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J3230-2005 产品特性分类分析报告编写规定
- 格式:pdf
- 大小:472.23 KB
- 文档页数:12
产品性能特点介绍方案产品性能特点介绍方案「篇一」产品技术性能说明书一、硅镁加气空心轻质隔墙板:本产品是一种作建筑隔墙板用的硅镁加气空心轻质材料,是以氯氧镁水泥为胶结材料,以无机或有机纤维为增强材料,加适量活性硅质材料,加水配成料浆,并引入空气,浇注入具有模芯的模具中,成型为泡沫和空心结构的轻质高强建筑隔墙板,是我国目前容重最轻,比强度最高的轻质隔墙板,使用本产品为设计和施工带来极大的便利,能有效的降低大型高层建筑的自重和载面。
二、硅镁加气混凝土轻质隔墙板的突出优势(1)技术性能指标高、功能全重量更轻、强度更高、抗压抗折、耐酸碱、保温隔热、隔声、防火、防水、抗震、环保、节能。
(2)可加工性强,施工快捷高效硅镁加气混凝土轻质隔墙板具有可锯、可钉、可刨、可钻、可粘贴、可重复使用的特点;大块件组合安装,建筑施工快速、便捷,可提高劳动率30%以上。
(3)劳动强度低,极大降低建筑施工成本产品轻质、大块件,可提高工作效率3-5倍,大大降低劳动强度和建筑施工成本。
(4)建筑荷载小、造价更低由于重量轻,同等墙体面积仅是490mm墙砖混结构重量的1/15,可大大降低建筑结构纵向荷载,从而减少肥梁胖柱、减少钢筋混凝土的使用,显著降低工程整体造价。
(5)扩大使用面积在满足建筑各项指标的前提下,相同建筑面积可增加使用面积10%-22%。
(6)防火性能达到国家A级标准,产品属不燃体。
(7)节能性能优越采用硅镁加气混凝土轻质隔墙板为分户墙的隔音、隔热、保温材料,为节能建筑保温体系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外保温系统;为分户隔墙提供了一种既保温隔热又隔声的分户隔墙新产品,可满足更高建筑节能要求。
(8)环保性能优越建筑、装饰材料中大多含有甲醛、苯等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质。
我厂生产的硅镁加气混凝土轻质隔墙板经有关建筑材料测试中心检测,各项环保指标全部符合国家标准。
三、硅镁加气混凝土轻质隔墙板主要技术性能指标规格型号KGB 300×60×9㎝序号检验项目检验方法标准指标检验值 1 抗冲击性能次 JC680-1997≥3 无贯穿裂缝 2 抗弯破坏荷载板自重倍数 JC680-1997≥1.5 4.55 3 面密度㎏/㎡JC680-1997≤50 42.4 4 燃烧性能 JC680-1997 不燃 5 干燥收缩值 mm/m JC680-1997≤0.8 0.44 6 吊挂力 N JC680-1997≥800 1000 7 空气声隔声量 dB JC680-1997≥35 40四、产品板型和规格分室,分户隔墙板:长度为: 2800 mm、3000 mm 亦可根据客户要求定型加工;宽度为: 600mm 厚度为: 60mm、90mm、120mm五、应用方案我公司为客户提供完整的建筑施工图集,并可为客户提供基于本建筑墙体材料的建筑设计的整体解决方案。
产品零件、部件外观质量要求1范围本标淮规定了产品外观表面质量的定义、技术要求、检验方法及判别并对可接受的外观表面缺陷进行了限制(未出现的缺陷种类属于不允许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结构件及产品外观表面的生产验收,外购(协)件的验收亦适用本标准;本标准中表面缺陷的限定标准不适用于压铸结构件。
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2.1A级表面用户使用、操作及日常维护时能直接正视到的装饰性表面(如粉末喷涂、涂料涂覆、镀金及装饰铬等)。
2.2B级表面用户使用、操作及日常维护时不能正视到的装饰性表面。
2.3C级表面非装饰性表面中的主要表面,用户使用、操作及日常维护时能经常直接正视到的表面。
2.4D级表面非装饰性的次要表面,用户使用、操作及日常维护时很少看到的表面。
2.5E级表面用户使用及日常维护时看不到的无外观要求的表面。
2.6金属表面包括金属及金属镀覆层、化学镀覆层和金属压铸面等表现为金属质感的表面。
2.7拉丝面是一种砂带磨削加工面,通过砂带对金属表面进行磨削加工,去除金属表面缺陷,并形成具有一定粗糙度、纹路均匀的装饰表面。
2.8 基材花斑金属镀覆和化学处理前因基体材料腐蚀、材料中的杂质、或者材料微孔等原因所造成的、与周围材质表面不同光泽或粗糙度的斑块状花纹外观。
2.9 正视指检查人员站立于被检查表面的正面、视线与被检表面呈 45°~90°而进行的观察,见图1所示。
图1 正视2.10 压痕零件表面局部受力后产生塑性变形,一般为边缘圆滑的凹陷,且原表面纹理与方向不变。
2.11表面处理前划痕指金属镀覆、化学处理或涂料涂覆等表面处理前因操作不当、或对明显缺陷进行粗打磨等人为造成的基体材料上的划伤或局部磨擦痕迹,一般呈细线型。
2.12 凹坑由于基体材料缺陷、或在加工过程中操作不当等原因而在材料表面留下的小坑状痕迹。
2.13 凹凸痕因基材受撞击或校形不良等而呈现出的明显变形、凹凸不平整的现象,手摸时有不平感觉。
军工质量与标准化精选(最新)军工质量与标准化精选(最新)GJ0.1《GJB0.1-2001 军用标准和指导性技术文件编写规定》GJ0.2《GJB0.2-2001 军用标准规范编写规定》GJ0.3《GJB0.3-2001 军用标准文件编制工作导则:出版印刷规范》GJ2A《GJB/Z 2A-2006 K 厂(所)际质量保证体系工作指南》GJ23《GJB/Z23-1991 可靠性和维修性工程报告编写一般要求》GJ35《GJB/Z35-1993 元器件降额准则》GJ57《GJB/Z57-1994 维修性分配与预计手册》GJ69Z《GJB/Z69-1994 军用标准的选用和剪裁导则》GJ72《GJB/Z72-1995 可靠性维修性评审指南》GJ91《GJB/Z91-1997 维修性设计技术手册》GJ106A《GJB/Z106A-2005 K 工艺标准化大纲编制指南》GJ108A《GJB/Z 108A-2006 电子设备非工作状态可靠性预计手册》GJ113《GJB/Z113-1998 标准化评审》GJ114A《GJB/Z114A-2005 K 产品标准化大纲编制指南》GJ127A《GJB/Z127A-2006 Z 装备质量管理统计方法应用指南》GJ139《GJB/Z 139-2004 