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校长》刊社公告
- 格式:pdf
- 大小:94.48 KB
- 文档页数:1
1998 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10 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教育部 1998年12月2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跨世纪社会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与任务,对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做出了全面部署。
为了实现党的十五大所确定的目标与任务,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全面推进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和创新能力,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
在世纪之交的重要时刻, 江泽民同志又深刻指出,“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高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越来越快,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预示人类的经济社会生活将发生新的巨大变化。
”在即将到来的21世纪,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将占主导地位,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将越来越取决于教育发展、科学技术和知识创新的水平,教育将始终处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广泛应用并导致教育系统发生深刻的变化,终身教育将是教育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共同要求。
当前,许多国家政府都把振兴教育作为面向新世纪的基本国策,这些动向预示未来教育将发生深刻的变革,我们应当及早准备,迎接新的挑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工作取得历史性进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迅速发展;高等教育规模稳步扩大;教育体制和教学改革逐步深化,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有了提高;教育法规体系基本框架已初步形成,所有这些为21世纪教育事业的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但是,我国教育发展水平仍然偏低,教育结构和体制、教育观念和方法以及人才培养模式尚不能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在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缺少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创造性人才,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的主要因素之一。
因此,顺应时代要求,振兴我国教育事业,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客观需要。
作者简介:刘道玉,1933年11月生,湖北枣阳人,汉族。
著名教育家、化学家、社会活动家。
1977年,出任国家教育部党组成员兼高教司司长,为高教战线上的拨乱反正和恢复统一高考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1981至1988年年起担任武汉大学校长,是当时中国高等院校中最年轻的一位校长。
1977年,出任国家教育部党组成员兼高教司司长,为高教战线上的拨乱反正和恢复统一高考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1981至1988年年起担任武汉大学校长,是当时中国高等院校中最年轻的一位校长。
他倡导自由民主的校园文化,从教学内容到管理体制率先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学分制、主辅修制、转学制、插班生制、导师制、贷学金制、学术假制等等,拉开了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序幕,其改革举措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
由于受到教育部、湖北省和武汉大学三方保守势力的阻挠,1988年3月6日,刘道玉被国家教委干部局负责人奉命宣布免去武汉大学校长职务,但刘道玉却被广大知识分子和人民群众誉为“永远的校长”、“武汉大学的蔡元培”。
面向21世纪大学生的学习观学习观是学习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关于学生学习的指导思想,回答学生为什么学习、学习什么和如何学习等方面的问题。
无疑,有什么样的学习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
在即将跨入21世纪之际,我们应当敏锐地预见到,未来的学习观肯定不同于目前的学习模式。
本文提出,面向21世纪的学习,主要包括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三方面的内容,并且旁征博引,对这些观点进行翔实的论述。
这不仅对于学习者,而且对于教育者,都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人类即将跨入21世纪。
世纪交替的巨变将冲击着社会的各个方面,教育亦将受到激烈的震荡。
