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瘫的康复训练
- 格式:ppt
- 大小:7.88 MB
- 文档页数:3
中风偏瘫康复训练“四步走”中风是老年群体中常见的老年病,一旦中风多数人的后遗症都是偏瘫,那么偏瘫后能不能恢复呢,今天在这里兰公馆养老院医疗专家总结偏瘫恢复的四个阶段,只要按照这四个步骤来训练,偏瘫也是可以恢复的。
第一阶段:坐起训练坐位是步行和日常生活训练中最基本的,若病人能坐起,对于进食、大小便、上肢活动能带来很大方便。
在坐起训练的同时,还要进行平衡训练。
开始时家属要轻轻扶持,以免老人向患侧后外方倾倒;背部不靠,静坐1小时,可让老人坐在床沿,两足着地,或者床前放个小凳,让老人两足踩在小凳上。
每次保持此姿势20~30分钟,每天3~5次。
第二阶段:站立训练训练时,家属一定要注意老人站立的姿势,让其双脚平行站立,中间有一拳的距离,膝关节不能弯曲或过度伸直,双脚掌完全着地,脚趾不能钩地。
每次练习10~20分钟,每天3~5次。
靠墙站立:家属两手扶持老人双肩。
若偏瘫一侧膝关节不能伸直,家属可用膝顶住老人膝部,使其靠墙站立,然后逐渐放开扶老人的手,直至老人能自己靠墙站立。
扶床站立:在老人独自靠墙站立的基础上,开始让老人扶床站立并逐渐放开手,不扶物而站立。
第三阶段:步行训练中风偏瘫的老人,步行训练难度较大,家属要给予老人信心,鼓励患者坚持锻炼。
重度瘫痪者:由家属协助,病人患侧上肢搭在家属肩上,家属一手扶腰,一手拉住病人的手,两人先迈外侧下肢,后迈内侧下肢。
每次5~10米。
中、轻度瘫痪者:可扶手杖练习。
开始阶段手杖先出去一步,第二步患肢迈步,第三步健足跟上。
轻度瘫痪者可把手杖及患肢作为一个支点,健足为另一支点,两者交替前进,患肢着力时手杖辅助支撑体重。
第四阶段:上下台阶训练老人在走平路练习平衡后,可以进行上下台阶练习。
开始时,必须有人保护及协助。
上台阶练习:第一步,健手扶住楼梯栏杆,使体重着力点落在健手上;第二步,健康一侧下肢上台阶,同时家属搀扶病人,避免病人摔倒;以后重复以前的步子,开始时不要超过5个台阶,以后逐渐增加。
偏瘫康复的桥式训练技巧
偏瘫康复的桥式训练技巧是一种常见的训练方法,旨在帮助患者恢复受损的四肢功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桥式训练技巧:
1. 偏瘫患者通常在一个平坦而稳定的表面上进行桥式训练。
可以选择床、训练垫或瑜伽垫作为训练表面。
2. 开始时,患者平躺在背上,屈膝,双脚平放在地面上。
然后,患者通过臀部肌肉的力量将臀部抬起,使脊椎形成桥形。
3. 在桥形姿势中,患者应尽可能将双膝靠近,同时臀部要保持收紧。
保持该姿势数秒钟,然后缓慢放下臀部至初始位置。
4. 在桥式训练过程中,患者应注意保持呼吸平稳,并避免使用脖子或肩膀的力量来推动身体。
5. 逐渐增加每组的重复次数和保持时间,让患者逐渐适应和增强臀部肌肉的力量。
6. 可以进行不同的变体来增加难度。
例如,将一个脚抬起,只用一条腿支撑;或者将双脚放在稳定球上,增加核心肌肉的参与。
7. 进行桥式训练时,患者应始终和治疗师保持沟通,并注意身体状况的变化。
如有不适或疼痛感,应停止训练并咨询医生或康复师的建议。
请注意,每个患者的情况不同,所以在进行桥式训练之前,最好咨询康复医师或专业治疗师的意见,并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康复目标来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
偏瘫康复训练计划偏瘫是指肢体一侧出现的瘫痪症状,常见于中风、脑梗塞等疾病。
对于偏瘫患者来说,康复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他们恢复肢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份偏瘫康复训练计划,希望能对康复训练有所帮助。
一、康复训练目标。
1. 恢复肢体功能,通过训练,帮助患者恢复受损肢体的力量、灵活性和协调性。