数据标准化管理规程》GJ145Z《GJB/Z145-2006 Z 维修性建模指南》GJ147Z《GJB/Z147-2006 Z 装备综合保障评审指南》GJ151Z《GJB/Z151-2007 Z 装备保障方案和保障计划编制指南》GJ179A《GJB179A-1996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及表》GJ201《GJB/Z 201-2001 K 军事装备和设施的人机工程设计手册》GJ213《GJB/Z213-2002 军工企业劳动定额标准化工作指南》GJ220《GJB/Z220-2005 军工企业标准化工作导则》GJ299C《GJB/Z 299C-2006 电子设备可靠性预计手册》GJ368B《GJB368B-2009 Z 装备维修性工作通用要求》GJ450A《GJB 450A-2004 装备可靠性工作通用要求》GJ451A《GJB451A-2005 Z 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术语》GJ467A《GJB467A-2008 K 生产提供过程质量控制》GJ546B《GJB546B-2011 Z 电子元器件质量保证大纲》GJ571《GJB571A-2005 K 不合格品管理》GJ726A《GJB726A-2004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要求》GJ768A《GJB/Z768A-1998 故障树分析指南》GJ813《GJB813-1990 可靠性模型的建立和可靠性预计》GJ832A《GJB832A-2005 军用标准文件分类》GJ841《GJB841-1990 故障报告、分析和纠正措施系统》GJ899A《GJB899A-2009 Z 可靠性鉴定和验收试验》GJ900A《GJB 900A-2012 系统安全性通用大纲》GJ907A《GJB 907A-2006 K 产品质量评审》GJ908A《GJB908A-2008 K 首件鉴定》GJ909《GJB909-1990 关键件和重要件的质量控制》GJ939《GJB939-1990 外购器材的质量管理》GJ1317AK《GJB1317A-2004 K 国防科技工业计量检定规程编写规则》 GJ1317AZ《GJB1317A-2006 Z 军用检定规程和校准规程编写通用要求》GJ1330《GJB 1330-1991 军工产品批次管理和质量控制要求》GJ1371《GJB1371-1992 装备保障性分析》GJ1378Z《GJB1378A-2007 Z 装备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分析》GJ1391Z《GJB/Z1391-2006 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分析指南》GJ1404《GJB1404-1992 器材供应单位质量保证能力评定》GJ1405A《GJB1405A-2006 Z 装备质量管理术语》GJ1406《GJB1406A-2005 K 产品质量保证大纲要求》GJ1407《GJB1407-1992 可靠性增长试验》GJ1442A《GJB 1442A-2006 K 检验工作要求》GJ1452《GJB1452A-2004 大型试验质量管理要求》GJ1686A《GJB1686A-2005 Z 装备质量信息管理通用要求》GJ1687A《GJB/Z 1687A-2006K 军工产品承制单位内部质量审核指南》GJ1712《GJB1712-1993 军工产品承制单位质量保证体系认证的审核》GJ1775《GJB1775-1993 装备质量与可靠性信息分类和编码的通用要求》GJ1776《GJB 1776A-1999 军用主题词表编制规则》GJ1909A《GJB 1909A-2009 装备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要求论证》GJ2072《GJB2072-1994 维修性试验与评定》GJ2102《GJB2102-1994 合同中质量保证要求》GJ2366A《GJB2366A-2007 试制过程的质量控制》GJ2547A《GJB 2547A-2012 装备测试性工作通用要求》GJ2649《GJB2649A-2011 Z 军用电子元件失效率抽样方案和程序》GJ2683《GJB2683-1996 影响运输性、包装和装卸设备设计的产品特性》GJ2712A《GJB2712A-2009 Z 装备计量保障中的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中的质量控制》GJ2715A《GJB2715A-2009 Z 军事计量通用术语》GJ2739A《GJB2739A-2009 Z 装备计量保障中量值的溯源与传递》GJ2749《GJB/J2749-1996 建立测量标准技术报告的编写要求》GJ2961《GJB2961-1997 修理级别分析》GJ3554《GJB 3554-1999 车辆系统质量与可靠性信息分类和编码要求》GJ3585《GJB3585-1999 有线测量及数据处理》GJ3649《GJB3649-1999 军品价格审查程序》GJ3677A《GJB3677A-2006 Z 装备检验验收程序》GJ3711《GJB3711-1999 机要装备定型试验规程》GJ3756《GJB3756-1999 测量不确定度的表示及评定》GJ3837《GJB3837-1999 装备保障性分析记录要求》GJ3872《GJB3872-1999 装备综合保障通用要求》GJ3885A《GJB3885A-2006 Z 装备研制过程质量监督要求》GJ3886A《GJB3886A-2006 Z 军事代表对承制单位型号研制费使用监督要求》GJ3887A《GJB3887A-2006 Z 军事代表参加装备定型工作程序》GJ3898A《GJB3898A-2006 Z 军事代表参加装备采购招标工作程序》GJ3899A《GJB 3899A-2006 Z 大型复杂装备军事代表质量监督体系工作要求》 J3900A《GJB3900A-2006 Z 装备采购合同中质量保证要求的提出》GJ3916A《GJB3916A-2006 Z 装备出厂检查、交接与发运质量工作要求》GJ3919A《GJB 3919A-2006 封存生产线质量监督要求》GJ3920A《GJB 3920A-2006 装备转厂、复产鉴定质量监督要求》GJ4041《GJB 