自产业革命以后的几个世纪里,教育的发展一般是在经济增长之后发生的,然而在即将跨入21世纪之际,一个新的现象特别引人注目,即“教育在全世界的发展正倾向先于经济的发展,这在人类历史上大概还是第一次”。
与这个现象相适应的是,教育应当为一个尚不存在的社会培养和储备新型的人才,这就是“教育先行”的作用。
管理建议书模板集锦(9篇)管理建议书模板集锦(通用9篇)管理建议书模板集锦篇1本人进入博尔佳公司已两年, 针对公司目前内部管理的现状,个人认为,综合起来,需要改善和打造的在于三大方面:品质、执行力、凝聚力。
作为企业生存之根本的品质,应包括工程、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部门沟通不畅、脱节以及工作和布置的任务偏差、不能按时完成、工作效率不高,在于执行力不强,究其原因在于标准、监督以及责任心的问题;工作中的积极性与责任心在于企业凝聚力的打造,即人心的凝聚问题。
以上种种,需要规范公司的管理制度,明确工作标准,优化工作流程,再辅以贴心的企业文化凝聚人心,打造高效率的团队。
执行并持续改善公司的内部管理,应该是制度化的硬性管理和人性化的柔性政策相结合,约束和激励双管齐下,解决人心的问题。
鉴于此,对于内部管理改善,初步构想及建议如下:一、当务之急,是设立综合管理部。
负责公司内部管理工作,包括如下内容:规范办公室日常管理工作、监督工程部施工质量、工程进度控制管理、促进设计部做出最佳的设计方案、加强对采购部日常工作规范、进一步优选合适的供应商以及激发技术部员工工作积极性。
二、加强执行力和凝聚力。
执行力和部门沟通不畅首先是公司的管理团队和执行团队(即各部门主管)的问题,要使员工有凝聚力需要先从部门主管开始。
如果各个部门主管以及公司管理层都无法凝聚成一支有战斗力的队伍,整个公司的执行力只能是空谈。
三、整顿各部门的工作范围、工作制度以及各部门之间的工作流程。
对主管责任、权利清晰定义,对各岗位工作职责明确定位,对各部门之间的分工协作清晰界定。
如果工作流程及规章制度不清晰流畅、不严谨,便会出现各自推诿责任的弊病,任务布置下去没有效果,还是不可能有执行力和凝聚力。
当然工作制度及工作流程理顺了以后,需要老总大力推动,奖罚分明。
四、建设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及薪酬制度。
要由过去的“用人管人”向“用制度管人”进行转变;从“以人为本”向以“执行为本”转变,从“以岗位为本”向以“目标为本”转变;从“以职能导向”向“以流程导向”转变,两者兼容。
二十一世纪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中外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班级:学号:姓名:[摘要]要以“素质教育”这一教育思想与观念为核心,营造“育人”的“绿色”环境,必须“以人为本”,将坚持教育的“三个面向”与继承、弘扬我国优秀的教育传统结合起来,必须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如何思维,如何掌握必要的知识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出有现代水平的本国本民族的学生。
[关键词]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所在自上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以来,我的思维方式也有所改变,现在我就本人在中外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这方面谈点个人看法。
一、理念和行动加在一起可以改变世界中科院院士杨叔子教授在他的报告《现代教育:绿色〃人文〃科学》中谈到,现代教育应是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融而形成一体的?绿色教育?。
什么是?绿色?教育,他讲道:在高等教育中存在的大量的问题实际上不仅仅是大学教育的问题,而是基础教育的问题,如学生到了大学阶段还是吐痰、不爱护公物的现象,这不应该是在大学解决的;许多大学生乃至研究生的毕业论文语句不通、词汇使用不当,这是不是基础教育的问题?学生上了大学,要花费相当多的时间学习英语、背英语单词,甚至现在的大学教师晋升教授要考英语,这是不是大学的问题?很多的中学,在高二就分文理班,过早地开始了专项的训练而缺乏文理的交融,学生几乎没有星期天,书桌上的书堆的厚厚如山,个性得不到张扬。
这一切可以说都不仅仅是大学的问题,而是中小学存在的问题,并且是很严重的问题。
中国的基础教育到底应该怎么办,他提出必须把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结合,以?绿?育人。
人文教育关系到一个民族的存亡。
英国一个大哲学家讲过,中国与其讲是政治为主体的国家,不如讲是一个能够幸存的最古老的文明国家。
事实也证明了,政治上的侵略和军事暴力是很难消灭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假如从文化上侵略,消灭一个民族就易如反掌,可见人文精神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存亡是多么重要。
人文精神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强大还是弱小。
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除了经济实力、军事实力外,更重要的是民族凝聚力,一个没有民族凝聚力的国家是很难强大起来的。
浅谈当好一名小学校长,办好一所小学21世纪,是一个知识化、信息化、科技化、国际化新世纪。
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将越来越取决于教育的发展。
基础教育是整个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要求:“小学要由‘应该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特色”。
新的教育呼唤高素质的校长。
校长是学校管理主体的主要决策者,因此,学校办得质量高低,有无特色,与校长的素质有直接的关系。
也就是说当好一名小学校长,办好一所小学。