2. 提高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患者进行日常生活中的各项活动,如洗漱、穿衣、进食等,提高其自理能力。
3. 预防并发症,通过训练,预防偏瘫患者出现并发症,如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
二、康复训练内容。
1. 运动训练,包括 passively assisted exercise、active exercise、resistive exercise 等。
passively assisted exercise是通过物理治疗师或康复师的帮助,对患者进行passively exercise,帮助患者恢复肢体的关节活动度;active exercise是让患者自己进行主动的肢体运动,如抬腿、握拳等;resistive exercise是通过对抗性训练,帮助患者增强肌肉力量。
2. 平衡训练,通过平衡训练,帮助患者提高站立和行走的稳定性,减少摔倒的风险。
3. 日常生活训练,训练患者进行日常生活中的各项活动,如洗漱、穿衣、进食等,提高其自理能力。
4. 感觉训练,通过感觉训练,帮助患者提高对受损肢体的感知能力,增强其对外界刺激的感知能力。
5. 步态训练,对于需要恢复行走能力的患者,进行步态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行走的能力。
三、康复训练注意事项。
1. 个性化,康复训练计划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训练方案,包括病情严重程度、年龄、健康状况等因素。
2. 渐进性,康复训练应该是渐进的,不能过于急躁,要根据患者的康复情况逐步增加训练强度和时间。
3. 定期评估,康复训练过程中应定期对患者进行评估,及时调整训练计划,确保康复训练的效果。
中风偏瘫是指因中风引起的一侧身体肌肉无力或瘫痪的情况。
康复训练对中风偏瘫患者非常重要,可以帮助他们恢复肌肉功能、改善日常生活能力和提高生活质量。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风偏瘫患者的康复训练方法:1. 运动训练:运动训练是中风偏瘫康复的核心。
通过进行适当的运动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肌肉功能、增强肌肉力量和灵活性。
常见的运动训练包括肌肉活动训练、关节活动训练、平衡训练等。
2. 步态训练:步态训练是针对中风偏瘫患者的行走功能进行训练。
通过特定的步态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改善步态模式、提高步行稳定性和减少摔倒的风险。
3. 功能训练:功能训练是针对日常生活活动的训练,旨在帮助患者重新学习和恢复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功能,如洗澡、穿衣、吃饭等。
通过功能训练,可以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
4. 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神经肌肉电刺激是一种通过电流刺激肌肉,促进肌肉收缩和功能恢复的方法。
通过定期进行NMES训练,可以帮助中风偏瘫患者恢复肌肉力量和协调性。
5. 日常功能训练:在康复训练中,重要的是将训练效果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患者需要进行各种日常功能的训练,例如使用受影响的手臂进行简单的日常活动、练习书写、拿取物品等。
6. 心理支持和教育:康复过程中,给予患者心理上的支持和鼓励非常重要。
同时,向患者和其家属提供相关知识和教育,帮助他们了解中风偏瘫的病情和康复过程,以及如何更好地应对和管理。
康复训练需要由专业的康复医师或康复团队进行评估和指导。