4041-2000 航天用电子元器件质量控制要求》GJ4050《GJB4050-2000 武器装备维修器材保障通用要求》GJ4442《GJB 4442-2002 进口军用航空产品检验验收规程》GJ5252A《GJB 5252A-2012 目标与环境特性数据入库要求》GJ5296《GJB5296-2004 多余物控制要求》GJ5348《GJB5348-2004 国防科技工业校准规范编写规则》GJ5423《GJB5423-2005 K 质量管理体系的财务资源和财务测量》GJ5707《GJB5707-2006 Z 装备售后技术服务质量监督要求》GJ5708《GJB5708-2006 Z 装备质量监督通用要求》GJ5709《GJB5709-2006 Z 装备技术状态管理监督要求》GJ5710《GJB5710-2006 Z 装备生产过程质量监督要求》GJ5711《GJB5711-2006 Z 装备质量问题处理通用要求》GJ5712《GJB5712-2006 Z 装备试验质量监督要求》GJ5713《GJB5713-2006 Z 装备承制单位资格审查要求》GJ5714《GJB5714-2006 Z 外购器材质量监督要求》GJ5715《GJB 5715-2006 Z 引进装备检验验收要求》GJ5733《GJB 5733-2006 军事装备运输性基本要求》GJ5852《GJB5852-2006 Z 装备研制风险分析要求》GJ6000《GJB6000-2001 标准编写规定》GJ6387Z《GJB6387-2008 Z 武器装备研制项目专用规范编写规定》GJ6463K《GJB6463-2008 K 理化检测人员资格鉴定与认证》GJ6464K《GJB6464-2008 K 质量工程技术人员资格鉴定与认证》GJ6465K《GJB6465-2008 K 计量人员资格鉴定与认证》GJ6478K《GJB6478-2008 K 火工品可靠性计量-计数综合评估方法》GJ6540《GJB 6540-2008 军品成本管理要求》GJ6852Z《GJB6852-2009 Z 航空装备寿命管理要求》GJ7504Z《GJB7504-2012 Z电磁辐射对军械危害试验方法》GJ7686《GJB 7686-2012 装备保障性试验与评价要求》GJ9000A《GJB/Z9000A、9001A、9004A-2001 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合订本)GJ9001B《GJB9001B-2009 Z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J15481《GJB15481-2001 检测实验室和校准实验室通用要求》GJ17024《GJB17024-2005 K 合格评定人员认证机构通用要求》GJ20358《GJBz 20358-97 军工产品成品检验验收程序》HB168《HB/Z168-1990 民用航空产品质量控制程序编写指南》HB169《HB/Z169-1990 民用航空产品制造符合性检查指南》HB214.3《HB/Z214.3-1992 航空产品可靠性增长试验》HB221《HB/Z221-1992 企业标准体系表的编制与管理》H271《HB/Z271-1995 质量计划编制指南》H275《HB/Z275-1995 民用航空产品首件检验》H279《HB/Z279-1995 质量体系文件审查的指南》HB299《HB/Z299-1997 航空产品质量审核》H6142《HB 6142-1999 航空工业标准制定、更改和废止的程序和要求》H7129《HB7129-1994 产品质量记录管理》H7135《HB7135-1995 校准系统要求》HB7478《HB7478-1996 航空装备失效分析人员资格鉴定》HB7592《HB7592-1998 飞机非电子系统可靠性增长的试验方法》HB7662《HB7662-1999 民用航空产品供应商质量保证要求》HB9100《HB 9100-2012 航空质量管理体系要求》HB9101《HB9101-2007 质量管理体系评审》HB9103《HB9103-2007 关键特性的波动管理》HB9107《HB 9107-2012 航空企业直接交付授权指南》HB9110《HB 9110-2012 航空维修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HB9114《HB 9114-2012 航空企业直接发货指南》HB9131《HB 9131-2012 航空不合格品的文件要求》HB9132《HB9132-2007 用于零件标记的DATA MATRIX码的质量要求》QJ1317《QJ 1317A-2005 电子元器件失效分类及代码》QJ1556B《QJ1556B-2008 元器件质量可靠性信息采集卡填写规定》QJ2227A《QJ 2227A-2005 航天元器件有效贮存期和超期复验要求》QJ2867A《QJ2867A-2008 危险点控制管理规定》QJ2874《QJ 2874-1997 质量与可靠性信息库命名方法与代码》QJ2935《QJ 2935-1997 随机数的产生及检验》QJ2999《QJ 2999-1997 产品质量履历书的编写规定》QJ3050A《QJ3050A-2011 航天产品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指南》QJ3065.4《QJ3065.4-1998元器件筛选与复验管理要求》QJ3065.5《QJ3065.5-1998元器件失效分析管理要求》QJ3077《QJ3077-1999 工艺文件定型标准化要求》QJ3081《QJ3081-1999 仪器仪表管理检查考核评定标准》QJ3082《QJ3082-1999设备管理检查考核评定标准》QJ3110《QJ3110-1999工厂安全性评价》QJ3126A《QJ3126A-2008 航天软件产品保证要求》QJ3179《QJ 3179-2003 元器件破坏性物理分析管理要求》QJ3187《QJ 3187-2003 航天产品保证大纲编写指南》QJ3200《QJ 3200-2004 航天产品设计文件标准化审查规定》QJ3213《QJ 3213-2005 航天产品维修性设计与验证指南》QJ3217《QJ 3217-2005 潜在分析方法和程序》QJ3230《QJ 3230-2005 产品特性分类分析报告编写规定》QJ3250《QJ 3250-2005 航天产品非工作状态可靠性设计与评价指南》QJ3299《QJ3299-2008 航天工业危险源辨识指南》QJ10016《QJ10016-2008 民用航天项目外协外购产品质量控制要求》WJ2417《WJ2417-1997 兵器工业质量与可靠性信息管理要求》SJ10466.15《SJ/T10466.15-1994 不合格的控制指南》SJ10466.16《SJ/T10466.16-1994 纠正措施指南》SJ10466.20《SJ/T10466.20-1995 质量计划指南》SJ20712《SJ20712-1998 计数检查单水平和多水平连续抽样检查和程序及表》。