首先,坚定正确的教育信念,要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
校长要对人民的教育事业无限忠诚,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有献身教育事业的精神。
校长必须经常研究国家教育政策和体制,了解国情,掌握符合中国国情的教育方针、政策与教育体制改革的方向,努力掌握基本的现代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素质教育的新思想。
从而把握正确的方向,提出自己的办学思想。
第一,工作中,根据学校的内外环境和条件,建设适合本校情况的校风,可以把它概括为几个字,作为“校训”提出等等。
并以此作为治校的指导思想,贯彻到整个学校工作去。
学校努力营造老师积极课改的良好氛围。
作为校长,要深入教学第一线带主课,通过带课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社会各种信息及家庭教育的有关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并努力用新课改理念去教学,积极投身于大型课改活动同时,校长要发学生的身份去听课,以便了解老师的教学活动,在与教师交流教学过程中,从授课、板书、提问、练习、实验中及时掌握学生对教师的要求,促进教师不断地改革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艺术。
切实在学校抓好教师教学中“备”、“讲”、“评”四个环节。
第二,校长要慎重对待教研教改工作,让教师在思想上明确课堂改革,是老师永远就积极探索和不断实践的课题。
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观摩教学,充分重视评课环节,要以学生接受能力为准则来评估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失败之处。
21世纪校长论坛北京宣言2005年8月5日下午,在21世纪校长论坛上参会代表通过了个北京《宣言》(被称为中国校长的第一宣言)。
《宣言》由《21世纪校长》杂志社起草,经许多专家学者讨论修改。
在会上400多名代表一致认为:长期以来,校长这个群体的职业生涯和专业发展状况不容乐观。
他们有上百万人,掌握着数亿以上青少年的教育大权。
在某种意义上,是他们在影响着国家的未来。
他们在国家不断深化改革的进程中,在面对一代又一代观念日异又朝气蓬勃的学子面前,面临着诸多矛盾和困惑。
如新形势下校长的角色定位问题、自身价值实现问题等,急需从职业群体的角度进行自律。
《宣言》产生,正是这个自律意识的体现,对于新形势下进一步明确校长的自身定位、职责使命、发展方向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以下为《宣言》内容:教育的普及化、信息化、多样化、国际化、民主化,公众对教育公平和质量的渴求以及市场经济的影响不断改变校长原有的依存环境。
而且,我们深刻体会到资源的短缺、责任的延伸、社会事务的纷扰、学校竞争的压力、不当行政干预以及家庭对升学、择校的追逐已影响校长原有的工作内容和生存状态。
2005年8月,全国各地的400余名中小学校长汇聚北京,共襄盛事,展开“21世纪校长论坛”,以反思校长的职业生涯,谋求校长的专业发展。
作为论坛的成果之一,我们特发表此宣言。
一教育的价值我们确信:在21世纪,繁荣的经济、民主的政治、先进的文明以及和谐社会的建设将主要依靠科技和教育的发展。
而教育直接决定着人的全面发展和理想实现、人类文明的传承和弘扬以及知识的创生和利用,是形成完美的人和美好社会必不可少的前提。
二校长的作用在教育自身的发展中,校长是学校共同体的领导者、学校事务的管理者、师生员工的教育者、国家教育意志的执行者和组织文化的引领者。
他常常决定着学校的成败,制约着青少年所能接受教育的数量和质量,最终影响教育价值的实现。
三校长的职责校长的使命是建设成功的学校,由此使每一位学生和教师获得最大的发展,进而促进社会的进步。
高教研究ISSN1818-8389 CN50-1103/G64 CN51-1025/G64高教研究与探索ISSN1007-7278 CN32-1084/C高师英语教学与研究ISSN1008-7942 CN22-5032国际教育周刊ISSN 1817-2814 CN05-9548/H国际科学教育ISSN1813-5269航空教育CN11-2548/g4基础教育论坛ISSN1811-2145 CN13-3209/G4基础教育前沿ISSN1672-0008 CN33-1304/G4基础教育研究与实践ISSN1811-217X CN98-0415/G4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ISSN1008-7942 CN22-5032计算机科学与实践ISSN1729-584X CN03-1103/NR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ISSN 1004-003X CN32-1075/G4教书育人ISSN1008-2549 CN-1439/Z4教学理论与方法CN23-1240/N教学理论与实践ISSN1008-7443 CN11-3874/G教学论坛ISSN1002-4069CN11-2630/C教学纵横ISSN1683-514X CN(HK)NR4159/87/02教育管理研究ISSN1672-4038 CN11-5047/D教育管理与科研ISSN1682-783x CN142-03/G4教育教学研究ISSN1002-9605 CN11-1038/f教育界CN79-1229/Z教育经济现管理ISSN1810-3782教育科技探索与实践ISSN1729-0759 CN(HK)-NR4352/46/03教育科学学报ISSN1726-3441 CN98-2641/G教育科研论坛(杂志)ISSN1728-8169 CN.NR 183/03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ISSN1684-288X CN(HK)NR4180/105/02教育论丛ISSN1813-209X CN39-7997/G教育论坛月刊ISSN1728-077X CN(HK)NR4432/143/03教育现代化ISSN1729-1267 CN11-1097/D CN22-1096/D教育新导向ISSN1005-0493 CN23-1340/gd教育新发现ISSN1729-8474 CN(HK)NR184/02教育新发展CN(HK)NR 184/02教育新视界ISSN1862-3980 CN4568-48/03H教与学研究ISSN1006-4621 CN11-3972/G教育研究论坛杂志ISSN1728-8169 ISSN1813-792X CN(NR)183/03教育与教师ISSN1812-5417 CN31-2096/G4教育月刊ISSN1815-7270 CN886-117教育纵横ISSN1729-6854 CN(HK)NR4540/264/03今日教育ISSN1728-3639 CN(HK)NR4263/186/02科技文汇ISSN1818-7056 CN11-1658/F科教探索ISSN1009-7512 CN32-1629/G科学大众.