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练习:第三单元第14课虞美人
- 格式:doc
- 大小:524.00 KB
- 文档页数:7
第三单元虞美人1.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B)A.只是朱颜..改(红颜,此代宫女)雕栏玉砌.(台阶)B.故.垒(旧时)卷起千堆雪.(雪花)C.将息.(养息,休养)独自怎生..得黑(怎么)D.何时了.(完结)小楼昨夜又东风..(刮起东风)【解析】“雪”应为“浪花”。
2.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中有误的一项是(D)A.词是兴于唐代,盛于宋代的文学样式。
词的句子大多长短不齐,故又称“长短句”。
词牌是词的曲调名,如“永遇乐”“念奴娇”“虞美人”等。
题目要依据词的内容而定,如“赤壁怀古”“京口北固亭怀古”等。
B.词按照篇幅长短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
词的一段叫阕或片。
C.宋词在风格上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两种。
豪放派的代表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代表作家有柳永、李清照等。
D.《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是唐末李后主的绝笔词,其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传世名句。
【解析】李后主是南唐人。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3.对这首词中语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C)A.“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是指作者在江南南唐国当皇帝的时候。
B.“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东风”点明他归宋后又过了一年了。
C.“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中“雕栏玉砌”指代南唐故国宫苑;“朱颜改”是说宫苑中的妃嫔已年老色衰,不能再来帮助主人排遣心中的苦楚。
D.“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中“问君”的“君”指的是作者李煜自己;“一江春水”尽写了“愁”之深重,于凄恻无奈之中蕴含了忧愤。
【解析】“不能再来帮助主人排遣心中的苦楚”不对。
4.下面对《虞美人》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D)A.“春花秋月何时了”写眼前实景,历来为文人墨客津津乐道的春花秋月,也成了恼人的东西,这是因为李煜过去风流享乐的生活大都是同春花秋月联系在一起的,而这一切已如过眼烟云。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16.《虞美人》同步练习(学生版)课文基础知识+课文问题探究+拓展阅读+高考积累一、课文基础知识检测1.下列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了:了结,完结。
B.故国:指南唐故都金陵(今南京)。
C.砌:台阶。
雕栏玉砌:指远在金陵的南唐故宫。
应犹:一作"依然"。
D.朱颜:指宫殿2.下列对有关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雕栏玉砌”采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用雕花的栏杆和玉石的台阶指代南唐的宫殿。
B.“只是朱颜改”采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朱颜”是少女的代称,这里指南唐旧日的宫女。
C.“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鸟雀仿佛有着人一样的喜怒哀乐。
D.“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荷花仿佛一群身着红裳绿裙的江南女子。
3.填空词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明代徐师曾《文章辨体序说》)。
词大多分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________”或“________”,分两片的最为常见,本课的七首词都分两片。
词的篇幅比较短小,有人按字数将词分成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种,认为58字以内为________,59—90字为________,91字以上为________。
(见清代毛先舒《填词名解》)4.理解性默写填空(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将“离愁”写得如此真切、深刻。
(李煜《虞美人》)(2)“明月”与“东风”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在李煜的诗词中也用了这两个意象,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煜《虞美人》)(3)李商隐的《五绝·登乐游原》中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表示对美好而又行将消逝的事物的留恋。
而在李煜的《虞美人》中那美好的事物却使李煜倍添烦恼,劈头怨问苍天,你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呢。
虞美人一、基础理解1.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作者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它和往事又有什么关系呢?这两句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运用什么手法?2. 欣赏品味“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3.全词抒发了李煜什么样的情感?二、课文精读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第⑴~⑵题。