每个患者的康复计划应根据其具体情况和需求进行个性化设计,确保训练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此外,患者需要有耐心和坚持进行康复训练,因为恢复是一个逐步的过程,需要时间和努力。
偏瘫患者平衡协调训练方法偏瘫是一种由于中风、脑血管病或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导致的运动障碍。
这种疾病常常导致患者的平衡和协调能力下降,使他们容易摔倒或失去行动能力。
因此,对于偏瘫患者来说,平衡和协调训练是康复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偏瘫患者平衡协调训练方法:1.环境适应训练:这种训练方法可以帮助患者逐渐习惯不同的环境。
可以从简单的平地走到复杂的台阶、斜坡等地形。
逐渐增加训练难度有助于患者提高平衡和协调能力。
2.坐位平衡训练:对于行动困难的患者,坐位平衡训练是一个很好的起点。
通过坐在稳定的椅子上,训练患者控制自己的重心。
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动作,如上下摆臂、前后摇等,帮助患者锻炼平衡和协调能力。
3.站位平衡训练:当患者的坐位平衡训练进展良好时,可以逐渐过渡到站位平衡训练。
可以从站立靠墙开始,逐渐减少对墙的依赖,尝试站立一段时间。
可以通过双脚并拢或分开、闭眼等方式增加训练难度,提高患者的平衡和协调能力。
4.步态训练:步态训练对于恢复患者行走能力和平衡能力至关重要。
可以通过辅助装置如平行杠、行走器等,帮助患者进行步态训练。
逐渐减少对辅助装置的依赖,进行自主行走训练,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平衡和协调能力。
5.功能性训练:功能性训练是指将平衡和协调训练与日常生活动作结合起来。
患者可以通过进行一些简单的日常生活动作,如刷牙、穿衣等来锻炼平衡和协调能力。
这些动作既可以起到锻炼的作用,又可以增加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除了以上的训练方法之外,偏瘫患者还可以尝试一些其他的辅助训练方法,如瑜伽、普拉提等。
这些训练方法可以通过平衡和协调的动作来帮助患者提高身体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总之,对于偏瘫患者来说,平衡和协调的训练是重要的康复过程。
通过不断的训练和努力,患者可以逐渐恢复平衡和协调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和独立性。
然而,每个患者的情况不同,训练方法应根据个体需求和能力进行调整和个性化设计。
因此,在进行平衡和协调训练时,最好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以保证训练的安全和有效性。
偏瘫康复训练技术一、概述偏瘫是指一侧肢体或半身出现运动、感觉、语言等方面的障碍,常见于脑卒中等疾病。
偏瘫康复训练技术是针对偏瘫患者进行的康复训练,旨在恢复患者受损的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
二、评估与制定康复计划1. 评估内容偏瘫患者的评估应包括以下内容:(1)神经系统检查:包括感觉、运动和反射等方面。
(2)日常生活能力评估:包括个人卫生、进食、穿衣等方面。
(3)功能性评估:包括步态、平衡、转移等方面。
(4)认知和情绪状态评估:包括记忆力、注意力、情绪稳定性等方面。
2. 制定康复计划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
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1)肌肉强化与运动训练:通过逐渐增加重量和次数来增强肌肉力量,并通过反复练习来提高运动能力。
(2)平衡和协调训练:通过平衡器械、球类运动等训练来提高平衡和协调能力。