科学教育研究ISSN1006-3315 CN32-1427/N科学研究月刊ISSN1812-6111全国教育教学研究论文选刊ISSN2080-2043 CN37-2569/G全国教育优秀论文摘CN-1035R CN26-1035/I4 CN26-1035R人民教师ISSN1810-3766 CN11-0803/G师语论坛ISSN1008-0233 CN23-1561/GH世纪教育ISSN1726-9250 CN11-4075/G4素质教育研究ISSN1813-4912 CN98-1123/G4外语教学探索CN22-1324/H外语教育与翻译ISSN1684-2871 CN(HK)4181-106-02文教研究ISSN1682-3249文教资料ISSN1004-8359 CN32-1032/C西南教育ISSN1810-1198 CN50-3579现代高等教育ISSN1729-8458 NR11/03现代教学与管理ISSN1683-9021 CN3559/111/02NR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ISSN1005-5843 CN22-1339现代教育论坛ISSN1629-8536 CN4856-38/03H现代教育通讯CN11-2441/03现代教育研究ISSN1681-3901现代教育研究与探索ISSN1683-8750 CN3555-43/03H现代科学导刊ISSN1672-8807新教育论坛ISSN1816-6954新教育视界ISSN1862-3980 CN4568-48/03H学术交流与动态ISSN1811-4741学术前沿ISSN1810-2476学术研究ISSN1726-9539 CN(HK)4179/105/05学校品牌管理ISSN1729-0716亚洲教育CN(HK)NR4251/02 CN(HK)4251/171/02亚洲新教育ISSN1810-0144 NR4322/41/03语言文化教育研究ISSN1605-5047职教通讯CN32-1496/G4中国创新教育CN(HK)NR3327/003/01中国当代教育教学研究ISSN1812-0059 CN13-4421/H中国当代教育教研ISSN1008-2569 CN48-1168/G4中国当代教育研究ISSN1729-6528CN38-3150HK/G CN03-1202 CN03-1202/G CN03-1202/HK中国当代教育杂志ISSN1682-7317 ISSN1812-1942 CN98-0717/G4CN(HK)NR4069-194/01中国高等教育研究杂志ISSN1729-5726 CN13-9232/G4中国基础教育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等中国基础教育研究ISSN1562-3890 CN4565-65/03H中国教学与管理ISSN1685-7831 CN11-4159/G中国教学纵横杂志ISSN1683-514X CN(HK)NR4159/87/02中国教育ISSN1681-1615 CN(NR)37-4117/02 CN37-4117/G4中国教育创新ISSN1815-4778 CN11-4111/G4中国教育创新研究ISSN 1729-0694 CN38-3178/G中国教育导刊ISSN1811-2137 CN39-3843/G中国教育发展与研究ISSN 1683-0245 CN18-1658/H中国教育改革ISSN1727-7159 NR4331/51/03中国教育改革与创新杂志ISSN1819-9682 CN68-3615/G中国教育改革与教育研究ISSN1680-5313 CN49-3853/G CN73-3853/G CN.H39-7869/G CN38-3150HK/G CN03-1202中国教育改革与研究ISSN1727-5121 CN(H)39-7869/G中国教育改革杂志ISSN1727-7159 NR4331/51/03中国教育家杂志CN44-1406/Q CN11-4525/N中国教育教学研究ISSN1682-783X CN49-1239/G ISSN1726-3018 CN18-4258HISSN1815-8102 CN51-4103/G CN35-1239HK/G CN13-4412/H CN-4258/H ISSN1562-3899 CN4565-65/03HK中国教育教学研究杂志ISSN1728-0222 CN13-4412/H ISSN1726-3018CN18-4258/H中国教育教学杂志ISSN1728-0222 ISSN1683-3155 CN54-9887/HK CN18-4258/H CN13-4412/ H中国教育教学纵横ISSN1680-9685 CN43-5968/G4中国教育经济与管理ISSN1812-5190 CN98-0825/04中国教育科学ISSN1683-8750 CN13-4412/H ISSN1727-0391 CN63-3127/G中国教育科学探究ISSN1728-2462 CN64-1302/G中国教育科学学(通)报ISSN1813-0305 CN04-1007/H中国教育科学研究ISSN1815-8102 CN51-4103/G4中国教育科研论坛ISSN1729-8490 CN43-1318/HK中国教育理论与实践ISSN1762-7664 CN78-3617/G中国教育理论与实践杂志ISSN1726-7664 CN49-3617/G中国教育理论杂志ISSN1683-3767 CN(HK)NR4137-53/02中国教育论坛ISSN1684-9566,CN42-0138/H CN43-7772/R中国教育前沿ISSN1815-8110 CN22-1068/G中国教育探索ISSN1009-5071 