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4.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二句作者劈头问苍天:春花秋月,年年花开,岁岁月圆,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完了呢?表现了作者厌烦春花秋月无尽无休、叹人生短暂无常的悲苦感情。
B.第三、四句点明时光又过了一年,多少故国之思、凄楚之情涌上心头。
“又东风”与“何时了”相呼应,“不堪回首”又呼应“往事知多少”。
C.第五、六句写作者遥望南国慨叹,发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惆怅之情,“雕栏玉砌应犹在”与“朱颜改”一脉相承。
D.这首词通篇采用问答式,以问起,以答结,写作者由一国之主,跌落为阶下囚之后引起的悔恨和追思,他对国家和自己一生变化的痛苦滋味。
5.这首词七、八两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
下列四首诗词中画线处与这种写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
试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B.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
游人都上十三楼,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
菰黍连昌歇,琼彝倒玉舟。
谁家水调唱歌头。
声绕碧山飞去晚云留。
(苏轼《南歌子·游赏》)C.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李白《秋浦歌》)D.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虞美人》课后练习一、基础知识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春花秋月....何时了春花秋月:春去秋来,岁月更替。
B.往事..知多少往事:当年的帝王生活。
C.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不堪:不忍心。
D.问君.能有几多愁君:君王,帝王。
2.下列句子按风格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②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③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④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⑤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A.①②③⑤/④⑥B.①③⑥/②④⑤C.①③④/②⑤⑥D.①③⑤⑥/②④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A.咱们分别时你送我的礼物,我一直惠存着。
B.你的文稿,我已看了,对其中不妥当的几处,我斗胆加以斧正。
C. C.大作已拜读,唯几处有疑,特致函垂询。
D.拙作奉上,自己总觉得惶恐不安,望哂笑之余,不吝赐教。
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4~5 题。
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4.下列对词中语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是指作者在江南南唐国当皇帝的时候。
B.“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东风”点明他归宋后又过了-年了。
C.“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中“雕栏玉砌”指代南唐故国宫苑;“朱颜改”是说宫苑中的宫女们已年老色衰,不能再来帮助主人排遣心中的苦楚。
D.“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中“问君”的“君”指的是作者李煜自己;“一江春水”写尽了“愁”之没重,于凄恻无奈之中蕴含了忧愤。
5.下列对《虞美人》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虞美人》乃李煜绝笔词。
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年)宋军攻陷金陵,李煜降宋,被迁汴京,太平兴国三年,李煜赋此词,且于生日(即七夕)演唱。
因流溢出浓浓的故国之恋,而招致杀身之祸。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16.《虞美人》同步练习(教师版)课文基础知识+课文问题探究+拓展阅读+高考积累一、课文基础知识检测1.下列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了:了结,完结。
B.故国:指南唐故都金陵(今南京)。
C.砌:台阶。
雕栏玉砌:指远在金陵的南唐故宫。
应犹:一作"依然"。
D.朱颜:指宫殿答案A,解析:红颜,少女的代称,这里指南唐旧日的宫女。
2.下列对有关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雕栏玉砌”采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用雕花的栏杆和玉石的台阶指代南唐的宫殿。
B.“只是朱颜改”采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朱颜”是少女的代称,这里指南唐旧日的宫女。
C.“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鸟雀仿佛有着人一样的喜怒哀乐。
D.“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荷花仿佛一群身着红裳绿裙的江南女子。
【答案】D【详解】此题考核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能力,考纲规定的常用的修辞主要有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借代和反复,有人也把对比列入到修辞的行列,注意明确修辞的特征,然后具体的区分,D项,“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一句,从词中看不出使用比喻的手法,这里只是描摹了荷花的形态。
