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合同的订立与成立
- 格式:ppt
- 大小:485.50 KB
- 文档页数:33
《经济法》第四章合同法第一节合同法概述一、合同的概念与特征1、合同的概念合同是当事人之间产生、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意思表示一致的法律行为。
2、特征(1)合同是合法行为。
(2)订立合同的目的是为了产生某种民事法律上的效果。
(3)合同是双方的民事法律行为。
二、合同的种类1、依合同当事人双方是否互负义务:可分为双务合同与单务合同作此分类的意义(1)、如履行抗辩权,则仅发生于双务合同,而单务合同没有存在的基础。
(2)、风险负担的不一致。
双务合同有风险的负担问题;而单务合同没有对待给付与返还的问题。
2、根据当事人是否可从合同中获取利益:可分为有偿合同与无偿合同作此分类的意义(1)有偿合同的债务人的注意义务较无偿合同的为重。
(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签定有关合同的效力问题。
3、根据合同是否以交付标的物为成立要件:可分为诺成合同与实践合同作此分类的意义应注意合同成立要件的不一致。
4、根据合同是否需要特定的形式与手续:可分为要式合同与不要式合同作此分类的意义对认定合同是否有效或者成立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三、合同法四、合同法的基本原则1、平等原则2、自愿原则3、公平原则4、诚实信用原则5合法与公序良俗原则五、合同法的适用范围根据《合同法》第二条第一款的规定:本法所称合同是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合同法的适用范围1、合同法调整的是平等主体之间的协议。
2、合同是平等主体之间的具有财产性质的民事法律行为。
第二节、合同的成立一、要约(offer)1、要约的概念2、要约的构成要件(1)、要约务必是特定人的意思表示。
A、要约人是确定的人。
B、要约人应当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2)、要约务必具有订立合同的意图,内容务必确定。
要约须是以缔结合同为目的的意思表示。
要约的内容务必完整与确定。
即要约的内容务必具备足以使合同成立的要紧条款。
根据《合同法》第十二条的规定,合同的内容通常包含如下条款:A当事人的名称或者姓名与住所。
购销中的订立与成立购销合同作为商业交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社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购销中的订立与成立涉及到双方的意愿表示、合意形成和生效条件等方面。
本文将从购销合同的定义、订立要素、成立要件以及购销中常见的问题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购销合同的定义购销合同是指买卖双方通过协商一致,就买卖货物的交付、价格和其他条款达成的协议,具有法律约束力。
购销合同的主要目的是确保交易双方的权益得到保护,促进市场经济的有序发展。
二、购销合同的订立要素购销合同的订立需要具备以下要素:1. 双方当事人的意愿表示:购销合同的订立必须是买卖双方真实、自愿、合法的意思表示。
2. 协议达成:买卖双方就货物的品种、数量、价格等要素进行充分协商,并达成一致意见。
3. 交付方式确认:购销合同应明确货物的交付时间、地点和方式等具体要求。
4. 权利义务明确:购销合同需要明确买卖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包括质量标准、验收程序、违约责任等内容。
三、购销合同的成立要件购销合同的成立需要具备以下要件:1. 合法主体:购销合同的当事人必须是具有合法资格的个体、法人或其他组织。
2. 合法客体:购销合同的客体必须是合法的货物,符合国家法律和相关规定。
3. 合法形式:购销合同可以采用口头或书面形式,但涉及金额较大或特殊性较大的合同应采用书面形式,并签订正式合同以确保权益。
四、购销中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1. 质量问题:购销合同中常出现的问题是货物质量不符合协议要求。
解决方法是买卖双方在合同中约定明确的质量标准,并制定相应的质量验收程序。
2. 交付问题:购销合同中货物的交付时间和方式是常见的问题。
解决方法是明确约定交付时间、地点和方式,并根据具体情况协商一致。
3. 价格变动:购销合同中涉及到的货物价格可能会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造成双方利益不平衡。
解决方法是在合同中约定价格变动的机制,如价格指数调整或协商调整等。
4. 违约问题:购销合同中一方未履行合同义务,导致对方利益受损。
1(单选题)德凯公司拟为新三板上市造势,在无真实交易意图的情况下,短期内以业务合作为由邀请多家公司来其主要办公地点洽谈。