(3)步态训练:通过逐渐增加步数和速度来提高步态。
(4)日常生活技能训练:包括个人卫生、进食、穿衣等方面的训练,旨在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5)认知和情绪管理训练:包括记忆力、注意力、情绪稳定性等方面的训练,旨在提高患者的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
三、康复训练技术1. 肌肉强化与运动训练肌肉强化是偏瘫康复训练中的重要环节。
常用的肌肉强化方法有以下几种:(1)电刺激治疗:通过电刺激来促进肌肉收缩,达到增强肌肉的目的。
(2)主动运动治疗:通过主动运动来增强肌肉力量。
适用于轻度偏瘫患者。
(3)被动运动治疗:通过被动拉伸和按摩来增强肌肉力量。
适用于重度偏瘫患者。
(4)气体泡治疗:利用气体泡来刺激肌肉,促进肌肉收缩。
2. 平衡和协调训练平衡和协调训练是偏瘫康复训练中的另一个重要环节。
常用的平衡和协调训练方法有以下几种:(1)平衡器械训练:如平衡板、弹簧板等,通过站立、行走、跳跃等动作来提高平衡能力。
(2)球类运动:如乒乓球、篮球等,通过手眼协调来提高协调能力。
(3)太极拳:通过太极拳的练习来提高身体的稳定性和柔韧性。
3. 步态训练步态训练是偏瘫康复训练中最基本的环节之一。
偏瘫康复训练计划表康复训练是偏瘫患者康复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肌力、协调性和日常生活能力。
下面是一份偏瘫康复训练计划表,旨在帮助患者更好地康复。
一、康复训练目标及原则1. 目标:恢复患者的肌力和协调性,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促进患者尽快恢复独立生活。
2. 原则:个体化、循序渐进、全面综合、适度刺激、科学合理。
二、康复训练计划1. 肌力训练肌力训练是偏瘫康复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刺激患侧肌肉,促进肌肉恢复功能。
具体训练计划如下:(1)主动运动训练:通过主动运动促进肌肉的恢复,可进行以下训练:- 上肢:屈曲、伸直、握力、抓握等训练;- 下肢:屈曲、伸直、踝关节的背屈和跖屈等训练。
(2)被动运动训练:通过外力辅助患者进行运动,促进肌肉的被动恢复,可进行以下训练:- 上肢:被动屈曲、伸直、旋转等训练;- 下肢:被动屈曲、伸直、踝关节的背屈和跖屈等训练。
2. 协调性训练协调性训练是指通过特定动作的练习,促进患者的神经系统恢复协调功能。
具体训练计划如下:(1)手眼协调:通过抓握、放置、转移等动作的训练,促进手部肌肉与眼部的协调配合。
(2)平衡训练:通过单脚站立、双脚闭目站立等训练,提高患者的平衡能力。
(3)步态训练:通过行走、上下楼梯等训练,提高患者的步态协调性。
3. 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是指通过模拟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动作,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
具体训练计划如下:(1)自理能力训练:包括穿衣、洗脸、刷牙、吃饭等日常生活动作的训练,帮助患者恢复自理能力。
(2)家务活动训练:包括扫地、拖地、洗衣等家务活动的训练,提高患者的家务能力。
(3)社交能力训练:包括与他人交流、社交活动等训练,提高患者的社交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三、康复训练注意事项1. 康复训练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计划,避免过度训练或过度疲劳。
2. 康复训练过程中应注意保护患者的安全,避免发生意外伤害。
手部偏瘫康复训练方法
1、滚筒训练
目的:诱发患侧肩关节分离运动,抑制共同运动。
操作:训练者与患者面对面坐位,患者双手握拳,推滚筒或者麦管球,朝不同方向推。