故选D。
3.填空词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明代徐师曾《文章辨体序说》)。
词大多分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________”或“________”,分两片的最为常见,本课的七首词都分两片。
词的篇幅比较短小,有人按字数将词分成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种,认为58字以内为________,59—90字为________,91字以上为________。
(见清代毛先舒《填词名解》)答案:片阕小令中调长调小令中调长调4.理解性默写填空(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将“离愁”写得如此真切、深刻。
2018高考语文: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14课含解析第三单元第14课虞美人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辨别筹码颠簸雕阑玉砌B.忽略题词肄业痛心疾首C.联手召唤惆怅屈意逢迎D.朱颜伏法寂寥对薄公堂【答案】B【解析】A项,“雕阑玉砌”应为“雕栏玉砌”;C项,“屈意逢迎”应为“曲意逢迎”;D项,“对薄公堂”应为“对簿公堂”。
2.下列各句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B.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秦观C.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李白D.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刘禹锡【答案】C3.下列对李煜《虞美人》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春花秋月”本是美好的事物,词人却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却,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叹,因为一年一度的“春花秋月”只是意味着亡国之君屈辱生活的延续,并引发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慨叹。
B.在前六句中,“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一脉相承,专说宇宙永恒不变;而“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则指向人事之沧桑无常。
C.结句“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不仅显示出愁思的悠长深远,而且显示了愁思的汹涌,形象地传达出词人的故国之思和人生无常的悲伤和感慨。
D.全词以问起,以答结。
由问天到问人,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的艺术结构,使作者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动人的美感效应。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的能力。
D项,“激越的音调”表述不准确,全词的基调是凄楚哀婉的。
4.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春花秋月何时了了:了结,终止B.雕栏玉砌应犹在雕栏玉砌:指所在的羁押处C.只是朱颜改朱颜:指词人自己的容颜D.问君能有几多愁君:你【答案】A5.将下面的句子排列顺序,使之衔接自然,语意连贯。
①李煜生于江南,这里的青山绿水孕育了他多愁善感的气质、多才多艺的灵性。
虞美人[基础巩固层次(A)]1.改正下列加点字中的错误注音。
玉砌.(qì)强劲.(jìn)订.正(dīnɡ)择.菜(zhái) 罗衾.(qīn) 似.的(sì)刹.那(chà) 挫.折(cuò) 一晌.(shǎnɡ)蜕.变(tuì) 连累.(lèi) 马匹.(pǐ)【答案】“劲”应读jìnɡ,“订”应读dìnɡ,“似”应读shì,“累”应读lei。
2.对下面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春花秋月何时了.了:了结,终止B.雕栏玉砌....应犹在雕栏玉砌:台阶C.只是朱颜..改朱颜:指自己的容颜D.问君.能有几多愁君:你【解析】B项,“雕栏玉砌”意为“雕花的栏杆和玉石的台阶”,代指南唐华丽的宫殿;C项,“朱颜”应为红颜,少女(宫女)的代称;D项,“君”不是“你”,而是“我”。
【答案】 A3.下列诗句所用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A.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B.古来万事东流水C.只是朱颜改D.宫女如花满春殿【解析】A、B、D三项为比喻,C是借代,代指少女(宫女)。
【答案】 C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虞美人》一词中,作者追问美景何时结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明月”与“东风”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李煜的《虞美人》中用了这两个意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以水喻愁,将抽象的情感形象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2)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3)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阅读提升层次(B)](一)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5~6题。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3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14 虞美人练习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3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14 虞美人练习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3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14 虞美人练习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全部内容。