其中,真诚公司安排授权代表往返十余次,每次都准备了详尽可操作的合作方案,德凯公司佯装感兴趣并屡次表达将签署合同的意愿,但均在最后一刻推脱拒签。
期间,德凯公司还将知悉的真诚公司的部分商业秘密不当泄露。
对此,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A.未缔结合同,则德凯公司就磋商事宜无需承担责任B.虽未缔结合同,但德凯公司构成恶意磋商,应赔偿损失C.未缔结合同,则商业秘密属于真诚公司自愿披露,不应禁止外泄D.德凯公司也付出了大量的工作成本,如被对方主张赔偿,则据此可主张抵销【答案】B【考点】缔约过失责任【解析】《民法典》第500条规定,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造成对方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一)假借订立合同,恶意进行磋商;(二)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虚假情况;(三)有其他违背诚信原则的行为。
成立缔约过失责任,须符合三个条件:第一,双方当事人进入订立合同的磋商过程;第二,一方因故意或者过失违反基于诚实信用的通知、说明、协助、保护、忠实、保密等先合同义务;第三,对方因此遭受合理信赖利益损失或者人身、财产上的固有利益损失。
本题中,德凯公司并无订立合同的真实意思,其行为构成恶意与他人进行磋商,故A项错误、B项正确。
《民法典》第501条规定,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知悉的商业秘密或者其他应当保密的信息,无论合同是否成立,不得泄露或者不正当地使用;泄露、不正当地使用该商业秘密或者信息,造成对方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这也是关于缔约过失责任的规定。
德凯公司将在磋商过程中知悉的真诚公司的商业秘密不当泄露,成立缔约过失责任。
亦成立侵权,故C选项错误。
《民法典》第568条规定,当事人互负债务,该债务的标的物种类、品质相同的,任何一方可以将自己的债务与对方的到期债务抵销;但是,根据债务性质、按照当事人约定或者依照法律规定不得抵销的除外。
保险合同的订立与生效保险合同的订立是被保险人与保险人的双方法律行为,双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一致是该合同得以产生的基础。
《合同法》第十三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采取要约、承诺方式。
”保险合同与大凡合同一样,双方当事人订立合同也要通过两个阶段:要约与承诺.(一)要约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
该意思表示应当表明经受要约人承诺,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约束。
在保险合同中,大凡以投保人提交填写好的投保单为要约,即被保险人向保险人提交要求订立保险合同的书面意思表示。
当然,保险人也可以是要约人,如保险人接到投保人提交的已填好的投保单后,又向投保人提出某些附加条件,此时,保险人所作出的意思表示并非是完全接受投保人的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而是向投保人发出了新的意思表示,这在法律上被视为新的要约。
在该情形下,保险人是新的要约人,投保人则为受要约人,如果投保人同意接受保险人提出的附加条件,则表明投保人接受保险人的新要约,至此,投保人便成为受要约人。
(二)承诺承诺是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
通常保险人在接到投保人的投保单后,经核对、查勘及信用调查,确认一切符合承保条件时,签章承保,即为承诺,保险合同即告成立。
承诺的方式可以按法律规定向投保人签发保险单或保险凭证或暂保单,也可以是保险人直接在投保人递交的投保单上签章表示同意。
但是,不应认为承诺人一定是保险人,如前所述,要约承诺是一个反复的过程,投保人与保险人对标准合同条款以外的内容可以进行协商。
当双方当事人就合同的条款达成协议后,保险合同成立.其后,保险人应当及时向被保险人签发保险单或者其他保险凭证,并在保险单或者其他凭证中载明当事人双方约定的合同内容。
(三)合同成立保险合同的双方当事人经过要约与承诺,意见达成一致,保险合同即成立。
但是,保险合同成立并不意味着保险合同当然生效,保险合同的生效还必须符合法定生效要件或者履行一定的手续。
除法律另有规定或合同另有约定,保险合同的生效即为保险权利义务的开始。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基础练习题-第三十五章合同法律制度-三、合同的订立、履行和终止[单选题]1.关于要约生效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受要约人同意后生效B.发出时即生效C.到达受要约(江南博哥)人时生效D.受要约人发出承诺时生效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此题考查合同的订立中要约的阶段。