2、推球训练
目的:增加患侧坐位躯干平衡能力,促进患侧上肢肘关节伸展,腕关节背伸。
操作:患者取坐位,在桌上放置一个空的塑料瓶或其他物品,用患手背推动小球,打倒前方的瓶子。
3、手抓握放松训练
目的:训练手的抓握和放松。
操作:患者坐位,手指置于桌面上,垂直位或水平位拿取套杯。
4、手指対指拿捏等训练
目的:训练手指的対指拿捏功能。
操作:患者坐位,完成插木棍、捡玻璃球、翻纸牌、扭纽扣等精细操作训练。
5、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结合作业疗法
目的:增加患者患肢肌力,诱发肘关节、腕关节和手指主动运动。
操作:
(1)患者坐位,努力伸直前臂,使其手掌触及并推动球肌电生物可以刺激肱三头肌肌腹。
(2)患侧坐位,用腕关节背伸的力量推开小瓶子或者玩具肌电生物反馈电刺激腕背伸肌群。
6、日常生活自理方而的作业疗法
根据患者患侧肢体的情况,进行单独患侧上肢或者患侧上肢协助健侧上肢的作业活动训练,训练的内容主要包括:努力去完成尽可能多的日常生活活动,如患者自主进食、穿衣服、进行个人清洁(刷牙、脸部修饰等)、清洗衣服、上厕所中穿脱裤子和洗澡等。
7、兴趣娱乐治疗
目的:根据患者不同的兴趣爱好,选择相对应的治疗方法。
改善患者手指功能的同时,增强了训练的趣味性。
操作:患者坐位,完成相应的趣味训练。
偏瘫患者的康复锻炼方法偏瘫是指身体的一侧出现运动或感觉障碍,是中风等疾病常见的后遗症之一。
偏瘫患者需要进行康复锻炼来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和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将介绍一些适合偏瘫患者的康复锻炼方法,帮助患者恢复和改善运动能力。
1. 肌力训练肌力训练是偏瘫患者康复锻炼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肌力训练,患者可以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提高肢体的运动能力。
在进行肌力训练时,可以选择适当的器械,如手动抗阻器、弹力带等。
以下是一些适用于偏瘫患者的肌力训练动作:- 手臂抬举:坐或站立,将受影响的手臂放在大腿上,然后缓慢将手臂抬离大腿,直到与地面平行,再缓慢放下。
每组重复10-15次。
- 腿部蹬车:坐在床或椅子上,将脚放在地面上,模拟蹬自行车的动作,进行腿部二头肌和股四头肌的锻炼。
每次锻炼15-20分钟。
2. 平衡训练偏瘫患者常常因为运动不协调而容易失去平衡,平衡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和改善身体平衡能力。
以下是一些适用于偏瘫患者的平衡训练动作:- 单腿站立:将患侧腿抬高,保持10-20秒钟,然后换另一侧。
每侧重复2-3次。
- 走直线:要求患者慢慢走过一个直线,保持身体平衡。
可以从较短距离开始,逐渐增加距离。
3. 柔韧性训练柔韧性训练可以增加肌肉和关节的灵活性,帮助患者改善运动范围和身体姿势。
以下是一些适用于偏瘫患者的柔韧性训练动作:- 肩部伸展:坐或站立,将受影响的手臂放在头顶,然后慢慢将手臂向后伸展,直至感受到轻微拉伸。
保持15-30秒钟,每侧重复2-3次。
- 膝关节伸展:坐在椅子上,将脚平放在地面上,然后缓慢抬起受影响的腿,试图伸直膝关节,直至感受到肌肉牵拉。
保持15-30秒钟,每次重复2-3次。
4. 日常功能训练日常功能训练是指模拟日常生活中常见动作的锻炼,帮助患者恢复和改善日常生活中的活动能力。
以下是一些适用于偏瘫患者的日常功能训练动作:- 握力训练:将患侧手臂伸直,将握力器放在手中,然后慢慢握紧,保持几秒钟后放松。
偏瘫患者居家康复训练项目与方法
偏瘫患者居家康复训练项目与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 偏瘫康复站起的训练:患者坐位,双足平放在地下,双手叉握并放在面前的小桌上(双上肢尽量伸直),然后上身前屈,抬臂站起。
