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系统构成
- 格式:ppt
- 大小:203.50 KB
- 文档页数:35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组成及功能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由多个分别完成不同功能的子系统所构成的,包括线路、车辆、车站三大基础设备和电气、运行和信号等控制系统。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是城市轨道列车运行的道路设施,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
轨道交通线路按其在运营中的地位和作用分类,可划分为①正线(用于运营线路,即乘客搭乘的线路)、②辅助线(用于辅助正线运营的线路,如渡线、临时停车线、折返线等)和车场线(主要在车辆段和停车库的线路,如检修线、出入库线、试车线、洗车线等)。
城市轨道交通实际上可以按车站的空间位置分为地下车站、地面车站和高架车站。
按运营功能可分为终点站、中间站、换乘站、区间站(或称折返站)和通勤站。
按车站站台形式分为岛式车站、侧式车站和岛侧混合式。
按车站施工方法分为明挖车站和暗挖车站。
按车站断面结构分为矩形车站(又可分为单层、双层、多层)、拱形车站(又可分为单拱、多跨连拱)、圆形车站(又可分为正圆、椭圆)和马蹄形车站。
1)从使用功能角度讲,大型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车站组成包括车站大厅及广场、售票大厅、运营管理场所、技术设备用房和管理用房。
2)从建筑空间位置角度讲,车站一般包括车站主体、出入口及通道、通风道及风亭(地下)和其他附属建筑物。
①车站主体作为列车的停车点,它不仅要供乘客上下车、集散、候车,一般也是办理运营业务和运营设备设置的地方。
车站主体根据功能可分为乘客使用空间和车站用房。
②出入口及通道是乘客进出入站厅的通道。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的设计原则(1)一致性原则车站选址要与城市规划、城市交通规划及轨道交通路网规划的要求相一致,以满足远期规划的要求。
(2)适用性原则车站选址要综合考虑该地区的地下管线、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地面建筑物的拆迁及改造的可能性等情况;设计应能满足远期客流集散量和运营管理的需要,应具有良好的外部环境条件,最大限度地吸引乘客;要满足客流高峰时所需的各种面积及楼梯通道等宽度要求及设备用房和管理用房的要求。
轨道交通安全教育培训教材第一章:轨道交通基础知识1.1 轨道交通的定义和概述轨道交通是指在特定的轨道上运行的交通工具,包括地铁、有轨电车等。
它具有高运行速度、大运载能力和较低污染排放的特点,为城市交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1.2 轨道交通系统构成轨道交通系统主要由车辆、轨道、供电系统和信号系统组成。
合理的系统设计和安装是确保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的基础。
1.3 轨道交通的特点和优势轨道交通具有高效、安全、环保的特点。
它能够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减少环境污染,为城市居民提供便捷的出行方式。
1.4 轨道交通行车规则轨道交通行车规则包括列车的行进顺序、信号灯的指示、乘客上下车的规定等。
行车规则的遵守是确保列车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
第二章:轨道交通安全管理2.1 轨道交通安全管理体系轨道交通安全管理体系是指为了确保轨道交通系统安全运营而建立的一系列管理程序和制度。
包括风险评估、事故调查和安全教育等方面的内容。
2.2 安全责任与安全文化轨道交通安全责任制度的建立和安全文化的培养是保障乘客安全的重要措施。
通过营造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的良好环境,促进轨道交通从业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
2.3 应急预案和救援措施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轨道交通系统需要有科学合理的应急预案和救援措施。
包括事故应急处理、乘客疏散和伤员救护等。