2022年·第02期28航天工业管理航天型号产品关重特性控制标准研究贾玻、孙会鹏、于越、房桂祥、周凯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航天型号产品技术难度大、配套关系复杂、系统间协调匹配度要求高,航天型号质量管理过程中将关键、重要产品的性能、参数和技术要求按照特性分类要求设置为关键特性、重要特性(以下简称关重特性)进行控制。
关重特性的控制是航天型号管理中针对影响人身安全、系统失效或型号成败的重要措施,是将质量控制落实到设计、工艺、生产环节的重要手段。
一、关重特性控制的作用和意义航天型号产品关重特性控制,有利于合理利用设计资源,提高产品设计质量。
设计分析通常是基于技术指标分析和设计分析两个环节进行的。
从关重特性定义出发,对环境、功能、持续时间、材料性能、维修性、协调性、互换性、安全、失效、寿命、裕度等方面识别出关重特性项目,合理控制项目比例,利用优势设计资源针对性地开展失效模式分析(FMEA )、功能危险性评估(FHA )、故障分析等。
航天型号产品关重特性控制,有助于生产单位合理安排工艺、检验。
明确的关重特性项目,有助于生产单位了解设计意图,逐层分解特性指标至工序和过程,合理安排工艺方案、工艺装备、工具等,有助于在开展质量保障环节中划清主次,合理安排检验时机、设备,选择适合的检验方法,从人、机、料、法、环等方面综合保障特性地落实。
二、航天特性标准现状分析和问题航天型号特性控制工作通过贯彻国军标、行业标准、企业标准等各级标准对产品的特性分类、质量控制要求进行了规范,以提高型号产品可靠性和质量管理水平。
航天型号产品关重特性控制依据的标准共计7项,见表1。
其中GJB190是关重特性的顶层标准,提出了关键特性、重要特性、关键件、重要件等概念、定义,其它6项行业标准及企业标准是对GJB190的逐级细化。
1.相关标准关重特性定义现状分析航天型号产品关重特性定义在执行中被扩展。
一方面是以GJB190定义为主线,在行业和企业执行层面进行的扩展。
产品质量特性分类一定义1 不合格单位产品质量特性不符合规定,称为不合格。
一般按质量特性的重要性或按质量特性不符合的严重程度将不合格分为:①A类不合格:单位产品的极重要质量特性不符合规定,或单位产品的质量特性极严重不符合规定。
②B类不合格:单位产品的重要质量特性不符合规定,或单位产品的质量特性严重不符合规定。
③C类不合格:单位产品的一般质量特性不符合规定,或单位产品的质量特性轻微不符合规定。
2 不合格品有一个或一个以上不合格的单位产品,称为不合格品。
按不合格的类型可分为:①A类不合格品:有1个或1个以上A类不合格,也可能有B类和(或)C类不合格的单位产品。
②B类不合格品:有1个或1个以上B类不合格,也可能有C类不合格,但没有A类不合格的单位产品。
③C类不合格品:有1个或1个以上C类不合格,但没有B类和A类不合格的单位产品。
二产品特性分类表*注:如铝合金线作为加强芯时,则抗拉强度为A类不合格。
2漆包圆绕组线3聚氯乙烯绝缘控制电缆41kV~35kV挤包绝缘电力电缆51kV、10kV、35kV架空绝缘电缆述职报告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本人被组织任聘为。
副校长已有五年,主抓德育教育工作,分管学校后勤、德育、艺体、安全、卫生、综合治理等工作。
身为副校长,我努力学习党的教育方针,学习邓小平教育理论。
用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武装自己,努力提高自身教育理论素养。
我在党的组织生活中,学习党建理论;在政治学习中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法规;在业务学习中,学习人文文化,加强自身政治理论,道德修养,培养高层次的道德感、责任感。
工作几年来,我以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力抓好德育工作,确保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运作正常。
我的工作原则是倡导培养“勤奋乐干,善于思索,不断创新”三种优秀品质。
以奖励机制为主,及时勉励,激发老师团队精神,从而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其出发点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校的生存、发展而不辍劳作。
下面我就德育工作管理谈谈自己的做法,将一年工作总结如下:一、加强学习,联系实际,提高认识教师是一门终身学习的职业。
汽车发动机活塞组件产品质量特性及重要度分级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内燃机活塞运动组件产品质量特性的术语和定义、产品质量特性及重要度分级、检验方法、标识及应用。
本文件适用于内燃机活塞运动组件,包括活塞、活塞环、气缸套、活塞销等。
注:在不引起混淆的情况下,本文件中的“内燃机活塞运动组件”简称为“活塞组件”。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148内燃机铝活塞技术条件GB/T1149(所有部分)内燃机活塞环GB/T25361.2内燃机活塞销第2部分:检验规则JB/T5058-2006机械工业产品质量特性重要度分级导则JB/T5082(所有部分)内燃机气缸套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活塞运动组件piston assembly内燃机中以活塞为主包括气缸套、活塞环、活塞销等零件的运动副。
产品质量特性product quality characteristic产品质量特性由产品的规格、性能和结构所决定,并影响产品的适用性,是设计传递给工艺、制造和检验等的技术要求和信息。