2. 偏瘫康复患侧下肢训练:训练者双手扶住患者髋部,让患者尽量站直,并用换退负重。
3. 偏瘫康复训练患腿向前迈步:患者站立,并尽量站直,用健手扶栏杆。
训练者在患侧后方,一手扶患者髋部,另一手帮助患脚先向后退一步,再向前迈一小步。
4. 偏瘫康复训练之环绕洗脸法:偏瘫患者用健侧的手抓住患侧的手,让患侧的手掌展开,然后用健侧手带动患侧的手掌在自己的脸部做模仿洗脸的动作。
可先沿顺时针方向揉按脸部一圈,再沿逆时针方向揉按脸部一圈。
5. 偏瘫康复训练之仰卧抬臀法:偏瘫患者取仰卧位,将双臂伸展并放于身体的两边,将双腿屈髋、屈膝,并用枕头将患侧的腿固定在屈膝位,然后尽量将自己的臀部上抬,使臀部离开床面10秒钟后再落下。
此外,制定康复训练计划也十分重要。
要根据出院医生建议和患者当前肢体功能状态,合理制定康复训练计划,并自觉遵守,使每个训练项目都能有条不紊按计划进行,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训练习惯。
同时注意避免过劳训练,
患者及家属在训练过程中常出现急于求成的心态,超负荷训练,导致肌肉、关节、韧带损伤,出现肌肉关节疼痛等问题,使患侧肢体功能下降。
因此应注意休息,定量训练,劳逸结合。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方法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制定。
在进行康复训练时请咨询专业医生或康复治疗师。
脑梗偏瘫的康复训练方法
脑梗偏瘫的康复训练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 床上翻身训练:患者在床上进行翻身训练,可以改善肌肉紧张和疼痛,增强肌肉力量,防止肌肉萎缩。
2. 患肢部位的主动与被动训练:包括手指屈伸、屈曲肘关节、接物、梳头、漱口、换衣等动作。
这些动作可以促进患肢的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增强肌肉力量,帮助患者恢复自理能力。
3. 步行训练:在护理人员的帮助下进行步行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平衡和协调能力,提高行走能力。
4. 语言训练:通过简单的舌头伸缩工作和句子练习,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语言能力,提高交流能力。
5. 手部精细动作训练:包括抓握、松开、移动手指等动作,可以训练手部肌肉和灵活性,提高手部功能。
6. 坐位平衡训练:患者可以通过保持坐立的姿势平衡,训练站立和行走能力,同时也能够训练患者的平衡能力,防止出现平衡障碍的情况。
7. 桥式运动:患者可以在仰卧位时将双腿伸直,然后用力将头部和肩部向上抬,再放下,能够训练患者的上肢、下肢以及手部的运动,同时也能够训练患者的手部功能。
在康复训练过程中,患者要注意力度要均匀,避免过度训练,以免引起不适症状。
同时,患者需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和耐心,坚持进行康复训练,以获得最佳的康复效果。
偏瘫患者康复训练的方法
偏瘫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多数患者的运动活动受到严重的极度
受限,因此恢复偏瘫患者肢体活动变得尤为重要。
治疗偏瘫患者的方
法之一就是康复训练。
下面介绍一些有助于患者康复的方法。
一、调整肌肉力量和运动协调能力:
康复训练一般以正常步态和活动为出发点,通过肌肉活动的整合,锻炼周围肌肉的力量和运动协调能力,主要以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帮
助神经功能恢复,使相关的肢体完全恢复,从而使患者的精神大大改善,使病情有所缓解。
二、练习肢体精细运动:
主要针对肢体的临时麻木等,提高病人关节活动能力,发展它们
良好的运动协调能力,以避免偏瘫患者肢体残废,同时锻炼肢体精细