要约到达受要约人时生效。
[单选题]5.当事人一方以订立合同为目的,就合同的主要条款向另一方提出建议的意思表示是()。
A.承诺B.要约C.还盘D.邀请发盘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本题考查要约的概念。
要约也叫发盘,是当事人一方以订立合同为目的,就合同的主要条款向另一方提出建议的意思表示。
[单选题]6.甲于3月1日向乙发出一要约,后反悔,遂于3月3日发出该要约作废的通知。
要约于3月5日至乙处,但乙外出未能拆阅。
作废通知于3月6日到达乙处,乙于3月7日返回家中。
则此要约()。
A.有效,因为要约已先于撤回通知到达乙B.有效,因为要约发出后不得任意撤回C.失效,因为撤回通知和要约同时到达乙D.失效,因为要约已经被撤销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本题考查要约。
撤回是在要约“生效”之前,撤销是在要约“生效”之后,而要约是到达生效。
题目中要约在3月5日到达生效,作废通知是在3月6日到达,即在要约生效后到达,且受要约人还没有发出承诺通知,所以是“撤销要约”,要约失效。
[单选题]7.关于承诺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受要约人超过承诺期限发出承诺的,除要约人及时通知受要约人该承诺有效的以外,为新要约B.受要约人超过承诺期限发出承诺的,除要约人及时通知受要约人该承诺失效的以外,为有效C.承诺可以撤销,撤销承诺的通知应当在承诺通知到达要约人之前或者与承诺通知同时到达要约人D.承诺不得撤回,但可以撤销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本题考查承诺。
受要约人超过承诺期限发出承诺的,除要约人及时通知受要约人该承诺有效的以外,为新要约,选项A正确,选项B错误。
承诺只能撤回,不能撤销,选项CD错误。
第三章国际合同法第三章国际合同法第一节合同概述一、合同的概念和特征(一)概念大陆法的“协议说”;英美法的“允诺说”1.双方法律行为2.双方当事人享有平等的法律地位3.合同目的是为了设立、变更或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4.合同对当事人双方有法律约束力《民法通则》:合同是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关系的协议。
《合同法》: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二、合同的分类1.法律是否规定合同的名称:有名;无名2.是否存在对待给付义务:双务;单务3.当事人是否从合同中获益:有偿;无偿4.是否以交付标的物为成立条件:诺成;实践5.是否应具备一定的形式:要式;不要式6.合同法律效力的有无:有效;无效;可撤销;效力待定注:我国《合同法》中规定的有名合同:买卖合同;供用电、水、气、热力合同赠与合同;借款合同租赁合同;融资租赁合同承揽合同;建设工程合同运输合同;技术合同保管合同;仓储合同委托合同;行纪合同;居间合同第二节国际合同法概述一、国际商事合同法的渊源(一)国际条约1980年《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CISG)1983年国际统一私法协会《国际货物销售代理公约》(二)国际统一示范法1994年国际统一私法协会《国际商事合同通则》(PICC),2004年修改(三)国内法1、英美法系:判例法;制定法;法律评述(美国两次合同法重述)2、大陆法系:制定法;判例法3、中国法:制定法1999年10月1日前:《民法通则》中的相关部分、《经济合同法》、《涉外经济合同法》和《技术合同法》等专门法律;1999年10月1日,新《合同法》生效。
二、国际商事合同法的基本原则(一)合同自由原则CISG第6条:双方当事人可以不适用本公约,或在第十二条的条件下,减损本公约的任何规定或改变其效力。
PICC第1.1条:当事人有权自由订立合同并确定合同的内容。
中国《合同法》第4条:当事人享有订立合同的自由、选择合同相对人的自由、确定合同内容的自由、选择合同形式的自由以及变更和解除合同的自由。
《民法2》教案教学目的和要求:民法学课程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法学专业专科段的必修课。
也是教育部确定的法学专业本科十四门主干课程之一。
我国民法学是以研究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民事法律规范为对象的学科。
民法学的主要任务是:(1)研究民事法律规范的内在规律性,不仅要把组成民法的法律规范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来研究,而且要研究各种民事法律关系,各项民事法律制度,各项民事法律制度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与其他部门法的联系,揭示其内在的规律。