它包含有尺寸、公差与配合、功能、寿命、互换性、环境污染、人身安全及执行政府有关法规和标准情况等。
4总则新产品设计阶段,应对产品质量特性进行设定并进行重要度分级,通过新产品试制和验证,或与顾客商定,可以对产品质量特性进行修正和完善。
重要度分级以产品质量特性对产品适用性要求的影响和经济性为依据。
按照JB/T5058-2006的要求,将活塞运动组件产品质量特性的重要度分为:a)关键特性,分级符号[A];b)重要特性,分级符号[B];c)一般特性,分级符号[C],产品图样和技术文件中可不标注。
本文件中,仅对活塞运动组件产品质量特性的关键特性和重要特性进行了规定。
产品质量特性应按规定的符号标注在产品图样和技术文件中,也可单独编制产品质量特性及重要度分级文件。
军工电子产品关重特性的标准化管理[摘要]本文以军工电子产品的关键特性和重要特性(以下简称“关重特性”)为例,结合GJB190-1986《特性分类》的相关要求,阐述军工电子产品在研制过程中对关重特性的分析,识别影响军工电子产品主要使命要求的关重特性后,对关重特性进行全面系统的标准化管理,为后续军工电子产品的生产、检验等过程,对含有关重特性的关键件、重要件进行有效控制,从而保证军工电子产品具有可靠的作战效能和使命要求。
[关键词]关键特性;重要特性;关重特性;关键件;重要件从GJB 190-1986对关重特性的定义:如有故障,可能危及人身安全、导致武器系统或完成所要求使命的主要系统失效的特性即为关键特性;该特性虽不是关键特性,但如有故障,可能导致最终产品不能完成所要求使命的特性即为重要特性。
从定义中可以看出:关重特性对军工电子产品的作战效能、功能性能等关键指标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如果对军工电子产品研制过程中关重特性控制不当,将会导致产品的设计质量将难以提升,产品的设计意图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得不到充分理解,不利于产品在实施质量控制中分清主次、控制重点,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可追溯性得不到有效保证,直接导致军工电子产品的可靠性不佳或者直接失效,从而影响装备的总体作战使命要求。
因此,加强军工电子产品研制阶段关重特性的分析、分类和标注等活动过程的标准化管理,强化设计过程对关重特性的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1关重特性分析按照GJB 190-1986中4.1的要求,在划定产品特性类别之前,应对军工电子产品进行特性分析。
特性分析应满足标准中第5章规定的要求,主要对产品涉及的技术指标、设计要求和选定的检验单元等内容进行特性分析,并拟制形成产品特性分析报告,在征求相关部门的意见后修改并完成签署,作为产品后续开展关重特性相关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特性分析的时机,GJB 190-1986并未给出具体的规定,通过查阅相关标准对特性分析的描述(见表1),可以得知:特性分析应在产品工程研制研制阶段中初样研制就应该着手开展该项工作,且应贯穿产品研制全过程并不断迭代更新。
文件修改记录目录1概述 (1)2引用文件 (1)3特性分类分析 (1)3.1技术指标及产品组成 (1)3.2技术指标分析 (1)3.3设计分析 (1)4确定关键特性和重要特性 (2)4.1关键特性的确定 (2)4.2重要特性的确定 (3)5选定检验单元 (3)6关键件和重要件清单 (4)7结论 (4)1概述XX2引用文件GJB190-1986《特性分类》QJ3230-2005《产品特性分类分析报告编写规定》3特性分类分析3.1技术指标及产品组成3.1.1主要技术指标a)尺寸(宽×深×高):XX;b)重量:XX;c)环境条件:1)温度:-35℃~+45℃;2)湿度:不大于98%RH(25℃)。
d)库房贮存环境条件:1)温度:0℃~+40℃;2)湿度:不大于98%RH(25℃)。
e)可靠性要求f)维修性要求3.1.2产品组成XX3.2技术指标分析3.3设计分析3.3.1材料性能分析3.3.2工艺过程分析XX设计中充分考虑了生产中焊接、机加、装配、检验、测试的可行性与方便性,尽量避免或减少采用特种工艺方法、工装和设备。
从生产工艺方案、加工工艺、总装工艺到试验工艺,编制全面的工艺文件,落实到产品的制造、调试和验收工作中,并配备相关的工艺装备和专用检测设备。
3.3.3电性能分析3.3.4环境适应性分析XX3.3.5安全性分析1)防误操作特性2)电缆防误插特性3)电源失效隔离特性3.3.6维修性分析XX单独模块,便于故障快速定位,模块的大小和重量便于拆装和搬运。
3.3.7可靠性分析XX等试验可以提前发现相关故障。
4确定关键特性和重要特性4.1关键特性的确定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可确定关键特性:a)特性如达不到设计要求或发生故障,会迅速导致系统或主要产品失效,或造成人身伤亡或重大经济损失;b)加工难度大、成本高、生产周期长;c)特性超差后无法返修,导致产品报废,经济损失大,或超差后难以检查,返修工作量大。
军工质量与标准化精选(最新)GJ0.1《GJB0.1-2001 军用标准和指导性技术文件编写规定》GJ0.2《GJB0.2-2001 军用标准规范编写规定》GJ0.3《GJB0.3-2001 军用标准文件编制工作导则:出版印刷规范》GJ2A《GJB/Z 2A-2006 K 厂(所)际质量保证体系工作指南》GJ23《GJB/Z23-1991 可靠性和维修性工程报告编写一般要求》GJ35《GJB/Z35-1993 元器件降额准则》GJ57《GJB/Z57-1994 维修性分配与预计手册》GJ69Z《GJB/Z69-1994 军用标准的选用和剪裁导则》GJ72《GJB/Z72-1995 可靠性维修性评审指南》GJ91《GJB/Z91-1997 维修性设计技术手册》GJ106A《GJB/Z106A-2005 K 工艺标准化大纲编制指南》GJ108A《GJB/Z 108A-2006 电子设备非工作状态可靠性预计手册》GJ113《GJB/Z113-1998 标准化评审》GJ114A《GJB/Z114A-2005 K 产品标准化大纲编制指南》GJ127A《GJB/Z127A-2006 Z 