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经济学 第二章 劳动需求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168.00 KB
- 文档页数:38
第一章导言名词解释劳动——有劳动能力和劳动经验的人在生产过程中有目的的支出劳动力的活动劳动力——在早期的概念中,劳动力指从事体力劳动为主的“劳工”,即“工人”或产业工人,马克思理论把劳动力看作可变资本,知识经济时代脑力与体力劳动者的差别已不表现在劳动的本质特征上。
“员工”这一范畴被企业以及各类组织广泛使用劳动市场——劳动力供求的市场劳动经济学——劳动经济学是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市场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劳动力需求和供给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和研究。
人口经济学——人口经济学研究人口的生产与再生产的经济问题、人口自然增长的经济规律,特别是人口对物质资源消费的影响是其集中要研究的对象和任务人力资源管理——对人力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合理配置、充分利用和科学管理的制度、法令、程序和方法的总和。
实证经济学——两个假设前提:稀缺性;理性在一定的假设前提下,人们的行为是怎样的规范经济学——用互惠原则去衡量经济效益的好坏和制度政策的利弊,分析经济行为人的选择应该是什么的问题简答题1、谈谈你对劳动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理解。
第一,在效用最大化假设下,劳动力资源的投入产出机理。
第二,劳动经济学研究劳动力市场的运行和结果。
第三,劳动经济学是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市场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劳动力需求和供给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和研究。
2、举例说明运用规范经济学或者实证经济学研究现实劳动经济或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价值。
实证经济学实际上是一种对人的经济行为进行研究和分析的一种理论。
它建立在两个假说之上,即稀缺性和人是有理性的。
从稀缺性方面来讲,正是由于稀缺性的存在,才产生了经济学上的“机会成本”概念。
它隐含的一个重要命题是人们对资源的使用存在着供求问题,存在着成本特别是机会成本问题。
所以,劳动力资源也是稀缺的。
而这种稀缺的程度可以通过劳动力的价格---工资反映出来。
比如,每年应届大学生的求职,在多种职业只能有一种选择,而用人单位也只能在李四或者是王五之间做出唯一的聘用选择。
第一章导言一、劳动经济问题的重要地位:例:经济增长为什么没有带来显性就业?首先,反周期的宏观经济政策对解决自然失业是无能为力的;其次,在反周期的宏观经济政策所能调节的周期性失业方面,由于宏观经济政策所引导的投资方向往往是就业密集度较低的行业,进而导致反周期措施拉动就业的能力大为降低。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就业增长主要是通过中小企业、民营经济以及非正规经济,通过逐渐发育起来的劳动力市场机制所创造的/另一方面,城镇实际失业率也持续提高,劳动参与率逐年下降,政府主导投资带动的就业增长效果不显著,从而导致在经济增长的同时没有显性的就业增长。
目前的高失业率,有很大的部分是自燃失业率,主要由于劳动力市场不健全、产业结构调整和各种不利于就业扩大的规制而产生。
这个失业组成部分并不能通过宏观反周期政策予以消除。
而在宏观经济政策可以有所作为的范围内,又由于政策导向不是就业最大化,以致当宏观经济政策刺激起经济增长时,就业增长效果并不显著。
三、现实中的劳动经济现象和问题:2)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联合国的相关定义: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人口占该国或地区人口总数的10%或以上,或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以上人占该国或地区人口总数的7%或以上,那么,该国家或地区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
•老龄化会影响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状况。
首先人口老龄化将导致劳动年龄人口比例下降,劳动力供给将会逐步萎缩。
劳动力是社会再生产最主要的生产要素,劳动年龄人口比例的下降可能导致劳动力短缺,劳动力的短缺将直接影响经济的发展速度,因此我们把研究方向指向未来劳动力供求状况。
在人口预测的基础上,我们将人口按年龄分为三个年龄段得到了未来40年的劳动力供给数据,经作图发现劳动力供给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