虞美人错误!1.改正下列加点字中的错误注音.玉砌.(qì)强劲.(jìn)订.正(dīnɡ)择.菜(zhái) 罗衾.(qīn) 似.的(sì)刹.那(chà) 挫.折(cuò)一晌.(shǎnɡ)蜕.变(tuì) 连累.(lèi) 马匹.(pǐ)【答案】“劲”应读jìnɡ,“订"应读dìnɡ,“似”应读shì,“累”应读lei. 2.下列句子,按风格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②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③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④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⑤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A.①②③⑤/④⑥B.①③⑥/②④⑤C.①③④/②⑤⑥D.①③⑤⑥/②④【解析】①③⑥属于婉约派风格。
②④⑤属于豪放派风格.【答案】B3.下列句子中无语序倒装现象的一项是()A.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B.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C.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D.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解析】本题考查正确把握语序的能力。
专题14 虞美人1.作者简介李煜,字,史称。
他工书善画,洞晓音律,是(朝代)最有成就的词人,也是整个词史上一流的大家。
李煜的前半生,作为南唐的国君,生活相当豪华奢侈,词的题材相对狭窄,无非是表现宫廷生活、男女恋情或离愁别恨。
前人吊李后主诗云:“作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
”的确,作为一个“好声色,不恤国事”的亡国之君没什么好说的,可是作为一代词人,他给后代留下了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血泪文字,千古传诵。
2.写作背景宋太祖开宝八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肉袒出降,被送到汴京,被囚禁在一座小楼里,被封为违命侯。
过了二年多囚犯般的屈辱生活,相传后主于七月七日他的生日那天在寓所命歌伎唱《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祖闻之大怒,命秦王赵廷美赐牵机药将他毒死。
可以说此词是他的绝命词。
3.文体知识词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
词大多分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或“”,分两片的最为常见,词的篇幅比较短小,有人按字数将词分成三种,认为字以内为,字为,字以上为。
1.重光南唐后主五代3.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片阕小令、中调和长调 58 59—90 91 小令中调长调1.“春花秋月”本来是美好的事物,李煜为什么希望它们结束呢?它的确是美好的事物,然而随着词人身份地位的改变,这些美好的事物也将在词人的心里改变颜色。
原来锦衣玉食,在如花宫女朝歌夜弦伴着的“春花秋月”般的生活只能徒增一个“阶下囚”的无限悲伤,这样美好的的事物不如结束才好。
2.“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所具体指的是什么?或者说,李煜到底在怀念什么?不仅指以前的富贵生活,锦衣玉食、后宫佳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尊荣等,更是对欢乐、自由的向往,对尊严的期盼,对生存安全感的需要。
3.为什么词中两次提到“月”这个意象?联系我们读过的诗歌,“月亮”这个意象有什么特殊涵义吗?《虞美人》中“春花秋月何时了”中的月指的是秋天的月,春花与秋月本应是人间的良辰美景,然而诗人的一声叹息,让所有的思绪都跌入了无尽的悲伤中。
第14课虞美人
绝代才子,千古词帝
清代评论家赵翼有言:“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
”国破家亡,李煜陷入了对故国的无限思念和对往日的不绝悔恨之中。
“做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
”李煜用字字血泪字字珠玑的词句去诉说国破家亡的深仇剧痛,血泪之词成就了他“词中之帝”的文名,可惜一杯毒酒结束了他42年短暂而幽恨深长的生命。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绝笔之作,唱出了他一生的愁绪,也成就了世代流传的千古绝唱。
美字体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赏美文
千古愁情伤李煜
幽栏凭望,寒气撩人,浮动的暗香,无法把你的魅力展现于世人,但有人念你:念你的惊世之作,念你的旷世之才,为你的绝世之情所迷煞。
或许,你本就是为孤独而生。
在那琼楼玉宇夜夜笙歌的南唐深宫中,你寂寞的心绪一直深深掩藏在宽大的龙袍里,任谁都无法看透。
而你,也只能用那凄迷华美的文字来诉说。
底,坠落时的风萧萧,都仿佛叹惋。
原本歌舞升平,原本红罗衣袖,原本琼浆易醉,原本号令座前……如今,无限江山无限空。
痛苦得你只堪用一句话去描述那番景色: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却又道,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悲悲切切,字字酸涩。
水不可回流,所以只能眼睁睁看着它逝去——这一点,你知道,所以也不做挽留,所以乌夜啼里又无可奈何地了结一句: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后主这颗才华与悲痛成正比的心,已经无法再救活,恨如水,截不断,泛泛然;恨如水,水长流,泪流空。