装备质量管理统计方法应用指南》GJ139《GJB/Z 139-2004 数据标准化管理规程》GJ145Z《GJB/Z145-2006 Z 维修性建模指南》GJ147Z《GJB/Z147-2006 Z 装备综合保障评审指南》GJ151Z《GJB/Z151-2007 Z 装备保障方案和保障计划编制指南》GJ179A《GJB179A-1996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及表》GJ201《GJB/Z 201-2001 K 军事装备和设施的人机工程设计手册》GJ213《GJB/Z213-2002 军工企业劳动定额标准化工作指南》GJ220《GJB/Z220-2005 军工企业标准化工作导则》GJ299C《GJB/Z 299C-2006 电子设备可靠性预计手册》GJ368B《GJB368B-2009 Z 装备维修性工作通用要求》GJ450A《GJB 450A-2004 装备可靠性工作通用要求》GJ451A《GJB451A-2005 Z 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术语》GJ467A《GJB467A-2008 K 生产提供过程质量控制》GJ546B《GJB546B-2011 Z 电子元器件质量保证大纲》GJ571《GJB571A-2005 K 不合格品管理》GJ726A《GJB726A-2004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要求》GJ768A《GJB/Z768A-1998 故障树分析指南》GJ813《GJB813-1990 可靠性模型的建立和可靠性预计》GJ832A《GJB832A-2005 军用标准文件分类》GJ841《GJB841-1990 故障报告、分析和纠正措施系统》GJ899A《GJB899A-2009 Z 可靠性鉴定和验收试验》GJ900A《GJB 900A-2012 系统安全性通用大纲》GJ907A《GJB 907A-2006 K 产品质量评审》GJ908A《GJB908A-2008 K 首件鉴定》GJ909《GJB909-1990 关键件和重要件的质量控制》GJ939《GJB939-1990 外购器材的质量管理》GJ1317AK《GJB1317A-2004 K 国防科技工业计量检定规程编写规则》 GJ1317AZ《GJB1317A-2006 Z 军用检定规程和校准规程编写通用要求》GJ1330《GJB 1330-1991 军工产品批次管理和质量控制要求》GJ1371《GJB1371-1992 装备保障性分析》GJ1378Z《GJB1378A-2007 Z 装备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分析》GJ1391Z《GJB/Z1391-2006 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分析指南》GJ1404《GJB1404-1992 器材供应单位质量保证能力评定》GJ1405A《GJB1405A-2006 Z 装备质量管理术语》GJ1406《GJB1406A-2005 K 产品质量保证大纲要求》GJ1407《GJB1407-1992 可靠性增长试验》GJ1442A《GJB 1442A-2006 K 检验工作要求》GJ1452《GJB1452A-2004 大型试验质量管理要求》GJ1686A《GJB1686A-2005 Z 装备质量信息管理通用要求》GJ1687A《GJB/Z 1687A-2006K 军工产品承制单位内部质量审核指南》GJ1712《GJB1712-1993 军工产品承制单位质量保证体系认证的审核》GJ1775《GJB1775-1993 装备质量与可靠性信息分类和编码的通用要求》GJ1776《GJB 1776A-1999 军用主题词表编制规则》GJ1909A《GJB 1909A-2009 装备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要求论证》GJ2072《GJB2072-1994 维修性试验与评定》GJ2102《GJB2102-1994 合同中质量保证要求》GJ2366A《GJB2366A-2007 试制过程的质量控制》GJ2547A《GJB 2547A-2012 装备测试性工作通用要求》GJ2649《GJB2649A-2011 Z 军用电子元件失效率抽样方案和程序》GJ2683《GJB2683-1996 影响运输性、包装和装卸设备设计的产品特性》GJ2712A《GJB2712A-2009 Z 装备计量保障中的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中的质量控制》GJ2715A《GJB2715A-2009 Z 军事计量通用术语》GJ2739A《GJB2739A-2009 Z 装备计量保障中量值的溯源与传递》GJ2749《GJB/J2749-1996 建立测量标准技术报告的编写要求》GJ2961《GJB2961-1997 修理级别分析》GJ3554《GJB 3554-1999 车辆系统质量与可靠性信息分类和编码要求》GJ3585《GJB3585-1999 有线测量及数据处理》GJ3649《GJB3649-1999 军品价格审查程序》GJ3677A《GJB3677A-2006 Z 装备检验验收程序》GJ3711《GJB3711-1999 机要装备定型试验规程》GJ3756《GJB3756-1999 测量不确定度的表示及评定》GJ3837《GJB3837-1999 装备保障性分析记录要求》GJ3872《GJB3872-1999 装备综合保障通用要求》GJ3885A《GJB3885A-2006 Z 装备研制过程质量监督要求》GJ3886A《GJB3886A-2006 Z 军事代表对承制单位型号研制费使用监督要求》 GJ3887A《GJB3887A-2006 Z 军事代表参加装备定型工作程序》GJ3898A《GJB3898A-2006 Z 军事代表参加装备采购招标工作程序》GJ3899A《GJB 3899A-2006 Z 大型复杂装备军事代表质量监督体系工作要求》 J3900A《GJB3900A-2006 Z 装备采购合同中质量保证要求的提出》GJ3916A《GJB3916A-2006 Z 装备出厂检查、交接与发运质量工作要求》GJ3919A《GJB 3919A-2006 封存生产线质量监督要求》GJ3920A《GJB 3920A-2006 