其次在将未来劳动力供给与需求一同作图后我们发现我国在2020年之前劳动力供求状况一直都是供大于求,而随着劳动力供给的减少与需求的增加,在2020年后劳动力供给缺口将不断扩大。
一、劳动需求弹性:1、弹性:表示两个经济变量变化的关系,包括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
2、劳动需求弹性:是指劳动力市场上,劳动需求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即工资率的变化会对劳动需求量产生影响。
用E来表示劳动需求弹性,其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E=0时,劳动需求弹性成为完全无弹性,工资率不论如何变化都不会对劳动需求量产生任何影响。
0<E<1时,弹性较小或无弹性。
,企业雇工数量对工资的升降速度变化不敏感。
E=1时,称为单位弹性,指劳动需求的百分比变动正好等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
E>1时,劳动弹性需求较大,或劳动需求有弹性,意味着企业雇工数量对工资变动的敏感程度较高。
E无穷大,完全有弹性,其图形是一条水平线,是一个特例。
3、劳动需求工资弹性,指同质的劳动在工资率变动一定幅度时,将引起劳动需求量的变化幅度。
公式为E=△L%/△W%4、劳动需求的交叉工资弹性,指A类劳动需求量变动对B类劳动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
二、马歇尔的四大需求法则1、在生产函数上,若劳动投入与其他生产要素之间可替代性越大,则劳动需求弹性越大。
2、若产品的需求弹性越大,则劳动需求弹性越大。
3、若其他生产要素供给弹性越大,则劳动需求弹性越大。
4、若劳动成本在生产总成本中所占的比重越大,则劳动需求弹性越大。
三、家庭生产函数家庭经济:是指以家庭内部消费为目的的家庭生产活动。
家庭生产函数:是可以同时说明劳动力供给、家务劳动时间、消费结构三个问题的函数。
四、劳动参与率1、劳动参与率是研究劳动就业状态的重要指标,反映一定范围内的人口参与市场性劳动的程度,一定范围内的人口可依若干标志分类,如人口、法定劳动年龄人口、不同年龄组人口、不同性别人口等。
计算公式非别为:总人口劳动参与率=劳动力人口/总人口*100%法定劳动年龄人口劳动参与率=劳动力人口/法定劳动年龄人口*100%年龄(性别)劳动力参与率=某年龄(性别)劳动力人口/某年龄(性别)的总人口*100% 2、劳动参与率是测度和反映一个国家从事市场经济活动的人口参与市场劳动程度的指标,其本身并不是影响劳动人口参与劳动的因素,而是社会的,家庭的经济因素影响劳动力参与的选择和决策,再通过劳动力参与率的变化影响劳动供给。
第一章导言一、劳动经济问题的重要地位:例:经济增长为什么没有带来显性就业?首先,反周期的宏观经济政策对解决自然失业是无能为力的;其次,在反周期的宏观经济政策所能调节的周期性失业方面,由于宏观经济政策所引导的投资方向往往是就业密集度较低的行业,进而导致反周期措施拉动就业的能力大为降低。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就业增长主要是通过中小企业、民营经济以及非正规经济,通过逐渐发育起来的劳动力市场机制所创造的/另一方面,城镇实际失业率也持续提高,劳动参与率逐年下降,政府主导投资带动的就业增长效果不显著,从而导致在经济增长的同时没有显性的就业增长。
目前的高失业率,有很大的部分是自燃失业率,主要由于劳动力市场不健全、产业结构调整和各种不利于就业扩大的规制而产生。
这个失业组成部分并不能通过宏观反周期政策予以消除。
而在宏观经济政策可以有所作为的范围内,又由于政策导向不是就业最大化,以致当宏观经济政策刺激起经济增长时,就业增长效果并不显著。
三、现实中的劳动经济现象和问题:2)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联合国的相关定义: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人口占该国或地区人口总数的10%或以上,或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以上人占该国或地区人口总数的7%或以上,那么,该国家或地区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
•老龄化会影响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状况。
首先人口老龄化将导致劳动年龄人口比例下降,劳动力供给将会逐步萎缩。
劳动力是社会再生产最主要的生产要素,劳动年龄人口比例的下降可能导致劳动力短缺,劳动力的短缺将直接影响经济的发展速度,因此我们把研究方向指向未来劳动力供求状况。
在人口预测的基础上,我们将人口按年龄分为三个年龄段得到了未来40年的劳动力供给数据,经作图发现劳动力供给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
其次在将未来劳动力供给与需求一同作图后我们发现我国在2020年之前劳动力供求状况一直都是供大于求,而随着劳动力供给的减少与需求的增加,在2020年后劳动力供给缺口将不断扩大。