第三章:轨道交通事故防范和处理3.1 轨道交通事故类型轨道交通事故包括碰撞事故、脱轨事故、火灾事故等。
了解各类事故的特点和原因,有助于预防和处理轨道交通事故。
3.2 轨道交通事故防范措施通过加强车辆技术检修、设备设施维护、安全培训和乘客宣传等措施,可以有效减少轨道交通事故的发生。
还需要加强现场巡查和隐患排查,确保轨道交通设施的安全性。
3.3 轨道交通事故处理流程在轨道交通事故发生后,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事故处理。
包括禁止进入事故现场、报告上级领导和有关部门、保护现场证据等。
第四章:轨道交通安全宣传教育4.1 轨道交通安全宣传的重要性轨道交通安全宣传是提高乘客安全意识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手段。
第五章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构成轨道交通系统由一系列相关设施组成,这些设施包括车站、线路、列车、控制以及通信信号系统等;它们的协同工作是为用户提供满意服务的保证。
下面分别介绍这些设备。
第一节线路一、基本概念(一)正线正线是指供载客列车运行的线路,包括区间正线、支线、车站正线及站线。
城市轨道交通正线是独立远行的线路,一般按双线设计,采用右侧行车制。
大多数线路为全封闭.与其他交通线路相交处,一般采用立体交叉。
在特殊条件下(如运营初期),两条线路或交通式的运量均较小时,经过计算•通过能力满足要求,也可考虑采用平面交叉。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是旅客乘降的场所,一般应设置在客流量大的集散点以及与其他线路交会的地,车站间的距离要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一般地,在市区车站间距应在m左右,在郊区不宜大2m(二)辅助线辅助线为空载列车提供折返、停放、检查、转线及出入段作业所需的线路。
它包括折返线、临时停车线、渡线、车辆段出入线、联络线等。
(1)折返线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一般都比较长,全线的客流分布可能会不太均匀,这时可组织区段运行。
区段运营是指列车根据运行交路的要求,在端点站与中间车站或中间站与中间站之间进行列车折返。
因此,在这些提供折返作业的中间站上,需要为列车设置折返线。
折返线的型式匝能满足折返能力的要求。
(2)临时停车线及渡线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由十运输量大,列车远行间隔一般较密。
在运营过程中,在线运营列车可能会发生故障。
为不影响后续列车运行,设计上应能使故障列车及时退出运营正线。
一般说来,在轨道交通线路沿线每隔3〜5个车站的站瑞应加设渡线或车辆停放线。
渡线的作用是使离开车辆段的故障列车能及时调头返回车辆段,停车线的作用则是临时停放事故列车。
(3)车辆段出入线为保证运行列车的停放和检修,在轨道交通沿线适当的位置应设置车辆段,车辆段与正线连接的线路为车辆段出入线,出入线可以设计为双线或单线,与城市道路或其他式的交叉处可采用平交或立交,具体案要根据远期线路通过能力需要量来确定。
城市轨道交通乘客信息系统的组成1. 控制中心子系统中心服务器:中心服务器主要负责创建数据并从车站子系统、广告制作子系统导入各种日志数据。
视频流服务器:是向整个乘客信息系统发放网络视频流数据的设备,同时提供标清、高清和DVB-ASI功能,可存储超过1 000 h的MPEG-2视频。
播出控制工作站:对本系统内的播出设备进行集中的播出控制管理。
数字电视设备:可以采用DS3信道,也可以采用MPEG-2 Over IP方式。
网络设备:控制中心子系统实际上是以以太网为构架的。
中心操作员工作站:在中心操作员工作站,具备超级管理员权限的操作员可以设置整个乘客信息系统,包括各车站子系统的总体设置、各车站子系统工作站的设置、各车站子系统终端显示设备的设置、终端显示设备分组管理。
操作员可以创建预定义的中心公共信息,包括紧急灾难信息、紧急疏散信息、轨道交通公司公共公布信息等,并可以控制乘客信息系统中的某一/某组/全部终端显示设备的实时信息窗口显示指定的信息内容。
对于整个乘客信息系统中的某一/某组/全部终端显示设备的工作状态(紧急告警状态或中心信息直播状态)的切换也可在中心操作员工作站上完成。
在中心操作员工作站,具备超级管理员权限的操作员可以设置管理系统的用户账号,包括用户账号的添加、编辑、删除,用户账号权限的设置,用户组的管理、冻结、激活及重置。
2. 车站子系统车站子系统的主要设备有车站数据服务器、车站播控服务器、车站操作员工作站、屏幕显示控制器、网络系统等。