装备转厂、复产鉴定质量监督要求》GJ4041《GJB 4041-2000 航天用电子元器件质量控制要求》GJ4050《GJB4050-2000 武器装备维修器材保障通用要求》GJ4442《GJB 4442-2002 进口军用航空产品检验验收规程》GJ5252A《GJB 5252A-2012 目标与环境特性数据入库要求》GJ5296《GJB5296-2004 多余物控制要求》GJ5348《GJB5348-2004 国防科技工业校准规范编写规则》GJ5423《GJB5423-2005 K 质量管理体系的财务资源和财务测量》GJ5707《GJB5707-2006 Z 装备售后技术服务质量监督要求》GJ5708《GJB5708-2006 Z 装备质量监督通用要求》GJ5709《GJB5709-2006 Z 装备技术状态管理监督要求》GJ5710《GJB5710-2006 Z 装备生产过程质量监督要求》GJ5711《GJB5711-2006 Z 装备质量问题处理通用要求》GJ5712《GJB5712-2006 Z 装备试验质量监督要求》GJ5713《GJB5713-2006 Z 装备承制单位资格审查要求》GJ5714《GJB5714-2006 Z 外购器材质量监督要求》GJ5715《GJB 5715-2006 Z 引进装备检验验收要求》GJ5733《GJB 5733-2006 军事装备运输性基本要求》GJ5852《GJB5852-2006 Z 装备研制风险分析要求》GJ6000《GJB6000-2001 标准编写规定》GJ6387Z《GJB6387-2008 Z 武器装备研制项目专用规范编写规定》GJ6463K《GJB6463-2008 K 理化检测人员资格鉴定与认证》GJ6464K《GJB6464-2008 K 质量工程技术人员资格鉴定与认证》GJ6465K《GJB6465-2008 K 计量人员资格鉴定与认证》GJ6478K《GJB6478-2008 K 火工品可靠性计量-计数综合评估方法》GJ6540《GJB 6540-2008 军品成本管理要求》GJ6852Z《GJB6852-2009 Z 航空装备寿命管理要求》GJ7504Z《GJB7504-2012 Z电磁辐射对军械危害试验方法》GJ7686《GJB 7686-2012 装备保障性试验与评价要求》GJ9000A《GJB/Z9000A、9001A、9004A-2001 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合订本) GJ9001B《GJB9001B-2009 Z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J15481《GJB15481-2001 检测实验室和校准实验室通用要求》GJ17024《GJB17024-2005 K 合格评定人员认证机构通用要求》GJ20358《GJBz 20358-97 军工产品成品检验验收程序》HB168《HB/Z168-1990 民用航空产品质量控制程序编写指南》HB169《HB/Z169-1990 民用航空产品制造符合性检查指南》HB214.3《HB/Z214.3-1992 航空产品可靠性增长试验》HB221《HB/Z221-1992 企业标准体系表的编制与管理》H271《HB/Z271-1995 质量计划编制指南》H275《HB/Z275-1995 民用航空产品首件检验》H279《HB/Z279-1995 质量体系文件审查的指南》HB299《HB/Z299-1997 航空产品质量审核》H6142《HB 6142-1999 航空工业标准制定、更改和废止的程序和要求》H7129《HB7129-1994 产品质量记录管理》H7135《HB7135-1995 校准系统要求》HB7478《HB7478-1996 航空装备失效分析人员资格鉴定》HB7592《HB7592-1998 飞机非电子系统可靠性增长的试验方法》HB7662《HB7662-1999 民用航空产品供应商质量保证要求》HB9100《HB 9100-2012 航空质量管理体系要求》HB9101《HB9101-2007 质量管理体系评审》HB9103《HB9103-2007 关键特性的波动管理》HB9107《HB 9107-2012 航空企业直接交付授权指南》HB9110《HB 9110-2012 航空维修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HB9114《HB 9114-2012 航空企业直接发货指南》HB9131《HB 9131-2012 航空不合格品的文件要求》HB9132《HB9132-2007 用于零件标记的DATA MATRIX码的质量要求》QJ1317《QJ 1317A-2005 电子元器件失效分类及代码》QJ1556B《QJ1556B-2008 元器件质量可靠性信息采集卡填写规定》QJ2227A《QJ 2227A-2005 航天元器件有效贮存期和超期复验要求》QJ2867A《QJ2867A-2008 危险点控制管理规定》QJ2874《QJ 2874-1997 质量与可靠性信息库命名方法与代码》QJ2935《QJ 2935-1997 随机数的产生及检验》QJ2999《QJ 2999-1997 产品质量履历书的编写规定》QJ3050A《QJ3050A-2011 航天产品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指南》QJ3065.4《QJ3065.4-1998元器件筛选与复验管理要求》QJ3065.5《QJ3065.5-1998元器件失效分析管理要求》QJ3077《QJ3077-1999 工艺文件定型标准化要求》QJ3081《QJ3081-1999 仪器仪表管理检查考核评定标准》QJ3082《QJ3082-1999设备管理检查考核评定标准》QJ3110《QJ3110-1999工厂安全性评价》QJ3126A《QJ3126A-2008 航天软件产品保证要求》QJ3179《QJ 3179-2003 元器件破坏性物理分析管理要求》QJ3187《QJ 3187-2003 航天产品保证大纲编写指南》QJ3200《QJ 3200-2004 航天产品设计文件标准化审查规定》QJ3213《QJ 3213-2005 航天产品维修性设计与验证指南》QJ3217《QJ 3217-2005 潜在分析方法和程序》QJ3230《QJ 3230-2005 产品特性分类分析报告编写规定》QJ3250《QJ 3250-2005 航天产品非工作状态可靠性设计与评价指南》QJ3299《QJ3299-2008 航天工业危险源辨识指南》QJ10016《QJ10016-2008 民用航天项目外协外购产品质量控制要求》WJ2417《WJ2417-1997 兵器工业质量与可靠性信息管理要求》SJ10466.15《SJ/T10466.15-1994 不合格的控制指南》SJ10466.16《SJ/T10466.16-1994 纠正措施指南》SJ10466.20《SJ/T10466.20-1995 质量计划指南》SJ20712《SJ20712-1998 计数检查单水平和多水平连续抽样检查和程序及表》。
