训练。
2. 协调性训练协调性训练是指通过特定动作的练习,促进患者的神经系统恢复协调功能。
具体训练计划如下:(1)手眼协调:通过抓握、放置、转移等动作的训练,促进手部肌肉与眼部的协调配合。
(2)平衡训练:通过单脚站立、双脚闭目站立等训练,提高患者的平衡能力。
(3)步态训练:通过行走、上下楼梯等训练,提高患者的步态协调性。
3. 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是指通过模拟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动作,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
具体训练计划如下:(1)自理能力训练:包括穿衣、洗脸、刷牙、吃饭等日常生活动作的训练,帮助患者恢复自理能力。
(2)家务活动训练:包括扫地、拖地、洗衣等家务活动的训练,提高患者的家务能力。
(3)社交能力训练:包括与他人交流、社交活动等训练,提高患者的社交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三、康复训练注意事项1. 康复训练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计划,避免过度训练或过度疲劳。
2. 康复训练过程中应注意保护患者的安全,避免发生意外伤害。
(7)关节被动运动:康复护士协助康复治疗师对患者进行被动关节活动,可先从健侧开始,然后再做患侧。
一般从肢体的近端到肢体的远端,重点进行肩关节外旋、外展、屈曲,肘关节伸展,腕关节伸展,手指伸展。
髋关节伸和外展,膝关节伸展,足背屈和外翻。
活动时动作要轻柔缓慢,以免拉伤患者。
急性期每天做两次,以后每天做一次,每个关节做3~5遍。
要注意做两侧关节的练习,以维持健侧肢的功能。
(8)早期离床活动:当生命体征稳定之后,患者要尽早离床主动训练,以防止废用性肌萎缩等其他废用综合征。
康复护士要积极协助康复治疗师对患者进行离床前康复训练的心理护理,做好早期训练的心理准备,在日常护理中尽量恢复患侧的功能,保持健侧的功能。
如与患者交谈时应站在患者的患侧,避免患者的患侧被忽视,不利于患侧的康复。
2.恢复期康复护理恢复期是指病情已经稳定、功能开始恢复的时期。
当患者意识清楚、生命体征稳定,且无进行性加重后的1~2天,患者就可以开始主动康复训练,以康复第一,治疗第二。
先从躯干、肩胛带和骨盆带开始,按坐位、站立和步行,由肢体近端到肢体远端的顺序进行训练,此期康复护理的目标是:抑制痉挛,建立随意控制运动的能力;加强ADL训练,为回归家庭、社会和职业做好准备。
患者康复训练虽然大多数情况是在康复治疗师的训练下在体疗室完成的,但患者康复训练效果的维持和巩固其目的就是要运用于日常生活活动当中,康复护士要将患者康复训练的内容与日常生活活动结合起来,指导、监督、协助患者保证康复计划的完成。
(床上训练)①翻身训练患者在康复治疗师的训练下,学习翻身动作后,康复护士要将患者学到的翻身动作运用在患者日常生活活动中,指导、协助患者翻身。
翻身的方法介绍如下:●向健侧翻身:通过躯干的旋转和肢体的摆动来完成躯干功能的训练。
患者仰卧位,用健侧的手握住患侧的手,肘关节伸展,双膝关节屈曲,护士或治疗者站在患者的患侧指导患者利用健肢的力量带动患肢进行左右躯干摆动,治疗师或护士可以给予口令或标志物加以引导,同时一手扶着患者的手,另一手扶着患者膝部,给予助力,翻向对侧取侧卧位。
健康科普分享偏瘫早期卧床患者自我锻炼康复操健康科普分享偏瘫早期卧床患者自我锻炼康复操[健康科普]分享!偏瘫早期卧床患者自我锻炼康复操脑卒中就是目前对人类危害最为轻微的疾病之一,步入本世纪以来,脑血管病一直就是我国居民第一位的死因。
脑卒中危险因素盛行广为,患者年轻化趋势显著。
如果意外患上脑卒中,经过一段时间临床住院,医生总是特别强调必须展开锻炼身体,那么,患者及家属该如何锻炼身体呢?下面我将根据多年的临床康复治疗经验,为您奉上偏瘫早期卧床患者自我锻炼康复操。
自我锻炼身体康复壮(共十三节,上肢六节,下肢四节,躯干三节)前奏:家属对患者患侧肢体展开收紧训练,例如搓、被动活动等。
1)大刀阔斧:患者仰卧位,bobath握手,肘关节伸展,由健侧上肢带动患侧上肢进行肩关节屈伸练习,总做四个八拍。