CN11-4461/I ISSN1726-8184 CN79-8369/G中国教育新理论ISSN1683-3767 CN(HK)NR4137/53/02中国教育信息化CN11-0210中国教育研究ISSN1727-0405 ISSN1727-0499 CN39-7848/G4CNHK0315 CN43-8319H/G CN98-0315/G4 CN98-0315/R中国教育研究与实践CN(HK)4311中国教育与发展ISSN1860-0123 CN54-1728/G ISSN1683-0245 CN18-1658中国教育与教学ISSN1812-5867 CN98-1813/G CN54-9887/HK中国教育与经济论坛ISSN1728-2462 CN43-8816/R CN43-8861/R中国教育月刊ISSN1687-1784 CN54-1190/G中国教育杂志ISSN1728-0222 CN51-4412/H中国教育纵横杂志CN(HK)NR4159/87/02中国教育之窗ISSN1816-2378 CN37-4117/G中国科技教育导刊ISSN1004-3493 CN11-1348中国科教博览杂志ISSN1811-8755 CN04-0604/H中国科教研究ISSN1812-7673 CN98-0816/4G ISSN1682-784X CN37-1239中国科学教育ISSN1811-2153 CN39-2835/G中国科学教育研究ISSN1728-8207 CN38-3153/G中国人民教师ISSN1810-6811 CN63-4027/G4中国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ISSN1728-3531 CN03-3569/G·HK中国素质教育研究ISSN1891-1906 CN43-2276/G4中国体育科学学报ISSN1609-3496中国体育教育学报ISSN1817-2032 CN05-1107/H中国校外教育ISSN1004-8502 CN11-3173/G4中国现代创新教育ISSN1819-5318 CN11-4677/G3中国现代教学论坛ISSN1729-4509 CN86-3257/HK中国现代教育ISSN1683-7177 ISSN1726-0124 CN42-0356/R CN55-03R(HK)K 中国现代教育方圆ISSN1682-3380 CN19-4383/G中国现代教育教学杂志ISSN1729-0953 CN03-0173/G中国现代教育论坛ISSN1727-4141 CN39-7859HK/G中国现代教育学报ISSN1728-581X CN03-1110/H CN56-082HK CN65-082HK 中国现代教育研究ISSN1726-5525 CN65-082/HK CN56-082HK中国现代教育与教学研究ISSN1810-1089 CN(HK)98-0429NR中国现代教育杂志ISSN1682-2706 CN35-3917HK/G中国新教育ISSN1727/7167 NR4332/56/03 CN(HK)NR4332/56/03中国新世纪教育ISSN1684-8606 ISSN1684-8063 CN39-7618/G中国学校体育学报ISSN1069-3488中国育人杂志ISSN1811-105X CN43-1348/G中华百年教育CN98-1031/G4中华成功教育ISSN1728-5224 CN98-4188/G中华创新教育ISSN1726-36X CN98-4362/G4 CN(HK)70-4362/R中华基础教育ISSN1728-0516 CN98-4311/G4中华教育教学实践ISSN1726-6416 CN03-4383/HK中华教育教学实践与研究杂志ISSN1728-7502 CN16-1690/NR中华教育教学杂志ISSN1726-6416 CN03-4383/G中华教育科学ISSN1810-2425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CN78-3617/G中华教育学刊ISSN1726-1804 ISSN1728-2500 HK33849245-000-08/03/4中华教育与教学杂志ISSN1726-6416 CN03-4383/HK中华教育杂志ISSN1684-0445中华素质教育杂志CN(HK)67-4359/R CN98-4359/G4中外比较教育ISSN1728-4120中外教坛ISSN1609-977X(盗用)中外教学研究ISSN1562-2579中外教育科学ISSN1726-8281 CN(HK)NR4322/41/03中外教育探索ISSN1812-4860 NR4251/171/02中外教育学刊ISSN1813-2006 CN88-6458/HK中外教育与研究ISSN1728-2535 CN(NK)167/03中外教育纵横ISSN1812-4208 NR4540/264/03职教通讯CN32-1496/G4视同省级刊物的各学科学术性报纸名称汇编注:1、单纯的解题指导、试题汇编不能认作为论文;2、论文字数在1500字以上。
中共江西省委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关于面向21世纪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的决定》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西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0.12.21•【字号】•【施行日期】2000.12.2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师队伍建设正文中共江西省委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关于面向21世纪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的决定》的实施意见(2000年12月21日)《中共中央关于面向21世纪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的决定》(中发〔2000〕10号,以下简称《决定》),以邓小平理论、十五大精神和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科学地论述了党校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