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口岸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 格式:docx
  • 大小:46.42 KB
  • 文档页数:8

下载文档原格式

  / 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口岸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口岸,是指经国家批准设立,由国家法定机关实施监管,允许人员、运输工具、货物、物品进出境的港口、机场、场站和通道等区域。按出入境的交通运输方式分为:水运口岸、陆运口岸、空运口岸。

简单地说,口岸是国家的门户,是经贸往来、人员往来的桥梁和形象展示的窗口,也

是对外开放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现代的口岸概念已不是狭义上的客货进出的通道,而是

集人流、物流和信息流等于一体,具有客货进出、仓储、电子商务、保税加工、购物、博

览展销、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商贸金融等第三产业高度发达的口岸经济区域。口岸已经成

为一个复杂的有机体,它由口岸综合管理、口岸查验、口岸货源、口岸运输和口岸综合服

务五个分工独立、密切配合的子系统组成。加快口岸建设,发展口岸经济,有利于更好地

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拉动区域经济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实行转型升级;有利于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开放服务水平;有利于促进城市发展,加快城市化步伐;

有利于强化产业集群培育,做大做强临港产业。

当前,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港兴市”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市经济保持稳中

快进的重大战略,对于实现“全面领先苏中,加快融入**”的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课题组对**口岸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和思考。

一、我市口岸建设的现状和不足

我市口岸为水运口岸,主要依靠长江沿江港口形成,隶属于国家一类开放口岸泰州港

口岸。

(一)口岸现状

1.口岸开放过程。我市是较早实现对外开放的城市,1992年11月,依托高港港成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开放范围为原口岸镇杨湾至南官河河口约4.5公里。1993年,海关和商检(国检)分别在我市设置办事机构,辖泰州、靖江等周边县市。1994年,我市成立口岸工作委员会,全市对外开放形成较为完整的组织体系。1996年地级泰州市成立,1997

年高港设区,高港港口岸更名为泰州港口岸。我市海关、商检人员、职能大多调整至泰州

组建相应机构,同时在我市设非独立的办事处。为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满足企业外贸进

出口的迫切需要,2001年10月,我市依托泰州港口岸报请省政府、省军区同意,实现东

夹江至洋思港约5公里岸线对外开放。2002年,泰州海事局在我市设置办事处,2020年,泰州边检站在我市设置执勤点。2020年,随着沿江一体化开发进程的加快,我市再次报请省政府、省军区同意,实现24.2公里长江岸线及相关水域的全面开放。目前,我市海事、海关、国检和边检等口岸查验机构基本齐全,海关、国检驻**办事处为副处级建制,海事

驻**办事处为正科级建制,边检机构为执勤点(监护中队已批,未进驻)。我市相应设立

口岸管理办公室,具体负责口岸综合协调工作。

2.长江岸线利用和码头对外开放。我市长江岸线北起东夹江,南至靖泰界河,自然岸线长24.2km(不包括天星洲洲体18km和东夹江闸外1.2km岸线),其中,深水岸线12.4km(经济开发区段7km,虹桥工业园区段5.4km,不包括天星洲外侧6.5km),已开发利用岸线约9.4km(经济开发区段5km,虹桥工业园区段4.4km),尚有约3km深水岸线被非涉港企业占用,经整合后可开发利用(经济开发区段2km,虹桥工业园区段1km),约12km非深水岸线,除预留天星洲夹江航道入口处1.5km外,均被水产养殖休闲业占用。目前,我市长江沿线建成投运码头泊位12个,其中万吨级以上码头泊位10个,最大靠泊能力10万吨级,对外开放码头泊位9个,在建、在批泊位16个。

**市长江岸线及开放码头泊位示意图

3.口岸进出口业务量。2020年上半年,**港口岸完成货物吞吐量1365万吨,其中外贸进出口量236万吨,同比增长12.8%;完成外贸进出口总值15.9亿美元,同比增长25.6%;实现海关税收13.89亿元,列泰州市第一,同比增长27.43%。预计全年实现货物吞吐量2800万吨,外贸进出口500万吨,外贸总值28亿美元,关税28亿元。外贸进出口量和关税稳占泰州市三分之一以上的份额。

(二)口岸对我市沿江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

1.有力地推动了开放型经济发展。2000年,我市部分水域实现对外开放,口岸外贸进出口量仅1.3万吨,外贸总值0.06亿美元,实现关税0.05亿元。2020年,我市长江水域实现全面开放,沿江地区外贸进出口业务发展迅猛,促进了开放型经济快速发展。2020年,全市实际利用外资2.73亿美元,其中沿江地区2.18亿美元,占80%;完成口岸外贸进出口量426万吨、外贸总值26.3亿美元,实现关税23.63亿元,分别比2000年增长327倍、437倍、472倍。

2.有力地推动了重大产业项目集聚和港口开发建设。随着“沿江一体化开发”和“以港兴市”战略的实施,口岸开放水平不断提高,沿江经济、港口建设发展迅猛,对重大项目的支撑和吸附作用日益显现。我市沿江地区已经形成精细化工、油脂加工、船舶制造、机械制造等产业集群,呈现出“规模企业集聚、优势产品集中、主导产业集群”的发展格局,成为支撑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目前,沿江地区在建、在批1亿元以上项目48个,其中1亿美元或7亿元以上重大项目19个,总投资超过340亿元。在建、在批码头项目16个,总投资30亿元以上,天星洲综合整治和两个内港池开发等重大港口工程正在有序展开。2020年,沿江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8.9亿元,比2000年净增332.5亿元,年均递增22.2%。

3.有力地推动了沿江地区配套功能完善。口岸是对外开放的重要基础,是参与国际交往的重要平台。随着经济发展对口岸功能需求的不断加大,我市口岸配套设施建设取得一定成效。目前,已建成海关监管场所(含临时)17处、进口保税仓库1个、对外开放码头泊位9个,并根据查验监管的要求,积极推进口岸信息化建设,设立电子视频监控室8个,初步建成口岸远程视频监控系统,有效提高通关监管效率。口岸建设完善了沿江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