第一章劳动力需求一、劳动力的特征:1、劳动力是人所特有的一种能力。
2、劳动力是存在于活的人体中的能力。
3、劳动力是人在劳动中所运用的能力。
4、劳动力是人在劳动中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二、在我国是按法定退休年龄规定的,把男到60岁、女到55岁作为劳动年龄的上限。
三、劳动力资源是指能够从事各类工作的劳动力人口,是数量和其平均素质的乘积,丧失劳动能力的若不算劳动力资源。
包括:潜在的和现实的。
还可分为潜在劳动力资源和现实劳力资源。
在劳动适龄人口总体中,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如残疾人,精神病人等都不算劳动力资源。
劳动年龄以外的未成年人和退休老人,一般不属于劳动力资源。
达到劳动年龄而实际参加劳动的人,以及超过劳动年龄却仍在从事工作的人,也算作劳动力资源,如未成年人、重新被聘用的退休职工、农村中的半劳动力和辅助劳动力等都是劳动力资源。
四、社会劳动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实际从事社会劳动的人口,范围比较狭窄。
五、劳动力需求是指一定时期内,在某种杠子率下雇主愿意并能够雇佣到的劳动力的数量。
劳动力需求是派生性需求,是由市场对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引起的。
六、劳动力需求和劳动力需要的区别:劳动力需求不能等同于劳动力需要。
需要是指一种不需要以货币支付能力作为后盾的主观愿望。
需求是指购买者在现行价格水平条件下有能力并愿意的购买量。
需要和需求区别是否以货币支付能力作为后盾的主观愿望。
七、劳动力需求的划分:包括长期的和短期的,不是时间的划分,是功能的划分。
短期需求是指在资本存量不变,惟一可变的因素是劳动投入量。
长期需求是指一切生产要素,不论是资本、技术,还是劳动力要素都是可变的。
八、劳动力需求的假设:生产技术的假设、组织目标的假设、市场环境的假设、劳动力是否同质的假设九、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决定要素其他因素不变时:在生产函数上,劳动投入与其他生产因素之间可替代性增加产品的需求弹性增加其他生产因素的攻击弹性越大劳动力成本在生产总成本所占的比重越大1、要素替代对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影响。
1企业劳动力需求模型的主要类型按照假定条件的不同可以分为-----填空a短期模型和长期模型企业劳动力需求的短期模型-----名词:指在所分析的时期内,企业只能改变劳动投入量,而不能改变资本投入量企业劳动力需求的长期模型-----名词:指在所分析的时期内,企业不仅可以改变劳动投入量,而且也可以改变资本投入量B利润最化大模型与非利润最大化模型利润最大化模型:假定企业以利润最大作为经营目标而建立起来的劳动力需求模型非利润最大化模型:假定企业以其他特定目标作为经营目标而建立起来的劳动力需求模型c、完全竞争模型和非面完全竞争模型完全竞争模型:在企业面对(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的假定条件下建立起来的劳动力需求模型非安全竞争模型:在企业面对非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下建立起来的劳动力需求模型◎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所要研究的核心是(当面对产品市场需求变化时,应如何通过改变自己的劳动投入量来改变生产规模),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单选◎企业雇用劳动力的数量不会影响劳动力市场的工资率,企业销售产品的数量不会影响产品市场的价格-----单选劳动的边际产品-----名词是指在一定劳动投入量的基础上,资本投入不变,增加一单位劳动投入所增加的产品数量边际收入产品-----名词是指增加单位投入所增加的产品收入◎边际收入产品曲线与边际产品曲线有相同的形状,其关系也相类似-----单选◎劳动力需求量与工资率(负相关),即二者呈相反方向变动趋势-----单选◎在相同的工资率下,垄断企业的劳动力需求比竞争企业的(劳动力需求量少)-----单选◎垄断企业的劳动力需求量和工资率都(低于)竞争性企业-----单选◎替在利润为正时,非营利企业的劳动力需求量(大于)利润最大化企业的劳动力需求量,当替在利润为负时,二者相同-----单选◎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是适度增长目标形成的制度基础-----填空◎适度增长目标有利于经营者的(自身效用最大化)-----单选◎假设生产过程需要两种投入要素,一是(劳动),二是(资本)-----填空◎劳动的边际生产率MP L与技术替代率成(正比例)-----单选◎资本的边际生产率MP K与技术替代率成(反比例)-----单选◎企业生产固定的产量,其成本最小的条件是(产量线与等成本线相切)-----单选等产量线具有哪些特征?