回答了党校改革与发展中遇到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提出了在新的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的重大方针、原则,对加强党的建设和领导干部特别是中青年领导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指导党校教育跨世纪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为贯彻落实《决定》,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新的形势和任务,对党校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从新世纪开始,我国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
领导人才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继往开来、开拓前进的关键因素。
必须从战略高度,着眼于各项事业的长远发展和人才的总体需求,培养和造就一支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较高政治理论素养和开拓精神,掌握现代科学文化和管理知识,并经过实践考验的各级各类高素质领导人才队伍。
党校作为学习、研究、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重要阵地和干部党性锻炼的熔炉,在用集中培训轮训方式提高领导干部素质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要通过加强党校培训轮训,使各级领导干部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关注世界的宽广视野,把握全局的战略头脑,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统筹协调的组织才能,果断科学的决策能力,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坚实宽广的丰富知识。
新的形势和任务,要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这是党的事业全局和党的自身建设的迫切需要。
努力发展民族教育,全面促进民族团结教育新闻哈密市高级中学是一所民汉合校的高级中学,创建于1960年的自治区级重点中学。
学校现有46个高中班,在校学生2394人,少数民族学生占67.5%,教职工198人,少数民族占53.1%。
学校现有教职工169人,少数民族占57.9%。
二十四年来,在原柳州地委、行署及来宾市委、市府的正确领导下,历届校级领导班子带领各族师生艰苦奋斗,开拓进取,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成为了既有时代特征,又充满民族特色的少数民族地区先进学校,成为了中国西部地区一所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先进的现代化优质高中。
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1988年)、“全国民族教育先进集体”(1992年)、“全国民族团结模范单位”(1994年)、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自治区文明单位”、“自治区文明学校”、“自治区体育卫生先进单位”、“自治区综合治理治安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2002年学校通过了中小学素质教育一级甲等学校验收,并跨入了首批示范性普通高中行列。
2003年,学校被全国民族中学教育协会评为“全国民族教育示范校”。
一、学校拥有一支热爱民族教育事业,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学校7位校级领导都是来自教学第一线的骨干教师,结构合理,少数民族占6人。
名誉校长邓胜利,特级教师,西部教育顾问,自治区优秀专业技术人才,有突出贡献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来宾市人大代表全国中小学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对象,自治区优秀教师,自治区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教师,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副校长黄祖应(壮族),特级教师,全国中小学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对象,广西21世纪园丁工程A类人才,广西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
学校现有教职工152人,其中特级教师14人,高级教师57人,一级教师35人,中、高级职称占76.9%;国家级中学骨干教师培养对象5人,广西21世纪园丁工程A类人才3人,B类人才11人,原柳州地区首批“新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人,研究生12人。
《21世纪校长》刊社公告
发表时间:2009-12-11T10:21:24.793Z 来源:作者:
[导读] 《 21 世纪校长》杂志是中国教育管理的主导媒体,为国家级公开出版发行物。
读者对象为教育的管理者、领导者和决策者,即各教育厅(局)长、中小学(含职校)校长、幼儿园园长和从事教育管理、培训、教科研人员以及关心或从事教育发展的企事业机构负责人。
《21 世纪校长》杂志是中国教育管理的主导媒体,为国家级公开出版发行物。
读者对象为教育的管理者、领导者和决策者,即各教育厅(局)长、中小学(含职校)校长、幼儿园园长和从事教育管理、培训、教科研人员以及关心或从事教育发展的企事业机构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