运动,如手指,足趾等,也可以使患者重新掌握不同肢体活动。
三、矫正偏瘫患者姿势:
手脚有不正式,不自然的着地地坐姿势时,应该及时做出提示矫正,调整患者的肢体姿态,这有助于改善偏瘫患者的位置感知能力,
使机体感受到更好的协调,有利于神经系统的恢复。
康复治疗改善偏瘫患者的肢体活动,为病人的日常生活提供了更
多的帮助。
改善偏瘫患者的行动能力,应该遵循原则:充分建立信心、调节知觉功能、调整运动协调能力、自我锻炼节奏、扩大活动范围和
训练继续性。
正确选择和施行康复训练对改善偏瘫患者的肢体恢复有
巨大的帮助。
最后,偏瘫患者的治疗还必须结合个人的病情和实际情
况来进行,才能使治疗更加有效。
篇一:[偏瘫病人的康复训练]偏瘫患者的康复训练大全!(总结篇)偏瘫是中风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主要有大脑病变引起,这种疾病不仅给患者本人带来痛苦,也给家庭带来经济上的和精神上的压力,因此,患上疾病之后应该技术的进行有效的治疗,在偏瘫疾病的治疗手段中,康复训练手段也是其重要措施之一,那么,偏瘫康复训练的方法有哪些不妨看看专家给我们的建议吧偏瘫的站立和行走训练1、适用对象偏瘫下肢有一定的运动功能,但站起来和行走有困难,或姿势异常者。
2、目的(1)使患者能从座位站立起来,增强下肢肌力,并能站稳(2)改善平衡能力,纠正异常步态(3)提高步行能力,尽可能达到正常行走。
3、方法(1)站立的训练第一步患者坐位,双足平放在地下,双手叉握并放在面前的小桌上(双上肢尽量伸直)第二步训练者站在患侧,一手扶持换膝,另一手放在患者臀部。
第三步嘱患者上身前屈,抬臀站起。
(2)患侧下肢负责训练第一步训练者双手扶住患者髋部,让患者尽量站直,并用换腿负重。
第二步键腿向前跨出半步,或踏在前方的矮凳上。
(3)训练患腿向前迈步第一步患者站立,并尽量站直,用键手扶栏杆。
第二步训练者在患者侧后方,一手扶患者髋部,另一手帮助患脚先向后退一步,再向前迈一小步。
(4)在侧方站在患者行走第一步训练者站患者侧,一手握住患者使其掌心向前,另一手放在患侧腋下。
第二步帮助患者缓慢行走,并纠正异常姿势。
(5)在后方帮着患者行走第一步训练者站在患者身后,双手扶住患者髋部,并让其站直。
第二步在抬起健侧下肢时,协助患者用患侧下肢站稳,并将身体重心缓慢前移。
第三步在抬起患侧下肢时,协助患者将患侧髋部向前、向下转动。
对于偏瘫患者来说,康复训练只能缓解病情,想要治疗疾病,必须选择一种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法才是关键。
--------济南复元康复医院-------您身边的特色康复医院篇二:[偏瘫病人的康复训练]中风偏瘫病人的康复锻炼中风偏瘫病人的康复锻炼脑中风发病后可通过体位摆放、被动运动等,预防或减轻肢体痉挛及后遗症的发生。
偏瘫患者康复计划
偏瘫肢体的康复计划包括功能训练、早期阶段训练、部分功能恢复阶段训练、基础恢复阶段训练等。
1.功能训练:指的是偏瘫后,病人需要长期的卧床,不能够活动,全身的生理功能就会减退,严重的会出现肌肉逐渐萎缩,平时一定要适当的进行调理,达到营养均衡。
2.早期阶段肢体训练:可以选择按摩、推拿和被动活动的方式,能够有效的帮助患者做一些功能肢体锻炼。
动作应该由轻到重,不要过于用力,每次全身锻炼的时间为15~30分钟,不要过长,量力而行。
瘫痪的肢体位置包括肘弯曲、腕和手指伸直、踝关节保持90度。
3.部分肢体功能恢复阶段训练:需要继续照前一阶段的各项进行锻炼,同时还需要帮助患者进行翻身、起坐、站立的锻炼,可以先给患者准备一些床架、支架之类的物品。
另外肢体简单性的做一些运动锻炼,比如上肢的上擦、外展、外旋时关节的伸屈活动等。
4.肢体基础恢复阶段训练:这一阶段的训练需要在站立和上肢简单活动的基础上进行练习,包括手的精细动作和语言功能的恢复。
可以在扶持下左右摆动身体,让两腿轮流负重,往前行走。
肢体方面还可以练习拿碗、拿汤匙、筷子、穿衣服等锻炼。
以上就是偏瘫患者的康复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