2)左敲打右击:患者仰卧位,bobath击掌,肘关节弯曲,由健两端上肢助推患侧上肢展开肩关节内交、外展练(即为左右转动练),总搞四个八拍摄。
3)顶天立地:患者仰卧位,bobath握手,肘关节屈曲,由健侧上肢带动患侧上肢进行肘屈伸练习,总做四个八拍。
4)风水吕埃县:患者仰卧位,bobath击掌,肘关节弯曲,由健两端上肢助推患侧上肢展开前臂旋前旋后练,总搞四个八拍摄。
5)左右为盟:患者仰卧位,bobath握手,肘关节屈曲,由健侧手腕带动患侧手腕进行腕关节屈伸练习,总做四个八拍。
6)敌脱我入:患者仰卧位,由健两端手掌及手指助推患侧手指展开指关节屈曲练,总搞四个八拍摄。
1)开天辟地:患者仰卧位,健侧腿置于患侧腿下面,并做髋关节前屈的训练,总做四个八拍。
2)共同缓急:患者仰卧位,健两端腿放在患侧腿下面,并搞髋关节内收外展的训练,总搞四个八拍摄。
3)单腿狂奔:患者仰卧位,家属或陪护一手扶着患者膝关节,防止髋关节内外旋,另一只手抓住患者脚踝处,辅助患者做膝关节屈伸练习,做四个八拍。
偏瘫患者不同阶段的上下肢训练方法!1偏瘫患者早期的上肢训练动作一:上肢上举步骤一:仰卧位,bobath握手(双手十指交叉,患手手指置于健手手指之上);将双手置于胸前,健侧手带动患侧上肢缓慢向上举起,肘关节尽量伸直;返回时,缓慢下降上肢至起始位,反复练习。
步骤二:仰卧位,bobath握手;将双手置于胸前,肘关节屈曲位,健侧手带动患侧上肢缓慢向上举起至肘关节尽量伸直;缓慢下降至起始位,反复练习。
动作二:左右摆动仰卧位,bobath握手;保持肘部伸直和肩关节前伸,将双手抬到胸前(90°),然后利用健手帮助患手将上肢左右摆动,反复练习,为练习翻身打好基础。
动作三:腕关节屈伸仰卧位,bobath握手;肘关节屈曲90°-100°;缓慢向左及向右弯曲腕关节。
动作四:腕关节尺偏及桡偏仰卧位,bobath握手;肘关节屈曲90°-100°;缓慢向自己及相反方向弯曲腕关节。
注意:可以达到坐位平衡的患者,上述五个动作可以在端坐位完成。
2偏瘫患者早期的下肢训练动作一:伸膝内收、外展训练仰卧位,双下肢自然伸直,家属帮患者把双下肢分开然后一手固定健侧下肢内侧,嘱咐患者患侧下肢向健侧下肢靠拢,然后嘱患者患侧下肢向外打开,反复练习。
动作二:屈伸下肢训练仰卧位,健侧下肢自然伸直,家属帮患者完成患侧下肢的屈伸活动。
若患者能配合用力,则一起完成屈伸活动。
动作三:双侧臀桥训练仰卧位,患者上肢自然放于身体两侧,头中立位,家属帮患者双下肢屈髋屈膝,脚掌放在床上,双脚稍分开。
家属一手固定患者患侧下肢膝盖,另一手刺激臀部,同时嘱咐患者把臀部和腰抬起来,保持5秒-30秒,整个康复过程均可进行桥式运动练习。
3偏瘫患者恢复期的上肢训练动作一:患侧上肢上举仰卧位,达到坐位平衡的患者可以选择坐位。
患侧上肢置于体侧,健手握住腕关节上方辅助,掌心朝向身体,向上抬起上肢,维持2-5秒不动,反复练习。
动作二:肘屈伸活动仰卧位,达到坐位平衡的患者可以选择坐位。
偏瘫早期躯干要做哪些康复?
一、偏瘫早期躯干康复
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若训练中发生头晕、头痛或恶心症状时,建议先暂停训练。
1. 桥式运动
患者仰卧,双腿屈曲,然后伸髋、抬臀并保持。
桥式运动是早期床上体位变换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能够改善姿势并提高控制运动能力。
2. 翻身训练
翻身训练强化躯干力量,促进肢体屈曲伸展,可以促进本体感觉,从而改善患者平衡功能和运动功能。
3. 四点跪位、三点跪位、两点跪位训练
四点跪位训练可增加躯干、髋关节、上肢及肩关节周围肌肉的控制能力。
起初练习时可采用双手双膝着地的四点跪立姿势,后期可逐渐增加难度进行三点跪位、两点跪位训练。
二、偏瘫中后期躯干康复
1. 床上平躺位训练
患者伸直下肢,双脚放于瑜伽球上,利用躯干力量将臀部抬离床面,并保持下肢与躯干呈一条直线,保持肘关节伸直和球的稳定。
2. 床上俯卧位训练
患者双脚放于球上,并伸直膝关节,双手支撑床面并伸直双肘,使下肢与躯干呈一条直线。
3. 球上坐位训练
患者坐在球上,在治疗师或家属的帮助下保持胸椎稳定,通过前后或者左右的移动球,做腰部的屈曲、伸展或侧屈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