车站子系统通过传输通道转播来自控制中心的实时信息,并在其基础上叠加本站的信息,如列车运行信息和各类个性化信息等。
所有这些设备分为控制部分和现场显示部分。
控制部分包括车站服务器/车站播控站、车站操作员工作站、TS流解码器、PDP/LED显示控制器等。
现场显示部分包括所有的PDP显示器和LED显示屏。
(1)车站服务器。
车站服务器包括车站数据服务器和车站播控服务器。
车站服务器能从中心服务器、广告中心服务器接收控制命令,与中心服务器同步播出时间表、版式和数据,集中转发至站内的终端显示设备控制器,进行解释执行。
城市轨道交通城轨通信系统的组成城轨通信系统主要由下列子系统组成:传输系统、公务电话系统、专用电话系统、无线集群通信系统、闭路电视监控系统、有线广播系统、时钟系统、乘客导乘信息系统、通信电源和接地系统、城轨地下部分的公共覆盖系统。
一、传输系统城轨的传输网是城轨通信网的基础。
城轨传输网要求具有高可靠性和丰富的业务接。
城轨传输网的低层一般采用SDH光纤自愈环路,在光纤切断或故障时能自动进行业务切换,故具有很高的可靠性。
传输业务的多样性是城轨传输系统的主要特点。
所传输的业务包括:电话(窄带音频)、广播(宽带音频)、城轨信号(中/低速数据)、视频(高速数据)等业务。
在城域网(MAN)中,传输网按其功能划分为骨干层、汇聚层与接入层。
而在城轨通信网中,传输网按其功能可分为骨干层与汇聚接入层。
城轨传输网分为城轨专用传输网和民用(GSM、CDMA 接入)传输网,这是两个完全隔离的网。
在城轨专用传输网中具体传送的信息为:调度电话、广播、公务电话、集群无线基站的2Mbit/s的数字链路;RS-232、RS-422、RS-485接点对点低速电路数据业务;10/1/10Mbit/的以太网业务;ATM业务。
二、公务电话系统城轨的公务电话相当于企业总机,采用通用的程控数字用户交换机组网,并通过中继线路接入当地市话网。
一般情况下,中心交换机安装在控制中心和车辆段,而在各车站配置车站交换机或中心交换机的远端模块。
中心交换机与车站交换机之间通过城轨专用传输网进行点对点的连接。
为减少城轨通信设备的类型,目前城轨多数采用具有调度功能的交换机组成公务电话网。
三、专用电话系统专用电话系统包括:调度、站内、站间和区间(轨旁)电话子系统。
城轨的调度电话子系统主要包括调度总机、调度台和调度分机三部分,并通过传输系统或通信电缆相连接。
在控制中心安装有调度机或交换/调度机作为调度总机,为调度人员提供专用直达通信服务。
一般在城轨中设有行车调度、电力调度、维修调度、环控调度、公安调度的虚拟)调度专网和调度台其中行车调度专网设2个调度台)。
第一章1.城市轨道交通及其分类定义:城市轨道交通是指列车或车辆以电力为动力,在钢轨上或沿导轨运行的城市公共交通方式。
常见类型:地铁系统、轻轨系统、市郊铁路、单轨系统、有轨电车等。
特点:多方式、不局限于钢轨钢轮系统2.城市轨道交通作用及发展作用:满足交通需求;支撑与引导城市发展;促进城市及周边地区经济发展(发挥城市的辐射作用);轨道交通建设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第二章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构成:1、车辆2、车辆段3、限界4、车站5、供电系统6、信号系统7、环控系统1.车辆特点要求:可靠、舒适、安全、美观、技术含量高、加速快、电力驱动。
1.车辆种类:地铁车辆基本车型为A型车、B型车,A型车车辆基本宽度3000mm,B型车2800mm,每种车型有带司机室和不带司机室、动车和拖车的区分。
2.车辆段车辆段是对车辆进行运用管理、停放及维修保养的场所。
主要设施:出入段线、停车库线、试车线、联络线、洗车库、维修线、办公用地作用:列车运用、定期检修。
布局:尽端式、贯通式修程:厂修、架修、定修、月修3.限界种类:车辆限界、设备限界、建筑限界曲线地段限界加宽理由:内加宽、外加宽计算方法:内加宽、外加宽4.车站分类:按敷设方式、运营性质、站台形式划分运营性质:中间站、换乘站、中间折返站、尽端折返站站台形式:岛式站台、侧式站台、岛侧混合站组成:主体、出入口及通道、通风设备及风亭和附属建筑。
主体由乘客使用空间、车站用房组成。
乘客使用空间又分为付费区和非付费区。
5.车站设置要求:1)处理好选址与城市规划、交通、地面(地下)建筑、管线的关系。
2)站间距依据具体条件和主要功能确定。
3)规模、形式、通道应优化设计,满足6min内疏散的需要。
4)规模考虑近期客流量和远期预测需求规模(很重要)。
5.供电系统电源方式:集中式:城市电网(100kv级)-主变电所-牵引变电所-接触网;分散式:沿途城市电网(10kv级)-牵引变电所-接触网混合式:两种方式相结合,合理利用电网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