仰望苍穹,远眺烟波,酒红石榴石手链。
后主的苦,恐怕连他自己也不会想到,给后人留下如此之感慨万千。
你用词句,给世人留下了亘古的愁。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变迁的也许仅仅是一颗心而已。
庆幸春红之后还有林红,让世间还有芬芳可嗅。
只可惜后主,因为是“君主”,寄“君愁”,独霸一片天,却也只有一片天,失去了,便与世永隔绝。
问君能有几多愁?一江春水向东流,只可惜,江上无舟。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玉砌.(qì)强劲.(jìn)
订.正(dīnɡ)择.菜(zhái)
B.罗衾.(qīn)似.的(sì)
刹.那(chà)挫.折(cuò)
C.一晌.(shǎnɡ)蜕.变(tuì)
连枷.(jiá)马匹.(pǐ)
D.崇.拜(chónɡ)迫.切(pò)
编纂.(zuǎn)模.糊(mó)
解析:A项,“劲”应读jìnɡ,“订”应读dìnɡ;B项,“似”应读shì;C项,“枷”应读jiā。
★答案★:D
2.下列句子,按风格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②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③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④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⑤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A.①②③⑤/④⑥
B.①③⑥/②④⑤
C.①③④/②⑤⑥
D.①③⑤⑥/②④
解析:①③⑥属于婉约派风格。
②④⑤属于豪放派风格。
★答案★:B
3.下面对《虞美人》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春花秋月何时了”写眼前实景,历来为文人墨客津津乐道的春花秋月,也成了恼人的东西,这是因为李煜过去风流享乐的生活大都是同春花秋月联系在一起的,而这一切已如过眼烟云。
今天看到,只能勾起心中的无限痛楚。
所以他怨问苍天春花秋月何时才能有个完结。
B.往日极尽铺张、富丽堂皇的金陵宫殿,应该依然存在,但物是人非,江山易主,宫殿犹在,词人却从至尊帝王沦为备受屈辱的囚徒。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充满了对故国的思念和留恋,感情十分强烈。
C.“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使用了比喻和夸张,赋予了无形的愁以质感和具象,显示出愁思如春水汪洋恣肆,一泻千里;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
D.全词将眼前景和忆中事交织,笔法跌宕起伏,通篇不着一个“愁”字,但句句是愁,令人拍案称奇。
解析:D项,“通篇不着一个‘愁’字”错。
★答案★:D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煜的《虞美人》中,一个诘问句惊心动魄,把李煜的愁闷劈空倾泻下来,这个句子是:“,。
”其中包含宇宙的永恒和人生的短暂无常之意。
(2)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直接抒发亡国之恨的句子是:,。
(3)李煜的《虞美人》中,词人遥望金陵想象,用对比手法,反衬出人生无常的句子是:,。
(4)李煜的《虞美人》中,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写愁的多与绵绵不断的句子是:,。
★答案★:(1)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2)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3)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4)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二、迁移发散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5、6题。
清平乐
李煜
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
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5.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词的上片,开篇即借景抒情,委婉地道出抑郁于心的离愁别恨。
B.“砌下落梅如雪乱”突出一个“乱”字,既写出了主人公独立无语却又心乱如麻,也写出了触景伤情景如人意的独特感受,用生动的比喻把愁情说得明白如见。
C.“拂了一身还满”的“拂”字,可见主人公有克制思念的想法,但一个“满”字,却把主人公那种无奈之苦、企盼之情、思念之深刻画得至真至实。
D.“雁来”两句把思念具体化,写出主人公盼信,并希望能在梦中见到亲人。
解析:A项,词的上片,开篇即直抒胸臆,直接道出抑郁于心的离愁别恨。
★答案★:A
6.这首词的结句“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化用了杜牧《题安州浮云寺楼寄湖州张郎中》中的“恨如春草多”一句,试结合作品分析李煜化用的新意所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这道题属于评析型题目,可以从表达技巧和表达效果的角度来评析。
杜诗和李词都将恨比作春草,不同的是杜诗展现的是静态,李词展现的是动态,作答时只要能抓住这点不同来进行分析即可。
★答案★:杜牧的“恨如春草多”是静态的比喻,而李煜将其拓展到了“更行更远还生”的动态境界,将春草一样的“离恨”与行人远去的
情景结合起来,写出了离愁别恨生成、增长的过程,生动形象,别有新意。
三、创新语用
7.下面是朱光潜《诗论》中的一段文字。
请用一句话概括朱光潜对陶渊明的评价,不超过15字。
自钟嵘推渊明为“隐逸诗人之宗”,一般人都看重渊明的隐逸一方面;自颜真卿做诗表白渊明眷恋晋室的心迹以后,一般人又看重渊明的忠贞一方面。
渊明是隐士,却不是一般人所想象的孤高自赏、不食人间烟火气,像《红楼梦》里妙玉性格的那种隐士;渊明是忠臣,却也不是他自己所景仰的荆轲、张良那种忠臣。
渊明还有极实际极平常的一方面,他处处都最近人情,保持着一个平常人的家常便饭的风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陶渊明是)最近人情的隐士与忠臣。