(2)总结民事法律规范在适用中的经验,。
我国民法学要研究民事法律规范的来源和立法原意,分析大量的判例,总结民法规范在适用中的经验,以正确理解和运用民法。
(3)我国民法学还要研究民事立法问题,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为我国民事立法提供理论依据。
民法学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把理论阐述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和司法审判工作的经验结合起来,突出科学的实用性。
民法学是以民法为研究对象的,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是我国重要的基本法律。
我国迄今已经形成一个以民法通则为民事基本法,由合同法、担保法、婚姻法、收养法、继承法、公司法、证券法、票据法、保险法、海商法、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等民事单行法构成的民事立法体系。
中国民法典正在起草审议之中面授面授时间:3月15日——6月28日面授内容:第四编债法第十八章债的一般原理教学目的和要求:结合债法与物法的区别,全面掌握债的一般原理,了解债作为民法中了重要的法律制度,它的种类,及其产生、变更和消灭等内容。
并熟练运用债的一般原理分析处理各种经济流转方面的案件。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债的概念、特征、发生方式等基本概念和债法中的基本制度。
教学难点是结合《民法通则》与《合同法》掌握债的代位权、撤销权行使的条件与效力及债权让与和债务承担的基本内容。
同时,结合《担保法》的有关规定,弄清担保的形式及各种担保形式的概念内容。
合同的订立一、合同订立的概念合同的订立是指当事人通过协商为设立、变更或者终止相互之间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达成合意的法律行为。
合同订立是合同关系成立的一个重要阶段。
只要不违反法律、不违背公序良俗,对是否缔结合同、同谁缔结合同以及合同的内容和形式,主要取决于当事人的意思。
二、订立合同的主体资格和条件合同的主体,是指通过订立合同而享有合同权利并承担合同义务的当事人。
作为合同的当事人,首先要有意思表示,并为此缔约,最终在达成协议且生效后,成为权利义务的承担者。
因此,只有具备一定条件的当事人,才能成为合同的主体。
《合同法》第9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应当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订立合同的主体资格要合法,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自然人自然人是指基于自然规律出生的人,包括中国公民、外国人、无国籍人。
自然人在社会中以独立人格的形式存在,具有独立的法律地位,可以参与民事法律关系,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
1.民事权利能力民事权利能力是指民事主体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法律资格。
它是民事主体参加民事活动的前提条件。
权利能力不同于权利,它是法律赋予的,不能放弃。
我国法律规定,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
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其具有普遍性、平等性和不可转让性。
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胎儿利益保护的,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
但是胎儿娩出时为死体的,其民事权利能力自始不存在。
自然人的出生时间和死亡时间,以出生证明、死亡证明记载的时间为准;没有出生证明、死亡证明的,以户籍登记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记载的时间为准。
有其他证据足以推翻以上记载时间的,以该证据证明的时间为准。
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终于死亡。
死亡可以分为自然死亡和宣告死亡。
自然死亡也称生理死亡,就以医学上公认的死亡时间为准。
宣告死亡是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程序对失踪死亡的推定。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其死亡;一是下落不明满4年的;二是因意外时间,下落不明满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