-----简答1、等产量的斜率为负2、较高产出的等产量线离开原点较远3、等产量线是一条连续曲线4、等产量线的斜率随着劳动与资本的不同组合而变化◎企业利润最大化的产量水平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增加单位产品增加的劳动成本=增加单位产品增加的资本成本)二是(使成本线的斜率等于等产量的斜率)-----单选◎与短期劳动力需求曲线一样,企业长期劳动力需求曲线也是向下倾斜的,它说明企业的劳动力需求量与工资率呈现(反方向变化)的规律-----单选1市场劳动力需求量是以(企业劳动力需求量)为基础的2在劳动力市场价格发生变化的时候,市场的劳动力需求量并不等于按单个企业计算的劳动力需求量的总和3为什么说工资率变化对企业和市场劳动力需求量的影响不同?(简)a从单个企业的角度看,工资率的变化不影响企业劳动力需求曲线的位置b但是,从市场的角度看,工资率的变化不仅引起各个企业在自己的劳动力需求曲线上调整劳动力需求量,而且同时引起各个企业劳动力需求曲线的位置变化c结果是,从市场的角度看,企业将不是按照原来的劳动力需求曲线计算劳动力需求量,而是按照移动后的劳动力需求曲线计算自己的劳动力需求量4工资率的变化对市场劳动力需求量的影响比对市场内各企业劳动力需求量的影响要(小些)5工资率和劳动力需求量之间的关系?(简)a定性的角度:两者在变动方向上是否具有一致性b定量的角度:工资率的一定变化,引起劳动力需求量变化多少(绝对数上的考虑)(相对数方面考虑)6劳动力需求弹性-----名词:是指工资率变化1%引起劳动力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数,它是从(相对数方面)说明劳动力需求量对工资率变动反应的(敏感程度)的重要指标(劳动力需求自身工资弹性)(劳动力需求交叉工资弹性)7劳动力需求自身工资弹性-----名词:是指同类劳动力,工资率变动1%引起劳动力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数8由于劳动力需求和工资率的变动方向相反,所以,劳动力需求自身工资弹性值是(负)的-----单选劳动力需求自身工资弹性绝对值越大,工资率变化对劳动力需求量的影响也(越大)9劳动力需求自身工资弹性绝对值的大小与劳动力需求曲线的斜率成(反方向)变化10劳动力需求自身工资弹性绝对值的大小,可以吧劳动力需求曲线划分成不同的类型:◎若|E|﹥1,称劳动力需求曲线为(弹性劳动力需求曲线)-----单选◎若|E|﹤1,称劳动力需求曲线为(无弹性劳动力需求曲线)-----单选E:劳动力需求弹性◎若|E|﹦1,称劳动力需求曲线为(单位弹性劳动力需求曲线)-----单选11不同劳动力需求曲线的不同效应?a对工资总额的影响。
劳动力供给与需求★一、劳动力与劳动力供给 P5(一)劳动参与率的概念劳动参与率是衡量、测度人口参与社会劳动程度的指标,是指劳动力在一定范围内的人口的比率。
劳参率计算公式:总人口劳参率=劳动力/总人口年龄(性别)劳参率=某年龄(性别)劳动力/该年龄(性别)人口劳动力供给弹性劳动力供给:在一定的市场工资率的条件下,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体愿意并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劳动力供给弹性: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二)劳动力参与率的生命周期 P6劳动力参与率的变化趋势:15-19岁年龄组青年人口劳动参与率下降女性劳动参与率呈上升趋势老年人口劳动参与率下降25-55岁男性成年人的劳动参与率保持高位水平(三)经济周期与两种劳动假说 P71.附加性劳动力假说经济总水平下降时,一级劳动力处于失业状态,二级劳动力寻找工作劳动参与率与失业率成正比。
2.悲观性劳动力假说就业率下降,一级失业率上升并滞留在市场,二级也因悲观退出市场。
参与率下降,与失业率成反比。
经济周期:是指经济运行过程中繁荣与衰退的周期性交替。
二、劳动力需求 P7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定义劳动力需求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被定义为劳动力需求的工资弹性。
在假设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劳动力需求与工资率存在着如下关系:工资率上升,劳动需求减少,工资率下降,劳动需求增加。
计算公式:三、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 P9短期企业劳动力需求决定的原则:1、需求无弹性 E d = 02、需求有无限弹性 E d →∞3、单位需求弹性 E d= 1 4、需求富有弹性 E d > 1 5、需求缺乏弹性 E d < 1MRP=VMP=MP*P=MC=WMRP:劳动的边际产品收益VMP: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MP:边际产量P:价格MC:边际成本W:工资四、劳动力市场的均衡 P11(一)劳动力市场的含义劳动力市场的主体:劳动力所有者个体;使用劳动要素的企业。
劳动力市场的客体:劳动者的劳动力,即体力和智力的总和,劳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