产品六性分析报告1概述为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达到顾客满意,根据《餐厨垃圾车产品质量保证大纲》的规定,对该产品的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环境适应性进行分析。
2可靠性分析2.1产品定义及功能描述餐厨垃圾车是一种大容量、高效率、无渗漏、自动化程度高的环保型号的餐厨垃圾收集转运设备,广泛应用于酒店、食堂的剩菜残渣收集和运输。
主要提供以下功能:a)垃圾压缩,固液分离功能。
推板对厢内泔水进行适量压缩,通过过滤网装置,将盛有餐厨固体垃圾和油、水混合物进行初步分离和垃圾减容。
b)垃圾装载由垃圾桶提升系统完成,垃圾桶在提升倾倒中具有手柄调速功能,以防止垃圾喷溅。
c)采用PLC(可编程序控制器)集成控制,各操作指令之间互锁,降低了故障发生率,避免了误操作造成的事故,提高了可靠性。
d)实现高压冲洗功能,用于清洗箱体、垃圾桶、路面等。
e)夜间照明装置,方便操作人员在夜间也能照常工作。
f)可选装螺旋式密封排放垃圾功能。
g)可选装污水箱加热装置,防止北方冬季油液凝固。
餐厨垃圾车主要由7个一级子系统组成,各系统组成及功能见表1:表1系统组成、功能及应用工况2.2产品的可靠性框图所谓餐厨垃圾车的可靠性,是指餐厨垃圾车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在规定的时间或者规定的里程内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
不能或将不能完成规定功能的状态,称之为故障。
餐厨垃圾车可靠性越高,故障率则越低。
影响餐厨垃圾车可靠性的因素是多方面而且复杂的,其可靠性水平主要取决于从零件到系统的可靠性设计,另外零部件的加工、装配、调试的质量水平以及驾驶、维修的技术水平对整车可靠性水平也有影响。
餐厨垃圾车故障按严酷度可分为4类,见表2。
表2故障严酷度分类故障类别分类原则Ⅰ导致车毁人亡。
引起主要总成报废,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不符合机动车辆制动、转向、防护等安全法规要求。
Ⅱ导致人员严重伤害,整车系统功能严重丧失或主要性能显著下降。
造成主要零部件损坏。
Ⅲ 造成停驶或影响作业,但不会导致主要零部件损坏。
检查作业指导书
一、目的
为适合客户检验之品质保证,并结合客户的实际需求范围标准,制定本作业指导书。
使产品生产、成品出货检查工作以及顺利的交货提供依据和保障。
二、范围
依据公司内部之产品现状结构及其性能分为:空心管、实心材以及OA类产品三大类(OA类由于品质要求高单独划分一类),各类分别包括如下:
1.空心管:a. 圆管和圆花管系列;b. 非圆管系列;c. 异型材系列。
2.实心材:a. 扁条系列;b. 圆条系列;c. 异型材系列。
3.OA类:a. OPC感光鼓;b. 传动轴;c. 加热管;d. 五金件。
4.无缝管。
三、检查内容要求
8.传动轴。
Q/HJ 广州豪进摩托车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标准Q/HJ·JY37-2012代替JS-TJ-0015-02 摩托车用橡胶件技术条件2012-11-18发布 2012-12-01实施广州豪进摩托车股份有限公司发布Q/HJ·JY 37-2012前言本标准参考我国化工行业标准HG/T 2196《汽车用橡胶材料分类系统》的部分标准和日本本田公司企业标准HES C 201-96 《机动车用橡胶材料》的部分标准,结合我司摩托车用橡胶件的实际现状,对我司原标准JS-TJ-0015-02《橡胶件技术条件》作修改编制而成。
本标准代替JS-TJ-0015-02《橡胶件技术条件》。
本标准与JS-TJ-0015-02相比,主要变化是:——原标准的名称“橡胶件技术条件”改为本标准的“摩托车用橡胶件技术条件”。
——对原标准的结构和内容作了较大的改动,本标准所增加的橡胶材料的分类和性能特征的描述旨在为工程技术人员在选择橡胶制品所采用的橡胶材料时提供指导,并提供一种简单的公司内部统一的橡胶材料代码标注方法。
——本标准的主要内容分为“摩托车用橡胶材料”和“摩托车用橡胶件”两大部分。
其中:摩托车用橡胶材料部分规定了橡胶材料的“分类”、“表示”、“试验项目”、“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摩托车用橡胶件部分规定了橡胶零件的分类,外观质量、尺寸公差的要求,并提供参考性的橡胶件适用材料的附录。
——增加了摩托车用橡胶软管产品外观、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原臭氧容积浓度pphm的表示方法用10-8代替,因为pphm不是法定计量单位。
——对原标准“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和贮存”的内容作了适当的补充和修改。
本标准由广州豪进摩托车股份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广州豪进摩托车股份有限公司标准认证技术委员会归口管理。
本标准由广州豪进摩托车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洪伟柱摩托车用橡胶件技术条件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本公司摩托车橡胶产品零件(以下简称为橡胶件)所采用的一般橡胶材料(以下简称为橡胶材料)的分类、性能要求、试验方法和橡胶件的分类、检验规则、产品标志及包装、运输与储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